经营分析☆ ◇301318 维海德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高清及超高清视频会议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音视频通讯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
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影视录放 6.47亿 96.50 3.07亿 97.97 47.49
设备制造)(行业)
工业类仪器仪表红外热像仪(行业) 2002.65万 2.99 523.42万 1.67 26.14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网络电话 343.49万 0.51 112.98万 0.36 32.89
)(行业)
─────────────────────────────────────────────────
摄像机(产品) 5.52亿 82.33 2.65亿 84.47 47.99
视频会议终端(产品) 4959.20万 7.39 2516.07万 8.02 50.74
配件及其他(产品) 2292.91万 3.42 632.25万 2.01 27.57
音频设备(产品) 2256.84万 3.36 1087.78万 3.47 48.20
热成像仪(产品) 2002.65万 2.99 523.42万 1.67 26.14
网络电话(产品) 343.49万 0.51 112.98万 0.36 32.89
─────────────────────────────────────────────────
国内销售(地区) 3.59亿 53.55 1.47亿 46.70 40.79
出口销售(地区) 3.12亿 46.45 1.67亿 53.30 53.67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5.55亿 82.78 2.59亿 82.50 46.62
通过经销商销售(销售模式) 1.16亿 17.22 5490.26万 17.50 47.5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摄像机(产品) 2.12亿 82.27 9716.57万 81.31 45.93
视频会议终端(产品) 2742.70万 10.67 1506.59万 12.61 54.93
配件及其他(产品) 982.09万 3.82 168.10万 1.41 17.12
音频设备(产品) 656.18万 2.55 430.73万 3.60 65.64
其他业务(产品) 179.56万 0.70 128.28万 1.07 71.44
─────────────────────────────────────────────────
出口销售(地区) 1.28亿 49.93 6881.88万 57.59 53.60
国内销售(地区) 1.27亿 49.37 4940.12万 41.34 38.91
其他业务(地区) 179.56万 0.70 128.28万 1.07 71.44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2.41亿 93.53 1.12亿 93.71 46.56
通过经销商销售(销售模式) 1485.07万 5.77 622.85万 5.21 41.9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79.56万 0.70 128.28万 1.07 71.4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影视录放 4.88亿 100.00 2.16亿 100.00 44.35
设备制造)(行业)
─────────────────────────────────────────────────
摄像机(产品) 3.90亿 79.88 1.86亿 85.70 47.58
配件及其他(产品) 4272.90万 8.75 512.20万 2.37 11.99
视频会议终端(产品) 4243.48万 8.69 1690.82万 7.81 39.85
音频设备(产品) 1305.40万 2.67 893.01万 4.13 68.41
─────────────────────────────────────────────────
国内销售(地区) 3.02亿 61.92 1.06亿 49.02 35.11
出口销售(地区) 1.86亿 38.08 1.10亿 50.98 59.38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4.42亿 90.52 1.93亿 89.23 43.72
通过经销商销售(销售模式) 4626.00万 9.48 2330.39万 10.77 50.3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摄像机(产品) 1.75亿 81.89 7868.50万 80.15 44.84
视频会议终端(产品) 1979.58万 9.24 --- --- ---
配件及其他(产品) 938.90万 4.38 --- --- ---
音频设备(产品) 729.16万 3.40 --- --- ---
其他(补充)(产品) 232.79万 1.09 --- --- ---
─────────────────────────────────────────────────
国内销售(地区) 1.21亿 56.63 --- --- ---
出口销售(地区) 9060.23万 42.28 --- --- ---
其他(补充)(地区) 232.79万 1.09 --- --- ---
─────────────────────────────────────────────────
直销(销售模式) 2.00亿 93.40 --- --- ---
经销(销售模式) 1181.73万 5.52 --- --- ---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32.79万 1.09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8.1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9038.00│ 13.47│
│第二名 │ 6341.89│ 9.45│
│第三名 │ 5191.11│ 7.74│
│第四名 │ 2668.00│ 3.98│
│第五名 │ 2354.09│ 3.51│
│合计 │ 25593.09│ 38.1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5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9.2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571.29│ 11.95│
│第二名 │ 4241.51│ 11.09│
│第三名 │ 3568.03│ 9.33│
│第四名 │ 1339.89│ 3.50│
│第五名 │ 1277.44│ 3.34│
│合计 │ 14998.16│ 39.2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高清及超高清视频会议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音视频通讯设备的研发
、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
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
17),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所属细分行业为“非专业视听设
备制造(C395)”中的“影视录放设备制造(C3953)”。
(二)所处行业情况
1、公司所处行业在产业链的位置
公司处于视频会议行业中游,主要为视频会议品牌厂商、系统集成商、经销商及最终用户等下游客户提
供视频会议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视频会议行业音视
频通讯设备的核心供应商之一。
2、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市场方面,根据2024年7月IDC发布的《中国硬件视频会议市场份额,2023:厚积薄发》和《中国云
会议市场份额,2023:蓄势待发》报告,2023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达到9.2亿美元(约合64.9亿元人
民币),市场规模较2022年同期下降2.7%(以美元统计)。其中,硬件视频会议市场规模6.5亿美元(约合4
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6%。IDC预测,2024年将是中国视频会议设备市场谨慎复苏的一年,全年硬件
视频会议市场基本与2023全年持平。
全球市场方面,根据FuturesourceConsulting公司在2024年12月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球视频会议市场
正处于稳步扩张时期,尽管面临经济压力,但会议室摄像头和视频设备等外围设备的普及率不断提高,预计
其价值将从2023年的49亿美元增长至超过51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总市场价值将接近70亿美元。
根据IDC公司2024年8月发布的《全球统一通信与协作市场预测,2024-2028》报告,全球统一通信与协
作(UC&C)市场预计在2024年的收入将达到691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7.5%。在2023至2028年的预测期内,
UC&C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为5.7%,到2028年将增至850亿美元。
从中长期来看,公司凭借在音视频通讯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聚焦核心技
术,将产品线进一步聚焦于商务视频会议、教育录播、政企业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直播、红外测
温等多个视频应用领域,远程场景相关产品将保持规模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趋势。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致力于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专业的音视频通讯设备及方案提供商。秉持“技术创造价值、技术引领市
场”的经营理念,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视频会议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音视频通讯设备
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的音视频
通讯产品及解决方案,是我国音视频通讯设备及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21年,公司研发中心被广东
省科技厅评定为“广东省超高清智慧视频监控终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年,公司被广东省工信厅认定
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公司被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三)行业发展趋势
1、5G、云计算与AI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视频会议行业快速发展
2024年,我国5G普及率显著提升,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10亿户,人口普及率超过71%。5G网络的高速率
和低延迟特性显著优化了视频会议的流畅度与清晰度,支持4K/8K超高清视频传输,减少卡顿和延迟,推动
视频会议在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加速渗透。与此同时,云计算通过弹性资源分配
和按需付费模式降低了中小企业的部署成本,并保障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性,进一步扩大了视频会议的受众
群体。此外,AI大模型对各行业的发展均产生较大影响,在视频会议行业,AI大模型同样得到广泛应用,包
括自动转录、实时字幕、智能纪要生成、发言人追踪及背景降噪等功能,显著提升了会议效率。
2、教育录播智能化催生会议摄像机技术迭代与场景适配
教育录播正朝着智能化、高清晰化、场景融合化方向演进。随着在线教育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普及,录
播系统不再局限于单向录制,而是强调实时互动、AI分析与多终端适配。例如,AI技术可自动识别教学场景
中的主讲人位置、学生动态及板书内容,实现智能跟踪与画面切换,提升课堂沉浸感。同时,4K/8K超高清
录播需求增长,推动视频会议摄像机在画质、低照度性能及光学变焦能力上的升级,以满足精细化教学展示
(如实验操作、板书细节)的需求。此外,云录播与多平台协同成为趋势,要求摄像机具备更强的网络传输
稳定性及开放API接口,支持与教育管理系统、直播平台的无缝集成。这些场景的需求使得摄像机将从单一
采集工具转型为“智能教学节点”,深度融入教育数字化生态。我国提供教育录播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主要
有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翰博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鸿合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
教育领域知名企业。而上述公司都曾向维海德等视频会议厂商采购教育录播摄像机,为国产摄像机的发展开
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3、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提速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安防产业对视频技术的推动,视频会议摄像机行业内的视频处理SoC技术
也逐渐成熟,而该类芯片正好也契合视频会议摄像机的需求,比较有代表性的厂家有美国的德州仪器(Texa
sInstruments,简称TI)、安霸(Ambarella)以及国内的海思(HiSilicon)、瑞芯微(Rockchip)、星宸
科技(SigmaStar)、地平线等。以维海德为代表的视频会议摄像机厂商较早地将SoC芯片引入视频会议行业
,推动了视频会议摄像机的普及,除了在传统视频会议行业继续抢占市场份额以外,在教育录播、政府单位
等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4、超高清化与智能编解码驱动视频应用革新
5G个人用户普及率加速提升,超高清视频正成为核心应用场景。根据工信部2024年发布的《5G规模化应
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到2027年底,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物联网
终端连接数超1亿。当前基于H.264标准的编解码技术已实现普通网络环境下的高清视频传输,但4K/8K超高
清视频的普及要求更高效的技术支撑。新一代标准H.265/H.266及AV1较现有技术提升50%-100%压缩效率,通
过增强数据压缩比、图像质量与流畅度,为降低带宽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提供技术基础。
深度学习与AI算法逐步融入编解码系统,推动云视频向多场景、低成本、沉浸式体验发展。但技术迭代
对企业形成了双重考验——既需要持续投入新型标准适配的算法优化研究,又要加快开发支持超高清、智能
化需求的产品体系。这种技术升级与研发能力的动态平衡,将成为企业把握5G视频红利的关键竞争力。公司
视频研究院持续跟踪并关注前沿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不断优化产品体验。
5、政策与场景双轮驱动,国产视频会议设备加速自主化
在“数字中国”战略及信创产业政策推动下,视频会议设备国产替代成为保障数据安全、突破技术壁垒
的核心路径。政府、金融、能源等领域受《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刚性约束,对国产化硬件终端、编
解码算法及云平台需求迫切。国产设备凭借定制化数据加密、本土化运维响应等优势,在政务云会议、智慧
城市指挥等场景快速渗透,同时规避了海外原材料供应链风险。随着国产操作系统、AI算力芯片等基础层技
术突破,视频会议产业正形成“技术标准-硬件设备-场景生态”全链条自主可控格局,为5G+超高清时代的
数据主权护航。
(四)行业竞争格局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最高人民法
院远程视频接访规则》等政策积极支持视频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应用,有利于整个视频会议行业市场规模的进
一步扩大和应用延伸。
在视频会议行业中,以华为、中兴通讯、苏州科达、博诣(Poly)、思科等为代表的视频会议系统厂商
引领行业的发展并不断壮大。这类企业既是系统集成商,也是设备制造商,具有全部或部分设备的制造能力
。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安卓系统为基础的云视频会议快速扩张,大量以
软件视频为主的视频会议集成商出现,这些企业主要业务模式是系统设计与集成,普遍缺少设备制造能力。
上述竞争格局为视频会议音视频通讯设备供应商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支持。
此外,随着音视频通讯技术的发展普及,国产音视频通讯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打破了索尼
、松下等日本厂商的技术垄断,能够自主研发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因此能够在视频会议行业中被接受并快速
发展壮大。由于音视频通讯设备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研发投入较大,进入该细分行业的企业不多,具有技
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企业能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获取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较大的盈利空间。
公司作为国内视频会议摄像机细分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国产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在全球约50个国
家和地区开展了业务,并积累了上千家国内外客户资源,范围涵盖了各类品牌厂商(视频会议品牌厂商、教
育录播品牌厂商、音视频设备品牌商)、系统集成商、经销商及最终用户。公司不仅是国内外众多视频会议
品牌商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云会议生态链(包括微软Teams、ZOOM、飞书、腾讯会议、钉钉等)中的
主要设备供应商。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高清及超高清视频会议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音视频通讯设备的研发、生
产、销售和相关技术服务,是我国通讯类音视频通讯设备及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商
务视频会议、教育录播、政企业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直播等多个领域。
1、摄像机
摄像机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按技术水平分为两大系列,分别为专业级摄像机和消费级摄像机(USB摄像
机)。专业级摄像机,主要有4K超高清云台摄像机、带AI能力的高清云台摄像机、箱式摄像机等,主要应用
技术有4K超高清ISP技术、结合AI的自动追踪技术、12G-SDI接口输出技术和匹配广播级DanteAV和NDI协议技
术等,产品镜头覆盖从12x光学变焦到30x光学变焦,输出接口覆盖了SDI、HDMI、IP、USB等。USB摄像机,
主要有4K超高清和高清视频会议摄像机、4K超高清和高清摄像头(webcam)、直播摄像机、教育专用跟踪摄
像机等,产品可覆盖云视频会议中的各种会议室大小的需求,主要有定焦大广角摄像机、广角变焦摄像机及
长焦变焦摄像机等;另外,结合音频与视频技术公司还开发了多款音视频一体化产品,适合目前数量众多的
小型会议室的部署。
2、视频会议终端
按视频会议通讯协议的不同,公司视频会议终端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系列,分别为传统H.323/SIP高清视
频会议终端和云视频会议终端两大系列,在传统H.323/SIP高清视频会议终端中,根据不同大小会议室推出
了一体化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分体式高清视频会议终端等,主要特点在于兼容传统H.323/SIP协议和超高的
稳定性,可以兼容适配国内既有的传统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兼容性好、安全性高、性价比高、选择多样等特
点。在云视频会议终端系列中,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开发并推出了一体化的安卓会议终端和分
体式的安卓会议主机,一体化的安卓会议终端集成了摄像机、麦克风、扬声器、编解码器四大功能,可极大
减少会议室安装部署的难度,此类产品已经和国内多家云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了深度适配,如移动云视讯、飞
书会议、腾讯会议、好视通、紫荆云等。同时还推出了多款个人使用的一体化设备,如SIP话机、桌面触屏
一体机等产品,用于补充各大云视频会议系统中个人端场景所需设备。针对两种主要视频会议系统还推出了
可覆盖大中小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包括会议MCU、视频会议终端、会议摄像机、会议有/无线麦克
风、会议室控制器等产品。
3、音频产品
公司音频产品是配合视频会议系统中的音频采集和功放使用,在传统H.323/SIP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中,
采用卡农头或3.5mm模拟音频方式,推出了无线鹅颈麦克风、界面麦克风、桌面/吸顶可级联阵列麦克风等产
品。在云视频会议系统中,推出了一系列USB接口类型产品,如智能会议麦克风音箱、无线蓝牙麦克风、USB
全向麦克风等。这些产品大多数都具备音频3A处理能力,可以在会议场景达到通话无回声、无啸叫、低噪声
等效果。另外公司还在教育领域推出了本地扩声专用的全向麦克风,用于教学场景,可有效解决教师讲课声
音小以及传统手持扩声系统成本高、易丢失、难维护等痛点。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定位于“音视频通讯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向国内外品牌厂商(包括视频会议、教育录播
品牌厂商等)、系统集成商、经销商等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摄像机、视频会议终端、会议麦克风等音视频通
讯设备来获取收益。公司经营模式以ODM模式为主,并逐步发展自有品牌模式,另有极少量的OEM模式。公司
研发模式、采购模式、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源用于软、硬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多年的产品研发过程中严格遵循软硬件开发
过程中的规范和研发管理流程。
在研发过程中,公司根据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的发展趋势和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产品研发策略,并根
据公司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战略,采取自主研发或合作开发的方式,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2、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对应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种规格的镜头、芯片、电子元器件、电机、结构件等,均通过对外采购
获得。原材料供应商所处行业竞争充分,市场供应充足。
在进行具体采购作业时,公司采取安全库存的动态采购模式,一般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安排生产计划,依
据各批次生产计划所需原材料进行采购,以达到库存最优化的目的。
3、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是“以销定产”模式,即根据客户的需求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以生产效
率最优、成本最低的原则,合理安排相应的生产,严格生产过程控制,保障产品质量。
4、销售模式
公司建立了多层次的销售模式,主要以直销和代理销售并举的形式进行销售。直销方面,公司总部坐落
于广东深圳,在北京、南京、西安等核心城市设有营销中心,在营销中心下属城市设立办事处,销售网络基
本覆盖全国市场。代理销售方面,公司积极开发具有较强分销网络的代理商,目前在北美和欧洲建立了代理
销售体系,并计划在中国国内进一步引入优质的代理商,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代理商销售管理规定,代理商根
据公司的代理商销售管理规定在代理协议范围内开展销售活动。公司全力协助代理商进行市场推广、价格指
导及日常维护等。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提出对应的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产品策略等,有效激励代理商共同
成长。同时,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参加国内外电子产品展会等方式获取业务。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主要受国家政策和视频会议相关行业发展影响。
1、政策因素
政策层面上,首先,作为公司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的教育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
的持续性大规模投入为公司音视频产品的销售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
教育领域扩大投资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文件相继出台,
持续推动并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智能化融合。《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连续将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列
为重点任务,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为公司教育业务发展构建了长效政策支撑环境。
(1)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
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2)2022年9月14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关于教育领域扩大投资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专
项贷款重点支持范围包括:高校教学科研条件及仪器设备更新升级、学校数字化建设,包括校园网络及信息
管理系统提档升级,高性能计算系统,信息中心建设,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数据中心的国产代替、实验实
训等资金的投入建设。
(3)2022年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
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
该项贷款支持领域为“教育”、卫生健康、文旅体育、实训基地等十大领域,其中教育领域主要覆盖高校和
职业院校。
(4)2023年3月2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提出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加
强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拓展平台内容,完善平台功能,建好内容丰富、服务高效的高等教育综
合服务平台。
(5)2023年5月17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为
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援建科学教育场所,提供设备、器材、图书、软件等,并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
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弥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
(6)2024年1月11日,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
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拓展国际化新空间,引领教育变革创新。
(7)2024年5月29日,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
明确在教育等八大重点领域推进信息化标准研制,强化国产技术应用和数据安全。
(8)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决定》明确
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
(9)2024年11月22日,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出“5
G助力公共服务普惠升级”,在“5G+政务服务”中,要求加快远程视频会议等应用推广。
(10)2025年1月9日,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
,助力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强化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数字化领导力,始终坚持“应用为王”,加强前瞻布
局,持续扩大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教育信息化转型的
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未来教育创新和变革的重要路径。
2023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
力,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这也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国家
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等利好政策的引领下,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将迎来快速增长。
其次,为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自主可控,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我国在国家层面提出
了国产替代的战略方向。提出国产替代的主要方向是因为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外部技术和产品
的输入,这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
励国产品牌建设的政策和方针文件,具体包括:
(1)《中国制造2025》(2015年)规划:该规划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
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2)《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南(试行)》(2018年):该指南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加
强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国际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3)《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2020年):提出通过“上云用数赋智”、信
创国产化替代、加强合规监管等措施推动转型,特别强调国产化替代的紧迫性。
(4)《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2022年):该战略提出了培育中国知名品牌、提升中
国品牌影响力、推进中国品牌国际化等方面的政策目标。
(5)《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2、行业发展因素
公司业绩驱动受产品所处行业的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技术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专业摄像机行业推陈出新,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和产品。例如,4K和8K超高清视频ISP技术、AI图像分析技
术、虚拟现实技术、全景摄像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摄像机的画质和性能,也改变了摄像创作
的方式和手段。
从行业生态来看,云视频会议生态加速融合,呈现“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趋势。云视频会议搭配视
频会议硬件不仅是传统视频会议厂商转型的首要方式,新型视频会议协作厂商也陆续开始布局“云+端”解
决方案。以华为为代表的传统视频会议凭借客户资源及产业链整合优势构建“云+端+屏”协作智能会议室解
决方案,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