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捷邦科技(301326)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1326 捷邦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7.82亿 98.69 2.07亿 97.70 26.47 其他业务(行业) 1039.84万 1.31 486.72万 2.30 46.81 ───────────────────────────────────────────────── 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产品) 7.27亿 91.65 2.00亿 94.40 27.54 碳纳米管(产品) 5576.17万 7.03 701.01万 3.31 12.57 其他业务(产品) 1039.84万 1.31 486.72万 2.30 46.81 ───────────────────────────────────────────────── 境外销售(地区) 5.37亿 67.79 1.44亿 67.70 26.71 境内销售(地区) 2.55亿 32.21 6847.12万 32.30 26.81 ───────────────────────────────────────────────── 直销(销售模式) 7.91亿 99.78 2.12亿 99.77 26.74 经销(销售模式) 177.68万 0.22 49.79万 0.23 28.0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3.43亿 100.00 8298.52万 100.00 24.18 ───────────────────────────────────────────────── 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产品) 3.12亿 90.82 8179.99万 98.57 26.25 碳纳米管(产品) 2634.68万 7.68 -109.73万 -1.32 -4.16 其他业务(产品) 515.62万 1.50 228.26万 2.75 44.27 ───────────────────────────────────────────────── 境外销售(地区) 2.39亿 69.57 6001.50万 72.32 25.14 境内销售(地区) 1.04亿 30.43 2297.02万 27.68 22.00 ───────────────────────────────────────────────── 直销(销售模式) 3.42亿 99.69 8283.96万 99.82 24.22 经销(销售模式) 107.93万 0.31 14.56万 0.18 13.4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6.65亿 97.99 1.40亿 95.53 21.03 其他业务(行业) 1362.82万 2.01 653.37万 4.47 47.94 ───────────────────────────────────────────────── 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产品) 6.41亿 94.57 1.43亿 97.71 22.28 碳纳米管(产品) 2322.16万 3.42 -318.29万 -2.18 -13.71 其他业务(产品) 1362.82万 2.01 653.37万 4.47 47.94 ───────────────────────────────────────────────── 境外销售(地区) 5.57亿 82.20 1.23亿 84.02 22.04 境内销售(地区) 1.21亿 17.80 2337.38万 15.98 19.36 ───────────────────────────────────────────────── 直销(销售模式) 6.77亿 99.76 1.46亿 100.09 21.64 经销(销售模式) 163.85万 0.24 -13.24万 -0.09 -8.0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产品) 3.08亿 94.30 5935.76万 92.99 19.27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987.24万 3.02 447.54万 7.01 45.33 碳纳米管(产品) 876.26万 2.68 --- --- --- ───────────────────────────────────────────────── 境外销售(地区) 2.74亿 83.94 --- --- --- 境内销售(地区) 5248.39万 16.06 --- --- --- ───────────────────────────────────────────────── 直销(销售模式) 3.26亿 99.86 --- --- --- 经销(销售模式) 46.24万 0.1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3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8902.75│ 23.84│ │第二名 │ 7957.76│ 10.04│ │第三名 │ 6871.94│ 8.67│ │第四名 │ 5873.94│ 7.41│ │第五名 │ 5023.38│ 6.34│ │合计 │ 44629.77│ 56.3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9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7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664.40│ 6.65│ │第二名 │ 2312.36│ 5.77│ │第三名 │ 1833.10│ 4.57│ │第四名 │ 1774.35│ 4.43│ │第五名 │ 1331.09│ 3.32│ │合计 │ 9915.30│ 24.7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成为客户信任的精密智造与新材料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发展定位,以先 进精密制造与新材料研发为核心能力,持续在消费电子领域与新能源电池领域耕耘。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 的产品主要为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主要应用于笔记本及一体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领域。在新能 源电池领域,公司产品主要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主要作为导电剂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电极片制备,用以提高 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环寿命。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如下: (一)消费电子领域 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根据Canalys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为12.2亿部,同比增长7%;2024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约为2.55亿台,同比增长3.8%;2024年全球平板电脑 出货量约为1.476亿台,同比增长9.2%。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在2024年度均结束了连 续两年的下滑趋势。此外,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应用场景的快速拓展,消费电子行业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趋势。根据IDC预测,2028年全球新一代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9.12亿部,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78.4%,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预计将增长2.3%,2024-2029年将以1.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 长。在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领域,随着AI大模型等AI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众多AIPC上市推出,个人电脑和平 板电脑有望迎来换机潮。根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2024年AIPC占PC总出货量的比例为17%,AIPC的市场渗透 率有望随着AI技术和生态的发展而持续提升。根据艾瑞咨询预测,AI技术选代加速家居产品智能化渗透,预 计202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在AI大模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大终端品牌厂商积极推动硬件升级和功能革新,对精密功能件及结构 件的性能尤其是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高度关注消费电子终端产品散热解决方案的技术革新,未 来公司在加强散热产品研发升级的同时,将加大散热业务投资力度,力求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的 行业地位。 (二)新能源电池领域 报告期内,全球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强劲销量带动下,保持持续增长趋势。根据EVTank数据,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出 货量达到1051.2GWh,同比增长21.5%。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 万辆,同比增长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根据中国汽 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039.5GWh,累计同比增长42.4%。随着新能 源汽车技术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如置换补贴等 )持续出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子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笔记本及一体机电脑 、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领域。公司能全程参与大客户新产品导入过程,具备研发驱动生产的一站式综合服 务能力。同时,公司在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业务基础上,开发出在力学、导电等方面有相对优势的碳纳米管 导电浆料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电池领域,可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改善循环寿命。 1、消费电子领域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产品主要为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公司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产品已实现多种材料 精密复合,实现了散热、连接、保护、防干扰、防尘、绝缘、标识、遮光、减震、缓冲、密封、导电、支撑 、屏蔽、紧固等多种功能集成。公司已深度融入了终端品牌厂商产业链,全程参与终端品牌厂商的新产品导 入过程,能够从设计理念开始完成其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开发设计任务,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产品设计研发 、材料选型验证、模具设计、试制、测试、量产等一系列服务。 在该领域,公司具有苹果、亚马逊、SONOS、谷歌等知名消费电子终端客户的供应商代码,公司产品由 客户指定交付给富士康、精元电脑、比亚迪、广达集团、向隆电子及立讯精密等知名制造服务商或组件生产 商,产品最终应用于上述知名终端品牌厂商的笔记本及一体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产品。 2、新能源电池领域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公司产品主要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主要作为新型导电剂应 用于锂电池电极片制备,用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环寿命。导电浆料是锂电池电芯制备过程的关键辅 材,公司掌握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制备全链条核心技术,自主制备分散剂的独特技术。 在该领域,公司具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正力新能、鹏辉能源、多氟多等知名锂 电池终端客户的供应商代码,产品最终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电芯、储能锂电池电芯、低速车锂电池电芯等领域 。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 (1)采购模式 公司设立了专门的采购部门,由其负责原材料、模具及生产设备等主要采购事项。公司精密功能件及结 构件产品主要原材料包括单/双面胶、五金、保护膜、石墨、泡棉、导电胶、离型膜等,总体上采购实行“ 以产定购”模式,根据销售订单及客户给予的需求预测数量,结合原材料的库存情况、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 划。 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申请与审批、采购实施、采购验收、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评价等 环节有着严格管控。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保证原材料、模具、生产设备等的及时 供应。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销售订单及客户给予的需求预测数量安排生产。 公司在综合考虑订单交货期、需求数量及运输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生产能力、原材料备货情况合 理制定生产计划。公司制造部根据生产计划,具体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对质量、产量、成本、良 率等方面实施管控,保证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完成。 (3)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公司与主要客户签订产品销售的框架协议,对供货方式、结算方式、质量保 证等条款进行约定;客户在实际采购时向公司发出订单或供货计划,约定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交期等信 息,供需双方根据框架协议及订单约定组织生产、发货、结算、回款。 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极与客户和终端品牌厂商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获取相关需求,实现快速响 应。在多年来与客户和终端品牌厂商合作的过程中,公司在技术、工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水平 不断提升。在终端产品更新换代的同时能够不断满足客户和终端品牌厂商的产品需求,增强了客户黏性。 2、碳纳米管产品 (1)采购模式 公司碳纳米管产品原材料总体上实行“以产定购”模式,根据销售订单及需求预测的方式,结合原材料 的库存情况、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 (2)生产模式 公司碳纳米管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结合需求预测的生产模式,以保证生产计划与销售情况相适应。 (3)销售模式 公司碳纳米管产品主要采用直销模式,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领域。下游的动力、数码、储能锂电 池厂商对供应商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及品质控制要求,需要对候选供应商进行较长周期的评估认证,并经过多 轮的样品测试才能成为其合格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和技术优势 研发能力是公司深度参与客户产业链、获取订单、保证盈利能力的基础。公司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 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建立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研发经验丰富、梯队建设完善的技术研发队伍, 并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密切跟踪市场需求及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加强技术的积累和创新,持续提升公 司的研发能力。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目前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2项、实用新型专利246项,外 观设计3项,对产品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1、在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业务方面的研发技术优势包括: 通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公司分别在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方面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产品生产工艺的创新与 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优势,具体情况如下: (1)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公司建有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购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招募了 一批拥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研发人员,能对行业中涉及的相关材料从力学、光学、电学、热学、导热性、可靠 性等方面进行性能测试。公司针对性能测试结果,设计合适的生产工艺,使单一材料在生产的过程中或不同 材料在复合生产的过程中保持自身优良性能,进而实现产品拟达到的功能。同时,公司还能够根据客户的需 求,针对相应的材料或产品进行实际应用模拟测试,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公司能够独立地为客户提供包 括材料寻找、材料验证、材料应用、材料配型等一系列服务,提高了公司的产业链价值。 (2)产品生产工艺的创新与研发 公司的精密功能件产品可以同时实现多种功能,其加工要求较高:首先,在高速加工、精密贴合及加工 环境精准要求的条件下,产品结构一旦到达5层以上,每多一层材料复合的加工难度将大幅增加;其次,公 司产品中有众多需要特别处理的微小加工细节,如在同一平面中加工出精准孔洞、微小凸出、肉眼无法识别 的高度差等;为实现下游客户制造服务商或组件生产商的自动加工需求,这些孔洞、凸出等产生的废料又需 要实现100%排除,这些要求从不同维度增加了产品的生产难度。 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掌握了复杂柔性精密功能件集成加工成型技术、基于CCD视觉检测小 孔废料技术、散热类材料多层次加工成型工艺技术、排版定位贴装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并通过不断增加先 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定制化及自主改进生产设备、优化精密模具设计、创新工艺流程等方式,实现了原材 料复合、模切、排废等多种工艺流程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作业,逐渐改变了过去高度依赖生产人员经验 的局面,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品率。 2、在碳纳米管产品业务方面的研发技术优势包括: (1)公司自主设计用于碳纳米管生产的流化床工艺及设备,在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的同时实现了温度 、压力、气体流量等关键工艺参数的有效控制,最终保证碳纳米管产品的成本、品质及性能的平衡。 (2)碳纳米管产品的制造主要采取化学气相沉积法,其技术关键是催化剂的配方与制备技术。公司自 主研发铁、钴、镍基催化剂及相应载体的催化剂制备技术,可以保证公司碳纳米管产品的持续升级。 (3)公司在碳材料高温纯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一支成熟的高温纯化技术团队,并形成了多项 知识产权及专有技术,有力支撑了公司提高碳纳米管产品的工艺技术水平及降低成本。 (4)公司掌握碳纳米管浆料制备全链条核心技术,自主制备分散剂的独特技术。在水分及杂质控制, 纯度和导电性的平衡,流变稳定性的调控,多种导电剂的复合已形成综合优势,已成功开发低粘度、高固含 、高纯度、耐高电压、高稳定性的水性、油性导电浆料产品。 (二)深度参与知名终端品牌厂商新产品导入的业务优势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可靠的产品品质、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灵活快速 的响应能力获得了苹果、谷歌、SONOS等知名终端品牌厂商的合格供应商认证。 知名终端品牌厂商有着非常严格的认证体系,会全面考察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公司信誉、供应能力、 产品价格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需通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在信任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对供应商产品的采购 量,只有部分研发设计能力强的供应商才能够参与新产品导入的整个过程。 公司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业务全程参与知名终端品牌厂商新产品导入过程,从终端品牌厂商设计理念开 始进行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的开发设计,并从材料及工艺上对终端品牌厂商给予的初步图纸或需求进行优化 建议,涉及材料变更、结构改进和工艺优化等内容,从源头上为客户提供更为优秀的产品方案,提升产品附 加值,强化和稳固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增强合作的黏性。深度参与知名终端品牌厂商新产品导入的业务优势 使公司能够深入了解终端产品的相关信息,使公司能够更好的把握终端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技术储备指 定了研发方向。 深度参与知名终端品牌厂商新产品导入,为客户提供材料变更等优化建议,要求公司对原材料特性、使 用效果以及客户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经过长期的积累,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对各种材料的实际使用效果、 相互之间的可替代性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能够向终端品牌产品厂商推荐原材料,使新的材料供应商进 入终端品牌厂商的产业链,在产业链中起更大的作用。 (三)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优势 产品的质量控制是消费电子品牌厂商和其制造服务商、组件生产商审查的重点,产品生产的过程也关系 公司产品的成本和盈利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公司在生产管理制度、产品生产过程及检验等方面进行 不断完善,以保证产品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 在制度上,公司严格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生产管理体系,使质量控制贯穿在 研发、采购、生产及销售过程中,并形成了一系列制度,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公司以自动化及数字化为方向,不断增加先进设备的投入,对生产工艺及生产设 备进行改良,开发及定制了包括不同厚度高精密组合泡棉的全自动生产设备、L形柔性产品定位转贴及模切 加工的一体化设备在内的多项具有自主专利的自动化数字生产设备,以数据为导向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相 关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了公司制造的智能化程度及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及精度,降低了生产 成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在产品检验方面,公司通过自行开发和购买检验设备等方式,综合运用机器视觉、元素光谱分析等涉及 多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检验体系,在保证高速生产的同时完成产品的高精度检验,以 确保产品质量。 公司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3485:2016医 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认证等多项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始终坚持生产精细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对生产和质量管控进行持续改进, 建立了研发、制程、成本、质量等多维度的科学管理体系,获得了消费电子品牌厂商和直接客户的充分认可 。 (四)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灵活快速的响应能力 作为定制化的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生产服务商,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与客户的合作,给予客户快速的响应 及优质的服务。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公司在研究开发、生产管理、需求快速响应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客户 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产品设计研发、材料选型验证、模具设计、试制、测试、量产等一系列服务。 在研究开发方面,公司建立了多部门联动快速响应机制,在销售部门中按照客户及具体项目设置专门项 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及时跟进客户及具体项目需求后,研发人员快速与客户进行技术沟通,凭借丰富的研发 设计能力,及时完成客户需求产品的设计,并快速完成样品交付。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具备快速满足客户大批量产品交货周期的应变能力。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富士康 、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的制造服务商或组件生产商,其为了加快原材料周转效率,均要求供应商具备快速大 批量交货的能力。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结合客户需求变化,合理调配生产计划,优化各生产订单,实现了柔 性化生产管理,满足了客户大批量的交货要求。 在需求快速响应方面,公司在华南、华东、西南以及美国等主要客户所在地建有专门的服务团队,并围 绕制造服务商和组件生产商在国内的主要分布地区建厂,在东莞、昆山、资阳和越南设立了生产基地,借助 区位优势以快速高效地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对于产品使用等方面的一般问题能够做到即时反 馈;对一般情况下的产品改进能够在客户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于客户特别紧急的需求,如复杂产品需求量 突然增加,公司甚至能够以小时为单位向客户快速响应;公司也曾因充分发挥创新技术优势,解决了客户其 他供应商在量产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将产品及时交付给客户,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灵活快速的响应能力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强化了公司与客户的合作黏性及深度。 (五)客户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可靠的产品品质、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灵活快速的 响应能力,在消费电子领域获得了苹果、谷歌、SONOS、富士康、比亚迪、广达电脑等知名客户的合格供应 商认证,在新能源锂电池领域获得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正力新能、鹏辉能源、多氟 多等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代码。 知名消费电子及新能源锂电池客户对供应商的严格认证流程及高标准要求,促使公司在生产制造、产品 研发、内部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水平不断提高,稳定和促进了公司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并为公司开拓 其他潜在优质客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和需求回暖的趋势,在消费电子领域持续拓展终端客户及产品品 类,同时加强新材料业务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开发力度及量产交付投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79280.52万元,同比增长16.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34.85万元,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归属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4.96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大幅度收窄,如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及一次性计提的 资产减值损失,公司已基本实现扭亏为盈。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经营活动运营效 率良好。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1)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研发和技术优势有助于公司对现有产品性能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快速响应客户的定制开发需求, 并自主布局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满足下游行业相关材料、结构和技术工艺不断变革以及生产效率、加 工精度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从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新材料业务端,公司高度关注新能源电 池技术的革新,积极布局了应用于固态电池的碳纳米管产品,以解决固态电池因材料本身或固态电解质包覆 改性后的电子导电性差和部分结构稳定性问题,目前已向部分客户提供样品进行测试。 (2)持续拓展市场,挖掘新的机遇 公司依托多年积累的大客户服务能力及市场开发网络,在报告期内持续拓展新客户新市场,持续优化产 业结构布局,拓宽公司产品矩阵及业务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依托高质量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培养客户粘性 ,实现效益增长。在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了Meta、Joby等知名客户供应商代码,开始进入新客户下一代产品 的开发导入过程。 (3)加强预算管理,严控费用开支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坚持合理规划资源投入,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对预算的执行跟踪 、预警、管控,强化了公司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通过开展全过程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从严把控生 产、研发、管理、销售及财务等运营各项成本,挖掘了公司降本增效潜能,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4)加强产业布局,拓展公司业务版图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产业投资积极加强产业布局,稳步拓展业务版图,新增涂胶和紧固件产品,进一步 优化了资源配置,强化了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提升了公司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公司未 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对热管理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 为了加快公司热管理产品的发展以及实现公司进入大客户手机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公司在报告期内启动了对 赛诺高德的收购工作。截止目前公司已经持有赛诺高德49.90%的股权。未来随着赛诺高德大客户项目的顺利 量产,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5)产业链延伸,积累发展动力 随着动力电池结构的不断创新,电池连接系统CCS的信号采集组件、集成工艺等也在不断发展,信号采 集组件开始呈现出由FPC向FCC转移的趋势。采用FCC信号采集组件的CCS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圆刀模切 工艺和金属冲压工艺,相关工艺与公司目前功能件和结构件使用的工艺一致。为了发挥公司在圆刀模切和金 属冲压工艺的技术优势,公司在报告期内开始布局CCS,完成了团队搭建,并逐步进行设备投入,实现了产 业链延伸,为未来积累发展动力。 ●未来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2025年是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公司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精益求精、客户至上、稳步发展”的 经营理念,以行业创新者为目标,以成为客户信任的精密智造与新材料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公司的 发展战略,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做好国内/海外大客户开发及服务,立足高端复杂类功能件结构 件产品,拓展导电导热新材料开发及产品应用领域,拓展散热等功能模组部件研发及产品应用,进一步打开 公司经营发展的成长空间,以更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和社会。 (二)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在以下方面重点开展生产经营工作: 1、持续拓展市场,加速公司在高成长领域的产品布局 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产品体系和业务板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前端市场开发投入, 持续优化产品体系,稳步推动业务拓展。例如,在新材料应用方面,公司将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的基础 上新增高比表炭黑产品线,满足锂电池大客户多样化的导电材料需求;在功能模组部件方面,公司将继续配 合国内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核心客户开展新一代电池连接系统CCS模组的研发工作,利用好现有客户资源及 精密制造优势,拓展公司产品在新能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