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330 熵基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提供智慧出入口管理、智慧身份核验、智慧办公产品及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空间(产品) 15.00亿 75.32 7.20亿 73.24 48.01
智慧办公(产品) 3.04亿 15.25 2.05亿 20.90 67.63
数字身份认证(产品) 1.14亿 5.73 3588.46万 3.65 31.44
智慧商业(产品) 6578.09万 3.30 1547.87万 1.57 23.53
其他产品(产品) 786.66万 0.40 622.54万 0.63 79.14
─────────────────────────────────────────────────
境外销售(地区) 14.12亿 70.92 8.00亿 81.35 56.62
境内销售(地区) 5.79亿 29.08 1.83亿 18.65 31.66
─────────────────────────────────────────────────
经销(销售模式) 13.76亿 69.08 6.12亿 62.24 44.48
直销(销售模式) 6.08亿 30.52 3.65亿 37.12 60.05
其他(销售模式) 786.66万 0.40 622.54万 0.63 79.1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出入口管理产品-门禁产品(产品) 4.52亿 50.10 2.31亿 51.49 51.07
智慧出入口管理产品-其他产品(产品) 2.47亿 27.32 1.03亿 23.05 41.94
智慧办公产品-勤产品(产品) 8054.24万 8.92 4823.11万 10.75 59.88
智慧办公产品-其他产品(产品) 7367.05万 8.16 4883.86万 10.88 66.29
智慧身份核验产品-证卡产品(产品) 2645.53万 2.93 270.62万 0.60 10.23
智慧身份核验产品-生物识别传感器产 1610.41万 1.78 916.76万 2.04 56.93
品(产品)
其他产品(产品) 380.51万 0.42 298.45万 0.66 78.43
智慧身份核验产品-其他产品(产品) 334.26万 0.37 231.23万 0.52 69.18
─────────────────────────────────────────────────
境外销售(地区) 6.25亿 69.22 3.58亿 79.72 57.24
境内销售(地区) 2.78亿 30.78 9100.82万 20.28 32.74
─────────────────────────────────────────────────
经销(销售模式) 6.26亿 69.30 2.78亿 62.01 44.47
直销(销售模式) 2.73亿 30.28 1.67亿 37.32 61.25
其他(销售模式) 380.51万 0.42 298.45万 0.66 78.4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出入口管理产品(产品) 14.38亿 72.97 6.84亿 70.61 47.61
智慧办公产品(产品) 3.68亿 18.68 2.16亿 22.33 58.80
智慧身份核验产品(产品) 1.56亿 7.91 5979.53万 6.17 38.37
其他(产品) 867.54万 0.44 867.54万 0.90 100.00
─────────────────────────────────────────────────
境外销售(地区) 13.26亿 67.33 7.64亿 78.87 57.63
境内销售(地区) 6.44亿 32.67 2.05亿 21.13 31.82
─────────────────────────────────────────────────
经销(销售模式) 13.48亿 68.42 6.04亿 62.30 44.80
直销(销售模式) 6.14亿 31.14 3.57亿 36.81 58.15
其他(销售模式) 867.54万 0.44 867.54万 0.90 100.0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出入口管理产品-门禁产品(产品) 4.26亿 45.46 2.15亿 47.89 50.39
智慧出入口管理产品-其他产品(产品) 2.59亿 27.63 1.04亿 23.16 40.10
智慧办公产品-考勤产品(产品) 1.13亿 12.06 5745.65万 12.82 50.81
智慧办公产品-其他产品(产品) 5892.20万 6.29 4069.71万 9.08 69.07
智慧身份核验产品-证卡产品(产品) 3547.36万 3.79 338.47万 0.76 9.54
智慧身份核验产品-生物识别传感器产 2767.96万 2.95 1537.10万 3.43 55.53
品(产品)
智慧身份核验产品-其他产品(产品) 1377.76万 1.47 955.11万 2.13 69.32
其他产品(产品) 327.24万 0.35 --- --- ---
─────────────────────────────────────────────────
境外销售(地区) 6.31亿 67.29 3.55亿 79.16 56.27
境内销售(地区) 3.07亿 32.71 9342.43万 20.84 30.47
─────────────────────────────────────────────────
经销(销售模式) 6.37亿 67.96 2.75亿 61.26 43.11
直销(销售模式) 2.97亿 31.69 1.70亿 38.01 57.38
其他(销售模式) 327.24万 0.35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6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8300.38│ 4.17│
│客户二 │ 7976.87│ 4.01│
│PT HIT INTERNATIONAL │ 3301.34│ 1.66│
│客户四 │ 3112.81│ 1.56│
│浙江熵基科技有限公司 │ 2447.89│ 1.23│
│合计 │ 25139.29│ 12.6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3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7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3523.61│ 4.06│
│供应商二 │ 3333.27│ 3.84│
│深圳市君明威科技有限公司 │ 2324.28│ 2.68│
│供应商四 │ 2262.18│ 2.61│
│深圳市福瑞达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2219.36│ 2.56│
│合计 │ 13662.69│ 15.7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创新企业,公司长期专注于智慧空间、智慧办公、数字身份认证及智慧商业领域,专
业向相关领域提供具备物体目标检测、身份识别与验证功能的智能终端、行业应用软件与平台。我们运用多
模态BioCV(计算机视觉与生物识别)与AI认知空间计算技术,构建全要素感知体系,推动空间从静态管理
迈向自主决策及进化,为全球客户带来舒适、智能、安全与可持续的场景体验。
在智能时代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以强大的AI认知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式发布了全新的使命与
愿景。基于此,公司对业务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构建起智慧空间、智慧办公、数字身份认证及智慧商业四
大战略板块。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公司正式开启了价值体系重塑的新征程,在智能领域不断深耕,致力于
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公司下游终端用户涉及众多行业,客户类型多样,应用场景广泛。因此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
(二)产品主要应用领域行业发展情况
1、2024年度全球生物识别行业情况
(1)全球市场概况
2024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为450.9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增长至1730.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
AGR)为14.4%(数据来源:IMARCGroup)。
全球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因素包括:
①边缘计算与AI芯片的迭代升级,大大赋能提升了人脸识别、步态行为识别的精度以及场景落地;②多
模态生物识别技术结合多种生物特征(如指纹+人脸+虹膜),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如多模态系统
在机场安检中结合人脸识别与虹膜扫描,减少误识率并提高通关效率;
③非接触生物识别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应用,如数字化货币与无现金社会推动生物识别特征绑定支付
验证、亚马逊无人商店实现“伸手即付”手掌识别、微信在各大连锁便利店部署的手掌支付终端应用;
④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化,各国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标准制定推动技术应用。例如,中国的《新一代人
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支持生物识别技术研发;欧盟通过GDPR强化生物数据隐私保护,倒逼企业优化安全技
术,如加密存储和动态生物特征更新;
⑤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从传统安防、金融领域向智慧城市、医疗、教育等新兴领域渗透。如医疗领
域:虹膜识别用于患者身份认证,防止医疗记录混淆;教育领域:人脸识别用于课堂考勤和考试监考(如中
国部分高校的智慧教室系统)。
(2)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情况
全球生物识别技术不断发展涌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通过结合多种生物特征(如指纹、人脸、虹膜、声纹等)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信息融合,可以在不同级别进行,包括传感器级别、特征级别、匹配分数级别
、等级级别和决策级别。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能够覆盖更多的应用场景和人群,在准确性、效率和用户体验
方面实现显著改善,满足高安全性和便捷性的需求;
②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利用机器传感器进行身份验证,无需人工接触。这种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家
居、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和移动支付等领域需求不断增加。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正在快速增长,特
别是近些年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这种技术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非
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③生物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AI)的融合正在引领新的潮流。这种融合技术通过引入深度学习、计算机
视觉等AI技术,提高了生物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AI可以优化数据处理,减少误判率,提高人脸
检测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准确性以及精度。AI还能从大量历史数据中挖掘出潜在规律,实现更为精准的人群
画像,在零售领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营销决策;
④随着边缘计算与端侧智能的普及,生物识别技术正从云端向边侧、端侧的计算架构迁移。这一转变将
大部分计算和存储过程转移至边端本地完成,相较于远端的云来讲,能显著降低网络传输延迟,这种本地化
处理模式可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等对延迟敏感的边缘智能应用需求。由于仅需将计算结果回传至云端,该模
式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较低;此外,在网络不稳定或中断时,边端设备仍能独立运行全部或部分功能,有效降
低网络波动对应用的影响,展现出更强的网络适应性。这种架构既通过本地化处理实现了低延迟特性,又通
过减少数据跨网络传输规避了潜在的隐私风险,为边缘智能应用构建了更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撑。
全球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模态、非接触式、AI融合、边端侧迁移等趋势,这些技术发展不仅提
高了身份验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拓展了其应用范围,推动了市场的持续增长。
(3)全球生物识别行业的应用情况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因政策导向、技术基础和市
场需求不同而各具特色。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市场之一,其需求主要来自于政
府治理、金融服务和公共安全领域。例如,印度依托“Aadhaar”生物识别身份系统推动数字化治理,日本
和韩国在金融支付与智能安防中广泛应用指纹和人脸识别技术,而印尼等新兴经济体则通过移动身份认证加
速普惠金融发展。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在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上同样表现活跃,覆盖政府管理、公共安全
、金融支付以及企业办公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欧盟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框架下,数据隐私保护成为重
点方向,推动了数据脱敏、本地化存储以及合规性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
安全性。
从应用场景来看,生物识别技术已突破传统身份核验的局限,逐步渗透至更广泛的领域,并呈现出全场
景覆盖、全链条闭环的发展趋势。从基础的身份认证,到基于行为分析与场景感知的智能应用,再到主动安
全防护的深度融合,生物识别技术正不断演进。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手掌识别、虹膜识别
)与多模态融合技术(结合指纹、声纹等多种生物特征)的结合,正在主导安防出入口管理、消费电子(如
智能手机解锁)、工业场景(如生产线身份验证)等领域的渗透应用,同时在疫情防控和安全纵深拓展中发
挥关键作用。这种技术融合不仅提升了认证的便捷性与准确性,也为多样化场景提供了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此外,一些新兴市场正通过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快速崛起为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新热点。例如,
中东地区的沙特NEOM未来新城项目和迪拜机场智能通关系统,将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结
合;拉美地区的巴西则通过PIX央行数字货币体系与生物识别绑定,推动普惠金融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新兴
市场往往采用“政府主导、场景闭环、生态捆绑”的创新模式,直接部署多模态融合方案,不仅加速了技术
落地,还显著提升了生物识别在本地化应用中的空间和影响力。这种模式也为全球生物识别行业提供了新的
发展范式,展现了技术在不同经济体中的适应性与潜力。
2、2024年度中国生物识别行业情况
(1)中国生物识别市场概况
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发布的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00亿元,未来五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2.6%。2024年,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中国生物识别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
势。
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法规推动行业发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细
则进一步明确生物特征数据的采集与使用规范,要求企业在隐私保护与技术应用间寻求平衡;此外,《“十
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数字身份认证体系建设,为生物识别技术在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提
供了政策保障;《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对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活动进行了规范,从而可
以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这些法规既规范了市场秩序,也为行业创新注入动力。
(2)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情况
2024年,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成为行业核心趋势。相较于单一模态系统,多模态技术融合指纹、指静脉
、面部、掌纹、掌静脉、虹膜、声纹等多种识别方式,在准确率、可靠性和抗伪造能力上显著提升。技术应
用呈现三大特征:
①多模态产品主流化:非接触式掌纹掌静脉融合识别和虹膜识别技术逐步商用,广泛应用于高安全性场
景;
②场景深度融合:生物识别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结合,催生出智能门禁、数字化身份
核验等解决方案,覆盖社区、园区、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
③技术迭代方向:借助传感器和光学技术进步,生物识别设备向微型化、移动化、高通量发展,以满足
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据IDC预测,中国生物识别智能门禁一体机市场2023年至2027年将以11.6%的CAGR快速增长,至2027年市
场规模将近9亿美元。趋势包括非接触式、多模态识别融合、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及产品出海,显示出强劲
的国际化潜力。
(3)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应用情况
2024年,生物识别技术在消费电子和身份认证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深化:
①消费电子:智能手机、智能门锁、可穿戴设备通过生物识别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推动技术普及。据
统计,2024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中,超60%的产品集成生物识别功能;
②身份认证:从公共安全扩展至交通、金融、社保、教育、医疗等行业,生物识别已成为可靠的认证手
段。2024年7月,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电子身份证应用有望加速推广,覆盖金融、税务、医疗等场景,提升服务效率。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强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在出
入口管理和数字化身份核验中的应用增多。全国多个省市试点电子身份证,2024年6月山东省大数据局和省
公安厅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工作,推动其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
、社会生活等多领域多场景的应用。未来,生物识别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融合将成为行业常
态。
3、2024年度智慧零售行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AIGC、AIGS等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催生一大批行业应用和产品创新
,2024年零售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基于大数据、云计算、AI等科技手段,能准确理解消费者需求,为
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零售企业也在积极转
型,加强线上线下融合,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高零售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零售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正朝着“技术深度融合、数据全域贯通、体验无缝衔接”的方向发展。企业需
在技术投入、组织变革与生态合作中寻找平衡,以应对消费者需求升级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未来,数实
融合的加速与新兴技术的迭代将持续推动零售业态的创新与重构。
(三)2025年度行业主要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
生物识别技术种类众多,包括指纹识别、面部识别、掌纹识别、掌静脉识别、指静脉识别、虹膜识别、
声纹识别等,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生物识别与计算机视觉紧密结合,从简单识别身
份,已经发展到“你是谁?我应当为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场景互动的共情体验生态。
1、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概况及趋势
全球生物识别技术随着人工智能,芯片、算法等要素的发展,也得到了非常迅猛提升。技术上,从单一
生物识别(如指纹、人脸)向多模态技术融合快速演进,提供了多层认证,增强了安全性;从接触式生物识
别向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迭代(如虹膜识别、声纹识别、掌纹识别等),尤其近年来,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和
非侵入性的特点使得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越来越受到欢迎。多模态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的加持,如动态活体检
测、环境自适应技术、行为识别技术等等融合,提高了生物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使得认证过程更加可
靠和快速。此外,生物识别数据在边缘设备上的处理也在增加,通过减少数据传输到集中服务器,降低了延
迟并提高了隐私和安全性。
生物识别技术的全球应用正在扩展到各个行业和应用场景,主要受提高安全性和认证需求的驱动。在政
府和执法部门,生物识别技术用于边境控制、国家ID计划和公共安全,提高了政府运营的整体安全性和效率
。例如,生物识别系统用于边境安全和国家身份管理,提高了政府运营的整体安全性和效率;在银行和金融
领域,生物识别认证用于客户验证和交易安全,降低了身份盗窃和欺诈的风险,银行使用生物识别认证进行
移动银行和ATM交易,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整体安全性和效率;在医疗行业,生物识别技术用于患者识别和访
问控制,减少了医疗错误并确保了健康记录的安全访问,例如,医院使用生物识别系统验证患者身份,并控
制对敏感区域的访问,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性。此外,生物识别技术与自助服务系统的集成也
在增加,为各种服务提供了便捷和安全的认证。
未来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正在从“简单的工具属性”转向“社会基座”演进,在技术创新与合规隐私
安全中重塑人类身份认证的终极边界。
2、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概况及趋势
(1)技术应用趋势
2024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呈现以下关键趋势:
多模态技术主流化:融合指纹、面部、掌纹、掌静脉、虹膜、声纹等多模态识别技术,因其在安全性、
可靠性和灵活性上的优势,成为市场主流。非接触式身份认证需求持续攀升,多模态技术灵活适配政务、金
融、酒店等场景,推动自助服务终端普及;
AI与计算机视觉赋能:生物识别从传统算法转向深度学习驱动,与计算机视觉技术深度融合。算法效率
与精度的提升显著增强了识别速度和鲁棒性,支持生物特征与物体特征的精准检测。生成式AI技术通过模拟
数据优化算法,在隐私合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性能;
场景化创新:传统物理安防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生物识别技术结合AI、物联网,打造“以人为本”
的OMO(线上线下融合)微场景体验。医疗、零售、交通、教育、政务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例如智能门禁
、数字化身份核验等解决方案快速落地。
(2)行业需求与政策驱动
需求端:数字化时代对身份认证和安全的几何级增长需求,推动生物识别技术从公共安全扩展至全行业
。2024年,非接触式识别需求激增,行为识别技术(如网络使用习惯、支付习惯)作为新兴补充,与传统生
物识别协同应用,覆盖现实与虚拟世界。
政策端: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新基建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为生物识别提供广阔舞
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进一步规范生物特征数据使用,电子身份证推广政策则在金融、医
疗、社保等领域落地,释放巨大市场空间。《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对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
息活动进行了规范,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权益。
(3)前沿应用与未来展望
伴随AI技术革新与应用场景扩展,生物识别技术在精度、速度和适配性上也将持续突破。与此同时,生
物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支撑,正加速融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面部识别、声纹识别的集成提升了个
性化服务与安全性,推动智能自动化发展。
尽管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在全球占比仍较低,但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市场潜力巨大,未
来有望进一步提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场景需求的协同作用,将驱动中国生物识别行业迈向千亿级市场
,为数字经济和智能社会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的基本情况
1、公司业务概述
(1)公司整体业务概述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创新企业,公司长期专注于智慧空间、智慧办公、数字身份认证及智慧商业领域,专
业向相关领域提供具备物体目标检测、身份识别与验证功能的智能终端、行业应用软件与平台。在智能时代
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以强大的AI认知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式发布了全新的使命与愿景。基于此,
公司对业务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构建起智慧空间、智慧办公、数字身份认证及智慧商业四大战略板块。这
一重要举措,标志着公司正式开启了价值体系重塑的新征程,公司将在智能领域不断深耕,致力于为客户创
造更大价值,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在过往几年中,外部环境发生了诸多深刻变化,这也促使我们对自身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明确了我们
立志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随着公司技术能力的不断跃迁以及业务边界的持续拓展,全新使命承载了熵基科
技对技术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双重追求。AI认知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赋予空间“思考”和“进化”能力的
关键钥匙。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我们期望通过智能化的空间体验,激发效率革新、守护安全信任、助力绿
色未来,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照亮更加美好的世界。
此外,公司顺应家庭智慧化、老龄化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技术沉淀和营销服务能力,积极布局智慧家庭
、智慧康养等领域,推动业务全面向智能化、场景化与全球化方向迈进。
(2)核心业务简介
①智慧空间:跨越物理与数字的智能升级
智慧空间业务板块,依托AI认知空间计算技术与多维感知能力,突破传统出入口管理界限,实现对人、
车、物、环境的全要素感知与智能升级。针对企业园区、办公楼宇、教育、医疗、社区等场景,我们提供通
行优化、能源管理、数据洞察及空间自主决策等解决方案。
②智慧办公:提升效率,享受愉悦办公体验
智慧办公板块,公司致力于让工作更高效、更愉悦。该业务板块以多模态BioCV技术与物联感知为核心
,覆盖考勤、访客、会议、消费等场景,为企事业客户提供时间管理、安全管理及运营优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该业务板块融合AI智能体与云技术,打造智能时间管理解决方案以及一站式智能办公生态。
③数字身份认证:安全便捷,信任基石
公司数字身份认证业务,融合了多模态BioCV、大模型和区块链技术,打造精准、安全、便捷的身份认
证体系,为数字世界筑牢信任根基。公司数字身份认证业务通过利用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大模型的深度学习
能力,并结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与不可篡改特性,可确保身份验证的准确性与数据安全。
④智慧商业:AI驱动,引领商业变革
公司智慧商业业务,以多模态模型驱动“AI+数字标牌”,聚焦泛零售及餐饮行业,助力传统商业转型
智慧生态,提供物联网基础设施、数字化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打造全方位、全场景、全链条的新型无界零
售平台。该部分业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数字营销屏幕、电子价签、AI货架、智能购物车以及创意内容、智
能客服、数字营销、数字门店等内容。
(3)创新业务介绍
为了顺应家庭智慧化、老龄化市场需求,公司结合自身技术沉淀和营销服务能力,积极布局智慧家庭、
智慧康养等领域。
公司创新业务代表性业务如下:
①智慧养老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最重大“灰犀牛”之一,根据联合国数据,全球人口从2005年开始进入7%的老
龄化,2015年后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口占比增速由每年不到0.1个百分点增至0.2个百分点,20
22年全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已达7.8亿人,占比约9.8%,其中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
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9.2%、11.6%、8.1%、3.2%。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方案”,预计
到2038年,全球老年人口占比超14%、进入深度老龄化。
在中国,银发经济更是政府政策引导的产业方向,而智慧养老作为银发经济最重要的部分,据《中国智
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约为6万亿元。据中国报
告大厅消息,预计2024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元,到2027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从当前的市
场来看,该部分业务非常有市场潜力。因此,怀着“科技向善”的本心,公司从2024年开始研究养老产业,
并以生态合作的形式孵化了大小便护理机器人、便捷式洗浴辅助机器人等产品。后续公司还将从老人的“衣
食住行”、老人的心理健康、孤独等多方面研究老人的生活场景,根据场景组织适老化的场景普惠解决方案
,将养老产品方案与我们现有的机器视觉、多模态识别、空间智能体等技术相结合,实现人工智能+智慧养
老,让老人晚年生活更有尊严的同时,实现持续的幸福安康。
②E-bike
E-Bike(电助力自行车)作为绿色出行和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正处于从“小众”到“主流
”的转折点,未来十年将深度融入城市交通体系。随着技术迭代、政策加码及消费者认知提升,其规模有望
超越传统自行车行业,成为可持续出行生态的核心载体。近年来其在全球范围内迎来爆发式指数级增长。据
大数跨境《2024全球E-Bike市场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E-Bike市场规模可达到350亿美元,到2030年
更是有望攀升至622.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10%。
我们针对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