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363 美好医疗 更新日期:2025-05-2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医疗器械精密组件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疗(行业) 13.43亿 84.23 6.10亿 90.92 45.42
非医疗(行业) 2.51亿 15.77 6091.02万 9.08 24.23
─────────────────────────────────────────────────
家用呼吸机组件(产品) 10.89亿 68.28 4.88亿 72.78 44.85
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产品) 1.67亿 10.45 4560.81万 6.80 27.37
人工植入耳蜗组件(产品) 1.35亿 8.46 8714.57万 12.99 64.63
其他医疗产品组件(产品) 1.03亿 6.49 2776.56万 4.14 26.85
精密模具及自动化设备(产品) 6505.07万 4.08 610.76万 0.91 9.39
其他类(产品) 1968.33万 1.23 919.45万 1.37 46.71
自主产品(产品) 1605.95万 1.01 678.21万 1.01 42.23
─────────────────────────────────────────────────
境外销售(地区) 13.81亿 86.64 6.35亿 94.65 45.97
境内销售(地区) 2.13亿 13.36 3590.80万 5.35 16.86
─────────────────────────────────────────────────
直销(销售模式) 15.64亿 98.10 6.59亿 98.26 42.14
经销(销售模式) 3022.32万 1.90 1167.35万 1.74 38.6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家用呼吸机组件(产品) 4.48亿 63.46 1.94亿 67.09 43.38
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产品) 7890.30万 11.17 1924.84万 6.64 24.40
人工植入耳蜗组件(产品) 6463.56万 9.15 4126.26万 14.24 63.84
其他医疗产品组件(产品) 4903.55万 6.94 1334.11万 4.60 27.21
精密模具及自动化设备(产品) 4551.40万 6.44 1142.27万 3.94 25.10
其他类(产品) 1091.56万 1.55 614.31万 2.12 56.28
自主产品(产品) 915.79万 1.30 397.83万 1.37 43.44
─────────────────────────────────────────────────
境外(地区) 6.07亿 85.99 2.72亿 93.90 44.81
境内(地区) 9899.22万 14.01 1768.95万 6.10 17.87
─────────────────────────────────────────────────
直销(销售模式) 6.93亿 98.05 2.85亿 98.24 41.11
经销(销售模式) 1377.18万 1.95 510.52万 1.76 37.0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疗(行业) 10.78亿 80.62 4.74亿 85.97 43.93
非医疗(行业) 2.59亿 19.38 7728.53万 14.03 29.81
─────────────────────────────────────────────────
家用呼吸机组件(产品) 8.67亿 64.80 3.73亿 67.61 42.98
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产品) 1.50亿 11.23 3519.94万 6.39 23.43
人工植入耳蜗组件(产品) 1.14亿 8.49 7233.24万 13.13 63.70
精密模具及自动化设备(产品) 9833.89万 7.35 3600.42万 6.53 36.61
其他医疗产品组件(产品) 8540.79万 6.39 2306.62万 4.19 27.01
自主产品(产品) 1257.88万 0.94 576.89万 1.05 45.86
其他类(产品) 1067.06万 0.80 608.17万 1.10 56.99
─────────────────────────────────────────────────
境外销售(地区) 11.60亿 86.72 5.16亿 93.74 44.53
境内销售(地区) 1.78亿 13.28 3446.42万 6.26 19.40
─────────────────────────────────────────────────
直销(销售模式) 13.12亿 98.10 5.40亿 98.03 41.16
经销(销售模式) 2542.36万 1.90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家用呼吸机组件(产品) 5.09亿 67.47 2.30亿 69.46 45.28
精密模具及自动化设备(产品) 7314.43万 9.70 --- --- ---
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产品) 5776.37万 7.66 --- --- ---
人工植入耳蜗组件(产品) 5766.99万 7.65 3815.40万 11.50 66.16
其他医疗产品组件(产品) 4266.77万 5.66 --- --- ---
自主产品(产品) 827.70万 1.10 --- --- ---
其他类(产品) 584.05万 0.77 --- --- ---
─────────────────────────────────────────────────
境外销售(地区) 6.71亿 88.97 --- --- ---
境内销售(地区) 8320.12万 11.03 --- --- ---
─────────────────────────────────────────────────
直销(销售模式) 7.37亿 97.72 --- --- ---
经销(销售模式) 1716.30万 2.28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3.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2.3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04632.09│ 65.63│
│客户2 │ 14070.18│ 8.83│
│客户3 │ 6324.13│ 3.97│
│客户4 │ 3399.03│ 2.13│
│客户5 │ 2811.74│ 1.76│
│合计 │ 131237.15│ 82.3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3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9.6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7241.99│ 12.20│
│供应商2 │ 5891.07│ 9.93│
│供应商3 │ 4344.83│ 7.32│
│供应商4 │ 3315.86│ 5.59│
│供应商5 │ 2733.50│ 4.61│
│合计 │ 23527.25│ 39.6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5)。公司主
要从事医疗器械精密组件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为全球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从产品研发到批量交付
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致力于成为全球卓越的医疗科技服务商。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直
接决定了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
1、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全球各地的医疗健康支出逐年递增,其
中,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根据PrecedenceResearch的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
市场规模约6405亿美元,预计2025年之后将以6%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至2034年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将
达到11470亿美元。
(2)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保持高度集中
据国外权威第三方机构MedicalDesign&Outsourcing最新发布的《2024年医疗器械企业百强榜单》显示
,全球百强医疗器械公司总销售额达4748亿美元,其中前十的企业占比45.06%,达到2157亿美元,集中度非
常高,充分显示了这些企业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医疗器械百强榜单主要由美国、欧洲和日本
企业占据。中国本土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进
入全球百强名单,迈瑞医疗2024年排名第27位,不仅体现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显示了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依托于中国制造完善的产业链、大规模制造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
产品的重要出口国,医疗器械出口规模逐年提升。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高端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等专业
技术能力的不断进步,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预计越来越
多的国内企业将会在国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上斩获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3)全球医疗器械CDMO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链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美敦力、飞利浦、强生、雅培、西门子等全球医
疗器械头部企业较早便选择将其零部件和整机的生产委托给专业能力强、医疗品质体系健全、具备持续稳定
生产交付能力的医疗器械CDMO服务提供商,以推进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新产品的有效应用,提升产品研发效率
,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周期,有利于产品品牌的全球化发展及其供应链的合理布局,加强产品和品牌
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20-2025年全球医疗器械CDMO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3%,远高于同期医疗
器械行业的市场增速。随着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持续深入,医疗器械CDMO市场规模
将持续快速增长。
2、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技术进步速度加快
近20年来,全球科技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及企业为抢占高科技的制高
点而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在高技术领域展开激烈的研究开发竞争,加快新技术的扩散和产业化。科技进
步和科技成果扩散速度的加快,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运用生物、微纳米、信息、计算
机、微加工等高新技术,发展用于微创或无创诊疗的技术和器件,表面改性和组织诱导性生物医用材料及组
织和器官修复器械,以及用于医院及远程诊疗的信息系统等是当代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方向。
(2)医疗器械产品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受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影响,正在深刻改变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
、疾病预防与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医疗过程,提高医疗器械的效能和智能化水平,这将为医疗器械产业带
来全新的发展机遇。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智慧医疗提供了有
力支持,为医疗器械的AI使用奠定了基础,数字化科技走到了前沿。其中,“虚拟医疗服务”和“数字化转
型”将推动传统诊疗方式的变革,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数字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3)家用便携式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
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常见病、
慢性病的日常护理和治疗主要以社区和家庭为主,并且越来越多的病人群体也需要在出院后使用各种家用医
疗用品进行持续性治疗,这一切都为家用医疗设备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4)全球医疗器械CDMO产业的发展趋势
全球医疗器械CDMO产业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随着全球供应链整合力度和产业链上下游分工的不断加
强,医疗器械行业CDMO产业也在迅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外包化,CDMO企业具备专业化的研发生产能力、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以及灵活的产能调整优势,促使医
疗器械企业外包其部分研发制造工序,将自身资源聚焦于设计及研发前端引领性的创新产品上;
多元化,CDMO企业正从单一生产制造工序向全链条一体化服务转型,涵盖研发设计、知识产权布局、监
管注册、临床实验及规模化量产等多个环节,以满足医疗器械厂商更为广泛和多样化的需求;
集成化,医疗科技企业需要提供完整的产品及解决方案,CDMO企业正在将关键元件和模块集成到整个系
统中;地域化,由于当地市场准入政策、地缘政治导致供应链中断等挑战,越来越多的医疗科技企业正在本
地化全球供应链,与当地企业在CDMO和MAH方面建立合作;
资本化,医疗器械CDMO专业度强,通过收并购活动可以帮助企业在特定领域提高能力;可持续,医疗科
技企业越来越关注可持续性,鼓励在产品、包装及制造环节使用再生性强、可持续更高的材料。经过数十年
的发展,欧美国家的CDMO产业已经相对成熟,相较之下,中国的医疗器械CDMO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2017年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标志着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
人制度(MAH)正式在国内施行。MAH制度的实施为医疗器械企业、研发单位与CDMO机构的深度协作提供了制
度保障,海外医疗器械跨国公司顺应政策发展趋势逐步选择与国内CDMO企业合作开展本地化的产能及供应链
布局,具备研发技术、智能制造及合规质量管控体系优势的头部医疗器械CDMO企业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3、行业技术特点
(1)医疗器械品类众多,技术复杂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涵盖范围非常广、细分品类众多的行业。医疗器械的种类包括诊断设备、治疗设备
、手术器械、康复设备、急救设备等多个品类。每个细分领域的医疗器械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用途。同
时,每种器械的研发、制造和使用都需要考虑复杂的技术问题,如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开发、品
质一致性等方面。
由于医疗器械的品类众多,涵盖了多个领域,因此每一种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制造都需要不同的技术和专
业知识来支撑。此外,医疗器械还需要考虑不同的法规和标准,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
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因此,无论是在医疗器械的研发领域还是制造领域,想要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均
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方向,巩固并提高相应的技术壁垒。
(2)医疗器械先进技术多集中于头部企业
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历史比较长,技术上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市场呈现出品牌集中度和
技术集中度双高的特点。据MedicalDesign&Outsourcing发布的《2024年医疗器械企业百强榜单》,前十名
医疗器械企业的销售额占比达到45.06%。医疗器械市场头部企业的集中度高,导致了医疗器械的先进技术、
知识产权等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头部企业当中。一方面,医疗器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投入周期长、投入成本和
技术壁垒高,医疗器械头部企业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医疗器械是一个技术体系复杂,横跨多个学科的行业
,一个新的医疗器械产品从产品设计研发,到临床评价,再到生产系统的搭建,最后到产品取证投入市场,
需要数年的长期投入,期间涉及大量的专业技术、专利技术、临床技术、市场经验等资源需求,行业内的头
部企业具备先天的优势;另一方面,医疗器械的头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收购,将一些细分领域的
优质高新科技企业收入囊中,不断补足自身的短板以及加强自身在某些细分领域的优势地位。医疗器械领域
的头部企业基于自身的先发基础优势,通过持续不断的投入与兼并收购,使医疗器械市场的先进技术持续向
头部企业集中。
(3)医疗器械产品品质要求高,监管要求严格
医疗器械是一个与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息息相关的产品,因此品质要求极高。为了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
绝对安全,各个国家与地区均设有医疗器械管理机构,并设置了医疗器械的准入门槛,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器
械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医疗器械产品从研发之初直到上市销售和售后服务,包含技术路线、材料选择、产
品预研、产品实现、临床评价、小批量试产、大批量生产及品质体系建立和售后服务等,无不建立在医疗器
械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之上。因此,医疗器械产品的竞争力除了产品技术具有前瞻性、安全性与易用性之外
,合规性与品质优势也是另一项核心竞争优势。
在品质方面,医疗器械的生产环节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生产工艺和品质控制标准,需要对每个生产环节
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检验等,确保产品的品质稳定可靠。
(4)医疗器械制造技术与医疗器械研发同样具有挑战性
由于医疗器械行业属性的特殊性,除了研发环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外,其制造环节与研发环节同样具有
挑战性。一方面,医疗器械品类众多,涉及多种学科、多种材料、多种工艺,这就需要在医疗器械制造过程
中搭建不同的技术平台用以满足不同医疗器械产品的差异化制造工艺需求,并且许多医疗器械产品的制造技
术难度远高于研发难度。另一方面,医疗器械领域较多企业属于研发型企业,储备了大量学历高、行业经验
丰富的研发型人才,但缺乏制造型技术人才,这些企业能研发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医疗器械产品,但由于
制造环节技术经验不足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无法制造出完全满足其设计意图及品质要求的产品。
此外,医疗器械产品有研发周期长和产品生命周期长的特点,如何保证医疗器械产品的品质从量产的第
一天到数年之后,从量产的第一个产品到一百万个至数千万个产品的一致性,是对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生产
系统和品质保障系统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数字化远程化在医疗器械发展过程中的运用
数字化技术不断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使得医疗器械的功能更加全面和高效。同时,远程医疗技术
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将医生和患者连接在一起,实现远程诊疗、远程问诊和远程监测等医疗服务,极大地提
高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首先,数字化技术使得医疗器械的设计更加精准和高效。通过采用先进的
数字化设计软件和技术,医疗器械制造商可以精确地模拟和测试产品的性能和效果,从而在产品设计阶段就
能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这不仅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还降低了试错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数字化技术推动了医疗器械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借助机器人、传感器、机器视觉等数字化设
备和系统,医疗器械制造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和精准控制,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制造商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了生产过程的稳
定性和可控性。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促进了医疗器械制造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通过数字化扫描、测量和建模等技术,制
造商可以获取患者的精确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定制个性化的医疗器械产品。这种个性化的制造方式可以更
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最后,数字化技术也改善了医疗器械制造过程中的供应链管理和协作。通过构建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系
统,制造商可以实时掌握原材料、库存和物流等信息,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同时,
数字化技术还促进了制造商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
(6)医疗器械人体工学的要求与日俱增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产品朝着减少患者痛苦、提高舒适性的需求与日
俱增,这也要求医疗器械技术进步的方向不仅要达成更好的诊断、治疗等效果,同时要通过新材料应用、结
构创新、工艺创新等方式提升医疗产品的舒适性。例如: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减少了手术患者的创口面积
及术后恢复时间;家用呼吸机噪音的持续降低和面罩佩戴舒适性的提升,改善了睡眠期间长时间佩戴的舒适
性体验;可视化微创诊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为远程医
疗和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一次性可视化微创诊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手术过程中交叉感
染的风险等。
4、医疗器械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关系密切,每个环节的发展状况
都会对整个行业的运行产生影响。其中,上游主要包括医用材料、电子器件等部分。医用材料作为医疗器械
的基础,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决定了医疗器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此外,电子器件也对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与
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中游主要为医用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这一环节的企业通常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和生产符合标准和
要求的医疗器械产品,包括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各类设备。
下游则主要是医疗卫生行业,包括各类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养老院、疾控中心、第三方实
验室以及家庭用户等。这些机构和个人是医疗器械的最终使用者,他们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医疗器械产品的销
售和使用。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增加,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高端、
智能化的医疗器械。同时,养老院、疾控中心等场所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此外,随着家用医疗
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家庭用户也逐渐成为医疗器械的重要消费群体。
医疗器械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上游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提
供原料和技术支持,下游行业则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医疗器械行业需要密切关注上下
游行业的发展动态,加强产业链协作,以应对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5、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医疗器械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动态影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密切关注
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灵活调整业务策略和运营模式,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1)周期性
医疗器械行业与居民生命健康密切相关,需求刚性较强,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直接关系,经济周期性波动
不会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
(2)季节性
医疗器械行业季节性不明显。公司根据下游客户订单需求预测安排生产并发货,下游客户对产品需求根
据其业务发展规划而产生,不具有明显季节性。
(3)区域性
全球医疗器械消费的区域性分布特点明显,北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条件较好、医疗保障制度
较为完善,北美的医疗器械公司能够接触到更高利润的市场,拥有高于其他地区竞争对手的利润率。欧洲地
区由于全民医保系统导致医疗器械企业面临较大的定价压力;亚太区域医疗器械领域的医保报销力度通常低
于北美,也存在较大的定价压力。然而,近年来亚洲地区的市场正在快速扩张,其中我国、印度等发展中国
家推动作用显著,医疗器械消费增长都超过全球的增长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介绍
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精密组件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为全球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从产品研发
到批量交付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致力于成为全球卓越的医疗科技服务商。
公司紧密追踪医疗器械行业创新与发展趋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在新产品研
发和产品专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在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方面不断突破和持续沉淀,在医疗产品质量合规
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完善,结合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制造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多年来公司在呼吸健康、听力
康复、血糖管理、心血管、体外诊断等多个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与全球多家医疗器械百强企业和创新型高科
技医疗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技术开发、精密制造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1、呼吸健康与听力康复领域
全球家用呼吸机市场和人工植入耳蜗市场的龙头企业均是公司的核心战略客户,公司在产品研发设计和
量产转化等方面与客户形成了全面深入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多年来深化研发和持续投入,与客户研发团队保持密切的互动和沟通交流,在呼吸健康及听力康复
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通过引导客户团队采纳公司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新产品开
发方面的有效应用,为公司在这两个细分市场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夯实了公司在全球家
用呼吸机市场和人工植入耳蜗CDMO市场的重要地位和核心竞争优势。
2、血糖管理、心血管、体外诊断等领域
公司着眼长远战略布局,以医疗器械组件及产品的开发技术、塑胶和液态硅胶精密模具及成型技术、自
动化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底层技术为支点建立通用技术平台,同步搭建覆盖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专用技术
平台,深度满足不同细分领域的产品特性、结构特点以及跨学科、跨专业的特殊工艺技术要求。同时,依托
公司完善的质量合规管理体系,公司在血糖管理、心血管、体外诊断等多个市场容量大、增长势头好、技术
门槛高、未来潜力大的细分领域加大研发布局力度、实现专用技术突破、强化公司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综合能
力矩阵,构建起“通用技术+专用技术+垂直领域多产品解决方案”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公司核心竞争
力的累加效应和迭代进化,构筑企业的第二、第三价值增长曲线。
在血糖管理领域,公司在一次性注射笔、连续血糖监测仪(CGM)和胰岛素贴敷泵等产品技术及CDMO业
务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一次性注射笔作为精准给药的重要创新装置,其适用范围已从传统糖尿病治疗延伸至
慢性病长期管理、高值生物制剂递送及体重管理等多元化医疗场景,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公司为国际客户定
制开发的胰岛素注射笔全自动化生产项目在2024年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同时,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美好笔
”,涵盖一次性可调节式注射笔、预灌封自动注射笔及可调节式储能注射笔三大技术方向的核心研发工作已
经完成。另外,公司为客户定制的CGM组件产品已进入交付准备期。CGM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组织间液葡萄
糖浓度的实时动态监测,根据灼识咨询统计与预测,全球CGM市场的规模有望于2030年增长至365亿美元。
心血管及体外诊断领域的CDMO市场前景广阔,公司将其确立为长期业务拓展的重要赛道。在心血管领域
,公司锚定长远战略价值,着眼于节律管理及心衰、结构性心脏病、电生理、血管介入等重要细分市场主要
医疗器械产品的端到端全流程业务。公司成立多个涵盖研发、业务、战略、采购等多部门核心成员的跨部门
目标产品和专项技术攻关团队,目前在多个领域和产品技术方向上取得有效突破;在体外诊断领域,公司依
托深厚的技术积淀,在微流控芯片、检测类耗材、试剂内包材、仪器精密组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发成果
,部分产品已小批量交付验证,未来将结合已有客户需求进一步开拓业务发展空间。
此外,公司在骨科、眼科、手术机器人、给药、监护等细分领域也与全球多家头部企业及创新型高科技
医疗企业在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和成品组装等方面展开合作。
3、全球医疗器械头部企业MAH业务
公司是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MAH)受托生产企业和合约制造商,已经与包括强生在内的多家全球医疗
器械百强企业开展中国本地化产品MAH业务合作,公司依托多年来在国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提供端到端全流
程服务的能力积淀竞争优势,将助力公司在中国承接国际医疗器械品牌的供应链本土化业务,争取更多国际
品牌在中国本土化MAH业务机会,有效利用“双循环”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4、非医疗业务
在聚焦医疗器械CDMO核心业务的同时,得益于公司先进的精密制造技术水平和医疗级品质管控体系,公
司获得跨行业非医疗细分市场头部客户的青睐和认可。公司的非医疗业务涵盖个人护理、咖啡、运动、母婴
、美容、保健、消费电子等细分市场的各类产品,这些业务源自公司在医疗产品研发技术、品控体系和医用
产品制造等方面优势积累的自然延展,致力于满足这些细分市场头部品牌对产品品质的高要求。
展望未来,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范围内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卓越的医疗科技服务商,以医疗科技创新为核
心,打造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全球化组织,在多个医疗器械核心赛道,为全球医疗器械细分市场龙头企业
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开发到高端制造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站式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助力医疗器械产业
实现跨越性发展。
(二)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销售医疗器械精密组件、医疗器械产品、精密模具和自动化生产系统等取得销售收入。报
告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