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398 星源卓镁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产品及配套压铸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镁合金压铸件(产品) 1.18亿 64.57 3789.63万 60.88 32.00
铝合金压铸件(产品) 5602.13万 30.54 1775.31万 28.52 31.69
模具(产品) 738.56万 4.03 532.45万 8.55 72.09
其他(产品) 156.90万 0.86 126.92万 2.04 80.89
─────────────────────────────────────────────────
内销(地区) 1.29亿 70.50 4598.93万 73.89 35.57
外销(地区) 5409.85万 29.50 1625.39万 26.11 30.0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类(行业) 3.07亿 87.30 9884.68万 78.65 32.15
模具类(行业) 2232.76万 6.34 1584.76万 12.61 70.98
非汽车类(行业) 1702.14万 4.83 620.99万 4.94 36.48
其他(行业) 538.59万 1.53 477.68万 3.80 88.69
─────────────────────────────────────────────────
镁合金压铸件(产品) 2.12亿 60.25 6944.77万 55.26 32.73
铝合金压铸件(产品) 1.12亿 31.89 3560.89万 28.33 31.71
模具(产品) 2232.76万 6.34 1584.76万 12.61 70.98
其他(产品) 538.59万 1.53 477.68万 3.80 88.69
─────────────────────────────────────────────────
内销(地区) 2.55亿 72.29 9274.87万 73.80 36.43
外销(地区) 9759.72万 27.71 3293.23万 26.20 33.7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镁合金压铸件(产品) 9409.26万 54.95 3108.75万 48.83 33.04
铝合金压铸件(产品) 5744.76万 33.55 1789.80万 28.12 31.16
模具(产品) 1678.72万 9.80 1206.71万 18.96 71.88
其他(产品) 290.86万 1.70 260.62万 4.09 89.60
─────────────────────────────────────────────────
内销(地区) 1.18亿 68.72 --- --- ---
外销(地区) 5356.71万 31.28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类(行业) 2.12亿 78.28 6471.16万 64.12 30.55
模具类(行业) 3311.44万 12.24 2573.36万 25.50 77.71
非汽车类(行业) 2102.77万 7.77 645.96万 6.40 30.72
其他(行业) 462.72万 1.71 402.30万 3.99 86.94
─────────────────────────────────────────────────
镁合金压铸件(产品) 1.52亿 56.04 5048.09万 50.02 33.29
铝合金压铸件(产品) 8121.92万 30.01 2069.04万 20.50 25.47
模具(产品) 3311.44万 12.24 2573.36万 25.50 77.71
其他(产品) 462.72万 1.71 402.30万 3.99 86.94
─────────────────────────────────────────────────
内销(地区) 1.54亿 57.01 5775.40万 57.22 37.43
外销(地区) 1.16亿 42.99 4317.39万 42.78 37.1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2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3.7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8912.97│ 25.31│
│客户二 │ 4859.92│ 13.80│
│客户三 │ 3548.58│ 10.07│
│客户四 │ 2949.11│ 8.37│
│客户五 │ 2188.73│ 6.21│
│合计 │ 22459.32│ 63.7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9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5.3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4202.65│ 25.10│
│供应商二 │ 2544.39│ 15.20│
│供应商三 │ 1416.48│ 8.46│
│供应商四 │ 579.48│ 3.46│
│供应商五 │ 528.64│ 3.16│
│合计 │ 9271.65│ 55.3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营业务与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产品及配套压铸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现有
主要压铸产品包括汽车显示系统零部件、汽车座椅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汽车车灯零部件、
汽车中控台零部件等汽车类压铸件以及电动自行车功能件及结构件、园林机械零配件等非汽车类压铸件。公
司产品最终应用于特斯拉、福特、宝马、奥迪、沃尔沃、捷豹路虎、红旗、上汽、蔚来、长城、奇瑞、极氪
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汽车车型。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多个项目的配套定点,涵盖了汽车显示系统零部件、汽车
中控台零部件、汽车轮胎支架零部件等。公司镁合金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场景多样化呈现,充分体现了客户
对公司研发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高度认可,彰显了公司产品的行业竞争力。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加速到来
的背景下,汽车电子产品覆盖比重不断提升,相较传统汽车而言,对部分零部件的轻量化、抗震及散热性能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镁合金类产品“质轻”、“电磁屏蔽性佳”、“散热消震性能好”等特性在汽车领域
应用优势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多台大中型精密加工中心、铸造设备、检测设备的验收,实现产能、技术进一步提
升。未来公司将继续紧紧围绕镁合金、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电动化以及智能化方面的应用,国内外同步发
展。具体来说包括现有的产品在其他品牌汽车的推广、大中型零部件的持续转型等。技术方面,公司将继续
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在镁合金精密制造领域方面的优势,包括镁合金熔化及保护控制技术、镁合金压铸模流
道及温控技术、精密工装夹具技术、高强度镁合金性能研发等,持续转化镁合金半固态低温注射成型技术方
面的创新应用,巩固提升公司在镁合金深加工领域行业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40.62万元,同比增长7.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96.05万
元,同比下降5.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405.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
降4.86%,主要系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及研发投入增加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镁合金产品市场开拓顺利,
收入稳步增长,其中镁合金产品、铝合金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13%、30.81%,销售额分别同
比增长25.87%、下降2.48%。报告期内,公司为新能源车配套的产品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3.79%
,公司将继续稳步拓展创新镁合金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持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扩大市场占有
率和竞争力。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1)销售流程
公司产品均为定制化产品,根据定制生产的特点,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市场推广
、产品报价、技术交流、供应商审核等环节获取客户的订单。
市场推广环节,公司主要通过针对性营销、行业展会、客户口碑推广、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由于
镁合金的应用仍处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过渡阶段,因此通过针对性营销从供给角度推动镁合金对目前主要金
属材料钢材、铝合金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替代应用是公司目前市场推广的重要手段。公司聘请海外行业资
深销售顾问,在北美、欧洲等镁合金应用较为领先的国家或地区,向当地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推荐公司
,并以此获取客户资源和项目机会。
产品报价环节,公司市场部负责确定客户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
客户沟通。通常情况下,市场部接收产品设计需求、预计年产量规模、发货方式等报价信息,协同研发部对
客户的产品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初步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并以此为基础由研发部、模具部、采购部分别核算
产品生产成本、模具成本、外协采购成本(如有),市场部汇总上述信息后结合市场竞争环境制作报价单向
客户报价。
技术交流阶段,公司相关各部门在充分理解产品需求的基础上与客户进行深度交流,拟定产品结构设计
方案,优化生产工艺路线,降低客户采购成本,进而增加公司获取业务机会的概率。
供应商审核环节,公司通常需要通过客户对其企业管理水平、生产设备能力、质量控制水准等多方面的
严格评审,达到允入标准后方能进入客户的供应商名录。
(2)主要产品销售路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外整车厂商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降低生产成本纷纷采用零部件全球
采购战略。汽车整车厂商为了减少装配工作量,逐渐从零件采购过渡为组件采购,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
之间形成了金字塔型的产业链结构。一般情况下,一级供应商供应系统总成及核心组件,二级供应商供应专
业性较强的组件及核心零部件。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汽车类产品包括汽车显示系统零部件、汽车中控台零件
部、汽车座椅扶手结构件、新能源动力总成零部件、汽车车灯散热支架等,需要经过装配工序形成系统总成
后再最终销售给整车厂商,因此产品多数通过一级、二级供应商进行销售。
2、研发模式
公司采用自主研发并对新产品研发实行项目制管理,通过技术营销取得下游直接客户订单后,公司就新
产品成立项目小组展开研发工作,具体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设计和开发、产品和过程确
认以及产品批准与改进。
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项目小组根据产品物理和功能特性、产品应用范围和环境、生产可实现性等优化
产品设计结构,确定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工艺性、经济性。
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项目小组根据产品策划和编制过程开发的技术文件,制造模具、夹具、检具等工
装,模拟生产工艺试制样品以验证产品过程设计的有效性。
产品和过程确认阶段:在样品经客户认可后,项目进入此阶段,项目小组对试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品质
部对小批量试生产样品进行测试,本阶段通过试生产运行评价小批量生产的稳定性。
产品批准及改进阶段:项目小组按客户要求提交量产前相关技术资料并经批准后,新产品研发正式完成
并进入量产阶段。
对于常规开发的新产品,客户一般采用直接下达硬模订单方式进行产品开发,但针对部分创新程度较高
的产品,由于产品设计生产的不确定性,客户在自身产品原型设计阶段就需要公司参与并密切配合。出于成
本考量,客户往往选择价值相对较低、寿命较短的软模对产品原型的生产可行性进行测试和验证;经过反复
修正调整,待产品原型设计定型后可再向公司下达价值较高、寿命较长的硬模订单。常规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一般为半年到一年半,软模对应产品由于开发难度高,设计修正次数更多,对应的开发周期相对更长。
3、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并结合原材料、辅料等市场价格波动安排采购。公司采购部负责采购原材料、辅料、
设备等物资以及外协服务。其中,原材料、五金配件等常规物料由于供应商资源充足,可以相对准确地保证
交货期,通常于申购单通过审核后执行采购;成型刀、模架、定制类气缸等非标物料以及外协服务采购由于
需要供应商与公司进行技术沟通,结合沟通情况以及产品需用时间综合考量物料交货期后提前执行采购。
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进行管理、评估和监控。由采购部提出候选供应商名单,并召集品质部、研发部、
模具部组成评审小组,针对潜在供应商的质保能力、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估计价格等方面进行评审,评审
合格后方可进入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一般情况下,公司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优先选取货源质量有保证、
价格合理、发货及时的企业长期合作。
4、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订单驱动生产为主、提前备货为辅的生产模式。在订单驱动生产模式下,市场部负责接收客户
订单、根据订单评审意见与客户沟通、跟踪客户订单执行及发货情况;生产中心负责根据交货期及公司现有
产能情况对订单进行评审并制定生产计划。另一方面,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公司部分客户订单存在少批量、
多批次的特点,部分客户发货时间需求较为紧急,公司生产中心结合当月产能需求情况适时安排符合上述特
征的产品提前生产备货,提升公司产能利用率,合理分配生产资源。
公司存在少量外协加工,主要是模具材料热处理工序以及部分压铸产品的氧化、抛光、喷漆等表面处理
工序。模具材料热处理是将材料在固态下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湿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获得所需
性能;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提升压铸产品的耐腐蚀度或美观度,主要是基于客户特殊需求而对产品进行的处理
。公司因自身场地、设备及人员限制,基于投入产出最大化的原则将模具材料热处理以及压铸产品的氧化、
抛光、喷漆等表面处理工序委托专业的外协厂商进行。
5、采用目前经营模式的原因及关键影响因素
公司目前采用的经营模式主要是由公司所处行业上下游的采购销售特征及公司自身所处环境共同影响决
定。在销售方面,基于汽车零部件采购商全球化采购战略,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技术营销获取优质项
目;在研发方面,公司新产品研发流程遵循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在采购方面,公司主要原材料镁合金、
铝合金市场供应充足,非标物料及外协服务采购亦体现产品定制化特征;在生产方面,公司生产安排以满足
客户需求为首要条件,结合客户订单模式及自身产能情况形成以订单驱动生产为主、提前备货为辅的模式。
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为下游客户的采购需求,其对产品定制化程度、产品质量、供货安排等相关需
求均对公司经营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及关键影响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三)行业发展状况及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主要从事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和配套压铸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行
业。因此,压铸行业和汽车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均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公司产品主要
采用有色金属铸造及机加工制造技术。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按第1号
修改单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金属制品业(行业代码C33)中的有色金属铸造业(行业代码C3392)。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
增加4.9%和6.1%,消费复苏趋势显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
.1%和32%。
随着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政策接连发力,叠加车市进入下半年消费旺季,后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继续走
高。
压铸行业方面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汽车产量增幅令世人瞩目,中国压铸件产量与其同样
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目前,为汽车工业配套仍然是压铸行业的主要任务。公司系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镁合金
、铝合金精密压铸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国压铸模具重点骨干企业
、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宁波市星级绿色工厂、北仑科技引领示
范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较早将战略发展方向定为镁合金压铸业务,且在该细分领域通过不断的技术研究与
产品开发,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报告期内,公司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件收入占公司主
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95.94%,公司镁合金、铝合金制品应用于汽车(包括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动自
行车以及园林机械工具等领域。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镁合金轻量化应用为战略发展方向,努力融入镁合金高端产品加工产业的整体布局,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优化等举措,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丰富公司产品结构,紧抓汽车行业改革升级的历史
契机,实现公司蓬勃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与上汽集团创新研究研发总院、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电驱动系统镁
合金壳体首次量产开发”项目获得国际镁协(IMA)主办的第81届世界镁业大会优秀汽车镁合金铸件奖。
公司坚持聚焦主业,持续自主创新。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改变,也未发生因设备或
技术升级换代、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的情形。公司专注于轻量化材料镁合金在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创新设计及替代应用、产品质量的提升、生产过程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国内外市场的
积极拓展等,在持续的创新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公司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一)技术研发优势
领先的技术实力为公司赢取业务机会,扩大业务规模提供有力保障。公司致力于汽车零部件、中高端电
动自行车变速箱壳体、园林机械零部件领域精密压铸件的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尤其在镁合金精密压铸方面具
有技术优势。公司自2009年开始专注于镁合金压铸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相较于潜在竞争者,公司已完成针
对镁合金压铸件模具开发、压铸成型、后处理、精密加工等全业务链条的技术积累,涵盖防开裂成型技术、
局部加压成型技术、顶出防变形控制技术、镁合金静电喷涂技术、镁合金熔化保护技术、镁灰去燃技术、镁
合金粉尘收集净化控制技术、大平面、薄壁易变形铸件加工技术、复杂刀具设计和应用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同时公司在平衡产品性能、工艺参数与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方面拥有专业的理解及成熟的经验。凭借在
镁合金压铸市场的先发优势,公司可以迅速切入行业供给侧改革需求,在镁合金轻量化应用大规模释放的契
机下快速占领市场份额。
(二)核心业务一体化优势
汽车零部件等压铸产品具有高度定制化特点,在模具开发完成后,需要通过模具调试、工装配套等非标
准化操作以实现高效的批量生产。在模具研发与压铸生产无法有效衔接的情况下,压铸生产以及产品使用阶
段反映的问题无法及时反馈到模具设计阶段进行优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具备模具研发制造、压铸
成型、精密加工、表面处理、质量检测等一体化研发生产能力。从前期模具研发设计阶段开始,公司即充分
评估后续环节中各项影响的因素,并在模具验收合格后开始批量生产。各个工序紧密衔接,最大程度上避免
因为模具调试、工装配套、工艺适配等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并有效降低沟通修改成本。基于核心业务一
体化优势,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一站式服务。
(三)质量控制优势
汽车零部件生产批量大、生产速度快、质量要求严格,这些特征要求压铸企业制造装备拥有较高的加工
精度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公司坚守品质为先的准则,注重采用先进的制造装备,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
及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ATF16949:2016质量体系认证。先进的制造设备奠定了产品质量的基础。为
保证产品高质量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精密加工能力,公司购置了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在模具设
计制造环节,公司拥有德马吉高速加工中心等模具加工设备,可以制造多型腔、大吨位、高精度的模具和工
装夹具;在压铸环节,公司拥有伊之密、海天、JSW等先进的中大吨位冷室压铸机及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
机,以满足客户不断扩大的汽车大型结构件一体化成型、新能源汽车部件轻量化制造等市场需求;在精密加
工环节,公司拥有马扎克五轴加工中心、牧野数控卧式加工中心、发那科高速钻工中心、哈斯高速加工中心
等精密加工设备,可满足高精度、形状复杂产品的精加工需求;在检测环节,公司具有蔡司三坐标测量仪、
斯派克光谱分析仪、法如3D激光扫描仪,以及X-ray探伤仪、拉力测试仪、轮廓仪等先进的检测设备,保证
出厂零部件质量;公司设有专业镁合金高精度表面处理生产线,使产品通过高温高压及喷塑处理,达到高耐
腐蚀性、高耐热性、高绝缘性能以满足客户不同使用场景需求,为客户提供深加工环节一站式服务。公司建
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入库到产成品出库销售,坚持每一道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按照《
产品生产管理控制程序》《产品功能性质量问题管控制度》等配合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半成品、产成品的
生产实施全过程、多层次的测量和监控,以保证产品在外观、结构、性能等方面符合客户要求。
(四)客户优势
公司主营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电动自行车、园林工具等领域,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
展,已形成完善的市场和销售网络。公司注重客户满意度,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完整的解决方案为核
心,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开发建立了一批优质的客户群。公司产品最终应用于特斯拉、福特、宝马、奥迪
、沃尔沃、捷豹路虎、红旗、上汽、蔚来、长城、奇瑞、极氪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汽车。公司已经通过多家一
级、二级供应商认证并进入其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经过多年的合作建立了相对稳定、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
。由于下游客户对其供应商的质量服务要求高、前期考核周期长、评审认证体系复杂,更换供应商的转移成
本相对较高;另外,开发新供应商的风险较大,新的供应商不论是开发产品的速度、产品品质,还是交付及
时性、供货保障能力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整车厂商都将承受巨大风险甚至蒙受损失,因此合作关系一
旦建立不会轻易变更供应商。公司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将是保证未来业绩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