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波长光电(301421)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1421 波长光电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精密光学元件与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各类光学设备、光学设计以及光学检测的整体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学光电子行业(行业) 4.16亿 100.00 1.36亿 100.00 32.79 ───────────────────────────────────────────────── 光学组件(产品) 1.89亿 45.44 6748.22万 49.49 35.71 光学元件(产品) 1.74亿 41.82 5620.82万 41.22 32.32 光学系统方案与检测设计工具及其他( 5296.21万 12.73 1267.32万 9.29 23.93 产品) ───────────────────────────────────────────────── 境内(地区) 2.88亿 69.34 7735.67万 56.73 26.83 境外(地区) 1.28亿 30.66 5900.68万 43.27 46.28 ───────────────────────────────────────────────── 直销(销售模式) 4.16亿 100.00 1.36亿 100.00 32.7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学组件(产品) 9712.69万 51.23 3785.57万 55.74 38.98 光学元件(产品) 7621.41万 40.20 2527.68万 37.22 33.17 光学设计、检测产品及其他(产品) 1625.65万 8.57 477.72万 7.03 29.39 ───────────────────────────────────────────────── 境内(地区) 1.22亿 64.22 3853.37万 56.74 31.65 境外(地区) 6784.73万 35.78 2937.60万 43.26 43.3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学光电子行业(行业) 3.64亿 100.00 1.37亿 100.00 37.61 ───────────────────────────────────────────────── 光学组件(产品) 1.82亿 50.15 7372.15万 53.88 40.41 光学元件(产品) 1.54亿 42.31 5574.07万 40.74 36.21 光学设计、检测产品及其他(产品) 2742.91万 7.54 736.12万 5.38 26.84 ───────────────────────────────────────────────── 境内(地区) 2.69亿 74.06 8736.64万 63.85 32.43 境外(地区) 9438.59万 25.94 4945.70万 36.15 52.40 ───────────────────────────────────────────────── 直销(销售模式) 3.64亿 100.00 1.37亿 100.00 37.61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学组件(产品) 1.89亿 55.37 7232.66万 56.24 38.20 光学元件(产品) 1.20亿 35.24 4799.30万 37.32 39.83 光学设计、检测产品及其他(产品) 2742.13万 8.02 714.66万 5.56 26.06 其他业务(产品) 466.24万 1.36 113.38万 0.88 24.32 ───────────────────────────────────────────────── 境外(地区) 8302.78万 24.28 --- --- --- 华东(地区) 8180.23万 23.92 --- --- --- 华南(地区) 7898.45万 23.10 --- --- --- 华中(地区) 6987.23万 20.44 --- --- --- 华北(地区) 1725.37万 5.05 --- --- --- 其他业务(地区) 466.24万 1.36 113.38万 0.88 24.32 东北(地区) 347.27万 1.02 --- --- --- 西南(地区) 195.99万 0.57 --- --- --- 西北(地区) 87.93万 0.26 --- --- --- 其他(补充)(地区) 66.35 0.00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8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3724.51│ 8.96│ │客户二 │ 3155.05│ 7.59│ │客户三 │ 1320.96│ 3.18│ │客户四 │ 868.69│ 2.09│ │客户五 │ 832.92│ 2.00│ │合计 │ 9902.14│ 23.8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7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4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3283.87│ 11.57│ │供应商二 │ 1726.33│ 6.08│ │供应商三 │ 1045.08│ 3.68│ │供应商四 │ 932.40│ 3.29│ │供应商五 │ 812.75│ 2.86│ │合计 │ 7800.43│ 27.4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公司是国内精密光学元件、组件的主要供应商,长期专注于服务工业激光 加工和红外热成像以及消费级光学领域,提供各类光学设备、光学设计以及光学检测的整体解决方案。根据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光学仪器制造行业(C4040)。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 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公司属于仪 器仪表制造业—光学仪器制造业(CI404)。从公司主要产品来看,公司所属行业为光学光电子行业中的光 学元件、组件行业,具体的细分行业为精密光学行业。 精密光学行业是全球高科技领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涉及光学元件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包括 镜头、光学镀层、激光器件以及成像和测量设备等,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其产品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如工业加工(激光打标、焊接、切割、打孔等)、半导体(芯片光刻、封装与量检测)、消费电子(智能 手机、AR/VR)、新能源(动力电池加工、光伏)、汽车(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生命科学(内窥镜、 基因测序、光学成像系统)、安防(夜视设备、遥感监测)以及科研(光学仪器、激光实验设备)。这些应 用领域的多样化推动了对高性能光学元组件的需求增长,并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的改进。随着“人工 智能+”的广泛应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物联网设备扩展和5G/6G技术部署及半导体产业的突破,未来 精密光学行业将围绕“高精密度、高集成度、高智能化”展开,通过超精密加工和自动化、智能化集成拓展 新兴应用场景。 (二)公司主要产品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情况公司的主要产品覆盖紫外到远红外波长范围的光学元件、 组件系列以及光学系统方案与检测设计工具系列。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激光光学、红外光学设备以及消费级 光学相关产品之中,因此公司的发展与激光、红外及消费级光学行业及其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也密切相 关。 激光加工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具有清洁、快速、精准、高效、标准化、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作为智 能制造的重要工具,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市场广阔。从下游应用市场来看,中低功率激光设备主要面向消费电 子、PCB、半导体、仪器及传感器、医疗及美容、实验及检测、平面及3D打印等领域;高功率激光设备主要 应用于汽车、船舶、轨道交通、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对物体进行 无接触式温度测量和热状态分析,为工业生产、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检测手段和诊 断工具,广泛应用于刑侦救援、温度检测、消防预警、安防监控等民用领域;对于消费类市场,光学元器件 是各类消费级智能终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如手机摄像镜头、智能汽车监测及智能驾驶镜头、扫地机器人等 智能家居镜头、无人机感知及拍摄镜头、AR/VR眼镜光学模组等。 1、半导体与泛半导体行业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于高性能计算、5G通信等技术需求的激增,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 期,全球半导体产业产能持续扩张,推动半导体设备需求持续增长。半导体设备贯穿于芯片制造、封装和测 试等关键环节,从硅片制造到晶圆加工,再到封装测试,每一步都离不开高精度、高性能的设备支持。例如 ,光刻机用于将电路图案转移到硅片上,刻蚀机用于去除多余材料以形成电路结构,而量检测设备则用于实 时监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与精度。光刻机和半导体量/检测为半导体设备重要组成,设备升级推动技术节点 进步。精密光学系统为光刻机以及量/检测设备重要组成,覆盖半导体制造全流程。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 生产一个合格器件需要数百道处理步骤,每道工序均需要使用相关设备进行制造以及良率控制,半导体量/ 检测基本覆盖半导体制造全流程,其中量/检测设备原理以光学检测为主,每道步骤都必须完美执行,以避 免致命缺陷产生。此外,对于半导体器件而言,光刻为结构形成的重要环节,光刻系统作为光刻机关键组成 直接影响制程、速度以及良率,光刻机光学子系统是半导体光学系统的核心,其中包括光源、照明系统和物 镜系统。 不仅如此,以高端印刷电路板(PCB)、显示面板(LCD、OLED)等电子制造业为代表的泛半导体行业, 也在行业技术迭代与人工智能+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与激光技术深度融合,重塑行业生态。以PCB行业为例, 超快激光实现了近乎无热影响区的75μm以下微孔的高质量加工,相对传统机械钻孔方式,在HDI板等高密度 、高精度场景中优势明显;激光直接成像(LDI)技术相较传统接触式曝光技术具有无掩模、高精度的特点 ,正逐步成为高端PCB制造的标准配置。这些创新全面推动了HDI板、IC封装基板、柔性版等高端PCB行业向 集成化、微型化转型升级。显示面板行业,以第8.6代OLED产线为例,作为全球显示产业向中尺寸高端化跃 迁的核心载体,对加工精度、良率控制及柔性化生产能力提出极限要求,激光技术的应用覆盖从基板切割到 缺陷修复的全生命周期,如激光切割可以大幅提高切割精度和效率,减少废料;激光修复机可用于修复柔性 屏CELL段的点缺陷,具有高精度、非接触、可集成自动检测系统等特性,提升修复效率并降低维护成本。未 来,高端PCB行业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算力服务器等新兴领域的技术需求驱动下,产品将向多层化、高 精密化发展,推动激光设备向多波长复合加工系统升级;显示面板则从LCD向OLED跨越,新产品类型的增量 产能,同样也催生了对激光工艺设备的全新需求。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2025年4月9日发布的《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报告》中指出,全球半导体制 造设备出货金额2024年达到1,171亿美元,相较2023年的1,063亿美元增长10%。2024年,全球前端半导体设 备市场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晶圆加工设备的销售额增长了9%,其它前端细分领域的销售额增长了5%。这一 增长主要得益于在先进逻辑、成熟逻辑、先进封装和高带宽存储器(HBM)产能扩张方面的投资增加,以及 中国投资的大幅增长。后端设备细分领域在2024年强劲复苏,封装和测试设备销售额分别增长了25%和20%, 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和高带宽存储器制造日益复杂的需求。从区域来看,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仍然是 半导体设备支出的前三大市场,合计占全球市场的74%。中国大陆巩固了其作为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地位 ,投资同比增长35%,达到496亿美元。 2、信息与智能制造行业 激光加工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在3D增材制造、新能源和信息标记等领域实现深度渗透与协 同创新。3D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以通过高能激光熔覆工艺添加材料到基体材料的表面,从而达到改变基体材 料形状和工艺性能的目的,可以实现复杂零件加工、表面修复、工艺性能改善等传统制造业无法实现的功能 ,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汽车及航空航天结构件、医疗植入物等具有复杂结构或高度定制化需求的制造行 业的进步。在新能源领域,近年来,包括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储能、光伏、风能等新能源行业经历了前所 未有的发展。激光加工技术为这一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动力电池的切割、焊接,到太阳能 光伏板的切割、风力涡轮机叶片的高效加工,再到电动汽车材料部件的切割、焊接和标记等,激光技术的广 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新能源产品的性能,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新能源解决方案更加经济可行。在应用 更加广泛的信息标记领域,激光技术通过高精度、非接触、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实现了在金属、塑料、玻 璃等材料表面的永久性标识,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追溯、电子产品防伪、医疗器械编码等领域,随着AI和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激光标识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环保、高适用性的方向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智能制造行业发展与创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产业政策对不同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方 向、数字化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重点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及要求,意在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促 进智能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激光加工设备作为重要智能制造工具,在本轮政策导向下,也受到了重点关注 ,2024年9月,工信部依据国务院《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编制并发布了《工 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将大功率激光切割机、焊接、钻孔等激光加工设备以及激光扫 描、跟踪仪等激光检测设备列入重点方向,范围覆盖了汽车、医疗、新能源电池、船舶、航空等27个行业。 公司作为国内重要激光设备光学元器件供应商,也会参与这新一轮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激光设备行业产 能的淘汰与升级,共同推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制造装备 产业规模由2017年的1.27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8万亿元,2023年已经超过3.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超过16%。激光技术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的优势,在半导体、新能源、光伏、消费电子等智能制 造核心需求领域加速渗透,驱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容,激光加工行业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期。 3、红外与安防 近年来,随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快速拓展,带来了产品 成本下降,进一步带动了新应用领域的发展。除了电力、建筑、执法、消防、安防等传统的应用行业外,智 能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物联网、智慧交通、医疗监测、环境生态保护、航空航天、自动化检测等更多的新 兴产业需求也形成新的增长点。当前国内红外热成像市场的实际需求与潜在需求存在显著差距,这一现象主 要源于核心部件红外探测器及整机设备的价格门槛仍然较高。随着技术迭代带来的成本优化和产品性价比提 升,该技术的市场渗透率将加速增长,特别是在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个人消费电子或智能家居等场景中,普 及潜力尤为明显。 从全球视角看,新兴经济体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安防监控、环境监测等领域的 智能化需求激增,这为红外热成像技术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而在国内市场,伴随经济结构优化与消费升级 的双重驱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智能制造领域,通过与AI算法结合实现缺陷识别监测、 视觉辅助等自动化功能;在公共安全领域,依托热成像的火灾预警系统已应用于城市消防体系;在生物医疗 领域,非接触式体温筛查与疾病辅助诊断系统加速落地。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成熟和物联网设备普及,红外热 成像正在突破传统应用边界,车载夜视系统通过增强恶劣天气下的环境感知能力,成为高阶驾驶辅助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级产品则通过小型化设计,逐步进入户外探险设备与智能家居终端,形成多维度应用生 态。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达到74.65亿美元,2020年-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0.05%,预计2024年全球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将达到78.66亿美元,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85.33亿美元。 4、AR/VR等消费类光学 在过去几年,消费电子行业经历了一段相对低迷的时期,但从2023年开始,AI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力 度空前的消费刺激政策逐步出台,给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带来了强劲的驱动力。光学元器件作为机器视觉中不 可或缺的组成,广泛应用在众多消费级硬件设备中,如手机摄像镜头、智能汽车监测及自动驾驶镜头、扫地 机器人等智能家居镜头、无人机感知及拍摄镜头、AR/VR眼镜光学模组等。其中,AR/VR眼镜属于消费电子行 业的新兴领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智能眼镜市场正在高速发展,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终 端,在元宇宙、移动办公、即时通信等场景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而光学器件属于AR/VR产品中重要的组成 部分。根据洛图科技(RUNTO)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XR(VR和MR)设备出货量为731万台,其中 AR的出货量为78.2万台;2024年中国XR设备市场在全渠道的销量为53.6万台,AR零售市场实现近30万台的销 量。 AR产业已被纳入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并被写入“十四五”国家规划布局。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 AIGC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AR技术与行业应用的融合将逐步加速,AR设 备的市场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据洛图科技(RUNTO)的预测,中国消费级XR市场在2025年有望达到77.2 万台的销量。其中,VR在经历连续下行后有望企稳并反弹,预计全年可达32万台,同比增长19.9%;AR则在 利好市场环境下再度提速,预计全年销量达到45.2万台,同比增长72%。 (四)行业地位公司的业务性质属于工业激光光学、红外光学以及消费级光学细分领域的中游,同行业 的主要企业包括福光股份、福晶科技、舜宇光学、茂莱光学、美国Coherent高意(原II-VI)、德国JENOPTI K等国内外优质企业。得益于公司始终坚持创新研发投入,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拓展国内外光学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在行业内获得丰硕的成果和地位,激光和红外光学元件、组件等产品已成为公司 的核心优势产品,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评价,公司名下的RONAR-SMITH及Opex两大品牌享誉全球。子公 司江苏波长作为公司消费级光学产业中心,定位细分消费级光学市场,具备材料生产、设计、组装、检测消 费级光学镜头产品的全产业链能力,其AR/VR产品已向国内主流厂商供货。公司通过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证,拥有百余项专利授权,掌握了“光学薄膜的设计与制备”“高功率 激光镜头制造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受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邀请,公司牵头起草 的行业标准JB/T14588-2023《激光加工镜头》已于2024年7月开始实施。公司设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 “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先后获得“2017年度中国激光行业卓越贡 献奖”、新加坡精密制造研究院SIMTech成立25周年的“价值伙伴奖”。目前虽然公司的经营规模与光学行 业龙头企业仍有差距,但从细分领域的光学加工技术与能力的角度来看,公司已经具备了与国内外主要企业 竞争的实力,成为了国内精密光学元件、组件行业的主要供应商。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情况波长光电是国内精密光学元件、组件的主要供应商,长期专注于服务工 业激光加工、红外热成像及消费级光学领域,提供各类光学设备、光学设计以及光学检测的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公司主要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光学元件、组件系列以及光学系统方案与检测设计工具系列, 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红外热成像及消费级光学领域。光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场景极 为广泛且持续扩展,公司紧跟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及应用场景,并专注提升包括光学材料 、加工工艺、光学系统设计与集成在内的技术整合能力。主要的产品具体如下: 1、光学元件系列 公司光学元件产品包括光学透镜、反射镜、偏振镜、保护镜、分光镜、滤光片、分色片等,根据不同的 产品类型和应用场景,其材料涵盖硒化锌(ZnSe)、锗(Ge)、光学玻璃、硫系玻璃、石英(SiO2)、塑胶 、硅料(Si)、氟化物、铜(Cu)等,可覆盖紫外、可见和近、中、远红外的波长范围,口径最大可达600m m,加工精度可以达到超精密级,能够实现包括类金刚石膜(DLC)、硬质膜(HDAR)在内的增透、高反射、 部分反射、分光、滤光等镀膜工艺。 2、光学组件系列 公司光学组件产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各类光路整形及控制的镜头,如扩/合束镜、扫描镜、聚焦 镜、振镜、准直镜、光束整形器、衰减器等;(2)应用于激光加工等特定场景的光学子系统,如激光焊接 头、激光切割头、激光清洗头、激光熔覆头、激光远距除异物镜头、激光直写成像镜头等;(3)近红外至 长波红外范围的定焦/变焦热成像镜头以及一些消费级光学行业细分领域的光学组件,包括非球面塑胶/玻璃 模压镜头、AR/VR光学组件等。 其中,激光光学镜头及光学子系统可适配包括CO2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N d:YAG激光器等多种类型激光器,广泛应用于激光焊接、切割、打标、清洗、打孔、曝光、封测等工业加工 场景,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半导体、智能制造、汽车、光伏、动力电池、增材制造等产业;红外 成像镜头可覆盖近红外至长波红外波段(900nm-14000nm),焦距范围从2mm至500mm,可视角度覆盖1至180 度,可实现连续变焦,主要集成于红外瞄准仪、红外探测器、红外监视器、红外夜视仪、红外测温仪等红外 设备中,已广泛用于人体测温、民用侦查、瞄准、安防监控、无人机、森林预警以及水利监测等众多领域; 消费级光学产品主要面向AR/VR、智能家居等消费细分领域。 3、光学系统方案与检测设计工具系列 光学系统方案产品包括曝光平行光源系统、真空紫外及原位测量系统等,一般为针对某一特定应用场景 研发的项目型产品,往往具有光/电设计复杂、集成度高的特点,虽然交付数量较少,但是往往单体价值量 高且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代表了公司产品向光、机、电、软一体化、高度集成智能化延伸的战略方向;光 学检测设计工具系列主要包括分光光度计、光束质量分析仪、光斑分析仪等光学检测设备,以及子公司光研 科技代理销售的主流光学设计软件,包括CodeV光学设计软件、LightTools照明设计软件等,主要用于精密 光学行业的设计、研发与检测。 (三)经营模式公司主要为国内外工业激光加工与红外热成像设备制造商提供各类精密光学产品和光学 设计、检测系统以及为部分消费级光学产品市场提供光学元器件,结合市场环境、政策变动、市场供需情况 、上下游发展状况及公司自身发展需求等因素,形成了目前的经营模式。报告期内,上述影响公司经营模式 的关键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技术优势公司重视研发创新能力建设,经过多年发展,激光和红外光学元件、组件等产品已 成为公司的核心优势产品,也形成了众多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成熟研发体系。公司先后成立了先进制造工艺 中心以及半导体与微纳光学等精密光学实验室,也组建了一批行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具备攻坚光学 前沿领域的硬件和人才条件,具有快速、高效的研发设计能力。公司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设有“江苏省 企业技术中心”“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公司能够根据市场信息,将 研发资源投入到不同规格元件、组件、设备的技术研发与光学设计中,丰富公司的技术积累,进一步提高对 客户光学解决方案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二)产品优势 1、产品质量与品牌优势 作为制造激光和红外光学元件、组件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具备一流的产品质量。公司 一直坚持走高质量路线,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成立了先进制造工艺中心,引入离子束、磁流变抛光设备、 超精密单点金刚车、三坐标测量仪等高精度光学加工、检测设备,光学元件加工精度可达到超精密级别,优 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拥有数十台先进的镀膜设备,以及一支具备丰富经验的镀膜团队,能够实现包括类金 刚石膜(DLC)在内的增透、高反射、部分反射、分光、滤光等膜系,提高光学元件、组件的透光率、反射 率和滤过率等技术指标。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公司在国内外激光和红外光学产业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公司 的品牌“RONAR-SMITH”获评江苏省著名商标。 2、产品品类优势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光学元件、组件的研发与制造,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投入,产品种类较为齐 全,激光光学产品能满足各类主流的工业激光加工应用,例如激光打标、激光焊接、激光切割等;红外热成 像光学主要用于夜视、红外测温、监控、检疫等。现有的产品品类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三)客户资源优势公司推行全方位的市场服务体系,国际国内市场齐头并进,注重为客户提供服务的 效率。近年来,公司通过驻外销售处登门拜访、参与每年度行业展会等形式与主要客户定期交流,就产品质 量、交货期、服务的改善等方面进行探讨,公司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交流沟通中做出响应, 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并及时将计划实施情况反馈给客户。公司把为客户服务放在首位,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取得客户的信任,逐步建立起忠实的客户群,如国内激光行业龙头华工科技、大族激光、海目星,国内红外 行业龙头高德红外、大立科技,以及国际知名激光和红外企业如美国IPG阿帕奇,美国FLIR菲力尔等,公司 多年获得华工科技等企业优秀供应商荣誉。公司与这些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长期持续稳定地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四)营销网络优势公司立足于南京,在深圳、武汉等地设立了销售机构,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确立 了公司境内、境外双轮驱动的战略规划,深耕国内外市场。公司通过多年的海外市场拓展,拥有稳定的海外 客户群体。公司与亚洲、欧洲、美国、拉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使得公 司产品能顺利销售于国内外市场。同时,公司每年积极参加各种光学光电子行业展会,展示、推广公司产品 ,搜集更多客户资料,及时向研发部门反馈不同区域、不同客户群体的最新需求,大大增强了产品设计的针 对性,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市场。 (五)专业人才优势公司所处的光学行业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因此呈现出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的 特点。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招募和培养,目前已形成一定的人才优势。首先,公司的管理人员大多具有五年 以上管理经验,能够较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其次,公司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交流。先后聘请了多名 国内外光学技术方面的知名专家作为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顾问。同时,公司先后与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 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A*Star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校研发平台并与 公司实际相结合,对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进行研发,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另外,公司注重员工人才队伍 的培养,新加坡子公司员工均能熟练使用英语,与世界各地客户无障碍交流,利于公司拓展海外市场。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在多重震荡中加速重构,精密光学行业在变局中迎来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新发展阶段,公司紧密围绕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导向,把握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全面转型的历史机 遇,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了进口替代和半导体等应用领域拓展的突破,激光光学业务稳步提升。红外成像方 面,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原材料市场波动风险,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合作并持续开展材料技术研发 创新,依托“境内+境外”双轮驱动的全球化战略,化变革为机遇。2024年,公司继续推行“光学+”的发展 战略,依靠创新驱动,围绕大客户增长和新应用场景开拓市场,并通过人才引进与培训以及提升数字化管理 等手段,提炼生产管理和内部治理的内功,保证了公司稳健有序地发展。 (1)报告期内主要财务情况2024年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2%, 其中,激光光学领域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22.17%。本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695.93万元,同 比下降了31.72%。营业收入增加,但净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红外业务毛利下滑、资产与信用减值损失 增加、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增加,具体的原因如下: 1)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2%,其中,受益于国内飞秒紫外远心 场镜等智能制造、泛半导体领域产品表现良好以及境外销售增长,公司激光光学业务收入较上年度增加4,87 3.07万元;公司新拓展消费级光学市场,其中AR/VR收入约550万元。 2)2024年度,公司管理与销售费用较上期增加1,009.45万元,主要原因包括:①公司实施高端人才储 备战略,期末公司员工数量同比增长110余人,对应的销售、管理费用中人工成本较上期增加285.4万元;② 公司于2024年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计提股份支付费用,导致对应销售、管理 费用增加167.81万元;③2024年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等项目转固,对应的折旧与摊销增加392.54万元。 3)2024年度,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新增研发人员20余人,研发费用较上期增加629.13万元。 4)2024年度,公司根据在手订单及新增订单预期情况,增加产品及原材料备货,并且为了应对原材料 价格波动风险,增加金属锗的战略储备,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较上年度增加5,467.15万元,当期存货跌价损 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较去年增加了581.29万元。 (2)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2024年,公司管理层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发 展战略,重视前瞻性研发投入,鼓励产品技术创新,引入先进制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