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儒竞科技(301525)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1525 儒竞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综合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电子(行业) 12.97亿 100.00 3.16亿 100.00 24.34 ───────────────────────────────────────────────── 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产品) 8.17亿 62.95 1.81亿 57.35 22.18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 4.53亿 34.94 1.32亿 41.68 29.04 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产品) 2652.36万 2.04 240.07万 0.76 9.05 其他业务(产品) 80.87万 0.06 68.35万 0.22 84.51 ───────────────────────────────────────────────── 境内(地区) 10.90亿 84.05 2.36亿 74.77 21.66 境外(地区) 2.07亿 15.95 7966.22万 25.23 38.50 ───────────────────────────────────────────────── 直销(销售模式) 12.84亿 98.97 3.16亿 99.94 24.58 经销(销售模式) 1339.37万 1.03 17.93万 0.06 1.3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产品) 4.39亿 66.75 9522.38万 63.93 21.67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 2.03亿 30.83 5084.51万 34.13 25.05 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产品) 1568.39万 2.38 274.08万 1.84 17.48 其他(产品) 26.08万 0.04 14.59万 0.10 55.94 ───────────────────────────────────────────────── 内销(地区) 5.49亿 83.39 1.07亿 71.72 19.46 外销(地区) 1.09亿 16.61 4211.88万 28.28 38.5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电子(行业) 15.45亿 100.00 3.88亿 100.00 25.12 ───────────────────────────────────────────────── 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产品) 11.97亿 77.50 3.05亿 78.65 25.49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 3.08亿 19.93 7848.70万 20.23 25.50 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产品) 3887.28万 2.52 423.44万 1.09 10.89 其他业务(产品) 74.96万 0.05 10.40万 0.03 13.88 ───────────────────────────────────────────────── 境内(地区) 10.78亿 69.81 2.00亿 51.55 18.55 境外(地区) 4.66亿 30.19 1.88亿 48.45 40.32 ───────────────────────────────────────────────── 直销(销售模式) 15.27亿 98.84 3.86亿 99.42 25.27 经销(销售模式) 1795.41万 1.16 223.97万 0.58 12.47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产品) 14.05亿 87.08 3.44亿 89.47 24.49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 1.70亿 10.56 3541.75万 9.21 20.78 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产品) 3504.54万 2.17 394.07万 1.02 11.24 其他业务(产品) 305.32万 0.19 115.80万 0.30 37.93 ───────────────────────────────────────────────── 内销(地区) 10.65亿 65.99 1.86亿 48.27 17.44 外销(地区) 5.46亿 33.82 1.98亿 51.43 36.24 其他业务(地区) 305.32万 0.19 115.80万 0.30 37.93 ───────────────────────────────────────────────── 直销(销售模式) 16.00亿 99.15 --- --- --- 经销(销售模式) 1065.59万 0.66 --- --- ---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05.32万 0.19 115.80万 0.30 37.93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92 0.00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9.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0.8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1645.72│ 24.40│ │第二名 │ 28487.50│ 21.96│ │第三名 │ 15247.91│ 11.75│ │第四名 │ 8941.17│ 6.89│ │威海市科博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7515.40│ 5.79│ │合计 │ 91837.70│ 70.8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7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8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6094.49│ 7.22│ │第二名 │ 3716.83│ 4.40│ │第三名 │ 2789.58│ 3.31│ │南通海立电子有限公司 │ 2611.17│ 3.09│ │深圳市天河星供应链有限公司 │ 2345.60│ 2.78│ │合计 │ 17557.67│ 20.8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专注提供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根据公司核心技术特点,公司属于电力电子及电 机控制领域。公司产品根据应用领域不同,主要包括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领域内的变频驱动 器及系统控制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内的变频驱动器及控制器、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内的伺服 驱动器及伺服电机。产品下游客户主要为智能空调、精密空调、热泵供暖及冷冻冷藏设备制造厂商,新能源 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内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和自动化设备制造厂商,均系与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关联度较 高的领域,总体上与经济周期紧密相关。各细分领域行业发展状况如下: 1、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领域 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是指负责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冷冻冷藏的相关设备及系统,其 作用系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与空气循环以控制环境温度及空气品质,从而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并 改善劳动卫生和室内气候条件。商用空调、热泵、家用空调、精密空调、冷冻冷藏设备作为暖通空调及冷冻 冷藏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商业、工农业和家庭等领域,并依托变频节能技术、智能化控制及环 保制冷剂推动绿色转型。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能效标准的提升、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以及高温工业及精 密制造等应用场景的拓展,为HVAC/R领域的变频产品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和价值增长点。 2024年,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涉及能效标准提升、更新改造、节能降碳等方面,旨 在通过淘汰高耗能设备、推广节能技术和新能源产品,促进企业技术革新,培育智能制造、循环经济等新质 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社会建设深度融合,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双碳”目标实现,为推动暖 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行业高质量发展定下了坚实基调。 能效标准方面,2024年1月,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 准入水平(2024年版)》,对单元机、多联机及低环温空气源热泵产品的能效管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化 。2024年4月,国家标准《热泵和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7-2024)发布,该标准在既有 热泵和冷水机组标准体系基础上做了重要升级,为规范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提供了依据和基础;更新改造方 面,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各部委 及地方陆续发布了具体领域的设备更新及消费品换新方案或具体措施,为HVAC/R行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 ;节能降碳方面,2024年2月,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聚焦数字化转型 、绿色制造等方向,推动工业领域全产业链低碳化。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 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聚焦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推进既有建筑改 造升级、强化建筑运行节能管理等方面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为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提供重要指引。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对建筑领域和用能产品设备的节能降碳行动 进行了重点工作部署。2024年10月,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提出因地制宜推进空气源热泵等供热制冷应用,推动5G基站、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与光伏、热泵、储能 等融合发展。2024年12月,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旨在推动绿色技 术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落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2025年3月,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推 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产业升级,推动热泵行业成为绿色低碳 发展的重要支撑。 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业务领域属于新能源汽 车行业。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池 、充换电、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革新,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以及国家及地方加强政策支持力度,20 24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增长趋势,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关键部件,随 着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保持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 产销量分别实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幅达34.4%和35.5%,市场渗透率达40.9%。在国际市场 拓展方面,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占汽车总出口 量的21.9%。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国家在消费扩大、技术研发、企业培育、秩序规范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等方面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2024年2月,商务部等九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 康发展的意见》,围绕六大方面提出18项具体措施,通过全链条政策支持,助力行业内企业突破国际竞争瓶 颈。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开展汽车以旧换新 行动,通过消费补贴、报废补贴等促进汽车更新消费。2024年5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 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优化充电基础设施。2024年6月,发改委等 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旨在拓展汽车消费新场景,鼓励限购城市放宽 车辆购买限制。2024年8月,商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提高汽车 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并将置换更新也纳入补贴范围。202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2024年8 月,发改委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加强电动汽车与电 网融合互动,推广智能有序充电。 3、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 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是指以物体的位移、速度、角度等控制量组成的,能够跟踪目标任意变化的自动化 控制系统,是基于变频技术的延伸产品,其不仅可进行速度、转矩控制,还可实现精确、快速、稳定的位置 控制,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精密制造和柔性制造的核心技术,属于高端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正朝着数字化、微型化、智能 化及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例如包装机械、物流机械、纺织机械、医疗设 备等领域,以及电子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持续落实国家战略及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行业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技术 标准和行业规范多维度推动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4年3月,国务院 正式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各领域 节能降碳、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以推动产业升级。2024年3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 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支持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化升级,推广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鼓励企业使用 先进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2024年4月,工信部发布《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 强化伺服驱动系统的技术规范性和质量要求。2024年7月,工信部修订并发布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 (2024版)》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管理实施办法(2024版)》,旨在进一步规范工业机器人行业管 理,引导企业良性竞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所处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是专业的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应用方案提供商,专注于 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综合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与持续投入,在暖通空调及冷冻 冷藏设备(HVAC/R)、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伺服驱动及控制三大业务领域逐步形成了核心产品体系,拥有了 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空间,形成了多领域业务发展的经营模式。 公司作为自主创新的研发驱动型企业,以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作为基础,成功研发了以电机控制、 电源控制及系统控制技术、数字电源及电力电子变换硬件平台、电机设计平台为代表的三大技术领域,在细 分技术领域内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125项,外观设 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69件。 公司秉承“以市场为主导,以创新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全面启用集成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生 产制造执行系统(MES)、自动仓储管理系统(WM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的数字化系统,严格执行I SO9001:2015/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满足客户需求与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产品的柔 性化生产与智能化制造。 公司依靠卓越的产品研发实力、高效的生产制造体系、完善的质量管控措施、丰富的市场实践经验,拥 有了良好的行业知名度,在境内外积累了稳固的客户资源,核心产品已广泛长期地应用于谷轮、麦克维尔、 阿里斯顿、海尔、三菱重工海尔、开利、博世等众多行业知名品牌,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总体来讲,公司 在品牌认可度、技术实力、软件硬件定制化、渠道拓展、产品工艺质量稳定性及供应链可靠性等方面拥有了 较强实力,在细分领域内积累了一定市场地位。公司产品根据应用领域不同,主要包括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 设备(HVAC/R)领域内的变频驱动器及系统控制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内的变频驱动器及控制器、 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内的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电机,具体情况如下: 1、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领域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领域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综合产品研发、生产 及销售的企业之一。公司作为HVAC/R领域领先的第三方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设备 高效节能、智能精准控制与环境友好的目标,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产品包括:HVAC/R领域的变频驱动器 、系统控制器及相关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该领域产品采用低GWP系数设计,功率密度高,产品效率高,并与国际知名半导体厂商定制功率半 导体模块、使用由先进碳化硅材料制作的功率MOS、功率二极管等器件及更为节能的第七代IGBT等,具有质 量稳定、工艺先进、功能差异化定制等优点,产品规格种类齐全,广泛应用于家用、商业、工业及农业领域 的热泵、空调、冷冻冷藏、通风系统等众多场景中。公司具有提供从家用采暖到工商业制冷的全系列变频解 决方案的能力,其中的新一代驱动器系统融合了三相ActivePFC、压缩机振动优化等创新技术,能够显著降 低系统噪音,优化电磁兼容性(EMC)表现,进而大幅提升整机的运行效率。 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优秀的产品质量、丰富的行业经验,已在产品的定制化、可靠性、稳定性、 适用性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并与谷轮、麦克维尔、阿里斯顿、海尔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了稳固的合 作关系。 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凭借多年的战略投入、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 已经搭建起完善的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座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及电机与电控系统 热管理,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控制器、PTC控制器、电池热管理多合一控制器等产品及解决方 案。 公司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产品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开发,具备电压覆盖范围广,工作温度范围广,功 率调节能力强,制热/制冷速度快,电磁兼容性(EMC)性能优异,能够有效抑制振动/噪音,并能够提供故 障诊断/远程更新等技术创新特性等。公司作为本土企业,与外资品牌相比,除了拥有行业内较为领先的产 品性能及质量可靠性,在集约化低成本采购、供应链保障交付能力、定制化研发服务及高效率研发方面均有 一定的竞争优势,该领域内产品已取得国内外众多主流整车厂的认可。报告期内,得益于战略客户的定点和 相关项目量产,公司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控制器、PTC控制器等产品已经形成大批量应用,具备一定的品 牌影响力。 伴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公司紧跟市场趋势,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智能控 制器、多合一控制器等产品及技术研发,通过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继续提升该领域 业务的市场规模及品牌影响力。 3、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 公司在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已经积累多项较为成熟的核心技术,能够根据市场及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为其提供关键部件及解决方案,产品包括:伺服驱动器、系统控制器、伺服电机、变频器、控制系统(PLC )、人机界面(HMI)等产品及解决方案。 公司该领域产品技术性能能够满足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各种用途,具有控制模式齐全、控制精度准确,指 令方式高效、通信功能全面,定位精度较高等优点;此外,经过多年渠道建设与持续技术优化,公司该领域 也积累了与市场上成熟企业合作的宝贵经验,为该板块业务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该领域产品可满足工业机器人、具身智能、电子制造、半导体、光伏、锂电、物流、包装机械、药 品等细分行业的自动化设备对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性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加快推进自动化 及机器人等重点业务领域的发展,加大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渠道扩展及品牌建设投入,力争该领域业务成 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二)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较强的产品技术研发能力与定制化服务能力,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空间,根据自身 的研发创新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品质控制能力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情况、上下游发展状况等因素 ,公司采取了目前的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如下: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内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综合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通过 向HVAC/R领域内的变频空调、热泵供暖及冷冻冷藏设备制造厂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内的汽车零部 件制造厂商及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内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厂商提供定制化的产品研发、设计及制造服务, 保持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公司的总体业务流程如下: 2、研发模式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基于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实现产品的高效研发。公司研发流程主要包括售前 、原型样机、功能样机、试产及量产五个阶段,包含产品从概念产生、方案设计、研发实施、测试验证、产 品认证、市场推广到客户反馈的全部环节,并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公司引 入ASPICE4.0国际标准,用于优化相关智能产品(如车载软件、嵌入式系统等)的研发管理框架,持续提升 产品研发质量与过程管理水平。 3、采购模式 公司设有采购部门,公司研发、生产所用物料通过采购部门独立采购。采购部门执行合同签订与管理、 采购订单下达、物料到料进程跟进、供应商日常管理与考核等职能。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和管理制度,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与原材 料供应商定期签订合作协议,对物料的价格、交期、质量标准及商务、法律条款进行严格的约定。公司采用 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系统管理物料,以销定产,以产定需,以确保原材料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 4、生产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设有独立完整的生产管理与执行部门,公司产品的生产环节,包括物料计划与生产工艺制定、生产 设备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仓储与物流管理等由公司独立组织完成。此外, 针对部分产能临时受限、技术附加值较低的工序,公司会采取委外加工的方式进行生产。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公司生产部负责制造工序自检与互检等;公司质量部负责原材料检验、在制品首件 检验、过程巡检、半成品及产成品检验、产品入库及出货前的检验等,涵盖来料检验控制(IQC)、制程检 验控制(IPQC)及出货检验控制(OQC);测试中心负责产品和零件的测试验证等。 (2)质量控制体系 1)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提升,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品质管控,将品质管控贯穿于产品研发、物料采购 、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各个环节,先后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 系认证、ANSI-ESDS20.20:2021静电防护管理体系认证等相关标准认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对每一道生产工序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程序,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有效。 2)实行了严格的品质管理标准 公司严格按照相关国家地区、行业标准及客户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追 溯体系,具备完整的产品性能测试能力,设立了电磁抗干扰实验室、EMI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可靠性实验 室、耐久性实验室、产品功能实验室、驱动器性能实验室等,陆续通过美国UL目击试验室资质认证、德国VD E目击试验室资质认证等,以保证产品的高品质与稳定性。 3)执行了全面的生产管控系统 公司执行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管控体系,拥有配套齐全的电子产线与电机产线,采用技术先进的自动 化生产设备完成产品的定制化生产,产品生产全过程通过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 ES)、自动仓储管理系统(WMS)进行工单管理与工序平衡,使得同一产线可通过快速更换工艺、调整配套 设备完成不同产品生产制造的快速切换,实现了产品的柔性化生产与自动化作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 交付进度。 5、销售模式 公司根据行业特点与业务模式,主要采取针对国内外产品厂商个性化定制的直接销售模式。在电力电子 及电机控制领域,下游厂商对供应商的研发、制造、品控能力要求较高,不同客户之间的需求亦存在差别。 公司围绕客户组建了快速响应的综合团队,在客户产品策划阶段即与客户深度合作,根据下游厂商的要求采 取定制化方式进行生产销售,以保证能够持续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获得 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公司采取以框架协议的方式对产品的交货、付款方式进行约定,在框架协议约定范围 内确认产品订单,根据订单内容决定生产所需的物料及工序,遵循以销定产的模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二十余年的积累,公司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及技术人员团队 保持稳定,核心战略、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没有发生重要变化。 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研发能力:高效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完善的研发应用能力 (1)技术创新驱动的多领域研发能力 公司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和技术创新,围绕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自主构建以电机控制、电源控制及系 统控制技术、数字电源及电力电子变换硬件平台、电机设计平台为代表的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基于不同的技 术领域持续研发创新形成多项细分核心技术。公司拥有成熟先进的研发流程,其包含了产品从概念产生、方 案设计、研发实施、测试验证、产品认证、市场推广到客户反馈等全部环节,基于公司丰富的技术储备与跨 部门的协同合作,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有效实现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创 新。公司凭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研发能力构建起较高的技术壁垒,具有核心竞争优势。 (2)研发-产业双轮驱动机制 公司作为研发驱动型厂商,基于不同细分领域客户的差异化产品与解决方案需求,通过技术的交叉应用 及延伸,逐步开发出不同功能、品类的产品体系,实现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实践,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研 发方向,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构建了研发创新与产业转化的高效联动机制。 公司高度重视对研发体系的资源投入,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7,762.78万元、9,966.34万元 及12,833.5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81%、6.45%及9.8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65项,实 用新型专利125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69件。高比例的研发投入既满足了行业内客户对 于其产品核心部件的差异化研发需求,又保障了公司研发成果可以高效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同时公司创 新技术的研发储备也进一步促进了下游产品升级换代。 2、跨领域的技术融合能力:协同增效,实现跨领域资源整合 (1)渠道资源共享的多元化业务布局 公司业务范围覆盖智能空调、热泵供暖、冷冻冷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伺服驱动与控制系统等多 个领域,形成了跨领域的业务布局。业务领域布局的多元化可有效帮助公司挖掘其下游客户多领域的产品需 求,且公司不同类别产品的核心技术与制造流程具备相通性,在依托相同或类似底层技术的基础上,公司业 务跨领域的横向开拓可实现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的资源渠道共享,有效降低成本费用,发挥规 模优势。同时,多元化的业务布局能够使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过度依赖单一的细分市场,提高了公司的抗风 险能力,使公司的发展更加稳健、灵活。此外,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跨领域下游应用经验,具备了较强的解 决方案提供能力,可以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快速准确地为其搭建或调整从实体产品生产到整体系统的 解决方案。 (2)技术交叉融合的柔性化生产制造能力 公司系专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专注于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的研发创新,逐步 构建起技术交叉融合的产品体系,结合公司自主开发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与产品质量管控体系,通过企业资 源管理计划(ERP)、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仓储管理系统(WMS)进行工单管理与工序平衡,满足客 户差异化需求与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产品器件的个性化设计与柔性化制造。 3、产品与服务:优质的品质控制能力,精准的客户服务能力 (1)执行严格管理的标准化品控能力 公司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品质管控,通过了ISO9001:2015/IATF16949:2016/ANSI-ESDS20.20:2021质 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按照标准对每道生产工序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程序,执行了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 管控体系,在保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同时,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公司具备完善的产品性能测试能 力,设立了电磁抗干扰实验室、EMI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驱动器性能实验室、产品功能实 验室、耐久性实验室等,并陆续通过了美国UL认证、德国VDE认证、欧盟RoHS认证、中国CQC认证、CE产品认 证、CB产品认证,以保证产品的高品质与稳定性。 (2)紧贴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服务能力 在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差异化的应用场景使得产品在结构设计与性能特点等方面存在多样性,客 户群体往往具有定制化需求。公司深耕行业多年,依据行业特点形成了以研发设计为核心的销售模式,在客 户的产品开发初期便与其建立了深度的业务合作关系,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