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536 星宸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视频监控芯片的研发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 23.53亿 99.96 8.41亿 99.88 35.76
经营租赁收入(行业) 102.03万 0.04 102.03万 0.12 100.00
─────────────────────────────────────────────────
智能安防(产品) 15.88亿 67.46 5.31亿 62.98 33.42
智能物联(产品) 4.75亿 20.17 2.11亿 25.00 44.35
智能车载(产品) 2.45亿 10.41 9707.65万 11.52 39.63
其他IC(产品) 4359.40万 1.85 --- --- ---
其他(产品) 145.93万 0.06 112.88万 0.13 77.35
经营租赁收入(产品) 102.03万 0.04 102.03万 0.12 100.00
技术服务(产品) 11.74万 0.00 11.74万 0.01 100.00
─────────────────────────────────────────────────
中国大陆(地区) 18.25亿 77.52 --- --- ---
其他国家或地区(地区) 5.29亿 22.48 --- --- ---
─────────────────────────────────────────────────
经销(销售模式) 21.28亿 90.44 7.73亿 91.76 36.32
直销(销售模式) 2.25亿 9.56 6939.40万 8.24 30.8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安防(产品) 8.12亿 68.66 2.73亿 63.44 33.58
视频对讲(产品) 2.46亿 20.83 1.13亿 26.36 45.99
其他(补充)(产品) 1.04亿 8.78 4244.93万 9.88 40.88
其他业务(产品) 2055.38万 1.74 135.84万 0.32 6.61
─────────────────────────────────────────────────
销售商品(业务) 11.82亿 99.93 4.29亿 99.88 36.32
其他收入(业务) 82.49万 0.07 49.44万 0.12 59.93
─────────────────────────────────────────────────
经销(销售模式) 10.80亿 91.33 3.98亿 92.61 36.85
直销(销售模式) 1.02亿 8.67 3173.87万 7.39 30.9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 20.20亿 100.00 7.37亿 100.00 36.46
─────────────────────────────────────────────────
智能安防(产品) 14.42亿 71.39 4.96亿 67.39 34.41
视频对讲(产品) 3.42亿 16.95 1.55亿 21.11 45.39
智能车载(产品) 1.87亿 9.25 --- --- ---
其他IC(产品) 4634.40万 2.29 --- --- ---
其他(产品) 114.27万 0.06 98.40万 0.13 86.11
技术服务(产品) 113.20万 0.06 --- --- ---
─────────────────────────────────────────────────
境内销售(地区) 15.46亿 76.53 5.02亿 68.10 32.45
境外销售(地区) 4.74亿 23.47 2.35亿 31.90 49.54
─────────────────────────────────────────────────
经销(销售模式) 18.21亿 90.12 6.78亿 92.03 37.23
直销(销售模式) 2.00亿 9.88 5868.52万 7.97 29.3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安防芯片(产品) 7.32亿 74.23 2.37亿 70.39 32.39
视频对讲芯片(产品) 1.44亿 14.59 6164.61万 18.30 42.83
智能车载芯片(产品) 8608.59万 8.73 3499.58万 10.39 40.65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2413.82万 2.45 308.52万 0.92 12.78
─────────────────────────────────────────────────
境内(地区) 7.05亿 71.49 --- --- ---
境外:中国台湾(地区) 1.55亿 15.75 --- --- ---
境外:中国香港(地区) 9662.53万 9.80 --- --- ---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2413.82万 2.45 308.52万 0.92 12.78
境外:其他(地区) 507.96万 0.52 --- --- ---
其他(补充)(地区) 66.31 0.00 --- --- ---
─────────────────────────────────────────────────
经销(销售模式) 8.76亿 88.85 3.09亿 91.61 35.22
直销(销售模式) 8587.08万 8.71 2519.23万 7.48 29.34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模式) 2413.82万 2.45 308.52万 0.92 12.7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9.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2.9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88233.39│ 37.49│
│第二名 │ 40031.33│ 17.01│
│第三名 │ 31746.29│ 13.49│
│第四名 │ 23403.25│ 9.94│
│第五名 │ 11698.52│ 4.97│
│合计 │ 195112.77│ 82.9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0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2.3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3745.51│ 29.79│
│第二名 │ 30444.59│ 20.73│
│第三名 │ 17526.50│ 11.94│
│第四名 │ 16673.59│ 11.36│
│第五名 │ 12513.95│ 8.52│
│合计 │ 120904.15│ 82.3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发展状况、行业政策变化情况及其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的影响
1、行业发展概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端边侧AISoC芯片的设计、研发及销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
B/T4754-
2017)》,公司属于“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9”;根据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新兴软件和新
型信息技术服务”之“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之“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
一。
公司的SoC芯片围绕“视觉+AI”“感知+计算”的核心理念,下游应用覆盖各类智能感知终端设备,主
要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物联及智能车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端边侧AISoC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
机遇,成为推动智能设备创新和升级的关键力量。
当前,全球各类智能感知终端设备的图像分析需求已从“事后追溯”转向“实时决策”,驱动SoC芯片
集成专用NPU与AI-ISP引擎,实现视频数据的本地化处理与智能分析。因此,各类终端厂商更多地在硬件系
统中加入支持AI算法特别是深度学习的软件集成,更多的视觉SoC芯片开始搭载AI运算功能,以对图像信号
进行深度智能化分析处理。目前,摄像机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工业、智能机
器人、智能显示、智能车载等领域。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摄像机的结构和使用的视觉SoC芯片亦有所不同
。未来,高清视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形成海量复杂的视频数据,从而带动AI技术、ISP技术、
视频编解码技术等逐步迭代和更新,并进一步推动摄像机及视觉SoC芯片的升级,推动各类摄像头终端设备
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2、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端边侧AISoC芯片将朝着更高效能、更低功耗、更小尺寸的方向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需求,应
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展与深化,覆盖更多智能设备与领域。例如:在智能安防领域,AI-ISP技术助力低照度技
术持续迭代与应用,已成为2024年产品技术创新热点,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安防设备在低光环境下的成像质量
;在智能车载领域,随着ADAS及视觉感知的快速发展,车内外搭载摄像头的使用数量大幅提升,对芯片的图
像处理能力、视频处理能力以及可靠性等升级需求也大幅提升;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端边侧AISoC芯片将使
机器人具备更强大的视觉感知和交互能力,实现更复杂的任务和功能;在智能眼镜领域,芯片将支持更高清
的拍摄效果和更智能的交互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同时,当前多模态时代已开启,多家科技巨头纷纷推出多模态大模型,端边侧AISoC芯片将迎来新的发
展机遇。多模态大模型将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模态数据相结合,为端边侧设备提供更强大的智能处理能
力。未来,包含大模型推理功能的视觉终端将大量应用,使设备具备更全面、更准确的特征表示和更高效的
人机交互能力。
3、行业政策情况
近年来,我国持续出台的行业政策进一步明确了集成电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各项政策的落
实给予了集成电路行业财政、税收、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惠与支持,鼓励行业的发展,为公司主营
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利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的优化为公司创造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公司在视觉
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快速向新场景延伸;另一方面,政策引导的应用创新为端边侧SoC芯片提供多元化落地场
景,公司通过布局低功耗架构、AI处理器、AI-ISP等核心自研技术,可显著提升在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等
新领域的市场份额。
总体而言,国家政策的重视和扶持将为公司带来积极的影响。公司作为端边侧AISoC芯片的设计、研发
及销售企业,将受益于政策的支持,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政策的引导也将促使公司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
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报告期内主流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变化对公司的影响
1、行业技术水平发展情况
目前该行业的主流技术主要围绕图像处理、视频编解码、AI处理和低功耗展开。
图像处理和视频编解码技术是端边侧AISoC芯片的核心能力之一。随着高清、超高清视频内容的普及,
行业对图像处理和编解码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近年来,图像处理技术在去噪、增强、色彩校正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低照度环境下的表现能力大幅提升。视频编解码技术则朝着更高的压缩效率和更低的
延迟方向发展,支持更高分辨率和更复杂的场景需求。这些技术的升级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各类智能
感知端侧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更强的支持。
多模态融合和AI大模型的应用是2024年端边侧AISoC芯片技术的重要趋势,因此AI处理器也成为了端边
侧AISoC芯片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将直接影响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近年来,AI处理器技术在算力和能效
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行业也见证了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到Transformer架构的转型。Transf
ormer架构凭借其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和对长距离依赖关系的建模能力,逐渐成为AI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
同时,企业也更加注重自研NPU(神经网络处理器)的开发,NPU专为神经网络计算设计,能够高效处理大规
模并行数据,突破传统CPU和GPU的能效瓶颈。
受5G技术发展和电池技术瓶颈的限制,低功耗设计已从以往的辅助功能,跃升为行业竞争的核心指标。
低功耗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拓展了端侧AI在户外安防、智能穿戴等场景的应用边界。同时,随着全球对环保
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低功耗设计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芯片设计商及制造商将不断优化芯片架构和
制程工艺,降低芯片的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有助于延长智能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还符合全球
节能减排的趋势,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公司技术水平发展情况
目前,公司的主流技术也主要围绕图像处理、AI处理、视频编解码和低功耗展开。
公司在图像信号处理(ISP)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自研的最新一代图像处理引擎ISP4.0具
备多项卓越特性,支持12M拍照能力、双通道、3A、HDR、WDR、3DNR、LDC等先进技术,并且支持AI-ISP技术
,通过AI-ISP技术提升夜视能力和高反差光照场景下的成像能力,为深度AI应用提供优质的图像支持。另外
,公司还升级了多图像拼接、3D深度处理、视频防抖等图像信号处理技术。面对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图像处理的能力,公司在图像信号处理领域将继续大力投入研发力量,开发支持8K@60fps处
理能力的图像信号处理器,升级图像信号处理的吞吐能力。同时,公司将针对智能眼镜、运动相机等新型消
费电子产品,开发新一代的图像信号处理器,以提升在运动场景下的图像信号处理能力。
公司在视频编解码技术方面持续创新,自研的最新一代编解码器支持H.264/H.265/AV1等多种视频编码
协议,编码规格达4K@120fps。在高清视频普及的推动下,编解码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未来将持续升
级编解码技术,继续开发支持8K@60fps的视频编解码IP,为未来高清视频应用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公司在AI处理器技术方面持续投入,已实现多代产品迭代。目前自研的最新一代AI处理器采用可缩放的
架构,支持0.2T到32T的算力配置,这一特性使芯片能广泛适配不同应用场景,无论是对算力需求相对较低
的小型家用摄像头、智能门铃门锁等,还是对算力要求较高的智能车载ADAS系统、智能机器人等,都能精准
匹配资源,避免算力浪费或不足的情况。公司正在进行下一代AI处理器的研发,跟随学术界和产业界的AI算
法发展,进一步优化指令集、提升能效比,更好地平衡SoC芯片上内存的使用和DDR带宽占用。2024年以来,
公司已从AI处理器指令集底层及处理器架构对Transformer及大模型进行效率优化,对生成式AI、机器人、
智能驾驶等领域最新的AI算法提供了强大的加速与支持能力。同时配合自研编译器优化,芯片运算资源的使
用效率显著提升,DDR内存带宽占用也得以节省,这意味着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能更高效地调用内存资源,
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升整体运算速度。同时,高效的调试手段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便利,缩短了产品开
发周期,加快产品上市速度。目前,AI处理器已集成至公司各业务线产品中,各业务线推出的新品均已搭载
AI算力。
公司将ISP、视频编码器以及AI处理器进行高效联动,使得关键区域有更好的图像质量效果。
公司在低功耗设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通过优化芯片架构与动态功耗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针对不同任务的运算特点,灵活分配计算资源,实现了能耗的精细化管理。即使在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芯
片也能以极低的功耗运行,当有新的任务或指令时,又能迅速唤醒并高效处理,为设备的长续航运行提供了
支持。
3、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兴的消费类应用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市场对端边
侧AISoC芯片的需求显著增加,将为公司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技术水平的升级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用
户体验,还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公司将继续推动技术升级,为
行业发展贡献力量,为客户价值持续创造。
(三)报告期内行业竞争情况和公司综合优劣势
1、行业竞争格局
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物联及智能车载,主要竞争对手均为行业内知名厂商。如智能安防
芯片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富瀚微、北京君正、华为海思、联咏科技等;智能物联芯片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瑞
芯微、全志科技等;智能车载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Mobileye、安霸、地平线等。
2、公司综合优劣势
首先,公司已积累深厚的研发实力,形成丰富的技术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六大核心自研IP(ISP/AI/音
频/视频/显示/3D感知)、完善的SoC芯片设计流程、自研全套AI技术等,公司核心技术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未来,公司将依靠自研的核心技术优势继续扩大市场的领先地位。其次,公司产品横跨智能安防、智能家居
、智能办公、智能工业、智能机器人、智能显示、智能车载等多个细分领域,为国内产品线最丰富、业务布
局最完善的厂商之一。公司将时刻把握市场动态并不断精进技术,保障自身产品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迭代更
新,紧跟行业前沿技术与最新的市场需求。
再者,公司凭借优质的客户服务、丰富的产品布局、强劲的技术实力和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在境内外积
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未来公司将持续致力于服务品牌客户,并随着自身产品的精益求精及与品牌客户的深
入合作,为新产品、新合作奠定基础。
随着公司业务范围的快速扩张以及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公司目前的高端人才储备仍然不足,需进
一步引入具备扎实技术功底和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端专业人才队伍。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端边侧AISoC芯片的设计、研发及销售。围绕“视觉+AI”“感知+计算”的核心理念,
公司的SoC芯片下游应用覆盖各类智能感知终端设备,主要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物联及智能车载。其中:
智能安防为公司第一大业务线,2024年对主营业务占比约68.81%,包括消费类安防、民用安防及专业安
防,分别对应TOC端、TOB端及TOG端。近年来,泛C端安防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消费类安防在海外市场
也展现出显著的增长潜力。公司经过多年打磨的技术与应用,在海外市场也能迅速获得认可,从而实现需求
的快速落地。凭借这些优势,近年来公司下游应用中消费类及海外的占比逐渐提升,在全球智能安防芯片领
域的领先地位持续稳固。
智能物联(原“视频对讲”业务线,下同)为公司第二大业务线,2024年对主营业务占比约20.58%,主
要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工业、智能机器人、智能显示等AIOT应用领域。近年来,物联网设备快速
崛起,公司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积极从传统的楼宇对讲、视频对讲等领域向新型智能物联终端发展。目前
,智能机器人、智能显示、工业HMI等新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同时,公司也在积极
布局更多应用场景,如智能眼镜、高端机器人等,进一步拓展智能物联的边界。
智能车载为公司第三大业务线,2024年对主营业务占比约10.61%,智能车载主要包括ADAS、视觉感知及
行车记录仪(DVR)。在ADAS领域,公司主要聚焦L0~L2级ADAS市场,产品支持多种ADAS功能,如自适应巡航
(ACC)、车道保持(LKA)、自动紧急制动(AEB)、前碰撞预警(FCW)、车道偏离预警(LDW)等。同时
,公司已规划与Tier1合作开发L2+级别高阶ADAS芯片。在视觉感知方面,公司产品已实现对CMS(电子外后
视镜)、DMS(驾驶员监控系统)、OMS(乘客监控系统)、AVM(全景环视)及APA(自动泊车)等应用场景
的覆盖。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的加速推进,车规级芯片需求快速增长。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从后装到前装
的市场导入,车规级芯片逐步起量,进一步释放潜力。同时,公司在行车记录仪(DVR)芯片市场保持稳固
,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体验。结合ADAS和视觉感知的快速发展,公司在智能车载全面发力,未来有望在
ADAS及视觉感知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公司通过购买3DToF无形资产,已开启在3D感知领域的战略布局。目前,公司已形成专门的3D感
知业务线,已推出部分iToF系列产品,应用于多媒体、机器人等市场;并在研发新一代dToF系列产品,主要
应用于车载激光雷达、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设备等,满足市场对长距离、高分辨率3D感知的需求。公司已
搭配现有ISP技术及SoC产品,形成3D感知+AI计算的感算一体解决方案,为更多客户提供TotalSolution,推
动相关领域快速发展。
公司将紧跟市场需求,在成熟的核心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持续构建覆盖多品类、多应用领域、多性能特
点的完善产品线,为公司创造新的增长点。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经营模式
公司采用国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通行的Fabless经营模式。在该模式下,公司仅负责集成电路研发、销
售和质量把控等环节,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生产工作全部委托第三方代工厂进行。
2、研发模式
在以Fabless为主的经营模式下,产品的设计及研发环节是公司经营活动的核心。公司紧跟市场现时或
潜在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技术落地点,通过整体战略规划,将市场需求和技术演进共同转化为
研发实践,持续对现有技术进行更新迭代,在概念实现、技术演进和产品落地的持续过程中,不断形成公司
新的技术积累。
3、采购与生产模式
在Fabless为主的经营模式下,公司主要负责芯片的研发、销售和质控,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
节外包予代工厂。公司完成芯片设计后,将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版图交予晶圆代工厂,向晶圆代工厂下达晶
圆加工订单,由晶圆代工厂根据设计版图生产定制晶圆,而后交由封装与测试服务商进行芯片的封装测试后
完成生产。
4、销售模式
按照集成电路行业惯例以及公司自身特点,公司采用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进行芯片销售。通过
“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模式可使公司更专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提高产业链各环节效率,发挥公司的优
势。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领先的核心技术
公司一直专注于端边侧AISoC芯片设计领域,在厦门、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地设立了研发团队,
现已积累较强的研发实力,形成了丰富的技术成果,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拥有大量核心IP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六大核心自研IP:图像信号处理ISP、AI处理器、音频IP、视
频编解码、显示IP、3D感知IP等。另外,公司拥有完善的SoC芯片设计流程,支撑大型先进工艺的SoC芯片设
计。在保障芯片品质的前提下,公司能够快速集成IP,完成芯片设计流程,并成功流片。同时,公司可根据
客户的性能要求制定IP组合,实现芯片+算法利用效率最大化。
近年来,公司积极研发AI相关技术,跟进AI最新发展动态,大力布局AI领域,为下一阶段的智能化时代
做好准备。公司自研全套AI技术,包含AI处理器指令集、AI处理器IP及其编译器、仿真器等全套AI处理器工
具链。通过在智能安防、智能物联、智能车载等多种不同行业客户的应用,公司积累了多种行业领域所需的
音视频处理算法库,这些算法库经过多行业、多场景的验证,具备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
,公司能够为不同行业的复杂应用场景提供快速、精准的音视频解析与智能监测服务。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在集成电路行业的从业时间均超过十年,SoC芯片设计经验丰富,人员配置完整。202
4年,公司研发投入6.02亿元,同比上升21.95%,研发费用率约25.59%。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
员581人,研发人员占比77.78%。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获得各类知识产权454项,其中:专利285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版权6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53项;商标53项。
未来,公司将依靠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继续扩大在各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智能化趋势的加快,市
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二)完善的产品线布局
公司主营业务最初的下游应用主要为传统安防及传统车载摄像等。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行业下游应用
变得更加智能化,衍生出消费类安防、AIOT、ADAS、车载视觉感知等新兴应用场景。公司在创立之初就敏锐
地发现了行业中的各细分领域发展契机,基于视觉芯片的核心技术,研发多类应用于不同下游领域的产品,
具有全产品线的供应能力。公司产品线横跨智能安防、智能物联、智能车载等多个细分领域,在新兴的AI领
域也有布局完整的产品线,为国内产品线最丰富、业务布局最完善的厂商之一。
此外,公司凭借核心团队多年深耕市场的经验,时刻把握市场动向并不断精进技术,逐步形成了以硬件
芯片、软件算法相结合,底层IP等技术做支撑,上层的芯片设计能力为核心的矩阵式的产品体系,保障了自
身产品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迭代更新,紧跟行业前沿技术与最新的市场需求。
(三)丰富的一线客户资源
公司凭借着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优质的客户服务,在国内外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口碑以及优质的客户资源
,在各细分市场中均与终端行业龙头企业达成了合作,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智能安防芯片大规模应
用于行业领先的安防品牌的终端产品中,智能物联芯片覆盖各细分领域(如智能家居、视频会议、智能机器
人等)的全球头部企业,智能车载芯片进入了多家知名的车载视觉厂商的供应链体系。
与此同时,公司也具有全球战略格局,在创立初期就布局了全球市场,并凭借丰富的产品布局、强劲的
技术实力和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在境外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目前,公司已与海外知名厂商开展业务合作
,并随着自身产品的精益求精及与头部厂商合作的逐步深入,有望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境外的市场份额。
未来,公司将持续致力于服务龙头企业,继续渗透海外市场,力争与各细分市场的核心厂商发展成为战
略合作的关系,利用现有的一线客户资源积累为新产品、新合作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卓越的客户服务理念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秉承“QSIP”的发展理念,即“品质卓越(SuperiorQuality)、服务领先(Superio
rService)、持续创新(ConstantInnovation)、长期伙伴(LongTermPartnership)”,除了核心技术优
势外,卓越的客户服务能力同样是公司保持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公司各产品线的负责人都有着
深厚的行业经验,对市场需求趋势和技术革新方向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较早地洞悉市场动向,提
前布局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取得先机。另一方面,公司可根据下游顾客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与客户保持长期且密切的一对一合作伙伴关系,在使客户满意的同时实现芯片+算法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此
外,公司建立了专业的客户服务团队,与客户高效、实时对接,能够及时为下游顾客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
了产品性价比与公司在行业内的声誉,将有利于后期公司产品和合作的拓展,从而扩大影响力并进一步提高
市场份额。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主营业务为端边侧AISoC芯片的设计、研发及销售,下游应用覆盖各类智能感知终端设备,主要包
括智能安防、智能物联及智能车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3.54亿元,同比增长约16.4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5
6亿元,同比增长约25.18%;公司整体毛利率约35.79%,同比下滑0.67%。报告期内,公司整体经营稳健,整
体市场需求相较于2023年有明显恢复,尤其是消费类需求显著增长。例如,家用消费类摄像头、低功耗太阳
能摄像头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推动了公司智能安防业务的增长。同时,AIOT设备如智能门锁、可视门铃、
机器人、工业HMI等,凭借其创新性和实用性,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
有所加剧,使得公司整体毛利率出现微小波动。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安防业务线实现营业收入约15.88亿元,同比增长约10.07%,对主营业务占比约68.
81%;智能物联业务线实现营业收入约4.75亿元,同比增长约38.61%,对主营业务占比约20.58%;智能车载
业务线实现营业收入约2.45亿元,同比增长约31.01%,对主营业务占比约10.61%。报告期内,公司各产品线
均有序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