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1600 慧翰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0.22亿 100.00 2.97亿 100.00 29.07
行业)
─────────────────────────────────────────────────
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 8.42亿 82.39 2.33亿 78.53 27.71
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 1.36亿 13.28 3360.26万 11.31 24.77
软件及服务(产品) 4061.10万 3.97 2889.26万 9.73 71.14
其他(产品) 367.65万 0.36 127.41万 0.43 34.66
─────────────────────────────────────────────────
境内(地区) 9.93亿 97.15 2.82亿 95.07 28.45
境外(地区) 2916.30万 2.85 1463.37万 4.93 50.1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 3.43亿 79.80 9460.33万 75.46 27.58
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 6515.05万 15.16 1596.03万 12.73 24.50
软件及服务(产品) 1859.13万 4.33 1385.66万 11.05 74.53
其他业务(产品) 308.49万 0.72 95.10万 0.76 30.83
─────────────────────────────────────────────────
境内销售(地区) 4.08亿 94.89 1.15亿 91.40 28.09
境外销售(地区) 1886.52万 4.39 982.86万 7.84 52.10
其他业务(地区) 308.49万 0.72 95.10万 0.76 30.8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 6.37亿 78.33 1.64亿 74.43 25.67
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 1.45亿 17.89 3669.24万 16.70 25.22
软件及服务(产品) 2876.08万 3.54 1897.56万 8.64 65.98
其他业务(产品) 196.37万 0.24 51.33万 0.23 26.14
─────────────────────────────────────────────────
境内销售(地区) 7.75亿 95.29 2.08亿 94.72 26.85
境外销售(地区) 3631.87万 4.47 1109.33万 5.05 30.54
其他业务(地区) 196.37万 0.24 51.33万 0.23 26.14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 4.33亿 74.72 1.16亿 71.69 26.85
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 1.29亿 22.28 3486.01万 21.47 26.97
软件及服务(产品) 1526.45万 2.63 1038.56万 6.40 68.04
其他业务(产品) 209.87万 0.36 73.05万 0.45 34.81
─────────────────────────────────────────────────
境内销售(地区) 5.57亿 96.07 1.54亿 95.07 27.70
境外销售(地区) 2069.81万 3.57 727.82万 4.48 35.16
其他业务(地区) 209.87万 0.36 73.05万 0.45 34.8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2.1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7936.79│ 27.34│
│第二名 │ 22447.02│ 21.96│
│第三名 │ 13399.54│ 13.11│
│第四名 │ 10689.39│ 10.46│
│第五名 │ 9470.54│ 9.27│
│合计 │ 83943.28│ 82.1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9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8.0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0873.86│ 14.21│
│第二名 │ 7521.09│ 9.83│
│第三名 │ 3943.29│ 5.15│
│第四名 │ 3638.95│ 4.76│
│第五名 │ 3138.43│ 4.11│
│合计 │ 29115.62│ 38.0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所属分类
根据中国证监会2024年1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公司所处行
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大类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对应代码为“C396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发行人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
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大类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C396)项下的“智能车载设备制造”(C3962)。
2、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全球汽车市场稳步发展,2021年、2022、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分别约为8,268万辆、8,163万辆、
9,272万辆。全球汽车产业进一步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中国汽车行业通过产业链深度协同和技术创新
赋予自身强大的能量和创新活力,成为这一演进与变革过程的重要推手。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
推动中国汽车产销双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
.6万辆,同比增长3.7%和4.5%,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47.7万辆和2,756
.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5.8%。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汽车出口再创新高。
3、报告期内新公布的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发展目标,加快5G
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物联网
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
以上,推动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为软件及服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报告期内,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与此同时,为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国标AECS(车载事
故紧急呼叫系统)也在紧锣密鼓批准中;一旦该法规实施,在中国销售的每一辆乘用车必须配备eCall,eCa
ll终端将成为继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之后第三个汽车安全法规件。根据欧盟委员会数据,欧盟实施强制安装eC
all后,欧盟境内交通事故救援时间显著缩短,每年挽救数以千计的生命和降低事故伤亡程度,产生了正向
的社会效益。中国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国际化发展进程加速以及未来国标AECS推出,对车联网智能终端的
安全性、稳定性、计算能力等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孕育着公司的发展机遇。目前,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
获得欧盟eCall认证、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R144标准认证、阿联酋eCall认证并已量产的企业,为多家
国产车出口欧盟、英国、日本等海外市场提供车联网智能终端。依托前期建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布局,公司
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智能汽车及产业物联网客户提供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商,主要从事车联网
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软件和技术服务。在车联网领域,公司专
注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以及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汽车产业领先的整车厂商及其一级供应商建立
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
、陕汽集团、小米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韩国双龙、宁德时代、德赛西威、电装天、安波福、Microc
hip、歌乐等多家大型自主品牌整车厂商和产业链龙头企业提供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和解决方
案,目前为上述客户的一级供应商。同时,公司的智能模组还搭载在大众汽车、丰田汽车、通用汽车、长城
汽车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车型上。
在其他产业物联网领域,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应用于工业级物联网市场,公司为Microchip、Sierra和C
erence等全球知名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智能模组及智能单元。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分为核心物料采购及辅助物料采购,核心物料包括MCU、模块、PCB等,辅助物料包括
电容、电阻、晶体管等,其中,部分蜂窝通讯模块采用OEM模式进行采购。对于自主生产的产品,公司自行
采购全部所需原材料;对于外协加工的产品,公司自主采购核心物料,外协厂商仅采购部分包装材料。
(2)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整车厂或其一级供应商的需求进行产品同步开发,产品开发完成并通过PPAP认证后进入量产阶
段。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同时储备适量的安全库存。公司采用自主生产和外协加工两种生产模式
。
外协加工模式下由公司负责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按照车规级要求对外协加工产线进行规划与设计;优
化生产工艺流程,制定具体质量检验标准和要求;设计测试方案、订制测试相关的工具、治具;自主生产具
备WiFi功能、蓝牙功能的核心模块。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的模式。公司通过行业论坛、行业展会、技术交流会等场合向潜在客户介绍核心产品
、研发实力、行业地位和相关资质等情况,客户基于公司的技术实力、行业知名度和权威机构推荐等信息,
与公司深入交流并建立合作关系。具体合作过程如下:销售人员初步了解客户需求,经过双方技术交流,从
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评估项目并生成报价,经过商业谈判后签订合同或订单。
基于与原有客户合作的基础,在部分客户需要产品迭代升级采购时,直接获得业务合同。
(4)研发模式
公司设有研发中心,独立自主开展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根据行业发展导向及客户需求,公司采取自主
研发、合作研发等研发模式。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主设计研发体系,
形成了空中升级技术、车用紧急呼叫技术、安全加密技术、数字钥匙技术等核心技术。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创新和技术迭代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并持续优化研发效能。公司在知识产权布局、技术
标准制定方面持续发力,参与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关于车载电子标准的研究、欧盟的eCal
l一致性测试工作,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170项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公司以车载蓝牙、WiFi
通讯模组为切入点进入智能汽车产业。依托在信息通信领域丰富的服务经验和领先的技术优势,公司不断优
化产品设计,将模组级技术资源整合,开发车联网智能终端,有效提升了产品单车价值,丰富了产品矩阵。
公司“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不断强化软硬件升级迭代能力,自主开发了车联网TBOX、eCall终端、智
能模组等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核心产品,不断保持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
(1)丰富的跨领域技术积累
公司拥有一支勇于创新、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在汽车电子、无线通讯及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方面具
备坚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应对研发和生产中的各项技术和产品开发需求,快速响应客户对新产品研发设计的
变化要求。公司凭借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较早介入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产业,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
汽车电子行业,推出汽车级智能通信模组、车联网TBOX、eCall终端等新一代智能汽车核心零部件。随着技
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公司将信息通信技术、车联网技术迁移到产业物联网领域,提升了相关行业运营效率和
智能化水平,具有较强的跨界创新能力。
公司具备前瞻性的技术开发和产品预研能力,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积极布局,搭建智
能汽车的“数字积木”。公司构建了成熟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体系,自主研发了空中升级技术、车用紧急
呼叫技术、安全加密技术、数字钥匙技术、全制式投送技术等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
(2)平台化、模块化的研发能力
公司秉承“平台化、模块化”的理念建设技术研发体系,以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客户个性化需求为
基础,不断迭代平台化的产品架构,形成了业内领先的平台迭代和模块深度开发能力。公司平台化和模块化
的设计理念,使得公司产品的硬件和软件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配置,与客户保持同步研发,从而缩短开
发周期,更快地导入市场。同时,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及时响应并推出新功能、新产品。平台化
、模块化的技术体系,在汽车芯片供应链波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平滑地实现重要零部件的备份与替换,
能够有效应对市场供应波动。
2、综合能力
公司自主掌握了主营产品的核心技术,在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交付实现等方面综合能力较
强。车联网智能终端是新型产品和服务形态,客户对其定制化开发、技术支持、产品交付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均有较高要求。公司积极利用自身产品平台化、模块化优势,结合丰富行业经验和技术研发实力,快速灵活
响应客户需求,及时提供各项支持服务。同时,公司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均具备多年信息通信、智能网联
相关领域的从业经验,对产品研发、生产流程、制造工艺等环节具有深刻理解,能够对客户的具体问题和详
细需求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并响应。辅以公司较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公司能够及时高效地为客户提供
产品及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粘性。
3、优质客户群
公司聚焦优质客户,与众多国内外领先的车企和Tire1建立了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客户群体包
括: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陕汽集团、小米汽车、理
想汽车、蔚来汽车、宁德时代、德赛西威、电装、安波福、Microchip等。公司积极布局全球化市场,加大
欧洲、日韩等国际市场拓展力度,目前已进入VOLVO、马自达、双龙等国际车企。
4、丰富的国际认证经验
eCall终端是继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之后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单元,对设备技术要求很高。目前,欧
盟、欧亚经济联盟、印度、阿联酋等国家和组织均要求标配eCall终端。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获得欧盟eCall
认证、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R144标准认证、阿联酋eCall认证的企业,为国产车出口欧盟、英国、日本
等海外市场提供eCall终端,助力自主品牌车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根据欧盟委员会数据,从2018年欧盟实施后,境内救援抵达时间缩短40%以上,生存率提升35%。速度到
交通事故救援时间显著缩短,每年挽救数以千计的生命和降低事故伤亡程度,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随着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eCall也全面迭代升级,NGeCall(NextGeneration下一代紧急呼
叫)采用高速数据通讯技术、高效的软件算法,进一步缩短系统响应时间,并能传递更加丰富的事故元数据
不但进一步提升救援速度,也为后续事故追溯提供“高清”数据支撑。目前,NGeCall标准于2025年开始实
施后,公司的5GeCall终端率先通过了认证。
中国版的eCall标准AECS(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慧翰股份参与了其中核心
部分的起草。如该标准正式实施,eCall成为中国汽车的法规件,事故瞬间,自动触发,精准定位,赢得黄
金救援时间,挽救生命。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业务推进有序,规模不断攀升,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以及软件及服务等领域
皆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196.90万元,同比增幅达25.68%;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46.5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7.5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为16,969.51万元,同比上升37.04%。公司业务增长一方面系出货量显著增加,带动业务规模持续扩张;另
一方面,产品迭代更新迅速,促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进而使综合毛利润率得到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采用“平台化、模块化”的技术创新理念,形成了具有平台
迭代和模块深度开发能力的产品技术架构;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6,656.01万元
,同比增长22.84%。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福州
市综合型总部企业等荣誉;公司获得15项发明专利授权,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共计17
0项。
报告期内,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已导入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
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米汽车、赛力斯、韩国双龙、VOLVO、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部分产品搭载在自
主品牌车型上出口欧盟、英国、日本等海外市场,助力中国汽车出海。
●未来展望:
1、产品与技术创新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以自动驾驶为终极目标,以网联化、智能化为发展路径,将自动驾驶所
需要的技术分解,根据行业的发展阶段和技术的成熟度逐步应用于汽车产业;在物联网领域,将汽车智能网
联技术降维、分拆应用于产业物联网,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未来,公司将根据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进程,积极参与全球物联网通信技术的演进和迭代。在汽车级蜂窝
通信、短距离通信、车身通信方面,持续向5G、V2X、汽车以太网、TSN等技术演进,并应用于产品创新。以
此为基础,公司将与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同步,从汽车信息通信域逐步向车身域、智能
驾驶域等领域延伸,发展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为全球整车厂及其一级供应商服务。公司将坚持质量优先的原
则,严格贯彻实施IATF16949、ISO9001等质量体系,持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的产品过程设计与生
产管理。同时,公司将秉承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发展智能制造,将网联化、智能化、数
字化应用于产品制造过程,推进生产工艺和流程的智能化改进,通过全自动SMT贴装方案、智能视觉系统方
案、智能工装设备方案、全自动产品功能/性能测试软件系统方案的实施,持续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2、业务与市场拓展
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将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物联网等业务市场,服务于行业一流客户。在智能
网联汽车领域,公司将在确保目前自主品牌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公
司将配合自主品牌整车厂的“国际化”战略,共同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与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开展战略
合作,拓展壮大公司与国际一线整车厂的业务。
在其他产业物联网的垂直领域,公司将采取“物联网+”的战略,把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降维、
分拆,与其他产业应用结合,发展能源、医疗健康、智慧家庭等产业物联网市场。目前,公司已借助在车联
网领域的技术积累,与Cerence等行业知名企业合作,拓展智能电梯等其他领域的智能网联应用。
为满足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和行业拓展的需求,公司将加强市场营销和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加大对专家
型、国际化高端销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市场营销和技术支持队伍,完善销售体系
和市场布局。同时,公司将加强与全球领先的行业伙伴的业务协同,努力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等领域深入
合作,进一步拓展欧美等海外物联网市场。
3、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公司战略与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石。公司将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的模式,建立
一支具有国际视野、行业高度、跨界能力的团队,引领公司的发展。同时公司将不断建立完善合理的用人体
系、人才梯队和晋升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4、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近年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趋势日益显著,汽车产业迎来数字
化转型的契机和时间窗口,相关技术和产品工艺快速升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随着智能网联汽
车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内原有企业的竞争程度逐步提高,同时吸引着新的竞争者不断进入市场。
对策:公司紧贴行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方向,能提供优于整车厂或其他公司的产
品和方案。公司目前已经是海内外多家车企的一级供应商,整车厂一级供应商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供应商
切换周期较长,整车厂确定零部件供应商后,一般会进行长期稳定合作,不会轻易切换供应商。
(2)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公司对主要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与下游汽车行
业的集中度较高相关。
对策:公司在巩固与现有客户合作的同时,也在各业务领域积极拓展新客户。目前,公司已经与上汽集
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德赛西威、电装天、宁德时代等国内自主品牌整车厂和产业链龙头企
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风险: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智能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日新月
异,汽车电子产品软硬件技术更迭速度也不断加快,客户对公司车联网智能终端等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生
产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保证及快速供货能力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需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
以满足相关要求。
对策:公司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掌握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趋势、维持原有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全产业链开发能力的企业,产品涵盖了汽车长、短距通讯模组、前装TBOX和
相关的协议栈、中间件等;公司车联网TBOX产品已经过四次迭代,TBOX4.0产品基于新一代汽车电子电气架
构设计,是一款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中央网关和智能域控制器的信息通信域控制器,满足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过程中,汽车制造厂家对融合域控制器的应用和需求。2019年以来,公司加速了智能
网联汽车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技术布局,持续研发5GTBOX、V2X车路协同技术、信息通信域控制器、车身
控制及信息交互智能网关等新技术。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