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慧翰股份(301600)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1600 慧翰股份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51亿 100.00 1.34亿 100.00 29.64 行业) ───────────────────────────────────────────────── 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 3.37亿 74.71 9165.93万 68.62 27.23 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 8190.01万 18.17 1995.22万 14.94 24.36 软件及服务(产品) 3154.37万 7.00 2168.03万 16.23 68.73 其他(产品) 53.98万 0.12 27.95万 0.21 51.78 ───────────────────────────────────────────────── 境内销售(地区) 4.35亿 96.54 1.25亿 93.24 28.63 境外销售(地区) 1557.30万 3.46 902.77万 6.76 57.97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0.22亿 100.00 2.97亿 100.00 29.07 行业) ───────────────────────────────────────────────── 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 8.42亿 82.39 2.33亿 78.53 27.71 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 1.36亿 13.28 3360.26万 11.31 24.77 软件及服务(产品) 4061.10万 3.97 2889.26万 9.73 71.14 其他(产品) 367.65万 0.36 127.41万 0.43 34.66 ───────────────────────────────────────────────── 境内(地区) 9.93亿 97.15 2.82亿 95.07 28.45 境外(地区) 2916.30万 2.85 1463.37万 4.93 50.1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 3.43亿 79.80 9460.33万 75.46 27.58 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 6515.05万 15.16 1596.03万 12.73 24.50 软件及服务(产品) 1859.13万 4.33 1385.66万 11.05 74.53 其他业务(产品) 308.49万 0.72 95.10万 0.76 30.83 ───────────────────────────────────────────────── 境内销售(地区) 4.08亿 94.89 1.15亿 91.40 28.09 境外销售(地区) 1886.52万 4.39 982.86万 7.84 52.10 其他业务(地区) 308.49万 0.72 95.10万 0.76 30.8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 6.37亿 78.33 1.64亿 74.43 25.67 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 1.45亿 17.89 3669.24万 16.70 25.22 软件及服务(产品) 2876.08万 3.54 1897.56万 8.64 65.98 其他业务(产品) 196.37万 0.24 51.33万 0.23 26.14 ───────────────────────────────────────────────── 境内销售(地区) 7.75亿 95.29 2.08亿 94.72 26.85 境外销售(地区) 3631.87万 4.47 1109.33万 5.05 30.54 其他业务(地区) 196.37万 0.24 51.33万 0.23 26.1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2.1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7936.79│ 27.34│ │第二名 │ 22447.02│ 21.96│ │第三名 │ 13399.54│ 13.11│ │第四名 │ 10689.39│ 10.46│ │第五名 │ 9470.54│ 9.27│ │合计 │ 83943.28│ 82.1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9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8.0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0873.86│ 14.21│ │第二名 │ 7521.09│ 9.83│ │第三名 │ 3943.29│ 5.15│ │第四名 │ 3638.95│ 4.76│ │第五名 │ 3138.43│ 4.11│ │合计 │ 29115.62│ 38.0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2024年1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公司所处行 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大类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对应代码为“C396 ”。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发行人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 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大类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C396)项下的“智能车载设备制造”(C3962)。 报告期内,公司被纳入中证1000指数。 2、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报告期,全球汽车销量为4632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5%,2022、2023、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分别约为81 63万辆、9272万辆、9531.47万辆,市场稳步发展。全球汽车产业进一步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中国汽 车行业通过产业链深度协同和技术创新赋予自身强大的能量和创新活力,成为这一演进与变革过程的重要推 手。 报告期,中国汽车销量1565.3万辆,占全球市场的36%,较去年同期增长4%,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 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增长3.7%和4.5%,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 成2747.7万辆和27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5.8%。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 汽车出口再创新高。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车联网 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50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1.2万亿元。2024年,车联网 用户规模突破6000万,产业规模位居全球前列。5G-V2X深度融合、车路云一体化及自动驾驶商业化将成为中 国车联网发展的三大关键趋势。中国车联网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正经历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商用的 关键转型期。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催生“高效补能”需求,超充、换电等补能技术加速迭代,带动相关市 场扩容。以换电模式为例,按目前行业的共识,换电站备用电池将按车辆数的1.2-1.5倍配置。而在储能、 超充及配套服务市场的数字化管理需求更大,每个设备、每块电池都需要配备相应的数字化能源管理硬件与 平台支撑。这些场景的设备总量将远超汽车数量,由此产生的硬件与平台需求将推动公司切入该市场。 3、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智能汽车及产业物联网客户提供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商,主要从事车联网 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软件和技术服务。 在车联网领域,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以及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汽车产业领先的整 车厂商及其一级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 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陕汽集团、小米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韩国双龙、宁德时代、德赛西威 、博世、电装天、安波福、Microchip等多家大型自主品牌整车厂商和产业链龙头企业提供车联网智能终端 、物联网智能模组和解决方案。 公司5G-V2X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已规模化应用,在提升产品单车价值的同时,打开了更丰富的车路协同 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在能源领域,公司依托端云协同技术打造的“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不仅赋能电池全生命周期管 理,更有望激活数据与能源交易市场,这也是慧翰股份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另一核心价值。该方案通 过“端、云”一体化技术,在端侧为每块电池赋能信息化能力,结合定制化高性能云数据中心,实现电池全 生命周期的可追溯、可调控、可优化。这种数字化能力,能有效支撑车电分离后的管理、电池租赁共享、充 储换电站数字化运营、B2G双向能源互动及能源数字交易等换电生态场景,为合作伙伴与公司切入能源交易 等高附加值领域奠定基础。 数字化能源管理方案已实现规模化落地,验证了商业可行性。目前,公司的方案在换电、超充系统量产 ,深度切入头部能源企业供应链,并向物流车、工程机械、储能设备、电动船舶等场景渗透。 4、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分为核心物料采购及辅助物料采购,核心物料包括MCU、模块、PCB等,辅助物料包括 电容、电阻、晶体管等,其中,部分蜂窝通讯模块采用OEM模式进行采购。对于自主生产的产品,公司自行 采购全部所需原材料;对于外协加工的产品,公司自主采购核心物料,外协厂商仅采购部分包装材料。 (2)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整车厂或其一级供应商的需求进行产品同步开发,产品开发完成并通过PPAP认证后进入量产阶 段。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同时储备适量的安全库存。公司采用自主生产和外协加工两种生产模式 。 外协加工模式下由公司负责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按照车规级要求对外协加工产线进行规划与设计;优 化生产工艺流程,制定具体质量检验标准和要求;设计测试方案、订制测试相关的工具、治具;自主生产具 备WiFi功能、蓝牙功能的核心模块。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的模式。公司通过行业论坛、行业展会、技术交流会等场合向潜在客户介绍核心产品 、研发实力、行业地位和相关资质等情况,客户基于公司的技术实力、行业知名度和权威机构推荐等信息, 与公司深入交流并建立合作关系。具体合作过程如下:销售人员初步了解客户需求,经过双方技术交流,从 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评估项目并生成报价,经过商业谈判后签订合同或订单。 基于与原有客户合作的基础,在部分客户需要产品迭代升级采购时,直接获得业务合同。 (4)研发模式 公司设有研发中心,独立自主开展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根据行业发展导向及客户需求,公司采取自主 研发、合作研发等研发模式。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主设计研发体系, 形成了空中升级技术、车用紧急呼叫技术、安全加密技术、数字钥匙技术、数字化能源管理等核心技术。 5、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前瞻战略布局:锚定汽车产业变革主航道 公司紧抓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国际化深度演进的战略机遇,以前瞻性布局将资源 聚焦汽车级通信模组、车联网T-BOX终端、eCall紧急呼叫系统、电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四大核心领域。 通过先发技术卡位,在关键技术节点建立早期壁垒,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订,不仅快速占据行业头部地位, 更为中长期技术迭代奠定了基础。 (2)科技创新积累:全栈自研驱动技术纵深 公司依托持续的研发投入,构建了覆盖硬件设计、协议层/中间件/应用层软件开发、云平台开发、方案 集成的全栈自研能力。通过垂直技术穿透,实现对产品性能与成本的双重掌控:在车联网智能终端领域,自 研通信协议栈和安全架构将失效率控制在行业领先水平。技术沉淀转化为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产品优势, 支撑客户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成本持续优化,保障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在物联网智能模组领域,跨平台的模 组设计能力降低了外部环境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和外购依赖,缩短迭代周期。 (3)高效运营与成本管控:精益体系赋能增长质量 公司以数字化管理为基础,构建市场洞察和数字驱动的高效运营机制。强化供应链韧性:通过动态库存 管理与多源采购策略,将关键元器件的备货周期和动态调节能力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升级智能制造能力: 利用AI和自动化技术不断提升生产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人均效率;全链条成本优化:规模化采购+供应 链整合,推动单位制造成本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支撑毛利率保持稳定,实现有利润的高质量增长。 (4)生态合作与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强化竞争优势 公司与行业龙头客户深度合作,将头部企业前瞻需求、严苛质量标准、快速响应机制内化为产品与服务 范式:通过联合研发承接前沿技术需求;将客户质量体系转化为品控标准;共同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形成良 性循环,构建可持续发展优势。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创新和技术迭代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效能。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245.8 7万元,同比增长21.99%。 公司以车载蓝牙、WiFi通讯模组为切入点进入智能汽车产业。依托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服务经 验,通过整合模组级技术,开发车联网智能终端,进入了更大的赛道。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强化软硬件升级 迭代能力,保持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新一代5G-V2X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进入规模化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 产品单车价值,更打开了更丰富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能源领域是公司布局的方向之一。依托端云协同技术打造的“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进入规模化应 用。该方案通过“端、云”一体化技术,在端则为每块电池赋能信息化能力,结合定制化高性能云数据中心 ,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可调控、可优化。这种数字化能力,能有效支撑车电分离后的管理、电池 租赁共享、充储换电站数字化运营、B2G双向能源互动及能源数字交易等换电生态场景,为合作伙伴与公司 切入能源交易等高附加值领域奠定基础。公司已深度切入汽车动力电池、换电系统、电网储能系统等核心场 景,并持续向电动船舶等新兴领域延伸。该方案正推动公司在能源领域加速形成竞争力,为中长期的业绩增 长注入全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了全球汽车工业体系较高标准的德国VDA6.3认证,代表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技术 合规性及运营流程标准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战略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后续与全球汽车厂商深化 合作,实现从“上车出海”到“出海上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1)丰富的跨领域技术积累 公司拥有一支勇于创新、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在汽车电子、无线通讯及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方面具 备坚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应对研发和生产中的各项技术和产品开发需求,快速响应客户对新产品研发设计的 变化要求。公司凭借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较早介入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产业,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 汽车电子行业,推出汽车级智能通信模组、车联网TBOX、eCall、数字化能源管理等。公司的“数字化电池 管理解决方案”与BMS(电池管理系统)深度协同,可为每一颗电池植入具备实时感知、分析、决策能力的 “数字大脑”,支持电池远程数据交互、故障报警、运营维护、OTA升级等多元功能,实现电池从生产下线 、物流运输、场景应用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闭环,让每一块电池都成为能源网络中可追溯、可 调控的智能单元。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公司将信息通信技术、车联网技术迁移到产业物联网领域,提升了相关行业 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具有较强的跨界创新能力。 公司具备前瞻性的技术开发和产品预研能力,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积极布局,搭建智 能汽车的“数字积木”。公司构建了成熟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体系,自主研发了空中升级技术、车用紧急 呼叫技术、安全加密技术、数字钥匙技术、全制式投送技术等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 (2)平台化、模块化的研发能力 公司秉承“平台化、模块化”的理念建设技术研发体系,以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客户个性化需求为 基础,不断迭代平台化的产品架构,形成了业内领先的平台迭代和模块深度开发能力。公司平台化和模块化 的设计理念,使得公司产品的硬件和软件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配置,与客户保持同步研发,从而缩短开 发周期,更快地导入市场。同时,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及时响应并推出新功能、新产品。平台化 、模块化的技术体系,在汽车芯片供应链波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平滑地实现重要零部件的备份与替换, 能够有效应对市场供应波动。 2、综合能力 公司自主掌握了主营产品的核心技术,在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交付实现等方面综合能力较 强。车联网智能终端是新型产品和服务形态,客户对其定制化开发、技术支持、产品交付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均有较高要求。公司积极利用自身产品平台化、模块化优势,结合丰富行业经验和技术研发实力,快速灵活 响应客户需求,及时提供各项支持服务。同时,公司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均具备多年信息通信、智能网联 相关领域的从业经验,对产品研发、生产流程、制造工艺等环节具有深刻理解,能够对客户的具体问题和详 细需求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并响应。辅以公司较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公司能够及时高效地为客户提供 产品及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粘性。 3、优质客户群 公司聚焦优质客户,与众多国内外领先的车企和Tier1建立了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客户群体包 括: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陕汽集团、小米汽车、理 想汽车、蔚来汽车、宁德时代、德赛西威、博世、电装天、安波福、Microchip等。公司积极布局全球化市 场,加大欧洲、日韩等国际市场拓展力度,目前已进入VOLVO、马自达、双龙等国际车企。 4、丰富的认证经验 eCall终端是继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之后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单元,对设备技术要求很高。目前,欧 盟、欧亚经济联盟、印度、阿联酋等国家和组织均要求标配eCall终端。公司在eCall领域具有一定的先发优 势,2019年3月通过欧盟e-Call标准认证,系国内首家;2025年1月获欧盟NG-eCall认证,成为全球首批通过 该认证的企业。此外公司还获得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R144标准认证、阿联酋eCall认证等其他国家或 地区的eCall标准认证。作为国内少数同时拥有如此丰富认证的企业,为国产车出口欧盟、英国、日本等海 外市场提供eCall终端,助力自主品牌车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公司也会持续扩展国际市场,积极推进与更 多国际车企的合作。 中国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标准AECS也已经于2025年4月发布,公司参与了该标准核心部分的起草。近 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公司产品进行前瞻性测试,并获得通过。 公司多年来一直是自主品牌出海eCall主力供应商,公司将依托自身在海外丰富的eCall认证经验和规模 化应用,助力AECS在国内落地,为车企标配e-Call提供可靠且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280人,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共计173项。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