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056 中国医药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经营医疗器械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商业(行业) 128.93亿 75.50 10.14亿 56.90 7.86
国际贸易(行业) 22.64亿 13.26 2.61亿 14.65 11.53
医药工业:制剂药(行业) 6.78亿 3.97 2.84亿 15.92 41.87
大健康和电商(行业) 6.05亿 3.54 6002.61万 3.37 9.92
医药工业:原料药(行业) 4.81亿 2.82 1.37亿 7.70 28.53
医药工业:中药材加工及饮片(行业) 1.54亿 0.90 1259.22万 0.71 8.17
其他业务(行业) 4015.69万 0.24 1455.80万 0.82 36.25
内部抵消(行业) -3909.66万 -0.23 -115.08万 -0.06 2.94
─────────────────────────────────────────────────
医药商业(产品) 129.07亿 75.58 10.16亿 57.02 7.87
国际贸易(产品) 22.74亿 13.32 2.67亿 14.99 11.74
医药工业(产品) 13.34亿 7.81 4.45亿 25.00 33.38
大健康和电商(产品) 6.05亿 3.54 6002.61万 3.37 9.92
分部间抵销(产品) -4471.21万 -0.26 -676.63万 -0.38 15.13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商业(行业) 263.99亿 77.31 21.15亿 57.79 8.01
国际贸易(行业) 49.01亿 14.35 5.64亿 15.40 11.50
医药工业:制剂(行业) 15.26亿 4.47 6.94亿 18.98 45.51
医药工业:原料药(行业) 9.49亿 2.78 2.02亿 5.51 21.25
医药工业:中药材加工及饮片(行业) 5.02亿 1.47 4146.25万 1.13 8.25
其他业务(行业) 8814.54万 0.26 3761.00万 1.03 42.67
分部间抵消(行业) -2.17亿 -0.64 544.02万 0.15 -2.51
─────────────────────────────────────────────────
医药商业(产品) 264.32亿 77.40 5.42亿 14.82 2.05
国际贸易(产品) 49.38亿 14.46 2.17亿 5.93 4.40
医药工业(产品) 29.99亿 8.78 2.48亿 6.77 8.27
分部间抵销(产品) -2.21亿 -0.65 -7572.55万 -2.07 34.3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商业(行业) 135.11亿 75.91 10.95亿 56.41 8.11
国际贸易(行业) 28.27亿 15.88 3.13亿 16.15 11.09
医药工业:制剂药(行业) 8.13亿 4.57 4.27亿 22.01 52.56
医药工业:原料药(行业) 5.21亿 2.93 9355.34万 4.82 17.96
医药工业:中药材加工及饮片(行业) 2.43亿 1.37 2145.77万 1.11 8.82
其他业务(行业) 3440.83万 0.19 1252.05万 0.64 36.39
内部抵消(行业) -1.51亿 -0.85 -2199.79万 -1.13 14.5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商业(行业) 292.40亿 75.31 23.18亿 52.87 7.93
国际贸易(行业) 84.24亿 21.70 7.43亿 16.95 8.82
医药工业:制剂(行业) 18.50亿 4.77 10.91亿 24.89 58.97
医药工业:原料药(行业) 8.73亿 2.25 1.27亿 2.89 14.53
医药工业:中药材加工及饮片(行业) 5.79亿 1.49 5477.07万 1.25 9.45
其他业务(行业) 7915.30万 0.20 4598.30万 1.05 58.09
分部间抵消(行业) -22.22亿 -5.72 388.51万 0.09 -0.17
─────────────────────────────────────────────────
医药商业(业务) 292.88亿 75.44 23.51亿 53.64 8.03
国际贸易(业务) 84.34亿 21.72 7.50亿 17.11 8.89
医药工业(业务) 33.35亿 8.59 12.90亿 29.42 38.67
分部间抵销(业务) -22.33亿 -5.75 -759.41万 -0.17 0.3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9.8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9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498610.05│ 12.9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1.8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3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18853.36│ 9.3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正处于“政策洗牌+技术跃迁”的关键阶段。集采持续扩面,创新药审批提速,
导致传统制药企业持续承压;与此同时,创新药企逐渐进入成果收获期,头部企业的AI辅助研发管线占比已
超过30%。供应链方面,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提升至35%。此外,“医保三结算”模式的
推出,尤其是商保目录的出台与完善,极大地拓展了创新产品和高价值服务的支付渠道,降低了市场准入的
不确定性,释放了被医保覆盖限制所压抑的市场潜力。未来,临床价值高、产品质量好且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将更具竞争优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万亿元,同比下
降1.2%;利润总额1767亿元,同比下降2.8%;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累计为1149.30亿元,累计增长10.7%,
医药制造企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持续。在医药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医保DRGS以及地方财政及医保支付承
压背景下,医药流通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探;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979.5亿美元,同比微增0.23%
,其中出口额545.39亿美元,同比增长3.8%,主要依赖西药原料、医疗器械耗材等传统优势产品的持续增长
;进口额则延续收缩态势,同比下降3.92%至434.11亿美元,国内产业升级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显现。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情况及经营模式
医药工业业务:公司工业体系产品覆盖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多个医药细分行业
,拥有国内领先的化学原料药、特色化学药及现代中药生产平台。在化学药领域,原料药专注于发酵类品种
和特色原料药,制剂则聚焦于抗感染类及心脑血管类等领域。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新版GMP要求组织生产,严
控药品质量,业务范围涵盖新药研发、原料药生产与销售以及制剂生产与销售,主要销售模式包括精细化招
商及推广等,并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药品集中采购。在中药领域,公司着力打造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
为一体的中药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并建立可追溯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吉林、内蒙、宁夏、四川、新疆、甘肃
、广西等地,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与人参、甘草、麻黄、大黄、黄芪、甜茶叶、小茴香等多种药材种植基
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医药商业业务:公司主要业务为医药分销、医院纯销、药房零售及第三方物流业务等。近年来,公司在
SPD供应链服务、慢病管理城市中心药房等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创新型业务为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十足
动力。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建立了以北京、广东、江西、河南、河北、湖北、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
甘肃、江苏、海南为重点的覆盖全国的配送分销一体化营销网络体系,在北京、广东、河南、河北、辽宁等
地建有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公司不断丰富经营资质,具备以上各重点省市医疗机构招标配送资质、社区新农
合配送经营资质、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资质、中药饮片经营资质等各类主要的医药及医疗器械经营资质,各
子公司逐步扩大经营范围,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公司经营品种品类丰富,产品类别涵盖化学制剂、化学原料
药、诊断药品及试剂、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特医产品、医美产品、中成药、中药材及饮片、配方颗粒、生
物制剂、营养保健品等。
医疗器械业务:公司紧跟行业改革步伐,深入实施医疗器械业务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业务布局,
持续延伸服务链条,全力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力度,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向打
造一流医疗器械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迈出了坚实一步。业务涵盖进出口贸易、直销、分销、配送、SPD、零售
等医疗器械流通全业态,在科技创新及实业化转型方面多点发力。医疗器械流通方面,持续深化与重点战略
伙伴和国内知名厂商的合作,拓展经营品类和授权范围,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增强优质产品的供给能力和
获取能力,目前经营品类涉及医疗及康复设备、耗材、IVD等,拥有植介入耗材、普通耗材、诊断试剂全项
、大型医疗设备、化学危险品等医疗器械全品类经营资质,拥有ISO9000、ISO9001、ISO13485、ISO15189等
医疗器械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积极围绕通用技术集团健康产业布局,发挥一体化优势,强化供
应链协同,培育并强化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方面,积极对接医疗器械科技创新领域的医疗机构、高校院所
、产业联盟、投资机构等,针对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布局科技创新,加速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产业链
前端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开放式构建研发制造能力,向产业链上游高端延伸,打造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以“科技创新”保障“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发挥。
国际贸易业务: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围绕项目集成业务和贸易出口,全力构建国际营销体
系,覆盖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助力中国品牌国际化;同时,依托全球网络布局,紧跟国际最前沿制药
技术,聚焦国内临床急需的短缺产品、优效产品,实现国际医药医疗产业资源对接。在医药制剂、原料药及
中间体、中药材、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在医院与药厂建设、政府采购、对外
援助等项目中为客户提供包括项目设计、产品供应、售后维护等在内的专业化集成解决方案;在市场营销方
面为客户提供代理注册、渠道拓展、市场推广、终端维护等在内的一体化配套服务。公司拥有成熟的医疗产
品营销、项目集成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在中国香港、拉美、北非、中亚等地区设有海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营销网络遍布全球。大健康和电商业务:公司大健康和电商业务可提供电商全链路的综合服务,以创新的ST
(SCM+TP+IMC)一站式电商服务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实现商业目标,链接资源,为品牌创造高效价值。公司与
京东、天猫、抖音、拼多多、得物等头部/垂直类电商开展紧密合作。
(二)公司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市场地位和行业影响力稳步提升:入选药智网“2025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0”
第50位;入选第七届CMC-CHINA中国制药工业博览会“2025中国制药工业TOP101”第87位。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竞争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内部改
革转型任务,坚定不移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发挥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上的作
用,克服行业转型挑战,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
理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向“科、工、贸、技、服”一体化转型升级。2025年上半年,受带量采购、医保
控费等行业政策冲击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收窄等因素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76亿元,同比下
降6.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亿元,同比下降16.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亿元,同比下降11.05%。
(一)各业务板块深入业务转型创新,加强市场开发,加快产品引进落地
一是将科技和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动力引擎,着力推动业务高质量转型发展。公司加快推进科技重大项
目,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重点原料药生产工艺优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技术指标得到有效提升。
品种建设体系化推进,储备力量不断增强,工业产品实现立项12个,申报10个,获批10个,发明专利申请17
项。
二是医药工业发展步伐更加坚实。中成药生产平台项目主体结构通过验收,同步开展10余个品种MAH变
更;科益药业新获专精特新企业称号,成为公司第4家入选专精特新的工业企业;三洋药业与康力药业的一
体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洋药业正式获得双厂区运营资质,产能布局实现优化整合;海南创新药械转化
中心多个项目进展顺利;国际化营收大幅增长,天方药业上半年出口业务营收同比大幅增长,有序推进产品
国际化认证,报告期内1个原料药获得欧盟CEP证书,2个制剂产品首次通过坦桑尼亚药械管理局(TMDA)的G
MP现场检查。
三是国际业务深耕属地厚植优势。海外药械注册获证硕果累累;持续推进海外市场属地化合规经营转型
,拉美、中亚等市场收入增幅达到50%,北非市场收入持续大幅增长;中医诊疗项目进展顺利;属地化营销
能力稳步增强,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全球医药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四是医药商业创新活力持续激发。
面对行业变革,医药商业积极拓展新业态、新模式。上半年SPD、DTP等创新业务规模同比增长81%。持续深
化DTP药房业务合作,战略性进入特医食品领域;持续强化上游资源开发,加大优质创新药品种引进,多款
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品种实现首单落地;院内智慧供应链、专业药房服务、中药饮片项目等创新业务
规模实现较快增长,市场覆盖与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战略性布局创新赛道,探索智能穿戴、视光服务等跨界
融合新路径,商业生态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五是完善医疗器械业务平台定位、业务资产梳理和一体化经营管理,优化业务模式,加强监督检查。20
25年上半年,持续开拓院内器械业务SPD项目,规模同比增长41%;并积极开展东软医疗的器械业务协同。器
械产品一体化统筹和本部赋能持续加强,统筹推动产品谈判,已完成心脏介入、神经介入等多个产品的调研
。
六是大健康和电商业务起步良好。公司收购金穗科技项目已顺利完成股权交割与初期管理架构对接,管
理融合持续深化,公司大健康与电商新业务板块稳健起步,“6.18”期间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30%,再创历
史新高,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适应性;同时,公司成立大健康及电商事业部,将系统整合体系内电
商业务资源。
七是加强医药医疗业务协同,与集团体系内医疗平台在供应链综合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医工结
合、资源共融、“抱团出海”等方面密切协同、双向赋能。
(二)管理基础不断加强,管控效能持续提高。深化“六型”本部建设,以穿透式管理、基础管理提升
、精益化管理等专项任务为抓手,持续打造“敏捷组织”,不断提升管理效能,为企业合规高效运转提供有
力支撑。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医药行业全产业链基础优势
公司是国内医药行业中国际化经营起步最早、特色最鲜明,具有深厚国际业务积淀的医药上市公司。公
司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战
略部署,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加速由“贸工技服”一体化的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团向“科
、工、贸、技、服”一体化发展的医药及医疗器械健康产业集团转型。
一是拥有专业的国际化服务体系,历经40年发展,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服务地区遍及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全球市场,在海外多个地区均设有分支机构。具备产品海外注册、渠道
建设、深度属地营销能力,拥有进出口产品千余种,助力中国品牌国际化。依托全球网络布局,紧跟国际最
前沿制药技术,聚焦国内临床急需的短缺产品、优效产品,实现国际医药医疗产业资源对接。
二是拥有完善的研发和生产体系,涵盖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药用植物提取等医
药细分行业,现有8个药品生产基地,60多条生产线,700余种规格的医药产品,覆盖抗感染、心脑血管、消
化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产能优势,制剂生产线齐全,具有较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具有
发展特色发酵原料药以及合成原料药的基础优势。
三是拥有强大的商业网络支撑,在全国拥有近百家医药商业分支机构,服务等级医院上千家,是国内重
要的医药商业流通企业,与众多国内外医药头部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创新药品及医疗器械总代理
、总经销为重要合作方向,在创新药械引入、国产优质品种输出等方面,不断提升全场景、全渠道的医药商
业流通服务能力。
四是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医药行业高质量人才,具有较为成熟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相对丰富的国内外医药
贸易资源,熟悉医药行业有关政策法规,适配行业发展,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具有较强的治企能力,善于把握
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敢于管理、勇于担责、注重学习,善于创新思路解决发展面临的难题,支持
和推进公司战略落地。
五是拥有较高市场美誉度的央企医药品牌。中国医药作为央企控股的医药企业,多年来一直在国家建设
、对外交往和应急保障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在国家医药产品进出口、医疗设备引进、对外援助、灾情
救援保障和应急储备保障体系中多次受到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或首脑及国家的表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下,中国医药坚定不移地构建品牌影响力,以自身的独特价值建构起口碑传播的良性生态。
(二)医药医疗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公司控股股东通用技术集团作为国资委指定的可承接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央企之一,已经发展成为床
位数量领先、网络覆盖全、全产业链特征明显的央企医疗集团。中国医药作为通用技术集团旗下医药医疗器
械产业子集团,将充分依托医药医疗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不断丰富商业模式,强化业务协同、区域协同
、资源协同,提供医药及医疗器械一站式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综合服务。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