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上汽集团(600104)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00104 上汽集团 更新日期:2025-05-2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各种机动车整车,机械设备,总成及零部件的生产、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制造业(行业) 6140.74亿 97.85 576.24亿 81.00 9.38 金融业(行业) 135.16亿 2.15 115.09亿 16.18 85.15 ───────────────────────────────────────────────── 整车业务(产品) 3812.62亿 60.75 147.28亿 20.70 3.86 零部件业务(产品) 1906.76亿 30.38 341.44亿 47.99 17.91 服务贸易及其他(产品) 421.36亿 6.71 87.52亿 12.30 20.77 金融业务(产品) 135.16亿 2.15 115.09亿 16.18 85.15 ───────────────────────────────────────────────── 中国(地区) 5289.29亿 84.28 651.52亿 91.58 12.32 其他(地区) 986.61亿 15.72 39.81亿 5.60 4.0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制造业(行业) 7261.99亿 97.51 739.92亿 79.99 10.19 金融业(行业) 185.06亿 2.49 158.17亿 17.10 85.47 ───────────────────────────────────────────────── 整车业务(产品) 5053.63亿 67.86 292.61亿 31.63 5.79 零部件业务(产品) 1828.83亿 24.56 355.96亿 38.48 19.46 服务贸易及其他(产品) 379.53亿 5.10 91.35亿 9.88 24.07 金融业务(产品) 185.06亿 2.49 158.17亿 17.10 85.47 ───────────────────────────────────────────────── 中国(地区) 6326.66亿 84.96 827.53亿 89.46 13.08 其他(地区) 1120.39亿 15.04 70.56亿 7.63 6.30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制造业(行业) 7209.88亿 96.90 692.87亿 75.02 9.61 金融业(行业) 230.75亿 3.10 184.68亿 20.00 80.03 ───────────────────────────────────────────────── 整车业务(产品) 5050.66亿 67.88 229.44亿 24.84 4.54 零部件业务(产品) 1685.27亿 22.65 382.03亿 41.36 22.67 劳务及其他(产品) 355.47亿 4.78 74.14亿 8.03 20.86 金融业务(产品) 230.75亿 3.10 184.68亿 20.00 80.03 贸易业务(产品) 118.47亿 1.59 7.25亿 0.79 6.12 ───────────────────────────────────────────────── 中国(地区) 6606.83亿 88.79 810.71亿 87.78 12.27 其他(地区) 833.80亿 11.21 66.84亿 7.24 8.02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制造业(行业) 7599.15亿 97.44 731.72亿 78.59 9.63 金融业(行业) 199.31亿 2.56 153.06亿 16.44 76.79 ───────────────────────────────────────────────── 整车业务(产品) 5569.67亿 71.42 273.51亿 29.38 4.91 零部件业务(产品) 1594.07亿 20.44 370.27亿 39.77 23.23 劳务及其他(产品) 310.90亿 3.99 79.30亿 8.52 25.51 金融业务(产品) 199.31亿 2.56 153.06亿 16.44 76.79 贸易业务(产品) 124.51亿 1.60 8.64亿 0.93 6.94 ───────────────────────────────────────────────── 中国(地区) 7231.12亿 92.72 842.51亿 90.49 11.65 其他(地区) 567.34亿 7.28 42.27亿 4.54 7.4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18.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3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3385384.07│ 5.51│ │客户二 │ 1501619.87│ 2.45│ │客户三 │ 1219925.95│ 1.99│ │客户四 │ 1089962.56│ 1.77│ │客户五 │ 991384.24│ 1.61│ │合计 │ 8188276.69│ 13.3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023.8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3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0238575.55│ 36.3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面对市场“内卷外压”的复杂严峻挑战,公司积极调整、主动求变,通过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加 快结构调整,努力抓机克危,增强经营韧劲。公司全年实现整车批售401.3万辆,终端零售463.9万辆,其中 ,自主品牌零售274.1万辆,占公司销量比重近60%,较2023年提升约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零售136.8万辆 ,同比增长近30%,创下历史新高;海外市场顶住压力实现零售108.2万辆,同比增长2.6%,继续保持稳健增 长势头,为实现“筑底、企稳、回升、提速”的改革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重组大乘用车板块,致力自主品牌新发展。“上汽行,皆上乘”,大乘用车板块肩负着上汽改革攻 坚、率先突围的主力军重任。报告期内,荣威和飞凡完成品牌融合,并推进一体化网络建设,先后发布荣威 D5XDMH、iMAX8DMH,进一步完善插电混动产品布局;名爵品牌强化MGES5和新MG7等产品重点市场营销举措, 加快提升品牌声量。智己汽车发布智慧数字底盘技术,上线全国城区辅助驾驶NOA,并发布L6新品和LS6改款 产品。上汽通用五菱星光S上市,实现五菱第200万辆新能源产品下线,进一步巩固在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地位 。上汽大通发布MAXUS星际X,开启皮卡越野新时代。 2、发挥新赛道技术优势,奋力开创合资新局面。上汽大众加快燃油车效率和智能化升级步伐,依托ID. 家族聪明款,持续提升大众品牌的产品声量和销量;上汽奥迪强化技术优势协同,发布AUDI品牌概念车,开 启全新的本土化开发合作模式。上汽通用利用自身本土化开发资源,调整项目规划,落实智能网联方案,通 过别克GL8家族持续热销和凯迪拉克新一代XT5焕新上市,带动销量逐步筑底回稳。 3、夯实海外经营基础,持续开拓全球新市场。公司海外业务积极应对欧盟反补贴调查等不利影响,通 过新车抢运、新增HEV车型等措施,在欧洲市场销售超过24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围绕名爵品牌百年 诞辰,举办重返英国古德伍德赛车节等活动,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公司还积极拓展南非等新市场,与埃及当 地企业启动地产化合作,持续推进海外车型的焕新升级。 4、深化营销体系变革,提升流量转化新效能。公司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分析各品牌流量表现并提出 改进建议。各整车企业完成新媒体营销体系搭建,建立“总部、大区、经销商”直播矩阵,持续深入推进新 媒体内容中心、获客中心和转化中心建设。全年各品牌的声量和互动量,以及新媒体线索转化率均持续提升 。 5、强化产业链协同赋能,构建转型发展新生态。零部件板块聚焦新赛道,加快提升技术能级,加大新 市场开拓;通过数智化能力搭建等举措,跟踪用户需求变化,强化穿透式管控,切实增强全链条的成本竞争 力和抗风险能力。金融板块积极践行“产融合”理念,从多领域助力公司整车销售,并通过产业金融投资赋 能整车前瞻技术布局,报告期内,有地平线等6家前期投资的企业成功上市。移动和出行板块加快内部业务 梳理整合,创新业务的经营情况得到改善,对整车主业的赋能增效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我国汽车行业产销延续稳步向好势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全年汽车行业产销累计完成 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虽然产销规模再创新高,但国内市场的复苏步伐相对 滞后,全年同比增长1.6%,国内销量相比2017年最高点仍低约241万辆。在国内车市竞争“内卷”加剧、国 际贸易保护“外压”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是政策拉动成效显著。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超过680万辆,带动增量约240万辆;此外,车贷 上限取消、多地放宽限行限购等利好政策的实施,共同助力乘用车市场从下半年起发力回升,有效拉动行业 整体增长。商用车市场则受制于投资、运价、内需等因素,产销分别同比下降5.8%和3.9%。 二是新能源车加速渗透。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40%,较上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其中插电式 混合动力汽车增速超过80%,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能;同时,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增 速明显快于一线和二线城市,新能源车正向低线市场加快渗透普及。三是自主品牌持续崛起。2024年自主品 牌的国内市场份额已稳定在60%以上,并且得益于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上车应用,带动自主品牌产品 平均售价较五年前增长30%以上;同时,自主品牌车企加快“出海”,“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趋势日益明 显。 四是价格战挤压行业利润。2024年国内车市累计价格降幅近8%,相较2023年超过10%的价格降幅虽有所 收窄,但对行业利润的影响进一步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降8%,利润率 仅4.3%,已不到10年前的一半,整车及其上下游产业链都面临着利润率大幅缩水的严峻挑战,导致行业加速 洗牌。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面对行业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市场形势的严峻挑战,公司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抓零售、调结 构、降库存”,自下半年以来,销量逐月环比连增,经营呈现筑底企稳态势;另一方面,启动实施全面深化 改革“强动力、增活力、促转型”,在克难中坚决奋进,在调整中砥砺韧劲。 一是聚合力,推动自主品牌乘用车加快发展。围绕自主品牌主攻方向,设立“大乘用车板块”,对乘用 车分公司、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以平台化、扁平化方式,梳 理整合现有组织机构,提高运营效率。同时,通过统一型谱规划、优化开发流程、加强产品定义等举措,完 善产品开发过程中各环节管理工具;实施整体业绩考核,以板块业绩为主导,推动相关企业增强协同、形成 合力。 二是精主业,梳理业务体系实施瘦身健体。在整车业务方面,立足当前销量规模,上汽大众、上汽通用 实施生产布局调整、产能压减和机构精简;荣威与飞凡深度融合,全面整合中后台职能;上汽大通在有序退 出直营店的同时,与南维柯集中资源拓展宽体轻客市场,完成南京、无锡等19个城市营销渠道融合试点。在 其他业务方面,退出黑色铸造零部件业务,以及小件快运城际物流业务,并对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实施整合。 三是拓合作,推进高水平开放和跨界合作。以上汽大众成立40周年为契机,股东双方将合资合营期限再 次延长至2040年;与奥迪合作推出全新“AUDI”品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拓中国市场。上汽安吉物流引 入中远海控、上港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联手打造汽车滚装“国家队”,加力开拓海外市场。公司还与ICT 领军企业强强联手,围绕乘用车业务,在产品联合开发、整车新零售、用户运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四是提能级,加快前瞻创新技术落地应用。公司持续推进固态电池、全栈电子架构、数字底盘等新技术 的开发与产业化落地。上汽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乘用车和商用车均入围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的整车集团,并以此为契机,加快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测试与应用,Robotaxi已获得城区道路、高架快速路 测试牌照,“端到端”大模型完成阶段性开发工作,L4级智能驾驶集卡在秘鲁钱凯港实现商业化运营。公司 还与多所高校组建上汽全固态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并统筹推进芯片国产化,持续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率。 五是强队伍,深化市场化导向的干部人事改革。制定《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意见》,累计完成16家企 业212个干部岗位竞聘。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开展挂职,挂职岗位向自主品牌乘用车、海外市场开拓等重点业 务倾斜。优化企业和领导干部考核方案,坚持业绩导向,“市场类、利润类”指标权重进一步增加,更加注 重指标的量化可考。开展“百日百人”专项招聘行动,并通过海外招募、高校合作培养等方式,加强领军人 才队伍建设。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是深厚的产业链体系底蕴。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开启“合资造车”的汽车集团,形成了完备可 靠的研发、制造、营销体系,不仅在国内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保障、用户基盘、经销网络和汽车金融服务 支持能力,而且率先实现汽车产业链“成建制”出海,通过持续完善海外整车制造基地布局,建立起2000余 个营销服务网点,已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 二是领先的创新链技术布局。公司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累计投入超过1500亿元,形成了近26000项有 效专利,涵盖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的“七大技术 底座”,率先实现第一代固态电池、“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平台(VMC)等 行业领先技术的量产装车,并深入推进“算法+软件+芯片”的协同开发,以及AI大模型等新技术的上车应用 。 三是开放的生态链资源合作。公司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共赢发展,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 向,在新能源产业链建设、智能汽车研发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芯片设计和制造、网络数据安全、数字化产 业生态等方面,携手全球合作伙伴不断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拓展合作新空间,持续提升产业链 供应链韧性,共筑产业新生态,协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75.90亿元,同比减少15.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6亿 元,同比减少88.1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58%,较上年减少4.40个百分点。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从行业格局看,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汽车行业深刻变革,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汽车的 产品定义、用户体验也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汽车“科技消费品”的属性更加突出。二是国内市场自主品牌强 势崛起,不仅市场份额已超越合资品牌,而且随着ICT企业的跨界入局,互联网打法和流量营销对汽车行业 传统营销模式带来全新挑战,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正经历颠覆性重构。三是“内卷外压”的行业特征持 续,随着汽车行业进入到“淘汰赛”阶段,国内市场出现深度“内卷”,价格战日益惨烈,国内车企纷纷“ 出海”以寻求新的增长机会,但受美欧贸易保护政策施压,海外市场的风险也在日益加大;同时,随着国际 竞争国内化,中国车企将更深度参与到全球市场的竞争,预计未来3-5年,国产汽车占全球销量的比重有望 从目前的30%提升至45%左右。 从行业趋势看,一是改善型需求已成为我国汽车消费的核心驱动因素,根据先导国家经验,随着千人汽 车保有量的提升和新车消费中“增换购”成为主导,消费者对于汽车尺寸、舒适性的追求更为强烈;结合我 国市场的竞争特点,在产品呈现大型化、高端化趋势的同时,平均价格却持续走低,更具性价比的大型车或 将成为消费者换购的首选。二是插电式混动产品(含增程)将更受青睐,由于没有里程焦虑、环境适应性强 ,近年来插混产品(含增程)的增速明显快于纯电动产品,预计未来3年,插混产品(含增程)的年均增速 有望超过30%,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主要增量。三是智能化需求提升,随着AI大模型等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迭 代和上车应用,消费者对于智舱和智驾技术的关注程度和需求意向大幅提升,同时“科技平权”推动汽车智 能化技术向中低价位产品覆盖,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终端将进入普及加速阶段。四是消费人群和场景的多元化 催生更多细分市场,尤其是女性用户、银发族等用户人群,以及自驾出游等新场景的兴起,既是蓝海市场的 重要新机遇,也是对产品定义和营销转型的新挑战。 2025年虽然我国内部经济运行和外部发展环境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但随着“两新”政策扩围,特别是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接续加力支持,以及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退坡在年末可能带来的刺激效应,我 国汽车行业仍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2025年国产汽车销量约3290万辆(含出口),同比增长4.7%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汽车出口预计620万辆,同比增长5.8%左右。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制定实施了《上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24—2027年)》,将重点聚焦整车业务,优化业务结 构,推动自主品牌率先突围;厘清业务类型,精简非主业业务,整合内部资源,实施瘦身健体;推进核心技 术攻关,做优产业生态,夯实国际经营,提升发展能级;强化零部件、移动出行和服务、金融等业务协同, 稳定产品附加值,助力整体转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三能机制”,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奋力实现“ 筑底、企稳、回升、提速”的改革工作年度目标。公司计划到2027年: 整车销量:全球整车销量重回行业领先;国内市场销量占比不低于70%、自主品牌销量占比不低于60%、 智能电动产品销量占比不低于60%。 科技创新: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保持每年3%左右的研发投入强度(200亿元以上),自主拥有电动化 和智能化核心技术,智电优势技术向合资企业溢出。 全球布局:海外网点达到3000家,打造1个30万辆级市场,4个10万辆级市场,产品行销超120个海外国家 及地区。 品牌建设:将上汽自主品牌打造成为国内智能汽车的领导者和国际一流的中国汽车品牌。 绿色转型:企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较“十四五”开局年2021年持续下降;发挥汽车行业链主作用 ,持续打造绿色低碳化供应链。 全面提升运营质量,在运营效率、质量保证、成本控制、风险防控等方面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度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改促进、以进促稳,市场 开拓实现“进中提质”,动态响应市场变化,积极把握市场机会,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运行“量质齐增 ”;改革创新实现“进而有为”,抓好核心竞争力建设、体制机制变革、瘦身健体固本等工作,在国内主战 场和智电新赛道主攻方向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全年整车销量超过450万辆,营业总收入超过6740 亿元,营业成本在6000亿元左右,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十五五”开局打好基础。 在经营提质方面,2025年“大乘用车板块”计划推出10款全新及大改款车型,其中新能源车型有8款, 通过学习借鉴消费电子头部企业在研发、运营、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用户体验感和渠 道覆盖面,力争全年整车销量超过100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并且盈利水平得到显著改善。智己汽车也将 坚持创新技术引领,以大中型增程SUV新品上市为契机,上规模、强声量,力争全年销量增长50%。同时,公 司通过加强自主优势技术赋能和股东方优势资源共享,推动“新合资”模式落地见效,努力实现合资业务稳 销量、稳份额、稳盈利的年度目标。2025年公司力争实现自主品牌销量超过29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占 公司总销量的比重超过60%。 在创新增效方面,公司将着力推进产品定义从“工程师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打通产品与营销链 路并实现互锁;在保持每年200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研发成果转化效能。围绕造型(S tyling)、智能(Smart)、安全(Safety)、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用户满意度(Satisfaction )的“5S”用户体验基础,构建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产品核心价值体系;并从提高用户的体验价值出发,实现 新一代固态电池、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平台(VMC)2.0、线控转向、“银河”智能车全栈3.0等自主核心 技术的量产落地,推出更多“首创、首发、首用”的技术创新成果,致力打造整车产品的独特卖点,进一步 提升在智能网联新能源车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改革强企方面,公司将按照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加快推进“瘦身健体”,进一步聚拢资源、聚焦主业 ,并通过减少管理层级、精简组织机构、深化AI数字化工具赋能、强化效率指标的日常考核等举措,持续优 化组织运作流程。发挥好公司的规模效应,优化采购策略,提升成本竞争力。加强技术资源、整车平台、海 外渠道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品牌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进“整零同”,聚力攻坚电动智能网联核 心技术,构建系统集成能力,实现零部件企业能力的再提升。深入探索“产融合”,通过“投其用、用所投 ”,进一步深化产投联动,加强产业金融投资对整车业务创新的协同赋能。通过强化板块间的业务协同,让 现有资源发挥出更大效能,更好地服务整车主业发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一是国际经贸环境复杂深刻变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可能冲击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 是国内汽车消费需求受政策影响显著,车市运行波动性加大;三是行业竞争从“卷价格”向“卷配置”延伸 ,智能化技术上车应用加速产品迭代,车企盈利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