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126 杭钢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钢、铁(包括压延)、焦炭、耐火材料、化工产品、有色金属、矿产品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再生资源(行业) 300.33亿 47.17 7051.13万 47.29 0.23
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行业) 203.46亿 31.96 -2.22亿 -148.60 -1.09
原燃料及金属贸易(行业) 125.74亿 19.75 1.42亿 95.16 1.13
其他(行业) 7.12亿 1.12 1.58亿 106.14 22.23
─────────────────────────────────────────────────
再生资源(产品) 300.33亿 47.17 7051.13万 47.29 0.23
热轧钢材(产品) 146.10亿 22.95 -1.53亿 -102.46 -1.05
原燃料及金属贸易(产品) 125.74亿 19.75 1.42亿 95.16 1.13
OEM钢材(产品) 52.41亿 8.23 4517.92万 30.30 0.86
其他(产品) 7.12亿 1.12 1.58亿 106.14 22.23
钢铁生产副产品(产品) 4.94亿 0.78 -1.14亿 -76.44 -23.06
─────────────────────────────────────────────────
华东(地区) 377.49亿 59.29 -4960.67万 -33.27 -0.13
境内其他地区(地区) 181.19亿 28.46 1.61亿 108.05 0.89
华南(地区) 73.39亿 11.53 308.58万 2.07 0.04
境外(地区) 3.54亿 0.56 150.04万 1.01 0.42
其他业务(地区) 1.03亿 0.16 3301.72万 22.15 32.19
─────────────────────────────────────────────────
线下销售(销售模式) 631.17亿 99.14 1.19亿 79.91 0.19
线上销售(销售模式) 4.45亿 0.70 -306.53万 -2.06 -0.6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03亿 0.16 3301.72万 22.15 32.1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再生资源(行业) 142.28亿 42.41 1732.57万 5.18 0.1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 109.63亿 32.68 1.49亿 44.48 1.36
原燃料及金属贸易(行业) 79.52亿 23.70 1.40亿 41.89 1.76
其他(行业) 4.03亿 1.20 2824.09万 8.45 7.01
─────────────────────────────────────────────────
废旧物资(产品) 142.28亿 42.41 1732.57万 4.84 0.12
热轧钢材(产品) 83.11亿 24.77 1.82亿 50.93 2.19
金属贸易(产品) 71.11亿 21.20 9304.77万 26.01 1.31
OEM钢材(产品) 23.89亿 7.12 2584.77万 7.22 1.08
原燃料(产品) 8.41亿 2.51 4698.72万 13.13 5.59
其他(产品) 4.01亿 1.20 5176.63万 14.47 12.89
副产品(产品) 2.64亿 0.79 -5941.63万 -16.61 -22.5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行业) 234.17亿 41.95 5.34亿 63.32 2.28
再生资源(行业) 177.61亿 31.81 3888.27万 4.61 0.22
原燃料及金属贸易(行业) 138.42亿 24.79 2.26亿 26.78 1.63
其他(行业) 8.06亿 1.44 4457.04万 5.29 5.53
─────────────────────────────────────────────────
热轧钢材(产品) 178.16亿 31.91 6.00亿 71.20 3.37
再生资源(产品) 177.61亿 31.81 3888.27万 4.61 0.22
原燃料及金属贸易(产品) 138.42亿 24.79 2.26亿 26.78 1.63
OEM钢材(产品) 46.90亿 8.40 1850.06万 2.20 0.39
钢铁生产副产品(产品) 9.11亿 1.63 -8492.59万 -10.08 -9.32
其他(产品) 8.06亿 1.44 4457.04万 5.29 5.53
─────────────────────────────────────────────────
华东(地区) 395.07亿 70.77 7.21亿 85.55 1.82
境内其他地区(地区) 131.01亿 23.47 8555.77万 10.15 0.65
华南(地区) 22.19亿 3.97 1843.15万 2.19 0.83
境外(地区) 5.67亿 1.01 317.65万 0.38 0.56
其他业务(地区) 4.34亿 0.78 1457.73万 1.73 3.36
─────────────────────────────────────────────────
线下销售(销售模式) 547.84亿 98.13 8.03亿 95.35 1.47
线上销售(销售模式) 6.09亿 1.09 2461.11万 2.92 4.0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34亿 0.78 1457.73万 1.73 3.3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 113.26亿 44.03 3.39亿 82.91 2.99
原燃料及金属贸易(行业) 78.78亿 30.63 9288.60万 22.75 1.18
废旧物资(行业) 61.73亿 24.00 -3800.23万 -9.31 -0.62
其他(行业) 1.87亿 0.73 243.93万 0.60 1.30
其他(补充)(行业) 1.57亿 0.61 1247.20万 3.05 7.97
─────────────────────────────────────────────────
热轧钢材(产品) 87.34亿 33.96 --- --- ---
原燃料及金属贸易(产品) 78.78亿 30.63 9288.60万 22.75 1.18
废旧物资(产品) 61.73亿 24.00 -3800.23万 -9.31 -0.62
OEM钢材(产品) 20.03亿 7.79 --- --- ---
副产品(产品) 5.89亿 2.29 --- --- ---
其他(产品) 3.43亿 1.33 --- --- ---
其他(补充)(产品) 56.81万 0.00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7.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广西建工华盈实业有限公司 │ 102154.08│ 1.60│
│宁波市鑫君供应链有限公司 │ 51358.81│ 0.81│
│海南垚金科技有限公司 │ 48503.40│ 0.76│
│江阴市兆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35677.54│ 0.56│
│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 │ 33350.74│ 0.52│
│合计 │ 271044.57│ 4.2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97.6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8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976906.49│ 14.8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始终坚持“低成本、高效率”经营策略,积极应
对钢铁市场下行压力,深度对标、极致挖潜,持续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经营平稳有序,虽然数字经
济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均实现盈利,但对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效果仍然有限,无法消除钢铁行业市
场大幅减利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生产铁水427.80万吨、板坯433.82万吨、热卷429.08万吨,实现营业
收入636.64亿元,同比增长14.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8亿元,同比下降444.68%。
(一)钢铁产业
1、狠抓精益生产管理,构建生产组织动态新平衡
积极克服生产组织与项目建设并轨、废钢入厂模式切换、烧结原矿直供等新挑战,以高炉稳定运行为中
心,动态优化经济性生产组织新模式,圆满完成主工序年度生产计划,多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2024年焦
炉单孔装煤量月平均达28.87t/孔,同比提升0.16t/孔,创历史新高;高炉长周期稳顺运行,休风加焦同比
减少25%;创新刚性两炉两机生产组织模式,钢铁料消耗月平均1068.16kg/吨坯、煤气回收热值0.87GJ/T、
炼钢夹杂改判率0.24%,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热轧工艺提质降耗,创新“三加热炉加待料”经济生产模式,
月卷数、月产量、小时产量等指标突破历史最高,热轧原因钢卷改判率两次刷新历史纪录。设备系统以设备
状态管控为核心,持续推进备件延寿和国产化,确保主线设备和重要产线平稳高效运行。物流系统完成废钢
堆场新旧场地切换保产,落实清洁运输常态化管理,扎实推进数智物流建设,持续打造可靠的物流保障体系
。
2、抓实抓牢两端市场,持续增强敏捷经营能力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强化内部外部协同发力,创新采购模式,控风险抓机会,竭尽全力降低输入端
成本,全年累计策略采购降本8247万元。打破传统安全库存,探索金融工具使用,多措并举防范库存风险,
大宗原燃料库存周转天数由原35天压缩至20天以内,有效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为先,深
化“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聚焦高端盈利品种拓展,拓需求、优结构,全力增强品牌价值创造。深化细分
市场调研,深挖高端、高增效产品需求,2024年一类产品拓展4.65万吨,同比增长22.47%。持续推进供应链
延伸服务拓展,新增镀锌产品交货形态,为进军高端家电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产品高端化战略
全面实施技术创新和产品领先战略,着力提升高精尖产品技术研发能力。自主研制的超高强复相钢CP80
0-M稳定供货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商,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流程高纯净工业纯铁冶炼控制技术取得
新突破,硫、磷、锰等产品元素控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了超低硫、超低磷工业纯铁产品的稳定生产供
货能力;成立取向硅钢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正式跨入中高端取向硅钢门槛;铷铁硼高磁材料用工业纯铁、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等高精尖产品首次生产,实现零的突破,获得终端客户高度认可;2024年开发新产品19个
,新产品产量45.35万吨,其中“1”类产品14个,累计产量4.65万吨。“1”类产品新开发品种数量和产量
双双创历史新高。建强科创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发布1项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
、8项团体标准、成功立项2项行业标准,受理专利106项,授权专利45项,认定技术秘密107项。以满分通过
国家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认定,成功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浙江省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名单,荣获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北仑区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项;首获浙江
省优秀工业新产品,2个产品获评2024年度浙江省优秀工业产品,2个产品获评2023年中钢协冶金产品实物质
量金杯优质产品。
4、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加强日常环保管控,各项污染物排放均处于受控状态,污染物排放监督性
监测全部达标,2024年颗粒物排放量下降11.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4.5%、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8.6%、化
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4%、降尘下降16.8%;持续推进厂容厂貌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建构筑物涂装、
路面硬化等厂容厂貌提升项目124项。推进实施“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未来工厂”三大工程,有组织超低
排放、无组织超低排放分别于5月29日、10月30日顺利公示,正式成为浙江省首家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公示
的钢铁企业;“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10月8日验收公示,成为钢铁行业首批、华东地区首家公
示企业;“宁钢高端钢铁新材料未来工厂”10月28日成功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培育企业,成为传统产业升级
未来工厂样板。深入推进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组织开展2024年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宣传教育主题系列活
动,《加强公共关系建设,构建和谐绿色宁钢》案例首次入选生态环境部优秀环境公共关系示范案例,《聚
焦智能制造,共赏绿色生态魅力》案例入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库。低碳发展持续得到政府和行业
认可,焦化工序首次入选国家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煤制焦炭行业名单,废旧钢材回收循环利用项目荣获
宁波市2024年节能降碳典型示范案例,“推进产城融合、循环共享,加快绿色发展”案例成功入选浙江省制
造业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成果汇编。
(二)数字经济产业
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业务渠道。公司稳步推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布渠道、
拓业务,以塑品牌提品质为抓手,持续增强客户信赖度和粘合力,实现数据中心机柜上架率稳步提升。截至
报告期末,杭钢云数据中心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中,项目规划机柜9670个,已建成机柜约4000个,加数据公
司原投入机柜1500个,现有机柜合计约5500个,其中3438个机柜已投入运营(承载服务器26450台),杭钢
云其余二期、三期项目尚在建设中;浙江云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北区)规划5栋数据楼,已完成3栋的建设和
交付,其中B栋已启用机柜1163个,C栋已启用机柜692个,A栋已完成终验并交付;D栋、E栋数据楼按计划稳
步推进中。
2、完善业务架构,提升公司云服务能力。积极推动杭钢云从通用数据中心转型升级,已部署信创云、
国资云、医保云等五朵云,构建起银行、气象、设计院等六大场景应用。抓住国家信创替代机遇,加大信创
云在国资国企的拓展力度,信创云客户入驻和营业收入逐年提高,2024年新入驻信创云客户5个。国资云平
台升级扩容项目已实施完成,截至2024年底已网络覆盖20家省属国企,部署了25个国资监管系统。
(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报告期内,再生资源公司持续深化优化“一平台、多基地”发展模式,新增辽宁凌源、吉林长春、嘉兴
绿博和安徽宣城四个废钢产业基地,完成山东烟台不锈钢基地的清退工作;德清产业园一期自备码头扩建及
配套厂房新建项目投入运营,废钢加工经营规模逐步扩大,2024年累计实现废钢回收加工超70万吨,创历史
新高;充分利用国家“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政策,着力开展报废车精细化拆解和回用件再利用工作,2024
年已回收报废汽车27000辆,同比增长170%;积极探索品种废钢、废不锈钢、废铜、废铝以及进口废旧金属
的经营模式,2024年累计销售除废钢以外的有色废旧金属超10万吨;着力提升产业数字化质效水平,建设再
生资源基地一体化管控平台,以“监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模式金融化”为目标,积极完善产业平台功能
,不断提升产业基地运营效率,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等
1、钢铁行业
2024年,我国钢铁行业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期,重点从产能扩张转向绿色低碳、高端化、智
能化转型。钢铁行业下行压力加大、原燃料价格易涨难跌,行业运行持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
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
2、数字经济行业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新动能新
优势持续积聚。随着5G、工业互联网等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需求增加,数据中心机柜出
租市场向好发展。
(二)新发布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1、钢铁行业
2024年,有关政府机构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
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将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有利于推动行业从“高碳依赖”传统路径向“低碳竞
争力”新赛道转变,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布《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将“提升短流程
电炉炼钢比重”作为推动钢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出“到2025年底,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
,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修订发布《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有利于淘汰
落后产能、优化钢铁产业结构,提高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数字经济产业
2024年,有关政府机构发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对于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保障网络数据安
全、促进网络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护个人与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具有重大
意义;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重点推动工业、医疗等领域数据共享,为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面指导;发布《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
案》,明确了5G应用发展目标,有利于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数字经济和
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属于控股型企业,报告期内所从事的业务由下属宁波钢铁、杭钢云计算、浙江云计算、数据公司、
再生资源等子公司开展,业务以宁波钢铁所从事的钢铁业务为主,以数字经济业务及资源综合利用业务为辅
。公司属于钢铁行业,主营业务为钢铁及其压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经营模式以自产自销为基础,另外进行
部分原燃材料以及钢材的贸易。公司主要产品为热轧卷板,消费行业为冷轧压延、建筑用钢(钢结构)、集
装箱制造、管线制造、汽车制造、造船、刀模具等行业。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公司核心竞争力与上年度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化。
(一)钢铁产业
1、物流成本优势
宁钢毗邻北仑港,该码头可以通行和停靠30万吨级的大型船舶,北仑港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不冻、不淤、
浪平的深水良港,为宁钢大宗原燃料供应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水运条件。宁钢已具备将港口优势转变为产
业优势的条件。宁钢采购的铁矿石、煤、焦等大宗原燃料均通过北仑港的流程直接卸到自己的料场,无需倒
运,减少物料倒运费和降低物料损耗,较内陆企业,在大宗原燃料运输上有着不可复制的物流成本优势。
2、宁波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长三角经济圈
长三角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
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地区。通过宁钢技术改造项目,将提供该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
钢铁产品,并面向海外市场。浙江省是产钢小省、需求大省,宁钢70%以上产品在浙江省内销售,销售半径
小(200公里内)、交货周期短,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3、“低成本、高效率”的经营机制,内部管理优势明显
宁波钢铁拥有一套与生产流程高度匹配、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系统(ERP),该系统保证了线上设计与线
下流程、工艺的高度匹配,实现管理流程的全透明、全数字化,切实将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
化的理念落实到系统和流程中,实时正确展现多种实物动态趋势和存量信息,保证了决策有效性。
(二)数字经济产业
1、区位优势
公司于杭州半山投资建设数字经济产业,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被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列入全国先
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城市之一,浙江和杭州分别出台了《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
规划》《关于杭州市数据中心优化布局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公司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提供了良好的
政策环境。杭州在数字经济总量上全国领先,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周边地区有大批量潜在
的用户群体,具有近用户、近产业链、近人才等多方面的区位优势。
2、规模优势
公司顺应国家发展规划,投资建设浙江云数据中心、杭钢云数据中心等项目,产业发展潜力大,规模化
、集中化不断提升,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优化资源结构,降低采购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土地
利用率,提升利润水平。
3、资源优势
发展数据中心需要充足的能耗指标和土地资源支持。公司控股股东在能耗指标、电力供应及土地厂房等
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可为公司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同时,公司致力于打造钢铁智造与数字经济双主业协同
发展的资本平台,将充分利用自身及股东资源优势,有效降低项目运营成本,加速产业布局和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生产铁水427.80万吨、板坯433.82万吨、热卷429.0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36.64亿元
,同比增长14.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8亿元,同比下降444.68%。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钢铁行业
2025年以来,钢铁行业供需格局及盈利未见大幅改善,且叠加近期关税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面临多维
度变化和挑战,同时政策驱动下的存量产能优化或将进一步加速。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机械
、汽车、造船、家电等行业对钢铁的需求占比将逐步提升,钢铁消费结构也开始从传统的建筑用钢向制造业
用钢转移。另一方面,随着政策限产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持续推进,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龙头企
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在碳中和背景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也将成为钢铁行业未来
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数字经济
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日益完善,新兴产业赛道加快布局,通用大模型进一步分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数融合走向高端化、智
能化、绿色化协同,数字产业聚力打造数据驱动优势,有望实现“量”“质”齐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实施全面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以钢铁制造产业为优化升级的坚实
基础,聚焦新制造高端、绿色要求,继续深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经营策略,增强钢铁制造产业竞争力;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推进数字经济产业运营升级,加快发展新
质生产力,致力于将杭钢股份打造成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双主业协同发展的资本平台。
(三)经营计划
1、钢铁产业
(1)构建新型产线平衡体系,提升生产效率。深入研究“双碳”“双控”政策,加快构建新型生产组
织和能源平衡体系。坚持“以高炉为中心”,科学有序推进原料场C型料库施工及投运切换,关注料场切换
后的物料接卸和固废平衡,提升炼钢两炉两机和热轧三座加热炉集开集停精益组织能力;聚焦产能有效兑现
、品种增效开发、指标长效稳进、订单高效完成等重要环节,进一步强化内外联动、集中一贯制管理和跨部
门协作,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管控能力。围绕“铁水成本”和“产品效益”两大核心竞争力,推动铁水成本等
核心指标重返行业第一阵营,高炉燃料比等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采购直供比、产品增效比等指标实现赶
超突破,发电量、转炉余热回收等指标实现较快提升。
(2)坚持产品高端发展,拓展新兴市场。坚定不移推进“1+3+α”产品战略,推动优质特色产品实现
质的全面提高和价的有效提升。深化“研产销用”一体化机制,聚焦高端产品、增效产品全面发力,“三大
”核心产品要拓市场增效益,工业纯铁要成系列塑品牌,电工钢要稳质量向高端;着眼新能源汽车、海洋经
济、低空经济等新产业和未来产业赛道,加速突破高强、减薄、耐腐蚀等关键技术;全年力争“1”类产品
超4.5万吨,新产品超40万吨。
(3)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引领行业规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省
属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全面推进现有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全年R&D投入率达到4%以上;集中攻关省市
重大科研项目,力争获得1项以上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注重标准引领和知识产权保护,力争全年主导立
项或发布国际/国家/行业标准3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5项以上;对照《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
,确保满足“规范企业”要求,向“引领型规范企业”挺进。
(4)深化绿色转型发展,打造低碳标杆。进一步提升环境经营能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巩
固深化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建设成果,年内争创大气污染防治绩效A级评级;加强环保设施的运维管理
和数字化环保监测监控;高度重视环保设施经济运行;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和厂容
厂貌。深化极致能效建设,强化行业低碳冶金新技术的应用,长效保持“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
;重点推进煤气高效利用等项目建设,有效利用节能技术弥补产能限制对工序能效水平的影响;研究跟进碳
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积极谋划碳排放权和绿电交易;关注零碳园区建设导向,超前布局低碳原料替代、低碳
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产业化应用;全力推进区域能源中心建设,打造区域绿色融合发展新样板。
2、数字经济
(1)聚集销售管理,全面提升公司营运质效。按照“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总体思路,以塑品牌
提品质为抓手,持续增强客户粘性,在稳固现有基本盘和盈利能力基础上,精准分析市场需求,抢抓产业布
局新机遇,加大市场营销拓展力度,灵活调整营销策略,通过项目建设撬动销售增长,更大力度开拓金融和
数字产业头部企业客户;同时,持续提升云服务能力,加强云产品销售,扩大云服务市场占有率,多维度打
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极。
(2)聚焦运维管理,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对标行业头部企业,健全运维保障体系,全面强化操作
确认、隐患治理、技术协同、应急演练和服务提级,持续提升数据中心运维保障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客户
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稳定、可靠的服务支持。
(3)聚焦项目建设及数字产品研发,全面提升公司发展后劲。紧盯市场需求,统筹协调资源,明确责
任职责,全力推进杭钢云和浙江云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建设行业对标,强化合规管理,确保重点项目工程全
面提速提质。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平台产品研发,形成覆盖数据治理领域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解决方案。加快数
字孪生平台研发,提供基于网页的场景搭建功能,与数据治理平台打通,推出定制化的数字孪生解决方案。
公司将继续深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经营策略,增强钢铁制造产业竞争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
努力实现营业收入630亿元。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风险
原燃材料价格高位运行,钢材价格低迷,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对策:公司将结合自身特点,主动适应并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状态,继续坚持“低成本、高效率”的经营
策略,以提升产品质量为根本,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全力稳定和优化大宗原燃料资源布局,不断提升资源
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及竞争力,努力创造效益。
2、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存在高温高热等因素,相关操作人员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
对策:公司将始终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树牢“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理念,压实安全生产责
任,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升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危化品及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不断加强技改检修安全管理,确保过程受控,创新培训模式,规范应急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确
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减小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
3、环保风险
在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对公司环保达标排放、节能减排要求
越来越高,环保压力凸显。公司虽然向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环保方面投入巨大,具备较为完善的环保内
控制度和环保处理设施,但公司面临的环保压力仍然存在。
对策:公司将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环境经营、绿色发展”工作思路,
推动绿色布局,实现各类污染物达标合规排放和超低排放长效保持,深入推进“绿色工厂”“无废工厂”建
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