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129 太极集团 更新日期:2025-04-0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中成药、西药、保健用品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工业(行业) 70.38亿 56.82 41.33亿 84.85 58.72
医药商业(行业) 67.40亿 54.42 5.87亿 12.05 8.71
中药材资源(行业) 10.53亿 8.50 9208.54万 1.89 8.75
大健康及国际(行业) 4.61亿 3.72 2726.78万 0.56 5.91
其他业务(行业) 1.51亿 1.22 2116.64万 0.43 14.06
服务业及其他(行业) 320.55万 0.03 146.92万 0.03 45.83
分部间抵销(行业) -30.60亿 -24.70 890.53万 0.18 -0.29
─────────────────────────────────────────────────
西南(地区) 72.70亿 58.69 18.93亿 38.86 26.03
华东(地区) 23.64亿 19.09 14.08亿 28.91 59.55
华北(地区) 8.35亿 6.74 5.50亿 11.30 65.93
华南(地区) 7.99亿 6.45 4.83亿 9.91 60.41
华中(地区) 4.67亿 3.77 2.53亿 5.20 54.24
西北(地区) 2.98亿 2.40 1.62亿 3.32 54.29
东北(地区) 1.95亿 1.57 9746.72万 2.00 50.07
其他业务(地区) 1.51亿 1.22 2116.64万 0.43 14.06
境外(地区) 913.68万 0.07 339.85万 0.07 37.20
─────────────────────────────────────────────────
医药工业(业务) 73.13亿 59.05 40.91亿 84.00 55.94
医药商业(业务) 67.94亿 54.85 6.38亿 13.10 9.39
中药材资源(业务) 10.70亿 8.64 1.05亿 2.16 9.82
大健康及国际(业务) 4.62亿 3.73 2817.90万 0.58 6.10
服务业及其他(业务) 928.41万 0.07 582.58万 0.12 62.75
分部间抵销(业务) -32.63亿 -26.34 208.83万 0.04 -0.06
─────────────────────────────────────────────────
截止日期:2024-09-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工业(行业) 61.88亿 59.30 37.81亿 85.67 61.11
医药商业(行业) 51.09亿 48.96 4.54亿 10.28 8.88
中药材资源(行业) 7.24亿 6.94 6982.00万 1.58 9.65
大健康及国际(行业) 3.55亿 3.40 2677.00万 0.61 7.54
其他(补充)(行业) 1.20亿 1.15 5356.76万 1.21 44.79
服务业及其他(行业) 219.00万 0.02 99.00万 0.02 45.21
分部间抵销(行业) -20.63亿 -19.78 2751.00万 0.62 -1.33
─────────────────────────────────────────────────
其他(补充)(产品) 43.39亿 41.59 6.26亿 14.19 14.43
呼吸系统用药(产品) 18.76亿 17.98 11.74亿 26.61 62.59
消化及代谢用药(产品) 17.69亿 16.96 10.47亿 23.71 59.16
抗感染药物(产品) 8.48亿 8.13 4.88亿 11.05 57.50
神经系统用药(产品) 5.09亿 4.88 3.88亿 8.79 76.18
大健康产品(产品) 4.68亿 4.49 2.34亿 5.30 49.93
心脑血管用药(产品) 4.30亿 4.12 3.02亿 6.85 70.33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产品) 1.93亿 1.85 1.54亿 3.50 79.84
─────────────────────────────────────────────────
西南(地区) 59.91亿 57.42 18.53亿 41.99 30.93
华东(地区) 20.44亿 19.59 11.82亿 26.77 57.81
华南(地区) 7.33亿 7.02 4.25亿 9.63 58.02
华北(地区) 7.17亿 6.88 4.59亿 10.40 63.96
华中(地区) 4.17亿 4.00 2.21亿 5.00 52.91
西北(地区) 2.40亿 2.30 1.34亿 3.04 55.98
东北(地区) 1.63亿 1.56 8285.00万 1.88 50.90
其他(补充)(地区) 1.20亿 1.15 5356.76万 1.21 44.79
境外(地区) 859.00万 0.08 325.00万 0.07 37.8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工业(业务) 52.33亿 66.94 31.93亿 87.46 61.03
医药商业(业务) 37.75亿 48.28 3.60亿 9.86 9.54
中药材资源(业务) 4.97亿 6.35 4784.72万 1.31 9.64
大健康(业务) 2.66亿 3.40 2480.07万 0.68 9.33
服务业及其他(业务) 322.20万 0.04 178.75万 0.05 55.48
分部间抵销(业务) -19.56亿 -25.02 2350.28万 0.64 -1.20
─────────────────────────────────────────────────
截止日期:2024-03-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工业(行业) 26.93亿 64.01 17.48亿 89.39 64.90
医药商业(行业) 19.11亿 45.41 1.65亿 8.42 8.62
中药材资源(行业) 2.46亿 5.85 1674.67万 0.86 6.81
大健康(行业) 1.26亿 2.99 588.31万 0.30 4.67
其他(补充)(行业) 4442.02万 1.06 1232.38万 0.63 27.74
服务业及他(行业) 47.57万 0.01 21.53万 0.01 45.26
分部间抵销(行业) -8.13亿 -19.33 750.08万 0.38 -0.92
─────────────────────────────────────────────────
其他(补充)(产品) 15.40亿 36.59 2.04亿 10.43 13.25
呼吸系统用药(产品) 10.05亿 23.89 6.85亿 35.02 68.13
消化及代谢用药(产品) 6.82亿 16.21 4.05亿 20.71 59.36
抗感染药物(产品) 3.97亿 9.45 2.46亿 12.57 61.81
大健康产品(产品) 1.88亿 4.46 9907.63万 5.07 52.80
神经系统用药(产品) 1.58亿 3.75 1.27亿 6.51 80.82
心脑血管用药(产品) 1.57亿 3.73 1.22亿 6.25 77.88
抗肿瘤及免疫调药(产品) 8098.53万 1.92 6727.18万 3.44 83.07
─────────────────────────────────────────────────
西南(地区) 21.77亿 51.74 8.23亿 42.37 37.82
华东(地区) 9.51亿 22.60 5.37亿 27.64 56.48
华南(地区) 3.21亿 7.63 1.77亿 9.10 55.11
华北(地区) 3.07亿 7.31 1.91亿 9.81 62.02
华中(地区) 2.36亿 5.62 1.19亿 6.14 50.50
西北(地区) 1.00亿 2.38 5636.66万 2.90 56.26
东北(地区) 6833.95万 1.62 3872.98万 1.99 56.67
其他(补充)(地区) 4442.02万 1.06 1232.38万 --- 27.74
境外(地区) 219.57万 0.05 69.70万 0.04 31.7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5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81549.08│ 6.5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91984.83│ ---│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在国药集团整体部署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公司顶住行业
凛冬,坚持聚焦医药战略,全面深化改革,重塑调整,夯基筑本,持续推进公司稳定、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受2023年同期高基数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较高,以及下属子公司补税影响,致公司营业收入
和净利润较同期下降,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86亿元,同比下降20.72%。其中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70.38亿元,同比下降32.25%;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67.40亿元,同比下降9.00%;中药材资源板块实现销
售收入10.53亿元,同比增长0.82%;大健康及国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39.43%。实现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降96.76%。
1、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科研成果突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快推进科
研项目进度,全年在研项目61项,其中中药19项(包括创新中药6项,改良型新药1项,古典名方中药复方制
剂2项,大品种二次开发9项),化药18项(包括创新药1项,改良型新药1项,大品种上市后再评价3项,仿
制药13项),生物药3项,大健康产品4项,一致性评价17项;7个品种10个规格通过一致性评价,取得药品
注册标准10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获得生产批件,获专利授权48项,其中发明专利9件。
二是内外协同持续打造高质量科创平台。持续加强与院士,国医大师、高等院校及院所合作,与陈士林
院士合作建立的“中药创新研究院士工作站”成功落地;联合发起全球首个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
库·中药大模型;与国医大师林天东合作建立“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
种植研究所联合申报“特色中药资源发掘与评价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及与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联合申
报的“药物新型递送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入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名单;与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
第二医院等院校共建“宽仁—太极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公司完成涪陵和重庆两大科创中心建设,提升科
研硬件实力。
三是广纳贤才提升科研人才队伍质量。加大科研队伍人才引进力度,招聘具有全球视野的科学家来做中
药,用西方人能听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去解析中医开发中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全年引进博士2名
,硕士31名,全职博士后3人,目前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在站8人;5人列入中国科协工程领域评审专家库,1人
被列入第四批重庆市产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持续营销变革,加快转型升级
一是夯实学术基础,推进营销协同。进一步完善循证医学,积极推动核心产品纳入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
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加速临床研究及成果转化。报告期内,公司13个品种成功进入10项用药指南、19项专
家共识、11项用药/防治方案;其中公司主推的重点核心产品获得了28项推荐证据。现代中药方面,太极藿
香正气口服液进入《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嗳气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腹胀中医诊疗专
家共识》《登革热诊疗方案》《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指南》《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
指南》《四川省防控抗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专家共识》,是目前唯一一个进入CINV相关指南的中成药
;急支糖浆进入《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鼻窦炎口服液、辛芩颗粒两个品种进入《
中西医结合嗅觉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鼻窦炎口服液产品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辛芩颗粒还进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临床诊疗
专家共识》;通天口服液进入《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护肝颗粒进入《原发性胆汁性胆
管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其他独家产品/剂型中成药产品方面,正清风痛宁胶囊进入《中国膝骨关
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23)》;还少丹和三仁合剂进入《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共病中西医结合诊治
中国专家共识》,还少丹还进入《2型糖尿病相关脑小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三仁合剂
进入《脾胃湿热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非酒精性脂肪
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当归拈痛合剂进入《强直性脊柱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4)》《国
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痛风(2024-03-14)》;白虎合剂进入《中医药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及辅助治疗过
程中的应用专家共识(第一版)》《河北省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2型糖
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化学药方面,盐酸吗啡缓释片进入
《NCCN成人癌痛指南(2024.V2)》,益保世灵进入《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在上市后临床研究方面,公司积极推进重点产品临床研究项目启动会、方案论证会、医学专家会,组织
召开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鼻窦炎口服液、通天口服液等产品医学项目方案论证及肝病领域和疼
痛领域专家研讨会,组织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CINV诊疗指南共识发布会、鼻窦炎口服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
布会等,推动核心品种上市后循证医学体系建设。达成4个核心产品上市后研究医学项目合作,包括:太极
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肿瘤化疗恶心呕吐的IIT研究和多中心RCT研究、通天口服液治疗脑卒中的RCT和RWS研究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RWS研究、盐酸吗啡缓释片与羟考酮剂量转换的IIT研究。
二是创新品牌传播,精准受众触达。一方面年轻化宣传,深入年轻群体。以藿香小可乐为宣传点开展“
跨界传播”,提升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传播声量,开拓年轻消费市场,持续打造“太极藿小香”产品品牌IP
,主品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携手京东健康亮相伦敦时装周,跨界宣传提升品牌年轻活力。另一
方面全媒体矩阵宣传。通过与人民网、央视、国医大师的合作,提升官媒声量和权威学术背书,提升品牌学
术影响力;强化内容传播,通过医生患教、达人种草等方式深度触及消费者心智;O2O领域扩赛道,通过美
团、饿了么平台多形式助力流量转化销量;持续投放重点城市的车身、地铁、电梯广告,提高品牌曝光度。
联合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携手人民网人民健康举办“关爱高温下的劳动者”太极劳动防暑节、组织“助力
中高考”等公益活动,打造公益品牌行动,提升品牌形象。
3、加快智改数转,精益智造水平
一是统筹产能建设。报告期内,对“四大智造中心”进行再论证,深化设计方案,启动涪陵制药厂“灯
塔工厂”建设及相关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树立质量典范。一方面强化体系打造标杆,质量管理成绩突出,全
年QC课题注册立项169项,获得各级奖项50项,其中国家级25项,省市级22项。涪陵制药厂入选“全国质量
标杆”,其“提高A3产品成品收率”项目荣获2024年全国一等成果奖,为全国QC成果奖项最高荣誉;天诚制
药厂入选“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另一方面深化协同提升标准,通过自主研究及强化与各级药检院(所)
战略合作,持续提升质量标准,全年参与国家标准研究27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项,“培育牛黄”及西黄
丸增加“培植牛黄”等量替代投料获批备案;涪陵制药厂、西南药业、桐君阁药厂、南充制药厂通过ISO900
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三是持续推进用绿降碳可持续发展。公司全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0582吨标煤/万元
,低于目标值2.7%;万元年产值二氧化碳排放为0.1439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低于目标值22.6%;通过光伏
应用节本降费200余万元,发电量300余万度,减少碳排放1670余吨。新增涪陵制药厂、中药二厂2家国家级
绿色工厂,目前拥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增西南药业、桐君阁药厂、天诚制药厂、南充制药厂4家省级绿
色工厂。
4、深化医药商业协同,强化业务拓展
一是深化医药商业平台融合运营。整合重庆商业平台和四川商业平台协同运营,强化“一个商业”建设
,以集中采购持续夯实供应链基础,医疗端新增国家集采、省联采配送品规76个;零售端集采品种销售占比
提高30%。二是加强业务终端拓展。全年新开发公立等级医院40家(含中医院7家),落户1家SPD项目;零售
端提质规范,直营药店持续丰富平台品种,拓展新零售,全年新零售销售同比增长35%;规范加盟药店,加
速整治清退加盟药店。
5.加大产业链布局,做大中药材经营
一是深化双基地建设和加强大品种运营。全年药材基地在地种植面积约21万亩,其中紫苏10万亩;紫苏
、当归、黄芪、板蓝根、大青叶5个品种通过GAP基地延伸检查;与石柱县政府联合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
业园。持续抓好大品种战略储备、分级加工、趁鲜切制,半夏、紫苏叶、苍术、川芎等10个大品种销售额同
比增长21%,紫苏叶、半夏全年销售过千吨。二是稳步推进虫草产业化。
6、拓展大健康业务,加速中医药出海
一是创新构建大健康销售体系。构建大健康产品矩阵,聚焦三大类别,以太极上草、贵细等为代表的高
端精制饮片;以中药轻养生茶饮、藿香小可乐、藿香个护产品、急支润喉糖等为代表的大品种衍生品;以还
少丹、补肾益寿胶囊、丹参口服液等为代表的补益类中成药。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线下推
动“太极上草”在川渝、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市场上市;线上逐步构建私域运营体系,探索微博话题、直播
带货等创新形式,提升销量,并携手小红书等平台,内容种草,转流量为销量。三是持续拓展进出口业务。
全年获出口批件11个,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获荷兰、法国、西班牙注册批件;涪陵制药厂获阿联酋卫生部续
认证;太极上草首次出口荷兰、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五子衍宗丸首次出口印度尼西亚;补肾益寿胶囊上架新
加坡Guardian重点门店,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进入香港最大连锁门店——万宁,丹参口服液和通天口服液进
入马来西亚同善医院,全年产品出口销售同比增长100%。
7、加快数字化演进,提升数字化水平
一是从业务线上驱动全产业链升级加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贯通全产业链,加速推进全链数字化进程
。中药资源环节完成中药材智慧决策系统(一期),智慧中药处方追溯系统实现上线运行;生产环节持续建
设完善APS、TMS、MES、WMS系统;质控环节实现LIMS、QMS、ELN系统上线;营销环节实现全域数字化洞察、
广告决策、商务洞察等多个系统上线,完成终端数字化(二期)项目。二是管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
推动战略管控与管理线的打通,业财一体化项目实现主业单位ERP系统全覆盖;科研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一期
上线,内控方面预算、司库、费控、审计系统上线,总部管理驾驶舱和可视化平台即将上线,办公数字化应
用场景持续拓展。三是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化生态。加快推进重庆中药行业首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项目
,已注册企业480家(外部供应商93%),实现标识注册量1.1亿条、解析量1.08亿次。成功揭榜挂帅承建“
现代中药+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于一体的重庆现代中药“产业大脑”建设项目。
8、强化合规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严格落实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和“三重一大”
决策事项要求。二是持续组织变革。重塑营销组织,撤销原营管中心,成立市场中心和销售中心,整合普药
产品群和新零售部,优化组织结构;完成本部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将本部职能部门精简至16个;加大干部轮
岗交流调整力度,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提升管理效能。三是强化风险管控与内控管理,深化大监督体系
,推进多领域、多条线专项检查,防范债权风险,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压降资产负债率,提升经营质效
。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行业情况: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对增进人
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长期看,医药消费具有刚性需求,不存在明显的行
业周期。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科技的持续进步,医药行业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近年来,国家相继对医药行业出台了多项政策,“三医”联动改革加速了医药企业转型升级,在“医改
新政”大背景下,医保目录调整、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的实施,使得一些常用药的价格
大幅下降,药企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药企成本控制、规模效益及供应质量等带来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
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收25298.5亿元,与同期持平,实现利润总额3420.7亿元,同比
下降1.1%。尽管目前医药行业在承压中前行,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医药工业整体企
稳回升,人口老龄化加快推动医药行业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转型,慢性病管理、抗衰老、康复医疗等领域
的市场需求显著增加,以及国家对中药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中医药有望成为“新风口”。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医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
样化和个性化,这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中药产业高质量
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这些龙头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品牌影响
力和市场渠道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数字化技术在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应用愈发广泛且深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
术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同时,在临床试验中,数字化技术
可以实现对试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4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20强”“2024中药上市公司
30强”“2024中药老字号品牌企业”“2024国际推进品牌企业”“2024年度十大数智先锋企业”“2024药品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下属企业涪陵制药厂获“2024年全国质量标杆奖”,其“提高A3产品收成率”项目获
2024年全国一等成果奖,桐君阁药厂获“2024年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公司荣获“20
24年度财联社致远奖·ESG先锋奖”“ESG金牛奖乡村振兴二十强”“2024年证券市场周刊ESG金曙光奖”,
并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2024年上市公司文化建设优秀实践
案例”等多项荣誉。
2024年中国非处方药排名中,公司产品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蝉联中成药·感冒暑湿类第一名,入选“20
24年度中国非处方药黄金大单品名单”;急支糖浆/颗粒蝉联中成药止咳化痰平喘类第1名,入选“2024年度
中国非处方药黄金大单品名单”;鼻窦炎口服液蝉联“中成药·耳鼻科类第1名;五子衍宗丸荣获“中成药
·补肾抗衰类”第1名”;枸橼酸喷托维林片获“化学药·止咳化痰类”第二名”;沉香化气片获“中成药
·消化类”第三名。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中、西成药的生产和销售,拥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材种植、医药研发等完整的产业
链。拥有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
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等13家制药厂;拥有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是集
"工、商、科、贸"一体的大型医药集团,是目前国内医药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根据中国证
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
公司现有中西药批文1240个、全国独家生产批文87个、获国家专利335项。2024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
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公司纳入品种409个(737个批准文号),其中甲类药品224个品种
(450个批文),乙类药品185个品种(287个批文),独家产品批文24个。2018年版国家基药产品目录中,
公司纳入品规368个。公司产品围绕“6+1”重点治疗领域,以消化系统及代谢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心脑血
管用药、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用药、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用药、大健康产品为重点治疗领域,以治疗性大众
中西普药(尤其是基药品种和医保品种)为基础性产品线,组成了治疗领域广泛的产品群。
(二)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经营主要包含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医药工业主要生产中成药和西药,医药商业主要包括医药分销
及零售。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变化。
1、医药工业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下属企业生产所需的大宗原辅包装材料采购多由公司采购部门集中统一采购,发挥公司总部集采“
战略+运营”管控职能,全面推动采购管理规范化、精益化、协同化、智慧化发展,提高采购效率,节约公
司资源,有利于统一的监督把控、节本增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集中采购模式主要有组织集中采购
、授权集中采购、直接集中采购和协同集中采购,主要采用“统谈分签、统谈统签”两种方式。具体采购方
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比采购、竞价采购、谈判采购、直接采购。公司对供应商实行准入制度和质
量分析制度,严格质量宣传和质量要求,并严格执行GMP、GSP等相关制度。对供应商实行统一管理、动态考
核,分级评价,严格进行不良行为管理,以实现优化供应商结构,强化供应链协同,共享优质资源,提升采
购质量,防范采购风险,控制采购成本。
(2)生产模式
公司下属企业所有药品生产线均通过GMP符合性检查,采取销产联动、产能统筹、产线协同的生产模式
。坚持“正源出新,精益求精”打造中药质量标杆;构建“三全”闭环可溯、“销产供”高效联通的生产质
量追溯体系;强化“双品”质量文化,提升品牌质量竞争力和影响力。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自营、代理和新零售三种销售模式。通过扁平化的自销模式缩短销售渠道长度,减少流通
环节,有效监管,保持药品价格稳定实现双赢;部分市场部分产品借助各地优质代理客户渠道,与代理商通
力合作,共同推广公司产品,保持市场稳步增长。公司骨干产品OTC市场及川渝地区多采用自营销售模式;
省外三终端市场采用代理经销模式;部分具有年轻、大健康产品属性的品种或品规实施新零售销售模式
目前公司已拥有遍布全国的药品营销网络。报告期内,公司在坚持主品战略的基础上,加强学术、体验
式营销,互联网与线下销售模式结合,进一步加强规模型产品集群建设。
2、医药商业经营模式
公司医药商业经营模式为:医药分销(商业分销、医院和终端配送)和医药零售。医药分销是指向上游
医药工业或医药商业采购中西成药、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等本公司取得合法经营许可的商品,通过公司的渠
道网络,供应给医疗机构、其他医药商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个体诊所、社会单体药店、企事业单位等,
主要利润来源为进销差价。医药零售指向上游医药工业或医药商业采购中西成药、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等本
公司取得合法经营许可的商品,通过公司的直营药房、加盟连锁药房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直营药房利润来源
主要为进销差价及对消费者的增值健康服务,加盟连锁药房主要通过向其统一配送获得收益。
3、医药研发模式
公司致力于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开放协同科技创新体系,以中药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为核心,择优布局
特色化药、生物药和大健康产品研发。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利用现代科技和数智化手段,聚焦“6+1”
重点治疗领域,瞄准12类重大疾病,研发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的创新药物,提供“态靶结合”的创新性整
体解决方案。重点实施新产品开发、大品种二次开发、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大战略任务,系统提升公
司核心竞争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世界500强企业,是中国和亚洲综合实力和规模领先的
综合性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拥有产品数量众多,研发力量强大,产业链完整及管理水平领先等突出优势。公
司将借助国药集团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强大的医药平台资源优势,加速打造世界中医药产业高地。
2、具有完整的产业链
公司以中西成药制造为核心业务,拥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材种植、医药研发完整的医药产业链。
拥有13家制药厂、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是集"工、商、科、贸"一体的大型医药集团,是目前国内医药产业
链最为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公司全资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口服液及糖浆剂生产基地,年产口服液
26亿支、糖浆剂1亿瓶,中药提取中心年加工药材10万吨,是国内产量最大的植物药提取基地,重庆市灯塔
工厂种子企业。主要产品有: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通天口服液、太罗、丹参口服液、补肾益寿
胶囊、番茄胶囊等。
公司控股子公司西南药业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麻醉药及精神类药品定点生产企业。是中国第一个口服
缓释制剂的诞生地,获中国首个大输液GMP证书,西南药业的缓控释技术、速释技术、滴丸和缓释滴丸技术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小针剂为全国各大医院放心使用的“西南第一针”。该公司有500多个生产批文,拥有
益保世灵、洛芬待因缓释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