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160 巨化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基本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行业) 207.63亿 84.88 42.17亿 98.51 20.31
其他业务(行业) 36.99亿 15.12 6384.32万 1.49 1.73
─────────────────────────────────────────────────
制冷剂(产品) 93.99亿 38.42 27.33亿 63.84 29.07
石化材料(产品) 40.39亿 16.51 2.92亿 6.81 7.22
其他业务(产品) 36.99亿 15.12 6384.32万 1.49 1.73
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产品) 30.25亿 12.37 7.79亿 18.19 25.74
含氟聚合物材料(产品) 18.42亿 7.53 4147.90万 0.97 2.25
氟化工原料(产品) 11.61亿 4.75 1.03亿 2.41 8.86
食品包装材料(产品) 9.29亿 3.80 2.18亿 5.08 23.42
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 3.01亿 1.23 4799.31万 1.12 15.97
检维修及工程管理(产品) 6584.52万 0.27 366.46万 0.09 5.57
─────────────────────────────────────────────────
衢州(地区) 147.99亿 60.50 32.97亿 77.02 22.28
其他业务(地区) 36.99亿 15.12 6384.32万 1.49 1.73
淄博(地区) 26.89亿 10.99 5.54亿 12.95 20.62
宁波(地区) 25.25亿 10.32 1.67亿 3.90 6.62
阿联酋(地区) 4.20亿 1.72 6740.29万 1.57 16.03
金华(地区) 2.77亿 1.13 1.13亿 2.63 40.61
天津(地区) 4880.93万 0.20 1662.26万 0.39 34.06
杭州(地区) 409.66万 0.02 172.66万 0.04 42.15
─────────────────────────────────────────────────
直销(销售模式) 108.74亿 44.45 24.66亿 57.61 22.68
经销(销售模式) 98.89亿 40.43 17.51亿 40.90 17.7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6.99亿 15.12 6384.32万 1.49 1.7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冷剂(产品) 43.19亿 35.76 12.01亿 59.43 27.81
其他业务(产品) 23.23亿 19.23 1.21亿 5.96 5.19
石化材料(产品) 20.16亿 16.69 1.83亿 9.05 9.07
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产品) 17.82亿 14.75 3.08亿 15.25 17.30
氟化工原料(产品) 17.70亿 14.65 -1055.41万 -0.52 -0.60
含氟聚合物材料(产品) 11.44亿 9.47 7025.08万 3.48 6.14
食品包装材料(产品) 5.11亿 4.23 1.32亿 6.54 25.87
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 1.18亿 0.97 582.32万 0.29 4.96
检维修及工程管理(产品) 2081.41万 0.17 329.88万 0.16 15.85
其他(补充)(产品) 1316.51万 0.11 731.05万 0.36 55.53
分部间抵消(产品) -19.37亿 -16.04 0.00 0.00 0.00
─────────────────────────────────────────────────
衢州(地区) 71.26亿 58.99 14.86亿 73.49 20.85
其他业务(地区) 23.23亿 19.23 1.21亿 5.96 5.19
宁波(地区) 14.09亿 11.66 8885.32万 4.40 6.31
丽水(地区) 12.56亿 10.39 2.33亿 11.53 18.57
金华(地区) 1.94亿 1.60 4847.53万 2.40 25.01
迪拜(地区) 1.57亿 1.30 2965.01万 1.47 18.85
天津(地区) 2245.82万 0.19 715.07万 0.35 31.84
其他(补充)(地区) 1316.51万 0.11 731.05万 0.36 55.53
杭州(地区) 195.58万 0.02 81.84万 0.04 41.84
分部间抵消(地区) -4.22亿 -3.49 0.00 0.00 0.0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行业) 169.16亿 81.90 26.13亿 95.67 15.45
其他业务(行业) 37.39亿 18.10 1.18亿 4.33 3.17
─────────────────────────────────────────────────
制冷剂(产品) 59.83亿 28.97 7.86亿 28.79 13.14
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产品) 41.25亿 19.97 8.43亿 30.87 20.44
其他业务(产品) 37.39亿 18.10 1.18亿 4.33 3.17
石化材料(产品) 25.08亿 12.14 1.30亿 4.77 5.19
含氟聚合物材料(产品) 22.07亿 10.69 2.81亿 10.28 12.72
食品包装材料(产品) 13.00亿 6.30 3.92亿 14.37 30.18
氟化工原料(产品) 6.80亿 3.29 1.65亿 6.05 24.29
检维修及工程管理(产品) 6378.73万 0.31 510.79万 0.19 8.01
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 4865.62万 0.24 977.32万 0.36 20.09
─────────────────────────────────────────────────
衢州(地区) 141.91亿 68.70 22.54亿 82.53 15.88
其他业务(地区) 37.39亿 18.10 1.18亿 4.33 3.17
宁波(地区) 21.99亿 10.65 2.25亿 8.25 10.25
金华(地区) 2.89亿 1.40 7133.90万 2.61 24.69
阿联酋(地区) 1.89亿 0.92 4762.75万 1.74 25.15
天津(地区) 3892.45万 0.19 1041.11万 0.38 26.75
杭州(地区) 846.85万 0.04 385.86万 0.14 45.56
─────────────────────────────────────────────────
直销(销售模式) 93.85亿 45.44 15.15亿 55.46 16.14
经销(销售模式) 75.31亿 36.46 10.98亿 40.20 14.5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7.39亿 18.10 1.18亿 4.33 3.1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其他(补充)(产品) 30.72亿 30.43 --- --- ---
制冷剂(产品) 29.43亿 29.15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7.73亿 17.56 --- --- ---
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产品) 16.14亿 15.99 --- --- ---
石化材料(产品) 12.13亿 12.01 --- --- ---
含氟聚合物材料(产品) 11.83亿 11.71 --- --- ---
氟化工原料(产品) 7.87亿 7.80 --- --- ---
食品包装材料(产品) 5.12亿 5.07 --- --- ---
检维修及工程管理(产品) 4136.75万 0.41 --- --- ---
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 2609.73万 0.26 --- --- ---
分部间抵消(产品) -30.68亿 -30.39 --- --- ---
─────────────────────────────────────────────────
衢州(地区) 72.35亿 71.67 --- --- ---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17.73亿 17.56 --- --- ---
宁波(地区) 12.20亿 12.09 --- --- ---
金华(地区) 1.98亿 1.96 --- --- ---
迪拜(地区) 2099.01万 0.21 --- --- ---
天津(地区) 1754.34万 0.17 --- --- ---
杭州(地区) 547.25万 0.05 --- --- ---
其他(补充)(地区) 378.66万 0.04 --- --- ---
分部间抵消(地区) -3.79亿 -3.7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8.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5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81500.00│ 11.5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408800.00│ ---│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公司外部竞争环境复杂严峻,挑战与机遇并存。
公司第三代氟制冷剂正式进入生产配额管控期,竞争格局、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变革。尽快适应行业变
革,优化内部资源布局和外部竞争秩序,构建新生态,做好“HFCs配额后半篇文章”,实现氟制冷剂内部集
约经营,外部形成绝对龙头竞争地位、领先品牌,筑牢“护城河”,市场价格有效反映供需状况和配额价值
,提升公司业绩,是挑战、也是机遇。
公司非氟制冷剂业务同步于行业趋势,“供强需弱”、竞争激烈、价格持续下跌,业绩持续承压。氟聚
合物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基础化工产品均价同比分别下跌16.71%、14.14%、14.27%。
公司原材料市场局部价格坚挺。萤石、无水氟化氢、甲醇、苯、硫磺、液氯、甘油、丙酮、环己酮等原
材料均价同比上涨,其他主要原材料均价同比下跌。
受上述因素影响,不同品种、产业链环节的盈利水平差异扩大,增大了公司营运难度和经营复杂性。
面对机遇、挑战和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在控股股东、广大合作方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下,公司上下坚
持战略自信,稳中求进,主动作为,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为宗旨,以“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价值,实
现好发展好投资者利益”为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化发展、数智化变革、新巨化远
航”为主线,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环境,高效统筹安全、稳定和发展,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统
筹内部资源优化布局,统筹供应链、价值链高效运行,发挥行业龙头、产业一体化集约经营优势,保持经营
主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积极构建氟制冷剂新秩序、新生态,深入推进提质增效、新质生产力建设,实现安
全稳健经营,经营业绩大幅增长,高质量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竞争力和竞争地位进一步提升,公司投资价
值有效显现。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62亿元(同比增长18.4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0亿元(
同比增长107.69%);2024年末公司股票市值651.2亿元,实现连续六年上涨,年内股价涨幅约47.25%。公司
股票年内调入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证A500指数样本股,并保留为上证180指数样本股。
(一)市场分析
1、产品市场
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市场结构性分化突出。公司第二、三代氟制冷剂在生产配额制下,供需格局、竞
争格局、竞争秩序优化,下游需求改善等因素影响下,产品价格合理性回归上行;非制冷剂化工产品总体“
供强需弱”,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沿袭下行趋势。
2、原材料市场
公司原材料市场局部价格坚挺,萤石、无水氟化氢、甲醇、苯、硫磺、液氯、甘油、丙酮、环己酮等原
材料均价同比上涨,其他主要原材料均价同比下跌。
3、产品和原料价格变动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
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上涨增利13.80亿元,主要原材料和动力价格上涨减利1.24亿元,合计增利1
2.56亿元。
(1)主要产品:氟制冷剂产品价格上涨增利20.78亿元、氟化工原料产品价格上涨增利0.13亿元;含氟
聚合物产品价格下跌减利3.48亿元、基础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减利2.37亿元、食品包装材料产品价格下跌减利
0.74亿元、石化材料产品价格下跌减利0.37亿元、含氟精细化学品价格下跌减利0.14亿元。
(2)主要原材料和动力:蒸汽价格下跌增利1.19亿元、电价下跌增利0.77亿元、甲烷及天然气价格下
跌增利0.43亿元、VCM价格下跌增利0.20亿元、电石价格下跌增利0.19亿元、四氯乙烷价格下跌增利0.14亿
元、双氧水价格下跌增利0.10亿元、工业盐价格下跌增利0.01亿元、烟煤价格下跌增利0.01亿元。
AHF价格上升减利0.93亿元、萤石粉价格上升减利0.81亿元、液氯价格上升减利0.64亿元、石油苯价格
上升减利0.62亿元、丙酮价格上升减利0.37亿元、甲醇价格上升减利0.20亿元、硫磺价格上升减利0.20亿元
、甘油价格上升减利0.17亿元、二氯乙烷价格上升减利0.12亿元、环已酮价格上升减利0.11亿元、丙烯价格
上升减利0.11亿元。
(二)产销分析
报告期,公司积极应对非制冷剂业务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竞争加剧等严峻局面,发挥产业链一体化集约
经营优势,以产业链高质量运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产出结构、把握市场机遇,实现主要产品产量销
量同比增长,强化了产业链韧性,为实现公司业绩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增减利因素分析
2024年1-12月实现利润总额24.97亿元,同比增加14.21亿元,增长131.98%。增利因素34.72亿元:主要
产品价格上升增利20.91亿元、主要产品销售成本中主要原料和动力价格下跌增利共计3.04亿元、主要产品
增销增利1.96亿元、其它收益增加增利1.78亿元(主要是政府补助增加)、投资收益增加增利0.47亿元、营
业费用减少增利0.19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减少增利0.08亿元、营业外支出减少增利0.06亿元、吸收合并飞源
化工公司增利6.24亿元。
减利因素20.52亿元: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跌减利7.11亿元、主要产品销售成本中主要原料和动力价格
上升减利4.28亿元、主要产品减销减利0.53亿元、主要产品销售成本中上升因素合计减利3.84亿元、管理费
用增加减利1.42亿元、资产处置收益减少减利0.66亿元、财务费用增加减利0.64亿元、其他业务利润减少减
利0.55亿元、研发费用增加减利0.53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减利0.51亿元、其他产品结构与服务等变动减
利0.34亿元、税金及附加增加减利0.07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下降减利0.03亿元、营业外收入减少减利
0.01亿元。
(五)主要工作特点
——主动应变、求变,构筑HFCs新业态、“护城河”,确立主导地位、提升市场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建
立市场新秩序。一是积极推进飞源化工收购的文化融合、经营管理协同整合,加强阿联酋基地经营管理,推
进公司氟制冷剂产业链集约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实现集约经营、高效协同效应,大幅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效
率和效益;二是适应产业变革,正确处理客户、供应商、政府、协会、同行关系,勇于担当国企、龙头责任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配额管控方案,保障供应安全稳定,营造市场良好秩序,改变“内卷式”恶性竞争市场
向基于供需格局下良性竞争市场转变,建立起新的市场生态,推动产品价格和配额价值的合理回归、国际市
场和国内市场价格差异的归一;三是基于战略自信,坚定市场信心、拓展市场格局、加强客户沟通、推动市
场共识、保持定力、精准研判市场、掌握市场,有效把握了市场机遇;四是优化渠道策略、优化包装质量及
设计、加强终端市场建设,推动“巨化”牌制冷剂品牌建设,确立终端市场龙头地位,有效提升品牌溢价效
益。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升营运质量,实现有机增长。面对行业产能过剩突出矛盾,坚持底线、系统
思维,以产业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保持生产经营主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保安全、强研判、抓机遇、拓市场、提总量、优结构,实现安全稳定生产,实现主链高负荷稳定运行,主
要产品增产增销增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生产总量同比增长13.41%,外销总量同
比增长14.96%,致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石化材料、基础化工品均实现产量和外销量有
机增长,仅食品包装材料产品因消费市场疲软、VDC市场需求下降等同比产量下降8.08%、外销量下降1.62%
。
——加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升全要素生产力。一是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保持较高研发强度。完
成研发投入10.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1%),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市场竞争需要,持续加强先进氟氯化工
新材料、新型绿色氟制冷剂(发泡剂)、含氟精细化学品等新产品、新应用研发,现有产业关键技术二次创
新、“三废”和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研发。报告期,获中国石化
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氟硅行业科技创新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年内实施“新产品中小探试、工业化验证及新产品产业化项目”“产业工艺技改、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环
保提升等研发项目”共154项,取得主要成果23项。年内申报专利104件、授权专利87件。二是强链延链补链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7亿元,在建工程125项(年内开工36项)。4kt/aTFE、10kt/a
FEP扩建项目、环氧氯丙烷装置技改、有机醇优化提升改造等52个项目建成投用。三是深化数智变革。持续
推进“三零”工程,实现核心装置自动化率100%,完成97套装置精良装备改造、16套“精良装置”创建,设
备运行周期提高1倍以上;有序推进数字商城、数电发票项目,实现大宗标准化产品非直供部分上线运行,
实现采购、销售的自动入账、自动开票,效率大幅度提升。四是突出上市公司特点,加强公司治理能力建设
,防控经营风险,提升管理质效。持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将制度有效供给与执行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和
公司治理能力建设核心内容,系统梳理内部控制的短板、漏点,组织修订《对外投资管理办法》等17项制度
;完善股权投资“投前-投中-投后”全过程管控机制,实施股权投资第三方后评价、子公司治理检查评价、
参股公司现场检查、委派董监高人员考核评价、参控股子公司重大事项审核等制度;公司连续八年荣获浙江
上市公司最佳内控奖TOP30。五是抓实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落地。实现公司股价连续六年
稳步上涨,年度股价涨幅约47.25%,公司信息披露连续十年获上海证券交易所A级评价。六是持续完善内部
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七是积极推进公司ESG管理。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良好业绩同时,也存在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保持高度清醒认识,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主要是
:
1、市场对制冷剂配额制商业模式和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认识还不充分,历史传统惯性思维、扰
乱市场秩序的不稳定因素还一定程度存在,构建新格局、新业态仍需持续强化;
2、公司盈利结构分化加大,非氟制冷剂业务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3、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严重冲击和损害,严重影响全球经济贸易发
展,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困难和挑战增大;
4、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公司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可能更为突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本公司业务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以下简称“化工行业”),涉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
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等。
(一)行业基本特征
1.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
化工行业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等生产特点,对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装备水
平、公用工程配套、物流运输仓储、供产销衔接、特种专业、专业管理和人员专业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
为国家重点调控、监管行业,属高安全生产风险、高能耗、污染行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政
策高度敏感行业。
化工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产品、技术标准、安全、环保、土地规划、能源等产业政策,以及资金、技术、
人员、土地、空间布局、安全环保设施、公用配套、资源、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等生产要素约束较强。
2.行业经营业绩对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和开工率高度敏感
作为化工生产企业,除产品和工艺技术、集约经营、资源利用、经营管理等先进水平以及产能规模等因
素决定企业盈利能力外,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开工率的波动,直接影响经营业绩变化。其中:供与需的
关系变化是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也决定企业开工率水平;此外,化工行业具有重资产特征,开
工率水平对产品成本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对产品的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3.行业具有较强周期性
作为重化工业、生产资料部门,直接受行业供给周期、下游消费周期、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行业
供给、消费、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产品和原材料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引起产品和原材料价格高
波动及运行趋势变化,进而对经营业绩带来重大影响。
(二)行业的阶段性特征
1、行业具有较强地区投资吸引力
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学品制造大国,拥有完整门类、完善产业链及其配套和规模成本优势,叠加持续稳定
的政治经济环境、不断扩大的改革开放、巨大的市场空间、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等,成为全球化工投资增长
的主要地区,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增强。
2、行业处于产能投资和产能释放周期
受益前几年行业业绩恢复性增长,稳增长鼓励投资、各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等政策持续驱动,2021年至20
24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较高增速,但增速有所放缓。
3、产能利用率恢复增长
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能利用率在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两年下降后,于2024年恢复增长。
5、行业经营收入同比增长,利润同比下降
持续的投入,行业经营规模扩大,2024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但利润总额连续三
年下降,跌幅收窄,增产、增收、不增利。
6、行业的主要问题
一是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企业盈利仍处低位水平运行。自2021年起,行业投资一改“十三五”
期间投资低迷、更注重结构优化和质的有效提升,“内卷化”、规模化、高投资,导致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规模以上企业2023年至2024年行业产品价格、盈利水平持续下降(如上图)。
二是结构性不合理矛盾加剧。受投资持续较高增长,叠加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和产品技术瓶颈制约,同质
化投资明显,导致大量投资主要投向了扩大规模和量的增加,结构优化、高端化、差异化领域投向占比较少
,大宗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产能过剩状况有增无减,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部分化工材料不仅已出现严重过剩
,且在建、规划产能增加明显,同时,高性能合成材料、高档电子化学品、高纯超纯试剂、高性能纤维复合
材料和高性能膜材料有效供给虽有所增强,部分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仍供给不足,
部分产品仍将依赖进口,部分关键单体和关键原料长期难以攻克,甚至存在“卡脖子”难题,不能满足我国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国家和地方政府诸如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重点科研专项、产业提升等
产业与财税政策的不断加码,下游消费结构升级和新消费增长的牵引等,驱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
,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但创新能力不强仍是行业健康发展最大的
短板。相对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在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水平、原始创新能力、新产品贡献等方面仍有较大差
距。
(三)行业发展趋势
1、基本趋势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是主要任务;产业高端
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行业变革升级总的方向;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安全协调发展是行业发展主题;创
新驱动是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主要驱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行业必然选择。
2、阶段性趋势
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行业阶段性实际出发,预计行业存在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化解产能过剩。如前所述,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加重,严重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已明确指出将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制定重点领
域公平竞争合规指引,将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两低三高”产能。同时,受市场机制约束,行业企业主动
降低过剩领域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但考虑创新能力短期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行业投资存在减速可能。
二是绿色化。化工产业属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在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迈向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中,面临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势,其挑战更为艰巨也更为严峻。在“双碳”政策背景和行业
能源资源约束加大背景下,行业绿色化发展仍将加速。
三是产能布局园区化、集约化、一体化。随着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布局规划水平提高,以
及化工生产内在要求,化工入园、大集团或园区企业“一体化”、“集约化”生产趋势明显。
四是行业空间布局转移优化。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禀赋差异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能源原材料价格
上涨,原材料、能源区域成本差异大,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区域差异大,节能减排指标非地区差异化制度下的
区域能耗指标强度差异大等情况下,以及严厉的安全环保整治压力下,行业空间布局向资源富集地和成本“
洼地”集聚,产业向化工园区一体化聚集。
五是“补链”需求驱动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发展加快。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
快,自主安全可控要求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国防军工、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所需的化学品、国产化率低化学品,已经成为我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六是品质品牌建设加强。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标准提高,高产、低本、低质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加之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产品高值化、高质化、差异化水平,形成
新的竞争力水平,将成为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
七是数字化。行业在经历全方位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人工智能+”持续推进,行业
制造优势、市场优势与数字技术的深层次融合,新的业务模式、技术开发模式和组织模式正在不断涌现,通
过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确保本质安全,通过数字化提升创新效率、缩短创新周期,数字化领域
将取代产品创新和解决方案,成为化工企业下一阶段的竞争主战场。
八是“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家政策鼓励力度加大,以
及市场需求牵引,行业内的“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业务为基本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
、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拥有氯碱化工、硫酸化工、煤化工、基础氟化工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
,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氟制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
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
(二)主要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