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160 巨化股份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基本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冷剂(产品) 61.32亿 46.00 30.88亿 80.64 50.35
石化材料(产品) 20.18亿 15.14 723.92万 0.19 0.36
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产品) 14.51亿 10.88 3.92亿 10.23 27.01
其他业务(产品) 14.18亿 10.64 9361.22万 2.44 6.60
含氟聚合物材料(产品) 8.78亿 6.59 3863.24万 1.01 4.40
氟化工原料(产品) 8.57亿 6.43 3592.43万 0.94 4.19
食品包装材料(产品) 3.53亿 2.65 1.09亿 2.86 30.97
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 1.86亿 1.39 1282.44万 0.33 6.90
检维修及工程管理(产品) 908.71万 0.07 -41.74万 -0.01 -4.59
─────────────────────────────────────────────────
衢州(地区) 96.81亿 72.62 30.56亿 79.80 31.56
淄博(地区) 18.29亿 13.72 6.15亿 16.07 33.65
宁波(地区) 14.24亿 10.68 7297.70万 1.91 5.13
阿联酋(地区) 2.39亿 1.79 270.89万 0.07 1.14
金华(地区) 8711.65万 0.65 4677.60万 1.22 53.69
其他(补充)(地区) 2938.56万 0.22 1941.47万 0.51 66.07
天津(地区) 2877.32万 0.22 1116.40万 0.29 38.80
中国香港(地区) 1158.09万 0.09 357.73万 0.09 30.89
杭州(地区) 222.89万 0.02 118.76万 0.03 53.28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行业) 207.63亿 84.88 42.17亿 98.51 20.31
其他业务(行业) 36.99亿 15.12 6384.32万 1.49 1.73
─────────────────────────────────────────────────
制冷剂(产品) 93.99亿 38.42 27.33亿 63.84 29.07
石化材料(产品) 40.39亿 16.51 2.92亿 6.81 7.22
其他业务(产品) 36.99亿 15.12 6384.32万 1.49 1.73
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产品) 30.25亿 12.37 7.79亿 18.19 25.74
含氟聚合物材料(产品) 18.42亿 7.53 4147.90万 0.97 2.25
氟化工原料(产品) 11.61亿 4.75 1.03亿 2.41 8.86
食品包装材料(产品) 9.29亿 3.80 2.18亿 5.08 23.42
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 3.01亿 1.23 4799.31万 1.12 15.97
检维修及工程管理(产品) 6584.52万 0.27 366.46万 0.09 5.57
─────────────────────────────────────────────────
衢州(地区) 147.99亿 60.50 32.97亿 77.02 22.28
其他业务(地区) 36.99亿 15.12 6384.32万 1.49 1.73
淄博(地区) 26.89亿 10.99 5.54亿 12.95 20.62
宁波(地区) 25.25亿 10.32 1.67亿 3.90 6.62
阿联酋(地区) 4.20亿 1.72 6740.29万 1.57 16.03
金华(地区) 2.77亿 1.13 1.13亿 2.63 40.61
天津(地区) 4880.93万 0.20 1662.26万 0.39 34.06
杭州(地区) 409.66万 0.02 172.66万 0.04 42.15
─────────────────────────────────────────────────
直销(销售模式) 108.74亿 44.45 24.66亿 57.61 22.68
经销(销售模式) 98.89亿 40.43 17.51亿 40.90 17.7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6.99亿 15.12 6384.32万 1.49 1.7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冷剂(产品) 43.19亿 35.76 12.01亿 59.43 27.81
其他业务(产品) 23.23亿 19.23 1.21亿 5.96 5.19
石化材料(产品) 20.16亿 16.69 1.83亿 9.05 9.07
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产品) 17.82亿 14.75 3.08亿 15.25 17.30
氟化工原料(产品) 17.70亿 14.65 -1055.41万 -0.52 -0.60
含氟聚合物材料(产品) 11.44亿 9.47 7025.08万 3.48 6.14
食品包装材料(产品) 5.11亿 4.23 1.32亿 6.54 25.87
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 1.18亿 0.97 582.32万 0.29 4.96
检维修及工程管理(产品) 2081.41万 0.17 329.88万 0.16 15.85
其他(补充)(产品) 1316.51万 0.11 731.05万 0.36 55.53
分部间抵消(产品) -19.37亿 -16.04 0.00 0.00 0.00
─────────────────────────────────────────────────
衢州(地区) 71.26亿 58.99 14.86亿 73.49 20.85
其他业务(地区) 23.23亿 19.23 1.21亿 5.96 5.19
宁波(地区) 14.09亿 11.66 8885.32万 4.40 6.31
丽水(地区) 12.56亿 10.39 2.33亿 11.53 18.57
金华(地区) 1.94亿 1.60 4847.53万 2.40 25.01
迪拜(地区) 1.57亿 1.30 2965.01万 1.47 18.85
天津(地区) 2245.82万 0.19 715.07万 0.35 31.84
其他(补充)(地区) 1316.51万 0.11 731.05万 0.36 55.53
杭州(地区) 195.58万 0.02 81.84万 0.04 41.84
分部间抵消(地区) -4.22亿 -3.49 0.00 0.00 0.0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行业) 169.16亿 81.90 26.13亿 95.67 15.45
其他业务(行业) 37.39亿 18.10 1.18亿 4.33 3.17
─────────────────────────────────────────────────
制冷剂(产品) 59.83亿 28.97 7.86亿 28.79 13.14
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产品) 41.25亿 19.97 8.43亿 30.87 20.44
其他业务(产品) 37.39亿 18.10 1.18亿 4.33 3.17
石化材料(产品) 25.08亿 12.14 1.30亿 4.77 5.19
含氟聚合物材料(产品) 22.07亿 10.69 2.81亿 10.28 12.72
食品包装材料(产品) 13.00亿 6.30 3.92亿 14.37 30.18
氟化工原料(产品) 6.80亿 3.29 1.65亿 6.05 24.29
检维修及工程管理(产品) 6378.73万 0.31 510.79万 0.19 8.01
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 4865.62万 0.24 977.32万 0.36 20.09
─────────────────────────────────────────────────
衢州(地区) 141.91亿 68.70 22.54亿 82.53 15.88
其他业务(地区) 37.39亿 18.10 1.18亿 4.33 3.17
宁波(地区) 21.99亿 10.65 2.25亿 8.25 10.25
金华(地区) 2.89亿 1.40 7133.90万 2.61 24.69
阿联酋(地区) 1.89亿 0.92 4762.75万 1.74 25.15
天津(地区) 3892.45万 0.19 1041.11万 0.38 26.75
杭州(地区) 846.85万 0.04 385.86万 0.14 45.56
─────────────────────────────────────────────────
直销(销售模式) 93.85亿 45.44 15.15亿 55.46 16.14
经销(销售模式) 75.31亿 36.46 10.98亿 40.20 14.5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7.39亿 18.10 1.18亿 4.33 3.1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8.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5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81500.00│ 11.5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0.8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2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408800.00│ 22.2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本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以下简称“化工行业”,国民经济行业代码C26),主
要涉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C261)、合成材料制造(C265)、专用化学品制造(C266)等。
1、行业基本特征
(1)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
化工行业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等生产特点,对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装备水
平、公用工程配套、物流运输仓储、供产销衔接、特种专业、专业管理和人员专业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
为国家重点调控、监管行业,属高安全生产风险、高能耗、污染行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政
策高度敏感行业。
化工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产品、技术标准、安全、环保、土地规划、能源等产业政策,以及资金、技术、
人员、土地、空间布局、安全环保设施、公用配套、资源、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等生产要素约束较强。
(2)行业企业经营业绩对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开工率和产销率高度敏感
作为化工生产企业,除产品和工艺技术、集约经营、资源利用、经营管理等先进水平以及产能规模等因
素决定企业盈利能力外,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开工率和产销率的波动,直接影响经营业绩变化。其中:
供与需的关系变化、库存周期变化是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也决定企业开工率或产销率水平;此
外,化工行业具有重资产特征,开工率和产销率水平对产品成本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对产品的盈利能力产生
直接影响。
(3)行业具有较强周期性
作为重化工业、生产资料部门,直接受行业供给周期、下游消费周期、库存周期和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
影响。上述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产品和原材料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引起产品和原材料价格高波动及运行趋
势变化,进而对经营业绩带来重大影响。
2、行业的阶段性特征
(1)行业具有较强地区投资吸引力
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与之相伴的是全球产业投资和贸易格局的重构。同
时,全球化工市场需求疲弱,产能过剩矛盾凸显。从“成本效率”优先的全球化配置转变为“稳定安全”导
向的区域性合作模式,同时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受到能源价格、市场、美国关税政策等影响,部分化工
产品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急剧下降,出现了新一轮的产品装置关停和专业化并购整合。中国长期稳定的政
治经济环境、持续不断推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巨大的市场空间、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成为国际基础化工产
能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化工产业国内竞争国际化趋势明显。
而国内化工行业按照“内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材料端突破堵点、拓展新市场”和“外循环——优
势产能出海实现突破、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两个方向寻找投资机会,形成了对外“优势产业链出海转移(扩
张)”、对内“供应链补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格局。
(2)行业在经历产能扩张、释放,市场“内卷式”竞争加剧后,产能投资增速下行
受2021年至2024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较高增速,行业产能不断释放、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内
卷式”竞争加剧。在行业效益持续下行下,2025年上半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减速,同比转负。有利于未
来供需边际改善。
(3)产能利用率低位运行
受“供强需弱”影响,2025年上半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2.7%,同比减少3.7个百分点,
其中第二季度为71.9,同比减少4.5个百分点。表明供需矛盾仍在加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行业产品价格沿袭2024年下跌趋势
(5)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下行
2025年上半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但利润总额延续下降趋势,增产、增收、不增
利问题突出。
(6)行业的主要问题
一是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企业盈利仍处低位水平运行。自2021年起,行业投资一改“十三五”
期间投资低迷、更注重结构优化和质的有效提升,“内卷化”、规模化、高投资,导致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规模以上企业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行业产品价格、盈利水平持续下降。
二是结构性不合理矛盾加剧。受前期投资过快增长,叠加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和产品技术瓶颈制约,同质
化投资明显,导致大量投资主要投向了扩大规模和量的增加,结构优化、高端化、差异化领域投向占比较少
,大宗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产能过剩状况有增无减,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部分化工材料不仅已出现严重过剩
,且在建、规划产能增加明显,同时,高性能合成材料、高档电子化学品、高纯超纯试剂、高性能纤维复合
材料和高性能膜材料有效供给虽有所增强,部分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仍供给不足,
部分产品仍将依赖进口,部分关键单体和关键原料长期难以攻克,甚至存在“卡脖子”难题,不能满足我国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国家和地方政府诸如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重点科研专项、产业提升等
产业与财税政策的不断加码,下游消费结构升级和新消费增长的牵引等,驱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
,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但创新能力不强仍是行业健康发展最大的
短板。相对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在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水平、原始创新能力、新产品贡献等方面仍有较大差
距。此外,科技与市场的创新融合度不高,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转化效率仍有待提高。
3、行业发展趋势
(1)基本趋势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是主要任务;产业高端
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行业变革升级总的方向;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安全协调发展是行业发展主题;创
新驱动是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主要驱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行业必然选择。
(2)阶段性趋势
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行业阶段性实际的角度看,预计行业存在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反“内卷”,促
进行业健康发展。如前所述,受产能过剩、需求偏弱、企业同质“内卷式”恶性竞争影响,严重制约行业健
康发展。
2025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对整治“内卷式”竞争作出重点部署。后续随着“纵深推
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工作深入推进,以及工信部《石化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出台,将推动行业调结
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行业经营和发展环境,逐步缓解行业过度竞争压力和扭转当前低水平运行
趋势,使之归向健康发展轨道。
二是绿色化、数字化。化工产业属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在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迈向新型工业
化的进程中,面临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势,其挑战更为艰巨也更为严峻,在“双碳”政策背
景和行业能源资源约束加大背景下,行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仍将加速。行业正在经历全方位智能化和数字
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人工智能+”持续推进,AI在化工行业应用向着拓品、提效、提质、降本多维度
发力,新的业务模式、技术开发模式、组织模式不断涌现。通过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确保本质
安全,通过数字化提升创新效率、缩短创新周期,数字化领域将取代传统产品创新和解决方案,成为化工企
业下一阶段的竞争主战场。三是产能布局园区化、集约化、一体化。随着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
布局规划水平提高,园区提标,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现代化化工生产内在要求,化工入园
、大集团或园区企业“一体化”“集约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趋势明显。
四是行业空间布局转移优化。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禀赋差异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能源原材料价格
上涨,原材料、能源区域成本差异大,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区域差异大,节能减排指标非地区差异化制度下的
区域能耗指标强度差异大等情况下,以及严厉的安全环保整治压力下,行业空间布局向资源富集地和成本“
洼地”集聚,产业向化工园区一体化聚集。
五是“补链”需求驱动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发展加快。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
快,自主安全可控要求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国防军工、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所需的化学品、国产化率低化学品,已经成为我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六是品质品牌建设加强。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标准提高,高产、低本、低质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加之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产品高值化、高质化、差异化水平,形成
新的竞争力,将成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与发展模式优化的方向之一。
七是“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家政策鼓励力度加大,以
及市场需求牵引,行业内的“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
4、公司核心业务氟制冷剂发展趋势
由于第二代(HCFCs)、三代(HFCs)氟制冷剂已实行配额制,具有独特的商品属性和商业模式,且经
过一年半HFCs配额制运行,行业和市场对因配额制驱动行业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一认识进一步提高。因此,在
对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分析基础上,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关于氟制冷剂行业讨论与分析作如下补充:
(1)供需格局持续优化。长期看,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氟制冷剂作为“温控”
的功能性制剂的需求不断增长。其一,全球极端气候增多,空调器应用正不断向全球更广区域快速拓展,尤
其是全球南方地区。该地区城市化、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且空调器普及率低,存在巨大的潜在成长空
间。在某些地区,空调已成“生活必需品”、保证正常办公的“必需品”。其二,随着全球现代化发展水平
不断提高,制冷剂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家用、工业、商业制冷等领域,正不断向新兴工业、商业、现
代农业等领域拓展,除传统制冷领域外,还向健康空气、制热消费领域拓展。人工智能、信息化、新能源等
快速发展,正催生更多更广的“温控”需求。不断强化其制冷(热)剂、“温控”系统中的热传递关键媒介
的功能性制剂功能,使之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场景。此外,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其制造工艺过程的清洗、
蚀刻、温控等环节对高性能氟化液的需求快速增长、国产氟化液进口替代加快;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打开了
高性能专用氟化液用于服务器液冷市场空间。高性能氟化液正成为新型散热介质。其三,不断成长的消费市
场,必然会累积更大的维修市场。其四,由于我国第二代氟制冷剂处于快速淘汰期(2030年削减至基线的2.
5%以内)、三代氟制冷剂处于基线生产消费冻结期(将于2029年开始削减基线的10%、2035年削减基线的30%
、2040年削减基线的50%、2045年削减基线的80%),在生产配额下,供给受限。虽然目前尚有基线内的部分
配额未分配使用,可能未来随着需求增长,余量配额会逐步分配并增长供给以平衡供需缺口,且产品供给结
构会有较大差异,但从未来削减进程和需求看,供需格局仍将持续优化。亦不排除,部分高GWP品种优先政
策性削减,以换取增加低GWP品种配额来平衡供需缺口。从而,不排除,HFCs供给总量增加,至可分配的余
量配额(【注】:未分配的基线配额,减去为确保特定领域应用配额用量、减去确保我国安全履约配额余量
及国家有权机关规定的其他必须留存或使用配额量)分配完,并随着未来在基线值上按规定削减,以及未来
不同品种的需求或消费结构变化,通过品种配额调节,导致某品种即使在配额削减期亦可能增加生产配额,
导致生产供给量增长,与之相应的,会有某品种生产配额提前削减,导致生产供给量进一步削减,进而出现
不同品种的供需格局发生大的差异性变化。当然,此期间,HFCs替代品发展是重要变量,仍需重点关注HFCs
替代风险。
(2)市场结构持续优化。由于下游的应用市场正向全球更广区域和更广领域拓展,与此同时,下游企
业强大的产品与市场创新力,以及加快国际化产业布局,亦将带来新品种、新市场的拓展。下游应用市场的
区域结构、应用领域结构、品种结构的多元发展,既推动需求的稳定增长,亦将摊平传统单一消费市场的季
节性消费量波动。
(3)替代品发展任务紧迫。尽管HFCs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为制冷剂的主流(尤其是在非发达经济国
家和地区尚有巨大的潜在成长空间),但其将以确定的时间表逐步削减。由于HFOs因极低的GWP值,目前正
以单工质或(HFOs+HFCs)混配产品形态推广商业化应用(在发达国家正通过法规约束GWP排放,推动HFOs应
用,且有部分品种成熟应用),存在对HFCs阶段性替代的成长空间,以弥补因HFCs削减导致的氟制冷剂供给
缺口,推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同时,其也存在研发成本、制造成本、下游转换成本高,生产专利和应
用专利限制,适配更多应用场景的混配品种开发周期长等问题,也制约了其大规模商业化进程。此外,作为
化学品,因可燃性、分解产物毒性,以及降解物潜在的气候影响(高GWP效应、大气光化学反应)、生态风
险(毒性和生物累积性)等安全、环境风险,不排除环保部门对其大规模推广应用进行风险评估而采取管控
措施,进而影响其对HFCs应用替代的进程或确定性。在需求不断增长、HFCs必须按确定的时间进行削减情况
下,加快研发、储备安全性能高(居住和公共场所高要求)、生态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替代品(含过渡期
混配产品)的任务尤为紧迫。基于此,行业对HFCs替代品的研发储备的力度加大、进程加快。
(4)行业趋向集中。鉴于行业内企业的基线配额与产能的比值差异大,导致经济运行质量差异大,以
及基线配额交易的便利性,且由于未来基线配额将进一步削减,不排除行业企业间本着共享增加价值原则,
通过配额交易实现整合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和质量。
(5)品种间的市场价格变化存在差异。虽同为氟制冷剂,但不同品种的GWP值差异大、适配的机型和应
用场景不同,不同市场需求有较大差异,且未来供需格局也会因此出现较大差异,导致不同品种的供需状况
、价格波动、盈利水平上会有较大差异。
(6)产品价格延续恢复性上涨。受需求稳定增长,上半年,氟制冷剂产品价格保持稳健上涨趋势。进
入第三季度,传统消费淡季效应因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生产配额全年统筹优化使用等而弱化,产品市场
价格延续上涨趋势。
(7)新业态认知逐步形成。
一是,HFCs作为未来全球相当长时期的主流氟制冷剂,随着我国自2024年起实行生产配额制,行业发生
根本性全新变革。虽然全球已经历了第一、二代氟制冷剂的削减淘汰,但HFCs生产配额制与第一、二代实行
配额制时在替代品成熟度、配额基线期市场状况、政策环境上有巨大差异。以第二代氟制冷剂R22为例,其
在我国配额基线期为2009至2010年,正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政策强刺激期,竞争不充分(产品价格处于上
升周期),且其替代品R410A发展成熟并在国家绿色节能政策鼓励下快速渗透市场,从而,形成R22本已提前
消费的高基线配额叠加R410A新机市场快速替代的供需格局,进入2013年的配额期后,其在新机市场的应用
大部为R410A所替代且呈加快趋势,售后维修市场成为其主要市场。后期,供需格局改善的驱动力源自积累
存量设备的售后维修市场和生产配额的削减。
而HFCs则相反。其基线期(2020至2022)处于特殊卫生事件期,消费低迷,竞争惨烈(更多的企业进入
、更大的产能加入配额争夺),产品价格自2019年快速下跌到持续深跌(部分品种长期严重低于原材料成本
),“内卷”式竞争同时,带来了美、印等生产国采取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等贸易壁垒保护自己产业,进
一步削减我国产品国际市场空间,加剧市场竞争;与此同时,预期作为替代品的HFOs(第四代氟制冷剂)虽
经较长时期市场渗透,但总体进程较为缓慢,仅部分发达国家、局部领域、局部市场单工质或部分混配(HF
Os+HFCs)应用,且在氟制冷剂总量中占有比例至今仍较小。由此,形成低基线配额和需求较快增长的供需
格局与趋势。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便替代品研发和商业化加快,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更多的适配的品种(
含混配)的替代品才能对HFCs的供需趋势形成实质性较大影响,并且如上文“(3)替代品发展任务紧迫”
所述,HFOs作为对HFCs替代仍有较多制约因素,以及HFCs配额仍按时间分阶段削减,且削减周期较长。因此
,HFCs实行生产配额制,是新的行业变革,按照历史经验和惯性思维开展经营、投资难以适应行业新变化、
新趋势。
二是,经过HFCs配额制近两年的运行和市场验证,其功能性制剂的商品本质特征和特定商业模式的内在
价值与认识逐步显现。随着配额制的实行,原严重过剩的产能一次性彻底去化,过度“内卷”式竞争、产品
价格深跌的不利局面得到彻底扭转,并随需求稳步增长,产品价格在新的产业供需模式和运行规律与多年传
统认知和惯性思维(第二代氟制冷剂配额经验、长期“内卷”式竞争和争抢市场份额思维惯性、传统化工强
周期思维)的矛盾与冲突中,从“深坑”中爬出、恢复性上行,逐步显示出需多环节危险化学品制造(危险
作业)的商品属性、作为“温控”和“健康空气消费”设备“血液”的功能性制剂的商品属性。并较为充分
显现出生活改善必需,新兴工、商、农部门“温控”必需,且在下游成本占比低、便利交付和囤储、渠道多
元、价格弹性大、价值较高等产品特征。
随着去年对前期囤货的去化,尤其是国际市场囤货的去化,国际市场产品价格自去年四季度快速修复上
涨,逐步在与国内价格并轨运行,甚至个别品种领先国内价格,去年国内外价差较大的问题在今年得到有效
化解,从而中国氟制冷剂卖全球,全球统一大市场的格局形成。
伴随价格的恢复性上涨,配额价值(含历史低价竞争“失血”成本、无配额产能投资成本、配额/产能
低导致装置低开工率运行等沉没成本,以及全球环保政策约束供给、未来随配额削减生产装置闲置淘汰成本
、上游生产装置相应闲置成本等)、不可再生的战略性氟资源价值等,在全球市场得到逐步体现,且未来在
配额进一步削减、需求不断增长下,如果更为安全、环境友好、低GWP、性价比高的替代品不能有效对HFCs
供给缺口有效替补,则配额稀缺价值将进一步显现。当然,还需关注替代品渗透进展。
此外,由于中国HFCs根据《蒙特利尔条约》基加利修正案这一全球协议实行生产配额制,并使中国拥有
80%以上的全球HFCs配额,是全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内政策强制反“内卷”的结果,是基于全球协议的
生产配额许可,是全球高度集中的特定行业(全球配额集中在中国、中国配额集中在行业头部企业),并经
过近两年的对这一行业全新变革的适应性运行,HFCs的“刚需消费”的功能性制剂属性和全球“特许经营”
商业模式的“基因”正逐步形成,并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凸显独特的市场价值。
三是,配额制驱动经营模式、市场运行模式变革。配额制下,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由原来的基于产能向基
于配额转变。企业根据年度配额、市场消费季节性波动、区域和应用领域需求波动、市场预测等,统筹装置
生产和检修计划安排,产品市场(进出口、区域、领域)交付安排。由于行业有效产能远大于配额,且市场
具有了高确定性(不同于原来产能过剩、企业间激烈竞争、产品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年计划出货量具有高度
不确定性),使企业具有掌握生产经营主动的条件。在过去市场高度不确定、竞争激烈、年出货量高度不确
定的情况下,且氟制冷剂生产属于连续生产作业,企业基于市场争夺,库存、渠道库存、淡季储备等成为保
持稳定生产的重要环节,过多的社会资源,加之企业间市场争夺,不具备掌握市场的主动条件,处于被动地
位。但随着配额制的实行,并经过前期的适应和重新认知,企业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现在的合作关系
(不存在彼此间的市场争夺,市场利益趋于一致,维护市场健康秩序、供应链稳定、行业健康生态的目标一
致,行业履约、行业自律的意识大大增强),库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