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168 武汉控股 更新日期:2025-04-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污水处理业务、自来水业务、隧道运营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水处理业务(行业) 20.14亿 53.37 6.52亿 79.37 32.38
水务工程业务(行业) 14.32亿 37.94 1.30亿 15.83 9.08
其他业务(行业) 9930.74万 2.63 3939.90万 4.79 39.67
─────────────────────────────────────────────────
污水处理业务(产品) 20.14亿 53.37 6.52亿 79.37 32.38
水务工程业务(产品) 14.32亿 37.94 1.30亿 15.83 9.08
其他业务(产品) 9930.74万 2.63 3939.90万 4.79 39.67
─────────────────────────────────────────────────
湖北省(地区) 28.82亿 76.36 6.05亿 85.91 20.98
海南省(地区) 7.78亿 20.61 5972.95万 8.48 7.68
其他业务(地区) 9930.74万 2.63 3939.90万 5.60 39.67
其他(补充)(地区) 1506.63万 0.40 9.50万 0.01 0.63
─────────────────────────────────────────────────
污水处理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21.06亿 55.79 6.70亿 95.19 31.82
工程施工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14.33亿 37.96 1.30亿 18.50 9.09
自来水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1.68亿 4.46 -1378.30万 -1.96 -8.19
本部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4136.27万 1.10 2291.74万 3.26 55.41
隧道运营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1677.13万 0.44 -1.07亿 -15.18 -636.98
垃圾渗滤液处理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960.69万 0.25 132.35万 0.19 13.78
─────────────────────────────────────────────────
特许经营模式(销售模式) 19.86亿 52.62 6.48亿 79.26 32.62
工程施工(销售模式) 14.32亿 37.94 1.30亿 15.92 9.0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9930.74万 2.63 3939.90万 4.82 39.6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水处理收入(产品) 10.00亿 55.26 3.48亿 93.35 34.79
工程施工收入(产品) 6.51亿 35.99 5012.76万 13.46 7.70
供水收入(产品) 8030.15万 4.44 -231.12万 -0.62 -2.88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7268.83万 4.02 -2451.12万 -6.58 -33.72
垃圾渗滤液处理收入(产品) 512.61万 0.28 146.87万 0.39 28.65
─────────────────────────────────────────────────
中国大陆地区(地区) 18.09亿 100.00 3.73亿 100.00 20.60
─────────────────────────────────────────────────
污水处理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10.39亿 57.44 3.54亿 95.15 34.12
工程施工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6.51亿 36.01 5041.93万 13.53 7.74
自来水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8030.15万 4.44 -231.12万 -0.62 -2.88
本部业务分部(业务) 2524.03万 1.40 1726.59万 4.63 68.41
隧道运营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781.26万 0.43 -4879.25万 -13.10 -624.53
垃圾渗滤液处理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512.61万 0.28 146.87万 0.39 28.6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水处理业务(行业) 20.39亿 65.69 5.14亿 130.00 25.21
工程施工业务(行业) 8.54亿 27.50 3612.59万 9.14 4.23
自来水业务(行业) 1.66亿 5.33 -5553.86万 -14.05 -33.56
隧道运营业务(行业) 2033.39万 0.66 -1.07亿 -27.05 -525.82
本部业务(行业) 1562.11万 0.50 633.47万 1.60 40.55
垃圾渗滤液处理业务(行业) 984.08万 0.32 140.24万 0.35 14.25
─────────────────────────────────────────────────
污水处理收入(产品) 19.26亿 62.07 4.91亿 124.30 25.50
工程施工收入(产品) 8.53亿 27.48 3608.67万 9.13 4.23
供水收入(产品) 1.66亿 5.33 -5553.86万 -14.05 -33.56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49亿 4.79 -7800.77万 -19.74 -52.43
垃圾渗滤液处理收入(产品) 984.08万 0.32 140.24万 0.35 14.25
─────────────────────────────────────────────────
中国大陆地区(地区) 31.03亿 100.00 3.95亿 100.00 12.74
─────────────────────────────────────────────────
特许经营模式(销售模式) 17.87亿 57.60 4.81亿 98.15 26.89
工程施工(销售模式) 8.53亿 27.48 3608.67万 7.37 4.23
代销模式(销售模式) 1.66亿 5.33 -5553.86万 -11.34 -33.56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模式) 1.09亿 3.52 2848.95万 5.82 26.1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水处理收入(产品) 9.25亿 58.58 --- --- ---
工程施工收入(产品) 5.05亿 31.97 --- --- ---
供水收入(产品) 8179.56万 5.18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6283.35万 3.98 --- --- ---
垃圾渗滤液处理收入(产品) 464.94万 0.29 --- --- ---
─────────────────────────────────────────────────
中国大陆地区(地区) 15.79亿 100.00 --- --- ---
─────────────────────────────────────────────────
污水处理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9.72亿 61.57 --- --- ---
工程施工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5.05亿 32.00 --- --- ---
自来水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8179.56万 5.18 --- --- ---
隧道运营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993.59万 0.63 --- --- ---
本部业务分部(业务) 517.91万 0.33 --- --- ---
垃圾渗滤液处理业务报告分部(业务) 464.94万 0.29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3.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8.1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武汉市水务局 │ 192776.09│ 51.07│
│合计 │ 332582.14│ 88.1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8.9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1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89733.94│ 20.1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本公司秉持“立足武汉,走向全国”的战略方针,坚持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致力于推动传统水务环保
行业的全产业链智能化转型,积极培育“技术研发-场景落地-数据赋能”的创新生态,不断强化水务环保全
周期的综合竞争力,致力于打造从单一水务环保服务商向国内一流环境综合服务商的升级。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污水处理设计能力341.58万吨/日(含委托运营规模2.64万吨/日),其中,武汉市内污水处理业务产能
331万吨/日,武汉市外污水处理业务产能10.58万吨/日(含委托运营规模2.64万吨/日);自来水生产设计
能力130万吨/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污水处理量106,539万吨,同比增加4,642万吨,增幅4.56%;供水量31,497万吨,
同比增加502万吨,增幅1.62%;水务工程收入143,214.28万元,同比增加57,922.84万元,增幅67.91%;长
江隧道通行车辆2,556.60万辆,同比减少44.2万辆,减少1.70%。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7,455.28万元,较计划增加38,454.28万元,其主要原因是工程板块加
大了外部施工市场的开拓及污水处理收入增加;营业外收入3,223.85万元,营业成本307,058.96万元,实现
利润总额10,066.8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822.33万元,较计划增加5,015.33万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污水处理行业
随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型城镇化战略等深入实施,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规模仍呈现增长态势。党
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并强调精准治
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国家发改委《“十四
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广实施供排水一体化、“厂—网—河(湖)”一体
化专业化运行维护。住建部《推进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及厂网一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指南》要求到2025
年基本实现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建立厂网一体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同时,在
“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污水处理行业正积极探索节能降耗技术,打造绿色低碳标杆厂,推进再生水利用、
生态补水、污泥资源化、污水热源等循环综合利用,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行
业智慧化管理及数字化升级,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2、水务工程建设行业
在国家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韧性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等背景下,水务工程建设行
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发布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
25年)》提出,到2025年,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立方米/
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4.5万公里,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日。同时
,随着BIM、智能建造、节能绿色建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水务工程建设行业将更加注
重项目的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加快施工效率。
3、自来水生产行业
自来水生产行业主要呈现地区性自然垄断特点,传统城镇供水市场正趋于饱和。自2023年4月1日起,城
市供水全面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全
流程保障体系和基本健全的城市供水应急体系。未来,通过加速推进供水设施智能化改造,构建完善的检测
预警与应急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城市供水服务质量以及建立动态调整的供水价格形成机制,自来水生产与供
应行业将向城乡供水一体化、集约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4、隧道运营行业
2024年出台的国家标准《城市隧道运维服务规范(GB/T43991-2024)》,对打造智能、安全、高效、绿
色的城市隧道运维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
年)》也明确指出要实施公路数字化专项行动,推动公路设计施工、养护保通、运营服务、市场治理、标准
供给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未来,随着BIM、物联网、光伏发电、通风节能等技术的应用,隧道运营
将向着绿色化、专业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对隧道运营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专业化隧道
运营业务市场释放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污水处理、水务工程建设、自来水生产、隧道运营等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核
心业务情况如下:
1、污水处理业务
公司下属排水公司作为武汉市主城区污水处理行业的领军企业,为武汉市主城区提供污水处理服务。依
据与武汉市政府签订的《武汉市主城区污水处理项目运营服务特许经营协议》及其补充协议,自2012年4月2
5日起,排水公司取得了为期30年的污水处理服务特许经营权。在此期间,排水公司对特许经营项目下的各
类城市污水收集、运输、处理等相关设施拥有经营管理权、运营维护权和重置更新权,致力于在服务区域内
提供符合标准的城市污水处理公共服务,并依法享有合理服务费用的特许权益。武汉市政府作为唯一的采购
方,在特许经营期内向排水公司采购污水处理服务,并负责支付相应的污水处理服务费用。截至报告期末,
排水公司下属北湖厂(80万吨/日)、三金潭厂(50万吨/日)、南太子湖厂(45万吨/日)、龙王嘴厂(40
万吨/日)、黄家湖厂(40万吨/日)、二郎庙厂(24万吨/日)、汤逊湖厂(20万吨/日)、落步嘴厂(12万
吨/日)、黄浦路厂(10万吨/日)等九座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为321万吨/日,相应的自管污水泵站
44座、自管污水收集管网339公里。
除排水公司外,公司积极拓展国内水务市场,通过公开市场招标、股权收购等方式,先后获得以下污水
处理项目:
(1)武汉市东西湖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根据与武汉市东西湖区水务局签订
的《东西湖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工程BOT特许经营协议》,该项目采用BOT模式,特许经营期为21年,已于
2018年开始投产运行。
(2)湖北省宜都城西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处理规模1万吨/日。根据与宜都市政府签订的《宜都市城西
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BOT协议书》,该项目采用BOT模式,特许经营期为29年,于2019年开始投产运行。
(3)湖北省仙桃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处理规模为4.5万吨/日。根据与仙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
委员会签订的《仙桃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合同》,该项目采用PPP模式,特许经营期为30年,于2020
年12月转入商业运营。
(4)黄梅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处理规模为1.08万吨/日,根据与黄梅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签
订的《黄梅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协议》,该项目采用PPP模式,特许经营期为30年,于2021年1月转
入商业运营。
(5)海南澄迈县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第一批18个村、第二批42个村),项目采用EPC+O模式,公司控股
子公司水务环境公司负责上述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营。截至报告期末,18村项目接收行政村15个,设计处理规
模0.23万吨/日;42村项目接收行政村33个,设计处理规模0.45万吨/日。
(6)海南澄迈镇域污水处理厂项目,由澄迈县水务局将11座镇域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1.38万吨/日)
委托给水务环境公司,水务环境公司负责上述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营维护,并收取委托运营费。截止至报告期
末,公司已接收并获准运营项目内的11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已接收项目规模1.38万吨/日。
(7)红安县乡镇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处理规模为1.36万吨/日。根据与红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签
订的《红安县乡镇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特许经营协议》,该项目采用PPP模式,特许经营期为30年,于2020
年7月1日转入商业运营。公司于2022年收购了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红安既济水务环境科技有限公
司84%股权(详见上交所网站www.sse.com.cn2022年6月28日公司相关公告)。
(8)海南澄迈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合计处理规模为1.27万吨/日。根据与澄迈县水务局签订
的《澄迈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合同》,该项目采用PPP模式,项目合作期限为30年。报告期内,已安
装管网总长度902.98公里,已进场实施的自然村357个。
(9)澄迈县和岭农场与昆仑农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澄迈县水务局委托公司下属海南济泽
水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昆仑农场处理规模0.04万吨/日,污水提升泵站3座,和岭农场处理规模为0.04万
吨/日,运营期3年。
(10)澄迈县存量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委托运营项目,澄迈县水务局和生态环境局委托公司下属海南济泽
水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金江镇、福山镇、永发镇、加乐镇、瑞溪镇、中兴镇等六个乡镇共计78个自然村
存量污水项目。本项目涉及的78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计规模为0.50万吨/日,运营期3年。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污水处理设计能力增加0.66万吨/日(增加部分均为委托运营),达到341.58万
吨/日(含委托运营2.64万吨/日)。各污水处理厂经营稳定,共处理污水106,539万吨,较上年同比增加4.5
6%。此外,公司正在推进民院片区污水收集系统优化工程、湖滨泵站及出站管道扩建等项目,未来随着上述
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污水处理能力,提高规模效应及区域经营优势。
2、水务工程建设业务
公司水务工程建设业务主要通过下属子公司工程公司和武汉水务环境开展。工程公司集给水处理、污水
处理、机电设备安装、管道安装、消防设施、市政建筑、工程机械施工等经营业务为一体,拥有市政公用工
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消防设施工程专业
承包壹级、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机电工程
施工总承包贰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及
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贰级等专业资质,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
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GB/T50430-201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四标一体”认证证书,已逐步成长
为武汉市水务建设工程领域的排头兵。武汉水务环境集水务工程、人工智能、水环境治理、水务投资、污泥
处理处置、环保项目运营、低空经济、环保装备制造业务板块一体,拥有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
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等施工资质,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
新小巨人”、“光谷瞪羚企业”荣誉,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以国家环境技术与产品创新
应用的“领跑者”为发展目标。工程公司与水务环境公司形成在水务施工建设业务领域差异化协同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水务工程板块收入143,214.28万元。
3、自来水生产业务
公司自来水业务产品为自来水,经营区域在武汉市汉口地区。下属宗关水厂、白鹤嘴水厂总设计处理能
力为130万吨/日,能够有效地满足服务区域内社会用水需求,居于区域主导地位,根据公司与市水务集团公
司签署的《自来水代销合同》及其补充协议,公司将生产的自来水通过市水务集团公司的供水管网资源进行
销售。报告期内,公司下属两水厂实现供水量31,497万吨,较上年同比增加1.62%。
4、隧道运营业务
公司控股的长江隧道公司是武汉长江隧道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是武汉市大型隧道投资、建设和运
营单位。武汉长江隧道目前是武汉市中心城区的重要长江过江通道之一,对缓解武汉市过江交通的拥挤状态
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期内,长江隧道公司在做好武汉长江隧道运营维护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外部市场拓展
力度,除持续运营汕头海湾隧道外,还通过市场化竞标中标深圳、襄阳等多个隧道运营管理项目,报告期内
新增中标金额321.63万元。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特许经营及区域市场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下属市排水公司继续拥有武汉市主城区污水处理的特许经营权,在特许经营区域范围内
拥有独家从事排水服务、并收取服务费的权利。公司下属宗关、白鹤嘴水厂在武汉市汉口地区的供水市场具
备供水区域垄断优势。特许经营权和区域市场优势地位为公司供排水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及收入
基础。
2.环保产业协同优势。
公司下属工程公司及水务环境公司以水务工程项目建设为基础,结合多元化业务经验,向环保行业上下
游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环保产业链的协同优势。围绕污水处理厂资源化综合利用,公司积极拓展光伏发电
、污水能源、污泥固废处理、再生水利用及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衍生绿色产业链业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水务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一协同优势不仅为公司拓展了业务规模,夯实了主业,还提升了公司在水务
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加了公司业务的附加价值,对公司在区域内的业务延伸和跨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具有深远意义。
3.水务一体化运营能力。
公司秉承“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治水理念,依托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通过深度参与黄
孝河机场河流域治理、黄家湖片区治理等项目,成功构建了厂网一体的运营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全面系统化
地满足区域水环境安全、城市运行安全、水资源安全和节能减排的业务需求,展现了公司厂网一体的强大运
营能力。同时,公司还具备提供厂网系统一体化综合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定制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了
公司在水务市场的竞争力。
4.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
公司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为核心,打造了内控、风控、合规三位一体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建立了涵
盖公司治理、财务、运营、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保障了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同时
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同时,不断健全合规管理体系,确保公
司各项业务的合规性和高效性。
5.科技创新优势。
公司持续推进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是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子公司排水公司、工程公司、武汉水务环境及红安公司均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推进高校、科研院
所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珞珈实验室、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水
务科学研究院等多所顶尖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形成强大的专家智库,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科创资源的共
享共建;二是科创成果丰硕,在报告期内获得67项科创成果,包括专利授权、标准、软件著作权、省级工法
、荣誉等,参编国家标准《城市隧道运维服务规范(GB/T43991-2024)》,先后取得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
总决赛二等奖、“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优秀奖、“市政杯”BIM应用技能大赛二类成果等成绩;三是科技成
果转化成效显著,依托湖北省城镇污水低碳处理与资源化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湖北省
中试基地、净水厂技术研究中试基地等3家省市科创平台,自主研发的MBR元件再生装置、市政污泥破壁技术
等多项科创成果已应用于市场、生产中,有助于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6.良好财务信用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信用状况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在信贷方面,公司始终按时足额履行债务偿还义务,
无逾期或违约情况,展现出较强的偿债能力。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稳定,表明公司在经营、
财务、偿债能力等方面表现优异,违约风险极低。公司始终按时完成债券付息和兑付工作,不存在违约或延
迟支付本息的情况。这一信用评级和良好的履约记录不仅增强了市场对公司的信心,也为公司未来的融资活
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污水处理结算水量106,576.74万吨,其中排水公司污水处理服务费单价为1.99元/
吨,宜都公司污水处理服务费单价为1.09元/吨(自2025年1月起,宜都公司污水处理服务费由1.09元/吨上
调至1.19元/吨,上浮9.17%),武汉济泽公司污水处理服务费单价为
1.07元/吨,仙桃水务环境污水处理服务费单价为3.23元/吨,黄梅济泽公司污水处理服务费单价为2.35
元/吨,红安既济公司污水处理服务费单价为2.21元/吨,实现污水收入201,438.51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53.37%。水务工程收入143,214.28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7.94%。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随着美
丽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水务环保行业正成为引领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以“厂网
一体化”与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在政
策方面,《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推进水、能源、交通
等领域价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
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要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
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
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生态环保设施建设需求以及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都将为水务环保
行业带来显著的投资价值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本公司秉持“立足武汉,走向全国”的战略方针,坚持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致力于推动传统水务环保
行业的全产业链智能化转型,积极培育“技术研发-场景落地-数据赋能”的创新生态,不断强化水务环保全
周期的综合竞争力,着力打造从单一水务环保服务商向国内一流环境综合服务商的升级。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377,455.28万元,较计划增加38,454.28万元;营业外收入3,223.85万元,较
计划增加352.85万元;营业成本307,058.96万元,较计划增加28,959.96万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为8,822.33万元,较计划增加5,015.33万元。
2025年度,公司污水板块全年计划污水结算量为107,000万吨,供水板块全年计划供水量为30,360万吨
,水务工程建设板块全年计划主营业务收入为158,817万元;预计营业收入407,241万元,营业外收入2,816
万元,营业成本342,189万元;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28万元。该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
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变动风险。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水处理及自来水供应业务,属于市政公用环保行业,行业发展及
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受政府相关政策影响,政策导向性显著。目前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在未来一段
时间内,相关管理体制与监管政策可能面临调整及落实,具有长期投资特性的公共事业投资面临政策变动风
险。
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变化,加强对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的研究、分析,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巩
固公司优势,主动与政府沟通,积极发展符合国家政策、前景方向好的环境服务产业。进一步内部挖潜增效
、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应对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的变更,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促使公司业绩稳步
发展。
2.利率风险。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虽然近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充沛且保持稳定,但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厂网一体化”、流域水环境治理及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项目增加,需要较大的资
金投入,若外部融资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并引发融资利率水平上涨,将形成融资成本上升的风险。
为降低利率波动风险,公司将根据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动情况,提前组织谋划,通过多元化融资及创新金
融产品等方式降低利率,从而减少利率波动导致的融资成本增加。
3.污水处理服务费回收风险。在污水业务方面,由于污水处理服务费结算回收周期较长,存在应收款项
无法及时回收风险。
为应对污水处理服务费回收风险,公司将积极与项目所在地政府协商,全力配合水量及水质审核等工作
,推进应收款项回收工作。
4.技术更新滞后的风险。科技行业技术迭代快,若无法及时跟进,可能被市场淘汰,由于研发周期过长
,可能存在技术尚未完成就已落后市场最新技术趋势。
公司将持续保持对行业技术趋势的高度敏感,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及时把握科技导向。通过这样的策略,公司旨在确保在技术前沿保持领先地位,提升
技术创新能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5.税务风险。为确保税务合规,公司采取了多种管理措施。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税务管控流程,
优化税务管理制度,强化合规文化建设,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以提升税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另一方面
,公司积极借助外部力量,聘请了专业税务顾问、开展税务培训、进行税务健康检查等,借助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