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200 *ST苏吴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有机颜料、染料及其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行业) 3.58亿 56.27 1.85亿 44.90 51.57
医美生科(行业) 2.68亿 42.14 2.20亿 53.60 82.19
其他(行业) 773.03万 1.21 378.49万 0.92 48.96
贸易(行业) 239.69万 0.38 --- --- ---
─────────────────────────────────────────────────
截止日期:2025-03-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其他(补充)(产品) 1.77亿 55.95 1.02亿 --- 57.49
医药工业:骨骼肌松弛药(产品) 4642.66万 14.64 4153.31万 41.57 89.46
医药工业:免疫调节类药(产品) 2890.17万 9.11 2091.37万 20.93 72.36
医药工业:抗感染用药(产品) 2169.47万 6.84 686.42万 6.87 31.64
医药工业:眼科用药(产品) 1278.30万 4.03 1179.32万 11.80 92.26
医药工业:血液系统用药(产品) 1155.00万 3.64 849.74万 8.50 73.57
医药工业:其他类用药(产品) 597.83万 1.88 431.52万 4.32 72.18
医药工业:中枢兴奋药(产品) 533.33万 1.68 443.32万 4.44 83.12
医药工业:心血管系统用药(产品) 457.79万 1.44 107.74万 1.08 23.53
医药工业:解热镇痛药(产品) 125.89万 0.40 8.82万 0.09 7.01
医药工业:消化系统用药(产品) 98.36万 0.31 46.51万 0.47 47.29
医药工业:电解质补充药(产品) 23.26万 0.07 -6.87万 -0.07 -29.54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药品行业(行业) 12.29亿 76.90 4.77亿 61.68 38.77
医美生科行业(行业) 3.30亿 20.62 2.71亿 35.10 82.26
贸易行业(行业) 2108.37万 1.32 2108.37万 2.73 100.00
其他业务(行业) 1860.48万 1.16 380.86万 0.49 20.47
─────────────────────────────────────────────────
截止日期:2024-09-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商业(行业) 6.75亿 40.96 4018.13万 7.06 5.96
医药工业(行业) 4.65亿 28.25 3.46亿 60.86 74.40
其他(补充)(行业) 3.09亿 18.73 1923.20万 3.38 6.23
医美生科业务(行业) 1.99亿 12.06 1.63亿 28.70 82.17
─────────────────────────────────────────────────
医药商业(产品) 6.75亿 40.96 4018.13万 7.06 5.96
其他(补充)(产品) 3.09亿 18.73 1923.20万 3.38 6.23
医美生科业务(产品) 1.99亿 12.06 1.63亿 28.70 82.17
医药工业:骨骼肌松弛药(产品) 1.31亿 7.93 1.16亿 20.38 88.78
医药工业:免疫调节类药(产品) 9148.23万 5.55 6767.95万 11.89 73.98
医药工业:抗感染用药(产品) 8068.04万 4.90 3558.14万 6.25 44.10
医药工业:眼科用药(产品) 3989.35万 2.42 3729.69万 6.56 93.49
医药工业:血液系统用药(产品) 3569.62万 2.17 2719.83万 4.78 76.19
医药工业:中枢兴奋药(产品) 3243.78万 1.97 3024.23万 5.32 93.23
医药工业:其他类用药(产品) 1940.42万 1.18 1446.97万 2.54 74.57
医药工业:心血管系统用药(产品) 1699.22万 1.03 492.70万 0.87 29.00
医药工业:解热镇痛药(产品) 1413.33万 0.86 1130.70万 1.99 80.00
医药工业:消化系统用药(产品) 338.79万 0.21 195.20万 0.34 57.62
医药工业:电解质补充药(产品) 67.59万 0.04 -34.93万 -0.06 -51.6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7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57069.92│ 35.7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5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2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4997.68│ 34.2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进一步巩固提升医药产业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把医美生物科技上游产品端等作
为新兴大健康子行业重点培育,与现有医药产业形成协同和互补,力争形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行
业地位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公司医药板块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来组织运营,主营业务涉及药品研发、生产和
销售,目前主要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等领域。
公司医美生物科技板块主要聚焦高端医美注射类产品及相关生物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通过外部
引进、合作研发等方式不断充实产品管线。
(二)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吴中医药拥有以化学仿制药为主的苏州制药厂生产基地。苏州制药厂主要生产化学药物制剂、化学原料
药与现代中药为主,剂型分别有: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硬胶囊剂、颗粒剂
、片剂(含抗肿瘤药)、口服溶液剂、滴丸剂、乳剂和原料药(含抗肿瘤药)。同时吴中医药建有以江苏省
基因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药物研发分公司(南京)和苏州本部为主
体的企业技术中心。
目前吴中医药已形成以“抗感染类/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心血管类”为核心的产品
群,多个主导产品为国内独家,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盐酸阿比多尔片、注射用普罗碘铵、注射用卡络磺钠、
美索巴莫注射液等为公司拳头产品。盐酸曲美他片、美索巴莫注射液、西洛他唑片和卡络磺钠片已首家通过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多个品规通过或视同通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前,公司重点聚焦高端仿制药、首
仿药、专科用药,稳步推进创新药研发,大力推进注射剂、片剂等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将为公司未来核心竞
争力的提升提供更多产品支持;吴中医药建立了以终端销售、配送、招商、电商、OTC等多种销售模式,销
售渠道包括全国各区域内的代理商、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等。综合来看,吴中医药是一家具备完整产业链和
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医药企业。
同时,公司依托药企基因快速切入医美生物科技产业,重点聚焦注射类上游产品端。报告期内,公司主
要进行AestheFill艾塑菲聚乳酸面部填充剂的销售推广工作,并积极推动其营销体系建设和销售运营。此外
,公司在报告期内高效推进注射用双相交联含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钠凝胶、利丙双卡因乳膏的注册申报工作,
以及自主研发的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重组胶原蛋白植入剂等临床前研发工作。
(三)报告期内公司所处市场地位
近年来,吴中医药发展良好,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
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江苏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江苏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并入选苏州市
生物医药产业首批潜力地标培育企业名单和苏州市第三批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企
业名单。
公司在再生医美注射剂领域已形成全面的产品布局,涵盖微球再生注射剂、胶原蛋白、PDRN等多个产品
品类。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在再生医美注射剂领域的产品优势,打造以产品组合生态为核心的营销策略,通
过组合运营和品牌矩阵,从而为求美者提供一整套综合解决方案。
(四)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1、医药行业情况
医药制造行业是集高附加值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发展的支柱型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
度的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
医药制造业整体处于持续发展阶段。
2025年,医药行业在行业政策、其他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
显示,2025年1-6月,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75.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公司主营产品主要涵盖医药制造业—化药细分行业。化学制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支撑产业,是临床治疗
、防疫救灾的重要战备物资来源。化学制药行业是由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两个子行业组成。随着全球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新药研发的需求不断增加。新药研发为化学制药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尤其是在抗
肿瘤、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领域。未来几年,新药研发将继续成为化学制药行业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化学制药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物
研发效率、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为化学制药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未来,技术创新将成为化学制
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医美行业情况
医美行业是同时兼具医疗与消费双重属性的新兴行业。从供给端看,技术逐步成熟,产品日渐丰富,市
场走向规范化,各类医美机构不断成长。从需求端看,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市场教育逐步渗
透,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与手术类医疗美容治疗相比,非手术医疗美容治疗操作更容易、恢复期更短、风
险更低以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可逆性,因此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非手术类治疗的总量增速已经
超过整体医疗美容市场。公司聚焦非手术类医美生物科技上游注射类产品端展开布局,拓展产品管线。
皮肤填充剂是指能够修复皮肤软组织丢失、填补皱纹以恢复皮肤光滑饱满状态的一类物质。目前市面上
有多种皮肤填充剂,并且新的产品也在不断进人市场中。目前中国皮肤填充剂行业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产品:
1)基于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的皮肤填充剂;2)基于胶原蛋白的皮肤填充剂;3)基于聚乳酸/聚己
内酯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俗称“再生医美注射剂”);4)基于自体脂肪移植等其它类的皮肤
填充剂。在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下,皮肤填充剂产品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1)基于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的皮肤填充剂
由于透明质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其独特的物理特性,使其自问世以来,成为理想且常用的皮肤填充材
料。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数据显示,以销售额(出厂价)计,2021年中国基于透明质酸的皮肤填充剂产
品市场规模为人民币64亿,2017年至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7%。根据同一资料来源,在医疗美容注射
类治疗疗程不断发展及基于透明质酸的新品推动下,透明质酸皮肤填充剂市场预计2026年将达到人民币196
亿,2021年到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0%。2017年-2030年(预测)中国基于透明质酸的皮肤填充剂产品
市场规模(按销售额计)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报告
(2)基于聚乳酸/聚己内酯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俗称“再生医美填充剂”)
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产品(俗称“再生医美填充剂”)通常指将基于聚乳酸溶液
/凝胶注射至皮肤深层,可注射到真皮层、皮下组织、筋膜层和肌肉层中,通过刺激人体自身胶原蛋白的再
生从而起到重塑紧致、美容抗衰作用的皮肤填充剂。由于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相关产品
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截至2024年2月2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批准了四款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
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取得注册证。同时还有多款产品在中国积极开展临床试验,预计在未来几年陆续上市
。
中国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产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几年内随着已上市品种
推广活动的开展和消费者接受度提升,相关产品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报告预测,以机构进货
价计,中国大陆再生医美填充剂2022年市场空间达人民币14.5亿元,2021年至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9.
4%,预计2027年销售将达人民币115.2亿元,2025年至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1.2%。
基于透明质酸或是基于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皮肤填充剂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鉴于消费者对皮
肤填充剂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填充剂产品生产商必须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有效
参与市场的竞争。此外,由于相关填充剂产品被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监管,新进入者需要面临严格的监管要
求及较长的行政审批时间,新市场参与者必须具备相关技术及取证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
额。
(3)基于胶原蛋白的皮肤填充剂
作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胶原蛋白是一种护肤及皮肤护理产品的理想成分,例如功效性护肤品、
医用敷料及肌肤焕活等。胶原蛋白可分为重组胶原蛋白和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动物源性胶原蛋白自20世纪70
年代起就应用于面部轮廓畸形治疗。但由于动物源胶原蛋在体内维持时间短,且存在免疫原性的问题,其市
场份额慢慢被透明质酸材料所取代。
近年来,随着蛋白重组技术的进展,重组表达的胶原蛋白开始慢慢活跃于组织填充修复材料的市场中。
重组表达的胶原蛋白具有安全性好、重现性好、质量稳定等优点,解决动物源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也改善
了亲水性、免疫排异性等性能。但受限于技术的发展,目前的重组胶原蛋白为单链片段化表达,另外重组胶
原蛋白缺失胶原结构中的羟脯氨酸单元,无法形成天然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进而导致生物力学性能不佳,
与天然胶原蛋白存在较大差异。重组胶原蛋白目前主要应用于功效性护肤品及医用敷料,未来应用仍有非常
大的拓展空间。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性护肤品市场规模(按零售额计)2027年
达到人民币645亿元,2022年-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5.0%。Frost&Sullivan报告还预测基于重组胶原蛋
白的医用敷料市场规模(按零售额计)2027年达到人民币256亿元,2022年-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8.8%
。
2、医药行业重大政策变化
2025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发布了数十项医疗领域相关政策和文件,其中既包括年度或阶段性成果总结,
标准等文件的修订和更新,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指导规划。在已发布的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到医疗质量提升、
医保基金监管等重点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方式成为重要支撑;各类评审或考核工作中,随着现场检查等环
节取消,以及监测指标的逐步细化,进一步考验着医疗机构的数据处理和应用能力。
(1)纲领性文件
2025年1月21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5年医疗卫生发展重点方向包括推动优质医疗资源
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强化“三医”联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深化分级诊疗,持续推动全民健康信息
平台建设,深化医疗大数据应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等。2025年政府工
作报告首次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并将创新药列为积极培育
的新兴产业。
(2)医药政策
2025年1月,据国家医保局官网,2025年1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正式实施,共新增91种药
品,其中肿瘤用药26种(含4种罕见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种(含2种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种、抗
感染用药7种、中成药11种、精神病用药4种,以及其他领域用药21种。
2025年1月,据国家医保局发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国家医保局将正式开始药品追溯码的监管应用,
对严重的违法违规案例进行约谈、曝光,努力在2025年6月底前,实现药品追溯码的全场景应用。
2025年1月,国家药监局审议通过的《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中药
监管新的重要抓手,《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按照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与配方颗粒、中成药等
中药产品属性分类,进一步对中药标准管理的各项要求进行细化和明确,彰显中药的特殊性。
2025年1月1日起,国家药监局此前制定的《境内生产药品再注册申报程序》、《境内生产药品再注册申
报资料要求》将正式施行。
2025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
出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药品价值评估
和配备使用等意见。
2025年4月,第十批国采将开展执行,据国家医保局介绍,本次集采有62种药品采购成功,覆盖高血压
、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2025年6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
完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举措,推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
(3)医保政策
2025年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
基金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自发文之日起启动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工作。2025年4
月起,国家医保局将对全国范围内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情况,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开展飞行检查。
2025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首批确定17个省份的76
个统筹地区作为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的试点,并于2025年1至5月启动实施即时结算。2025年7至12月,其
他省份全面启动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工作。目标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全国
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
2025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医保数据工作组更好赋能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高
度重视医保数据赋能医疗机构工作,确保各统筹地区医保数据工作组全面覆盖。数据工作组将定期向定点医
药机构亮医保基金家底、评两定机构绩效、稳定医疗机构预期,促进共享共治。数据内容包括医保基金收支
情况、预算执行情况、DRG/DIP付费、结算清算进度等。
2025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保局关于公开发布第一批智能监管“两库”规则和知识点的公告
》,《公告》聚焦医保药品及医疗服务项目使用限制,推出5类规则共11290条知识点,进一步推动医保基金
智能监管从“事后查处”向“事前事中精准防控”转型,对医保基金使用行为开展自动提醒和自查自纠,将
不合规的行为消除在“萌芽”阶段,从源头上减少使用医保基金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4)医疗政策
2025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发布《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三级公
立医院运营管理更加规范,包括医疗服务效率稳步提高,运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信息化支撑水平迈上新台
阶。
2025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2025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将“提高医疗机构检
查检验结果互认率”纳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同时发布的2025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共涉及40
个专业领域,新增了7个专业领域13个质控目标,修改了8个目标。
2025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4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显示,我国县医院功能
定位进一步凸显,医疗服务效率和临床规范化诊疗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运营管理逐步精细,效益持续改善,
人才队伍韧性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超过90%的县医院作为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进一步凸显“龙头”
作用。
2025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2025年版)》,
从医疗机构管理情况、诊疗行为规范情况和诊疗质量安全情况3个方面,主要监测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
制度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重点聚焦有关核心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在充分考虑科学性、
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提出35个量化监测指标。
2025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布了《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
动方案》,明确将从2025年6月起到2026年5月底,针对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含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为
期1年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解决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电子病历系统管理
不到位等十个突出问题。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医药产业发展
2025年上半年,吴中医药充分发挥和挖掘企业资源优势和潜力,统筹规划、创新求变,稳步推进各项工
作。报告期内,吴中医药入选全国工商联医药商会“2023-2024年度制药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前百家”、“202
3-2024年度医药行业成长率前五十家企业”、“2023-2024年度医药行业守法诚信企业”,被评为“江苏省
民营科技企业”,顺利通过江苏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和苏州市先进技术研究院年度考评。
1、销售方面
报告期内,吴中医药进一步夯实营销部门组织架构,凝聚团队核心,继续贯彻中后台部门赋能销售、服
务销售的理念,完善营销大纲,加强过程管控,落实预算及指标分解,全年销售指标完成良好。建立配套激
励措施,加强销售人员管理、考核力度,激励销售队伍多线发力提升销量。着重抓流向数据管理,主要品种
的流向数据逐步健全向好,有效控制市场不规范流通。重视空白市场(医院)的开发、存量市场品种的上量
,重点抓好主要品种终端医院的签约、开发、签约有效转化率以及上量工作,重点做好标杆医院和TOP20医
院维护、潜力TOP20医院打造专项的推进,以及集采中标省份医院的勾选、签约、铺货、上量等工作持续推
进与落实;注重询证医学、微病例的收集,为产品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此外,中后台部门协调建立预警
机制,注重应收账款回款力度和管控措施。
报告期内,盐酸曲美他嗪片中选广东联盟带量采购、银杏叶片中选全国中成药首批扩围带量采购、盐酸
曲美他嗪缓释片中选河南十七省(区、兵团)药品联盟接续带量采购。美索巴莫注射液和西洛他唑片被纳入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目录范围。
2、研发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优化研发管理架构,一级组成部门药物研究院负责公司研发体系全面统筹管理,下设创
新药物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分别负责化学创新药与生物创新药的研发。南京研究一所和苏州研究二所
形成一体两翼、研发互补的发展态势,为医药的研发推进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加强研发项目管理体系建设,
分别在研发进度、质量、制度流程上提升和改进,具体包括优化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完善项目资料模板;加
强项目关键节点的审查,确保各研发阶段的科学性,避免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研发
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
报告期内,获批盐酸乙哌立松、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一致性评价2个产品,立项仿制药和大健康产品2个
;完成非奈利酮、维生素B12注射液提交注册申报。在胶原蛋白严肃医疗、外用制剂、药物医美、大健康品
种等方向积极开展项目调研,与知名高校以及外部研究机构进行广泛交流,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奠定基础。
此外,积极开展权益合作模式探索,通过原料药CMO等模式解决原料药落地受限问题;同时公司充分发
挥产能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对外发展化学制剂和生物药物的CDMO合作业务。
3、生产方面
报告期内,工厂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建立关键风险点自查自纠机制,定期实施
安全环保风险梳理并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闭环整改,保障了工厂稳定生产;顺利通过各级药监部门的
现场检查,抽检合格率100%。
报告期内,持续加大原料药销售、加工品业务、MAH合作等项目,对接原料、小容量注射剂、冻干剂等
不同剂型项目;配合研发及一致性评价项目做好样品试制、中试、工艺验证;盘点老文号,氢溴酸加兰他敏
胶囊、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等相关品种顺利复产。
同时,在保证质量、安全、环保前提下,开源节流、降本节支,做好成本管理,通过新增供应商和比价
采购有效降本。通过改进技术工艺、优化管理流程、优化包装流程与排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时效率。
(二)医美生物科技
报告期内,公司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响应国家对医疗美容行业的合规化监管要求,秉持“以医正美,为
美护航”的理念,专注于引进和开发高技术壁垒、合规性完善、安全性高的高端注射类医美产品,并持续投
入上游生物科技材料的研发。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完善销售团队和营销体系的搭建,通过代理权引进、收购
产品权益、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持续完善其产品组合,目前已形成童颜针、重组类胶原蛋白、透明质酸钠
-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PDRN)等多个品类,基本实现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领域的全覆盖。
1、加大研发投入,以合成生物技术平台为核心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性开展重组胶原蛋白的基础研究
和产业化生产
在自主研发方面,公司依托吴中医药在药品领域的研发优势,积极推动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重组胶
原蛋白植入剂、利丙双卡因乳膏和去氧胆酸注射液的临床前研发工作。此外,公司亦积极推进其引进的韩国
医美企业Humedix(汇美德斯)最新一款注射用双相交联含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钠凝胶产品的临床注册工作,
目前处于临床试验数据整理阶段。
公司持续深耕重组胶原蛋白领域,依托中凯生物制药厂在重组蛋白药物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并通
过多元化手段积极引进外部的前沿技术。2022年7月,吴中美学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成立了“生物
与分子智造平台-吴中美学重组胶原蛋白联合实验室”,开展重组胶原蛋白创新型研究。联合实验室创新性
地使用AI驱动的蛋白质设计技术和高通量生物铸造装置进行重组III型胶原蛋白的开发。相比于传统的开发
路线,该AI驱动的IT-BT融合技术极大地缩短了胶原蛋白的开发周期,实现了合成生物学研究中从样本智能
存取、DNA元件组装、细胞筛选及培养到产物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达到了高通量实验的标准化和高效
率目标,为定制化、个性化的可编程化胶原蛋白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2023年10月,吴中美学与南京东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及技术合作协议》,取得对方重组人胶
原蛋白原料在合作领域内的独家经销权与独家开发权,该胶原蛋白通过CHO细胞体系表达,并由中国食品药
品检定研究院出具的检测报告认为其具有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2024年3月,东万生物完成重组I型人胶原蛋
白原料的主文档备案,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通过的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原料。此次原料备案有望加速公司在
研的支撑性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植入剂的申报流程,加快产品上市时间。2024年4月,吴中美学、中国药科大
学、南京东万生物共建重组人胶原蛋白制剂工程联合实验室正式落地,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利用创新资源
,构建胶原蛋白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公司在胶原蛋白领域的研发实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植入剂即将启
动临床。
2、快速组建经验丰富、执行能力一流的研产销团队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研发、生产、营销三个环节不断引入高端人才,为医美生科板块的发展提供落地支
持。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医美生物科技板块合计员工人数已超过180人,核心人员大多来自国内外一流的医
美企业。公司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具备极强的执行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对行业发展有深刻的认识,顺应市场
变化,深入理解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发展战略。
3、深入推进全管线产品平台战略,通过多元化手段持续扩充产品管线
公司将持续围绕市场需求发掘投资机会,依托于一体化的研产销团队,精准布局具有发展潜力的医美产
品,并推动产品尽快获批上市。此外,公司也将持续增强内部研发能力,自研和对外投资双轮驱动,打造全
面的医美产品布局。
2024年6月,吴中美学与北京丽徕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投资协议,并取得丽徕科技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多
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PDRN”)复合溶液产品的独家权益。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PDRN复合溶液产品已
结束临床试验入组。此次投资有望加强公司在再生医美领域的战略布局,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品梯队。
在自主研发方面,公司依托吴中医药在药品领域的研发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向国家药监局递交利丙双卡
因乳膏的上市申请,并积极推动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重组胶原蛋白植入剂、去氧胆酸注射液的临床前研
发工作。此外,公司亦积极推进其引进的韩国医美企业Humedix(汇美德斯)最新一款注射用双相交联含利
多卡因透明质酸钠凝胶产品的注册工作。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药方面1、研产销全产业链优势。
经过多年的整合和发展,吴中医药已经建成涵盖基因药物、化学药物与现代中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
为一体的完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