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327 大东方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百货零售和食品餐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疗服务(行业) 28.38亿 77.91 2.14亿 38.87 7.55
商业零售(行业) 5.46亿 15.00 1.88亿 34.08 34.38
餐饮及食品(行业) 1.88亿 5.15 8447.68万 15.33 45.00
其他业务(行业) 7746.13万 2.13 6507.92万 11.81 84.02
抵消(行业) -690.94万 -0.19 -51.94万 -0.09 7.52
─────────────────────────────────────────────────
医疗服务(产品) 28.38亿 77.91 2.14亿 38.87 7.55
百货零售销售(产品) 4.36亿 11.96 1.66亿 30.14 38.12
餐饮与食品销售(产品) 1.87亿 5.12 8882.86万 16.12 47.63
超市零售(产品) 1.05亿 2.88 1681.06万 3.05 16.04
其他业务(产品) 7746.13万 2.13 6507.92万 11.81 84.02
─────────────────────────────────────────────────
境内(地区) 35.65亿 97.87 4.86亿 88.19 13.63
其他业务(地区) 7746.13万 2.13 6507.92万 11.81 84.02
─────────────────────────────────────────────────
截止日期:2024-09-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疗服务(行业) 21.37亿 77.38 --- --- ---
百货零售(行业) 4.16亿 15.05 --- --- ---
餐饮与食品销售(行业) 1.50亿 5.43 --- --- ---
其他(补充)(行业) 6293.17万 2.28 --- --- ---
抵消(行业) -380.43万 -0.14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疗服务(产品) 14.34亿 75.30 1.18亿 37.93 8.22
百货零售销售(产品) 2.41亿 12.65 1.02亿 32.77 42.28
餐饮与食品销售(产品) 1.18亿 6.18 5401.10万 17.38 45.92
超市零售(产品) 6952.13万 3.65 637.81万 2.05 9.17
其他业务(产品) 4222.87万 2.22 3066.09万 9.87 72.61
─────────────────────────────────────────────────
境内(地区) 18.62亿 97.78 2.80亿 90.13 15.05
其他业务(地区) 4222.87万 2.22 3066.09万 9.87 72.61
─────────────────────────────────────────────────
截止日期:2024-03-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疗服务(行业) 7.15亿 71.03 --- --- ---
百货零售(行业) 1.97亿 19.57 --- --- ---
餐饮与食品销售(行业) 7625.50万 7.57 --- --- ---
其他(补充)(行业) 1622.79万 1.61 --- --- ---
抵消(行业) 218.23万 0.22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4859.21│ 1.2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1.8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9.0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18794.75│ 39.0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度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1、存量业务:坚定执行双主业战略,稳步推进业务发展
①医疗健康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医疗健康业务基于医疗市场发展趋势及行业管控政策导向,持续深化组
织架构扁平化改革,优化管理体系与运营机制,聚焦核心业务竞争力培育,平衡长期发展与短期效益,统筹
整合存量业务基本盘,提升下属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推进业务规模和经营质效的持续提
升。
均瑶儿科儿童生长发育核心业务发展稳健,市场份额逐步提升;拓宽服务范围,拓展增量项目;持续推
进儿科领域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探索,过敏学科实现突破性布局,4家门诊获“同济过敏医联体”授牌,会员
规模突破4.2万人,线上粉丝超68万。
雅恩健康通过优化教学中心布局,研发6类学能提升课程,完成金字塔教室认证,杭州城北中心成为全
国首家认证项目教室,同步关停低效中心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沭阳中兴医院积极应对医保政策变化,平衡医保收入与偿付比、药品占比之间的关系,减少医保坏账。
集中资源加大重点学科建设投入,深化临床路径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现部分重点学科的门诊与住院
患者人数的增长,有效的应对了药品集采与DRG点值下降带来的影响。金华联济医院重组经营管理团队,进
一步明确医院定位及学科建设方向,内科中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肾内科、心内科、儿泌的业务收入规
模均实现了增长。
②百货零售业务
报告期内,大东方百货不畏艰难、深耕焦点、降本增效,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消费需求和消费信心的变化
。按期顺利完成三年调改计划,通过场景打造,提升消费体验;强化招商力度,做强优势品类,持续引进首
店和差异化品牌,累计引进新品牌70个,其中首店36家;完善宣传渠道,创新营销策略,提升市场影响;升
级会员体系,加强线上会员经营及用户体验,新增会员超11万人;通过焕新消费场景,优化运营体系,提升
了顾客体验,并入选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发布的《零售业创新提升案例集》。
持续优化无锡本地百业超市及湖北武汉7-Eleven便利店业务,整合门店资源。根据超市及便利店业务的
行业趋势和市场竞争态势,通过优化总部人员结构,压缩运营成本及管理费用,围绕“质价比”进行商品力
打造,为门店销售注入新活力;加强供应链建设,提升商品议价能力,确保在营门店业务及现金流的稳定。
③三凤桥品牌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三凤桥品牌业务认真研判市场环境及行业趋势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和管理手段,不
断寻找业务发展的机会点与增长点。
食品业务积极探索新销售渠道,推进产品品质迭代与新产品开发,强化品牌营销及传播推广,不断提升
连锁门店的营运质量和盈利能力,重点狠抓尾部门店销售并实现双位数增长;持续探索发展“一产多销”战
略,大客户业务重点发力航空餐渠道,与吉祥航空等客户开展合作初具成效;以产品为驱动,迭代产品品质
与推进新品开发齐头并进,开发新品近20个、迭代原料12个、优化25个产品工艺,以做强存量、做优增量。
餐饮业务强化线上主流平台运营,注重销售转化,规范经典菜肴制作标准,不断巩固菜品品质和服务质
量,多措并举提升顾客现场用餐体验。同时,通过各项比赛获得了多项荣誉,不仅提高了团队的专业技能,
也不断增亮了三凤桥品牌的成色。
此外,进一步优化三凤桥品牌营销策略,扩大品牌曝光量及覆盖面,使三凤桥酱排骨第二次登上央视舞
台,进一步提升了三凤桥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④资产租赁业务
资产租赁业务持续提升对客服务内容,高效落实客户需求,增强租户黏性。报告期内,积极引入多元化
办公服务设施,围绕“以客为尊、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的工作主题,提高租户满意度。进一步推动楼
宇智能化服务升级,提升对客服务内容;高效落实客户需求问题,为租户营造了温馨服务环境;稳步推进招
商及管理工作,确保合同续签及账款安全;及时关注各租赁单位经营状况,做好租金及其他各项费用的催缴
工作,降低坏账风险;对于到期租户,提前介入沟通,确保顺利续租。
2、深挖管理潜力,持续降本增效,赋能企业的稳定运营
①推进公司管理模式及体系改革,促进组织效能和人力效能提升
立足战略与预算目标,建立与之匹配的管理模式及体系,业务管理实现有效联动。各级总部平台和业务
单位持续做精做轻,为经营服务提供专业支撑。
完善干部考核与评价机制,加强干部梯队建设,优化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实现干部的动态轮换,压实压
牢干部责任。针对性设计绩效考核方案,聚焦经营结果,强化利润指标考核权重,结合重点过程跟踪,确保
盈利单位利润规模基本盘的稳定。
②加强财务条线内控管理,稳步推进各业务板块投资事项
针对各业务板块的重点项目进行内控检查和制度梳理,持续跟进重点板块成本费用优化。强化各业务板
块投资事项的管理工作,根据投资阶段,跟踪项目推进情况,组织立项或投资评审。开展重点项目的专项推
进工作,同外部进行多轮沟通,寻找机会;跟踪项目投后实际运营情况,组织项目的回顾与复盘,跟踪改善
运营偏差。
③抓牢信息化基础建设及运维工作,赋能经营管理
完成财务BIP系统升级并实现OA-费控-凭证全链路贯通;上线资产租赁物管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
了租赁业务的管理效率;医疗业务板块HRP系统完成现流模块开发;三凤桥业务板块T6系统优化单品成本核
算逻辑;部署深信服超融合双活架构,服务器防病毒覆盖率提升至100%。④全员落实安全责任,筑牢经营管
理安全体系
一是全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意识,同时,针对公司主业特点,重点守住食品生产、医疗服务质量的安
全底线和红线,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虞。
二是持续构建好经营管理安全保障体系,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升级了IT系统防护网并开展针对
性的安全培训、医疗业务板块严控药耗毛利率及医保坏账率等的经营安全指标、食品业务板块规范加盟商订
货全流程管控等各项举措,以防范经营管理的安全风险。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本公司成立于1998年,追溯历史前身为成立于1969年的“无锡东方红商场”,自创立以来,由最早的单
体传统百货店,发展成为集现代百货零售(大东方百货板块)、中华老字号“三凤桥”品牌经营(三凤桥板
块)、医疗健康(均瑶医疗板块)三个消费及服务领域业务板块的集团型企业,是无锡市辐射区域的商业零
售服务龙头企业,是核准制下江苏省内的第一家商业零售上市企业,在江苏地区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多
年来,公司曾荣获“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江苏省服务业50强企业”、
“全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先进集体”等荣誉。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
竞争,围绕“十四五”战略规划,贯彻各项经营策略,调整各项经营活动,有效推动公司经营质量稳步提升
,持续推进公司转型医疗健康服务业务的规模发展。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消费领域的经营和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以无锡为中心辐射范围内消
费领域的百货零售、三凤桥品牌经营;公司持续拓展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报告期内覆盖了全国25个城市,从
而形成“商业零售+医疗健康”两大核心主营业务。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百货零售业务
公司旗下“大东方百货”定位于中高端精品百货的销售与服务,主要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高端化商
品需求。公司以“大东方百货本部中心店”为核心,整合旗下资源,与千余主力优质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
良好合作,并拥有近50万的注册会员,不断稳固江苏省内、以无锡为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的百货零售业务主要经营模式包括联营、自营等方式。
2、三凤桥品牌经营业务
公司旗下“三凤桥”作为中国商务部首批认定的无锡地区中华老字号企业,其生产的三凤桥酱排骨为无
锡三大地方标志性特产之一,其烹制技艺被列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三凤桥”品牌以生产餐
桌熟食和特色礼品性食品两大系列共100多个品种为消费者所认知,同时下辖“三凤酒家”、“三凤桥-客堂
间”两个不同定位字号店,以继承典型无锡本帮菜为特色,以“江南-无锡的味道”、“家的味道”获得消
费声誉,同时兼顾时尚创新菜品,2012年三凤酒家成为“锡菜”的研发创新基地。近年来“三凤桥”坚持传
承与创新并举,通过江南美食与餐饮文化的推广,持续打造优质老字号品牌。
3、医疗健康业务
公司旗下“均瑶医疗”以医疗投资运营为核心,通过构建“学科引领医疗发展、运营推动价值提升”的
专业性投后管理体系,强化赋能、有效支撑。同时延展相关上下游医疗产业领域进行投资布局,积极探索医
疗尖端科技及创新技术的合作开发与应用推广。公司致力于成为具有规模化、专科化、区域化特色,各投资
板块深度协同、持续创新升级的百年医疗产业集团。在2021-2022年先后完成了对沭阳中心、健高儿科、雅
恩健康、金华联济及知贝医疗的投资并购,形成了专科特色的综合医疗服务、儿童全成长发育周期医疗服务
、特需儿童康复三个业务模块。报告期内推进了连锁儿童医疗及康复机构的有质量的规模化发展。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经营的品牌优势:公司以“大东方百货”、“中华老字号三凤桥食品”、“上海均瑶医疗”
三个字号,分别在精品百货零售、地方标志性特产、医疗健康服务等消费领域建立品牌商誉,在各自行
业领域和经营地域内建设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2、供应商合作优势:公司百货经营与欧莱雅、LVMH、雅诗兰黛、宝洁四大化妆品集团公司,以及周大
福、I.T、宝源、百丽、朗姿、赢家等众多国际国内一线集团公司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三凤桥”和国内多
家知名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厂商建立了长期供货合作,保障了食品生产的安全。
3、地域的发展优势:公司在中国最具经济规模及影响的长三角腹地,以无锡为中心辐射的周边地域内
,公司百货经营业务板块以具有城市标杆地位的“大东方百货”为核心,整合旗下资源,树立发展优势;公
司医疗健康业务板块,目前辐射27个城市,分别在“专科特色的综合医疗服务”、“围绕儿童全成长发育的
医疗服务”、“特需儿童康复”等业务领域,形成一定的布局规模,并实现了专业化的诊疗及康复手段的输
出。
4、忠诚的客群优势:公司旗下无锡“大东方百货”等有近50万的注册会员,并拥有优质的VIP客群,客
群基础坚实;三凤桥品牌作为“无锡排骨”这一地方标志性特产的发源品牌,以此为核心打造的系列产品,
在无锡及沪宁线上消费者中有广泛而扎实的消费认知基础。
5、良好的商誉优势:公司数十年来,始终以品牌美誉度的塑造为核心经营理念,多次位列“中国民营
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江苏省服务业50强企业”,在无锡周边区域同行业处于龙
头地位,在省内拥有良好的品牌信誉力。
6、一流的客服优势:公司以体验式、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为理念,倾力建设特色的“VIP客服中心”,
不断提升一流的客服优势。
7、丰富的管理优势:公司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并不断提升完善,积累了良好的管理
基础和经营理念。
8、稳定的团队优势:公司拥有一支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发展的经营管理团队,核心管理层及各层
经营管理专业骨干忠诚敬业,公司重视人才储备,保障了企业长期发展理念及战略的连续稳定推进。
9、商圈的区位位势:公司百货经营位处知名的无锡市中心中山路商圈核心位置,无锡市东西与南北二
条主干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在大东方百货总部店的地下交汇,大东方百货A\B两幢大楼地下卖场与
地铁有三个互融接口连通,同时地面也有三个出入口;“三凤桥”总部也位处地铁一、二号线的出入口地面
,极大地方便了客流的集聚,商圈的区位优势凸显。
10、物业的自有优势:公司核心经营门店的自有物业比例较大,包括“大东方百货”中心店等都为自有
物业,地理位置优越,一方面保障了经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长期运营成本。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43亿元,同比增长3.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63.80万元
,同比下降72.97%。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交织,国内有效需
求不足,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破解多重制约。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
创新动能加速集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制度红利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培育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协同推
进,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与微观主体活力激发形成合力,将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韧性。
从百货零售行业来看,2024年中国消费市场延续了平稳回升的态势,政策驱动与结构性升级成为主基调
。尽管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仍存制约,但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的协同发力、线上线下融合的深化,以及政策
环境的持续优化,共同支撑了行业的韧性发展。具体而言,以旧换新政策对家电、家装等耐用品的拉动效应
显著,绿色智能产品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成为传统消费提质的重要引擎;同时,服务消费与新型消费
表现亮眼,文旅出行、即时零售、数字娱乐等业态高速增长,消费场景的创新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潜力。百货
零售企业加速转型,通过调改升级、数字化运营和沉浸式体验重塑竞争力,但传统百货店仍面临增长压力,
便利店、专业店等业态则更具活力。展望未来,政策持续加力、就业形势稳定、消费新场景拓展等有利条件
,将为行业注入增长动能,但需进一步破解消费信心不足、供需结构错配等深层次问题。
从食品与餐饮行业来看,2024年中国食品与餐饮行业在政策规范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展现出更趋
专业化与多元化的新格局。政策层面,国家通过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与监管标准、成立食养与餐饮分会推动
营养健康转型、出台税收优惠与反浪费指导意见等举措,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制度动能。消费端则呈现“
理性务实”与“品质升级”并存的特征:健康饮食需求催生减盐减糖的“三减”实践,预制菜因工业化规范
与科技赋能成为居家刚需,而“精致省”消费模式则推动高性价比与特色化产品并行发展。行业结构性变化
显著,数字化转型加速重构产业链,虚拟厨房、智能点餐与供应链优化成为降本增效核心;连锁品牌通过下
沉市场布局与加盟模式创新扩大规模效应,同时“正餐快餐化”“餐饮零售化”等业态融合打破传统边界。
地方特色食品与康养文旅的跨界联动,以及植物基食品、功能性饮品的创新崛起,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场景。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渗透,从环保包装推广到零浪费实践,绿色转型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新维度。整体而言,
政策规范、消费分层与技术创新构成行业三重驱动力,推动食品餐饮业在健康化、数字化、生态化等维度实
现提质扩容,为超大规模市场释放更高质量的消费潜能。
从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来看,2024年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在政策深化与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呈现结
构性调整与创新突破并行的格局。随着“三医协同”改革持续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加速布局
,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及基层下沉,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完善,基层防病治病与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人
口老龄化加剧与慢性病负担加重持续推高医疗需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与集采范围扩大倒逼行业提质增
效,同时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数字化技术深度赋能诊疗流程优化与服务质量提升。民营医疗在政策引导下
差异化发展,高端专科、康复护理及连锁化机构成为重点扶持方向,与公立体系形成互补。尽管基层网络建
设加强,但城乡资源分布不均、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缺口等问题仍存,医养结合与“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成为
供需匹配的关键突破点。整体而言,行业在技术革新、政策协同与市场分层中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医疗服
务的精准化、普惠化与多元化特征进一步凸显。
1、行业环境
(1)百货零售业务
①消费复苏基础稳固,但结构分化与内生动力不足矛盾凸显
2024年,中国GDP总量达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拉动GDP增长2.
2个百分点,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79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20
23年回落3.7个百分点,主要受高基数效应和消费信心波动影响。尽管政策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但居民收入
增速放缓(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5.3%)及储蓄率居高不下,导致消费转化效率有限,内生增长动力尚未
完全释放。
线上线下渠道分化加剧: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3.08万亿元,同比增长6.5%,占社零总额的26.8%;线
下零售额同比增长4.62%,但百货业态零售额同比下降2.4%,便利店、专业店等小型业态表现优于传统百货
。文旅、餐饮等服务消费增长较快(服务零售额+6.2%),而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增速放缓,显示消费
结构向体验型、即时性需求倾斜。
②百货业态加速数智化与业态创新,但存量竞争与闭店压力持续
2024年,百货行业面临“冰火两重天”格局。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数智化转型提升效率,通过整合多
业态会员系统,优化库存管理,降低缺货率,并深化“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推动供应链协同与品类创
新;另一方面,行业闭店潮加剧,全年关闭百货购物中心41家,38家上市企业中仅34%实现净利润增长,百
货店零售额连续多季度负增长。
政策驱动下,百货业态探索轻资产模式(如托管、加盟)、拓展新能源车销售等高潜力品类,并引入预
制菜、3R商品等新消费场景。但实体零售整体仍面临网络分流压力及租金、人力成本上涨挑战,转型效果需
持续观察。
(2)医疗健康业务
①医疗服务行业环境:供需矛盾深化,民营医疗持续补位
需求端:老龄化加速,医疗需求结构性增长。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1.1%,正式进入中度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达2.97亿人,预计2035年将突破4亿人。人口结构变化推动慢性病、肿瘤、心血
管疾病等医疗需求激增,尤其是慢性病医疗服务市场因供需错配,民营机构在专科化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城镇化率提升至67%,人口聚集进一步加剧核心城市医疗资源紧张。
支付端:医保基金压力持续,控费政策深化。未来10年,14.52%的人口将进入退休阶段,而新增就业人
群仅占10.49%,医保基金收支压力显著。2023年职工医保结余3.4万亿元,但年支出达2.8万亿元,部分地区
职退比(在职/退休人口)已降至1.24-1.65,远低于全国平均的2.71。政策层面,国家强化医保基金长效管
理,鼓励民营医院通过灵活运营降低对医保依赖。
②消费医疗:儿童与细分赛道驱动增长,潜力释放
儿童医疗人口基数支撑长期需求。2024年0-17岁儿童人口约2.4亿,虽出生率下降,但存量基数仍庞大
,儿童医疗市场规模预计达1491亿元,同比增长22.8%。消费升级推动需求从基础诊疗向口腔正畸、视力矫
正等高端服务转移,隐形矫治、种植牙等细分赛道增速超20%。
消费医疗整体扩容,细分领域多点开花。消费医疗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2.39万亿元(2021-2025年CAG
R22.9%),眼科、口腔、医美、体检四大领域占比超70%。其中,牙科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种植牙长期
需求缺口超2000万颗;医美市场预计2025年达3529亿元,复合增长率15.9%。政策松绑与技术迭代(如数字
化诊疗)进一步催化市场。
③监管升级:质量安全与合规性并重
国家卫健委发布《2024年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新增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率等10项指标,强化过程
质控与数据监测。医疗机构需按季度分科室反馈数据,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例如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
完成率、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率等被纳入核心考核。同时,医药反腐力度不减,DRG/DIP支付改革深化,
集中带量采购继续推进,倒逼医院提升成本管理与服务质量。
④技术驱动:国产替代与数字化双线突破
药械国产化率提升,高端领域突破。2024年医疗设备国产化率达43%,中低端设备(如监护仪、超声)
已实现替代,高端影像设备(如CT、MRI)国产份额升至15%-30%。政策倾斜(如国产设备价格评分优惠20%
)加速替代进程,手术机器人、化学发光诊断等赛道成为新增长点。数字化医疗重构服务模式。AI辅助诊断
、物联网慢病管理、云计算平台应用普及,三甲医院智慧化改造率超60%。例如,AI在肿瘤影像识别准确率
达90%以上,数字化诊疗提升效率30%-50%。远程医疗覆盖基层,缓解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⑤均瑶儿科战略韧性凸显于行业逆周期
均瑶儿科在2024年行业深度调整期展现出战略定力,在儿科市场总量收缩、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实现净利
润同比增长。面对新生儿人口持续下降至700万量级、线上渠道流量断崖式下跌、战略合作方市占收缩等挑
战,公司通过差异化布局打开增长空间:近50家下沉门诊抢占基层市场,过敏专科获"同济医联体"授牌构建
技术壁垒,长效治疗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40%,专家引进工程带动2000万增量收入。在儿童医疗消费升级
趋势下,持续加码"治疗+健康管理"双轮驱动,通过会员体系(4.2万+)、随访服务(95%执行率)深化客户
粘性,以专病经营、业态共享等八大举措筹备自营体系转型,为穿越行业寒冬储备战略势能。
(3)食品与餐饮业务
①市场持续扩容,增速稳健趋缓
2024年,中国佐餐卤制食品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2355.2亿元,占卤制品整体市场的63.7%(休闲卤制食
品占36.3%)。尽管增速较疫情前略有放缓,但行业仍处于稳态增长期。2018-2022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
(CAGR)为11.9%,而2023-2027年预计CAGR为10.9%,2027年规模或突破3934.1亿元。驱动因素包括:家庭
正餐场景的刚性需求、跨区域经营模式成熟、小作坊加速出清,以及品牌连锁化渗透率提升。
②竞争格局分散但集中度加速提升
行业CR5市占率仍处于低位(2022年为5.1%),但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与规模化扩张加速市场集中
。以紫燕食品为例,其2023年零售端市占率已达3.1%,超过2-5名总和,并通过全国化门店布局(截至2023
年9月覆盖225个城市、6503家门店)持续抢占份额。此外,休闲卤味品牌如绝味、周黑鸭等跨界进入佐餐领
域,进一步加剧竞争。
③区域扩张深化,华东仍是核心战场
华东地区(占比超40%)仍是佐餐卤味消费主力,其甜辣口味偏好与高消费能力支撑品牌密集布局。头
部企业采取差异化区域策略,一些头部品牌以华东为起点,向华中、西南加密门店,并试点西北、东北新市
场;一些区域品牌依托本地化口味(如川渝麻辣、广东鲜淡)深耕优势区域。同时,线上渠道(B2C、直播
电商)渗透率提升,推动区域口味融合与全国化销售。
④供应链升级与健康化需求驱动行业转型
供应链能力成为头部企业护城河,其通过“中央厨房+全程冷链”(工厂冷库-配送冷车-门店冷柜)保
障鲜货品质与跨区域配送效率。消费者端,年轻群体(Z世代占比提升)与健康化需求主导市场。78.95%消
费者选择卤制品作为休闲备餐,59.21%用于即时食用;低盐、低脂、天然香料产品需求增长,豆制品与素菜
类因健康属性受青睐。
⑤未来展望:品牌化与渠道融合
集中度将持续提升规模化企业通过并购、加盟整合小微作坊,CR5有望突破7%。全渠道渗透,线上销售
(预计2024年增速超30%)与社区店、生鲜平台结合,覆盖“家庭+休闲”多元场景。
2、区域环境
(1)商业零售业务区域环境
2024年,无锡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产业升级与消费创新双轮驱动成效显著。在深化“465”现代
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布局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贡献度持续提升,物联网、集成电
路、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巩固核心竞争力,新能源、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通过“太湖购物节”等
品牌活动激发消费活力,首店经济、智能家电换新、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新热点带动市场回暖,线上消费与跨
境电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营商环境迭代至7.0版本,通过“一网通办”改革、金融专项基金支持及外摆经
济政策创新,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年新增经营主体12.6万户,政务服务便利度与企业获得感同步提
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迈入新阶段,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的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夜间经济与特色街区焕
发活力,消费市场开放度与城市国际吸引力显著增强。整体而言,无锡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焕新、以制度创
新优化发展生态,推动经济质效与城市能级协同跃升。
2024年,无锡市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实现稳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263.29亿元,同比增长5.
8%。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