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346 恒力石化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PTA、聚酯切片、民用涤纶长丝、工业涤纶长丝、聚酯薄膜、工程塑料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同时对外提供
电力、蒸汽等产品。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石油化工行业(行业) 2180.28亿 92.23 224.02亿 95.67 10.27
其他行业(行业) 182.45亿 7.72 8.88亿 3.79 4.87
其他(补充)(行业) 1.27亿 0.05 1.27亿 0.54 100.00
─────────────────────────────────────────────────
炼化产品(产品) 1081.39亿 45.74 141.98亿 60.63 13.13
PTA(产品) 681.22亿 28.82 23.12亿 9.87 3.39
聚酯产品(产品) 417.66亿 17.67 58.92亿 25.16 14.11
其他(产品) 182.45亿 7.72 8.88亿 3.79 4.87
其他(补充)(产品) 1.27亿 0.05 1.27亿 0.54 100.00
─────────────────────────────────────────────────
境内地区(地区) 2053.84亿 86.88 224.60亿 95.91 10.94
境外地区(地区) 287.13亿 12.15 1.49亿 0.64 0.52
其他业务(地区) 21.76亿 0.92 6.80亿 2.90 31.26
其他(补充)(地区) 1.27亿 0.05 1.27亿 0.54 100.0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石油化工行业(行业) 1172.25亿 104.11 99.64亿 74.37 8.50
总部及其他业务分部(行业) 445.93亿 39.60 10.19亿 7.61 2.29
聚酯纤维分部(行业) 217.73亿 19.34 24.27亿 18.11 11.15
分部间抵销(行业) -709.96亿 -63.05 -1151.01万 -0.09 0.02
─────────────────────────────────────────────────
炼化产品(产品) 459.97亿 40.85 76.25亿 56.91 16.58
PTA(产品) 387.32亿 34.40 18.66亿 13.93 4.82
聚酯产品(产品) 210.62亿 18.71 33.23亿 24.80 15.78
其他(产品) 67.48亿 5.99 5.27亿 3.93 7.81
─────────────────────────────────────────────────
境内(地区) 998.00亿 88.64 121.27亿 90.51 12.15
境外(地区) 117.15亿 10.40 7.49亿 5.59 6.39
其他业务(地区) 10.23亿 0.91 4.65亿 3.47 45.4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石油化工行业(行业) 2266.84亿 96.52 247.86亿 93.59 10.93
其他(行业) 81.07亿 3.45 16.21亿 6.12 20.00
─────────────────────────────────────────────────
炼化产品(产品) 1199.61亿 51.08 222.25亿 83.92 18.53
PTA(产品) 726.07亿 30.91 -9.86亿 -3.72 -1.36
聚酯产品(产品) 341.15亿 14.53 35.47亿 13.39 10.40
其他(产品) 81.07亿 3.45 16.21亿 6.12 20.00
─────────────────────────────────────────────────
境内(地区) 2175.20亿 92.61 245.68亿 92.77 11.29
境外(地区) 156.79亿 6.68 10.26亿 3.87 6.54
其他(地区) 15.91亿 0.68 8.13亿 3.07 51.0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炼化产品(产品) 626.45亿 57.23 --- --- ---
PTA(产品) 286.50亿 26.17 --- --- ---
聚酯产品(产品) 149.79亿 13.69 --- --- ---
其他(产品) 23.50亿 2.15 --- --- ---
其他(补充)(产品) 8.32亿 0.76 --- --- ---
─────────────────────────────────────────────────
境内(地区) 1019.00亿 93.10 --- --- ---
境外(地区) 67.25亿 6.14 --- --- ---
其他(补充)(地区) 8.32亿 0.7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33.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9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339084.82│ 9.9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32.6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8.3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6326035.70│ 28.3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宏观经济概述
2024年,国际政治环境深刻演变,地缘冲突持续升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
临重构压力,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既要
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加剧、外需收缩等挑战,又需化解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压力
增大等结构性矛盾。然而,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发生变化,经济基础稳、优势多、
潜能大的特征依然突出。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为主线,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
构建,内需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形成了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在党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的
强力推动下,市场预期显著改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国民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4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34.9万亿元大关,圆满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成之
惟艰,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充分彰显了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生动诠
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二)行业情况概述
回到本行业,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挑战,也
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劲。2024年,石化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
筹发展和安全,经济运行保持基本稳定并取得新的突破。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4年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7897.
1亿元,同比下降8.8%;进出口总额94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4%。受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市
场波动、部分产品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叠加行业产能增速过快、结构性矛盾突出、“内卷”式竞争加
剧,部分石化产品价格自2024年以来持续承压下行,导致企业和全行业效益受到较大冲击,利润出现明显下
滑。但与此同时,行业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分板块来看,油气板块表现稳健,营业收入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利润3360.8亿元、同比增
长12.4%,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化工板块营业收入9.76万亿元、同比增长4.6%,但受成本上升、需求
不足等因素影响,实现利润4544.4亿元、同比下降6.4%,反映出行业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未来石化行业需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三)芳烃-PTA-聚酯产业链情况分析
1、成本端因素:原油价格稳中有降,煤炭价格持续下行,公司成本有效降低
从成本端来看,原油价格有所回落,煤炭价格下行明显。2024年原油价格呈现前高后低、宽幅震荡走势
。全年布伦特原油均价80美元/桶,同比下降2.8%;WTI原油均价76美元/桶,同比下降2.3%。2024年全国煤
炭供应总量延续增长,进口煤数量同比增加明显。全年煤炭供需处于宽松状态,库存维持高位,价格震荡下
行。
2、需求端因素:纺织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芳烃-PTA-聚酯产业链产品均不同程度受益
国内纺服链稳步复苏,民用丝需求快速增长。生产端看,2024年1-12月我国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加5.1%,较2023年同期提升5.7个百分点,生产增速同比加快。消费端看,在居民收入及消费信心趋稳
、国家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等因素的支撑下,我国纺服内销市场稳中有增,2024年1-12月限额以上服装鞋帽
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3%。投资端看,纺织企业稳步扩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投入
,2024年1-12月我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加15.6%。企业端看,纺织企业效益水平持续改善,2
024年1-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4%。展望2025年,在地产
市场企稳回升和大力刺激消费预期下,家纺需求有望持续回暖。
3、产品价格呈现复杂分化态势
受下游纺织需求稳步增长影响,上游“芳烃-PTA-聚酯化纤”产业链均有不同程度受益,然而分产品情
况仍需受自身供需格局影响,呈现复杂分化态势。从产品价格走势来看,2024年产业链整体呈现出“前高后
低”的运行特征,上半年,在原油价格波动有限、需求相对稳定的背景下,上游PX等产品利润水平保持平稳
。芳烃类产品中,纯苯和苯乙烯价格同比显著上升,尤其是纯苯市场,受供应趋紧及原油成本支撑影响,价
格持续攀升,逼近五年峰值。下游涤纶长丝方面,受益于终端需求复苏叠加原料PX成本支撑,POY/FDY/DTY
价差快速修复。然而进入下半年,伴随海外原油价格回落,成本端支撑显著减弱,叠加内需表现乏力,PX、
PTA价格回调明显。涤纶长丝亦因需求转弱叠加原油价格回落双重压力,呈现震荡下行态势。
(四)烯烃化工产业链情况概述
聚烯烃产品受政策刺激,有望边际改善回暖。2024年聚烯烃表观消费量延续增长态势,但终端需求呈现
结构化分化。地产和基建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受行业调整影响,对基础品类的需求持续疲软,价格中枢下移
;而汽车、家电等行业对聚烯烃的需求保持相对稳定,但受制于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高端
化、差异化升级空间显著。成本端方面,受益于煤炭、原油价格回落,国内聚烯烃行业盈利水平同比改善。
随着“稳定楼市”政策逐步显效,以及“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措施落地,终端需求有望边际回暖,进
而支撑上游化工品价格及价差修复。
(五)公司经营情况
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战略转型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补链强链”和“
研发创新”。在行业独具优势的“油、煤、化”深度融合的“大化工平台”基础上,通过精细化园区建设,
加速培育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显著提升了高端化工原材料的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扩大高端化工原材料
的产业支撑和发展基础作用,不断夯实上游“大化工”的平台作用和运作效率。公司前瞻性布局新消费、新
能源与新智造融合发展带来的发展历史机遇,重点突破关键新材料领域,重点打造PBS/PBAT可降解材料、功
能性聚酯材料、高性能树脂材料、高端纤维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产品矩阵,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依
托大连长兴岛产业基地,公司正着力构建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产业生态圈。通过
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平台型化工新材料全产
业链领军企业,持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着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年,面对
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在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传统优势,
发展新动能,激发新质生产力,高效统筹安全环保、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工作,完成了年度经营业绩目标
及关键发展指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2.73亿元,同比增长0.6
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44亿元,同比增长2.01%。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情况如下:
1、实施降本增效,强化全产业链挖潜,不断巩固成本护城河优势。
民营大炼化作为国内炼化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其核心优势主要在于炼厂超大型装置的成本领先和“
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产品经营,公司更是在此基础上,打造行业标杆并做到产业极致,持续
构筑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成本护城河优势,实施基于内部降本增效的持续成本改善,加快“高附加值技改+精
品项目建设”并举的内生式增长,这也成为了恒力石化去年实现经营规模与盈利水平稳步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之一。
作为国内最早投产的“民营大炼化”企业,超大型装置的规模、一体化布局的协同以及上下游产能的聚
集所构筑的叠加优势,是恒力石化“成本护城河”的主要支撑。恒力炼化在国内最早贯彻“组分炼油、分子
炼油”理念,选取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采用世界领先且有成熟应用的工艺包,并采用全球最好的专业绿色
环保污水处理技术,设备选型要求明显高于同期炼厂水平,装置的能耗物耗、绿色环保、本质安全与长周期
运行得到有力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利用“品质、成本、快速反应,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优势以及弹性、高效、灵
活的机制特点,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公司通过加强资源统筹,优化产销协同,及时结合
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原料、装置、产品结构,优先增产高效益产品,做到“宜油则油
、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化则化”,全力保障炼化、石化、化工和新材料各大产业园区的高效协同运行,
保持产销平衡、经营顺畅,保障公司实现高质量的效益内生式增长。
从产能一体化布局看,上市公司拥有行业内独具的“油、煤、化”深度融合的大化工平台,业内首次将
全球标杆级的2000万吨炼化、500万吨煤化工、150万吨乙烯和1200万吨PTA这四大产能集群布置在同一个产
业园区内,各类油、煤、化大型装置都通过园区内的管道一体化耦合并实现上下游贯通,显著优化了冗繁的
运输、存储和冷却等加工环节,节省了大量的中间运行费用与物流运输成本。同时,公司在园区内自备了国
内最大的煤制氢装置,每年低成本自供25万吨稀缺的纯氢原料,建造了行业能效领先的合计520MW的高功率
自备电厂,为炼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电力和各级蒸汽,自营了2个30万吨级别的原油码头、600万吨自备原油
罐区以及其他各类齐备的原料、成品码头、罐区、储存等公用工程设施,显著降低了各类生产与运行成本。
公司始终秉持精益运营理念,通过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实现能耗物耗的持续优化,构建起细水长流式的可
持续成本竞争优势。公司聚焦关键要素的降本,加强对原材料市场走势研判,通过国内外资源整合、战略与
择机结合等措施,持续提升原材料采购能力,合理控制原料库存,降低财务成本。强化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
养,实施定期监测和检测,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风险,确保生产装置长期稳
定运行。深挖装置潜能,以装置检修为契机,完成部分装置的技术优化升级,通过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应用
使装置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形成了"管理优化-技术创新-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不仅确保生产装置长期
稳定运行,更为公司打造了持续领先于同行的成本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资金管理方面,公司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持续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公司成功完成20
24年度第一期、第二期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发行,发行规模共计20亿元,票面利率低至2.15%,为近年
最佳表现。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基本结束本轮投资建设与资本开支的高峰期,后续经营重心将更加突出精细
化成本管控下的“优化运营、降低负债和强化分红”,持续打造价值“成长+回报”型上市企业。
2、新材料产能逐步投放,实现产业“优链、延链、补链”。
——公司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作为落实公司“完善上游、强化下游”发
展战略与加快向“平台化+新材料”发展模式升级的重要载体,该项目产品主要包括双酚A、聚碳酸酯、电子
级DMC、丙二醇、乙醇胺、乙撑胺、聚甲醛、醋酸等化工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汽车等新兴产业。
项目的建成投产,实现从原料供给到工艺技术到消费市场的高效渗透与深度链接,降低公司大宗化工品比例
,提升精细化学品与新材料产品产出,有助于公司实现产业链的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的延伸与补强,推动产
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恒力化纤年产40万吨高性能特种工业丝智能化生产项目全线投产。工业丝总产能达80万吨/年,恒
力化纤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高性能工业丝生产基地,为相关下游产业提供了更充足、更优质的原材料供应,
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汽车、化工、电子等产业的发展。
高性能特种工业丝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磨损、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胎帘子布、输
送带、化工过滤材料、海洋绳缆、航空航天、高端电子等领域。
——苏州汾湖基地12条线功能性薄膜生产线全面投产,可年产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47万吨,持续提升康
辉新材料在中高端功能性薄膜领域的行业竞争力。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领域,产品涵盖
离型保护基膜、MLCC离型基膜和在线涂硅离型膜等多个产品;光学材料领域,产品涵盖偏光片离型保护基膜
、OCA离型基膜、高亮基膜等产品;超薄应用领域,如TTR热转印基膜,公司产品主要为4.5微米以下TTR热转
印基膜和8微米以下其他超薄膜。南通基地另外12条线功能性薄膜项目和锂电隔膜项目稳步推进中,项目预
计2025年逐线投产。汾湖基地和南通基地相关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为康辉新材成为全球产能规模最大和工艺
技术最领先的功能性膜材料企业。
3、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填补行业技术空白。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于公司多年精心打
造的研发平台,聚焦市场差异化、技术高端化、业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持续在差异化功能性材料的前沿技
术和尖端产品的研发上发力,取得突破。2024年,公司全产业链多项技术和产品突破了“卡脖子”瓶颈,弥
补了行业短板,填补了行业空白。恒力化工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专用料23050,取得PE100等级认证,标志着恒
力化工管材专用料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恒力化纤超细纤维27D/144f实现量产,9000米的单丝重量仅0.18g,
纤度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恒科新材料“新型分散染料常压可染聚酯及其纤维的产业化”项目总体技术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万吨级连续聚合分散染料常压可染聚酯纤维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恒力化纤取得2024年度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立项。恒科新材料先后创
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并于2024年通过“江苏省功
能性聚酯纤维工程研究中心”认定。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17.03亿元,同比增长24%。截至2024年12月
31日,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1676件,其中2024年授权专利超300件,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深化智能制造升级,助力精益生产。公司深度推进“智改数转”战略,构建Henglink工业互联网平台为
核心的数字生态体系,集成NCC、MES、AWMS、AGV、设备管理等智能系统,通过数据共享与交互,打破壁垒
,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有效提升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制造再获权威认可:江苏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最高认证等级AAA级评定;BOPET智能化车间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智能制造车间”名单。康辉南
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获得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评定。
4、筑牢安全环保底线,践行绿色低碳发展。
立足于高起点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营与细节管理,践行高标准的本质安全运行与绿色低碳运营,是推动
上市公司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效益线和风景线。
筑牢本质安全防线,构建长效治理体系。公司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
扎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通过进一步强化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构建起“横向到
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确保安全责任落实无死角。
严格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加大现场安全管理检查力度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同时,公司定期组织安全环保培训和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员工
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的基础,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公司积极践行“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理念,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与技术创新步伐。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生产全过程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通过实施系统优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充分利用全产业链上下游流程联
合、物料互供、能量耦合,以及热能梯级利用、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升能
源使用效率。报告期内,恒力炼化实施重整氢外送流程优化,沥青闪蒸气回收技改等一系列节能改造项目,
实现年节能量达100200吨标准煤。恒力化工实施合成氨硝酸车间脱NO催化剂应用项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
NO分解为N和O,降低NO气体排放0.275t/h,年折合减少CO排放68.2万吨。
另一方面,公司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助力“双碳”目标达成。恒力化纤积极实施煤改气及生物质锅炉建
设项目,成功替代原有煤燃料,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超80000吨标准煤当量(tce)。康辉新材料建成辽宁省内
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2024年度累计发电量达4500万余千瓦时,折合标准煤558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
363吨。恒力(南通)产业园光伏总容量达106.5兆瓦,年发绿电超1亿千瓦时,降低碳排放6万吨。此外,该
产业园建设40MW储能项目,有效消纳绿电,缓解用电高峰压力,降低电力成本,有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为“双碳”目标达成贡献力量。
功在不舍,玉汝于成。报告期内,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三家企业连续四年荣获国家级能效“领跑
者”称号,水效表现亦名列前茅。恒力化纤获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领军企业”。
继恒力石化(大连)、恒力炼化、恒科新材料、恒力化纤、恒力化工后,康辉新材料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称号。至此,公司旗下已有六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区
面向未来“碳中和”的产业发展趋势要求,公司坚定不移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深抓高端制造主线,持
续推进企业创新、智能、绿色发展,在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方面持续深耕,全力打造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
和谐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共进的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囊括从“一滴油到万物”的炼化、芳烃、烯烃、基础化工、精细化工以及下游各个应用领
域材料产品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同时依托上游“油、煤、化”融合的大化工平台,深度锚定“衣食住行用
”的刚性消费市场以及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高成长新材料赛道,不断强化内部一体化优势、成本护城河
与精细化管控,持续打造“平台化+新材料”的价值成长性上市企业。
公司在中上游业务板块已构筑形成以2000万吨原油和500万吨原煤加工能力为起点,主要产出年产520万
吨PX、180万吨纤维级乙二醇、180万吨纯苯、85万吨聚丙烯、72万吨苯乙烯、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85万吨
醋酸、14万吨丁二烯、72万吨甲醇等国内紧缺、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产品及少量的柴油、航空煤油等。公司
现已建成投产1660万吨/年PTA产能,是行业内技术工艺最先进、成本优势最明显的PTA生产供应商。下游聚
酯与化工新材料产品种类丰富,各类产品规格齐全,定位于中高端市场需求,涵盖民用涤纶长丝、工业涤纶
长丝、BOPET、PBT、PBS/PBAT等聚酯与化工新材料产品,应用于纺织、医药、汽车工业、环保新能源、电子
电气、光伏产业、光学器材等规模化、差异化、高附加值的工业制造与民用消费的广泛需求领域。
随着公司上游世界级炼化、乙烯关键产能和精细化工稀缺化工原材料产品的完全投产和全产业链优势不
断巩固扩大,公司加快具备了做长、做深和做精下游中高端新材料市场的“大化工”平台支撑与原材料配套
条件,并立足于内部技术研发与外部产业合作,持续不断延续化工材料价值产业链,加快切入以先进制造和
新能源、新消费、新材料等终端需求为代表的“国产替代”与“刚性消费”的化工新材料市场需求。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全产业链发展的战略领先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最快实施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战略发展的行业领军企业,积极推动各大业务板块的协
同均衡化发展,大力拓展上下游高端产能,致力于打造从“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民用
丝、工业丝、薄膜、塑料”世界级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的上市平台发展模式。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
项目、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全面投产,实现了公司在炼化、芳烃、烯烃关键产能环节的战略性突破,公司
成为行业内首家实现从“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发展的企业,加
上快速推进的PTA、化工新材料、PBS/PBAT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等新建产能依次建设与投产,公司不断升级优
化产业模式,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优势,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构筑公司适应行业全
产业链高质量竞争态势下在产业协同一体、产能结构质量、装置规模成本、技术工艺积累、项目投产速度与
上市平台发展的战略领先优势。
2、规模+工艺+配套的综合运营优势
公司通过持续引进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与成熟工艺包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利用,并不断进行技术工艺创
新改进,在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布局了以“装置大型化、产能规模化、结构一体化、工艺
先进、绿色环保、配套齐备”为特点的优质高效产能结构与公用工程配套,不论是单体装置、合计产能还是
生产工艺都处于行业领先的加工规模与技术水平,确保了公司在单位投资成本、物耗能耗节约、单位加工成
本、产品交付周期、产品高质化、多元化等方面的规模优势、营运效率以及更为稳定卓越的质量表现,加上
行业内最为齐备的电力、能源、港口、码头、罐区、储运等产业配套能力,在综合成本节约、服务质量表现
与运作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综合运营优势突出。产业园区内炼油、化工、煤化工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形成高
效业务与成本协同,炼化业务配置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煤制氢装置,产出低成本纯氢、甲醇、醋酸、合成气等
煤化工产品,加上原料、产品储存运输系统优势,大大增强了项目的经营弹性空间与综合成本优势。
3、高端研发驱动的市场竞争优势
公司走的是市场差异化、技术高端化与装置规模化、业务一体化并重的发展路径,具备长期积累、摸索
形成的市场-技术联动创新机制,并打造国际化研发团队,构筑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技术研发实力与新品
创新能力领先同行,能够快速响应最新市场消费需求变化,具备稳定的中、高端客户资源储备。公司四大经
营主体企业恒力化纤、德力化纤、恒科新材料、康辉新材料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精细
管理和技术工艺的不断改进,公司自主研发积累了一系列差别化、功能性产品,掌握了大量产品的生产专利
,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公司产品在品质以及稳定性上优于同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量产规格5DFDY产
品的公司,MLCC离型基膜国内产量占比超过65%,更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够在线生产12微米涂硅离型
叠片式锂电池保护膜的企业,公司在功能性薄膜和民用涤纶长丝领域,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工艺积累,形
成了短期内难以复制的行业竞争护城河。
4、智能化、精益化的高效管理优势
公司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产能,再造内生增长
动力,将“智能互联”作为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机器换人”、“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
台”、“智能换数字”等方式,逐步将企业的发展模式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借助智能制造
、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不断推进全过程智能化制造水平,通过自主研发的产品检测系统、自
动条码系统、智能出入库系统、销售系统,与ERP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及全流程管控,
促进公司管控、研发制造、业务管理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推动公司由“制造”向“智造”、由单一
业务管理向产业链高度协同运作转变。公司持续强化精细化管理与成本管控能力,坚持日常经营管理的精打
细算和“润物细无声”的成本优化提升,实施内部挖潜与降本增效。销售模式上,公司坚持“工贸一体、销
售前置、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产销联动模式,通过市场化销售机制和销售团队激励,实现销售利润最大
化,确保生产端、流通端和需求端“三端”信息联动,把握市场需求先机,确保低库存甚至零库存运营和市
场快速反应,以“产品高品质、服务高效率”来构筑产销的护城河,不断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当前
已累积超过2万个下游长期客户。
5、持续积累的人才管理优势
公司已经形成一支包括炼化、石化、高分子材料、化纤工程、纺织工程、电气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的
科技攻关团队,科技研发能力领先于国内同行。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非常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为员工提
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培训制度,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
培养了大量骨干人员。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2730.83亿元,同比增长4.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33.99亿元,
同比增加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