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万向德农(600371)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00371 万向德农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以玉米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技术研究和生产经营。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玉米(产品) 3.26亿 95.18 9035.11万 97.16 27.69 化肥(产品) 1081.93万 3.16 -5.97万 -0.06 -0.55 其他业务(产品) 379.72万 1.11 243.02万 2.61 64.00 棉种及其他(产品) 191.11万 0.56 26.64万 0.29 13.94 ───────────────────────────────────────────────── 华中及华北地区(地区) 2.16亿 62.88 5348.82万 57.52 24.82 东北地区(地区) 1.20亿 34.94 3571.86万 38.41 29.82 其他业务(地区) 379.72万 1.11 243.02万 2.61 64.00 西北地区(地区) 366.60万 1.07 135.10万 1.45 36.8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玉米(产品) 3.01亿 94.17 1.10亿 98.72 36.53 化肥(产品) 1237.54万 3.88 13.76万 0.12 1.11 其他业务(产品) 623.12万 1.95 128.84万 1.16 20.68 ───────────────────────────────────────────────── 华中及华北地区(地区) 1.99亿 62.22 6485.78万 58.28 32.65 东北地区(地区) 1.11亿 34.91 4393.58万 39.48 39.42 其他业务(地区) 623.12万 1.95 128.84万 1.16 20.68 西北地区(地区) 294.98万 0.92 120.06万 1.08 40.70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玉米(产品) 2.28亿 96.83 1.09亿 97.34 48.01 其他(补充)(产品) 435.75万 1.85 304.03万 2.71 69.77 化肥(产品) 308.26万 1.31 -5.56万 -0.05 -1.80 ───────────────────────────────────────────────── 华中及华北地区(地区) 1.44亿 61.28 6130.93万 56.15 42.58 东北地区(地区) 8374.50万 35.64 4664.16万 42.71 55.69 其他(补充)(地区) 435.75万 1.85 304.03万 --- 69.77 西北地区(地区) 288.49万 1.23 124.16万 1.14 43.04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玉米(产品) 2.14亿 96.64 1.08亿 97.95 50.25 其他(补充)(产品) 744.51万 3.36 225.56万 2.05 30.30 ───────────────────────────────────────────────── 华中及华北地区(地区) 1.44亿 64.90 6629.92万 60.31 46.08 东北地区(地区) 6952.76万 31.36 4098.61万 37.29 58.95 其他(补充)(地区) 744.51万 3.36 225.56万 2.05 30.30 西北地区(地区) 84.57万 0.38 38.29万 0.35 45.2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3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4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246.46│ 9.4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1-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6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9.3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6101.61│ 89.3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农为国之根基,种为农之命脉”。 2024年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 振兴行动”。这一年种质资源普查圆满完成、生物育种产业化继续提速、行业并购愈演愈烈、仿种子大清理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日趋强化;同时,玉米种子严重供过于求,库存积压形势严峻仍是种企的痛点。 在种业一方面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承压于供需关系波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 环境的复杂形势下,公司坚持稳健增长的经营策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以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强化各项业 务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278.12万元,同比增长7.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62.82 万元,同比下降19.39%。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本期部分品种价格上调;利润下降的主要原 因是营业成本增加、投资收益减少。 (一)科研方面 1、品种审定 2024年共有9个玉米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有6个东华北春播区品种,有效补充该区域的品种储备;转 基因品种德单123通过黄淮海夏播区国家审定,扩大了公司转基因品种的推广区域。 2、品种测试 2024年参加审定试验普通玉米品种58个,其中自主研发品种39个,对外合作品种19个。参加转基因生产 试验品种4个,已经完成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并筛选9个品种晋级生产试验,12个品种晋级区试2年。同时重 点完善公司测试体系建设,在东北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已建立起布局合理的测试体系。 3、转基因储备 报告期内,重点完成先正达集团转基因性状的储备,骨干自交系已全部导入先正达的性状基因,通过今 年的田间筛选,已选择背景恢复率高、转化体纯合、稳定的株系,用于后续配合力测定。对已通过审定的京 科968和德单123两个转基因品种,今年进行了示范推广;对即将审定的德单1403、德单5号等4个品种安排了 试制种用于布点示范。 4、科研项目 2024年公司共承担玉米试验任务14项,其中国家审定玉米试验任务6项,省、市、自治区审定玉米试验 任务2项,中玉科企审定试验任务4项、京科联合体审定试验任务1项,河南省联合体鉴定试验1项。 (二)生产与质量控制方面 本年度共安排落实生产面积5.2万亩,制种面积比上年提高16.33%。 公司根据各品种熟期和适应性,选择不同区域基地分散种植。在河北、内蒙古适宜制种区域安排中早熟 品种,武威安排黄淮海区域夏播品种,张掖安排中晚熟品种及转基因品种制种,在新疆通过区域试验,在确 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安排适宜品种,通过提升单产来降低生产成本。 (三)销售方面 1、2024年度,共销售玉米种子1,670.44万公斤,同比上升2.26%。 2、品种结构更趋于合理。一方面,公司主动调整品种结构,调减部分毛利率低的老品种,另一方面公 司持续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布局,黄淮海区域第一年投放的新品种硕秋709和中农单78田间表现良好,作为黄 淮海区域的主打品种重点推广,销售破百万公斤。西北春播区德单1403田间表现稳定,销量稳步增长。 (四)市场开拓方面 市场开拓方面,持续优化销售渠道,新开发县级经销商80户,优化现有渠道112户;持续开发农牧场、 合作社,并尝试开展大户直销模式,将渠道下沉到终端。 活动推广方面,面对今年粮价低迷,市场启动慢的现状,公司组织经销商、零售商开展“千村万户培训 工程”、“粮王大赛”、“晒场搓粒会”等一系列会议培训及促销订购活动,有效拉动了销售入户。 (五)品牌宣传方面 通过投放墙体广告、为专卖店制作门头及统一形象设计,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与网红合作等方面 进行宣传,将品牌信息传播给更多目标人群,提升品牌曝光度。 (六)市场秩序维护方面 公司持续关注市场管控问题,在制种基地通过排查、筛选,对制假、售假、侵权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 稳定产品提货价格和市场价格,提高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延长产品生命线,确保公司效益,努力为客户提供 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市场经营环境。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情况说明 1、行业发展现状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2024年种业在政策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整合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以下 发展现状: (1)种业振兴见成效 2024年,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行动”。三年多来,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阶段性任务落实落地,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种质资源普查圆满完 成,育种创新攻关实现重大突破,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国家级制种基地供种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种业的 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地位进一步强化。 (2)生物育种产业化继续提速 2024年,生物育种产业化继续提速。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这一年,又有 多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获批,多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3)金融资本继续发力种业 2024年,多家种企在北交所、新三板登陆、多个种业巨头进行了大额募资融资、多起较大规模的行业并 购完成,行业龙头实力进一步扩张。 (4)玉米种子严重供过于求 2024年,种子库存积压仍是焦点。近年来,行业需求放缓,供给端竞争加剧,种子企业处于“大洗牌” 阶段,市场两极分化愈发显现。 (5)加大仿种子大清理力度 自实施品种登记制度以来,全国登记品种达3.1万个,显示出我国育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大批新优 品种不断涌现,但一品多名、一名多品等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品种同质化、“仿种子”等行业痼疾,我国在 2024年继续做好种业市场管理的“加减法”。一方面,推进品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开展品种审定绿色通 道和联合体试验专项整治,扩大“仿种子”清理范围。另一方面,加快推行品种身份证管理,提高玉米大豆 等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两个通道”专项整治和“仿种子”清理,探索推进审定、登记和保护品种全生命周期管理,先后推出 了一批符合生产需求的优良新品种,为如期完成“三年打基础”目标任务,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6)精准培育种企 企业是种业创新的主体。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从3万余家种企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构建“破难 题、补短板、强优势”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从目前看,69家农作物阵型企业,2023年科研投入占比超过行 业总额1/3,一批龙头企业优势地位突出。 2024年12月19日召开的全国种业企业座谈会指出,种业振兴关键是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创 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要聚焦种业阵型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培育,支持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新品种,大幅提升品种的单产、性能、品质等;要着眼种业企业需求,加大科技项目和财政、信贷 支持力度,为种业企业提供更多更好金融保险服务。要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下大力气净化种业市场环境 。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锚定种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任务,持续强化企业创 新主体地位,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逐步形成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育种 创新模式。 2、行业周期性特点 种子行业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若某年某类农产品价格较高,次年适种农户往往会选择该类农产品种 植,则该种农产品种子销量增加;次年由于该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下降,低价又导致农户第三年减少该农 产品的种植,则该种农产品种子销量减少。 小品种农作物受宏观需求的影响较大,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作为民生行业,周期性并不明显。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控股子公司德农种业是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种子协会3A信用企 业、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24年度,德农种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8,984,061.46元,主营业务利润89,290,479.96元,净利润56, 120,929.61元。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1、2024年生物育种商业化加速,推动行业技术革新,行业整合加速中,集中度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转基因玉米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快速扩张,首批获批企业通过性状授 权和技术合作占据市场先机。转基因技术需要长期研发积累,政策明确支持头部企业整合资源,小型企业因 缺乏研发能力面临被淘汰风险。 2、政策调控稳定市场,保障粮食安全 2024年6月实施的《粮食安全法》通过政策性储备收购稳定玉米价格,保障农民收益和种植积极性,间 接促进种子市场供需平衡。 综上,2024年度,种业行业通过生物育种产业化重塑行业格局,同时以法律手段保障创新环境。未来, 具备转基因技术储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将主导市场,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需要通过合作或转型 寻求出路。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仍为玉米杂交种子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营包括但不限于“京科96 8”、“德单系列”等玉米杂交种的生产与销售。 (二)经营模式 1、在研发方面,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并进的模式,主要以常规育种为主,辅以单倍体技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工程等现代育种技术,在全国主要玉米生态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试验网络,参加国 家审定试验(含绿色通道和京科联合体试验)的玉米品种,除东南春玉米区、热带亚热带玉米区外,涵盖了 其它9个玉米种植生态区。 2、在生产方面,公司根据销售计划制定当年种子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和制种面积,细化品种布局 ,落实到制种基地公司,由制种基地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制种大户”或“委托代繁”模 式组织生产。 具体生产过程如下: (1)对于“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当地政府配置基地后,由村委会代表全村农户与公司签订委托生 产合同,公司负责提供亲本,并派驻技术人员对整个制种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与指导,村社干部协调农户做 好各阶段农事工作的具体落实,确保生产合格种子颗粒归仓; (2)对于“公司+种植大户”模式,随着种子生产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公司可选择直 接委托种植大户生产,综合考量种植大户生产能力,安排适应品种,确定合适的面积,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 、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措施在保证四项指标基础上着重提升籽粒均匀度; (3)对于一些成熟品种,可委托新疆、河北、内蒙古等地专业的代繁公司生产,一方面通过单价结算 控制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减少基地生产公司人员、设备的占用。 3、在物资采购方面,公司采购的物资主要为种子包装物及种衣剂。种子包装物、种衣剂是根据全年销 售计划分别制定采购计划,供应商的选择主要采取询价和集中采购方式确定,确保优质优价。 4、质量方面,进一步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生产、加工、仓储各环节质量控制措施。重点 加强源头管理,通过提纯复壮,落实个性化植保方案、分级精选等措施持续提高亲本种子质量;随着种植模 式的改变,适时改进花检办法,加大花检力度;落实无损加工措施,提升种子加工精度。 5、在销售方面,公司以传统销售模式为基础,不断进行创新。随着土地流转速度进一步加快,公司的 销售模式为顺应市场而出现新变化,部分区域尝试以公司+大农牧场/大种植户直销的模式,定向为客户提供 产品和技术支持。同时,公司坚持品牌策略,拓展线上宣传渠道,不断调整品种结构,聚焦核心市场,创新 营销服务模式,加快由传统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帮助种植户科学种田,实现增产、增收。 (三)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 控股子公司德农种业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种子协会3A信用 企业,在种子生产、品种及品牌推广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行业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行业影 响力,公司种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德农品牌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在种业行业知名度较高,在种植 户心中有良好的口碑,公司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严把种子质量关,实行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 内控标准,坚持将最好的种子投放到市场。在种植户心中,德农种子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控股子公司德农种业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种子协会3A信用 企业,在种子生产、品种及品牌推广、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行业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 行业影响力,公司种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 品种是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外合作力度,选育、储备适合不同区 域的优势品种。目前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国内科研院所都有长期的品种合作;与拜耳(孟 山都)等国际企业也建立了合作渠道,部分品种已投放到市场,且后续品种在试验筛选中。 质量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基石。公司始终严把质量关,在纯度、发芽率、净度、水分四项指标检测的基础 上,提升种子活力、健康度等项目检测能力;持续完善杂交种、原种生产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从亲本加工 与检测、隔离区划定、播种规范性调查、去杂去雄检查、烘干、晾晒全过程监管、粗脱籽粒大密度检测、成 品加工全过程监管等关键环节管控,以检促管,提高生产人员及农户质量意识,从源头上保证种子质量。 服务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在渠道及产品上积极探索创新,围绕“为种植 户服务”的理念,以为种植户服务为核心,联动经销商、零售商开展一系列培训及促销活动,再通过抖音、 快手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按玉米各生育期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推送与宣传,加强配套技术与服务支持 ,赢得良好口碑,做好“技术+销售”型营销。同时通过与其他农化企业合作,进一步规范并优化种植结构 ,降低品种风险,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实现了由价格销售向价值营销的转变。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精准细分市场、强化品牌、做强品种、创新营销,精益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2,781,221.60元,同比增加7.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2,628, 214.09元,同比下降19.39%。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本期部分品种价格上调;利润下降的主 要原因是营业成本增加、投资收益减少。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格局分析 我国玉米产业历经传统育种阶段、现代育种起步阶段、快速发展与市场化转型阶段、科技创新与生物技 术应用阶段、高质量发展与智能化育种阶段,形成以下行业格局: 1.1竞争梯队分层明显 我国玉米种企可以分为技术研发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覆盖全国主产区的第一梯队、在区 域市场或细分领域有竞争优势的第二梯队、数量众多的以区域性经营为主、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第三梯队。 1.2区域集中度高 制种基地主要集中于西北,其中甘肃、新疆占全国玉米制种面积的72%以上,玉米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 北地区和黄淮海夏播区。 1.3自主知识产权不足 国内企业虽具备一定的育种能力,但核心种质资源依赖国外,转基因技术尚处于推广初期,落后于国际 行业巨头。 2、行业发展趋势 2.1转基因技术加速推广 政策推动转基因玉米商业化,传统种子市场份额将被逐步挤压,具备转基因研发能力的企业将主导市场 。 2.2行业集中度提升 在新《种子法》和《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淘汰低效产能的政策驱动和头部企业通过 并购扩大规模的资本整合的双重叠加影响下,中小型种企或将面临退出或被收购风险。 3、绿色技术与全产业链布局 节水节肥品种、生物育种技术成为研发重点,龙头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延伸,整合种植、加工、销 售环节。 (二)公司发展战略 根据行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公司发展,重点在“育、繁、推、服”等四个方面着手,消除不利因 素影响,确保业绩稳步提升。坚持商业化育种路线,确保制种面积,创新销售渠道,坚持以利润为中心,为 广大农户提供精品种子,作技术先进、服务周到的专业种业企业。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计划实现销售收入35,000万元,实现利润8,145万元,实际完成销售收入34,278.12万元,利 润5,824.03万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35%,主要原因是本期部分品种价格上调;利润同比下降19.65%,主 要原因营业成本增加、投资收益减少。 2025年,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调整,仍将围绕玉米杂交种子业务,在保证品种和区域优势的前提 下,生产上加强基地主要品种的精细化管理;科研上继续完成品种的全国主产区布局,加强品种合作,重点 开展转基因等生物育种研究;销售上对市场细分,做到精准定位,同时持续开发大客户,建好示范田,精准 实施“以销定产”,降低库存风险。 2025年经营目标:2025年,公司计划实现销售收入30,000万元,实现利润6,000万元,同时将努力控制 成本和各项费用,保持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的相对稳定。(以上经营目标不代表公司对2025年的盈利预 测,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受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敬请投 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为完成以上经营目标,2025年公司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生产与质量方面 (1)根据销售计划落实制种面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提高产量,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2)优化杂交种机械化收获流程,提高机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通过提升原种脱粒、分级、包衣设备,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亲本包衣方案等措 施,进一步提升亲本加工质量,为实现单粒点播打好基础。 (4)提升种子加工能力,满足销售市场需求。 2、科研方面 (1)提升品种参试标准,提高参试品种的整体质量。 (2)加大玉米基础材料的合作,扩充种质资源。 (3)充分利用育种测试软件,提升信息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3、销售方面 (1)持续通过例会制及不定期检查对公司销售相关制度在传递、落实等环节实时跟踪与纠偏。 (2)对公司销售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计划通过销售培训会,针对当期销售急需的 技术资料与问题进行培训,逐步提高销售人员综合能力。 4、物流方面 按照各销售分支机构订单安排包装生产和种子调拨,确保物流调拨及时、准确;在满足销售订单需求的 前提下,灵活安排火运、汽运等方式,最大限度节省运输成本。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面对的风险 (1)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种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国家 对农业大力支持且产业政策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如果政策发生调整,则可能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灾害风险 种子生产对气候条件的敏感度较高,易受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影响。若在制种关键时期遭遇严重自然灾 害,或重大突发性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3)产品研发和技术风险 种业产品研发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且科研成果产出、科研成果转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科 研投入和技术转化的对接风险很高。在品种对外合作方面,开发和购买也面临品种生命力不确定、更新换代 加快、品种表现不一致、同质化严重和合作费用不断提高等多重风险。 (4)市场风险 种子行业生产经营具有季节性,种业公司须按季节进行种子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当年销售的种子需要 提前安排生产,生产与销售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同时套牌假冒侵权及非法经营种子冲击市场。 (5)财务风险 种子生产、销售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企业现金流、存货的波动性很强。每年4-9月份制种,收购集中在1 1、12月和次年的1月,期间需要大量收购资金。这就对公司财务融资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旦收购资金不 足,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较高的资金成本也会提升财务费用、降低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2、所采取的对策 (1)产品研发和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一是继续坚持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品种许可并重的科研战略,在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加强 对合作开发、品种许可方式获得的新品种的纵深跟踪,完善观察体系、积累试验数据、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 设,以减少品种和市场的风险。 二是加强对国内外优质资源和制种技术的引进吸收,提高、完善公司自有试验、试繁基地的规模和水平 ,进一步提高公司科研育种实力。 (2)市场风险应对策略 一是实施精品战略,通过分级精选提升种子质量、通过技术服务提高附加值、通过营销策略实现差异化 营销、通过加强全方位宣传投入提高品牌效应。 二是建立和完善种业及市场大数据和分析体系,指导市场决策和销售进程。 (3)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一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合理资金分配,关注资金使用时间节点; 二是加强销售进度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