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481 双良节能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溴化锂制冷机/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换热器、空冷器、循环水冷却系统等;新能源系统产品:多晶硅
还原炉、光热发电储换热系统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伏新能源行业(行业) 53.29亿 76.36 -8.40亿 199.76 -15.76
节能节水行业(行业) 17.59亿 25.21 4.22亿 -100.27 23.97
分部间抵销(行业) -1.09亿 -1.56 -214.16万 0.51 1.96
─────────────────────────────────────────────────
光伏产品(产品) 48.52亿 69.52 -9.95亿 236.72 -20.52
节能节水装备(产品) 17.20亿 24.64 4.23亿 -100.53 24.58
新能源装备(产品) 4.07亿 5.84 1.52亿 -36.19 37.3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伏新能源(行业) 199.51亿 86.19 26.20亿 76.80 13.13
节能节水(行业) 29.62亿 12.80 7.68亿 22.50 25.92
其他业务(行业) 2.36亿 1.02 2382.54万 0.70 10.10
─────────────────────────────────────────────────
光伏产品(产品) 172.73亿 74.62 14.21亿 41.65 8.23
节能节水装备(产品) 29.62亿 12.80 7.68亿 22.50 25.92
新能源装备(产品) 26.78亿 11.57 12.00亿 35.16 44.79
其他业务(产品) 2.36亿 1.02 2382.54万 0.70 10.10
─────────────────────────────────────────────────
内销(地区) 226.29亿 97.75 33.30亿 97.58 14.71
外销(地区) 2.85亿 1.23 5858.84万 1.72 20.58
其他业务(地区) 2.36亿 1.02 2382.54万 0.70 10.10
─────────────────────────────────────────────────
直销(销售模式) 229.13亿 98.98 33.88亿 99.30 14.7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36亿 1.02 2382.54万 0.70 10.1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伏新能源行业(行业) 106.08亿 87.47 --- --- ---
节能节水行业(行业) 16.77亿 13.83 --- --- ---
分部间抵销(行业) -1.57亿 -1.30 --- --- ---
─────────────────────────────────────────────────
单晶硅棒硅片(产品) 89.59亿 73.86 --- --- ---
多晶硅还原炉及其他(产品) 16.44亿 13.55 --- --- ---
节能节水系统(产品) 15.26亿 12.58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伏新能源(行业) 115.24亿 79.61 16.81亿 70.34 14.59
节能节水(行业) 27.37亿 18.91 6.43亿 26.93 23.50
其他(补充)(行业) 2.15亿 1.48 6525.87万 2.73 30.42
─────────────────────────────────────────────────
单晶硅片(产品) 86.05亿 59.44 6.76亿 28.30 7.86
多晶硅还原炉及其他(产品) 29.05亿 20.07 10.09亿 42.23 34.74
空冷器(产品) 11.42亿 7.89 1.87亿 7.83 16.38
溴冷机(产品) 9.91亿 6.84 2.74亿 11.48 27.68
换热器(产品) 6.05亿 4.18 1.82亿 7.62 30.13
其他(补充)(产品) 2.15亿 1.48 6525.87万 2.73 30.42
太阳能组件(产品) 1408.52万 0.10 -465.34万 -0.19 -33.04
─────────────────────────────────────────────────
内销(地区) 139.74亿 96.53 22.34亿 93.49 15.99
外销(地区) 2.88亿 1.99 9021.01万 3.78 31.32
其他(补充)(地区) 2.15亿 1.48 6525.87万 2.73 30.42
─────────────────────────────────────────────────
直销(销售模式) 142.62亿 98.52 23.24亿 97.27 16.30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15亿 1.48 6525.87万 2.73 30.4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4.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3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840747.86│ 36.3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86.6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5.0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866358.40│ 35.0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情况说明
公司所属申万(2021)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硅料硅片,所属证监会行业为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
材制造业。
1、节能和节水行业概况
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仍有较大压力,美丽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
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
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
型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节能节水行业在绿色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国家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节水
行业涉及节能节水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领域,在动力、化工、石油、冶金、核能、食品等各工业部门有
着广泛的应用,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等特点。随着全球能源局势不断紧张,传统能源不断减少,节能节
水系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愈发显现。
(1)行业内生动力强劲,政策刺激再加码
节能节水设备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火电、煤化工、生物化工、白酒酿造、冶金、水务处理、钢铁、石化
炼化、纺织、清洁供热等行业,均具备行业空间大、能耗高、亟需转型的特征,将形成对节能节水行业需求
强有力的支撑。
政策端来看,在“双碳”框架下,我国自2016年起便陆续围绕节能节水出台多项政策,尤其是针对几个
高能耗传统行业。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进一步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
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
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
提升。根据《“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2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上升至11万亿元。随着各应
用领域对于节能节水系统综合效能要求的不断加码,节水节能行业市场发展空间将再度提升。
(2)节能装备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数据产业建设发展提供广阔前景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
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清洁生产水
平提升工程;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持续
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重点工业行业能效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提高,节能提
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形成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公司的节能装备主要包含溴冷机以及换热器两块主要业务:
溴化锂冷热机组是一种余热回收的热能设备,通常以工业领域广泛存在的中低温余热能为动力,在高真
空度条件下,通过溴化锂溶液的状态和浓度变化,实现制冷、制热。溴冷机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格局
已较为集中,CR5达到80%以上,公司稳居行业前三的地位。市场需求方面,在传统应用领域基础上,新领域
的需求释放正不断提速,尤其是随着全世界数字产业体系的持续完善和发展,数据中心建设对冷却系统的需
求正不断提升,据中国制冷协会数据,在数据中心耗能环节中,制冷系统能耗占比达40%,根据《中国液冷
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及预测,2025年溴冷机在数据中心方面的需求有望规模起量。
换热设备作为工业生产中实现热交换的关键设备,具备庞大的市场规模。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
我国换热设备行业规模从2019年的810.5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68.90亿元,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35%,保
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23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从900.2亿元增长至992.1亿元,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3.29%
。
(3)节水已纳入法规条例,火电灵活性改造催生空冷需求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工业领域节水提效面临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匹配、部分行
业水重复利用率不高、关键技术与装备存在短板等问题。节水方面,政策向来予以高关注和严要求,国家发
改委等五部门今年上半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设
计和生产,构建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节水产品装备供给体系,推动节水产品装备制造数字化、智能
化、绿色化发展。
空冷系统在工业节水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下游应用领域涵盖石化、电力、冶金、水循环等多个
行业,其中火电领域是近年来空冷系统的重点应用方向。2023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强新形
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增强常规电源调节支撑能力,新建煤电机组全部实现灵活性
制造,现役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灵活性改造的要求催生出空冷系统的新需求。根据MarketsandMarket
s预测,冷却塔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39亿美元,在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
为5.3%。
2、光伏行业概况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
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风电光
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
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推
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合理布局和平稳建设节奏。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
比重提高到25%左右。
(1)需求端增速稳定,供给端竞争加剧
7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情况。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
新增装机102.48GW,同比增长30.68%,增速由2023年上半年的78.42%回落至30.7%。3月同比下降32.13%,4
月同比下降1.91%;而5、6月份装机发力,较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47.60%以及35.56%。
据CPIA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供给端产量均有较快增长,竞争加剧,价格呈现下跌趋势,
行业盈利出现明显下滑;硅片库存在经历一季度提升后于二季度有所压降,但存在明显结构特征。
(2)新能源装机需求料将维持高位,产业格局加速改善,光伏出海进行时
“碳中和”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渗透比例提升是必然趋势,叠加全球数字化产业发展带来更高用能需
求,新能源装机料将保持较快增速。根据IEA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预测,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
源装机量将快速增长,预计2023-202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7300GW,未来5年风光电将占新增可
再生发电量的95%。CPIA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390-430GW,仍将维持高位。
上半年光伏全产业链亏损,企业现金流压力提升加之融资环境变化,行业调整空间正逐渐显现;光伏投
产/开工/规划项目数量同比明显下降,项目终止/中止/延期情况频现。随着老旧产能的加速出清、中小产能
的购并以及新产能投产的延期,行业供给侧格局正逐步优化。
中国光伏产能加速布局全球化。中国光伏产业链成熟,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产能出海”成为
中国众多光伏企业的重要战略。当前,中国光伏企业的布局方向也正在由东南亚转向中东,上半年已有多个
项目公布。中国光伏企业由“产品出海”向“产能出海”的转变形成了新一批光伏设备的需求,面对国内愈
加复杂的竞争环境以及海外逐步释放的设备需求,公司将利用好节能节水设备,推动公司业务整体稳健发展
。
3、氢能行业概况
发展氢能是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氢能作为二次能源,是一种清洁型能源,一方面可以一定程
度替代终端消费的化石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大规模长时间储存,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削峰填谷,促进风
光消纳、缓解电网压力。
(1)氢能重要性已成共识,中国资源特点凸显氢能重要性
近些年包括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及中东诸国均发布了氢能战略发展规划,例如日本计划到2030年将
氢气供应成本降低至30日元/Nm3(约1.43元/Nm3),韩国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成为韩国最大的能源来源,氢
能将占韩国能源消耗的33%;德国2023年修订了2030年国内电解水制氢产能目标,从5GW提升至10GW,德国预
计到2030年氢能进口量将占氢能总供应量的50%-70%,发展氢能已经是世界各个发达国家的共识,并且欧洲
各国以及日韩等已经开展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保障能源安全就是在保护工业安全以
及国民经济的命脉,我国资源禀赋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在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大国博弈加剧的当
下,对海外的高油气依赖度带来较高不确定性,因此高效益制取的氢能必将成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中的重要
一环。
(2)国内外绿氢市场空间广阔,政策框架不断完善
绿电制氢行业发展正逐步迈入快车道。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在建、拟建、备案、签约的绿氢项目总投
资金额已超过7000亿元。海外氢能市场,尤其是中东地区,正成为全球氢能产业的新兴焦点,多国已出台氢
能发展规划。国内氢能企业正积极与中东国家合作,参与氢能项目的建设,包括制氢系统、电解槽、加氢站
等环节。随着光伏度电成本压降以及制氢电解槽成本的持续优化,绿氢项目经济型持续提升,国内外需求均
有望加速释放。
政策上来看,2022年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作为第一个国家级别
的氢能顶层设计文件,确定了氢能长期发展战略。各地方陆续出台氢能推动政策,顶层设计框架不断完善,
因地施政加快推进氢能产业链落地。山东省三部门发布《关于对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
,提出自2024年3月1日起,对行驶山东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
政策试行期2年,到期后依据执行情况适时调整。
据IEA披露,2021年全球氢能需求超过9400万吨,长期来看,双碳政策引导+多环节技术升级、成本压降
+产业链完善,绿氢市场空间尤为广阔;中短期看,政策推动+补贴跟进将加速绿氢产业建设需求释放。
(二)公司的主营业务情况
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与主要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材料供应充足、采购渠道通畅。公司生产
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工具、仪器、设备等均自行采购,其中主要原材料例如硅料、坩埚、钢、铝等,由各
业务部门根据客户需求、计划要求、仓库要求等提出采购申请,计划部门进行请购单转化,采购部门收到请
购单后进行采购;针对设备配件,公司采用供应商招标等形式。
2、生产模式
公司核心产品均由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公司自产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
销售部门根据产品销售情况制定销售订单,工艺部门和制造部门编制工艺文件,之后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制造
、安装、调试、系统集成,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
3、销售模式
对于国内市场,公司深度打通各业务板块客户资源,打造大客户销售平台,通过区域覆盖、大客户跟踪
、产品组合等方式多维度挖掘各个行业的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面、针对性服务;对于海外市场,公司
聚焦欧洲、中东、东南亚等业务需求地,组建高素质国际化销售团队,加快落地公司国际化战略步伐,提升
公司的国际化影响力和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高端装备板块,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大部分产品通过参与市场招投标或客户指定合格供
应商的方式获取订单,并向客户提供定制化设备及配套系统安装调试等服务;光伏产品板块,公司主要采用
直销的方式,通过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向客户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的产品。
4、研发模式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构建碳中和中央研究院、技术中心、技术部三级技术与产品研发创新体系,同时
依托技术创新平台,聚合科研院所、高校人才资源,深化战略合作,建设新型产学研合作生态,为企业注入
源源不断的动力。研究院围绕公司碳中和产业转型,结合公司各产业方向构建零碳、光伏、氢能、电能利用
、清洁能源供热、新材料、数字化七大创新中心,持续凝聚研发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各产业整体研发效率;
并且公司以区域创新中心为载体,通过漏斗式创新,推动新兴产业项目孵化。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从事真空换热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超过三十年,拥有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00余项,主编和参编了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钢结构间冷塔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同
时公司高度重视光伏新能源系统业务的研发投入,为我国第一批实现多晶硅核心生产设备自主生产的企业之
一,目前已经具备半导体级多晶硅还原炉的开发以及包括CDM液冷换热模块在内的各类模块技术储备。在单
晶硅业务领域,公司利用独特的热场设计技术及各类先进技术降低生产功耗并提升产品品质,产品主要性能
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构建碳中和中央研究院、技术中心、技术部三级技术与产品研发创新体系,同时
依托技术创新平台,聚合科研院所、高校人才资源,深化战略合作,建设新型产学研合作生态,为企业注入
源源不断的动力。
2、品牌和供应商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建立了健全的国内外立体营销体系,各项产品始终保持技术领先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四年两
夺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溴化锂冷热机组和空冷塔产品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拥有江苏
省唯一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殊荣,入选江苏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树立节能低碳行业的标杆。
公司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众多世界五百强及中国五百强企业
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
3、业务协同优势
公司不同节能节水设备产品下游均涉及高能耗工业领域,且原材料和制造工艺相似,有助于公司在采购
和制造过程中获得规模和共享优势,产品线之间亦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实现业务协同和突破创新。
在氢能领域,公司凭借在新能源装备行业丰富的积累,将其扎实的工业基础与理念贯穿在电解制氢设备
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不断突破,电解槽产品性能指标领先;光伏与氢能的结合可
以加快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
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单晶硅技术后发优势
大尺寸硅片拥有更大的截面尺寸,可提升单次拉晶量、切片量,能够摊薄各生产环节的生产成本,同时
,大尺寸硅片以及N型硅片单片瓦数更高,对应生产的组件产品功率更高,符合光伏行业增效降本的发展需
求,是行业长期的发展方向。
公司现有产能全部采用先进的1600炉型单晶炉以及相应的拉晶工艺,可以满足182mm、210mm以及矩形片
等其他各类规格尺寸的硅片生产要求。公司大尺寸单晶硅片采用定制化拉晶装备,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通
过独特的热场设计与严格的质检流程,控制单晶杂质和缺陷,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可靠。同时,双良的柔性智
造,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差异化产品,满足半片、矩形片、弧长、弦长等不同卡控需求。
双良单晶硅数智工厂聚焦智能化、高效化,建设了以“MES+ERP+IOT”系统为核心的一体化智慧平台,
通过数字化协同及能源管理优化,使各工厂标准统一,确保产出单晶性能稳定,生产流程自动化率达到行业
先进水平。通过数智化运营、高效化管理,双良单晶硅数智工厂已实现生产资源库存有效降低,生产效率有
效提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故障恢复时间显著缩短,能源利用率有效提高。
5、核心团队优势
公司核心经营管理团队深耕工业高端制造行业多年,一直致力推动公司成为“碳中和”下节能减排与新
能源产业双轮驱动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积累了深厚的行业实践经历,管理经验丰富且业务能力强,
对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成功带领公司实
现快速发展。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半年度,公司虽充分发挥自身规模化优势,通过数智化精细管控持续降本增效,但光伏行业市场竞
争加剧,光伏全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使得单晶硅业务毛利大幅下降及存货跌价准备大幅上升,导致报
告期内公司净利润转为负值。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943.48万元,同比减少42.45%;归属上市公
司股东净利润-125735.26万元,同比减少-303.47%。
(一)节能节水装备
溴冷机:报告期内,公司内销市场生效订单同比增长约60%;外销市场生效订单同比增长约45%。市场拓
展方面,合力大客户管理中心和协同单元,成功开发电解制氢、PVA、POE、燃气轮机烟气深度利用供热、氯
化铵结晶等市场新应用7项并获得订单。技术研发方面,进行了海上钻井平台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再生
塔热泵节能工艺包和关键装备、热水余热深度利用制冷系列机组等多个项目的研发。
换热器:报告期内,公司注重大客户平台的建设,上半年大客户订单占比约7成。市场开拓方面,在确
保维持传统空分换热器业务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海外换热器市场、CCUS换热器、多晶硅及PTA市场
。公司二氧化碳项目持续增长,分别获得Linden、Kobelsteel尼德兰项目、曼透平Kingur及Habic项目。技
术研发方面,进行了湿CO2高效换热元件及设备、间冷却器基于Driveworks参数驱动设计、应用于PEM行业高
效换热器设备、模块化燃气型水浴式汽化器等多个项目的研发。
空冷系统:报告期内,公司空冷业务规模进一步提升。火电行业持续复苏,在“双碳”的背景下,我国
“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和新能源调峰灵活性改造,公司在火电空冷和煤化工空冷市场占
有率保持领头地位,在手订单饱满。同时,公司发力循环水冷却市场,并配套循环水智能控制平台,持续打
造节水业务新增长点。
(二)新能源装备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装备业务一面巩固还原炉市场领军地位,在控制好经营风险的前提下大力争取优
质订单;一面加速拓展氢能新业务,潜心推动绿电制氢系统的技术升级与市场推广,全力推动国际化战略的
实施。
在多晶硅还原炉市场方面,公司继续稳固领军地位,还原炉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在65%以上,继续
在行业内引导和推广大炉型,利用智能化加持提升产品竞争力。在绿电制氢方面,公司不断提升海内外销售
队伍的战斗力,1月成功中标中东最大多晶硅项目——UnitedSolarPolysilicon(FZC)SPC年产10万吨高纯硅
基材料项目,4月成功中标欧洲5MW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
(三)光伏产品
产能建设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单晶硅产能进一步提升。随着规划产能的建成,优势的单晶硅产能规模
将为公司生产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生态方面:在2023年基础上,公司单晶硅业务持续推进,与上下游厂商保持深度合作关系。一方面
,与通威、新特、大全等硅料生产企业强化了长期稳定的原料采购关系;另一方面,同通威、阿特斯、天合
光能、东磁、华晟等多家电池厂商建立起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
降本增效方面:公司全线配备1600炉型,本身具备拉制M10、G12以及定制化矩形硅片对应尺寸硅棒的能
力。伴随产能规模提升,公司在注重规模化优势的同时,加快推进数智化工厂建设,在达成各项生产指标的
同时持续降本增效。一是通过提升来料质量管控水平、配方优化、强化制程管理控制及出货质量控制等手段
,从质控端实现成晶率、成品率提升及成本的下降;二是通过智能拉晶/一键拉晶、自动复投,进一步提升
人效。公司生产技术的持续优化将助力公司硅材料以及非硅双通道成本下降,推动公司逐步成为行业最具竞
争力的单晶硅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组件业务维持稳定生产及供应,积极进行市场的拓展。组件产线兼容电池片尺寸从182m
m向210mm延伸,从单玻向兼容双玻/透明背板组件发展,不断丰富P型、N型及HJT等不同类型组件矩阵。组件
产品已获得TüV\CQC\PCCC等权威认证,未来组件业务的开拓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光伏产业链上的布局。
(四)技术研发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项目研发,包括清洁能源供热技术、电能利用及储热技术、电解
制氢技术、光伏技术等多个方向,且在光伏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专利。同时公司进入2024年江苏省工程研究
中心依托单位名单(江阴市),获批建立江苏省中深层地热能无动力取热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实施“双良零碳”战略,在市场开拓的基础上打造“科研创新生态、人才合
作生态、产业链生态”,以更优异的经营业绩回馈投资者。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