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481 双良节能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溴化锂制冷机/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换热器、空冷器、循环水冷却系统等;新能源系统产品:多晶硅
还原炉、光热发电储换热系统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伏新能源行业(行业) 30.27亿 68.99 -2.75亿 -431.63 -9.08
节能节水行业(行业) 13.66亿 31.13 3.12亿 490.38 22.87
分部间抵销(行业) -535.32万 -0.12 2627.69万 41.25 -490.86
─────────────────────────────────────────────────
光伏产品(产品) 29.42亿 67.05 -2.97亿 -466.40 -10.10
节能节水装备(产品) 13.61亿 31.01 3.39亿 531.63 24.89
新能源装备(产品) 8511.16万 1.94 2215.12万 34.77 26.03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伏新能源(行业) 98.08亿 75.23 -11.39亿 393.23 -11.61
节能节水(行业) 30.02亿 23.03 8.04亿 -277.37 26.77
其他业务(行业) 2.27亿 1.74 4592.40万 -15.85 20.19
─────────────────────────────────────────────────
光伏产品(产品) 88.62亿 67.97 -14.74亿 508.79 -16.63
节能节水装备(产品) 30.02亿 23.03 8.04亿 -277.37 26.77
新能源装备(产品) 9.46亿 7.26 3.35亿 -115.56 35.37
其他业务(产品) 2.27亿 1.74 4592.40万 -15.85 20.19
─────────────────────────────────────────────────
内销(地区) 122.39亿 93.87 -4.99亿 172.08 -4.07
外销(地区) 5.72亿 4.38 1.63亿 -56.23 28.49
其他业务(地区) 2.27亿 1.74 4592.40万 -15.85 20.1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伏新能源行业(行业) 53.29亿 76.36 -8.40亿 199.76 -15.76
节能节水行业(行业) 17.59亿 25.21 4.22亿 -100.27 23.97
分部间抵销(行业) -1.09亿 -1.56 -214.16万 0.51 1.96
─────────────────────────────────────────────────
光伏产品(产品) 48.52亿 69.52 -9.95亿 236.72 -20.52
节能节水装备(产品) 17.20亿 24.64 4.23亿 -100.53 24.58
新能源装备(产品) 4.07亿 5.84 1.52亿 -36.19 37.3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光伏新能源(行业) 199.51亿 86.19 26.20亿 76.80 13.13
节能节水(行业) 29.62亿 12.80 7.68亿 22.50 25.92
其他业务(行业) 2.36亿 1.02 2382.54万 0.70 10.10
─────────────────────────────────────────────────
光伏产品(产品) 172.73亿 74.62 14.21亿 41.65 8.23
节能节水装备(产品) 29.62亿 12.80 7.68亿 22.50 25.92
新能源装备(产品) 26.78亿 11.57 12.00亿 35.16 44.79
其他业务(产品) 2.36亿 1.02 2382.54万 0.70 10.10
─────────────────────────────────────────────────
内销(地区) 226.29亿 97.75 33.30亿 97.58 14.71
外销(地区) 2.85亿 1.23 5858.84万 1.72 20.58
其他业务(地区) 2.36亿 1.02 2382.54万 0.70 10.10
─────────────────────────────────────────────────
直销(销售模式) 229.13亿 98.98 33.88亿 99.30 14.7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36亿 1.02 2382.54万 0.70 10.1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0.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9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14568.95│ 8.79│
│客户2 │ 77755.40│ 5.96│
│客户3 │ 75610.59│ 5.80│
│客户4 │ 73796.44│ 5.66│
│客户5 │ 61619.57│ 4.73│
│合计 │ 403350.95│ 30.9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6.6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5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55831.55│ 8.67│
│供应商2 │ 129115.60│ 7.18│
│供应商3 │ 101471.45│ 5.64│
│供应商4 │ 90540.56│ 5.04│
│供应商5 │ 89635.28│ 4.99│
│合计 │ 566594.44│ 31.5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情况
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1、采购模式
公司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与主要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材料供应充足、采购渠道通畅。公
司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工具、仪器、设备等均自行采购,其中主要原材料例如硅料、坩埚、钢、铝等
,由各业务部门根据客户需求、计划要求、仓库要求等提出采购申请,计划部门进行请购单转化,采购部门
收到请购单后进行采购;针对设备配件的采购,公司采用供应商招标等形式来确定供应商。
2、生产模式
公司核心产品均由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公司自产设备及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销售部门根据产品销售情况制定销售订单,工艺部门和制造部门编制工艺文件,之后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制
造、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等,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
3、销售模式
对于国内市场,公司深度打通各业务板块客户资源,打造大客户销售平台,通过区域覆盖、大客户跟踪
、产品组合等方式多维度挖掘各个行业的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针对性服务;对于海外市场,公司
聚焦欧洲、中东、东南亚等业务需求地,组建高素质国际化销售团队,加快公司国际化战略落地步伐,提升
公司的国际化影响力和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大部分产品通过参与市场招投标或客户指定合格供应商的方式获取
订单,并向客户提供定制化设备及配套系统安装调试等服务;在国外市场,公司主要采用与代理商合作参与
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销售。
4、研发模式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构建碳中和中央研究院、技术中心、技术部三级技术与产品研发创新体系,同时
依托技术创新平台,聚合科研院所、高校人才资源,深化战略合作,建设新型产学研合作生态,为企业注入
源源不断的动力。研究院围绕公司碳中和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公司各产业方向构建零碳、光伏、氢能、电能
利用、清洁能源供热、新材料、数字化七大创新中心,持续凝聚研发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各产业整体研发效
率,并且公司以区域创新中心为载体,通过漏斗式创新,推动新兴产业项目孵化。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半年度,受国家136号文影响,国内光伏市场需求呈阶段性旺盛。进入二季度,随着抢装需求退
坡,市场需求放缓,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继续下行探底,进而导致公司单晶硅业务总体盈利下降。由于单
晶硅业务在公司业务结构中占比较高,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8801.06万
元,同比减少37.1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9676.72万元,同比增长52.54%,实现减亏。
(一)节能节水装备
溴化锂冷热机组:报告期内,公司溴冷机业务订单量小幅下滑,但营收仍保持稳定增长。2025年上半年
,溴冷机在半导体、生物制药、化工精炼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然而受煤炭、钢铁等高耗能
行业进入产能优化与结构调整阶段的影响,溴冷机市场规模出现小幅下降。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围绕零碳余
热项目中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用的超大超高型第一类溴化锂机组、数据中心集中供冷用的大型双效制冷+热泵
双工况机组、电制冷和电热泵智慧化控制系统,以及磁悬浮冷水机组等方向开展了研发工作,为进一步的市
场开拓打下扎实基础。
换热器:报告期内,公司注重大客户中心平台的建设,上半年大客户订单占比较高。市场开拓方面,在
维持传统空分换热器业务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持续推广地热换热器市场、CO2储能业务市场、海外石化市场
、核电行业换热器及辅机设备市场。国际化方面,在美国、印度、韩国、菲律宾、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
有项目签订;成功开发地热装机量全球第一的行业先锋ORMAT,并正式成为合格供应商。
空冷系统:报告期内,公司空冷业务规模持续扩大,订单同比增速接近140%。随着火电行业持续复苏,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十四五”期间不断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及新能源调峰灵活性改造,公司在火电
空冷和煤化工空冷市场的占有率稳居领先地位,在手订单充足。与此同时,公司继续发力循环水冷却市场,
配套推出循环水智能控制平台,持续打造节水业务新的增长极。
(二)新能源装备
报告期内,公司在稳固新能源装备业务市场领军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拓展氢能新业务,深耕绿电制氢系
统的技术升级与市场推广工作,全力推进国际化战略落地。
在国内市场,公司已完成绿电制氢系统在北京、新疆、内蒙古、东北、河北、山东及陕甘青区域的直销
网络布局,实现对周边区域的协同覆盖;上半年与闳扬新能源成功签订4.5亿元绿电制氢系统销售合同,涉
及5000标方、3000标方、2000标方等多种规格的碱性水电解槽配置。在海外市场,公司正逐步打通欧洲、中
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的销售渠道,且于上半年成功中标印度ACME阿曼年产10万吨绿氨项目。
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攻克了电解制氢系统的高电密技术瓶颈,完成了分离系统的结构创新,并实现了纯
化系统的结构及系统集成优化,在提升产品运行稳定性的同时,成功达成降本增效目标。
(三)光伏产品
2025年上半年,光伏需求受136号文影响显著,光伏硅片价格在二季度出现剧烈波动,对公司单晶硅业
务造成一定冲击。不过,公司当前硅片产能的规模效应已逐步显现,上下游合作持续深化;加之公司通过持
续的工艺优化及数智化升级不断实现降本增效,整体业务保持稳健态势。
在外部销售及产业生态建设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大客户战略,以产品品质与服务质量为核心立足市场,
深入洞察客户及供应商的差异化诉求,通过精准施策提升合作黏性。具体来看,一方面与上游龙头硅料生产
企业维持长期稳定的高效采购合作;另一方面与通威、阿特斯、天合光能、东磁、华晟、协鑫等多家电池厂
商不断深化长期合作关系。
降本增效方面:公司全线配备1600炉型,本身具备拉制M10、G12以及定制化矩形硅片对应尺寸硅棒的能
力。公司在注重规模化优势的同时,加快推进数智化工厂建设,在达成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持续降本增效。
一是通过提升来料质量管控水平、配方优化、强化制程管理控制及出货质量控制等手段,从质控端实现成晶
率、成品率提升及拉晶效率提升;二是通过智能拉晶/一键拉晶、自动复投,进一步提升人工效率。公司生
产技术的持续优化将助力公司硅材料以及非硅成本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推动公司逐步成为行业最具竞争力
的单晶硅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组件业务维持稳定生产及供应,积极进行市场的拓展。组件产线兼容电池片尺寸从182m
m向210mm延伸,从单玻向兼容双玻/透明背板组件发展,不断丰富P型、N型及HJT等不同类型组件矩阵。组件
产品已获得TüV\CQC\PCCC\ISO等权威认证。
(四)技术研发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项目研发,包括AEM电解水制氢技术、液冷储能技术、光伏技术
等多个方向。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实施“双良零碳”战略,在市场开拓的基础上打造“科研创新生态、人才合
作生态、产业链生态”,以更优异的经营业绩回馈投资者。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1、管理团队优势
节能节水行业和光伏新能源行业均属于战略新兴行业。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管理经验丰
富且业务能力强,对节能节水行业和光伏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带领公司实现快速发展。
2、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从事真空换热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超过三十年,拥有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00余项,主编和参编了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钢结构间冷塔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同
时公司高度重视光伏新能源系统业务的研发投入,为我国第一批实现多晶硅核心生产设备自主生产的企业之
一,目前已经具备半导体级多晶硅还原炉的开发以及包括CDM液冷换热模块在内的各类模块技术储备。在单
晶硅业务领域,公司利用独特的热场设计技术及各类先进技术降低生产功耗并提升产品品质,产品主要性能
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构建碳中和中央研究院、技术中心、技术部三级技术与产品研发创新体系,同时
依托技术创新平台,聚合科研院所、高校人才资源,深化战略合作,建设新型产学研合作生态,为企业注入
源源不断的动力。
3、品牌优势
公司拥有健全的国内外立体营销体系,各项产品始终保持技术领先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四年两夺
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溴化锂冷热机组和空冷塔产品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拥有江苏省
唯一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殊荣,入选江苏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树立节能低碳行业的标杆。
2025年上半年,公司N型组件通过法国ECS碳足迹认证审核,获得了法国权威机构Certisolis授予的碳足
迹PPE2证书;高效双玻TOPCon组件成功通过全球权威检测机构TüV莱茵的严格测试,荣获IEC61215及IEC617
30新标认证;公司“无锡市光伏氢储氨醇高效转化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获无锡市科技局认定;公司“中央空
调冷却水自动运维管理控制技术”成功入选江苏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节水设备(产品)和技术
目录》;凭借在推动绿色发展、落实社会责任及提升企业ESG绩效方面的突出表现,公司成功入选《财富》
中文网发布的“2025年中国ESG影响力榜单”;荣获华夏时报社、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CISTDS)主办
,华夏双碳能源研究院、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能源与产业工作委员会联合颁发的“2025中国ESG影响力品牌
”;子公司双良新能科技(包头)有限公司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组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论坛暨第十六届
诚信公益盛典”上公司成功获评“2024中国企业信用500强”、“2024中国上市公司信用500强”;公司凭借
ACME阿曼绿电制氢项目荣获绿能星新型能源前沿技术创新及示范应用;双良硅材料智能工厂成功入选内蒙古
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名单”;凭借在光伏领域卓越的表现力和品
牌认可度,斩获PVBL2025“全球光伏100强、全球光伏品牌价值(硅料、硅片)20强”两项大奖。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