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501 航天晨光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军工与核非标设备和服务、环保装备与服务、能源装备与工业基础件、智能化改造工程与服务、文化产业
与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24.02亿 99.25 1.21亿 111.61 5.02
其他业务(行业) 1805.33万 0.75 -1254.67万 -11.61 -69.50
─────────────────────────────────────────────────
柔性管件(产品) 9.00亿 37.20 1.89亿 174.73 20.98
压力容器(产品) 5.16亿 21.32 1.07亿 99.04 20.75
核工装备(产品) 3.67亿 15.17 -1.72亿 -159.36 -46.92
后勤保障(产品) 3.04亿 12.55 2515.27万 23.27 8.28
环保装备(产品) 1.96亿 8.11 -3051.14万 -28.23 -15.55
艺术工程(产品) 5991.14万 2.48 1473.45万 13.63 24.59
智能制造(产品) 3608.43万 1.49 -570.61万 -5.28 -15.81
航天防务(产品) 2270.95万 0.94 -670.24万 -6.20 -29.51
其他业务(产品) 1805.33万 0.75 -1254.67万 -11.61 -69.50
─────────────────────────────────────────────────
境内(地区) 23.53亿 97.21 1.10亿 101.81 4.68
境外(地区) 4948.35万 2.04 1058.70万 9.79 21.39
其他业务(地区) 1805.33万 0.75 -1254.67万 -11.61 -69.50
─────────────────────────────────────────────────
直销(销售模式) 24.02亿 99.25 1.21亿 111.61 5.0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805.33万 0.75 -1254.67万 -11.61 -69.5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柔性管件(产品) 3.88亿 43.83 5843.37万 61.27 15.07
压力容器(产品) 1.91亿 21.59 3488.59万 36.58 18.27
后勤保障(产品) 1.85亿 20.89 905.68万 9.50 4.90
环保装备(产品) 5095.23万 5.76 -82.84万 -0.87 -1.63
艺术工程(产品) 2929.75万 3.31 681.69万 7.15 23.27
核工装备(产品) 2816.56万 3.18 37.53万 0.39 1.33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986.50万 1.12 -1285.33万 -13.48 -130.29
智能制造(产品) 270.00万 0.31 -52.06万 -0.55 -19.2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37.69亿 98.74 6.22亿 97.66 16.51
其他业务(行业) 4819.93万 1.26 1489.22万 2.34 30.90
─────────────────────────────────────────────────
核工装备(产品) 13.35亿 34.97 1.00亿 15.72 7.50
柔性管件(产品) 10.50亿 27.51 2.98亿 46.78 28.38
压力容器(产品) 6.70亿 17.54 1.58亿 24.80 23.60
后勤保障(产品) 3.12亿 8.18 416.28万 0.65 1.33
环保装备(产品) 2.28亿 5.98 3481.81万 5.46 15.26
智能制造(产品) 1.21亿 3.18 1875.19万 2.94 15.47
艺术工程(产品) 5309.71万 1.39 833.08万 1.31 15.69
其他业务(产品) 4819.93万 1.26 1489.22万 2.34 30.90
─────────────────────────────────────────────────
境内(地区) 37.00亿 96.93 6.11亿 95.84 16.50
境外(地区) 6899.26万 1.81 1164.10万 1.83 16.87
其他业务(地区) 4819.93万 1.26 1489.22万 2.34 30.90
─────────────────────────────────────────────────
直销(销售模式) 37.69亿 98.74 6.22亿 97.66 16.51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819.93万 1.26 1489.22万 2.34 30.9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柔性管件产业(产品) 5.07亿 30.75 --- --- ---
核工装备产业(产品) 3.98亿 24.16 --- --- ---
压力容器产业(产品) 3.51亿 21.28 --- --- ---
后勤保障产业(产品) 2.41亿 14.63 --- --- ---
环保装备产业(产品) 9468.59万 5.74 --- --- ---
智能制造产业(产品) 3952.10万 2.40 --- --- ---
艺术工程产业(产品) 1627.41万 0.99 --- --- ---
其他租赁服务收入(产品) 96.39万 0.06 --- --- ---
─────────────────────────────────────────────────
境内(地区) 16.36亿 99.24 --- --- ---
境外(地区) 1258.15万 0.7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2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09530.71│ 45.2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3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6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3764.96│ 16.6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深化转型升级,围绕年度目标,在改革创新、固本强基等方面开展了一系
列工作,实现营业收入24.2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62.86%;利润总额-3.82亿元,低于年度计划4.76亿元。
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一)聚焦主责主业,以自身所能服务国家所需
牢记国之大者凸显核心功能。核废处理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长征二号F配套等多型
金属软管成功保障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专项任务;过滤分离器等多型压力容器产品助力构建天然气“全国
一张网”;以燃烧室组件为代表的航天防务配套产品、多种油料补给车等后勤保障装备陆续交付。
新产业持续夯基固本。核工装备产业,顺利承接重点项目,在“大型核非标自动化系统集成类项目”领
域迈出坚实一步。
传统产业高端化、专精化发展蹄疾步稳。晨光东螺公司成功申报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制造
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化机分公司蝉联国家管网非标设备主力供应商,中标年度集约化采购项目所有标包
,天然气长输管线市场全年实现订货超亿元。晨光艺术工程狠抓市场拓展和提质增效,圆满完成雪窦寺、龙
兴寺等多项重点工程,扭亏脱困迈出坚实步伐。
(二)坚持创新驱动,以集智攻坚增强“第一动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自立自强行动加快实施,创新体系效能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
步增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国家级项目论证申报,“2024年高质量发展专项”“关键/新兴领域
国际标准制订与产业推广”两个项目成功获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放射性固体废物智能化处理技术、
大口径异形膨胀节等多个科技创新成果获国家级和省市级表彰,1个核工项目首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1个氢能储运项目获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立项。
(三)抓实管理提升,以精细运营推动固本强基
持续强化科研生产管控,全年整体合同履约率99.8%以上,重大任务和军品任务100%按期履约,全面实
现集中采购“三个100%”;积极开展产品化工作,组建产品化中心、“两总”及专家组,形成9类后勤保障
装备产品和12类型号金属软管产品型谱,完成19类关键核心技术梳理,形成产品化型谱体系建设框架;推进
财务业务深度融合,全年三项期间费用同比下降20.43%;实施人员调配一级管控,积极推进内部资源联动11
0余人,人才队伍综合利用效能不断增强;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落实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司E
SG管理体系,获评ESG国新杯金牛奖央企五十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新兴产业领域:智能制造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标志性产物,产业数字化和数
字产业化正呈现加速演进之势,在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旺盛需求支撑下,智能制造产
业将保持较为良好的市场环境。核工装备产业,核能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将成为我国实现碳达
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选项,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将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同时在国家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
性上升的背景下,国防相关的核工项目也将稳步建设,公司核工装备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传统产业领域:后勤保障装备产业,在大国冲突风险加剧的背景之下,总体需求将持续增长,但是随着
“民参军”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企参与军品研制和生产将成为大趋势,也对公司相关产品市场地位和盈利水
平造成一定冲击。柔性管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传统优势产品丙烷脱氢、苯乙烯装置膨胀节国内市场
趋于饱和,新增项目增长态势放缓,但国际市场仍有较大市场空间;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将迎来发展
机遇,单晶硅配套膨胀节等新动能产品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压力容器产业,在石油价格上涨、国家能源安
全和“双碳”战略背景下,煤化工、LNG、氢能等行业压力容器市场将保持旺盛需求,公司在煤化工高参数
化核心设备、LNG长输管线配套、低温氢能装备等领域有较大优势和机会。受城镇化步伐放缓影响,环保装
备产业已进入饱和阶段,在产品同质化环境下,公司亟需在成本控制和质量管控上实现突破;新能源环卫车
辆产品作为当前增量细分市场,也对公司市场响应灵敏度和核心技术攻关效能提出更高要求。艺术工程产业
,受宏观政策影响,国内传统大型宗教题材和新型大型户外雕塑项目的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行业转型机遇
将集中在海外大型雕塑市场和中小型雕塑市场。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长期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
”的企业定位,依托航天技术优势,构建形成以智能制造和核工装备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后勤保障装
备、柔性管件、环保装备、压力容器、艺术工程为传统支柱产业的“2+N”产业体系:
新兴产业方面,智能制造产业主要提供金属制品加工、轻工产品领域等细分行业的智能产线建设与改造
服务,是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先服务机构,江苏省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秘书
长单位,拥有“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核工装备产业主要包含核级工业基础件、核废料处
理装备和核非标成套装备等三个发展领域,拥有核电金属软管、核电膨胀节、核废料处置全流程设备以及核
工热室、手套箱等系列化产品,主要客户包括中核、中广核、国电投三大集团。航天防务配套产业主要立足
自身钣金焊接加工特色能力优势,以特殊材料焊接、成型、热处理、激光切削、精密检测、有色金属铸造等
为核心,形成系统完备高效的配套生产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传统产业方面,后勤保障装备产业主要包括各类后勤油料保障装备、后勤工程装备、后勤生活装备、后
勤综合装备及后勤器材产品等,长期为国防建设需要提供各类保障装备产品,是我国后勤油料保障装备的主
要供应商。柔性管件产业主要包含各类补偿器及金属软管产品,是国内柔性管件龙头企业,建有江苏省薄壁
多层柔性压力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热网、航空航天等行业领域
,长期为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提供可靠保障。环保装备产业主要包含压缩式垃圾车、扫路车、洒水车、吸粪车
、吸污车等各系列环卫专用车辆,在长三角、北京等优势地区市场,压缩式垃圾车等优势产品领域保有较高
的市场占有率。压力容器产业主要包括各类中、高压气瓶、低温容器、换热器、长输管线设备等产品,在液
氢储罐、LNG冷能利用换热器、多层包扎储罐等领域拥有较强技术优势。艺术工程产业主要致力于大型艺术
工程建设、雕塑及艺术品的数字化制造、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产品以大型金属雕塑为主,是国内大型金属艺
术制像行业的领军企业,承制的香港天坛大佛等一大批艺术工程产品蜚声海内外,多次承担并圆满完成重大
中央礼品项目。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具有的许可或资质
公司拥有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GB/T45001-
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GB/T29490-201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获得美国ASME规范产品
“U”、“U2”和“S”类授权证书及钢印;拥有固定式压力容器规则设计许可,大型高压容器(A1)、汽车
罐车(C2)、固定式压力容器其它高压容器(A2)和移动式压力容器罐式集装箱(C2)制造许可,压力管道
设计许可,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等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许可证、民用核安全设
备制造许可证、专用车产品公告、3C认证资质、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罐体)、API15S会标
产品证书(芳纶增强RTP管)、精密压力表标准装置等10类计量标准考核证书;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
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江苏省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中国智
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等许可和资质,公司拥有的上述许可和资质,使
公司具备了承担相应产品科研生产的资格和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2.公司产品优势分析
公司主营业务以智能制造、核工装备、航天防务配套、后勤保障、环保装备、柔性管件、压力容器、艺
术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石化、电力、环保、物流、市政环
卫、煤炭、船舶、核电、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和民用燃气等领域。2024年,公司持续贯彻落实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着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与新能源领域拓展,
打造产品核心竞争优势。2024年共完成29项技术创新项目研发,形成了多项新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或国内领先,部分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
3.公司技术优势分析
公司拥有机、电、液及智能控制、信息化融合等方面的设计及制造技术,核心技术和工艺能力得到进一
步提升。2024年,公司围绕“2+N”产业方向广泛开展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组织开展“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
置杜瓦系统底座制造技术”等26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持续开展工艺创新,组织完成36项工艺振兴攻关
项目,全力突破大型核工非标构件关键制造工艺、变截面钛合金筒体热压成形、容器类小口径不锈钢管自动
对接焊等20项重要工艺技术瓶颈和短板,为后续聚变能BEST热室、槽罐等重点项目竞标胜出、多品种非标配
套产品顺利交付奠定基础。
公司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资源。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815件(其中有效发明
专利196件)。2024年申报专利115件(其中发明51件)、软件著作权21件,取得专利111件(其中发明58件
)、软件著作权20件,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4.研发机制创新和研发平台建设
2024年,公司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完善研发创新机制,开展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两级协同研发机制建设
,强化技术与市场联动作用,围绕“强军、固核、拓智”市场开发主线,建立创新研究院与市场部、智能制
造中心等单位的定期沟通交流机制。持续推进公司一级研发机构创新研究院建设,以创新项目实施为载体,
强化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育,着力打造成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优秀人才集聚的创新机构。做好现
有省、市级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江苏省薄壁多层柔性压力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省科技厅绩效考评,获
良好评价。目前公司共拥有省、市级各类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工作站等)13个,为公司汇聚内外部技术
和人才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基础。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智能制造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进一步打通,中低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设备成功申报江苏省工信厅
及国防科工局2024年度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目录。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0.36亿元。
核工装备产业,核级工业基础件业务(膨胀节、金属软管、金属保温层)订货规模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其中金属保温层产品累积获得国电投订货9,000多万元,对核级工业基础件市场起到扩容增量作用。核废料
处理装备业务有较大幅度增长,在中核、广核、国核三大集团均取得订货。核非标成套装备业务累积获得中
核北方相关订货6,800余万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7亿元。航天防务配套产业,顺利完成重点批产项目
交付,经营局面进一步打开,订货、回款、产出、收入等指标持续提升,但市场客户较为单一,自身能力建
设还有待加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0.23亿元。
后勤保障装备产业,统筹优化科研生产资源保障,按期完成多项科研项目样机生产试验和批量运油车生
产交付,但受军品市场采购模式冲击和产品单一影响,市场规模并未有效取得突破。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
04亿元。
柔性管件产业,补偿器方面以重大项目订货支撑的宏观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丙烷脱氢、苯乙烯需求增长
减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新建项目减少,而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拓展有限;金属软管方面,通过细谋划、
严实施、强管理,一方面着力稳定原有燃气产品客户,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市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00
亿元。
环保装备产业,产品技术向新能源、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转型较慢,采购、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营销机
制有待完善,整体经营情况未能实现有效扭转。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
压力容器产业,受“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支持能源转型、推
动制造业升级的产业政策,压力容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整体发展较好。公司积极聚焦前沿核心技术,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液氢储运装备项目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
,同时《液氢高效智能储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成功入选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但受市场增量空间有限
、竞争形势更加激烈、大项目生产周期缓慢等因素影响,整体经营情况相对下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16
亿元。
艺术工程产业,创新优化项目管理机制,健全项目成本预算管控机制,加强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质量
工艺等精细化管理,经营指标得以改善。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0.60亿元。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核工装备产业,国家核电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核燃料供应、核废料处置与存储上下游产业链也将保持旺
盛需求,该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在国家设备更新政策发力加持下,企业工艺更新、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步
伐将进一步加速,智能制造、压力容器、柔性管件等产业仍将保持较为良好的发展空间。后勤保障装备产业
,随着“十四五”迈入收官年,科研订货项目和装备迭代将提速。环保装备市场已进入饱和阶段,竞争白热
化,公司亟需在产品定位、成本控制和市场攻坚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以应对激烈竞争。艺术工程市场,受宏
观政策的影响,大型雕塑的国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萎缩,行业转型机遇将集中在海外大型雕塑市场和中小型
雕塑市场。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的战略目标:建设国内一流高端装备制造公司。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价值链重组
的机遇,立足于装备制造业,专注主业发展,围绕“2+N”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以智能制造和核工装备
为新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并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化元素的融入,进一步提升后勤保障装备、压力容器
等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确保完成航天防务责任令重点任务和年度经营业
绩考核任务”工作目标,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战略驱动、创新驱动”转变,经营模式向“项目经济+产品
经济”转变,全面提升面向军民深度融合产业和新兴产业方向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企业品牌核心价值和差
异化优势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穿透式管控的精益化精细化经营管理能力,以新担当新作为坚决打赢扭亏脱
困攻坚战。
加强协作配套保障能力。紧抓集团公司重塑航天防务产业内部供应体系、提升内部配套率宝贵契机,进
一步强化与集团内单位协作配套供需对接,重点完善高温合金精密热成形、精密机加、焊接等核心能力体系
,加速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型谱、更具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机制、更具价值力的交付保障能力,全面支
撑公司履行强军首责使命,推动军用产业稳步发展。
持续提升新产业发展能力。智能制造产业锚定优势领域、优势市场打造可复制、系列化的成熟产品,高
质量完成年度重点任务,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确保实现扭亏脱困目标。核工装备产业围绕可控核
聚变、核电智能化改造等领域,持续夯实核非标成套装备、核级工业基础件、核废料处理装备市场地位。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高端化转型。后勤保障装备产业紧盯军方“十四五”末采购计划,做好加油车
等相关产品比测竞标工作,结合军方需求及公司实际做好“十五五”发展规划。柔性管件产业坚持专精化、
高端化发展道路,积极对接军品型号配套需求,深度融入集团公司主责主业。压力容器产业巩固优势领域,
深入对接各大科研院所需求,做优做精细分领域特色产品。艺术工程产业加强与金属建筑装饰雕塑行业上下
游企业的合作,着重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确保产品质量与服务双重优化。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产业转型风险:公司处于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两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新产业仍未形成稳
定的结构性竞争优势,智能制造业务大部分为系统集成,高价值的复杂工业场景深度服务能力较弱,航天防
务配套业务仍处于孵化期,规模较小;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压舱石”作用未能持续增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
高附加值拳头产品较少,“小散弱”“同质化”问题依然突出,转型升级工作任重道远。
应对措施:强化战略引领作用,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作,围绕建设国内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目
标,加强顶层设计,以产业发展评估为抓手,开展“十五五”产业布局梳理和发展论证。持续优化调整产业
结构,进一步推动资源向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后勤保障装备产业依托重点项目打造通专结
合、覆盖各军兵种的大型系统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做好加油车等相关产品后续比测竞标工作。柔性管件产业
坚持专精化、高端化路线,巩固原有领域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军民融合市场。压力容器产业推进气化炉、给
料罐等传统产品共性技术研究和基础工艺迭代,开启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容器发展新赛道。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