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557 康缘药业 更新日期:2025-04-0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中成药制剂、保健品制造、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销售(行业) 38.65亿 99.16 28.45亿 99.69 73.61
其他业务(行业) 3275.15万 0.84 890.23万 0.31 27.18
─────────────────────────────────────────────────
注射液(产品) 13.41亿 34.40 10.02亿 35.11 74.74
口服液(产品) 8.75亿 22.46 6.69亿 23.44 76.40
胶囊(产品) 7.90亿 20.28 5.41亿 18.97 68.50
片丸剂(产品) 3.25亿 8.34 2.24亿 7.86 68.93
颗粒剂、冲剂(产品) 2.94亿 7.55 2.16亿 7.58 73.55
贴剂(产品) 1.96亿 5.04 1.56亿 5.48 79.64
凝胶剂(产品) 4298.14万 1.10 3586.57万 1.26 83.44
其他业务(产品) 3275.15万 0.84 890.23万 0.31 27.18
─────────────────────────────────────────────────
国内销售(地区) 38.65亿 99.16 28.45亿 99.69 73.61
其他业务(地区) 3275.15万 0.84 890.23万 0.31 27.18
─────────────────────────────────────────────────
截止日期:2024-09-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企业国内销售(行业) 30.82亿 99.13 22.98亿 99.58 74.54
其他(补充)(行业) 2714.07万 0.87 971.61万 0.42 35.80
─────────────────────────────────────────────────
注射液(产品) 11.20亿 36.03 8.38亿 36.31 74.78
口服液(产品) 7.00亿 22.52 5.47亿 23.70 78.09
胶囊(产品) 5.90亿 18.97 4.11亿 17.81 69.66
颗粒剂、冲剂(产品) 2.55亿 8.20 1.89亿 8.21 74.27
片丸剂(产品) 2.48亿 7.98 1.76亿 7.64 71.03
贴剂(产品) 1.36亿 4.38 1.09亿 4.72 79.98
凝胶剂(产品) 3256.29万 1.05 2754.50万 1.19 84.59
其他(补充)(产品) 2714.07万 0.87 971.61万 0.42 35.80
─────────────────────────────────────────────────
华东地区(地区) 11.11亿 35.72 --- --- ---
华南地区(地区) 5.97亿 19.20 --- --- ---
华中地区(地区) 5.65亿 18.18 --- --- ---
华北地区(地区) 3.00亿 9.64 --- --- ---
西南地区(地区) 2.25亿 7.23 --- --- ---
东北地区(地区) 1.56亿 5.02 --- --- ---
西北地区(地区) 1.29亿 4.14 --- --- ---
其他(补充)(地区) 2714.07万 0.87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企业国内销售(行业) 22.43亿 99.24 16.77亿 99.57 74.80
其他(补充)(行业) 1719.36万 0.76 721.02万 0.43 41.94
─────────────────────────────────────────────────
注射液(产品) 8.40亿 37.17 6.23亿 36.98 74.16
口服液(产品) 5.44亿 24.09 4.29亿 25.46 78.80
胶囊(产品) 4.02亿 17.79 2.80亿 16.61 69.62
片丸剂(产品) 1.69亿 7.48 1.22亿 7.25 72.24
颗粒剂、冲剂(产品) 1.62亿 7.17 1.23亿 7.27 75.56
贴剂(产品) 1.04亿 4.59 8216.20万 4.88 79.25
凝胶剂(产品) 2140.06万 0.95 1885.11万 1.12 88.09
其他(补充)(产品) 1719.36万 0.76 721.02万 0.43 41.94
─────────────────────────────────────────────────
华东地区(地区) 8.37亿 37.05 --- --- ---
华南地区(地区) 4.22亿 18.69 --- --- ---
华中地区(地区) 4.19亿 18.56 --- --- ---
华北地区(地区) 2.04亿 9.01 --- --- ---
西南地区(地区) 1.55亿 6.84 --- --- ---
东北地区(地区) 1.11亿 4.93 --- --- ---
西北地区(地区) 9388.44万 4.15 --- --- ---
其他(补充)(地区) 1719.36万 0.76 --- --- ---
─────────────────────────────────────────────────
截止日期:2024-03-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企业国内销售(行业) 13.51亿 99.38 10.11亿 99.75 74.89
其他(补充)(行业) 848.63万 0.62 256.11万 0.25 30.18
─────────────────────────────────────────────────
注射液(产品) 5.38亿 39.58 3.85亿 37.99 71.60
口服液(产品) 3.70亿 27.19 2.99亿 29.49 80.92
胶囊(产品) 1.97亿 14.50 1.37亿 13.51 69.51
颗粒剂、冲剂(产品) 1.05亿 7.69 8163.89万 8.05 78.08
片丸剂(产品) 8214.58万 6.04 6113.17万 6.03 74.42
贴剂(产品) 5067.33万 3.73 3998.69万 3.94 78.91
凝胶剂(产品) 858.21万 0.63 738.45万 0.73 86.05
其他(补充)(产品) 848.63万 0.62 256.11万 0.25 30.18
─────────────────────────────────────────────────
华东地区(地区) 5.29亿 38.91 --- --- ---
华南地区(地区) 2.55亿 18.77 --- --- ---
华中地区(地区) 2.45亿 18.06 --- --- ---
华北地区(地区) 1.16亿 8.56 --- --- ---
西南地区(地区) 9755.59万 7.18 --- --- ---
东北地区(地区) 5695.24万 4.19 --- --- ---
西北地区(地区) 5050.44万 3.72 --- --- ---
其他(补充)(地区) 848.63万 0.62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6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7527.12│ 9.63│
│第二名 │ 15358.18│ 3.94│
│第三名 │ 11373.86│ 2.92│
│第四名 │ 10803.58│ 2.77│
│第五名 │ 9186.08│ 2.36│
│合计 │ 84248.81│ 21.6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0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8.7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6206.60│ 25.11│
│第二名 │ 10770.05│ 10.32│
│第三名 │ 1464.08│ 1.40│
│第四名 │ 1047.94│ 1.00│
│第五名 │ 907.20│ 0.87│
│合计 │ 40395.88│ 38.7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医药生物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医保改革持续深化、医保控费政策趋严、集采加速提
质扩面、行业合规整顿成为常态等压力使药企面临考验;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医药
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报告期内,面对深远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行业政策,公司坚持“研发创新”与“管理创
新”双管齐下,构建发展新格局。公司坚持基于合规原则下的学术营销模式,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营销转
型压力,仍统筹推进改革转型与规范运营,对品种全面实施精细化分线销售和分层级管理,坚持多业态并举
,深耕绩效管理。在面对外部严峻环境,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仍有所下滑,合并报表实现营业收入38.98亿
元,同比下降19.86%(追溯调整后),主要原因是核心品种热毒宁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业绩承
压,但公司凭借独家品种较多的核心优势,积极布局金振口服液、杏贝止咳颗粒、参乌益肾片、散结镇痛胶
囊等产品并取得增长;公司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成果频出,继续荣膺“2024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
”第一,战略性并购中新医药,实现生物药管线的进一步丰富;公司强化智能提升,打造行业标杆级智慧园
区,夯实信息化管理基础,助力运营提效。
报告期内,公司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销售方面
2024年,公司不断巩固基于合规原则的学术营销模式,全面实施精细化分线销售,坚持多业态并举,筑
牢发展“护城河”。
1、统筹深化业务发展与合规建设,护航企业规范运营
(1)院内坚定市场分线,强化合规与学术协同
深化市场精细化分线销售。依托独家品种资源优势,按产品特性、治疗领域差异划分销售线,全面实施
品种精细化分线、分层销售,坚持核心产品实施“专人专做、一品种一策略”,确保核心产品精准匹配目标
市场。
合规与学术能力建设。重塑核心品种学术引领,优化学术推广的知识内容,提升学术活动覆盖;着力构
建学术型营销团队,通过体系化培训与实战,系统性提升营销人员合规意识与学术推广能力;严格监督营销
行为真实性,强化学术推广有效性管理。
(2)重视院外市场布局
公司逐步强化OTC业务,聚焦与十大连锁的合作,稳步提升中小连锁、单体药店及诊所卫生室等终端覆
盖率,启动B2B、B2C线上渠道建设,通过多业态并举,持续完善院外多渠道布局。
2、以学术营销为核心,持续赋能营销体系升级
(1)积极推进“潘医生工程”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潘医生工程"累计培训覆盖过万人次,建立线上考核与线下认证机制,完成首批近
2000名营销人员学术能力定档认证,有效提升团队专业素质,更好满足客户专业化需求。
(2)加强循证证据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推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金振口服液等12个产品进入指南共识26项,包括《中国
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全国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等多项权威指南共识,通过产品学
术价值支撑营销学术推广,提升产品的专业认可度。
(3)创新学术活动形式
开展“金声玉振”“杏好有你”“与宁同行”“走进康缘”等具有品牌特色的系列学术活动数千场,覆
盖客户十多万人次,持续传递产品学术价值,打造学术新模式,实现学术活动创新,助力产品的广覆盖,推
动更多医患体验创新中药的临床价值。
研发方面
2024年,坚持以满足临床需求为核心,秉承高质量研发理念,着重新药研发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持续
推进“一体两翼研发格局”的成果产出。
1、创新药研发阶段性成果持续落地
截至报告期末,中药获批新药注册批件1个(温阳解毒颗粒),申报生产6个(LQ胶囊、SPPA颗粒、玉女
煎颗粒、LWDH苷糖片、泻白颗粒、苏辛通窍颗粒),获批临床2个(羌芩颗粒、七味脂肝颗粒),申报临床4
个(补髓益智颗粒;固本消疹颗粒、淫羊藿总黄酮胶囊增加血管性痴呆适应症、连参更年颗粒已于2025年获
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化学药方面,4个化药4类药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片、吡仑帕奈
片(2mg、4mg)、泊沙康唑肠溶片),2个化药1类创新药完成Ⅱ期临床入组(氟诺哌齐片(DC20)、喹诺利
辛片(DC042)),3个化药1类创新药获批临床(注射用AAPB、KYHY2302乳膏、KYHY2303片),1个化药1类
创新药申报临床(KYS2301);
生物药方面,2个生物药1类创新药获批临床(KYS202004A注射液获得中国CDE、美国FDA临床研究许可,
KYS202003A注射液)。
上述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品种信息,研发项目治疗领域布局情况请参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
析”中“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中关于报告期内呈交监管部门审批、通过审批的药(产)品情况以及
关于公司药(产)品研发情况。
2、技术平台及软实力建设同步提升
全国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稳步推进;江苏省海洋药物和现代中药创制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沈阳药科大
学-康缘现代北药研究院运行及首批新药项目立项;加快建设中药功效组分(成分)规模化制备技术平台、A
I+多组学驱动的中药创新药发现平台等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与新药研发支撑平台;新增博士16人;获批江苏省
人才攻关联合体项目;获批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6项;申请发明专利52件,新获授权发明专利29件;发表
中文论文47篇,SCI论文33篇。
3、收购中新医药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战略性并购中新医药。中新医药拥有分子设计技术平台等多个具有创新性、独有性的研
发技术平台,从细胞因子、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类别药物的分子发现和分子改造,形成具有可持续的创新
型生物药分子发现能力。
中新医药当前聚焦领域为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已获取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ZX1305注射
液)、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ZX1305E滴眼液)、三靶点长效减重(降糖)融合蛋白(ZX2021注射液
)、双靶点长效降糖(减重)融合蛋白(ZX2010注射液)4个生物创新药的6个临床批件,均进入临床阶段,
其药理研究和初期临床结果已展现出了较好的成药性。
公司通过收购中新医药,深化生物药布局,开发新的疾病治疗领域以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进一步
打造研发进度梯次有序、市场覆盖面更广且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对公司构建中药、化药和生物药协
同发展的完整产业布局、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符合公司的整体战略。
生产管理方面
公司坚持构建零风险的生产过程管理体系,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实现生产信息联通和智能制造升级,加
强装备优化和安环管理,聚焦人才团队建设,打造效率显著、保障有力的一体化生产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均
一、稳定、可控。
1、巩固质量管理核心要素,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公司紧跟新政策法规步伐,全年完成35个业务管
理的提升项目,助力生产质量的高效合规管理。全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药监部门组织的GMP符合性检
查、注册核查、专项和飞行检查。持续推动药材、包材质量的提升,与供应商开展质量共建及质量难题攻克
,提高药材、包材的质量合格率。推进工艺质量攻关课题的研究,36个QC课题参赛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
发表交流会,全部荣获一等奖。
2、依托“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公司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深入
智能生产的反馈调控研究。
①创新检测技术应用:新增4个工序的在线近红外检测模型应用,升级部分中间体和生产过程近红外监
控技术,检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探索视觉检测技术在中药生产质量控制与优化方面的应用,建立颗粒剂视
觉检测模型,为提高一次成型率作铺垫。
②数据算法赋能生产:完善中药过程数据挖掘算法知识库,新引入11种算法,实现了8种算法在生产中
的应用;优化建立了批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实现了产品、批次、工艺、设备、关键参数的整合与关联分析
,提升了分析与管理效率。
③智能化工厂建设:启动了中药颗粒剂智能化制药工厂项目,可实现中药生产全流程自动化、连续化、
智能化,可形成颗粒剂示范生产线;根据国家智改数转网联的政策,对生产系统开展了深入的智能化升级改
造;基于数字化建设、过程控制、反馈调控、视觉检测等相关研究,申请发明专利7项;联合江苏省多家单
位,牵头发布了1项团体标准《中药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实施指南》,为中药企业开展智
改数转网联提供了参考。
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1、深度推进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全年新增博硕士人才205人,持续优化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留存
机制,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力与积极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各系统员工的成长与进步,制定
干部与员工的学习规划,通过专业培训、相互教学、资质认证等手段提升各级人员的职业能力;开展营销精
英工程、应届大学生星火计划、干部专项提升培训,实现精准赋能。全年共举办200余场培训活动,覆盖约2
万人次。为确保培训质量,积极扩充培训师资团队。一方面,从公司内部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骨
干员工担任内训师,通过内训师培训课程提升授课技巧和能力。另一方面,与外部专业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
作关系,引入行业专家开展前沿技术与管理理念培训,持续拓宽员工视野。例如,公司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建
“康缘药业-南京师范大学企业管理创新实验室”,聚焦企业经营管理难点、痛点开展课题研究,针对各系
统中层干部及后备干部开展专项培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2、厚植企业文化建设根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党纪主题教育,开展专家授课、
学习交流、主题党日等活动,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组织“厚朴花”创新团队、“
书香康缘
悦读月享”等活动,持续推进“双百”健康行动,以工间操形式推行八段锦,开展职工篮球联赛、庆国
庆文艺作品征集等群众广泛参与的系列文体活动,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情况说明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民健康息息相关,需求刚性强。同时,医药产业具备高
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特征。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
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核算为90575.8亿元,比2022年增长6.15%;2023年我国卫生总费
用占GDP的比重为7.2%,比2022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卫生支出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年增加。2024年面对医
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价格治理、医保基金筹资放缓、医药集采等外部压力,医药制造业利润端较去年同期
呈下滑趋势,行业整体承压。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5298.5亿元,较2023年度持平;实现利润总额3420.7亿元,较2023年度同比下降1.1%。
2024年,创新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被纳入具有生产力跃迁意义的“新质生产力”范畴,药
品审评审批制度不断完善,医药创新继续收获成果。根据西南证券研报整理,从绝对值来看,全球医药研发
投入从2014年的144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238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7.3%,预计2022-2028年全球医药研发
仍将以2.6%的增速稳步增长。我国A股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3年研发费用额达1366.7亿元(
增长率7.5%),2024Q1-Q3研发费用额达833.6亿元。根据CDE发布的《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24
年,药品注册申请申报量持续增长,CDE受理各类注册申请19563件(同比增加5.73%,以受理号计,下同)
。以药品类型统计,中药注册申请受理2407个品种,同比增长106.96%;化学药注册申请受理10464个品种,
同比增长6.63%;生物制品注册申请受理2447个品种,同比增长12.87%。2024年全年CDE审结各类药品注册申
请18259个品种,同比增长16.20%。以药品类型统计,中药注册申请审结1907个品种,同比增长117.20%;化
学药注册申请审结9759个品种,同比增长26.33%;生物制品注册申请审结2247个品种,同比增长10.69%。20
24全年批准上市1类创新药48个品种,同比增长20%,其中中药创新药获批3款。另外,2024年全年11款古代
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包含公司的温阳解毒颗粒)获批上市,彰显了我国医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中医药产业作为医药行业的重要细分领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近年来,党和国家高
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对新时期推
进中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2月印发《中医药振兴
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药监局于2023年2月
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进一步引导中药创新药步入“快车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要牢牢把
握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把中药产业打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未来赛道,不断提升我国中药
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全民大健康时代,中医药已经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习近平
总书记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并指出,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做
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2025年全国两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强调“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
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2024年,我国医药行业政策围绕深化改革、提升行业质量和效率展开,旨在推动医药、医疗和医保体系
的协同发展。政策强调强化行业监管,确保药品供应稳定和医疗服务的安全高效,同时推动创新药物研发和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政府致力于优化医保体系,提升服务水平,确保群众的用药需求得到更好保障。同时,
注重加强行业合规管理,打击腐败行为,提升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整体而言,2024年政策方向聚焦提升医疗
服务质量、促进科技创新、加强行业治理,并推动中医药产业的数字化和现代化,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
支撑。
医药方面:
国家医保局于2024年1月12日发布《关于加强医药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压实
中选企业履约责任,确保临床用药供应稳定,巩固集采改革成果,进一步强化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的供应保
障。
国家药监局于2024年4月22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药品经营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公告》,加强药品流
通环节监管,规范经营许可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
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
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
国创新药发展根基。
国家药监局于2024年7月31日发布《关于印发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深
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评审批效率,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管理,助推医药科技创新。
国家卫健委于2024年11月14日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
健全基层药品管理机制,扩大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常见病药品种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群
众用药需求。
医疗方面:
国家卫健委于2024年2月1日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加强医疗质量
安全管理,推动医疗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切实保障患者权益。
国家卫健委于2024年3月13日发布《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强化部门协作,
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督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医疗行业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医疗服务秩序,提高行业监管效能,
切实维护人民健康权益。
2024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
任务》”),明确了加强医改组织领导、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等七个方面的主
要工作任务。在中医药方面,《工作任务》提出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
建设。支持中药工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加快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发展。
医保方面:
2024年1月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
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医保办函〔2023〕104号),提出指导医药采购机构聚焦“四同药品”(指
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对照全国现有挂网药品价格统计形成监测价,进行全面梳理排
查,到2024年3月底前,基本消除“四同药品”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推动医药企业价格行为
更加公平诚信,促进省际间价格更加透明均衡,维护患者群众合法权益。本次药品挂网价格治理并非片面追
求降价,有利于创新价值、质量疗效等“产品力”为中心的良性竞争。
国家医保局于2024年5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持续推动医保工作创新发展的通知》
,深化医改实践,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动医保制度创新,优化医保基金管理,提升医保服务水平,增强群
众医疗保障获得感。
国家医保局于2024年10月21日发布《“公开比价+”让定点药店价格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合理》政策,
鼓励各地医保部门探索药品价格管理新模式,推动定点药店价格公开透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进一步保障
群众购药权益。
国家医保局于2024年11月28日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
本次调整新增91种药品,调出43种药品,通过谈判、竞价和国家集采等方式优化目录结构,确保医保基金合
理使用,提高患者可及性。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调整医保药品目录,累计新增835种药品,持
续提升医保覆盖广度和深度,为减轻患者负担提供有力支持。
反腐方面:
2024年5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十四个部
委联合制定印发了《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对本年度纠风工作进行全
面部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纠治行业乱象,聚焦“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和关键
领域,对构建良好行业作风意义重大。
国家药监局于2024年11月28日发布《医药代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加强对医药代表从业行为的
规范管理,推动药品学术推广活动合法合规运行,维护医药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中医药方面:
国家在2024年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促进中药行业的发展,从推动中药产业标准化,提高质量控制;促
进中药科技创新,加快新药研发;加快中医药数字化,提升产业效率;降低药品价格,优化市场环境;促进
国际化发展,提高全球竞争力等多个方面促进国内中医药发展。
2024年2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标准管理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