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596 新安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2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主要从事草甘膦、毒死蜱等高效低毒类农药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有机硅单体及其下游产品的研制和
生产经营;精细及生物化工产品开发、生产和经营。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农化自产产品(产品) 44.64亿 30.44 6.39亿 39.39 14.32
硅基材料基础产品(产品) 26.86亿 18.32 2578.01万 1.59 0.96
硅基终端及特种硅烷产品(产品) 23.58亿 16.08 4.60亿 28.32 19.50
其他(产品) 20.69亿 14.11 1.97亿 12.13 9.52
化工新材料(产品) 17.43亿 11.88 2.33亿 14.33 13.35
农化贸易产品(产品) 13.45亿 9.17 6873.60万 4.23 5.11
─────────────────────────────────────────────────
国内销售(地区) 97.46亿 66.45 11.23亿 69.20 11.52
国外销售(地区) 42.88亿 29.24 4.69亿 28.91 10.94
其他业务(地区) 6.32亿 4.31 3060.88万 1.89 4.8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农化自产产品(产品) 27.18亿 32.02 3.34亿 39.83 12.27
硅基材料基础产品(产品) 14.96亿 17.62 585.53万 0.70 0.39
其他(产品) 12.87亿 15.16 9575.69万 11.43 7.44
硅基终端及特种硅烷产品(产品) 12.22亿 14.39 2.29亿 27.38 18.77
化工新材料(产品) 8.87亿 10.45 1.07亿 12.77 12.05
农化贸易产品(产品) 8.79亿 10.36 6605.62万 7.89 7.5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农化自产品(产品) 45.82亿 31.31 9.05亿 49.32 19.75
其他(产品) 26.39亿 18.04 2.26亿 12.31 8.55
硅基终端及特种硅烷产品(产品) 23.85亿 16.30 4.33亿 23.60 18.16
硅基材料基础产品(产品) 22.08亿 15.09 -5515.59万 -3.01 -2.50
化工新材料(产品) 14.90亿 10.18 2.58亿 14.04 17.29
农化贸易产品(产品) 13.28亿 9.07 6856.31万 3.74 5.16
─────────────────────────────────────────────────
国内销售(地区) 101.87亿 69.63 11.90亿 64.85 11.68
国外销售(地区) 39.63亿 27.08 6.69亿 36.46 16.88
其他业务(地区) 4.81亿 3.29 -2404.12万 -1.31 -4.9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农化自产产品(产品) 28.06亿 33.11 5.23亿 50.23 18.64
其他(产品) 15.25亿 17.99 7419.69万 7.12 4.87
硅基终端及特种硅烷产品(产品) 11.85亿 13.98 2.05亿 19.72 17.34
硅基材料基础产品(产品) 10.87亿 12.82 577.99万 0.55 0.53
农化贸易产品(产品) 9.08亿 10.71 7505.78万 7.21 8.26
化工新材料(产品) 7.48亿 8.83 1.35亿 12.92 18.00
其他(补充)(产品) 2.17亿 2.57 2340.97万 2.25 10.7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8.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4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82560.78│ 12.4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9.9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1.9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99875.03│ 11.9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回顾过去一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地缘冲突不断加剧,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加速重构。国内多个关键领域遭遇技术壁垒与供应链“断链”风险,国内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矛盾集中显现
。内需不振、信心不足使企业经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2024年,公司主导产业市场虽有亮点,
但仍未根本性好转,基础端业务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价格持续下跌;终端业务发展持续向
好,很好地抵御了行业周期波动影响;新兴业务面临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发展尚未取得有效突破。2024年
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65亿元,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140.69万元,同
比下降61.67%;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47亿元。
2024年,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公司以“1361”战略行动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系列训战精神,按照“
训战到哪里、变革到哪里、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的要求,纵深推进增长动能、发展方式、运营方式“三大转
变”,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不断夯实基本功:通过“战略篇”启动了战略修订、投资审
视、国际化顶层设计;围绕“经营篇”优化市场部功能、强化资源资本经营、全力推进营销变革;围绕“管
理篇”加强管理与供应链协同的模式创新;围绕“创新篇”梳理完善新安“243”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治
理篇”审视各级法人组织,实施治理提升专项活动;围绕“组织文化篇”明确战略转型的组织文化建设方向
;围绕“党经融合篇”积极推进“目标一致、组织一体、工作协同”的党经双向赋能机制。在董事会的领导
下,公司全体干部员工以训战促变革,明晰方向、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充分把握经营主动和发展主动,稳
住了经营基本盘。
(一)全面推动“开源节流”,稳固产业经营底盘
1.核心业务稳产保供,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公司通过加强生产和供应链协同,主导产品总产量同比增长
17%。其中,草甘膦原药产量同比增长20.44%,有机硅粗单体产量同比增长25.58%,均创下历史新高。公司
推进全方位覆盖、全流程降本工作,全年累计降本2.6亿元。通过对标先进、招标处置等举措推动三废降本
,单位产品的三废产出率达历史最低,危废的平均处置单价下降380元/吨,降本超1,000万元;降低贷款规
模,实现融资降本1,370万元。
2.创新业务多点突破,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公司积极加快高附加值业务拓展,终端硅橡胶子公司通过国
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突破电力、轨道交通、电子科技、医疗等领域标杆客户,创利同比增长34%;终端
特种硅油子公司成功开拓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细分领域头部客户,创利同比增长32%;作物保护产业发力
新媒体电商业务,新媒体渠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7%。
3.灵活调整业务策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完成6家低效公司的退出,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加强市场洞
察和形势研判,制定实施有机硅终端“腾笼换鸟”方案,灵活调整终端各系列产品的生产节奏,通过提升中
高端产品比重不断优化终端产品盈利能力。
4.海外业务加速突破,展现强大发展后劲。公司全年出口创利同比增长20%。作保业务继续发挥主力军
作用,草甘膦原药海外销量达到8.9万吨,同比增长24%;有机硅海外业务成功突围,全年实现营收7.89亿元
,同比增长60%。
(二)加快战略项目落地,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1.资本赋能业务突破,打开未来发展空间。公司成功获取优质矿权,为硅基产业链提供关键资源保障;
加强行业协同,设立亚格新安,硅烷特气取得突破;优化三氯化磷供应链,达成关键合作意向。
2.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培育未来发展动能。多个在建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精草铵膦项目、氢氧化钾项
目一次性开车成功,盐津工业硅、开化搬迁项目有序推进,启源项目进厂安装,高纯聚硅氧烷项目、上杭项
目顺利投入试生产。
(三)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1.聚焦关键领域,多项技术取得突破。精草铵膦技术迈上新台阶,实现原药提纯含量稳定至95%;有机
硅终端开发并销售新产品320余个,推出新能源汽车、电力通信、医疗健康、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整体解决方
案;工业硅推进技术攻关,平均单位电耗进一步下降至历史最优;新硅碳负极材料完成小试并顺利启动中试
研究,产品性能获得下游客户认可,具备迅速产业化的能力与基础;成功开发硅油冷却液产品并完成初步应
用验证。
2.强化科研保障,持续提升创新能级。全年研发费用投入5.75亿元,累计授权专利61件,制定各类标准
26项,成功引进有机硅、新能源领域首席专家,储备中高端人才13人,外部机构合作立项3个,实现新产品
销售收入14.76亿元;成功申报浙江省创新型团队,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氟硅行业科技
创新特等奖1项、专利奖2项等荣誉。
(四)数智赋能变革,促进管理效能提升
深化管理变革,通过“小步快跑、动态优化”的方式,全面推进新安信息化变革项目落地,加强管理与
供应链协同,进一步提高库存周转率;上线SRM供应商管理系统,实现采购全过程溯源;营销变革优化客户
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客户开发与商机转化效率;升级研发系统,加速市场反馈与研发创新循环,缩短创新
周期;完成制造核心装置的实时可视和数据集成,优化一站式服务平台系统。通过持续推进QC课题、精益Tn
PM等微创新,激发基层创新活力,荣获全国石化行业和浙江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五)规范公司治理,全面防范经营风险
完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系统梳理治理体系与架构,加强子公司法人治理,筑牢组织和财经大坝;系统
强化风险防控,实现特殊作业减量5.7%,基础装置稳定性达94.5%;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加强环保安全领域
的日常运行监督;保障重大项目用资,累计应收账款回款率达99.5%。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2024年,在复杂的国际局势、绿色转型压力和经
济周期变化的叠加作用下,行业整体运行状况不容乐观,部分传统基础化工品受制于行业扩产、成本压力和
需求疲弱,表现持续低迷。众多生产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滑,贸易企业订单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市场运
行压力明显加大。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营业务概述
公司主要从事硅基新材料、作物保护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全球首创氯、磷、硅三元素的绿色循
环技术,致力于“成为硅基、磷基新材料和作物保护领域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者”。作物保护:公司形成了
“中间体-原药-制剂-农业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涵盖种子种苗、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作物营养等
完整的作物保护体系,通过平台化运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增产增收提供植保综合解决方案。
硅基新材料:公司拥有从上游硅矿开采冶炼、有机硅单体合成、下游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产品
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轨道交通与汽车、医疗健康、新能源材料、消费电子等领域。
(二)主要产品行业情况
作物保护行业:
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种植面积支撑农药刚性需求属性,2024年农化行业总体呈现触底企稳、缓慢回升走
势,预计2025年全球农化行业局部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但市场需求在低位震荡后将逐步向好。
(1)农药刚性需求仍是全球农药行业发展的基础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全球人口预计将在未来五十年内达到峰值103亿人,
从而需要足够的粮食满足人类生存需求,农药是保障粮食产量不可或缺的农资用品。全球农业专家认为,全
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粮食相当于潜在产量的30%。如果停止使用农药或严重用药不足,粮食
减产幅度将达到40%-60%甚至绝产,人类将面临巨大的粮食缺口。因此,农药是保障全球粮食生产增收的刚
性必需品。据FAO发布的全球农药使用统计数据,近十年全球农药使用总量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到2022年
全球农药使用总量已经达到370万吨,并在进一步增长。
(2)新农药创制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仿制农药市场占比上升
近年来,随着新农药产品特性要求的增多及整体研发成本的抬升,农药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拉长、研发成
本增加、研发成功率降低,新化合物创制和商业化应用呈现缓慢趋势。与此同时,通过技术革新和应用创新
,仿制农药的市场占比和市场规模逐年提高,2023年全球仿制农药市场占比达到85%-90%或以上。我国作为
全球最大的仿制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仍将在全球农化市场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中国农药产量达到367.5万
吨,占全球年度农药用量比例达到80%以上。
(3)全球农药市场准入门槛抬高,产品登记成本逐年提高
随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更加关注,总体上全球农药登记门槛和成本在逐年提高。一方面全球不同国
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整频繁且日趋严格,相关的登记过程更为繁琐;另一方面,农药登记试验资料要求大幅
提高,例如要求登记资料需要GLP实验室完成、需要开展多种当地药效试验,以及审核时间长等,致使农药
登记证获取成本大幅提升。
硅基新材料行业:
(1)行业产能扩张,阶段性供需失衡
当前全球基础硅氧烷产能426万吨,其中中国国内产能318万吨,海外产能108万吨,中国国内产能接近
全球产能的75%;2024年中国国内硅氧烷产量达到255.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72.3%。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
内虽有一些单体新建和拟建计划,但受经济下行和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大多数项目选择延期或暂停建设。尽
管如此,由于当前产能基数较大,随着前期新增产能运行稳定性的不断提升,基础硅氧烷市场价格仍有可能
经历一段时期的波动。
(2)下游新应用持续涌现,表观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有机硅消费量占全球比例超过70%,近几年国内有机硅表观消费量增速均在10%以上,个别年份
达到15%以上。人均有机硅消费量与人均GDP水平基本呈正比关系,相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有机硅需求,
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均有机硅消费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机硅消费需求仍有巨大增长潜
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建有科学合理、设备完善的研发基地近5万平方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拥有正高级职称等各类
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公司下属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行业领军企业1家,省级
科技小巨人1家。
公司明确提出将企业增长动能从市场经营驱动转变为以科技引领的“科技+市场”双轮驱动,深入推进
与多家高水平科研院校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发展,不断巩固在国内同行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重视传统产业升级的创新技术,围绕连续化、智能化、大型化和绿色化开展工程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
攻关,瞄准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打造平台技术,围绕八大作物、医疗健康、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精
准投入,提升高效终端解决方案能力;持续完善“氯”、“硅”、“磷”三元素循环经济模式,加强新安在
草甘膦和有机硅行业的领军地位,成为国内极少数拥有“无机硅-有机硅单体-有机硅聚合物-有机硅终端产
品”硅基全产业链生产技术的企业。
2、终端化发展领先优势
公司在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中率先实施终端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逐年提高中高端产品比重,
稳步推进终端化战略。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与多年终端应用技术开发积淀,成为行业内极个别同时覆盖有
机硅下游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硅烷偶联剂全系列产品的企业,聚焦产业新赛道,着力有机硅终端应用技
术开发,产品种类超过3000种,已形成多个有机硅终端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光伏、新能源汽车、
轨道交通、通信电力、电子电器、医疗健康等行业客户。
终端各个细分市场领域子公司先后获得ISO9001:2015(质量)、IATF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
认证、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有机硅终端产品拓展新兴行业高端客户提供了有力保障,也
为加深与国内外大型企业业务合作、进入终端特殊应用领域、实现特定产品的进口替代提供了重要助益。
3、全球化市场与品牌优势
公司按照国家双循环发展要求,积极融入新产业体系,加大全球化发展力度,建立多个海外生产基地,
加速突破美洲、非洲、欧洲、东南亚等全球重点市场的布局,结合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构建全球化优势产
业集群。经过多年的系统规划,公司作物保护产业的海外登记证资源已逾4500个,在国内农药生产企业中处
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2024年,“Wynca新安”入选《大国品牌》,凭借优良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产品性能,“Wynca新安”已
成为行业内知名品牌,营销网络遍布欧洲、非洲、美洲、澳洲、东南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公司推进
终端化、全球化战略,延伸产业链,以及在新领域、新区域开拓市场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在国内外同
行、客户中良好的口碑也获得了迈图、赢创、宝洁、联合利华、华为等多家全球500强企业的青睐,成功建
立合作伙伴关系,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4、规范化、数字化管理优势
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和控制制度,不断推进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信息
化和科学化。在行业里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导入TnPM精益管理体系,打造新安的精益生产示范工程。作为化工企业,在同行中率先建立SH
E体系,持续引入埃森哲、凯洛格、杜邦、华夏基石等外部咨询力量,推动安全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
安全环保管理在行业内的领先示范地位。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围绕“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应用场景,持续
推进体验提升、效率提升、模式创新,积极构建“一个新安、透明新安、智慧新安”,先后获评国家智能制
造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浙江省首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浙江省首批5G全连接工厂、杭州市“未来工厂”
等荣誉。公司全面推进数字化变革,有效赋能业务转型发展,推进商机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推动财务共享
、营销、供应链等数字化实践,有效提高了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为公司提升经营质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5年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地缘冲突和战争为全球经济带来风险,美
国持续加码对华关税及高科技封锁措施进一步冲击全球经贸秩序和产业链稳定性。出口虽受到中美贸易战冲
击,但仍孕育新的机遇。我国政府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一是
大力提振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二是政策积极、有效、留有余力,强调“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
政策”“提升宏观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三是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开启,“加强产业统
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为价格提供修复动
力;四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推动科技向更前沿、更基础方向布局,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更加务实。
1、有机硅行业
(1)产能扩张趋缓,供需结构转换。海外产能因环保和成本限制持续收缩,未来仍有继续收缩的可能
性,全球产能将进一步向中国集中。未来两年,基础硅氧烷的新增产能投放告一段落,预计2025年国内基础
硅氧烷产量仍有小幅增长,但需求端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行业供需关系逐步修复,将进入供需结构转换的
新阶段,有机硅DMC价格有望从历史低位回升。
(2)新兴场景持续渗透,进口替代加速推进。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性能材料持续创新将带动有机
硅本体结构与改性材料的创新,机器人、算力中心、航天科技、新能源、半导体等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将催
生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中美贸易战带来国产替代窗口,技术封锁倒逼自主创新,航天科技、半导体等高端
领域进口替代需求激增,地缘冲突与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将催化供应链区域化重构,可能为中国有机硅产品出
海带来新的机遇。
2、作物保护产业
(1)全球市场温和增长,新技术孕育新发展。贸易摩擦与地区冲突的升级使各国都更重视粮食生产的
安全和自主可控,驱动作物保护市场需求上升。南美受益于大豆、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需求持续保持增长;
东南亚地区因人口增长和出口需求,市场潜力依然巨大;中国批准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种植,带动草甘膦等除
草剂需求增长。而环保政策趋严,高毒农药逐步淘汰,推动低毒、生物农药占比进一步提升,生物农药和纳
米农药成为发展重点;无人机、AI监测等精准农业工具应用加速,RNA干扰、基因编辑等新技术进入商业化
阶段,都将为作物保护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2)行业整合加速,周期性复苏可期。中国农药行业CR5从2020年的21%逐步提升,2023年销售额前十
强企业合计占比达40%,2024年13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农药行业20强。头部企业将通过产业链整合、技术创
新和差异化竞争巩固市场,而中小企业因环保压力及产能过剩将面临被洗牌出局的处境。随着行业底部去库
存接近尾声,预计2025年行业景气度将逐步回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全面贯彻“1361行动”,指以确立“全面实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的杰出企业”一个
总体目标,深入推进增长动能、发展方式和运营方式“三大转变”;通过强化科技与创新发展,推进现代企
业管理与数字化,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国际化发展,资源资本助力战略发展,组织文化建设“六项行动”,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夯实“命运共同体的模式、制度、机制”一个基础底座。
在充分研判宏观、行业形势和发展趋势,全面对标竞争对手、行业标杆的基础上,围绕“发展新质生产
力”总体导向,确立围绕作物保护和硅基两大主业做强竞争力的首要目标。草甘膦、草铵膦、工业硅、有机
硅单体科学把控规模,加强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管理变革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着力提升
成本竞争力,保障产业链协同发展和供应链安全稳定;终端业务加快高端化、差异化发展和布局,注重高价
值应用场景突破和解决方案打造,提升产品毛利率和竞争力,形成“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的产品群。
在推进主业升级的同时,把握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机遇
,坚持依托技术创新、资本赋能,走与主业协同、与行业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注重创业团队的文化共识、领
军人才质量、标杆客户的突破。
公司将以更加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1361行动”,推进新安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变革创新,全面贯彻‘1361’战略行动,献礼新安60
周年”为工作主基调。公司将锚定“毛利率提升10%、费用下降10%、效率提升10%”三个“10%目标”,紧扣
“提经营、调结构、促变革、强创新、全球化”的总体要求,聚焦“三大增长、四大突破、六大行动”战略
路径。以突破性思维和变革手段,拉长长板,推动有机硅终端、海外、作保三大优势业务更好更快增长;补
齐短板,推动有机硅基础、无机硅、磷基、新能源四大承压业务实现经营突破;增强能力,推动战略发展、
科技创新、管理变革、全球化、组织人才、治理风控六大行动取得实质性成果,坚持真抓实干,切实推动“
三大转变”。
(一)聚焦“三大增长、四大突破”,全面提升经营质量
1.优势业务冲刺更高目标,争当利润增长主力军
不断优化有机硅终端产业结构,持续提升中高端产品占比。聚焦轨道交通与汽车、医疗健康、电子电器
、电力通信等重点领域,突破行业头部客户,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新产品快速上
量。积极拓展有机硅皮革、硅油冷却液、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高端新应用场景,抓住重点领域进口替代机
会。
海外业务发挥先发优势,推动销量持续增长。非洲大区巩固市场龙头地位与本土生产优势,持续提升市
场份额;美洲大区灵活调整营销策略,扩充本土营销团队,拓宽销售渠道;欧洲、印太大区提升有机硅经营
水平;各海外终端市场优化产品集群,积极推进创新业务增长。
作物保护业务国内渠道和终端业务深耕细作,打好双草组合拳,抢抓转基因市场机遇;选择性除草剂、
杀虫杀菌等产品,聚焦高毛利业务扩大销量;电商业务抓住高速增长期,实现线上线下“1+1>2”。
2.全力攻坚突破,推动重大项目达产达效
有机硅基础单体打破传统运营模式,探索绿色硅氧烷供应链建设;加强高端硅氧烷销售,拓展电子级D3
、D4等高附加值市场;全力推进开化搬迁及孵化中心项目,聚焦苯基系列、MQ树脂等拳头产品,调优产品结
构;积极响应行业反内卷行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
无机硅利用西南水电优势打造绿电头部品牌,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打赢盐津工业硅项目攻坚战,提升
大型矿热炉冶炼技术,夯实成本基础;加快新矿业项目建设,尽快启动试生产,形成资源配套优势的同时,
辐射区域客户,全力增产增收。
新能源负极业务以启源项目投产为契机,发挥产业一体化优势,加快市场拓展步伐,聚焦八大核心客户
,重点突破头部客户;聚焦电子3C、无人机等热点赛道,重点拓展快充、储能等产品;加快推进新硅碳负极
产业化进程。
3.全面推进降本增效,实现装置利用率最大化。强化资源资本经营,有效缓解产品经营压力;以2024年
吨产品成本最优三个月的均值为基数,推进2025年生产端降本工作;持续推进开化搬迁、新能源等重大项目
政策落地,加强财税、金融、科技、人社等专项政策争取。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战略规划落地
1.强化市场洞察,资本赋能突破业务发展瓶颈。加强市场优质标的、潜力赛道的洞察,探索人才合作、
技术合作、资本合作等平台化发展模式。
2.合理规划项目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围绕盐津工业硅、开化搬迁、建德启源、福建新安等重大存
量项目,严控投资节奏;科学合理规划新项目投资立项,适度开展老装置技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产
业基金作用,把握行业洗牌和新投资机遇,统筹资源促进战略规划落地。
(三)聚焦关键课题,加快科技创新突破
1.集中资源攻坚关键课题,打造产业新核心竞争力。强化市场洞察与调研分析,提高科技资源投入精准
性,深化登峰、尖兵、远航三大科技行动,重点推进终端高毛利新产品开发、新型硅碳负极材料开发、纳米
农药制剂平台建设等关键课题,打造新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2.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强化内部支撑与外部协作。积极构建多元科技创新生态,针对不同业务形态
设计不同的创新管理模式,形成差异化评价与考核机制,推动“研-技-销”一体化发展;以“251”人才梯
队为抓手,以关键人物为龙头,发挥领军人才作用;加强与外部平台合作,发挥好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的资
源协同价值,赋能科技创新。
(四)坚持数字赋能,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营销变革由试点业务推广至其他业务板块,实现营销全流程拉通,统一海内外业务运营模式与平台建设
;强化线索和商机在线管理能力,提升商机转化率;制造变革整合MES平台,优化基于产耗平衡的技经平台
,建立自动计算与预警模型;供应链变革以MPS主计划系统建设为抓手,实现按单生产、下线即发,争取订
单交付效率提升30%,终端产品库存周转天数下降30%。
(五)完善全球布局,加强海外运营能力
围绕“一平台四大区”,加快全球资源整合,完善全球化网络布局,落实“业务+区域”双矩阵运营管
理;作物保护海外产品登记从“涨体量”转向“涨质量”,注重产品登记的有效性,赋能不同业务在海外终
端市场的快速拓展;强化海外资金管理,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重点关注关税政策和汇率变化,提前谋划应对
措施。
(六)提升公司治理,夯实安全环保底座
1.推动绿色安全发展。识别SHE管理薄弱环节,重点排查项目建设、承包商安全等关键领域;持续开展
节能减碳行动,强化智能监测,实现草甘膦和有机硅的固废、废水减量5%。
2.坚守风险合规底线。通过定期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强化资金管理;聚焦关键领域,实施内部审计,
组织效能监察,发现问题即行查处,确保合规经营,严守风险底线。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安全环保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