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601 方正科技 更新日期:2025-10-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生产和销售PCB产品,互联网接入服务,IT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销售商品(产品) 21.15亿 98.83 4.69亿 98.34 22.17
提供服务(产品) 2496.88万 1.17 791.77万 1.66 31.71
─────────────────────────────────────────────────
中国大陆(地区) 16.00亿 74.78 3.53亿 74.06 22.06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 5.40亿 25.22 1.24亿 25.94 22.91
─────────────────────────────────────────────────
PCB业务(业务) 21.05亿 98.35 4.62亿 96.87 21.94
融合通信及其他业务(业务) 3528.46万 1.65 1492.07万 3.13 42.29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PCB业务(产品) 32.19亿 92.46 7.12亿 93.03 22.11
其他业务(产品) 2.14亿 6.13 5352.26万 7.00 25.07
融合通信服务(产品) 4824.04万 1.39 -25.33万 -0.03 -0.53
IT系统集成收入(产品) 84.91万 0.02 5.09万 0.01 6.00
─────────────────────────────────────────────────
中国大陆(地区) 25.38亿 72.90 3.85亿 50.39 15.19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 9.44亿 27.10 3.80亿 49.61 40.23
─────────────────────────────────────────────────
PCB业务(业务) 33.82亿 97.13 7.27亿 94.99 21.49
融合通信及其他业务(业务) 9993.33万 2.87 3831.54万 5.01 38.3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销售商品(产品) 15.35亿 97.28 3.16亿 96.02 20.57
提供服务(产品) 4293.69万 2.72 1307.82万 3.98 30.46
─────────────────────────────────────────────────
中国大陆(地区) 11.01亿 69.78 1.27亿 38.52 11.50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 4.77亿 30.22 2.02亿 61.48 42.39
─────────────────────────────────────────────────
PCB业务(业务) 15.41亿 97.63 3.19亿 97.15 20.73
融合通信业务(业务) 3127.60万 1.98 539.09万 1.64 17.24
其他业务(业务) 607.48万 0.38 399.81万 1.22 65.8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印刷电路板(产品) 28.93亿 91.89 5.53亿 96.07 19.11
其他业务(产品) 1.42亿 4.52 965.13万 1.68 6.78
融合通信服务(产品) 1.07亿 3.38 1276.61万 2.22 11.98
办公用品(产品) 578.70万 0.18 16.14万 0.03 2.79
IT系统集成收入(产品) 84.91万 0.03 5.09万 0.01 6.00
─────────────────────────────────────────────────
中国大陆(地区) 21.92亿 69.61 1.99亿 34.61 9.09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 9.57亿 30.39 3.76亿 65.39 39.33
─────────────────────────────────────────────────
PCB业务(业务) 30.22亿 95.96 5.54亿 96.18 18.32
融合通信业务(业务) 1.07亿 3.38 1276.61万 2.22 11.98
其他业务(业务) 2054.16万 0.65 922.73万 1.60 44.9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6.9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6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69242.36│ 48.6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7.5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8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75077.37│ 40.8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为PCB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公司产品主要包括HDI、多层板、软硬结合板和
其他个性化定制PCB等,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消费电子、光模块、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汽车电子、数字能
源及工控医疗等领域。
经历近40年PCB行业深耕,公司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在高多层板和HDI领域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核心竞
争力,长期坚持技术和品质的双轮驱动,与国内外战略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提供包括PCB
设计、制造、仿真和测试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公司重视产品品质和客户需求,在市场环境变化中持续寻找发展机遇,集中精力提升技术能力及品牌知
名度。根据CPCA发布的《2024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营收》排行榜,公司PCB业务规模位列综合PCB100
榜单第29位、内资PCB100榜单第16位。
(二)所属行业情况
PCB作为电子产品核心的电子互连件,既是电子零件的基板,为元器件提供支撑与电气连接,也是融合
电子、机械、化工材料等多领域技术的基础产品,因而被称为“电子系统产品之母”。PCB产业发展水平,
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与技术水准的关键指标。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
深度革新驱动算力基建规模化扩张,数据中心作为核心载体对高性能PCB需求激增;同时,AI应用在终端场
景的加速落地,进一步推动全球PCB行业向高频、高速、高密及高多层方向进行迭代,迎来以高端化、技术
驱动为核心的结构性增长机遇。根据Prismark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统计,预计2025年PCB市场的同比增长率
为7.6%。从中长期看,产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24年-2029年全球PCB产值的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5.
2%。从区域看,全球各区域PCB产业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复合增长率为3.8%,增长保
持稳健。从产品结构看,18层及以上的高多层板、HDI板和封装基板仍将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未来五年年
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5.7%、6.4%和7.4%。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随着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持续的科技创新,数据中心中相关的AI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高
速线缆等应用领域成为了PCB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紧抓市场趋势,围绕既定发展战略方向,重点突
破AI服务器、光模块、交换机等应用领域,持续强化公司在通讯设备和智能终端等应用领域的竞争力,同时
将自动驾驶、机器人、卫星通信等应用领域作为重点培育业务,共同推动主营业务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客户技术升级和产能需求,公司募集资金拟投资“人工智能及算力类高密度互连
电路板产业基地项目”,旨在加快公司进入高附加值市场速度,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推动技术升级。另一方
面,公司持续深化核心技术攻关,在Z向互联、≥40层超高层板量产、UHD高密度互连、FVS精细线路加工、
多阶Cavity及mSAP工艺等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PCB综合解决
方案。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在通讯设备、智能终端等应用领域的市场积累,加速拓展AI服务器、高速光模块
、高端交换机等高附加值业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此外,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实施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团队,强化成本管控,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同时,泰国生产基地投入运营后,加快客户导
入,缩短爬坡周期,保障高质量运营,提升交付能力与风险对冲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指标得以稳步提升,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4,003.63万元,同比增长35.60%;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56.54万元,同比增长15.29%。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长期深耕高多层板及HDI板技术领域,持续推进现有工艺的优化升级,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与沉淀,
现已具备行业先进的研发与制造能力,技术储备丰富、资历深厚,尤其在HDI产品方面位居国内前列。
公司技术发展聚焦于PCB新材料及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围绕信号完整性优化、散热解决方案、翘曲仿真
等关键技术方向持续投入,并已与国内通信行业领军企业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多个5G主板及天
线板等项目的研发。
公司成功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如FVS技术,显著提升了布线密度并有效降低
信号损耗;Z向互联技术,实现多PCB堆叠互联,支持超高厚径比及局部高密度复杂设计产品的制造;此外,
公司已实现多项特色工艺的量产能力,包括UHD、Cavity、mSAP、阶梯金手指、特殊散热、能源厚铜、高端
光模块等,持续为客户下代(N+1、N+2)产品研发提供服务,增强客户粘性。
2、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PCB业务客户基础良好,主要面向全球PCB下游应用领域的中高端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客户结构稳
定、合作关系长期。公司在通讯设备、消费电子、光模块、服务器与数据存储等应用领域已与核心客户合作
多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工业控制、医疗电子、数字能源及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公司PCB产品亦
已全面融入全球主流产品的供应链体系。
公司客户梯度结构完善,与核心客户保持密切互动,深度参与其新产品的同步开发,战略合作关系稳固
。依托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基础,公司不断推动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持续保持技术与产品布局的领先性。公
司将在现有客户结构的基础上,重点拓展客户高端产品的PCB业务订单。
3、生产管理优势
公司在珠海、重庆建立成熟的生产基地,持续推动现有产线的技术升级与产能结构优化,高端产品产能
占比稳步提升。同时,公司积极完善全球化战略,投资建设方正科技(泰国)智造基地项目,通过保质量、
抢工期、控成本等举措,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试生产,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全球交付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公司持续推进制造环节智能化升级,挖掘生产过程数据价值,推动管理体系向合理化、精细化转型。通
过持续优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高级计划排程系统(APS)、制造执行系统(MES)、质量管理系统
(QMS)、仓储管理系统(WMS)、设备管理系统(EM)及设备自动化平台(EAP)等智能制造系统,显著提
升了生产过程的可视化与管理效率。同时,公司在规划区域内全面实现物流连线自动化,显著提升搬运效率
与产品良率,并借助数据分析平台提升管理决策效率,有效增强了整体运营管理水平,能够更加快速、高效
地响应客户多样化、定制化的订单需求。
4、品牌及服务优势
公司长期专注于高多层板及HDI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在通讯设备、智能终端等应用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品
牌基础。依托稳定的产品质量、交付能力及一站式制造服务,公司获得市场认可,并在业内形成了一定知名
度。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消费电子、光模块、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汽车电子、数字能源及工控
医疗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具备较强的产品多样化与定制化服务能力,在产品服务、交付
保障等方面能够快速的响应与服务客户,在服务相关细分市场的客户方面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