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726 华电能源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向本公司发电资产所在的区域销售电力产品和热力产品。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售电(产品) 76.66亿 42.24 6.70亿 19.78 8.74
煤炭销售(产品) 71.78亿 39.54 39.32亿 116.03 54.77
供热(产品) 31.03亿 17.10 -13.06亿 -38.53 -42.07
其他业务(产品) 1.43亿 0.79 8428.70万 2.49 58.95
工程施工及其他(产品) 6043.48万 0.33 803.13万 0.24 13.29
─────────────────────────────────────────────────
黑龙江(地区) 108.08亿 59.55 -6.30亿 -18.58 -5.82
山西(地区) 71.78亿 39.54 39.32亿 116.03 54.77
其他业务(地区) 1.43亿 0.79 8428.70万 2.49 58.95
北京(地区) 2170.28万 0.12 214.28万 0.06 9.8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煤炭销售(产品) 37.47亿 40.31 21.53亿 93.80 57.46
电力销售(产品) 36.46亿 39.23 5.06亿 22.05 13.88
热力销售(产品) 18.10亿 19.47 -4.43亿 -19.28 -24.45
工程施工及其他服务(产品) 9229.79万 0.99 7876.96万 3.43 85.3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煤炭销售(产品) 79.32亿 42.09 45.35亿 133.47 57.17
售电(产品) 76.70亿 40.70 1.83亿 5.40 2.39
供热(产品) 29.96亿 15.90 -14.37亿 -42.29 -47.95
其他业务(产品) 1.74亿 0.92 1.02亿 3.00 58.57
工程施工及其他(产品) 7163.56万 0.38 1412.28万 0.42 19.71
─────────────────────────────────────────────────
黑龙江(地区) 107.03亿 56.80 -12.41亿 -36.54 -11.60
山西(地区) 79.32亿 42.09 45.35亿 133.47 57.17
其他业务(地区) 1.74亿 0.92 1.02亿 3.00 58.57
北京(地区) 3474.70万 0.18 216.78万 0.06 6.2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煤炭销售(产品) 44.54亿 44.18 --- --- ---
电力销售(产品) 38.34亿 38.03 --- --- ---
热力销售(产品) 17.08亿 16.95 --- --- ---
其他(产品) 2807.85万 0.28 --- --- ---
并网费(产品) 2393.82万 0.24 --- --- ---
副产品销售(产品) 1776.54万 0.18 --- --- ---
工程施工及其他服务(产品) 1560.33万 0.15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50.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3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866313.49│ 43.91│
│合计 │ 1505658.19│ 76.3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2.9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9.0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629305.99│ 49.0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
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各项决议,全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安全环保基础,狠抓提
质增效登高,推动改革深化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公司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1.6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基本每股收益0.02元。
(一)夯实安全环保基础,能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关于能源保供各项部署
,民生保暖坚强有力,源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圆满完成迎峰度夏、冬季供热和重要时段的电力、热力保供
任务,保暖保供工作获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全部燃煤机组和1家煤炭企业均实现
污染物超低达标排放。二是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年内用户回访率、投诉办结率达到100%,2023-2024采暖
季8家供热主体进入政府信用评价“红榜企业”。三是积极应对暴雪冰冻、极端天气等考验,创造公司所有2
7台火电机组和5台热水炉同时在网运行历史纪录。
(二)狠抓提质增效登高,价值创造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电力营销创效显著提升。组织抢发增发效益电
,积极拓展发电空间,加强机组运行管理,积极提高辅助服务效益,同比增加28.56%。报告期出售碳排放配
额交易收益约2.13亿元。二是燃煤拓源降本提升效益。努力提高长协煤兑现率,积极利用铁路运费下浮时机
多储煤,抓好“冬煤夏储”工作,供热开栓前完成满储,为保供夯实基础。三是全力挖潜增收取得实效。哈
市三家电厂、佳木斯热电厂分别获得供热补贴5770.17万元、2609.28万元。齐富地区三家电厂推动热力出厂
价格上调6.81元/吉焦(含税)。佳热电厂推动趸售热价上调3.01元/吉焦(含税),直供居民热价、非居民
热价均上调1元/平方米(含税),两部制热价中基本热价上调0.4元/平方米,两个地区热价调整为公司供热
经营向好奠定了基础。积极争取财税优惠政策,融资成本同比降低37BP,降幅11%。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全资及控股电厂完成发电量207.83亿千瓦时,上网电量完成182.55亿千瓦时;机组平均利用小时3241小
时;供热量完成6780万吉焦;煤炭产量1094.53万吨;煤炭销量1089.77万吨。
(三)全面推动改革创新,内生动力活力有效释放。持续优化公司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工作台
账和重点改革任务事项清单。一是创新干部选拔机制,加快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形
势新要求。二是完善对标管理体系,开展系统内外横向对标全面提升对标管理水平。加大依法治企工作力度
,加强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开展年度风险识别评估,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风险总体可控。三是大力实施“职工创新创效工程”,深化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12
5项成果受到表彰,1项成果荣获全国青年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优胜奖。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全社会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4年全国全社
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
费平稳较快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二)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
比重为54.8%,比上年降低3.0个百分点。受资源等因素影响,2024年水电和风电月度间增速波动较大,煤电
充分发挥了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
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98.0,“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
机规模累计增长了98.0%,年均增长18.6%;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257.4,“十四五”以来新能源
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57.4%,年均增长26.7%。2024年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15.0,“十四五”
以来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15.0%,年均增长3.6%,累计增速低于同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速83.
0个百分点。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4年底,黑龙江省总发电装机容量5035.57万千瓦,同比增加551.97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
量2576.93万千瓦,占比51.17%(其中煤机装机容量2213.95万千瓦,生物质装机容量295.43万千瓦);水电
装机容量235.37万千瓦,占比4.67%;风电装机容量1506.22万千瓦,占比29.91%;光伏装机容量717.05万千
瓦,占比14.24%。
(三)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快推进
2024年,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9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全国完成跨省输送电量2.0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1%。跨省和跨区输送电量较快增长。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加速构建,初步
形成了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电量电价回收变动成本、辅助服务回收调节成本的煤电价格新机制,电力市
场规则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奠定制度基础。
2024年,黑龙江省除燃煤背压机组或只在供热期运行的燃煤发电机组外,其他燃煤发电机组上网电量全
部参与市场交易。全年全省累计成交省内电力直接交易、电网代理购电交易以及绿电交易合计572.12亿千瓦
时;跨区跨省外送电交易105次,累计成交185.79亿千瓦时。
(四)煤炭市场供需总体相对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7.6亿吨,比上年增长1.3%,创历史新高。全国
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应急保供能力增强,煤炭市场供需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中长期合同制度有效发挥煤
炭市场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同比增长
1.2%。据海关总署数据,全国累计进口煤炭5.4亿吨,同比增加6828万吨、增长14.4%;全国累计出口煤炭66
6万吨,同比增长49.1%。动力煤长协合同价格稳中有降,动力煤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下行。该报告指出:2024
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煤炭行业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煤炭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国家能源
安全的根基愈加稳固;煤炭生产中心加快向西部转移,东中西阶梯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
加快构建,煤炭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发电量(供热量)、电价(热价)、燃料价格以及煤炭销售价格
等方面。同时技术创新、环境政策、人才队伍等亦会间接影响公司当期业绩和发展潜力。
报告期内,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销售煤炭以及向本公司发电资产所在的区域销售电力、热力产品
,以满足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公司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主要产品为电力、热力,火力
发电厂分布在黑龙江省主要中心城市。同时从事煤炭生产销售业务,煤炭企业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主要
从事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及煤炭销售等业务,主产优质动力煤及配焦煤,是晋西北重要的能源基地。作为华
电集团的上游保供煤矿,公司煤炭销售主要辐射范围辐射至山东、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江苏等10个区
域。
公司火力发电、供热业务的主要原材料为煤炭,主要通过外部采购获得。公司所发电量除满足厂用电外
,一部分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年初核定的优先发电计划和市场竞争交易电量计划确定的上网电量并入电网销售
,基准上网电价由国家有权部门批准及调整,另一部分通过市场交易决定电量和电价水平。在热力销售方面
,公司生产的热水和蒸汽直接供给居民或单位用户,公司按照供热区域所属地方政府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供
热价格,按照供热量从热力终端用户获取供热收入。公司供热业务报告期内安全稳定,圆满完成了重点时段
的能源保供任务,各项经营指标持续提升,供热补贴争取和热价调整也取得了突破性成绩,供热服务获得了
用户及政府主管部门的好评,八家企业在政府信用评价中荣登“红榜”,进一步提升了“华电”的供热品牌
形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装机结构布局优势。公司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热电联产企业,发电装机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
牡丹江、佳木斯等区域负荷中心城市,电、热源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份额不断提高;通过国家设备更新和“
两个联营”等相关政策,采取老旧机组更新改造和“上大压小”等方式,优化煤电装机结构;积极推进公司
绿色转型发展,逐步形成能源结构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公司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安全生产管理优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认真落实能源保
供各项工作安排,完善安全机制推进本质安全型星级企业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应急管理体系
建设,增强应急处突能力,夯实安全环保基础,能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
(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优势。公司作为省内主要城市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中心区核心
供热企业,服务对象集中分布于主城区核心商圈及大型生活区,市场资源丰富,热需求充足稳定,并承担省
、市各级政府及部分大专院校等重要单位的供热任务,市场前景广阔。
(四)优质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公司所属锦兴公司肖家洼煤矿井田面积58.578km2,煤类主要为气煤
和1/3焦煤,少量1/2中粘煤和弱粘煤,发热量为属低—特高热值煤,是良好的发电用煤和气化用煤,同时是
很好的炼焦(配)煤。本井田共求得地质资源量118221万吨,可采储量70045万吨。
(五)售电业务运营和服务优势。公司持续做优做强售电业务,拓展电力用户开发渠道,不断提升用户
满意度和签约率,增加用户签约黏性。积极推进用户侧用能开发,加快探索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负荷聚
合商等多项业务,不断提升公司售电业务品牌影响力。
(六)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优势。公司精心打造全面且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新员工入职开始量身定制
启航培训,到规范化岗位培训与导师带徒计划,为员工提供全方位、切实有效的技术技能提升支持,并组织
员工参与各类外部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公司努力打造既懂专业技术,又具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的复合型高
素质人才队伍。
(七)规范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优势。公司严格遵循《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通过“三
会一层”协同运作机制动态升级治理体系,同步构建合规管理、信息披露、决策监督等多维度风险防控机制
,持续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公司规范运作与投资者关系管理,保障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51亿元,同比下降3.68%;营业成本147.62亿元,同比下降4.4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升高281.93%;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5年能源行业将经历结构性重构,呈现“传统能源转型与新能源爆发并行、技术突破与政策博弈交织
”的复杂格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5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施更加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确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科
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同推进降碳、减
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电力市场方面: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持续深化。《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要求,继续加强国家、
区域/省等多层次市场协同,持续完善关键机制设计,进一步健全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推动电力
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实现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基本全覆盖。推动跨省跨区市场化交
易,推进省级市场标准化建设,制定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指引。电力供需方面:2025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全
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迎峰度夏等用电高峰期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
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从供应方面看,2025年,全国新增电源装机仍然保持快速增
长,预计常规电源增量与用电负荷增量基本相当,部分特高压直流工程投产,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新
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持续提升,风、光资源及来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电力生产供应的风险。
从需求方面看,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将为我国电力需求增长提供稳定支撑。但外部环
境更趋复杂严峻,外贸出口形势以及极端天气等方面给电力消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煤炭市场方面:2025年预计,电煤消费将保持增长,拉动煤炭消费需求增长,钢铁行业、建材行业煤炭
消费稳中略降,化工行业煤炭消费仍将适度增长,综合分析,2025年,煤炭需求将保持小幅增长。2025年预
计,国内煤炭产量可保持稳中有增。进口煤数量可能同比有所下降。综合研判,2025年,煤炭产量、消费量
有望保持增长态势,煤炭进口仍将处于高位,加之当前全社会存煤水平较高,全年煤炭市场供需将呈现相对
平衡并向宽松转变的运行态势。
资金市场方面: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对2025年的经济工作部署。2025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
政策,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实施降准降息,补充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
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
两新”政策实施。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
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
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部署,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委经济工作
会议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为路径,结合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际,全力
完成公司“十四五”发展目标,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全力推动新能源开发建设
,积极研究储能、综合能源、氢能、煤机掺氨等技术业务,持续提升增量业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和增加
值的贡献度,全面提升“五个价值”和上市公司市值,干字当头,奋发有为,优化煤电装机结构,实现绿色
转型发展,为打造“五位一体”跨行业跨地区大型一流综合能源上市公司作出新的贡献。
(三)经营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公司加快实现绿色转型,推进高质量发
展的关键一年。公司将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功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推动
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1.着力抓好能源保供,全力提升功能价值
一是勇担能源保供使命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暖屋子
”工程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履行央企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确保电力、热力安全稳定供应。二是守牢安
全生产底线红线。深刻吸取行业内事故教训、认真开展风险辨识管控,突出抓好对迎峰度冬等重要时段节点
、重点工作区域、重大作业环节、“两外”等重点人群的安全管控,坚决杜绝发生各类不安全事件。三是持
续巩固生态环保基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大气、废水、固废、噪声等污染防治工作。抓好生态
环保风险防控,按“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处置”原则,确保不发生环保事件和对公司影响较大的环保
舆情事件。
2.着力抓好煤炭保供,全力提升效益增长值
一是加强煤矿产洗销协同。进一步提高商品煤产量、质量。及时调整生产洗选工艺,加强煤矿、洗煤厂
及销售的统筹调度,以稳定的商品煤产量及质量冲抵市场下行带来的价格影响。二是加强煤炭市场开拓。当
前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大,在坚持保供的大政策下,灵活构建煤炭销售渠道,坚持零库存战略,确保销售、生
产动态平衡。三是加强煤质管理。牢固树立“抓煤质就是抓效益”的理念,加强煤质源头管理,全力做好以
质提效、以质增收。充分发挥煤炭销售“可精、可电”的优势,加大精煤产量,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3.着力抓好提质增效,全力提升经济增加值
一是抓好市场开拓。深刻认识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电价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科学落实机组开机方式
,确保迎峰度夏期间有边际贡献的备用机组全部并网运行。争取有利政策,强化过程管控,确保容量电价收
入应收尽收。积极应对省内现货连续结算试运行,统筹开展省间现货交易,保障交易量价对标领先。判研碳
资产交易市场,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提高碳资产收益。二是抓好成本管控。加强精益化运营管理,践行“
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推进全方位降本节支。加强供热精益化管理,努力降低“三耗”指标,有效降低供
热成本,继续推动热价上调和供热补贴争取工作,努力增加供热收入。最大限度落实长协煤政策,拓宽市场
煤供应渠道,增强保量控价能力。依托有利金融的形势,加强“分对分”协调力度,为区域内困难企业寻求
低成本融资来源的同时,持续压降存量贷款利率规模及新增贷款利率。
4.着力抓好转型发展,全力提升企业增加值
抓住党中央实施的一系列增量和存量政策机遇,抢抓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和新能源资源拓展
的重要“窗口期”,用好用足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持续推动电源结构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全面提
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公司晋位升级。全力推动“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机组与新能源一体化项目,改善煤
电结构,提升煤电质效。
5.着力抓好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全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和监管新规,深化上市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开展关联交易,持续提
高信息披露质量,做到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坚持价值导向,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推进
科技创新、强化资本运作、优化公司治理等系统性安排,依法依规开展市值管理,推动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
映发展质量,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5年公司预计完成发电量205亿千瓦时,供热量完成6723万吉焦,煤炭产量完成1110万吨。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电力行业及市场风险
2025年,黑龙江省电力供需形势仍是严重供大于求。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省内电力系
统结构性矛盾凸显,特别是冬季风火矛盾、峰谷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构建,新型电
力系统建设进入新阶段,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一体化设计,跨省跨区资源市场化配置和绿色电
力交易规模显著提高,对企业统筹资源、应对市场规则变化、防范市场风险提出迫切要求。
应对措施:公司将紧盯国家政策,深入研究电力市场交易规则,认真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深入了解
现货市场交易规则,不断优化交易策略,合理利用交易规则,提价保量。进一步深研容量电价机制、辅助服
务市场,拓展市场价值空间。
2.供热市场风险
公司供热成本居高不下,供热区域热价调整压力较大。
应对措施:一方面继续对内挖潜,深入精益化供热参数调节,确保“水、电、热”三项供热能耗指标持
续下降,优化供热成本;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外部政策,向所属地政府阐述企业目前困境,全力争取热价调整
、供热补贴的相关政策。
3.煤炭市场风险
一是需求结构性下滑风险,新能源替代进程加速叠加工业能效提升,煤炭中长期消费需求面临下行趋势
,传统市场空间逐步收窄。
应对措施:提升长协煤履约率,稳定基础收益。探索煤电与绿氢、生物质能协同,拓展低碳应用场景;
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对冲传统需求收缩风险。
二是价格波动加剧风险,受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和国内调控政策双重影响,盈利空间承压,导致价格不确
定性放大。
应对措施:布局多元化销售渠道,分散区域市场风险。通过煤电一体化布局平滑价格波动影响,提升全
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三是成本刚性上升风险,环保安全监管政策持续加码,叠加深部矿井资源开发条件复杂化,企业合规运
营及生产成本显著增加。
应对措施:优化采掘工艺,推进智能化开采,降低吨煤能耗;推广煤矸石制建材技术,降低固废处置成
本。
4.环保风险
伴随着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出台,在污水治理、固(危)废处治、无组织排放治理等方面提出更
严格的要求。
应对措施: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所属企业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对天气状况、燃料品质、电热负
荷等内外因素的波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积极跟进环保部门的关注,以谨慎的态度科学选取先进、适
用的技术方案,在污水整治、绿色节能、清洁生产、危废处置、完善灰渣综合利用等方面积极作为,确保各
类环保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和有效化解。
5.资金市场风险
受部分地方政府、国企债务违约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发放的标准及限制条件将
更加严格。公司可能受短期债务集中到期、银行信贷收紧、供应链账期拉长的影响,出现阶段性资金短缺的
情况。
应对措施:公司应加强政策研判,系统测算资金需求,匹配合理的融资结构,足额储备融资授信规模,
避免出现债务违约情况,防范资金短缺风险。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