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795 国电电力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火力发电、蒸汽、热水。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火力发电行业(行业) 1514.38亿 84.52 144.22亿 56.54 9.52
水力发电行业(行业) 126.50亿 7.06 62.44亿 24.48 49.36
新能源发电行业(行业) 123.49亿 6.89 45.21亿 17.73 36.61
其他(行业) 20.94亿 1.17 10.02亿 3.93 47.87
科技环保行业(行业) 14.22亿 0.79 5490.89万 0.22 3.86
煤炭行业(行业) 0.00 0.00 -6.41亿 -2.51 ---
内部抵消数(行业) -7.70亿 -0.43 -9539.83万 -0.37 12.38
─────────────────────────────────────────────────
火力发电产品(产品) 1514.38亿 84.52 144.22亿 56.54 9.52
水力发电产品(产品) 126.50亿 7.06 62.44亿 24.48 49.36
新能源发电产品(产品) 123.49亿 6.89 45.21亿 17.73 36.61
其他(产品) 20.94亿 1.17 10.02亿 3.93 47.87
科技环保产品(产品) 14.22亿 0.79 5490.89万 0.22 3.86
煤炭产品(产品) 0.00 0.00 -6.41亿 -2.51 ---
内部抵消数(产品) -7.70亿 -0.43 -9539.83万 -0.37 12.38
─────────────────────────────────────────────────
华东地区(地区) 1177.31亿 65.70 147.48亿 57.82 12.53
华北地区(地区) 271.24亿 15.14 11.48亿 4.50 4.23
西南地区(地区) 115.80亿 6.46 55.95亿 21.93 48.32
东北地区(地区) 104.26亿 5.82 6.83亿 2.68 6.55
华南地区(地区) 43.32亿 2.42 5.23亿 2.05 12.07
西北地区(地区) 41.02亿 2.29 15.80亿 6.19 38.50
华中地区(地区) 26.05亿 1.45 3.64亿 1.43 13.96
其他业务(地区) 20.51亿 1.14 9.64亿 3.78 46.99
内部抵消数(地区) -7.70亿 -0.43 -9539.83万 -0.37 12.3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火力发电行业(行业) 729.73亿 85.02 73.68亿 55.87 10.10
新能源发电行业(行业) 59.63亿 6.95 27.04亿 20.50 45.35
水力发电行业(行业) 56.07亿 6.53 25.89亿 19.63 46.16
其他业务(行业) 9.49亿 1.11 5.03亿 3.81 52.99
科技环保行业(行业) 5.37亿 0.63 2251.47万 0.17 4.19
其他行业(行业) 2191.56万 0.03 1398.54万 0.11 63.81
内部抵消数(行业) -2.23亿 -0.26 -1199.98万 -0.09 5.39
煤炭行业(行业) --- --- --- --- ---
─────────────────────────────────────────────────
火力发电产品(产品) 729.73亿 85.02 73.68亿 55.87 10.10
新能源发电产品(产品) 59.63亿 6.95 27.04亿 20.50 45.35
水力发电产品(产品) 56.07亿 6.53 25.89亿 19.63 46.16
其他业务(产品) 9.49亿 1.11 5.03亿 3.81 52.99
科技环保产品(产品) 5.37亿 0.63 2251.47万 0.17 4.19
其他产品(产品) 2191.56万 0.03 1398.54万 0.11 63.81
内部抵消数(产品) -2.23亿 -0.26 -1199.98万 -0.09 5.39
煤炭产品(产品) --- --- --- --- ---
─────────────────────────────────────────────────
华东地区(地区) 547.09亿 63.74 73.90亿 58.90 13.51
华北地区(地区) 150.32亿 17.51 5.91亿 4.71 3.93
西南地区(地区) 53.71亿 6.26 25.00亿 19.93 46.54
东北地区(地区) 50.64亿 5.90 3.86亿 3.08 7.62
华南地区(地区) 20.50亿 2.39 2.43亿 1.94 11.84
西北地区(地区) 18.64亿 2.17 7.53亿 6.00 40.39
华中地区(地区) 10.12亿 1.18 1.93亿 1.53 19.02
其他业务(地区) 9.49亿 1.11 5.03亿 4.01 52.99
内部抵消数(地区) -2.23亿 -0.26 -1199.98万 -0.10 5.3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火力发电行业(行业) 1536.11亿 84.87 146.23亿 55.27 9.52
水力发电行业(行业) 119.11亿 6.58 56.87亿 21.49 47.75
新能源发电行业(行业) 107.12亿 5.92 47.45亿 17.93 44.29
其他(行业) 25.68亿 1.42 13.74亿 5.19 53.52
煤炭行业(行业) 14.44亿 0.80 -3859.04万 -0.15 -2.67
科技环保行业(行业) 13.65亿 0.75 8642.26万 0.33 6.33
内部抵消数(行业) -6.12亿 -0.34 -1747.91万 -0.07 2.86
─────────────────────────────────────────────────
火力发电产品(产品) 1536.11亿 84.87 146.23亿 55.27 9.52
水力发电产品(产品) 119.11亿 6.58 56.87亿 21.49 47.75
新能源发电产品(产品) 107.12亿 5.92 47.45亿 17.93 44.29
其他(产品) 25.68亿 1.42 13.74亿 5.19 53.52
煤炭产品(产品) 14.44亿 0.80 -3859.04万 -0.15 -2.67
科技环保产品(产品) 13.65亿 0.75 8642.26万 0.33 6.33
内部抵消数(产品) -6.12亿 -0.34 -1747.91万 -0.07 2.86
─────────────────────────────────────────────────
华东地区(地区) 1133.03亿 62.60 141.73亿 53.57 12.51
华北地区(地区) 330.92亿 18.28 22.32亿 8.44 6.75
西南地区(地区) 109.12亿 6.03 50.08亿 18.93 45.89
东北地区(地区) 102.29亿 5.65 9.31亿 3.52 9.11
华南地区(地区) 46.82亿 2.59 6.03亿 2.28 12.89
西北地区(地区) 38.69亿 2.14 17.31亿 6.54 44.73
华中地区(地区) 29.75亿 1.64 4.33亿 1.64 14.55
其他业务(地区) 25.49亿 1.41 13.64亿 5.16 53.54
内部抵消数(地区) -6.12亿 -0.34 -1747.91万 -0.07 2.8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火力发电行业(行业) 751.67亿 85.08 60.73亿 49.01 8.08
新能源发电行业(行业) 52.62亿 5.96 26.44亿 21.33 50.24
水力发电行业(行业) 49.94亿 5.65 21.17亿 17.09 42.40
其他(补充)(行业) 15.04亿 1.70 8.17亿 6.59 54.33
煤炭板块(行业) 14.39亿 1.63 7.40亿 5.97 51.42
内部抵消数(行业) -1348.09万 -0.02 0.00 0.00 0.00
─────────────────────────────────────────────────
火力发电产品(产品) 751.67亿 85.08 60.73亿 49.01 8.08
新能源发电产品(产品) 52.62亿 5.96 26.44亿 21.33 50.24
水力发电产品(产品) 49.94亿 5.65 21.17亿 17.09 42.40
其他(补充)(产品) 15.04亿 1.70 8.17亿 6.59 54.33
煤炭产品(产品) 14.39亿 1.63 7.40亿 5.97 51.42
内部抵消数(产品) -1348.09万 -0.02 0.00 0.00 0.00
─────────────────────────────────────────────────
华东地区(地区) 559.33亿 63.31 55.50亿 44.79 9.92
华北地区(地区) 153.58亿 17.38 21.99亿 17.75 14.32
东北地区(地区) 54.41亿 6.16 5.93亿 4.79 10.91
西南地区(地区) 48.99亿 5.55 20.73亿 16.73 42.30
华南地区(地区) 20.69亿 2.34 2.03亿 1.63 9.79
西北地区(地区) 17.08亿 1.93 7.76亿 6.26 45.41
其他(补充)(地区) 15.04亿 1.70 8.17亿 6.59 54.33
华中地区(地区) 14.54亿 1.65 1.81亿 1.46 12.43
内部抵消数(地区) -1348.09万 -0.02 0.00 0.00 0.0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34.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7.7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0345745.59│ 57.7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06.6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7.0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5066661.10│ 47.0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公司盈利水平增强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1.82亿元,比上年减少1.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98.31
亿元,同比增加75.28%。火电板块净利润100.51亿元,水电板块净利润19.94亿元,风电及光伏板块净利润19
.2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551元/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5.48%。
2.保供能力稳步提升
截至2024年末,公司控股装机容量11170万千瓦,其中火电7462.90万千瓦,占比66.81%;水电1495.06
万千瓦,占比13.39%;风电983.98万千瓦,占比8.81%;太阳能光伏1228.06万千瓦,占比10.99%,风电、光
伏、水电等非化石能源控股装机合计3707.10万千瓦,占比33.19%。公司控股装机容量较2023年增加612.03
万千瓦,其中火电控股装机容量增加183.50万千瓦,主要由于博兴发电投产200万千瓦、舟山发电投产132万
千瓦,转让国电建投减少132万千瓦,邯郸热电退城进郊项目减少22万千瓦;新能源控股装机增加428.53万
千瓦,其中风电增加54.65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增加373.88万千瓦。
截至2024年末,公司权益装机容量6267.30万千瓦,其中火电3307.88万千瓦,占比52.78%;水电1159.8
3万千瓦,占比18.51%;风电848.18万千瓦,占比13.53%;太阳能光伏951.42万千瓦,占比15.18%;风电、光
伏、水电等非化石能源权益装机合计2959.43万千瓦,占比47.22%。
3.火电低碳转型加快
2024年,公司紧扣“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目标,积极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全年开展多台次灵活性、节能降耗及供热等升级改造,更多机组实现20%深调能力,提供长期可靠的有效
调节容量,从中获取效益电量和容量电价收入。积极应对利用小时数下滑影响,深入拓展综合能源业务,非
煤非电收入显著增加。公司火力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为293.40克/千瓦时,较上年下降0.79克/千瓦时。发
电厂用电率为3.83%。
4.发电量平稳增长
2024年,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4594.5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4366.82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1
%和1.59%;剔除2024年6月转让国电建投50%股权影响,同比分别增长2.00%和2.08%。火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
量3685.24亿千瓦时,上网电量3470.24亿千瓦时,较上年分别下降1.18%和1.19%;水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
594.68亿千瓦时,上网电量590.27亿千瓦时,较上年分别增长7.93%和7.99%;风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201.
75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95.30亿千瓦时,较上年分别增长7.01%和7.23%;光伏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112.84亿
千瓦时,上网电量111.01亿千瓦时,较上年分别增长95.89%和93.13%。
5.市场创效能力增强
2024年,公司深入研究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和政策变化,发挥公司交易运营中心平台作用,公司平均上网
电价429.82元/兆瓦时,较上年下降7.97元/兆瓦时;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4003.47亿千瓦时,占上网电量的9
1.68%,较上年下降0.61个百分点;市场化电量电价溢价56.24元/兆瓦时,较上年下降6.39元/兆瓦时,煤机
电价较基准价上浮19.29%。
2024年,公司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完成4301小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火电完成5137小时,同比
下降26小时,水电完成3978小时,同比增长292小时,风电完成2122小时,同比下降174小时,光伏完成1061
小时,同比下降100小时。供热量完成2.04亿吉焦,同比增长6.75%。
6.燃料成本持续下降
2024年,煤炭供需形势持续宽松,公司深入挖潜增效,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适时调整策略,紧抓“迎峰
度夏”、“迎峰度冬”最佳采购时点,加大燃料成本管控。全年共采购原煤1.88亿吨,其中长协煤总量1.76
亿吨,占比94%,入炉标煤量1.12亿吨,入炉标煤单价922.17元/吨,同比下降12.79元/吨,降幅1.37%。
(二)“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落实情况
为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加强市值管理工作要求,积极响应上海证券
交易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公司于2024年5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
所网站披露《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在方案指引下,2024年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强化党建引领、强化安全保障、强化业绩导向、强化创
新驱动,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公司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强化市场营销,全力降本增效,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31
亿元,同比增加75.28%。公司扛牢保供担当,优化生产运营管理,不断提升发电效率和管理水平,控股装机
容量1.12亿千瓦,同比增加612.03万千瓦。公司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积极融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
统建设,以“陆上基地、海上风电、新能源与火电耦合开发”为主线,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优质规模发展。
公司固化中期利润分配举措,加大分红力度,2024年全年预计派发现金红利35.67亿元(含税,含中期分红
金额),占公司当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36.28%,多措并举提高股东回报水平。公
司持续推动投资价值实现,按照《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工作要求,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将市值管理工作纳入战略管理、考核管理等体系,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2024年,公司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天
马奖、金牛最具投资者价值奖等荣誉,市场美誉度持续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4年全国电力
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全国全社会用电
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
小时3442小时,同比降低157小时。2024年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29.5,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
29.5%,“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6.7%。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以及电气化水平提升,拉动近年来全行业用
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煤电发挥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10.7%、2.7%
、11.1%和28.2%;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为54.8%,比上年降低3.0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量
同比增长15.4%,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的比重达到84.2%。受资源等因素影响,2024年
水电和风电月度间增速波动较大,煤电充分发挥了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
3.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煤电装机11.9亿千瓦,同
比增长2.6%,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5.7%,同比降低4.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9.5亿千
瓦,同比增长23.8%,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8.2%,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
质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
3亿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全年合计新增装机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82.6%,“十
四五”以来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57.4%,年均增长26.7%。
4.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快推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密
集出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25—2027年)》《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新型电力系统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步
伐明显加快、措施更加具体、监管更加严格。2024年,跨省和跨区输送电量较快增长,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
量9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全国完成跨省输送电量2.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
5.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
2024年,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全国电力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大,跨省交易活跃度提升。《关
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的出台,明确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实现上
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标志着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电力市场从“计划主导”迈向“市
场主导”的全面转型。对发电企业的市场预测、风险管理和运营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煤炭价格中枢有所回落
2024年煤炭产量保持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达47.6亿吨,同比增
长1.3%,进口量5.4亿吨,同比增长14.4%;商品煤消费量保持增长,2024年我国商品煤消费量同比增长约1.
3%,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煤炭价格中枢有所回落,全年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成交均价约861元/
吨,同比下降约11.0%。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控股的全国性上市发电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电力、热力生产及销售,产业涉及火
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领域,业务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公司业绩主要受发电量(供热量
)、电价(热价)及燃料价格直接影响,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等对公司业绩产生长期驱动作用。2024年面对
年初大范围极端严寒以及夏季多轮高温、台风,公司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抓实安全生产、加强经营管理、提速结构调整、深化创新驱动,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2024年公司强化能源稳产保供,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优化运行调度,严抓设备治理,全力提升保供
成效,顺利完成重要会议、雨汛台风等重要时段、极端天气保供任务。2024年累计完成发电量4594.52亿千
瓦时,上网电量4366.82亿千瓦时,较2023年可比口径分别增长2.00%和2.08%。加强热力市场攻坚,供热量
完成2.04亿吉焦,同比增长6.75%。
2024年公司主动适应电力市场变化,优化调整营销策略,紧抓迎峰度夏、冬季供暖等有利时机,抢发机
会电、效益电。2024年平均上网电价429.82元/兆瓦时,较上年下降7.97元/兆瓦时。市场化电量电价溢价56
.24元/兆瓦时,较上年下降6.39元/兆瓦时,煤机电价较基准价上浮19.29%。随着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改善,
公司燃料成本有所下降,2024年入炉标煤单价922.17元/吨,较上年下降12.79元/吨。
2024年公司加快火电低碳转型,积极推进“三改联动”,深挖机组节能降耗和灵活保供潜力,进行灵活
性、节能降耗及供热等升级改造,多台机组实现20%负荷深调能力。加大传统发电技术布局,稳步推进高效
灵活燃煤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攻坚煤电低碳转型和风机控制系统全国产化技术,多点发力提升发展质效
;稳妥进行新能源开发建设,优化布局、抢抓机遇,公司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428.53万千瓦。
2024年公司稳步推进常规能源开发,全年火电新增装机183.50万千瓦,主要包括新投385万千瓦,转让
国电建投减少132万千瓦,邯郸热电厂退城进郊项目减少22万千瓦;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建火电项目835万千
瓦,主要包括大同湖东公司200万千瓦、北仑公司200万千瓦、福州热电132万千瓦、池州公司132万千瓦、肇
庆热电100万千瓦等。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建水电项目492.35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四川、新疆等省份,包括
大渡河流域424万千瓦、霍尔古吐水电站42.65万千瓦、滚哈布奇勒水电站25.70万千瓦。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常规能源布局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常规能源发电业务整合平台,拥有优质的资产结构,展现出稳健且高效的发展态
势,资产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火电机组主要聚焦沿江、沿海、沿线及电力负荷中心、特高压外
送源头、一体化优势区域。煤电机组清洁高效,6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共71台,占煤电装机容量的71.50%
,10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22台,占煤电装机容量的30.02%,本年新增博兴发电2台100万千瓦及舟山发电2
台66万千瓦机组,持续盈利能力优良,盘山电厂创新升级及延寿改造项目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
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水电机组主要集中在四川大渡河流域、新疆开都河流域及伊犁河流域,均为流域梯
级电站开发,实现了流域集控联调,盈利能力较强。
2.火电转型发展优势
公司积极推动火电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为周边工业园区、城市社区提供多
元化能源解决方案。通过“一厂一策”精准施策,明确转型路径和目标,高效打造“发电+”综合能源示范
项目,全面开展电、热、冷、气、水等多能联供以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开拓区域能源服务新市场,挖掘综合
用能潜力。公司深入推进火电机组节能降耗、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提升“三改联动”,深挖机组节能降耗和灵
活保供潜力,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调节支撑,在获取电量和容量收益的同时,积极参与电力辅助服务
市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3.水电资源开发优势
公司水电板块前期开发优势显著,依托国家能源集团协同效应,锁定大渡河、开都河等流域资源,超前
储备开发权并系统论证梯级规划;立足绿色开发理念,健全环保评估体系,创新生态友好设计;发挥技术先
行优势,充分利用设计院遥感测绘、地质勘探、水文模拟等数字化研判工具,结合电网消纳能力精准规划电
站参数及输电工程,加速项目落地。2024年大渡河老鹰岩二级水电站、新疆和静抽水蓄能电站和滚哈布奇勒
水电站、察汗乌苏生态电站等一批项目获批开工,大渡河流域水电站2025年计划投产136.50万千瓦、2026年
计划投产215.50万千瓦。未来公司将深化流域统筹开发,推进“水风光储”一体化布局,强化规划集成优势
,培育发展新动能。
4.新能源发展优势
公司坚持多元化发展可再生能源,以精细化管理把控项目风险,深入研究项目所在地机制电价实施方案
和电力市场化交易细则,加强对电力供需、电力交易量价、电网消纳等对比分析,明确投资重点和策略;持
续压降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成本,增强项目市场竞争力,夯实项目发展根基,以高质量、高收益保障新能源
开发优势。2024年境内获取新能源资源1678.84万千瓦,核准备案1803.67万千瓦,为后续项目开发及高质量
开工投产提供坚实保障。
5.成本管控优势
公司挖潜增效,精益成本管控。聚焦“一利五率”目标,扎实开展归母净利润提升行动,推动成本管控
、财务税费和资本运作协同创效,积极开展高息贷款置换,带息负债增加242.64亿元的情况下,公司综合资
金成本率较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节约资金成本9.09亿元。充分利用“煤电路港航”一体化产业协同优势
,把握采购结构和节奏,优化采购煤种和热值,深入开展精细配煤掺烧,通过厂间调剂、超前低价储煤等方
式,节约燃料开支。抓好全流程对标管理,准确掌握标杆企业情况,运用“结构化对标”分析方法,全面提
升燃料管理效能。2024年,公司入炉综合标煤单价完成922.17元/吨,同比下降12.79元/吨。
6.科技创新驱动优势
公司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强化重点科技项目攻关。“燃煤电厂低能耗CO2捕集、资源化利用与驱油
封存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入选“科创中国”绿色低碳领域先
导技术榜;“CCUS关键技术助力煤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案例获评2024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类别
十大提名项目。“基于国产BIM的发电工程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等2个项目经鉴定国际领先;“火电智慧管
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火电厂设备故障预测的模型回验、残差限制动态
调整融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快火电机组“日启停”、氨燃机设备、低碳煤电等先进技术研发,抢占
能源技术制高点。
7.产业供应链管理优势
公司加强与新能源头部企业战略对接,通过有效采购管理提高新能源市场抗风险能力。聚焦公司战略发
展,实现采购价值创造,通过及时把握产业政策、供应市场及资源情况,踏准市场节奏,确定采购时机,降
低采购成本。通过有效集中共性需求,深入分析需求数据,发挥集约化管理能力,不断整合上下资源,大力
开展集中采购、寄售等技术应用,优化采购业务全流程工作标准,努力降低成本。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791.8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0%;营业成本为1536.74亿元,比上
年同期减少0.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3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551元/股。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火电兜底作用持续发挥
根据中电联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预计2025年全国统调最
高用电负荷15.5亿千瓦左右。面对用电负荷大幅波动,火电凭借稳定的燃料供应和可靠的发电设备,将更多
承担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配合新能源发电特性,与新能源形
成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关系,实现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持续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2.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构建
2025年和“十五五”时期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的关键时期,对
能源保障和绿色转型提出更高要求,能源电力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全
面提速。《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过市场化机制、技术配套
和分类管理,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从“政策依赖”转向“市场驱动”,提升行业竞争力并加速新型电力系
统构建。
3.电力系统稳定性有待加强
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五周年,预计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
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2025年底将降至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发电
装机比重上升至60%左右。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新能源已跃升为电源装机主体,新能源固有的波动
性和间歇性等特性,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一定挑战,跨区域电力通道及电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