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801 华新水泥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水泥制造和销售,水泥技术服务,水泥设备的研究、制造、安装及维修,水泥进出口贸易;以及商品混凝土、
骨料、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环保业务、国内国际水泥工程总承包、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装备与工程
承包、水泥基高新建筑材料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水泥(产品) 180.31亿 52.69 42.83亿 50.70 23.75
混凝土(产品) 84.15亿 24.59 10.11亿 11.97 12.02
骨料(产品) 56.42亿 16.49 27.04亿 32.01 47.92
其他(产品) 13.69亿 4.00 3.41亿 4.03 24.88
商品熟料(产品) 7.60亿 2.22 1.08亿 1.28 14.25
─────────────────────────────────────────────────
华中地区(地区) 111.04亿 32.45 22.52亿 26.66 20.28
境外(地区) 80.43亿 23.51 26.65亿 31.55 33.13
西南地区(地区) 78.58亿 22.96 18.74亿 22.19 23.85
华东地区(地区) 67.01亿 19.58 17.00亿 20.13 25.37
华南地区(地区) 5.11亿 1.49 -4510.62万 -0.53 -8.8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水泥销售(产品) 83.68亿 51.53 17.67亿 46.02 21.12
混凝土销售(产品) 39.43亿 24.28 4.58亿 11.92 11.61
骨料销售(产品) 29.62亿 18.24 14.04亿 36.56 47.41
其他(产品) 6.67亿 4.11 1.84亿 4.79 27.58
熟料销售(产品) 2.98亿 1.84 2711.95万 0.71 9.10
─────────────────────────────────────────────────
境内分部(地区) 128.89亿 79.38 26.79亿 69.74 20.78
境外分部(地区) 36.97亿 22.77 12.27亿 31.95 33.19
分部间抵销(地区) -3.48亿 -2.14 -6504.96万 -1.69 18.7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水泥(产品) 183.32亿 54.30 49.06亿 54.42 26.76
混凝土(产品) 76.52亿 22.67 11.84亿 13.14 15.48
骨料(产品) 53.64亿 15.89 24.61亿 27.30 45.88
其他(产品) 14.62亿 4.33 3.61亿 4.01 24.71
商品熟料(产品) 9.47亿 2.81 1.03亿 1.14 10.90
─────────────────────────────────────────────────
华中地区(地区) 116.95亿 34.64 --- --- ---
西南地区(地区) 90.30亿 26.75 --- --- ---
华东地区(地区) 68.16亿 20.19 --- --- ---
境外(地区) 54.89亿 16.26 --- --- ---
华南地区(地区) 7.27亿 2.15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水泥销售(产品) 91.91亿 58.06 --- --- ---
混凝土销售(产品) 31.74亿 20.05 --- --- ---
骨料销售(产品) 21.62亿 13.66 --- --- ---
其他(产品) 7.31亿 4.62 --- --- ---
熟料销售(产品) 5.73亿 3.62 --- --- ---
─────────────────────────────────────────────────
中国(地区) 134.54亿 84.98 --- --- ---
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地区) 13.75亿 8.68 --- --- ---
非洲地区(地区) 7.09亿 4.48 --- --- ---
中东(地区) 2.94亿 1.85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3.2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32705.00│ 3.9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9.7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1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97791.00│ 9.1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受房地产行业持续深度调整及基础设施项目缓建或停建等因素影响,水泥需求持续下滑,供需
矛盾愈发凸显,行业利润大幅下降。面对行业和市场的持续挑战,公司积极应对,秉承前瞻性的经营策略,
优化调整公司组织架构,坚持“利润是目标,收入是基础”的经营理念,强化经营思维,加快绿色化、智能
化、国际化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绩。
坚定发展战略。将公司“一体化转型发展、海外发展、新型建材业务拓展、传统工业+数字化创新”的
发展战略,升级为“海外多业务发展、国内一体化协同、碳减排及增值创新、数字化AI驱动”,并将“建设
全球领先的跨国建材企业”作为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
优化组织架构。将公司组织结构重塑为“业务运营”“业务管理”“业务支持”三个板块,实现更清晰
的权责和角色分工,打造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最大程度的管理融合和业务协同,创造
人的思维和组织能力突破。
加速国际化布局。报告期内,莫桑比克纳卡拉工厂3,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新建项目建成投产,坦桑
尼亚马文尼公司生物质电站成功并网发电;赞比亚奇兰卡工厂2,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改3,000吨/日及恩
多拉工厂1,217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改2,500吨/日项目、南非工厂3,3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改5,500吨/日
项目、马拉维2,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新建项目、津巴布韦30万吨/年粉磨站等项目顺利推进;成功签约
尼日利亚水泥产能1,060万吨/年和巴西骨料产能880万吨/年。截至2024年底,公司海外累计运营及在建水泥
产能突破2,500万吨。
科技创新为企业注入发展活力。报告期内,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抗压强度超过600MPa(兆帕)的超高性
能混凝土产品;自主研发的助磨剂和砂浆持续在非洲工厂应用;经过成本优化的超低成本超可隆材料、自合
成减水剂得到工业应用和推广;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
数字化创新基础和能力不断夯实。报告期内,成功实施8家水泥工厂的HIAC系统,完成5家骨料智能工厂
HATS系统建设,在亚湾、赞比亚部署实施海外工厂生产专家平台HOPE系统,助力工厂降本、提效。由公司总
裁李叶青领衔研发的“水泥低碳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成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
荐目录》,并荣获世界水泥协会年度唯一创新大奖。两化融合获得国家最高等级3A认证,信息安全项目荣列
“中国20大杰出网络安全项目”。先后有参天、秭归、武穴等6家水泥工厂荣获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
化车间”“5G工厂”等称号。
持续深耕可持续发展。年度累计使用替代燃料441万吨,较上年增加5万吨;集团合并热值替代率达到21
.66%,较上年提升1.66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实现26.71%,较上年上升3.71个百分点;地维工厂零化石燃料“
解剖麻雀”项目通过验收,燃料替代率63.43%,成功入围2024年度GCCA全球低碳发展案例;红河工厂被评为
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厂”,临沧、宜昌、大冶工厂被评为省级“绿色工厂”。
聚焦成本强化竞争力。全面推行业绩指标对标管理,提升组织能力和效率,实现了全公司100%统购,原
料采购实现吨水泥原料采购成本“六连降”的良好局面。在国内外全面开展新能源车项目挖掘物流降本潜力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严控信用风险。坚持现金为王的经营模式,紧缩信用规模,强化客户舆情监控与风险预警机制,加大长
期应收款项的清理力度以降低坏账风险,完成全年应收账款年度控制目标,无承兑逾期事件发生。
获得社会普遍认可。报告期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批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授牌的首批“
建材行业(水泥)低碳标准化工作站”(行业内仅三家企业获此殊荣);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的“污泥
深度脱水干化及全量资源化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23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评第
三十一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上证-金质量公司治理奖”、建材行业ESG典型实践案例、
2024ESG典范企业“科创先锋奖”、CGMA中国区优秀管理会计实践奖等社会奖项。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建材行业,细分行业为建材。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中
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年GDP增速为5.0%,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受房地产开发投
资继续下行、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水泥需求持续萎缩,全年水泥产量18.25亿吨,同比下降9.5
%。
根据中国水泥协会信息研究中心统计,预计2024年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为53%,较2023年下降6个百分点
。尽管全国多地主动加大了错峰停窑限产力度,但由于水泥需求显著不足,供给限产调控措施未能有效适应
市场波动,行业供需矛盾加剧,致使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巨大。全年水泥行业利润预计在250亿元左右,同比
下降20%左右。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国内水泥行业积极
响应“反内卷”号召,行业协会组织和头部企业先后发出倡议,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提升行业高质量发
展水平。10月,工信部印发《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严禁备案新增产能的水泥熟
料项目,并强调用于置换的产能数量严格依据项目备案(核准)文件明确的产能确定,明确水泥熟料低效运
行产能不能用于置换、用于新建项目置换的水泥熟料产能不能拆分转让。
水泥及建材行业的超低排放、节能降碳、质量标准、碳交易等政策相继印发,助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要求推动实施水泥熟
料生产企业和独立粉磨站超低排放改造。GB175-2023《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于2024年6月1日起实施,
进一步提高了对水泥质量的要求。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一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
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
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9月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
铝行业工作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生态环境部发布水泥等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技
术指南,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迈出关键步伐;碳足迹、碳排放、核算体系等相关法规及标准随
之出台。
随着国内水泥行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及“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对水泥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强化行
业自律,推动区域联合重组,提高区域熟料企业集中度;依靠市场和政策出清低效产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行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促进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推动行业加大减碳技术、替代能源、超低排放、
数智化等方面的投入,全面提升行业能效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水泥网熟料产能百强榜显示,截至2024年底,在中国水泥企业熟料产能全球排行中,公司位居第四
,其中国内熟料产能位列全国第六,海外熟料产能排名全国第三。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公司上市之初,是一家专营水泥制造和销售,水泥技术服务,水泥设备的研究、制造、安装及维修,
水泥进出口贸易的专业化公司。近二十年来,公司通过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环保转型发展战略、海外发展
战略和新型建筑材料的业务拓展战略,先后增加了商品混凝土、骨料、水泥基高新建材材料的生产和销售,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环保业务,国内国际水泥工程总承包、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装备与工程承包等相
关业务,成功从一家地方性水泥工厂,发展成为业务覆盖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16个国家,拥有300
余家分子公司,涉足水泥、混凝土、骨料、环保、装备制造及工程、新型建材等领域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
全球化建材集团。
公司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财富中国500强企业。截至2024年底,公司具备水泥产能1.26亿吨/年(粉磨
能力,含联营企业产能)、水泥设备制造5万吨/年、商品混凝土50,084方/小时(含委托加工产能)、骨料2
.85亿吨/年、综合环保墙材6.6亿块/年、加气混凝土产品(砖、板)95万方/年、砂浆167万吨/年、超高性
能混凝土40万吨/年、民用幕墙挂板80万平方/年、工业防腐瓦板300万平米/年、石灰82万吨/年、水泥包装
袋7亿只/年及废弃物处置1,693万吨/年(含已获环评批复但尚未投产项目)的总体产能。
截至2024年底,水泥业务的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5%,在公司的所有业务中居主导地位。非水
泥业务稳步提升,已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贡献点。
(二)公司的经营模式
1、管理模式
为了实现成为全球领先跨国建材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公司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新的公司组织结构分
成“业务运营”“业务管理”“业务支持”三个板块,实现更清晰的权责和角色分工,持续提升管理和决策
效率。
2、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的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组织方式,各分子公司以所在区域需求为导向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
划并组织生产。
3、销售模式
公司实行总部统领并直接运营部分核心区域、工业园及工厂基地为单元运营管理、直销与分销并重的营
销模式,以追求品质为核心,精心做好品牌推广和价值维护,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4、采购模式
公司推行“统购”+“智慧”的采购战略。重要的原燃材料由总部统一采购,持续开发并维护直供战略
资源;所有办公用品、IT耗材及部分工业品通过公司专属“内部框协+外部电商”的采购商城,实现一站式
自助采购;尚未纳入统购及商城采购范畴的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通过总部标准化、流程化的数
字化采购平台进行公开、透明、规范化地采购。
(三)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1、水泥产品
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开发、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和民用建筑建设。同时,由于水泥具有原材料分布广泛、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工程使用效能良好等
特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水泥仍将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建筑材料。
公司国内西南地区、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非洲建立了水泥生产网络。截
至2024年底,公司国内水泥生产基地分布于湖北、湖南、云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广东及河南等9
省市,在华中地区具备优势地位并成为西南地区的主要从业者。作为首批走出去的中国水泥企业之一,公司
已在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尼泊尔、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拉维、南非、莫
桑比克、阿曼和津巴布韦等12个国家布局,并已成为中亚水泥市场的领军者。截至2024年底,公司海外累计
运营及在建产能突破2500万吨,并进一步巩固了在非洲的发展布局。
2、混凝土产品
预拌混凝土是水泥浆与骨料的拌合物。水泥浆由水泥与水形成,用于包裹在粗细骨料的表面。经过所谓
水化的化学作用,水泥浆硬化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形成混凝土。公司的混凝土产品广泛用于房地产项目及基
础设施工程建设。
公司通过在现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周边投资建设混凝土搅拌站的战略布局,逐步实现纵向一体化战略,提
升在水泥核心市场混凝土业务的影响力。公司混凝土业务聚焦当前混凝土前沿技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
,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高品质的预拌通用混凝土和VAP创新混凝土产品,已经从传统的混凝土产品生产供应
商,嬗变为预拌混凝土及相关产品设计、施工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公司混凝土产能国内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河南、贵州、江西、江苏、海
南、上海、浙江等13省市。海外在柬埔寨、坦桑尼亚、塔吉克斯坦和南非运营10家混凝土搅拌站。
3、骨料产品
骨料是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是混凝土中体积占比最大的组成材料。
公司是中国水泥行业第一家建设规模化、环保化骨料工厂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摸索与扩张,骨料业务
规模大幅提升,国内产能分布于湖北、云南、重庆、湖南、四川、贵州、河南及西藏等8省市。海外在塔吉
克斯坦、柬埔寨、坦桑尼亚和南非运营了6个骨料项目。
4、其他低碳产品
依托公司行业领先的研发团队和平台,结合研发、客户服务和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经验,公司积极拓展
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产品、砂浆产品、新型墙材产品、建材外加剂等在内的各类新型低碳建材产品,为
中国的工程建设提供绿色环保新型建筑材料解决方案。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创于1907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百强大型企业集团。公司
始终坚持管理和技术创新,科学发展,一直为中国建材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之一,在行业中具
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
1、战略布局优势
自上市以来,公司通过持续的并购和投资新建,已在国内14省市及海外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
兹别克斯坦、柬埔寨、尼泊尔、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拉维、南非、莫桑比克、阿曼和津巴布韦等12国布局
,形成了1.26亿吨的水泥产能规模。公司国内的制造工厂大多数位于经济有活力、市场需求量相对有保障的
长江经济带、西部开发重点或热点地区。在境外的工厂,规划在“一带一路”与中国友好的国家分散布点建
设。同时,公司在选择工厂建设地时均遵循了“资源有保障、交通较便利、市场增长有潜力”的原则,通过
业务布局、市场布局上的统揽与协同形成了战略布局优势。
2、产业链竞争优势
公司依托水泥主业,稳健发展混凝土、骨料、环保墙材、水泥装备与工程、水泥基新型建材材料及依托
水泥窑进行协同利用的环保产业,在行业内较早实现了纵向一体化发展,是行业内少数拥有完整产业链、具
备上下游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竞争优势的企业。
3、绿色、低碳发展优势
公司坚持以“清洁我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信赖的建筑材料”为企业使命,树立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建筑
材料发展理念,将打造收益指标领先的低碳可持续发展行业先锋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通过大量使用替
代原燃料、实施绿色矿山、提升工业系统智能化水平、开展水泥-骨料-墙材等一体化项目热联产降碳试点等
,提前布局减碳实践,形成了绿色、低碳发展的竞争优势。
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累计安全生态化使用废弃物衍生替代燃料近2,500万吨,集团全部窑线合并替代
燃料的热替代率已达到21.66%,其中国内热值替代率达到26.71%;国内窑线综合能耗达到标杆水平的占比达
到63%;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省级绿色工厂8家,占比分别为48%、21%。
4、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行业前沿”的理念,以工业实践运用为出发点,通过引进和自主研
发相结合,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研发专业团队,在行业中始
终保持着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目前不仅拥有成熟的水泥生产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交
钥匙工程总承包能力,还具备水泥窑协同利用废弃物的技术开发及其工业化生产的产业转换能力。同时,依
托行业领先的研发团队和平台,积极拓展各类新型低碳建材产品,尤其是超高性能混凝土产品方面,通过深
化应用场景研发,成功研制出超可隆系列产品,已在桥梁隧道、工业防腐、建筑装饰、抗暴耐磨四大工程领
域成功实现商业应用。
公司分别获得2009年度和2016年度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该奖项的第一完成单位)。截至2024年底,公
司拥有源于生产实践的发明专利99项,实用新型专利121项。报告期内,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的“
污泥深度脱水干化及全量资源化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23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商号和品牌优势
公司拥有的“华新堡垒”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是中国最古老的水泥生产商标之一,百年老字号商号和
品牌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与认同度。
2024年,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公司位列湖北企业100强第33位,湖北制造业企业100强第14
位;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及《亚洲品牌500强》榜中,公司分别位列榜第79和第162名,品牌价值达1
,045.71亿元;此外,公司还入围“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2024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6、产品品质优势
公司为全国“质量标杆”企业之一,是国内水泥行业中首家通过GB/T19001—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
业,生产的全部15个水泥品种均为国家首批质量免检产品,水泥产品在全国水泥质量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
公司的水泥产品在人民大会堂、武汉长江大桥、京珠高速公路、青藏铁路、三峡大坝、溪洛渡、白鹤滩等众
多国家标志性建筑及特大型工程项目中赢得广泛赞誉。
7、领先的智能化管理优势
二十多年以来,公司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信息化发展之路。通过大力推进“传统工业+数字化创新”的
发展战略,聚焦“工业智能、商业智能、管理智能”三个闭环,聚焦降低成本、防控风险、提高效率,成功
建设了水泥低碳制造智能化体系、海外基础数字化体系、沿江一体化战略支撑体系、骨料智能化生产体系等
重大项目,有力支撑了公司战略执行。
报告期内,由公司总裁李叶青领衔研发的“水泥低碳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成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
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基于数据驱动的全流程水泥低碳智能生产平台”项目荣
获首届“数据要素×”大赛“工业制造”赛道二等奖,并成功入选湖北省首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水泥全流程低碳智能工厂”项目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
8、专业、稳定、高效的管理团队优势
高管领导力是公司发展战略成功的关键。公司拥有一支理念先进、善于学习、执行力强、长期稳定的管
理团队,且多数成员具有超过20年的行业相关经验。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4年,公司克服国内水泥需求持续下滑的不利影响,实现水泥和熟料销售总量6,027万吨,同比下滑3
%。一体化发展成效得以体现,公司对外骨料销量达14,323万吨,同比增长9%;商品混凝土销量3,181万方,
同比增长17%;环保业务处置总量441万吨,同比增长5万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2.1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
.36%;实现利润总额41.1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6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4.95%和12.52
%。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国内建材行业宏观形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
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
内需求”作为九大任务之首。结合行业来看,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
宏观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措施,预
计将支撑行业逐步回暖和高质量发展。2025年中国水泥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行业展望如下:
国内建材整体需求降幅有望收窄。虽然“稳增长”的政策逐步落地,“化债”资金改善地方政府的资金
压力,专项债支持“两重”“两新”项目建设,“稳住楼市”相关配套政策落地带来房地产行业边际改善,
预计将对建材需求产生拉动作用,但市场仍将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以及基建投资结构的变化,需求依然
承压。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加剧,政策新政有望缓解行业供需矛盾。水泥需求减弱导致产能过剩问题越发凸显,
解决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是当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政府颁布的产能置换新政、进一步规范水泥行
业产能管理等政策,将引导企业合规生产,加快行业低效产能的有效出清,促进行业并购整合提升集中度,
叠加常态化错峰生产、环保加码等措施压缩水泥产量,水泥行业结构有望改善,供需矛盾有望阶段性得到缓
解。
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及产业链延伸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方向。随着我国“双碳”工
作的持续推进,水泥行业将加快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发展。水泥行业领军企业将持续拓展产
业链,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推进行业协同处置利用固体废物、数智化转型发展和布局新能源,显著提升能
效利用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而能效、排放指标不达标的低效水泥产能则会逐步退出。
在行业“反内卷”推动下,市场竞争环境改善,行业效益有望改善。随着“反内卷”已成为行业共识,
产能置换新政逐步发挥作用,行业的供需关系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水泥价格预计将在2024年低位基础上
呈现触底回升态势,从而带动行业整体效益的回升。
2、相关国际市场的宏观行业形势
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定但乏力,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
速将稳定在3.2%。公司海外业务所在国经济发展预计领先地区平均水平,有望实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吉
尔吉斯、乌兹别克、柬埔寨、坦桑尼亚、赞比亚经济预计2025年将实现5%以上的较快速度发展。
根据OnFieldInvestmentResearch的研究,全球水泥需求在2024至2030年间预计将保持平稳,土耳其、
中国和欧洲的水泥市场预计表现最弱,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和北美水泥市场预计将表现最好,到2030年
分别增长77%、42%和20%。公司海外业务所在国水泥需求大多保持增长态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5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公司将继续坚定信心、精准施策,弘扬“诚信、奉献、求实、创新
”的企业文化,坚持“安全第一、客户至上、结果导向、诚实守信、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追逐
“美好的世界从我们开始”的公司愿景,秉承“清洁我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信赖的建筑材料”为企业使命,
全力落实公司新的“海外多业务发展、国内一体化协同、碳减排及增值创新以及数字化AI驱动”四大战略,
加快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勇当低碳可持续发展行业先锋,推动百年华新从国内行业领先向世界一流跨
国企业迈进。
(三)经营计划
(1)2024年经营计划完成情况
2024年,公司沉着应对行业需求下滑、市场竞争惨烈等不利局面,全年水泥及熟料销量完成预算的96%
,混凝土销量完成预算的104%,骨料销量完成预算的9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2.1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
2.48%。
2024年,公司实际总体投资的预算完成率为68.30%。2024年末,总资产规模为695.13亿元,公司资产负
债率为49.8%。
(2)2025年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总收入预计达到371亿元,计划销售水泥及熟料约0.57亿吨,销售骨料1.7亿吨,销售混凝
土0.3亿方。
2025年公司计划资本性支出约133亿元,重点集中于骨料、海外水泥的产能及替代燃料建设。2025年,
公司总资产预计约789亿元,资产负债率预计维持在54%左右。
为实现上述经营目标,公司将采取下列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