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862 中航高科 更新日期:2025-04-0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航空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汽车、医疗器械、装备制造、房地产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行业(行业) 49.15亿 96.89 19.17亿 97.32 39.00
其他业务(行业) 7936.97万 1.56 4521.71万 2.30 56.97
机床行业(行业) 7823.92万 1.54 758.17万 0.38 9.69
─────────────────────────────────────────────────
新材料产品(产品) 49.15亿 96.89 19.17亿 97.32 39.00
其他业务(产品) 7936.97万 1.56 4521.71万 2.30 56.97
机床产品(产品) 7823.92万 1.54 758.17万 0.38 9.69
─────────────────────────────────────────────────
境内销售(地区) 48.83亿 96.26 18.97亿 96.29 38.84
境外销售(地区) 1.10亿 2.17 2781.21万 1.41 25.25
其他业务(地区) 7936.97万 1.56 4521.71万 2.30 56.97
─────────────────────────────────────────────────
航空新材料分部(业务) 49.69亿 97.97 --- --- ---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分部(业务) 9754.69万 1.92 --- --- ---
集团本部(业务) 4537.80万 0.89 --- --- ---
分部间抵销(业务) -3992.20万 -0.79 --- --- ---
─────────────────────────────────────────────────
对外销售(销售模式) 49.93亿 98.44 19.24亿 97.70 38.5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7936.97万 1.56 4521.71万 2.30 56.9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新材料(产品) 23.72亿 93.14 8.71亿 91.81 36.72
航空相关设备(产品) 1.20亿 4.71 4523.11万 4.77 37.68
租赁业务(产品) 3296.26万 1.29 2580.96万 2.72 78.30
其他(产品) 1044.08万 0.41 368.57万 0.39 35.30
高铁设备、配件(产品) 641.72万 0.25 323.11万 0.34 50.35
金属切削机床(产品) 488.78万 0.19 -20.64万 -0.02 -4.22
─────────────────────────────────────────────────
中国大陆(地区) 24.94亿 97.93 9.28亿 97.84 37.22
其他地区(地区) 5281.02万 2.07 2047.37万 2.16 38.77
─────────────────────────────────────────────────
航空新材料分部(业务) 25.18亿 98.88 9.40亿 99.07 37.32
集团本部(业务) 2294.89万 0.90 856.70万 0.90 37.33
装备业务分部(业务) 1573.49万 0.62 85.83万 0.09 5.45
分部间抵销(业务) -1013.51万 -0.40 -58.05万 -0.06 5.7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产品(行业) 46.16亿 96.59 16.98亿 96.70 36.79
其他业务(行业) 9816.45万 2.05 5292.13万 3.01 53.91
机床产品(行业) 6492.58万 1.36 503.27万 0.29 7.75
─────────────────────────────────────────────────
新材料产品(产品) 46.16亿 96.59 16.98亿 96.70 36.79
其他业务(产品) 9816.45万 2.05 5292.13万 3.01 53.91
机床产品(产品) 6492.58万 1.36 503.27万 0.29 7.75
─────────────────────────────────────────────────
境内销售(地区) 45.75亿 95.73 16.78亿 95.52 36.67
境外销售(地区) 1.06亿 2.22 2568.83万 1.46 24.22
其他业务(地区) 9816.45万 2.05 5292.13万 3.01 53.91
─────────────────────────────────────────────────
航空新材料分部(业务) 46.71亿 97.74 --- --- ---
机床业务分部(业务) 6617.96万 1.38 --- --- ---
集团本部(业务) 5304.75万 1.11 --- --- ---
分部间抵销(业务) -1113.54万 -0.23 --- --- ---
─────────────────────────────────────────────────
对外销售(销售模式) 46.81亿 97.95 17.03亿 96.99 36.3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9816.45万 2.05 5292.13万 3.01 53.91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新材料分部(产品) 23.73亿 98.38 --- --- ---
机床业务分部(产品) 2521.20万 1.05 --- --- ---
集团本部(产品) 1993.45万 0.83 --- --- ---
分部间抵销(产品) -598.19万 -0.25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2.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4.6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27788.77│ 64.6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8.3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8.1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83008.31│ 68.1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是公司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公
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经营层和全体干部员
工全面贯彻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核心主业,以“
高质量发展”为工作主题,锚定“十四五”规划目标,围绕科技创新、航空装备、现代产业、国际业务、治
理现代、人才引领、合规风控、党的建设等重点任务,加强系统谋划,强化机制改革和有效投资,加快科技
成果产业化和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实现效益稳步增长,较好完成了年度各项重点任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
7220.18万元,同比增长6.12%;实现利润总额135730.43万元,同比增长11.89%。
(一)深耕主业提质增效,实现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2024年,公司坚持聚焦主业,强化战略引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深入推进精益生产管理,
不断提升产品交付质量。同时,积极拓展市场,确保供应链和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有效推动了生产经营质
量和运行效率的稳步提升。
中航工业复材通过优化生产策略和加强计划管理,超额完成原材料交付任务,满足了交付任务和换代升
级新材料需求,批产产品性能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实现了主要经营指标质的有效提升
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6522.39万元,同比增长5.55%;实现利润总额137370.04万元,同比
增长8.44%;实现净利润118533.75万元,同比增长8.91%。
优材百慕聚焦产品创新突破,推进产能提质增效,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民航市场年度订单金额同比显著
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381.35万元,同比增长32.77%;实现利润总额3648.39万元,同比增长170.82%;
实现净利润3436.70万元,同比增长150.15%。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方面,坚持深化改革,持续优化决策机制和经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管理
水平。2024年,公司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激发市场化治理活力为抓手开展事业部制改革,重点提升企业核
心竞争力,进一步围绕转型发展和减亏扭亏目标,积极探索新业务模式下的管理机制创新,着力提升整体运
营效率和经营效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87.49万元,同比增长44.87%;实现利润总额-1951.68万元,同比
减亏1145.87万元。公司将进一步开展事业部改革优化提升,切实推动市场化经营机制落地,激发企业内生
动力,加快实现减亏扭亏目标。
(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夯实核心竞争力优势
2024年,公司加大自主创新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航空新材料及高端装备业务研发,
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全年研发投入1.97亿元,申请受理专利37项,获授权专利11项。
中航工业复材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解决“卡脖子”问题。通过持续开
展多系列先进航空复合材料树脂及预浸料技术实施许可交易,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成某型号预浸料研制
,实现碳纤维与树脂界面的匹配,形成预浸料批量稳定制备技术。AG600圆满完成任务交付,C919民机材料
研制取得突破进展,民机型号研制任务全面完成,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研制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
中航工业复材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优材百慕持续推进民航飞机刹车盘副的国产化替代和高速列车刹车组件的应用推广,完成了某型号国产
碳刹车盘副项目的STC和CAAC-PMA取证工作,以及两个型号国产碳刹车盘副项目的台架验证试验及飞行验证
试验;已开展某型号轨道车辆制动材料研制项目运用考核,并开展了某型号刹车片的研制工作。2024年优材
百慕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4A)、“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等荣誉。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方面,智能装备事业部完成部分产品的优化改进,通过结构优化有效降低了制
造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专用装备及零部件事业部正稳步推进某部件试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加工工艺的论证
,相关配套加工工装的设计工作已完成,后续将逐步实现中小批量生产并创造经济效益;模具工装事业部初
步具备成型模具自主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
(三)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强化规划引领,提升核心功能。公司持续完善规划落地和动态调整机制,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
与调整,根据公司发展实际及发展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对公司使命愿景、业务定位、
重点规划任务等进行调整确定,并加强对有关任务的跟踪,确保规划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资源保障,实现
顶层规划与经营计划有效衔接;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初步形成“十五五”规划指标体系、重点项目清单。
深化分类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公司加强亏损子企业治理,推进航智装备深化改革方案实施,组建智能
装备、航空专用装备及零部件加工、复材模具工装等三个事业部,推动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落地,航智装备
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完成年度减亏目标。加大处置和出清力度,完成南通机床业务部资产挂牌竞价转让,综
合施策治理亏损。推动优材百慕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打下基础。全面完成央企控
股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收官工作,推动深化改革,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增强竞争优势。完成碳纤维企业长盛科技参股工作,提升复合材料上游产业链的控制力
,成功拓展碳纤维材料在科研项目上的测试和验证;进一步开拓民用航空市场,2024年3月在上海设立商用
发动机复合材料零组件专业化公司,与产品客户合作共赢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合作;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领域
,2024年12月在深圳设立面向低空经济的复合材料原材料和结构件专业化合资公司,加强与科研院校和科研
机构合作,吸纳优秀科研人才,贴近响应低空经济圈生态客户需求。通过股权投资,公司开展了在京津冀、
长三角、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实现了对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下游的拓展,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
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依法治企规范运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标现代治理,完善治理体系。公司完成《权责清单(2024版)》修订工作,进一步厘清不同主体决策
界面,完善决策机制运行体系;持续加强董事会建设,入选中上协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强化派出董监事的
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规范子公司董事会的管理和运作;推动ESG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管理架构,提升ESG
披露质量与评级水平;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和市值管理,提升上市公司运行质量,信披工作连续六年获上交所
“A级”评价。
聚焦提质增效,推动管理创新。公司落实“一企一策”精准考核,以“一利五率”为抓手,建立“一体
化穿透式”经营计划管理体系;完善覆盖全部管理链条、全部企业和预算单元,跨部门协同的全面预算组织
体系,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投资、薪酬等工作有机融合;加速“十四五”数智计财建设,实现全级次集中
核算系统上线;持续推进“阳光采购”,公司非涉密物资上网采购率95%;深化AOS管理体系建设,优化相关
业务域流程地图和详细设计。
强化内控合规,防范化解风险。公司严格落实中央巡视整改任务,推进自上而下一体化穿透;对经济责
任、混改跟踪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审计,积极防范风险;完成法律纠纷案件“清零行动”,加大法治宣传教
育力度;利用信息化将风控内控嵌入业务流程,健全重大经营事项决策前合规风险评估机制;持续完善大安
全体系,完成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并实现动态清零,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网络安全事件,未发生数据丢失或
损坏事件,全年未发生重大保密违规行为和失泄密事件。
(五)党建引领聚合力,提质增效促发展
公司党委坚实推进公司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党建引领彰显新效能。党的全面领导
不断强化,领导完成公司“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期调整,明确公司新发展愿景、使命和业务定位,
以高度政治责任感落实巡视整改,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实施高质量党建工程
,一手抓基层基础,一手抓“双融双促”,打造形成了多个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围绕促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讲”,根植实际,构建了贯穿业务流程的“1+5”大思政工作思路,凝
聚发展共识;聚焦青年成长,开展“我的青春”系列活动,打造“蔚蓝青年π”品牌,全方位为青年员工“
充电赋能”;工会发挥“家”合力,企业民主管理提质增效,关心关爱工作落地见效,公司工会荣获中航工
业“最美职工之家”,江苏省总工会授予公司“五一劳动奖状”。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航空复合材料行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复合材料产业作
为新材料的发展重点,必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新材料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既是对新材料产业过去发展成绩的肯定,也为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
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
“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医药生物、量子科学等战
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新材料产业构建更健全的政策扶持体系,
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创新积极性。同时,国际形势存在不确定性,高科技产业受到技术封锁和战略遏制
,影响我国的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结合国家政策及市场分析,未来5-10年复合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民用
航空复合材料市场前景广阔,全球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规模预计持续增长,中国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主
要源于国产大飞机项目等产业的发展;2024年全国新增7000余家低空经济企业,产业基金规模超千亿元,eV
TOL等飞行器的发展对高性能复合材料需求激增。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凭借自身特性,在eVTOL、无人机等低空
飞行器的机身、机翼、尾翼等部件广泛应用,众多企业积极布局,产业协同也在不断加强;新能源等其他行
业复合材料市场也将迎来新发展。
中航工业复材作为航空复合材料专业化供应商,目前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工
程化的单位,技术力量雄厚、创新基础扎实,在复合材料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承担航空
复合材料原材料的生产与交付、部分型号研制及攻关任务,突破了多项关键制造技术,保证了各型号转阶段
等重要里程碑节点,真正发挥了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引领的作用。目前公司积极利用在复合材料领域积累的自
身优势,进一步规划低空经济业务,紧盯应用场景的商业化应用;同时统筹推进民机业务拓展,开拓国际市
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大飞机制造行业
全球航空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波音与空客凭借其技术优势及市场主导地位,对国产大飞机构成了显著
竞争压力。大飞机新机型的研发与市场推广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还需较长的周期积累。因此,我国需在
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及国际合作等领域持续深化布局,以全面提升国产大飞机的全球竞争力。尽管我国在大
飞机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技术、市场及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挑战。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飞机产业受到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专
项支持政策。2024年7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发布《上海市关于支持民用大飞机高端产业链发
展促进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明确提出,到2026年,国产民用大飞机生产能
力将实现显著提升,上海计划新增引育大飞机高端产业链重点企业60家以上,本地配套供应商及合作单位数
量达到150家左右,新增投资规模超过700亿元,大飞机产业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这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
推动我国大飞机产业的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助力全球航空市场竞争格局的优化。
(三)民航运输行业
国内市场情况: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中国民航2024年12月份主要生产指标统计》,2024年,我
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为73021.3万人,同比增长17.9%,旅客周转量为12914.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5.3%,同时
2024年,全行业完成运输飞行1382.2万小时、537.9万架次、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3.2%、9
.3%、17.9%,比2019年分别增长12.3%、8.3%、10.6%,在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中恢复速度最快。
国际市场情况:根据民航局月度生产统计及航班管家数据,2024年我国民航国际旅客运输量达0.65亿人
次(仅含境内航司承运数据),同比2023年增长124%、同比2019年下降12.3%(恢复率87.7%)。需要注意的
是,这里的数据仅包含境内航司承运的旅客量(不含外航),若增加外航数据、根据航班管家测算,2024年
我国民航国际旅客运输总量达0.9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75.7%,基本与航班恢复程度相近,我国民航国
际客运航班达58.5万班次(日均1604班次),同比2023年增长93.4%,同比2019年下降25.2%、航班恢复率达74
.8%。
(四)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
《中国制造2025》将航空装备列为重点领域,得益于民用航空需求的激增(如C919量产)及通用航空市
场的兴起,中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
突破万亿元人民币。目前,行业市场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西部地区则
依托政策支持(如“一带一路”)逐步成为新兴增长点。随着全球航空市场的不断扩大,航空零部件制造行
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对中国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不断加快技术创新
和产业升级。同时,在国家一系列旨在推动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下,我国航
空零部件制造行业正逐步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航空零部件
制造行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高端制造技术、新材料应用、智能化与绿色化,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
术的进一步渗透,将推动行业向数字化、服务化转型。
公司已全面推进相关改革工作,正式组建专用装备及零部件事业部,着力推动航空零部件制造业务的战
略发展,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业务规模和运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阶段,公司将持续深化体制机
制改革,加快推进减亏扭亏工作进程,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航空新材料”和“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范围涵盖航空新材料、商用发
动机关键零组件、通用航空装备复合材料及制品、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及构件、航空专用装备、航空零部件、
工装模具等战略性领域,拥有中航工业复材、深圳轻快世界、优材百慕、航智装备、万通新材五家全资或控
股子公司。其中,深圳轻快世界为公司于2024年12月新设成立的控股子公司。
经营模式
公司采取“集团管控型”经营管理模式,总部职能定位于“战略管控、投资管控、财务管控、资源配置
”,是成果转化统筹规划和资本运作的平台,各业务板块以子公司形式独立经营。子公司在其业务范围内进
行研发、生产、销售,具备独立完整的研发能力、生产条件及营销体系。
公司聚焦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双核主业,锚定“成果转化载体、产业控制实体、资源配置
主体”三体定位,通过建立高效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途径,在巩固军品业务龙头地位的基础上,培育产
业新增长点,强化资源配置作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拓民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产业,加大拓展
国际市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做强、做优、做大航空新材料主业,做活航
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基地,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做精公司治理和内部管控体系,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
发展,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领军企业”。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技术优势突出,创新实力行业领先
公司始终坚持以专业化发展战略为导向,聚焦主营业务领域,以核心业务和产品为重心,持续加大技术
研发投入,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领
先地位与技术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受理专利37项,授权专利11项,累计有效专利322项。
中航工业复材作为我国航空复合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先行者,继承了中航工业在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生产
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在高性能树脂及预浸料技术、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先进检测技术等多方面均处
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设有“复合材料检测技术中心”专业实验室(
具备CNAS&DILAC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证),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获得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绿色复合材料北京市工程实验室
认证,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GJB9001B、AS9100宇航管理体系证书等资质。经过多年在复合材料领域
的研究与发展,中航工业复材已构建了涵盖复合材料“设计—材料—制造—检测”全流程的科研生产技术和
服务体系,具备强大的复合材料研制能力,代表了我国航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最高水平,在航空复合材料领
域具有显著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固的行业地位。
优材百慕作为国内民航飞机刹车盘副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是首家获得《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的企业
,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功取得多项民航飞机用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PMA)及高铁
用制动闸片产品认证证书,并完成了多个高温材料新产品的研制,掌握了炭材料制品的关键核心技术。
(二)产能布局科学完备,生产交付保障能力强劲
公司在北京及南通地区分别设有科研与生产园区,生产资源储备充足,配备了先进的预浸料生产线、树
脂生产线、国内唯一的大规格自动化芳纶纸蜂窝生产线和机床装备加工生产能力,满足了航空复合材料和航
空专用装备生产、技术开发、工程试制和综合技术服务开展所需的试验条件和配套设施。公司拥有各类先进
生产设备,为航空复合材料应用水平的提升积极智能装备业务转型升级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有利条件。目前,
公司已基本完成先进航空预浸料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并进入试运营阶段,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推动生产
组织模式数智化转型,显著提升树脂、预浸料等航空复合材料生产能力。同时,公司正积极推进商用发动机
零组件、通用航空装备复合材料及制品产业能力布局,为民机业务的持续拓展提供强有力的产能保障。
(三)人才梯队结构合理,专业团队实力雄厚
公司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具备卓越专业素养、勇于开拓创新且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与技术骨干
队伍。公司技术研发团队核心人员稳定,研发实力突出,先后承担了多种型号飞机的复合材料原材料和结构
件的研制与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在高性能树脂及预浸料技术、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先进无损检测技术
等领域具备显著的优势。科研团队在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系列具
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复合材料设计与分析理念及方法,具备了承担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件设计研发及工艺试制任
务的能力,在通用飞机、无人机及直升机等多个型号项目中承担了重要研制任务。公司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
构,积极吸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科学构建人才梯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四)企业文化特色鲜明,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公司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以先进文化厚植报国情怀,认真贯彻落实中航工业先进文化
建设指导意见相关要求,秉承“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肩负
“引领航空新材料发展,推动制造技术产业升级”的企业使命,聚焦加快建设现代航空工业体系和建设世界
一流企业的目标,锚定上市公司“双核三体”职能定位,进一步凝聚忠诚奉献的报国情、敢于突破的创新魂
,形成上下一致的文化认同,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力在思想引领、团队凝聚、行为导向、价值创造、社会影响
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加力实现“让航空新材料应用更广泛,创造轻快的世界”企业愿景。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220.18万元,同比增长6.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万
元,同比增长%。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航空复合材料行业
全球商业航空强劲复苏带动复合材料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民机飞机中国市
场预测年报(2024-2043)》,2024年全球航空旅客运输业已经回归到原有的发展轨道,2024年至2043年,
全球民用客机需求量约4.63万架;中国市场保持增长,预计2043年末,中国航空公司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89
05架,2024至2043年期间中国需要补充客机8278架。自2023年C919首航以来,国产大飞机迈入商业化运行新
时代,国产大飞机谱系逐渐完善,随着民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复合材料产业将进一步朝着规模化和系列化方
向发展。
低空经济背景下,复合材料需求爆发增长。2023年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
(2023-2035年)》,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内低空经济发展正如火如
荼。在eVTOL飞行器中,超过70%的复合材料被用于结构部件,以满足飞行器对轻量化结构的需求。根据国新
办数据,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预估到2030年突破两万亿。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为物
流运输、农业监测、紧急救援、旅游观光等多个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也为复合材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
的天地。
在复合材料国际竞争市场,美国和欧洲在复合材技术和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特别是在高端纤维增强复
合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上,美国Hexcel和日本Toray是全球最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生产商之一,欧洲的重要企
业包括Gruit和Syensqo(原Solvey集团拆分),此外,SpiritAeroSystems等为复合材料结构件关键企业。
中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起步较晚,近年来已在产品品质、产线规模等方面迅猛发展,正逐步缩小与国外产
品的差距。
复合材料产业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政策加持、外企扩张、国企入场和民企拓
展,国内复合材料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将依靠多年的复合材料研发和制造经验,抓住新兴产业对复合材料需
求旺盛的机会,发挥现有复合材料技术及产业优势,加快复合材料应用市场开拓及产业链战略拓展,以更完
整、更灵活、更典型的产品体系向民机、低空等领域推广材料应用,占领市场份额,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开
拓国际市场,巩固公司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2.大飞机制造行业
近年来,全球航空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其中大飞机作为航空工业的核心领域,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
的战略重点。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持续进步,国产大飞机项目取得了显著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制造业领
域实现了重要跨越。大飞机行业作为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其产业链结构复杂且技术壁垒极高。根据
“微笑曲线”理论,大飞机的价值分布呈现显著特征:总体设计和核心分系统(如航电系统、发动机等)占
据高附加值环节,而零部件加工、材料供应等中上游环节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长期以来,全球大飞机产业
链由欧美企业主导,波音和空客两大巨头垄断了全球商用飞机市场,其核心供应商如通用电气、罗罗等公司
在发动机和航电系统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大飞机产业链开始向新兴市场转移,特别是在零部件加工和材料供应等
环节。中国作为新兴的航空大国,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不断提升的技术
能力,在机身制造、材料研发等领域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