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873 梅花生物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利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动物营养氨基酸、人类医用氨基酸及胶
体多糖类产品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9-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饲料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饲料级 83.48亿 44.69 --- --- ---
缬氨酸等)(产品)
鲜味剂(谷氨酸钠、核苷酸)(产品) 55.65亿 29.79 --- --- ---
大原料副产品(肥料、蛋白粉、胚芽、 27.87亿 14.92 --- --- ---
玉米皮粉、饲料纤维等)(产品)
其他(黄原胶、海藻糖等)(产品) 16.27亿 8.71 --- --- ---
医药氨基酸(谷氨酰胺、脯氨酸、异亮 3.53亿 1.89 --- --- ---
氨酸、腺苷、鸟苷等)(产品)
─────────────────────────────────────────────────
国内(地区) 123.01亿 65.85 --- --- ---
国外(地区) 63.80亿 34.15 --- --- ---
─────────────────────────────────────────────────
直销(销售模式) 104.33亿 55.85 --- --- ---
代销(销售模式) 82.47亿 44.15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饲料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等)(产 54.72亿 43.28 --- --- ---
品)
鲜味剂(谷氨酸钠、核苷酸)(产品) 38.80亿 30.69 --- --- ---
大原料副产品(肥料、蛋白粉、胚芽、 19.12亿 15.12 --- --- ---
玉米皮粉、饲料纤维等)(产品)
其他(黄原胶、海藻糖等)(产品) 11.29亿 8.93 --- --- ---
医药氨基酸(谷氨酰胺、脯氨酸、亮氨 2.50亿 1.98 --- --- ---
酸、异亮氨酸、腺苷等)(产品)
─────────────────────────────────────────────────
国内(地区) 81.67亿 64.60 --- --- ---
国外(地区) 44.75亿 35.40 --- --- ---
─────────────────────────────────────────────────
直销(销售模式) 70.45亿 55.72 --- --- ---
代销(销售模式) 55.98亿 44.28 --- --- ---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53.37 0.00 --- --- ---
─────────────────────────────────────────────────
截止日期:2024-03-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饲料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27.55亿 42.47 --- --- ---
等)(产品)
鲜味剂(谷氨酸钠、核苷酸)(产品) 20.46亿 31.55 --- --- ---
大原料副产品(肥料、蛋白粉、胚芽、 9.55亿 14.72 --- --- ---
玉米皮粉、饲料纤维等)(产品)
其他(黄原胶、海藻糖等)(产品) 5.98亿 9.22 --- --- ---
医药氨基酸(谷氨酰胺、脯氨酸、亮氨 1.33亿 2.05 --- --- ---
酸、异亮氨酸、腺苷等)(产品)
其他(补充)(产品) 9.24 0.00 --- --- ---
─────────────────────────────────────────────────
国内(地区) 40.07亿 61.78 --- --- ---
国外(地区) 24.79亿 38.22 --- --- ---
其他(补充)(地区) 9.24 0.00 --- --- ---
─────────────────────────────────────────────────
直销(销售模式) 36.24亿 55.87 --- --- ---
代销(销售模式) 28.63亿 44.13 --- --- ---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9.24 0.00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物发酵(行业) 268.76亿 96.81 52.53亿 96.15 19.55
医药健康(行业) 5.63亿 2.03 1.53亿 2.81 27.25
其他业务(行业) 3.22亿 1.16 5719.17万 1.05 17.76
─────────────────────────────────────────────────
动物营养氨基酸(产品) 145.39亿 52.37 17.76亿 32.51 12.22
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产品) 98.32亿 35.42 22.54亿 41.26 22.93
其他(产品) 28.26亿 10.18 12.80亿 23.43 45.29
人类医用氨基酸(产品) 5.63亿 2.03 1.53亿 2.81 27.25
─────────────────────────────────────────────────
国内(地区) 189.67亿 68.32 32.12亿 58.79 16.94
国外(地区) 84.72亿 30.52 21.94亿 40.16 25.90
其他业务(地区) 3.22亿 1.16 5719.17万 1.05 17.76
─────────────────────────────────────────────────
直销(销售模式) 160.74亿 57.90 27.68亿 50.67 17.22
代销(销售模式) 113.64亿 40.94 26.38亿 48.28 23.21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22亿 1.16 5719.17万 1.05 17.7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8.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4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73174.80│ 2.64│
│第二名 │ 62943.90│ 2.27│
│第三名 │ 57211.15│ 2.06│
│第四名 │ 49115.42│ 1.77│
│第五名 │ 47357.63│ 1.71│
│合计 │ 289802.90│ 10.4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8.5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3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61235.86│ 3.41│
│第二名 │ 41386.91│ 2.30│
│第三名 │ 28966.80│ 1.61│
│第四名 │ 28794.02│ 1.60│
│第五名 │ 25307.51│ 1.41│
│合计 │ 185691.10│ 10.3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
1.所属行业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主要
产品属于“生物产业之生物制造产业”领域,公司所处行业为生物制造行业。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显示,公司属于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梅花生物是实现从基因组编辑到产品落地的全链条合成生物学公司。公司拥有的大规模生物制造能力,
是合成生物学应用发展和产品落地的必须能力,是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稀缺资源。公司拥有的大规模生物
制造能力包括生物技术、工艺能力、工程能力和生产管理等多领域能力。
公司所处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
部、科学技术部及其地方主管部门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起草市场监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
定有关规章、政策、标准,管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负责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业信息化部拟定高技
术产业的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定
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审核重大建设项目等;农业农村部负责统筹研究和组织实
施“三农”工作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重大政策等;科学技术部负责拟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以
及科技发展,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
行业自律管理机构包括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国调味品协
会等。
2.行业政策及行业发展
合成生物学是指采用工程科学研究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地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创建赋予非
自然功能的“人造生命”,合成生物制造是以合成生物为工具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生产方式,有望彻底变
革未来医药、化工、食品、能源、材料、农业等传统行业。
根据波士顿咨询发布的《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2018-2023年全球合成生物产业规模CAGR
达27%,预计至2028年市场体量近500亿美元,23-28年CAGR为24%,各产业细分领域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探索突
破,例如生物医药(创新细胞、基因疗法、原料药合成)、食品和农业(食品添加剂、植物蛋白、发酵蛋白
)、化学工业(部分基础化学品、聚合物)等。从远期看(超过十年),理论技术与应用实践螺旋式发展,
当前尚处科研早期或被技术“卡脖子”的领域有望陆续跑通产业化,据麦肯锡McKinsey发布的报告《TheBio
Revolution》,原则上全球60%的产品可以采用生物法生产,到2030~2040年,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每年可产
生约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
(1)合成生物学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受到各部门政策的支持,生物制造产业提速
在“十四五”相关文件中,国务院、科技部、发改委等均有相关支持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的举措,合成
生物学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受到各部门政策的支持。
发改委陆续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工
信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表示要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
术产业化;以及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
有望在近期出台。
此外,近年来国内多地加大合成生物产业扶持力度,升级产业发展目标,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地、产业
创新高地建设或将成为越来越多省市的工作重点。在相关政策频繁落地背景下,有助于加快构建以生物技术
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生物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2)合成生物助力氨基酸行业降本,小品种氨基酸规模化应用提速
对于大品种氨基酸,如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等,有望依托合成生物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助力
产品盈利空间进一步扩张;更重要的是,对于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和异亮氨酸等一些小品种的氨基酸,
由于传统化工法或者酶法等生产工艺成本高企,导致产品价格较高,限制了其作为饲料氨基酸配方的使用,
导致目前产品市场规模显著低于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等成本和价格较低的品种。合成生物技术为降低氨
基酸的生产成本和价格提供了新思路,若行业企业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产品更低成本的生产,未来有望驱
动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和异亮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需求的快速扩张,进而打开市场增长的天花板。
(3)豆粕减量替代驱动饲用氨基酸需求增长
2021年以来国内农业农村部陆续推出了《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饲用豆粕减量替代
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旨在引导饲料养殖行业减少豆粕用量,促进饲料粮节约。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
23年豆粕在养殖业消耗饲料中的占比为1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豆粕饲用消费减少730万吨,相当于减
少大豆饲用需求900多万吨;全国33家百万吨级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豆粕占比为10.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
低2.2个百分点;向前看,养殖行业豆粕占比13%相较行业中百万吨级企业豆粕占比10.8%仍有向下空间。为
满足豆粕减量带来的氨基酸缺口,预计饲用氨基酸需求或将持续保持增长。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通过合成生物技术规模化生产氨基酸的企业,发酵技术基础扎实并具有相当规模的发
酵产能,能够较好承接合成生物技术,具备合成生物技术落地的基础环境。公司构筑了多菌种的自有精密发
酵工程平台,拥有大规模生物制造能力、强大的应用研发能力以及丰富的产品储备,在行业内成本领先、下
游应用成熟。
公司未来将持续加强平台化能力,加强与全球顶尖生物技术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的
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重点把握在合成生物基础技术、精密发酵等方向的技术和产品机会,深化企业研发延
伸和产品应用拓展,对于拥有跨越性技术平台潜力和大规模市场应用潜力的项目,将基于资金、工程和产业
化能力优势,争取持续推进先进生产研发技术和新型产品的吸收落地。
(二)主营业务情况及经营模式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通过合成生物技术规模化生产氨基酸的企业。公司深耕“氨基酸+”战略,自成立以
来不断布局新产品、新业务,目前已形成动物营养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鲜味剂(味精、
呈味核苷酸二钠等)、医药氨基酸(谷氨酰胺、脯氨酸等)、大原料副产品(玉米胚芽、蛋白粉等)等全方
位业务布局。公司拥有内蒙古通辽、新疆五家渠、吉林白城三大生产基地和廊坊、上海两大研发中心。公司
主产品赖氨酸、味精、苏氨酸、黄原胶、呈味核苷酸二钠、医药氨基酸等产品规模居全球前列。
公司生产的产品包括:
动物营养氨基酸类产品: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饲料级缬氨酸、味精渣,淀粉副产品饲料纤维、玉
米胚芽、菌体蛋白等
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谷氨酸、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肌苷酸二钠、食品级黄原胶、海藻糖等
人类医用氨基酸类:谷氨酰胺、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医药级缬氨酸、肌苷、鸟苷、腺苷、普鲁
兰多糖、维生素B2等
其他产品:石油级黄原胶、生物有机肥等
公司实行研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无重大变化。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多产品布局及各产品产能规模确保公司业绩稳健发展
公司的多元化产品布局与显著的规模优势,保证了业绩的稳健增长,并显著增强了公司抵御市场周期性
波动的能力。公司产品以玉米为主要原材料,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产品下游应用涉及农产品加工、基础
化工、食品加工、饲料养殖、医用保健、日用消费、生物基材料等领域,针对有成本优势且需求仍有增量空
间的产品,公司敏锐洞察市场需求,持续布局,扩大优势产能,坚持既做精做细,又做大做强,各产品群协
同并进,主产品产能规模在行业中位居前列。多产品布局确保公司业绩稳健发展,也提升了公司抗周期风险
的能力。
(二)产业链式的全方位一体化、高效运营带来的成本优势
公司在行业内布局较早,各生产基地位于玉米、煤炭等原料主产区,且各生产基地配套有完整的资源综
合利用一体化生产线,从玉米原料、生产环节中自供的蒸汽、产品、废水一直到生物有机肥,实现了能源的
梯级循环利用,进一步节约了生产成本,是国内产业链最长、资源综合利用率最高的现代化生产企业之一。
总体看,毗邻原材料产地的基地布局及完整的产业链带来的采购优势和资源综合利用优势,使得公司在生产
成本方面较其他未获得区位优势或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多年来,公司各业务板块持续推行标准化,通过标准化的持续执行和推进,提高了管理效率,公司运营
指标持续提升,报告期,存货周转天数维持在50天左右,公司销售大部分采用现款现货及预收账款的方式,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维持在9天左右,较高的运营效率节约了整体管理成本。
(三)持续的研发积累及快速化的工业化应用能力使得技术指标行业领先
公司近年来加大在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方面的研发投入,不断扩大研发规模,能够利用基因工程、代谢
工程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依托自主研发和改良的高性能菌种,通过对发酵及提取工艺的不断优化,持续
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菌种改造、菌种发酵、提取技术、副产品增值等方面拥有
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拥有获国家省级以上部门或组织认定的3个技术或分析测试中心、1个博士后创
新实践基地。公司一直坚持“科研产业化”原则,上半年通过合成生物学平台实现的研发成果在各个基地快
速推广落地,技术指标在行业里长期保持领先。在科研方向上,公司聚焦于在谷氨酸棒杆菌、大肠杆菌与芽
胞杆菌等生产菌中构建更加高效精确和多样的基因组编辑系统,提升菌种迭代效率,大幅度提升研发效率及
质量,夯实基础研究水平,助力生产菌株更新换代,持续提升在主营产品上的优势,同时将该技术应用于新
品研发上。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公司利用计算机对代谢途径、调控元件、酶等进行计算设计并将设计结果用
于指导实验。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研发人员能够利用计算机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并且在此基础上获得
较优的合成途径,在设计的调控元件和改造后的酶的助力下,产品产量和转化率得以持续提升。
(四)“全员经营、创造分享”的组织文化,为经营目标达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多年来,公司坚持“全员经营,创造分享”的思想,通过持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设立奖金池、项目奖
金、绩效考核等多种方式,在公司内部打造共创、共享、共赢的企业文化。
针对部门负责人及核心业务骨干,2017年至今通过每年滚动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方式,关注
组织发展和个人成长,将组织发展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并深度绑定,重奖愿承担更多责任的优秀管理干部
,鼓励完成更多业绩,获得更多奖励。多年来,自上而下,公司搭建了适合各层级发展的全方位的绩效牵引
体系,创造分享的企业文化、全方位的绩效牵引机制为公司战略发展、经营目标的达成、核心管理人员的稳
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继续在组织发展、制度建设、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推进生产、采购、销售、财
务的业务标准化,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做精细化运营和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43亿元,
同比下降6.96%,其中营业成本101.77亿元,同比下降8.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74亿元
,同比增加7.51%。
营业收入上,博亚和讯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玉米供应宽松,下游需求偏弱,原材料玉米价格跌
至2020年10月份以来新低,上半年玉米均价2389元/吨,环比下跌13.22%,同比下跌14.59%,大包装味精产
品价格同比下降12.64%导致其收入同比减少13.91%。上半年,全球大豆产量和库存创历史新高,大豆价格大
幅下跌,报告期内,国内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全面提速,同时发布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产能提升行动方案,多措并举提单产、挖掘潜力,提前谋划产销衔接、收储加工等工作,大力推进高产高油
大豆品种攻关,全面部署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增加进口大豆拍卖,扩大蛋白原料进
口。上半年豆粕价格3447元/吨,环比下降21.23%,同比下降18.91%。豆粕价格下降,与豆粕对标定价的蛋
白粉等大原料副产品产销量虽有增加但销售价格下降导致其板块收入同比减少22.74%。
净利润上,与去年同期相比,黄原胶产品价格同比下降47.52%,产品价格下降毛利减少,得益于公司多
产品布局及各产品较好的规模优势,在黄原胶、医药氨基酸毛利率下降同时,公司主产品苏氨酸、98%赖氨
酸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约13%左右,多品类布局并协同发展减少了单一产品周期波动对利润的影响,上半年公
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74亿元,同比增加7.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13.03亿元,同比下降7.37%。
报告期内:
1.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现金流充沛,稳健资本开支助力公司向平台型企业迈进
针对有成本优势、技术持续迭代且市场需求仍有增量空间的优势产品,公司坚决迅速扩充产能,持续巩
固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去年6月份新扩产的黄原胶项目、9月份扩产的苏氨酸项目、通辽缬氨酸技改项目等
报告期内实现满产满销,优势产品规模持续扩大,公司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行业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2024年新增项目主要有通辽味精扩产及技改项目、新疆异亮氨酸技改、黄原胶工艺提升项目等,各项目
依据项目规划在有序建设,预计下半年投产试车,吉林赖氨酸项目已完成立项公示,报告期内项目支出约10
.49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现金流保持充沛,现金分红11.98亿元,回购注销支出2.83亿元,经营活动现
金流净额22.36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海外选址考察工作,在饲料氨基酸、食品添加剂、医药氨基酸、胶体多糖领域
持续布局,基于各基地现有的完整的配套产业链及产业化能力,重点梳理在生物基础技术、精密发酵等方向
的技术和产品机会,推进先进生产研发技术和新型产品的布局,助力公司向平台型企业迈进。
2.聚焦主业高质量发展,产供销形成合力,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以打造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为战略目标,持续聚焦主业高质量增长,以技术引领和管理
领先为双驱动,在采购、生产、销售上持续推行标准化管理,产供销形成合力,经营效率得以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打造高效率、快交付、公开透明的大运营体系,推动高效物流项目落地,做从原材
料入厂、存储、物料领用、配送、客户订单下达到客户签收的全流程管理,优化产供销的管理标准,提升运
营效率,降低成本。上半年,运营持续高效,存货周转天数47.99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8.42天。
报告期内,产供销形成合力,助力预算目标达成。采购上,建立并完善了大宗产品的信息搜集渠道,市
场研判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报告期内,通辽和吉林玉米、煤炭采购跑赢市场,采购部完成了五金采购标准
化落地执行,推进日清日结,产品到货日符合度同比提升9%-13%。生产管理及工艺提升上,将淀粉收率提升
及设备管理作为今年重点改善项持续推进。自动化信息化上,在去年实施MES项目(ManufacturingExecutio
nSystem,制造执行系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对业务需求重新梳理和统筹,聚焦核心业务功能,增加业绩
指标分析看板和管理报表,力争三季度全功能上线实施。销售上,坚持核心客户连续稳定进货,内外贸做好
配合,达成了预期目标。
3.继续完善多方利益共享机制,推动绩效变革,打造后备人才库
报告期内,在组织建设上继续秉承“创造分享”的组织文化,公司持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挥各
级干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做绩效变革,增加过程考核设计,强力打造后备人才库,为海外建厂做好人才储
备。
上半年,公司持续采用市价从二级市场购买股份的形式实施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2017年至今,公司已
连续实施五期员工持股计划,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通过持续、滚动实施的方式,将核心业务骨干与公司、
股东进行深度绑定,实现利益共担、共创、共赢。
人才培养上,继续实施管培生培养计划,选拔一流院校硕博毕业生,通过高管带教、项目历练的方式打
造复合型中高层后备人才。绩效考核上,生产系统改变原来单一追求财务结果的考核方式,加入过程考核指
标设计,推动绩效变革,通过抓过程管理稳定生产,提升业绩指标。报告期内,人力资源部从组织完整度、
员工稳定度、人才后备度三个维度,通过“部门一张表”形式,重新梳理各业务模块的组织建设工作,通过
问题库、轮岗、项目等手段识别、培养后备人才,为进一步扩充产能、扩大经营规模及海外扩张做好人才储
备。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