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0874 创业环保 更新日期:2025-04-0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水务业务及新能源供冷供热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水处理及水厂设施建设业务(行业) 37.06亿 76.77 16.30亿 84.89 43.99
再生水处理及再生水配套工程业务(行 3.82亿 7.91 1.42亿 7.38 37.12
业)
其他(行业) 2.78亿 5.76 6593.89万 3.43 23.69
供冷供热及相关设施建设业务(行业) 1.62亿 3.36 2751.46万 1.43 16.95
危废处置业务(行业) 1.50亿 3.10 -1971.92万 -1.03 -13.18
自来水供水及水厂设施建设业务(行业) 6350.41万 1.32 1420.46万 0.74 22.37
道路收费业务(行业) 6216.34万 1.29 5504.34万 2.87 88.55
科研成果转化(行业) 2367.19万 0.49 552.54万 0.29 23.34
─────────────────────────────────────────────────
污水处理及水厂设施建设(产品) 35.80亿 74.16 15.04亿 78.32 42.02
再生水处理及再生水配套工程(产品) 3.82亿 7.91 1.42亿 7.38 37.12
委托运营(产品) 1.72亿 3.55 2938.28万 1.53 17.13
供热供冷及相关设施建设服务(产品) 1.62亿 3.36 2751.46万 1.43 16.95
危废处置(产品) 1.50亿 3.10 -1971.92万 -1.03 -13.18
PPP项目利息收入(产品) 1.26亿 2.61 --- --- ---
其他(产品) 1.09亿 2.26 6959.48万 3.62 63.72
自来水供水及水厂设施建设(产品) 6350.41万 1.32 1420.46万 0.74 22.37
销售设备(产品) 3337.24万 0.69 988.02万 0.51 29.61
技术服务(产品) 2632.98万 0.55 1212.45万 0.63 46.05
环保设备定制(产品) 2367.19万 0.49 552.54万 0.29 23.34
─────────────────────────────────────────────────
津京冀地区(地区) 23.19亿 48.04 11.10亿 57.80 47.87
华中区域(地区) 7.50亿 15.53 3.01亿 15.67 40.14
西北区域(地区) 6.58亿 13.64 2.46亿 12.80 37.36
华东区域(地区) 4.31亿 8.93 1.40亿 7.27 32.36
其他业务(地区) 2.62亿 5.42 5801.67万 3.02 22.18
西南区域(地区) 2.37亿 4.92 4973.04万 2.59 20.95
东北区域(地区) 1.70亿 3.52 1620.27万 0.84 9.5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天津(产品 8.58亿 38.70 3.57亿 42.34 41.57
)
污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其他(产品 7.78亿 35.08 2.90亿 34.41 37.28
)
其他分部(产品) 2.01亿 9.08 4090.60万 4.85 20.30
污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杭州(产品 1.43亿 6.46 6783.90万 8.05 47.32
)
再生水处理及再生水配套工程(产品) 1.40亿 6.32 5696.60万 6.76 40.62
供热及供冷服务(产品) 5687.20万 2.56 1446.30万 1.72 25.43
自来水供水及自来水厂建设(产品) 3959.00万 1.78 1583.60万 1.88 40.00
环保设备销售(产品) 0.00 0.00 -6000.00 0.00 ---
─────────────────────────────────────────────────
天津(地区) 10.12亿 45.61 5.07亿 60.19 50.15
其他(地区) 8.47亿 38.16 1.72亿 20.41 20.33
杭州(地区) 1.43亿 6.46 6783.90万 8.05 47.32
阜阳(地区) 1.10亿 4.98 5588.50万 6.63 50.63
西安(地区) 1.06亿 4.78 3982.80万 4.72 37.5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水处理及水厂设施建设业务(行业) 33.78亿 72.42 14.47亿 79.51 42.85
再生水处理及再生水配套工程业务(行 4.33亿 9.27 1.78亿 9.75 41.04
业)
其他(行业) 2.65亿 5.68 6641.40万 3.65 25.06
供冷供热及相关设施建设业务(行业) 2.48亿 5.31 3284.60万 1.80 13.26
危废处置业务(行业) 1.57亿 3.37 -26.40万 -0.01 -0.17
自来水供水及水厂设施建设业务(行业) 9687.00万 2.08 3816.60万 2.10 39.40
道路收费业务(行业) 6346.50万 1.36 5634.50万 3.09 88.78
科研成果转化(行业) 2387.80万 0.51 205.10万 0.11 8.59
─────────────────────────────────────────────────
污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天津(产品 16.20亿 34.73 8.28亿 45.46 51.08
)
污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其他(产品 14.82亿 31.78 5.10亿 28.03 34.43
)
其他分部(产品) 4.86亿 10.41 1.22亿 6.73 25.22
再生水处理及再生水配套工程(产品) 4.33亿 9.27 1.78亿 9.75 41.04
污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杭州(产品 2.76亿 5.91 1.09亿 6.01 39.68
)
供热及供冷服务(产品) 2.48亿 5.31 3284.60万 1.80 13.26
自来水供水及自来水厂建设(产品) 9687.00万 2.08 3816.60万 2.10 39.40
环保设备销售(产品) 2387.80万 0.51 205.10万 0.11 8.59
─────────────────────────────────────────────────
京津冀地区(地区) 24.27亿 52.03 10.86亿 59.67 44.76
华中区域(地区) 6.88亿 14.75 2.75亿 15.09 39.92
西北区域(地区) 5.46亿 11.71 1.74亿 9.55 31.83
华东区域(地区) 4.28亿 9.18 1.32亿 7.25 30.83
其他业务(地区) 2.54亿 5.45 6512.70万 3.58 25.60
西南区域(地区) 1.75亿 3.76 5294.00万 2.91 30.18
东北区域(地区) 1.45亿 3.11 3541.00万 1.94 24.41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污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天津(产品 8.41亿 39.90 3.38亿 42.97 40.14
)
污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其他(产品 6.02亿 28.53 2.14亿 27.26 35.61
)
其他分部(产品) 2.00亿 9.48 4950.30万 6.30 24.75
再生水处理及再生水配套工程(产品) 1.97亿 9.35 9579.60万 12.19 48.58
污水处理-杭州(产品) 1.30亿 6.18 5473.40万 6.96 42.02
供热及供冷服务(产品) 7474.80万 3.54 1584.60万 2.02 21.20
自来水供水及自来水厂建设(产品) 5913.60万 2.80 1796.40万 2.29 30.38
环保设备销售(产品) 433.00万 0.21 18.60万 0.02 4.30
─────────────────────────────────────────────────
天津(地区) 11.38亿 53.97 5.84亿 74.31 51.31
其他(地区) 5.02亿 23.81 1886.90万 2.40 3.76
杭州(地区) 1.30亿 6.18 5635.90万 7.17 43.27
阜阳(地区) 1.22亿 5.79 5737.90万 7.30 46.97
西安(地区) 1.12亿 5.29 4253.80万 5.41 38.10
其他(补充)(地区) 1.04亿 4.95 2682.60万 3.41 25.69
─────────────────────────────────────────────────
污水处理及水厂设施建设(业务) 15.74亿 74.61 6.07亿 79.92 38.56
再生水处理及再生水配套工程(业务) 1.97亿 9.35 9579.60万 12.62 48.58
其他(补充)(业务) 1.04亿 4.95 2682.60万 --- 25.69
供热供冷及相关设施建设服务(业务) 7474.80万 3.54 1584.60万 2.09 21.20
危废处置(业务) 6177.10万 2.93 -456.50万 -0.60 -7.39
自来水供水及水厂设施建设(业务) 5913.60万 2.80 1796.40万 2.37 30.38
其他(业务) 3384.80万 1.60 2724.20万 3.59 80.48
环保设备定制(业务) 433.00万 0.21 18.60万 0.02 4.3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4.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7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45009.45│ 50.7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3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4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43519.57│ 17.4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本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
、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
,抓“三量”促“三新”,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积极培育新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发
展和安全,持续推动生产运营、工程建设、管理提升、风险防控以及社会责任落实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1.聚焦战略引领,精准谋定发展策略
报告期内,公司专题研究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成《2025-2027三年滚动发展规划》,强化战略指引功能
,积极寻找战略新机遇,谋划布局“十五五”战略新业务;深入开展行业政策分析,对光伏发电行业、工业
废水、水价改革及储能行业等进行专项研究;立足“城市综合环境服务商”定位,提升“一体”水主业、“
两翼”新能源及固废业务政策研究能力,加大对宏观经济、产业应对、地域特性等方面的分析力度,结合实
际确定“五维一体”商业模式,“一重一轻一产业”业务结构以及“一个项目一座城”的发展理念,为年度
整体业务拓展提供有力引导。
2.聚焦经营创效,盘活存量提质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深度挖潜存量产能,如构建厂网协同运营方案和协调机制,持续提升污水业务处理量;
加快推进再生水管网建设,积极推动断点连通工程,拓展再生水使用范围和用户,已累计连通110个再生水
管网点位;新能源板块稳步发力,权益项目供能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固危废处置实现合同额业务量双增
长;深化核心成本定额管理,结合不同业态生产运营特征,摸清成本构成底数,识别核心成本要素,提升资
源配置效率,如按照“应集尽集”采购原则,充分发挥集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有效压降;工程建设超前谋
划,协同参建单位细化施工方案,严控工程进度,统筹推动资金、人员保障等掣肘问题,全面保障在建项目
工程进度。
3.聚焦发展创新,有序拓展增量项目
报告期内,“一体”水处理主业持续发力,成功中标会泽三期、赤壁陆水工业园、霍邱和芜湖滨江二期
4个项目,新增污水处理权益规模15.5万吨/日;成功收购张贵庄再生水厂项目,扩大再生水业务体量;“两
翼”战新产业稳步拓展,供能业务量域齐增,天津地区中标军粮城委托运营项目,新增供热服务面积295万
平方米;新能源业务走出天津,获取国家清洁能源与安全应急科技产业园可再生能源项目,新增供能服务面
积10.48万平方米,迈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步伐;天津津沽、北仓、咸阳路、东郊四座污水处理厂分
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实现并网发电、西安北石桥污水处理厂储能项目投入使用;固废业务签订亳州污泥处
置委托运营服务项目并积极拓展畜禽粪污等核心技术市场化应用;轻资产业务实现突破,年内获取机电工程
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完善“投
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综合服务的自身能力建设;委托运营、工程建设、高端设备集成等多点发力,西安公
司中标首个设备租赁项目,克拉玛依公司成功签订首个设备集成销售项目,同时建立轻资产业务嵌入项目开
发的机制及效益分配方案,探索采用EPC+O、设备销售+运营合作等模式开发业务新方式。
4.聚焦科技创力,全面激发发展潜能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一期建设,搭建业财融合体系平台,全面预算与资
金计划、采购管理、报账、合同管理等实现线上办理,进一步提升系统效能,实时监控核心业务板块运行态
势,为智能预测、风险控制、决策管控提供技术支撑;聚焦“高效污水处理”“高品质再生水利用”“污泥
资源化多方位利用”“水源/地源热泵供能多品种互补”“光伏+储能发供电”五个维度,完成多项技术方案
,为业务拓展提供技术支撑;综合运用药剂精细化控制、精确曝气、设备改造提升、工艺优化、智慧化改造
等手段推进60余项科技成果助力降本增效。
5.聚焦资本创绩,保障资金充足安全
报告期内,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功能,不断拓展融资渠道,推动绿色中期票据、乡村
振兴票据及科技创新公司绿色债券的注册工作,获批10亿元中期票据;结合业务及资金需求,推动落实年度
融资计划,加强与银行间协调合作,累计获得102亿元授信额度,圆满完成本公司及下属各单位年度刚性兑
付工作;抓住政策利好和市场利率波动机遇,通过流动资金贷款及特定资产支持贷款等方式,置换存量高成
本融资,进一步优化融资条件及利率,降低财务费用支出;“一企一策”制定压降方案,健全完善债务风险
预警指标,周调度跟进资金催收情况,提升回款力度。
6.聚焦机制创基,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报告期内,聚焦集团层面管控现状及外埠管理实际情况,系统谋划“强总部、实项目”管控体系,制定
《创业环保集团化管控总体方案》《集团化管控实施方案》,以“横向职能权责清晰、纵向业务穿透监管”
为原则推动开展集团化管控体系建设;进一步突出业绩导向,优化集团内部薪酬考核体系;加强组织业绩和
员工绩效考核传导、联动,将指标责任层层压实分解,注重定量与定性考核有效协同,形成内部良好绩效管
理氛围;从战略解码出发,外部分析水务行业市场趋势,内部盘点公司人才结构,提出“一体两翼”板块核
心人才发展目标,指导制定内部人力资源提升计划,根据内部人员储备情况,策划系列业务精进、管理提升
培训课程,做优人才培养体系。
7.聚焦风险防控,持续夯实发展根基
报告期内,制定亏损企业“一企一策”治理方案,台账化盯进度、强调度,监控亏损风险,加速不良资
产出清;推动下属子公司国有产权登记办理工作,有效防范产权风险;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各项工作任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重点环节、重要领域现场安全生产检
查评价,丰富管控手段,压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发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
度》,分类辨识各业务静态和动态安全生产风险,规范安全风险分级标准和界限,防范安全生产风险;深化
集中采购管理,扩大集采范围,完善集中采购审核程序,严把采购风险;优化内控体系,清单管控风险,结
合最新上位规范,全年优化内控制度、流程表单75项,更新内控“三个一”成果,编制必建制度清单,强化
穿透性管理,通过全级次内控专项治理,识别问题并完成106项整改;依托内控体系建设及既有风险管控手
段,抓实《遗留问题和风险事项化解责任清单》,逐一形成化解方案。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其中,要求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
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为此,需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
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具体涉及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
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上述一系列改革举措势必为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
为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随即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
意见》。该意见不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与措施,而且也指明生态环保领域未来发展的新
方向、新机遇、新空间。
首先,在节能环保领域,国家将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
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
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其次,在清洁能源领域,国家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
并且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
2亿千瓦。
最后,在循环经济领域,国家将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强化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能力,提升再生
利用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
2020年提高45%左右。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的业务范围及经营模式和去年相比,没有发生变化,主要业务由基础业务及战略新业
务构成。基础业务包括市政污水处理、供水、再生水等领域业务,是本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战略新
业务包括新能源供冷供热、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危废业务、光伏发电与储能等,在盈利能力、经济附加
值、投资回收期等方面,与基础业务形成互补,优化整体业务结构。
报告期内,本公司新增权益类污水处理业务规模20.635万立方米/日,新增权益类再生水处理业务规模6
万立方米/日,新增再生水断点连通管网11.6公里,其他水务业务规模与期初相比没有重大变化。截至报告
期末,本公司水务业务总规模为632.34万立方米/日。权益类水务业务总规模606.51万立方米/日,其中污水
处理规模527.01万立方米/日,供水业务规模31.5万立方米/日(包括自来水、工业供水),再生水规模48万
立方米/日,上述项目分布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委托运营模式下污水处理规模为25.83万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供水业务模式以BOT、TOT、PPP模式为主,再生水业务经营模式以生产销售再生水获得销售
收入及提供再生水管道接驳工程服务获得收入为主,与期初相比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本公司战略新业务主要情况如下:
(1)新能源供冷供热业务,新增服务面积305.56万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总服务面积696万平方米,
主要分布在天津和北京,经营模式以BOT、委托运营为主,服务面积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获取东丽区军粮城供
热站委托运营项目和国家清洁能源与安全应急科技产业园可再生能源项目。
(2)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新增装机容量6.9MWp,截至报告期末,总设计装机容量38MWp,项目主要分
布在天津、大连;经营模式以市场化定价模式为主。
(3)储能方面,新增容量22.654MWh,其中西安北石桥污水处理厂储能项目作为本公司首个储能项目已
投入使用,容量5.5MWh;本公司外埠污水厂用户侧储能项目稳步推进,合计容量17.154MWh。
(4)危废业务方面,报告期内没有发生变化。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拥有包括处置能力共18.13万吨/
年的4个项目,一座规模2万吨/年的收储、转运项目,一座总库容31.46万吨的填埋项目,废物综合利用规模
7.8万吨/年,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两省。危废业务在获得危废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采用充分市场化的经
营模式,在地方政府指导价的引导下,自行选择产废单位,为其提供危废处置服务,收取危废处置服务费。
(5)污泥处置业务方面,新增处置规模200吨/日,截至报告期末,总规模为3010吨/日,主要分布在天
津、甘肃、浙江、安徽。其中权益类污泥处置业务为临夏污泥项目、津南污泥厂项目,规模为890吨/日,其
余污泥处置项目为委托运营模式,规模为2120吨/日,规模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获取亳州污泥处置委托运营项
目。
一、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本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安全、稳定、达标、高效的运营能力;
(2)实用、领先、系统、持续的研发能力;(3)专业、尽责、合作、创新的员工团队;(4)诚信、担当
、规范、稳健的企业信誉。上述四项核心竞争力相辅相成,企业诚信、员工用心,技术创新最终使客户放心
,形成良好的创业环保品牌影响力。
经过2024年的发展,公司立足自身优势,持续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1)持续巩固提升运营优势。挖潜水务项目运营能力,构建厂网协同运营方案和协调机制,持续提升
污水业务处理量,推动管网排查与整改,提升进水水质浓度与稳定性;通过强化定期生产调度管理、提高精
细化管控能力、推进集中采购的方式,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建立污水厂运行质量评价体系,整理分析评
价项目运营情况,并与年度运营计划统计工作联动,诊断各项目成本压降突破口,合理控制关键成本;持续
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建设,开展水业务、新能源及污泥处置业务厂站物联网平台接入工作,集中汇聚各运营
单位数据资源,推动业务和管理的数字智慧转型。
(2)持续巩固提升科技优势。聚焦“高效污水处理”“高品质再生水利用”“污泥资源化多方位利用
”“水源/地源热泵供能多品种互补”“光伏+储能发供电”五个维度,提炼核心技术研究成果,完成5项单
维、2项双维和1项三维技术方案,为业务拓展提供技术支撑。2024年组织开展1项市级课题研究,开展13项
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编制工作,获得华夏建设科技一等奖、天津市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等科技类奖
励6项,全年获得授权专利2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
(3)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体系保障。2024年,本公司谋划内部人力资源规划,加强干部人才
梯队建设,强化内部人才竞争优势。薪酬激励体系设计上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周期,加强关键指标、重点任
务的传导性,从体系上提升了集团人力资源战略管控质量,确保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集团战略目标的紧密
对接。
(4)持续打造品牌影响力。2024年,本公司连续第十九年荣获“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连续七
年入选“中国环境企业(营收)50强”;申报的“面向水生态安全的城镇污水高标准处理全流程成套技术及
装备”项目荣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旗下津沽污水厂被天津市文明办授予“天津市新时代文明
实践基地”荣誉称号;佳源公司被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授予“天津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称号;
西安公司先后被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文物局授予“陕西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被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授予“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实战实训基地”荣誉称号;合肥公司陶冲污水处理
厂荣获全国“生态化标准污水处理厂”生态优化服务、社会开放服务五星级称号;贵州公司工艺控制组被贵
阳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各经营单位在各自领域践行企业使命,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和品牌声誉。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整体业务运营平稳。与上年度相比,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仍以污水处理
、自来水供水、再生水、新能源供冷供热、道路收费、危废业务、科技成果转化等为主,是本公司2024年度
业绩主要来源。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2,745万元,比上年度增加3.48%;利润总额104,706万元,比
上年度减少5.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0,721万元,比上年度减少6.70%。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近年来,水务环保行业展现出一系列新趋势,这些新趋势一方面对环保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第一,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带动市场增量的发展阶段已经明显过渡至以存量
整合和质量提升为主的发展阶段。因此,无论是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还是水务环保领域,若继续单纯依靠投
资拉动模式发展,则未来的市场增量将难以支撑企业的业绩持续提升。因此,存量的盘活与整合变得愈发重
要,并购重组将成为一段时期的市场主旋律。
第二,传统水务环保领域的商业模式由以重资产为特征的“投资拉动”进一步向以轻资产为特征的“运
营服务”转型。因此,水务环保企业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未来行业全面转型之后,什么构成企业的核心资产、
什么可以支撑企业的既有收入、什么能够成为运营服务背后的核心竞争优势?以上变化趋势将促使进行企业
战略调整以及能力重塑。
第三,地方水务环保集团加速组建,环保项目投资运营本地化趋势明显,同时选择出海寻求发展机遇的
水务环保企业逐渐增多,“走出去”的国际化趋势开始显现。以上变化均是在国内市场增量空间压缩的情况
下,企业谋求发展的应对之举。前者将加剧市场竞争,导致全国布局的难度加大,而后者又使得企业不得不
面对国际政治风险与世界经济风险,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也对企业的综合能力以及出海模
式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在行业由“投资拉动”向“运营服务”转型的过程中,水务环保企业理应从提供高质量且低成本
的专业运营服务方面考虑如何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一个可行的路径则在于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
相结合以重塑运营优势。一些环保企业已经在尝试探索利用大模型发展形成以智慧供水、智慧排水、智慧水
处理以及水务环境智慧化治理为应用场景的专业水务智慧管理模型。这要求水务环保企业需要持续在“用数
、赋智、上云、自控”等核心环节持续发力,探索形成以“智慧水务+无人水厂”为新模式的专业服务。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本公司致力于到“十四五”末成为国内水处理和水资源利用领域一流专业服务商。在业务布局方面,将
继续专注水行业,并按照“一体两翼”的思路进行拓展。其中,水处理和水资源利用为“一体”,以新能源
开发与利用、污泥与有机固废协同处置为“两翼”。在区域布局方面,立足天津、服务京津冀、服务全国市
场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在发展模式方面,结合创业环保基因传承和未来趋势,采取“运营领先+
技术驱动+投资拉动”相结合策略,升级公司在主业领域内投资建设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在切实发挥上市公
司资本运作功能的基础上,突出数字化智慧化运营的导入与污水处理厂的低碳运营的标准,着力全面提升技
术方案输出、技术工艺研发、产品化三大能力,构建专业孵化载体,促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包和
产品包。在深化改革方面,强化管理机制改革,深化集团化管控,以薪酬绩效体系改革夯实市场化经营机制
,以核心人才引进与培养带动人才体系优化。在文化凝练提升方面,传承创业精神,将艰苦奋斗与二次创业
作为实现目标的精神动力,重点加强党建引领、体系保障以及公众公司的社会责任。
(三)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以2025-2027年为周期,对“十四五”战略规划进行延伸,强化战略指引功能,完成中
长期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明确战略发展方向及路径,同时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市场拓展为重点
,稳定推进公司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