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杉杉股份(600884)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00884 杉杉股份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锂电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LCD偏光片业务。服装品牌运营、类金融及创投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销售商品(产品) 98.02亿 99.43 15.55亿 96.62 15.86 边角料、废弃物料收入(产品) 4040.15万 0.41 --- --- --- 房租及水电、物业费收入(产品) 1184.76万 0.12 --- --- --- 材料销售(产品) 210.03万 0.02 --- --- --- 受托加工(产品) 104.13万 0.01 --- --- --- 其他(产品) 62.49万 0.01 --- --- --- 担保费(产品) 34.25万 0.00 --- --- --- 技术服务收入(产品) 18.51万 0.00 --- --- --- ───────────────────────────────────────────────── 中国内地销售 (地区) 89.89亿 91.18 14.68亿 91.21 16.33 国外销售(地区) 8.02亿 8.14 1.36亿 8.44 16.93 中国台湾地区(地区) 6677.97万 0.68 552.81万 0.34 8.28 ───────────────────────────────────────────────── 偏光片分部(业务) 57.33亿 58.15 7.28亿 45.15 12.69 锂电池材料分部(业务) 41.18亿 41.77 8.77亿 54.45 21.30 其他(业务) 930.63万 0.09 644.86万 0.40 69.29 分部间抵销(业务) -208.64万 -0.02 --- --- ---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偏光片(行业) 103.22亿 55.26 10.38亿 38.72 10.06 负极材料(行业) 81.96亿 43.88 15.12亿 56.39 18.45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1.60亿 0.86 1.28亿 4.78 80.06 ───────────────────────────────────────────────── 偏光片(产品) 103.22亿 55.26 10.38亿 38.72 10.06 负极材料(产品) 81.96亿 43.88 15.12亿 56.39 18.45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60亿 0.86 1.28亿 4.78 80.06 ───────────────────────────────────────────────── 中国内地(地区) 168.15亿 90.02 23.61亿 88.05 14.04 国外(地区) 15.71亿 8.41 1.75亿 6.54 11.16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1.60亿 0.86 1.28亿 4.78 80.06 中国台湾(地区) 1.32亿 0.71 1389.21万 0.52 10.51 ───────────────────────────────────────────────── 偏光片分部(业务) 104.21亿 55.79 11.22亿 41.84 10.76 锂电池材料分部(业务) 82.15亿 43.98 15.30亿 57.09 18.63 其他(业务) 7627.79万 0.41 5936.76万 2.21 77.83 新能源汽车分部(业务) 121.19万 0.01 -235.93万 -0.09 -194.68 分部间抵销(业务) -3363.61万 -0.18 -2827.57万 -1.05 84.06 ───────────────────────────────────────────────── 直销(销售模式) 185.19亿 99.14 25.50亿 95.11 13.77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模式) 1.60亿 0.86 1.28亿 4.78 80.0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商品销售收入(行业) 87.67亿 99.40 12.46亿 97.24 14.21 服务及其他销售收入(行业) 3840.66万 0.44 2124.60万 1.66 55.32 受托加工收入(行业) 1411.55万 0.16 --- --- --- ───────────────────────────────────────────────── 销售商品(产品) 86.84亿 98.46 12.12亿 94.60 13.96 材料销售(产品) 5479.35万 0.62 --- --- --- 房租及水电、物业费收入(产品) 3635.57万 0.41 --- --- --- 边角料、废弃物料收入(产品) 2886.10万 0.33 --- --- --- 受托加工(产品) 1411.55万 0.16 --- --- --- 其他(产品) 98.08万 0.01 --- --- --- 技术服务收入(产品) 36.72万 0.00 --- --- --- 担保费(产品) 22.07万 0.00 --- --- --- ───────────────────────────────────────────────── 中国内地销售(地区) 81.57亿 92.48 10.87亿 84.81 13.33 国外销售(地区) 6.17亿 7.00 1.97亿 15.34 31.84 中国台湾地区(地区) 4581.90万 0.52 -185.71万 -0.14 -4.05 ───────────────────────────────────────────────── 偏光片分部(业务) 53.36亿 60.50 7.07亿 54.76 13.25 锂电池材料分部(业务) 34.53亿 39.15 5.54亿 42.92 16.04 其他(业务) 3845.81万 0.44 2992.98万 2.32 77.82 新能源汽车分部(业务) 121.19万 0.01 6.24万 0.00 5.15 分部间抵消(业务) -938.04万 -0.11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偏光片(行业) 102.97亿 53.99 20.10亿 65.00 19.52 负极材料(行业) 72.67亿 38.10 8.56亿 27.66 11.77 其他业务(行业) 15.07亿 7.90 2.27亿 7.34 15.08 ───────────────────────────────────────────────── 偏光片(产品) 102.97亿 53.99 20.10亿 65.00 19.52 负极材料(产品) 72.67亿 38.10 8.56亿 27.66 11.77 光伏(产品) 11.81亿 6.19 7133.91万 2.31 6.04 其他(产品) 3.26亿 1.71 1.56亿 5.04 47.79 ───────────────────────────────────────────────── 中国内地(地区) 165.70亿 86.89 26.96亿 87.16 16.27 国外(地区) 22.49亿 11.79 2.62亿 8.47 11.65 其他业务(地区) 1.74亿 0.91 1.26亿 4.08 72.47 中国台湾(地区) 7658.68万 0.40 873.81万 0.28 11.41 ───────────────────────────────────────────────── 直销(销售模式) 188.96亿 99.09 29.67亿 95.92 15.7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74亿 0.91 1.26亿 4.08 72.4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9.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3.9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194223.53│ 63.9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4.2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9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442873.80│ 25.9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已构建起锂电池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主业共同发展的战略格局。作为中国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 材料领域的开拓者,公司深耕行业二十余载,打造了全球领先的研发与生产体系,稳居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行 业龙头地位。2021年,公司通过战略并购LG化学LCD偏光片业务成为全球偏光片龙头,并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扩大产业规模,由此形成双主业并行发展的全新格局。面对全球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公司持续筑牢技术 壁垒、强化核心竞争力,以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一)负极材料业务 1.业务概述 公司负极材料业务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有人造石墨、天 然石墨、硅基负极等。上述产品主要应用终端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储能等行业。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集中采购与属地采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集中采购由负极总部供应链中心负责定价,具体执行由下属工厂(生产基地)负责,主要品类包含大宗 原料、石墨化工序辅材料、物流、委外加工四大模块。属地采购的开发和执行主要由下属工厂(生产基地) 负责。 对于集中采购物资,根据需求和公司战略布局,从保供、价格优势、共同研发三个角度出发,与主要供 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框架协议、年底供货协议等。以此推进供应商战略合作关系建设,实现供货保 证、合作共赢、长期发展。 (2)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以销定产的生产原则,每月按照销售计划统筹规划,并根据市场滚动预测和通用性产品储备做 备货把控,缩短交货周期,提高订单满足率和客户满意度,各部门紧密协调,以更为灵活调配的生产模式来 满足市场需求。 公司产品主要为一体化生产、委外加工与部分一体化相结合、定制化生产、技术合作与联合研发以及多 工序协同生产,通过一体化和自动化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以销售、研发、品质、技术支持等部门相协同的机制,根据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组建工作小组 ,形成以销售为主导,研发和品质为保障,技术支持为支撑的销售模式,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服务。 公司贴近客户需求,及时掌握客户对产品品质的反馈、产品类型的需求变动等情况,以便快速地对客户反馈 做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销售与技术服务,与客户建立紧密高效的合作关系。 3.产品市场地位 根据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蝉联榜首。同时根据上海有色网(SM M)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负极公司杉杉科技在人造石墨领域表现抢眼,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占负极 行业总出货量的21%。凭借技术优势,公司快充产品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新型硅碳产品和硬碳负极材料 导入下游客户,实现批量供应。 4.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下游市场保持高景气度,人造石墨材料出货量继续增长 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持续高景气度的驱动下,2025年上半年锂电池需求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下游 市场增长带动负极材料需求攀升,根据高工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 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 (2)研发创新巩固产品技术优势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高性价比负极产品。公司在原材料开发、产品技 术、工艺控制、客户合作等方面建立了核心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强化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新型硅碳 负极材料实现出货,快充负极产品凭借优异的性能在下游应用份额持续保持领先,公司与全球头部电池企业 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3)技术工艺革新,落实降本增效战略 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压力推动行业深化降本增效。公司积极探索提产增效路径,通过技术 工艺优化降低生产能耗、全工序一体化生产实现降本。报告期内,公司云南一体化生产基地完成石墨化工艺 升级,自主研发的厢式炉工艺在石墨化加工中成本优势显著,其通过大箱体提升负极材料有效容积,实现了 装炉量增加和单位成本下降,进一步降低石墨化加工成本,提升产品整体盈利水平。 5.行业情况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高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 据显示,在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延续和热销车型带动下,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693.7万辆, 同比增长40.3%。这一增长直接带动动力电池延续市场高景气度。GGII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 池出货量为477GWh,同比增长49%。 储能方面,受国内储能市场化改革和海外政策不确定性影响,2025年上半年储能市场出现“抢装潮”, 储能电池销量增幅超过动力电池,成为市场重要增量。GGII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为 265GWh,同比增长128%。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行业的高速增长,持续拉动负极材料市场需求扩大。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5年上 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与此同时,产品技术迭代与新型负极材料产业化进程加速 推进:负极材料加快向快充倍率、高压实方向发展,根据GGII数据显示,快充倍率(4C)产品方面,行业渗 透率突破15%;CVD新型硅负极出货量增量明显;硬碳材料因下游电池厂商在细分应用场景推动钠离子电池产 品落地,出货量亦有所提升,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成为行业发展新亮点。 (二)偏光片业务 1.业务概述 公司偏光片业务包括LCD及OLED偏光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偏光片全称为偏振光片,允许特定偏振光 波通过,同时阻挡其他偏振光波,是由多层膜构成的复合薄膜结构。作为显示技术的核心要素,偏光片使图 像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和被看到,终端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商用显示、 车载显示等领域。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以产定购”为主的采购模式,即根据生产部门制定的生产计划,结合自身库存现状安排各类 原材料的采购,同时也会根据原材料的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等情况适时地进行备货。采购的产品主要包括PV A膜、TAC膜、PET膜、保护膜、离型膜、PSA等各类原材料。 公司会根据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供应商,一般会与供应商先签署框架协议,再通过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 单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原材料采购。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公司接到客户需求后形成销售预测 分析,根据产能状况,同时考虑客户长期合作、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周期状况等方面,综合决定生产计划。 公司根据产品销售历史并结合客户具体需求,进行少量备货。 公司的生产流程包括前端工程和后端工程两部分。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委托加工为辅。前端工程是偏 光片生产的核心环节,采用自主生产模式,公司将后端工程的部分非核心生产工序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进 行加工处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公司根据客户的订单向委托加工商提出加工计划,并以委托加工数量预测 为基础向委托加工商提供偏光片卷材,委托加工商按照加工计划进行加工,并最终根据公司的指示直接向客 户供货。 (3)销售模式 公司以直接销售模式为主,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LG显示、惠科、夏普、咸阳彩虹光电、天马、 友达、群创等主流面板生产企业。下游大型面板生产企业对其供应商有严格的要求,会对供应商的实力和主 要资质(如质量、研发、生产、管理等)进行严格的审核,经过反复的考察、改进与验收后才能通过其供应 商认证,一般确立合作关系后不会轻易变动,因此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稳定。 公司后端生产线包括行业领先的RTS(卷材至片材)生产线与RTP(卷材至面板)生产线,且多数工厂选 址在客户工厂附近,可快速对应客户,满足客户快速换型等需求。 3.产品市场地位 根据CINNOResearch数据,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大尺寸LCD偏光片(包括LCD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 用偏光片)的出货面积份额约34%,持续保持全球第一。从主要产品应用领域来看,公司LCD电视用偏光片业 务、LCD显示器用偏光片业务的市场份额均排名全球第一。 4.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2025年上半年,在偏光片行业需求温和增长的背景下,公司依托20多年深厚的技术研发积淀,主动优化 产品结构,不断强化在超大尺寸、超薄化、高对比度、广视角等领域的差异化技术壁垒,成功实现了销量的 持续稳健增长,全球市场份额稳居领先地位。通过战略收购SP业务,公司进一步提升了在高端偏光片市场的 竞争力。报告期内,OLED偏光片、车载用偏光片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稳定出货,其中OLEDTV偏光片出货量同 比大幅提升。 然而,受日元汇率变动推升部分原材料成本以及整合SP业务产生的阶段性成本增加等主要因素的叠加影 响,本期公司偏光片业务盈利水平同比有所下降。 5.行业情况 2025年上半年,受中国“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延续、国内618大促开展以及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等多重因 素驱动,品牌厂备货需求有所增加,带动显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根据CINNOResearch数据,全球LCD显示 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2.2%,其中LCDTV面板增速1%,LCD显示器增速3%,LCD笔记本电脑面板、LCD平板电脑 面板增速均为12%。受下游需求带动,偏光片市场需求实现同比温和增长。 当前,全球面板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偏光片产能也呈现向中国大陆地区聚集的发展趋势,行 业竞争格局正持续重塑。Omdia预测显示,2025年中国偏光片厂商产能占据全球偏光片总产能的65%,预计到 2027年这一比例将接近80%,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中国头部企业的扩张与战略并购,以及政府对供应链本土化 的强力扶持。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经营情况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两大核心主业发展,持续强化经营韧性、夯实发展根基,实现了 良好的运营态势。公司负极材料业务通过优化客户结构、迭代创新产品和紧密匹配客户增量需求等措施,继 续保持销量的快速增长,并依托一体化产能释放、流程工艺优化、石墨化技术提升以及精细化管理等举措, 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实现了盈利水平的同比显著提升。偏光片业务凭借技术、客户等核心优势,积极响应市 场变化,主动优化产品结构,实现销量稳步增长,全球领先的市场份额得到持续巩固;同时,通过推进产品 高端化战略、迭代产品矩阵以及实施降本增效举措,积极应对行业波动带来的盈利下滑压力。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848.43万元,同比增长11.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 30.82万元,同比增长1079.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859.89万元,同 比增长605.24%,公司业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1)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实现销量与盈利水平同比显著提升,偏光片业务虽盈利有所下滑,但仍保持稳 定运营。两大核心主业合计实现净利润41455.43万元。 (2)母公司财务费用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参股企业亏损,合计影响当期损益约-16630.32万元 ;本期非核心业务整体亏损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 (一)负极材料业务 2025年上半年全球负极材料行业需求延续增长势头,价格趋于稳定,行业呈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头部企业竞争壁垒强化、新型产品产业化进程加快等结构性优化特征,行业正逐步走出调整周期。报告期内 ,公司通过深化客户合作、保持产品迭代领先等举措,推动负极材料销量显著增长;叠加降本增效举措落实 见效,负极材料业务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 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市场份额蝉联榜首 根据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蝉联榜首。同时根据SMM数据显示,2 025年上半年,负极公司杉杉科技在人造石墨领域表现抢眼,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占负极行业总出货量的2 1%。报告期内,公司负极材料业务持续深化核心客户合作关系,通过紧密匹配其增量需求,并依托领先的产 品技术优势,实现负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显著。 以客户需求驱动产品迭代创新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聚焦客户需求精准推进产品开发,各应用领域产品矩阵持续升级。消费 电子领域,公司快充产品快速迭代,6C+产品已实现出货;动力电池领域,高能量密度、6C超充产品已批量 供货;储能领域,针对长循环性能需求定向研发,其中超长寿命储能负极产品正在转量产,预计下半年实现 规模放量。 在前沿技术布局上,公司加大硅基材料研发投入,新开发产品性能持续获得国内外客户认可。报告期内 ,适配高硅匹配石墨及硅碳产品,已成功突破石墨大颗粒量产控制技术并打通球形硅碳原料多孔碳自主合成 技术。 目前,公司在快充、硅基负极材料等前沿领域的技术和产能布局成效显著,相关产品已批量供应头部客 户,持续巩固技术领先优势。 推进海外产能布局与业务合作 截至报告披露日,负极海外芬兰10万吨产能项目已完成EIA环评公示,具备后续工程建设条件。此外, 公司与FalconEnergyMaterialspl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天然石墨材料的市场拓展,以快速响应全球市 场对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 供应链合作和技术创新并行,积极落实降本增效 公司积极推进供应链合作和技术工艺创新,着力实现降本增效。报告期内,一方面深化上游合作,与国 内外原材料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原材料开发,夯实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聚焦工艺突破:自主 研发厢式炉石墨化加工工艺,凭借大箱体设计提升装炉量,进一步凸显成本优势;同时,加速新型石墨化技 术布局,持续攻坚连续石墨化工艺,不断深挖生产端降本潜力。 (二)偏光片业务 2025年上半年,在偏光片行业需求温和增长、日元汇率波动推升部分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市场环境下,公 司凭借丰富的产品体系、稳定的生产供应能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以及深厚的客户合作关系等核心优势,持 续深化高端产品战略,实现了偏光片销量的稳健增长与产品均价的同比提升,市占率持续保持全球领先。本 期,受市场环境波动以及收购SP业务产生的阶段性整合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公司偏光片业务净利润同比有 所下滑;对此,公司积极顺应市场变化,采取了加速新业务整合优化、深化高端产品布局,持续提升运营效 率和成本管控能力等举措以主动应对盈利下滑压力。 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深耕高端产品,驱动迭代升级 在LCD偏光片领域,公司持续深耕并聚焦大尺寸、高端化产品的迭代升级。其中,超低反、高透过、广 视角、110/115/116英寸超大尺寸等高端TV用偏光片已实现稳定出货且持续迭代;中小尺寸偏光片以低阻抗 、广视角、超薄化等产品为核心,在稳定出货的同时完成了迭代升级。 在OLED偏光片领域,公司产品覆盖大尺寸和中小尺寸两种应用场景,已实现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供应的 跨越。其中,OLEDTV偏光片已实现全尺寸稳定量产,出货量同比大幅提升;中小型OLED偏光片通过多个客户 端认证,量产规模持续扩大。公司同步推进技术升级,开发高透过、超低反射、护眼型、超薄型等OLED偏光 片新产品,助力OLED显示实现更优色彩表现和功能体验。 在车载偏光片领域,公司储备多项核心技术,可提供低阻抗、广视角、高透过及异形加工等解决方案, 满足车载显示对偏光片的高性能要求。目前公司收购的车载偏光片业务已实现稳定出货。 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深度整合内部优势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公司还将 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此外,通过收购SP业务,公司 整体技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司拥有涉及光学、材料、粘着技术及工艺方面的核心技术专利,专利布局 覆盖中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 继续深化工艺革新,增强原材料供应韧性,提升生产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工艺革新,通过掌握的超薄PVA拉伸技术,精密涂布技术以及激光裁切、异形 加工等后加工技术,实现生产竞争力提升。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原材料供应多元化及国产化,确保供应稳定 性及成本优势,并积极开发新型接着剂、PSA材料,扩大材料自主化程度,提升成本竞争力。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负极材料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1999年开始产业化负极材料,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已有20多年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实践,是锂 电池负极材料产业的先行者和技术引领者。公司负极材料子公司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国家企 业技术中心”、“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名单。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在产品技术、产能规模、客户、产业链布局 等方面构建了长期核心竞争优势。 1.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领先的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是国内首家从事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企业,拥有包括材料造粒、表面改性、球 化、热处理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凭借多年高质量研发投入和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已构建起完善的研发创新 体系,涵盖量产孵化技术、负极材料中试线、新材料快速量产转化技术、原料副产品创新开发技术以及先进 的石墨化箱体炉技术等。公司正在进一步完善研发创新和量产孵化体系,立足负极供应商定位,贯通上下游 链条,致力于构建更健全的一体化协作开发生态。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现已组建一支以行业领军技术专家为核心的高层次研发团队。研究 院下设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基新材料、软硬炭以及机理研究平台等部门,拥有三个博士后工作站,积极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研发的新产品性能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已在超充技术、硅碳负极前驱体自主合成技术、石墨化技术、原材料开发与性能评价 技术、设备定制开发等领域完成自主技术开发和专利布局,相关技术已经逐步实现量产应用。 高容量兼顾快充负极产品 公司突破高能量密度快充技术瓶颈,快充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在消费领域,消费类快充产品稳居市场份 额领先地位,数码用极限低膨胀快充石墨产品已完成开发,6C+极限快充负极材料已供应数码电池行业头部 客户;动力领域,高能量密度6C超充动力用负极材料已配套国内头部客户。公司独创的液相包覆工艺技术, 大幅提升包覆均一性,为高能量密度与快充兼具的产品构筑了强大技术壁垒。 硅基负极产品 公司硅基负极产品技术和产业化进程保持领先:硅氧产品已批量供应海外头部客户并实现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