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华安证券(600909)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00909 华安证券 更新日期:2024-04-2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向个人、机构、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证券金融产品和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证券经纪业务(行业) 9.56亿 26.18 2.80亿 18.23 29.26 期货业务(行业) 7.63亿 20.90 1.29亿 8.43 16.95 证券金融业务(行业) 6.42亿 17.59 6.38亿 41.59 99.35 资产管理业务(行业) 5.41亿 14.82 4.55亿 29.68 84.18 证券自营业务(行业) 4.95亿 13.56 4.52亿 29.46 91.31 公司总部及其他(行业) 4.22亿 11.55 -1.13亿 -7.39 -26.90 投资银行业务(行业) 1.18亿 3.23 -2822.16万 -1.84 -23.95 分部间抵销(行业) -2.86亿 -7.82 -2.79亿 -18.15 97.55 ─────────────────────────────────────────────── 总部及子公司(地区) 27.78亿 76.08 13.78亿 89.81 49.61 安徽(地区) 6.21亿 17.01 3.69亿 24.07 59.47 其他地区(地区) 1.58亿 4.32 -1.61亿 -10.47 -101.91 河南(地区) 4271.76万 1.17 -864.41万 -0.56 -20.24 北京(地区) 4047.86万 1.11 -4623.84万 -3.01 -114.23 湖南(地区) 1158.34万 0.32 245.87万 0.16 21.23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证券经纪业务(行业) 5.11亿 26.79 1.83亿 22.35 35.82 期货业务(行业) 4.21亿 22.10 6314.82万 7.72 14.99 证券金融业务(行业) 3.27亿 17.17 3.22亿 39.32 98.34 证券自营业务(行业) 2.80亿 14.71 2.51亿 30.72 89.62 资产管理业务(行业) 2.55亿 13.36 2.13亿 26.02 83.64 公司总部及其他(行业) 1.08亿 5.65 -9369.42万 -11.45 -86.96 投资银行业务(行业) 4107.98万 2.16 -8903.92万 -10.88 -216.75 分部间抵销(行业) -3684.67万 -1.93 -3104.51万 -3.79 84.25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证券经纪业务(行业) 9.93亿 31.43 2.66亿 19.28 26.80 证券金融业务(行业) 6.34亿 20.08 6.28亿 45.53 99.05 期货经纪业务(行业) 6.10亿 19.30 1.54亿 11.16 25.26 资产管理业务(行业) 5.37亿 17.01 4.80亿 34.76 89.29 证券自营业务(行业) 3.06亿 9.69 2.84亿 20.58 92.79 投资银行业务(行业) 1.60亿 5.06 6123.94万 4.44 38.32 ─────────────────────────────────────────────── 总部及子公司(地区) 22.52亿 71.28 11.80亿 85.46 52.38 安徽(地区) 6.53亿 20.68 3.96亿 28.68 60.59 其他地区(地区) 1.57亿 4.96 -1.48亿 -10.75 -94.74 河南(地区) 4437.10万 1.40 -404.30万 -0.29 -9.11 北京(地区) 4136.99万 1.31 -4299.11万 -3.11 -103.92 湖南(地区) 1142.64万 0.36 26.24万 0.02 2.30 ─────────────────────────────────────────────── 截止日期:2022-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证券经纪业务(行业) 5.11亿 30.99 1.94亿 22.96 38.06 信用交易业务(行业) 3.25亿 19.73 3.26亿 38.49 100.24 期货经纪业务(行业) 2.96亿 17.97 8285.33万 9.78 27.97 证券自营业务(行业) 2.81亿 17.07 2.80亿 33.11 99.64 资产管理业务(行业) 2.65亿 16.11 2.41亿 28.41 90.63 投资银行业务(行业) 8763.85万 5.32 4021.25万 4.75 45.88 分部间抵销(行业) -2787.84万 -1.69 -3088.33万 -3.65 110.78 公司总部及其他(行业) -9041.19万 -5.49 -2.87亿 -33.86 317.09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暂无数据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暂无数据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3-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带来全球通胀高企,世界主要央行整体延续货币紧缩态 势,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下,公司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经营发展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1、经营业绩逆市增长。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23年末,公司合并总资产7 95.58亿元,同比增长7.60%,归母净资产210.81亿元,同比增长4.75%;营业收入、净利润在不利环境和较 高基数下保持相对稳定。2023全年合并营业收入36.52亿元,同比增长15.60%;归母净利润12.74亿元,同比 增长7.78%,收入结构持续改观。 2、改革创新持续发力。顺利完成董监事会换届,深化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持续 提高;压茬推进国企改革任务,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比例提升,市场化用工成效明显;数据运营体 系建设项目入选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省属企业原创技术攻关项目清单,数字化转型取得进步;成立和运营 长三角(安徽)资本市场学院,在上海打造皖企服务中心“徽客厅”,服务实体经济形式不断创新。 3、内部管理扎实有效。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和反洗钱及合规监测中心,集团组织架构更加完善;深入 推进“十百千”人才工程,干部梯队进一步优化;着力打造“四同”文化品牌及“赤金”党建品牌,员工向 心力凝聚力充分提升。制定实施全方位网络安全保障方案,清算交收等基础工作零差错;正式启用总部新办 公大楼,全年无重大合规风险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重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2023年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启新局面。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行、北交所“深改19条”逐渐落地、 国家金融监管体系重大变革,资本市场秩序规范与生态重塑加速推进;公募基金佣金费率稳步下调、上市公 司分红导向更加明确、证券市场交易机制不断优化,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助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同时, 随着更全、更细、更严的监管规则制定和发布,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及投资者保护力度进一步加 强。 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行业将全面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并深化落实,充分发挥融通 资本、资本定价与资产配置等功能。政策驱动叠加经济复苏,券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2023年海外流动性持续收紧,叠加地缘冲突升级、市场风险情绪积累等多重利空因素,沪深指数年线深 度调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3.7%、13.54%和19.41%;沪深两市的总成交金额211.61万 亿元,较去年下降5.48%。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始终坚持“诚信、稳健、专业、和谐”的经营理念,致力于通过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为客户提 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和融资需求。具体业务模块如下: 零售客户业务:向大众及高净值客户提供代理股票、期货和衍生品交易,金融产品销售,融资融券,资 产管理,投资顾问等产品和服务。 产业客户业务:为企业提供上市辅导、保荐、新三板挂牌、股票和债券销售、并购重组财务顾问、资产 证券化等服务,通过私募股权基金、另类投资、股票质押等渠道提供各类融资服务,通过场外衍生品、基差 贸易、仓单服务等模式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机构客户业务:向银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提供综合化服务,包括代理交易 、研究咨询、产品代销、融资融券、产品托管、交易结算等,向上市公司、股权基金提供专业化交易减持服 务、股份回购及特定股份管理等。 证券自营业务:以自有资金开展权益类证券、固定收益类证券、大宗商品以及相关证券衍生产品和基金 产品的投资交易,开展场内证券做市业务,以交易商身份开展场外衍生品的创设和交易业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股东的大力支持和规范的公司治理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国资委,公司控股股东安徽国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安徽省能源集团、皖能电 力、交控资本均为安徽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单位及其子公司。随着安徽加速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 结构调整,四家单位重要性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增强。长期以来,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 人对公司资本运作和经营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公司是一级省属企业,按照“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建立了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党的领导 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能够保障公司及时把握国家发展大政方针,保障公司各项业 务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保障公司重大决策合规、内控有效。 未来,公司将加大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沟通力度,加大与省属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合作力度, 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省属企业的身份优势,享受资源协同便利;抢抓国资国企改革机遇,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 改革,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活力。 (二)极具潜力的区位优势 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中部崛起等多个国家战略叠加的省份,具 有“左右逢源”的独特优势,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23年,安徽生产总值4.71万亿元,同比增 长5.8%;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29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同比增长28%,总量均位居全国第8位 。截至2023年末,安徽省上市公司总数175家,位居全国第七、中部领先位置,创历史最高水平。公司注册 地和总部位于安徽省会合肥。近年来,合肥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展 低空经济、生物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量子科技、核聚变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推动城 市产业发展不断升级。 公司坚持“扎根安徽、深耕长三角、面向全国、对接亚太”的区域布局,80%以上分支机构分布在长三 角地区、京津冀及沿海省份,其中省内分支机构81家,网点数量最多,业务基础雄厚。此外,公司在香港设 立华安金控,全面开启国际化发展战略。 作为安徽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公司在“上市公司倍增和基金规模倍增计划”及一系列省委省政府的战 略部署中担当重要使命。未来,公司将聚焦安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聚焦科创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着力打 造“服务新兴产业的创新型投行”,在服务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 (三)稳健进取的经营风格和长期蓄积的发展势能 自2006年以来,公司连续十余年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2016年12月上市以来,公 司综合实力得到新的提升,主要经营指标跻身行业前三分之一位次,部分业务指标进入行业前20。 公司具有较为齐全的业务资质,形成了集团化发展的架构,能够更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公司 不断完善业务协同机制,整合内部资源,不断提升零售、产业、机构三大业务集群作战能力,业绩排名稳步 前移,上市七年来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较2016年上升12位和15位(2023年三季度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下 同)。 公司坚持回归本源,推动主营业务转型,形成了较为多元而均衡的收入结构。证券经纪业务加速从单一 股票赛道向“股票+产品”双赛道转型,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排名行业第28位,托管证券市值排名较201 6年提升6个位次,金融产品保有规模快速增长;投资银行业务加速从项目投行向客户投行、产业投行、资本 投行转变,在并购重组业务形成了一定优势,打造了部分债券融资业务特色项目;资产管理业务加速从通道 向主动管理转型,打造“固收+”特色,收入排名达到行业第16位。证券自营业务加速从方向型向交易型、 多元化、策略化转型,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长期保持业内较高水平。坚守研究本源属性推动研究业务重构, 研究收入快速增长,市场影响力和内部协同作用显著增强。 连续多年快速发展为公司实现更高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坚持综合化布局、特 色化突破,重点实施“规模、特色、区域、服务”四大行动,深度拓展“零售、产业、机构”三大客群,突 出打造“服务大众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新兴产业的创新型投行”两大品牌,努力构建一个综合化高 质量的金融服务平台,力争“十四五”末全面进军行业前四分之一位次。 (四)企业文化优势和体制机制活力 公司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沉淀了兼具行业特点和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了“同心、同向、同济、同 行”的“四同”文化品牌,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在发挥国有企业政治优势同时,将党 管人才要求和市场化用人结合,以市场化竞争性经营机制激发组织活力。 公司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实现了净利润超18%的年复合增长率,站稳了营收30多亿、净利润10多亿的发展新台阶,实现了较高的资 产回报。持续推进以能力为基础、以贡献为导向的全员MD职级管理,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完善人才梯 队建设和培养体系,干部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全体员工知识结构更加优化。截至2023年末,公司管理层人员 中45岁及以下年龄段占比近40%,全体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90%。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总资产795.58亿元,较期初增长7.6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权益210.81亿元, 较期初增长4.75%。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2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4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15.60%和7.7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20%,较上年度增加0.22个百分点。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 切换孕育着新的生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五篇大文章”“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调“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党中央的 坚强领导下,我国将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证券行业自身来看,一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为证券行业带来更广阔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 改革稳步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积极的 政策引导对于吸引长期资金入市起到重要作用,证券行业也将在改革中不断自我革新,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 能力。证监会“两强两严”政策文件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加强市场监 管的相关措施,为资本市场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证券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证券行业一方面需要 强化职能定位,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为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抓手,一方面需要把握全面注册制改 革深化推进下的发展机遇,聚焦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是活跃资本市场 一揽子政策形成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合力。2023年7月以来,证监会加快部署提振投资者信心一系列举措:大 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提高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优化完善交易机制,统筹提升A股、港股活跃度等。一揽子 政策措施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和价格发现功能,增强投资者财富效应,改善中长期回报,也将带动证 券行业不断强化投行、研究、财富管理等综合实力,拓展服务边界。三是数据要素重要性日渐显现,金融科 技塑造证券行业发展新模式。目前,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金融应用已深刻 影响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持续重塑金融服务业态。未来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数据要素价值加 速释放,金融科技将与证券业务更加深度融合,成为推动证券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当前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A股市场波动性可能增加 ,为证券行业的经营稳定性和盈利可持续性带来挑战。行业格局呈现集中度提升趋势,中小券商的竞争压力 可能进一步加大。综上所述,2024年证券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发展势头向好,聚焦专业化、特色化 经营的券商有望脱颖而出。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同时,营造良好外部生态,积极寻求战略合作、并购同业等 外延式发展机会;立足资本市场中介定位,着力做优轻资产业务、增强轻资产业务竞争力,做稳重资产业务 、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保持轻重资产业务比例相对均衡;坚持“综合化布局、特色化突破”,持续打造主营 业务的相对长板,并在细分领域培育相对长板;坚持以专业吸引客户、以服务打造口碑,以专业投研能力构 筑护城河,打造“服务大众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新兴产业的创新型投行”两大品牌;坚持区域深耕 ,着力聚焦安徽省内区域、长三角区域、相对优势区域,巩固和提升重点区域市场份额;坚持“稳健偏进取 ”的风险偏好,合规经营、守正创新,强化重点领域的主动风险防控;坚持科技赋能,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客户服务和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坚持人才兴司,加快完善市场化竞争性经营机 制,更大程度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效能;坚持文化引领,持续打造“同心、同向、同济、同行”的“四同”文 化品牌,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着力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努力实现“双增双提双稳”目标,收入、利润要“增”,位 次、效率要“提”,风控、安全要“稳”。 一是继续抢抓居民储蓄“搬家”的机遇,筑牢零售客户业务基础,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更加系统化 推进财富管理业务,重点加强客群发展、产品与资产供应、投顾服务、科技赋能和组织人才五大体系建设。 此外,公司将加大两融业务开发力度,推动两融业务扩量提质;加快推进期货业务转型,提升产业客户服务 能力;加快资管子公司设立步伐,推动资管业务规模稳中有增结构优化。 二是顺应“投资端改革”“中长期资金入市”,拓展机构客户业务渠道,加快机构业务体系化建设步伐 。积极应对公募基金降费和交易佣金管理新规,深化研究业务内外兼顾的服务模式,扩大机构投资者服务覆 盖,拓展多元化收入渠道,加快产业研究中心建设,增强内部赋能。构建面向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综合金 融服务方案和总分联动的客户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机构业务客群体系。 三是聚焦“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壮大产业客户业务筋骨,增强项目运作能 力。坚持区域聚焦、行业聚焦,优化基金结构,扩大规模体量,提升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化运作水平。优化另 类投资业务模式,加强内部业务协同联动、与优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合作。完善“投资+投研+投行”联动 机制,加大IPO项目储备,积极拓展再融资、并购重组和债券业务机会,推动投行业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 四是聚焦“培育一流投资机构”“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升核心专业能力。整合研究资源,提升 宏观、产业、金融产品研究的能力,完善大类资产配置机制,以长周期视角配置中国优质资产,优化自营业 务生产组织方式,增强投资端与负债端的联动,提升资产配置策略灵活性和收益稳定性。稳健开展资本中介 业务,以做市、基金流动性服务、收益凭证等场外衍生品业务服务客需,与投行、产品销售、机构经纪等业 务相互促进。 五是坚持底线思维,提升风险管理的针对性、主动性和专业性,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合理的债 务规模和期限结构,持续推动公司资产负债表稳健扩张,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加强保荐承销、产品销售、 反洗钱等重点环节和重点业务合规检查,切实防范合规风险。稳慎开展股票质押业务,积极关注地方政府隐 形债务、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切实防范自有资金及受托客户资金的投资风险。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1、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情况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按照“夯实制度基础、完善风控体系、提升专业能力”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公 司发展战略,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和公司年度工作安排,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架构 ,优化风险治理机制,认真履行风险监测、评估、计量、管控与处置职能,确保各项业务风险可测、可控、 可承受,努力实现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动态平衡,为公司稳健经营保驾护航。 (1)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方面,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以风险为导向,建立 了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公司建立了“三个层面、三道防线”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多层次、相互 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公司董事会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承担最 终责任。公司监事会对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公司 经理层是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并对全面风险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公司风险管理部在首席风险官的 领导下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履行具体的风险管理职责。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对各自所对接的 业务或所管理的领域履行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能。 (2)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公司制定并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公司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信用风险管理办法》《 操作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实 施细则》《风险管理员管理规定》《子公司风险管理办法》《客户内部信用评级工作管理办法》《新业务风 险管理规范》《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工作规则》等风险管理具体制度,建立了涵盖各类风险的风险管理制度体 系,同时针对各部门、各项业务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3)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公司制定了年度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风险限额等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公司综合考量发展战略目标、外部市场环境、风险承受能力、股东回报要求等内外部因素,每年制定发布公 司风险偏好,明确了对待风险和收益的基本态度及愿意承受的风险总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项业务在经营 中面临的所有实质性风险等实际情况,拟订风险容忍度及其执行方案,对各风险类型做出具体描述和设置, 并建立关键风险限额指标体系,要求各单位做好落实工作。相关政策得到了有效地贯彻和落实。 (4)在风险管控措施方面,公司通过建设风险管理系统,有效覆盖了公司各业务类型、各专业风险类 型,实现对各类业务风险指标、监管指标的动态监控与预警;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成立压力测试工作小组 ,根据市场变化、业务规模和风险水平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压力测试,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并采取必要 应对措施;建立了风险管理信息报告机制,定期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日报、月报、半年报、年报等报告,并及 时报送公司经理层,确保相关信息传递与反馈及时、准确、完整;建立了风险应急机制,明确应急触发条件 、风险处置的组织体系、措施、方法和程序,并通过应急演练等机制进行持续改进,有效应对各类重大风险 和突发事件;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检查工作,对相关单位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查找问题并积 极整改。 2、公司经营活动面对的风险及采取的措施 (1)市场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以及其他市场因素变动而引起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化,进而对公司 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对市场风险的容忍度中等偏低。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股票价格波 动风险,主要指权益类证券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致使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公司的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新 三板做市业务等受股票价格波动风险的影响;二是利率风险,指因市场利率变动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的 货币资金存款、债券投资和债券型基金投资等受利率风险的影响。公司对市场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①风险限额管理、风险对冲。各业务部门对市场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根据实 际情况设立市场风险限额并进行持续评估和监控,风险限额包括(但不限于)敞口限额、集中度限额等,各 业务部门在风险限额内开展业务。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公司设定了相应的投资决策限额授权标准,投资决 策需在授权范围内执行。财务部门对各项业务资金进行调配,并对资金规模进行监控。公司从事衍生品交易 和对冲的部门建立适当的风险对冲策略。 ②证券池制度。公司证券投资实行证券池制度,证券品种必须从证券池中选择。证券的出入池必须有详 尽的研究资料支持,并经过相应的决策审批程序。 ③风险报告和处置。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限额、市值损益及限额执行情况等进行监测和报告。发现任何 超限情况时,风险管理部门启动相关处置程序,并根据超限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向首席风险官、经理层或董 事会报告。 ④相关业务市场风险具体控制措施。权益类投资业务方面,2023年,A股市场先扬后抑,整体呈现震荡 下行态势。年初公司抢抓开门红,乐观预期兑现后,主动业务大幅收缩仓位进行防守,把握了第一阶段行情 。四季度尝试运用股指期货、ETF期权等衍生品工具以更大波段择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总体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方面,公司将风险管理工作与日常投资决策相结合,集中管 理和动态监测各个风险敞口。积极部署配置仓位对冲机制,必要时利用国债期货、债券借贷等方式进行一定 程度对冲。交易仓位大部分为流动性好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可灵活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处置。综合来看, 整体持仓的利率风险保持中等偏低水平,且持仓结构较为合理,利率风险控制管理机制较为健全。资产管理 类投资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把握投资机会,同时严格执行回撤线控制管理,在追求产品绝对收益的同时,建 立两档净值回撤线,逐日盯市,控制产品净值回撤波动,防范市场风险。新三板做市业务方面,做好已上市 企业的跟踪和减持安排;积极配合存量有上市预期项目,做好上市支持;对于无精选层或IPO预期的项目, 积极推进处置。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基于现有风险对冲工具,设计易对冲的衍生品结构,并控制单一标的 规模;在交易前做好风险对冲策略设计,对风险对冲的有效性进行充分评估;交易生效后,按照事先制定的 对冲交易策略进行盯市管理、动态调整;交易到期时及时了结对冲头寸。 (2)信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方未能履约、投资品种资信水平下降或不能兑付本息从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 。公司对信用风险的容忍度中等偏低。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证券金融业务,如果客户到 期未能支付信贷本息且提供的保证金余额不足,可能造成公司损失的风险;债券投资,如果债券发行人、交 易对手方违约,到期拒绝支付本金,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对信用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①设定风险限额。信用风险限额指公司对特定的交易对手、客户或证券发行人所愿意接受的信用敞口的 最大值。公司对交易对手或客户的信用风险敞口设定限额,以控制风险。 ②监测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监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信用风险敞口状况、限额突破情况、交易对手集中 度、大额敞口情况等。公司积极做好信用风险监测工作,及时进行风险处置。 ③信用审查、信用审批和信用强化机制。公司对存在信用风险敞口的交易对手或客户进行信用审查和评 级,要求交易对手或客户提供适当的材料和信息,并考虑信用担保的情况及其他外部支持。公司建立信用审 批授权体系,统一授信管理,对交易对手或客户的授信进行事前审批。公司业务部门根据交易对手、客户或 交易产品的特点,采用信用强化的机制作为额外保障,包括要求交易对手或客户提供母公司的信用担保、价 值相当的保证金或担保品、购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 ④相关业务信用风险具体控制措施。证券金融业务方面,公司不断优化机制流程,加强人防、技防能力 建设,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强授信管理,规范授信操作,切实维护客户资产安全,筑 牢客户适当性管理基础。以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和信用评级系统上线为抓手,促进证券金融业务风控能力标准 化、规范化建设。做好日常风险监控和压力测试,强化对风险预测、跟踪和预判,提高对宏观政策、市场行 情等因素变化的应对能力。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方面,公司建立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将持仓债券进行信用风 险等级划分,并对城投债品种进行重点研究,改进并不断完善模型。公司将信用风险管理嵌入投资决策流程 ,将内部信用评级作为信用债券投资交易的前置环节,建立债券产品库制度。公司始终坚持审慎原则,继续 秉承重点规避信用风险的思路,持仓债券主要集中在大型央企、商业银行债及城投平台,行业风险较小。高 等级信用债持仓占比一直维持高位,按照既定目标维持AAA级以下信用债占比,同时适当增加短期限发达地 区及省内城投债,持仓的整体信用风险敞口中等偏低。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持续压降高风险区域城投债规模 和涉众产品低等级信用债规模,AA级信用债规模持续下降。在投资运营中持续强化信用风险防范意识,注重 实地调研,做好持有债券主体信用风险监测和分析研判。制定了集中度风险限额管理,定期盘点债券持仓、 监测投资主体集中度。投资策略上,优选主体资质较强或有强资质主体担保的城投平台,并根据债券市场情 况,适时调整债券持仓集中度。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根据各类业务模式交易目的、风险特征的差异性,实 行分类分级动态授权,从主体性质、保证金比例、交易规模等多维度,建立差异化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对手方 履约保障和违约处理机制,合理控制信用风险;审慎选择交易对手方,持续做好交易对手方资质评估。 (3)流动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流动性风险指公司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或无法按时足额履行支付义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 要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造成的,受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市场变化、信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可能发生 长期资产比重大幅增加,自营业务、证券金融业务规模过大,流动资产无法正常变现,承销项目大比例包销 等情况,如果公司融资渠道不畅,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公司对流动性风险的容忍度较低。 报告期内,公司优化公司融资结构,合理安排头寸,及时调度资金,保障业务部门临时性资金需求,避 免由于资产负债规模失控导致的流动性紧张。通过发行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开展同业拆借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