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016 节能风电 更新日期:2025-03-29◇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风力发电的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风力发电(行业) 50.09亿 99.65 24.79亿 99.85 49.48
其他业务(行业) 1777.69万 0.35 371.89万 0.15 20.92
─────────────────────────────────────────────────
电力(产品) 50.09亿 99.65 24.79亿 99.85 49.48
其他业务(产品) 1777.69万 0.35 371.89万 0.15 20.92
─────────────────────────────────────────────────
其他(补充)(地区) 21.22亿 42.22 10.06亿 40.53 47.41
甘肃(地区) 8.71亿 17.32 4.67亿 18.82 53.66
新疆(地区) 7.87亿 15.66 4.61亿 18.58 58.58
河北(地区) 6.75亿 13.44 2.41亿 9.72 35.74
广东(地区) 5.53亿 11.01 3.03亿 12.20 54.71
其他业务(地区) 1777.69万 0.35 371.89万 0.15 20.92
─────────────────────────────────────────────────
电力销售(销售模式) 49.34亿 98.15 24.04亿 96.83 48.72
绿证销售(销售模式) 7523.78万 1.50 7502.71万 3.02 99.7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777.69万 0.35 371.89万 0.15 20.9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销售收入(产品) 25.98亿 98.30 13.98亿 97.26 53.79
绿色电力证书收入(产品) 3761.39万 1.42 3750.96万 2.61 99.72
其他业务(产品) 744.75万 0.28 187.39万 0.13 25.1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风力发电(行业) 50.95亿 99.60 27.36亿 99.71 53.70
其他业务(行业) 2062.15万 0.40 795.72万 0.29 38.59
─────────────────────────────────────────────────
电力(产品) 50.95亿 99.60 27.36亿 99.71 53.70
其他业务(产品) 2062.15万 0.40 795.72万 0.29 38.59
─────────────────────────────────────────────────
其他(补充)(地区) 26.17亿 51.14 13.60亿 49.56 51.98
甘肃(地区) 9.93亿 19.40 5.98亿 21.80 60.26
新疆(地区) 8.40亿 16.43 5.23亿 19.04 62.18
河北(地区) 6.46亿 12.62 2.55亿 9.31 39.57
其他业务(地区) 2062.15万 0.40 795.72万 0.29 38.59
─────────────────────────────────────────────────
电力销售(销售模式) 49.79亿 97.32 26.20亿 95.48 52.63
绿证销售(销售模式) 1.16亿 2.28 1.16亿 4.23 99.7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062.15万 0.40 795.72万 0.29 38.59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风力发电(行业) 52.09亿 99.40 30.26亿 99.56 58.09
其他(补充)(行业) 3127.50万 0.60 1342.37万 0.44 42.92
─────────────────────────────────────────────────
电力(产品) 52.09亿 99.40 30.26亿 99.56 58.09
其他(补充)(产品) 3127.50万 0.60 1342.37万 0.44 42.92
─────────────────────────────────────────────────
其他(补充)(地区) 22.84亿 43.58 13.67亿 44.99 59.88
新疆(地区) 8.83亿 16.86 5.78亿 19.03 65.47
甘肃(地区) 8.42亿 16.06 4.45亿 14.63 52.85
河北(地区) 6.57亿 12.54 2.70亿 8.89 41.12
广东(地区) 5.75亿 10.97 3.79亿 12.46 65.88
─────────────────────────────────────────────────
电力销售(销售模式) 51.08亿 97.48 29.25亿 96.24 57.27
绿证销售(销售模式) 1.01亿 1.93 1.01亿 3.32 99.78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3127.50万 0.60 1342.37万 0.44 42.9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6.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2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64902.13│ 60.2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3.1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9.4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31564.01│ 39.4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2024年公司整体经营情况
2024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
三中全会精神,扎实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中国节能年度工作会议各项安排部署,持续巩固拓展“能力
提升年”成果,以“保业绩为目标、冲市场为核心、提质效为重点、防风险为保障”,不断通过深化改革和
技术创新赋能企业核心业务,在股东会的大力支持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奋力拼搏、
开拓进取,取得了良好成效。2024年,公司获评上交所2023-2024年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A级,中国
上市公司协会“2024上市公司董办最佳实践案例”“上市公司2023年报业绩说明会优秀实践”“2024年上市
公司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等荣誉。
1、精益求精、挖潜增效,努力推动主要经营指标落实落地
2024年,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表现出了坚韧的品格和精益求精的作风,主动应对挑战,纷纷立足本职工作
,精耕细作、挖潜增效,努力推动主要经营指标落实落地,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2024年,公司累计实现上
网电量117.5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0.20%;实现营业收入50.27亿元,同比减少1.74%;实现利润总额16.14亿
元,同比减少10.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30亿元,同比减少12.02%。
2、多措并举、全面开花,市场开发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4年,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短板,把项目开发工作列为当年度核心工作来抓,一边通过不断开拓创新
打破当前的思维和手段瓶颈,一边通过持续调整的策略重新打造并建立更加有效的市场开发体系和格局,把
公司市场开发能力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市场开发局面焕然一新,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公
司累计实现新增备案项目201.325万千瓦(含独立储能),创造了年度备案历史新高,累计新增签约项目36个
、容量839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投产、在建和备案项目总容量首次突破800万千瓦,为稳步推进
“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及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3、先破后立、破立并举,以深化改革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2024年,公司以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清单中的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为抓手,以公司发电装机规
模与产业布局“双提升”为目标,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深化改革行动,包括动态优化董事
会议事清单,持续增强外部董事履职保障,着力完善董事会制度体系,持续深化董事会建设;以及实施组织
机构优化调整、考核激励机制优化调整、干部选拔机制优化调整以及优秀骨干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优化调整等
等,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而共同努力。
4、抓住牛鼻子、管好钱袋子,以严谨规范的作风推进提质增效工作良好成效
2024年,公司不断巩固拓展“能力提升年”成果,夯实经营管理基础,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取得突出
成效。一是抓住牛鼻子,持续打造高水平电力交易工作格局和人才团队。2024年,公司各区域公司全面开展
市场营销,培养优秀交易人才,充分利用市场化竞争机会,实现了整体交易电价的提升。全年公司通过优化
电力交易机制,提升电力交易水平等手段累计提升收入近5亿元(含税)。公司全年累计完成绿电交易约10.
5亿千瓦时,占总上网电量的8.93%,售电增收总计5181万元(含税),与标杆电价相比,绿电交易平均度电
增收0.05元/千瓦时;累计销售绿证约202万张(包含国际绿证51万张),绿证交易平均度电增收0.003元/千
瓦时。二是管好钱袋子,资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4年通过降低存量贷款利率、提前
还贷及置换高成本贷款等措施,节约财务费用1.2亿元,降本增效效果显著。此外,公司于2024年完成20亿
元科创债券注册,同时在同年11月成功发行10亿元,债项贴标“支持西部大开发”为全市场首单发行,具有
标杆创新意义。
5、调整资源配置、明确研发定位,增强科技创新服务核心业务支持能力
2024年,公司进一步明确研发定位,强化科研成果与核心业务的高度融合。调整资源配置,围绕风电主
业持续聚焦研发方向,不断充实科技成果转化力量,形成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和生产技术服务等两条发展路
径。年内,组建交付中心,强化创新需求对接,以问题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与实际需求同频共振,累计签
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合同8个。
6、严守底线、绝不松懈,全力提升本质安全、本质环保和风险防控水平
2024年,公司积极主动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工作,及时开展风险识别与排除,强化安全环
保管理,公司风险防控水平得到持续提升。一是聚焦风险揭示和防范,以审计促风险防控水平提升。二是以
巡促提,充分发挥巡视巡察作用。三是聚焦依法治企,全面提升法律合规风险防控能力。四是以本质安全为
目标,全面提升公司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7、一以贯之、创先争优,持续提升党的建设能力和水平
公司围绕一个任务、突出两个聚焦、巩固拓展两个成果、实施两项行动,聚焦年度党建“十一项”重点
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营造“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积极落地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七抓”工程,深入实施党建赋能中心工作专项行动,基层党建质效取得了新突破,强党建能力得到了新提升
,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党建经营融合联动、双促双升的良好局面,为完成“十四
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突破之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影响公司经营的主要因素分析
1.弃风限电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造成“弃风限电”的主要原因:一是电力行业产能过剩。近年来,全国用电需求平均增长放缓,而全国
电力装机规模仍在较快增长,电力供给能力增长速度快于电力需求增长速度,风电的整体发电能力受到限制
;二是现有电力运行管理机制不适应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需要。我国大量煤电机组发电计划和开机方式的核定
不科学,辅助服务激励政策不到位,省间联络线计划制定和考核机制不合理,跨省区补偿调节能力不能充分
发挥,需求侧响应能力受到刚性电价政策的制约,多种因素导致系统消纳风电等新能源的能力未有效挖掘,
局部地区风电消纳受限问题突出。
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2024年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2024年,全国风电利用率为
95.9%,弃风最严重的地区为西藏,2024年风电利用率为83%;其次为河北、青海,2024年风电利用率均低于
93%。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因“弃风限电”所损失的潜在发电量分别为107480万千瓦时、120897万千瓦时、
140970万千瓦时,分别占当期全部可发电量(即实际发电量与“弃风限电”损失电量之和)的8.26%、9.00%
、10.33%。
“弃风限电”是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近年多集中发生在公司河北、新疆、甘肃、青海
和内蒙古地区的风电场,这些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全区域性的风电场建设速度快、规模大,但用电负荷中心
又不在这些地区,向国内用电负荷集中区输送电能的输变电通道建设速度及规模跟不上风电等绿色能源的建
设速度及规模、全国新增电源装机快速增长,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导致“弃风限电”现象的产生
。但是,这些限电地区由于绿色电力输送通道的加快建设和公司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销售电量的提高,会逐
步改善“弃风限电”较为严重的局面。
2.利率变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风力发电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财务杠杆比率较高,利息变动对项目利润影响较大。以一个10万千瓦的风
电场为例,假定总投资8亿元,银行贷款占总投资额的80%,则贷款市场报价每降低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每
年可减少640万元。
自2014年以来,5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利率从2014年11月的基准利率6.15%一直降至2024年末的LPR利率3
.6%,有利于风电运营商财务成本的降低。
(三)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
1.实施战略布局调整,不断加大限电较少地区的开发力度
报告期内,公司在山西、山东、陕西、四川、广东等限电较少区域已有运营项目102.12万千瓦,并以此
为基础对我国中东部和南部地区继续挖掘新的后续项目,争取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2.积极推进海外项目,继续加大海外项目开发
公司澳大利亚白石17.5万千瓦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运营,现拟规划二期项目开发建设。公司在继续开拓
澳大利亚市场的同时,也利用澳洲项目并购及建设运营的经验,加强对欧洲及中东等国家风电市场的跟踪研
究及项目前期论证,不断推进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继续扩大公司的海外市场份额。
3.采取多种措施,最大化实现经营效益
一是全面开展预防性维护。公司对风电场日常运行实施无缝隙监控,及时开展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重
大事故风险,减少故障停机时间。
二是持续提升风机运行可靠性。公司对部分风电场风机可利用率偏低原因开展分析,针对分析发现的问
题进行整改或技改,促进风机运行可靠性和发电效率的提升。
三是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科学利用辅助交易工具,提高公司参与电力交易的能力水平。
四是通过科技创新,做好风电研究院能力建设,聚焦主业做研发,以研发促进风电场运维水平的提升。
4.优化融资手段,提高资本运作能力
2020年,公司以每股2.49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A股)83111.20万股,募集资金净额2
05584.73万元。增加股本83111.20万元,增加资本公积122473.53万元。
2021年,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1770号)的核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3000000000.00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期限6年。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公司实际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总额为3000000000.00元,发行数量为30000000
.00张,每张面值100.00元,扣除不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发行费用人民币3485849.04元后,募集资金净额共
计人民币2996514150.96元。
经上海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决定书〔2021〕309号文同意,公司300000.00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于2021年
7月22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债券简称“节能转债”,债券代码“113051”。
2022年,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绿
色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1970号),同意本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不超过20亿
元(含20亿元)的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不超过5亿元(含5亿元)。2022年9月成功发行碳
中和绿色公司债券(第一期)5亿元,票面利率为2.65%。
2023年3月,成功发行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15亿元,票面利率为3.18%。
2022年,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配股的批复》(证监许可
[2022]1821号)核准,公司通过配股发行1462523613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配股价格为2.28元/股,募集
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334553837.64元,扣除公司自行支付的中介机构费和其他发行费用人民币8078978.26元
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3326474859.38元。
本次配股发行的股份于2022年12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2024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
创新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4〕1481号),同意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
20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2024年11月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支持西部大开发)(第一期)成功发行,发行总
额10亿元,用途为偿还银行贷款本金。本次发行债券分为两个品种:发行额5亿元,票面利率2.17%,债券期
限2+2年;发行额5亿元,票面利率2.25%,债券期限3+2年;扣除承销费100万元,受托管理费2万元,募集资
金净额为9.99亿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全球风电行业发展情况
1.全球风能增长的态势
全球风电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动荡,但风电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加速增长的新时代。
风电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各国政府重视,在迪拜举行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
上,近200个政府同意了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再增加两倍的历史性目标。根据《全球风能报告202
4》中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突破了第一个TW里程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装机容
量达到1021GW,同比增长13%。2023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创纪录的117GW,较2022年同比增长50%
,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也是有记录以来陆上风电装机容量最高的一年,单年装机首次超过100GW,达到1
06GW,同比增长54%。
中国和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两个陆上风电新增市场,其次是巴西、德国和印度,这5大市场新增装机
容量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82%,比2022年高9%。尽管如此,风电行业仍须将其年新增装机从2023年的117GW
提高到2030年的至少320GW,才能实现COP28和温升1.5摄氏度的目标。
《全球风能报告2024》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路线图。GWEC呼吁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社区在投资
、供应链、系统基础设施和公众共识等关键领域共同努力,为风能增长创造条件,直到2030年及以后。
2.海上风电有望实现真正的全球增长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2024全球海上风电报告》中指出,在2023年实现历史第二高的年度装机
容量以及关键政策突破之后,海上风电有望实现真正的全球增长,并为该行业在未来十年的加速扩张奠定了
基础。2023年,尽管在一些关键市场面临宏观经济挑战,但风电行业仍然实现新增海上风电装机10.8GW,全
球累计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5.2GW。2023年新增装机容量比上一年增长了24%,如果目前的政策趋势得以
保持,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这一增长速度将持续到2030年。GWEC预测,未来十年(2024-2033年)全球将新
增410GW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使海上风电部署符合全球海上风电联盟(GlobalOffshoreWindAlliance)设
定的2030年380GW的目标。这种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在行业和政府之间更加密切的合作以及构建简洁高效的政
策和监管框架的基础上。
3.中国保持在风能发展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2023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5GW,创下新纪录,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近65%,中国的增长支撑
了亚太地区创纪录的一年,同比增长106%。截至2023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40GW,占全球风电
装机总量的43%。同时,中国连续第六年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增速最快的国家,在实现海上风电平价的同
时,拉动全球海上风电市场高速增长。2023年,中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3GW,占全球海上风电新
增装机容量的58%。
4.全球风电行业的市场前景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全球风能报告2024》预测,未来五年(2024-2028年),陆上风
电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保持6.6%,预计累计新增装机容量为653GW,预计年平均新增装机容量为130GW
,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增长仍将是全球陆上风电发展的支柱,预计将占未来新增容量的80%以上。海上风电
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保持28%,预计累计新增装机容量为138GW,预计年平均新增装机容量为27.6GW
,2024-2025年,中国和欧洲将继续占主导地位,从2026年起,美国和亚太新兴市场份额逐步增加。GWEC认
为,增长势头在2028年后将继续保持,与2023年《全球风能报告》中发布的2030年全球展望相比,对2024-2
030年间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的预测增加了107GW(同比增长10%),主要受中国和欧洲的发展预期提高的影响
。根据预测,全球很有可能提前一年于2029年年底实现第二个TW的里程碑,但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仍存
在一系列的挑战。
(二)我国风电行业发展情况
1.我国风能资源评估情况
《2024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风能资源为正常年景,与近10年(2014-202
3年)相比,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偏大0.27%,地区差异性较大。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5.4米/秒,黑龙江西
部和东部、吉林西部、辽宁中西部、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新疆东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青
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山脊地区等地风能资源较好,7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超过300瓦/平方米,有利于风力发电
。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为5.8米/秒,内蒙古、辽宁、吉林等3个省(自治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超过300
瓦/平方米。
从空间分布看,2024年内蒙古中部及东部、新疆东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甘肃西部、青藏高原大部等地
风能资源较好,70米高度平均风速达到7.0米/秒,有利于风力发电。2024年,各省(区、市)70米高度年平
均风速在3.9米/秒至6.4米/秒之间,其中,内蒙古、辽宁年平均风速超过6.0米/秒。
2.我国风电行业定价机制
至今,我国风电上网电价已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完全上网竞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1998年)。这一阶段处于风电发展的初期,上网电价很
低,其水平基本是参照当地燃煤电厂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的上网价格水平不足0.3元。
第二阶段,审批电价阶段(1998-2003年)。上网电价由各地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报中央政府备案,这一
阶段的风电价格高低不一。
第三阶段,招标和审批电价并存阶段(2003-2005年)。这是风电电价的“双轨制”阶段。由于这一阶
段开启了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出现了招标电价和审批电价并存的局面,即国家从2003年开始组织大型风电
场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电价,而在省、市、区级项目审批范围内的项目,仍采用审批电价的方式。
第四阶段,招标与核准方式阶段(2006-2009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风电电价通过招标方式产生
,电价标准根据招标电价的结果来确定。
第五阶段,固定标杆电价方式阶段(2009-2020年)。随着《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
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1906号)的出台,风电电价按照全国四类风能资源区制定相应的风电标杆上
网电价。
第六阶段,竞争电价与平价电价上网阶段(2019-至今)。国家能源局《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
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9〕49号)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了平
价上网节奏和日程。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
格〔2019〕882号),明确了2019、2020两年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新核准项目的电价政策,将陆上、海上风
电标杆上网电价均改为指导价,规定新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及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上
网电价,不得高于项目所在资源区指导价。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2021年起,对新
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新建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2021年新建项目上网电
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新建项目可自愿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上网电价,以更好体现风电的绿
色电力价值;2021年起,新核准(备案)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由当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具备条件的
可通过竞争性配置方式形成,上网电价高于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的,基准价以内的部分由电网企业结算。
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延续平价上网政策的函》通知中提出
,2021年,我国新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行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为促进风电、光伏发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对新建项目延续平价上网政策,上网电价按当地燃
煤发电基准价执行。新建项目可自愿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上网电价,以充分体现新能源的绿色电力价值
。鼓励各地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支持风电、光伏发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国家发改委公布《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文件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项
目的上网电量包括保障性收购电量和市场交易电量。保障性收购电量是指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
、比重目标等相关规定,应由电力市场相关成员承担收购义务的电量。市场交易电量是指通过市场化方式形
成价格的电量,由售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等电力市场相关成员共同承担收购责任。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
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后,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的
机制,纳入机制的新能源电价水平、电量规模、执行期限等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电
力运行主管部门等明确。推动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同时
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
3.2024年我国风电行业运行情况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及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2
024年,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24年,包
括第一、二、三产在内的全国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增长了29.5%,“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6.7%。国民经
济运行总体稳定以及电气化水平提升,拉动近年来全行业用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电力生产供应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
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风
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4.1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
、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风电
装机容量共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
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多投产6255万千瓦;国家大力推进荒
漠化防治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和太
阳能发电全年合计新增装机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82.6%。2024年,全国风电新增装
机容量7982万千瓦,同比增长6%,其中陆上风电7579万千瓦,海上风电404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
三北”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5%。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1%和28.2%。受资源等因素影响,2024
年水电和风电月度间增速波动较大,煤电充分发挥了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
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其中,风电
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8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与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18348亿千瓦时)基本持平,
远超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942亿千瓦时)。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加5419亿千
瓦时,约占全社会新增用电量的86%。
2024年,全国风电发电量99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5.9%。2024年,全国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442小时,同比降低157小时。并网风电2127小时,同比降低107小时。并
网太阳能发电1211小时,同比降低81小时。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一方面是资源方面原
因,2024年全国平均风速、全国水平面辐照量均同比下降;另一方面是部分地区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利用率同
比下降。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