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136 首创证券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
券投资基金销售;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代销金融产品;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投资类业务(行业) 10.66亿 44.09 9.05亿 79.16 84.90
资产管理类业务(行业) 9.09亿 37.61 7.29亿 63.73 80.13
财富管理类业务(行业) 4.06亿 16.79 -9730.50万 -8.51 -23.97
投资银行类业务(行业) 1.96亿 8.09 5559.92万 4.86 28.43
其他(行业) -1.59亿 -6.58 -4.49亿 -39.23 281.9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资产管理类业务(业务) 5.52亿 43.96 4.60亿 83.43 83.42
投资类业务(业务) 5.25亿 41.82 4.31亿 78.14 82.12
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业务) 1.79亿 14.25 -8595.14万 -15.58 -48.09
投资银行类业务(业务) 6382.78万 5.09 1450.90万 2.63 22.73
其他(业务) -6418.16万 -5.12 -2.68亿 -48.62 417.7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投资类业务(行业) 9.00亿 46.74 7.80亿 97.47 86.67
资产管理类业务(行业) 5.59亿 29.01 4.27亿 53.36 76.44
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行业) 3.83亿 19.87 -9349.69万 -11.68 -24.42
投资银行类业务(行业) 1.18亿 6.13 -40.58万 -0.05 -0.34
其他(行业) -3382.88万 -1.76 -3.13亿 -39.10 925.45
─────────────────────────────────────────────────
投资类业务(业务) 9.00亿 46.74 7.80亿 97.47 86.67
资产管理类业务(业务) 5.59亿 29.01 4.27亿 53.36 76.44
零售与财富类管理业务(业务) 3.83亿 19.87 -9349.69万 -11.68 -24.42
投资银行类业务(业务) 1.18亿 6.13 -40.58万 -0.05 -0.34
其他(业务) -3382.88万 -1.76 -3.13亿 -39.10 925.4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投资类业务(业务) 3.77亿 44.37 3.38亿 106.85 89.60
资产管理类业务(业务) 2.26亿 26.54 1.87亿 59.10 82.84
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业务) 1.94亿 22.80 -1720.71万 -5.44 -8.88
投资银行类业务(业务) 5356.31万 6.30 1115.33万 3.53 20.82
其他(业务) -12.34万 -0.01 -2.02亿 -64.03 164045.4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暂无数据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暂无数据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我国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
的复杂严峻形势,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
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公司坚决贯彻“强基固本、稳中求进”的战略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
持“稳健”与“进取”双轴驱动,坚定推进“以资产管理类业务为核心引领,以财富管理类业务和投资银行
类业务为两翼支撑,以投资类业务为平衡驱动”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以“改革”“协同”促“发展”,优化
体制机制,强化内部协同,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公司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和优势塑造,加快多资产、多策略布局,加速构建全能
型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收入及行业排名均实现稳步提升,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权益类证券投
资业务重点推进“去方向化”转型,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加速向“FICC”全面进阶,在可转债、REITs等
“固收+”领域多点开花,在商品业务、衍生品业务等方面积极探索,继续保持了良好的投资业绩,充分发
挥了业绩“压舱石”作用;投资银行类业务大力推进“股债融合”,深化根据地建设和业务创新发展,进一
步打响业务品牌;财富管理类业务全面调整组织架构,加强分支机构与总部协同联动,积极把握市场机会,
挖掘业务潜能,在深耕基础业务的同时加快推进机构业务拓展,促进业务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757.45万元,同比增长25.4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488
.73万元,同比增长40.4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468.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6%;归属于母公
司所有者权益为13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5%。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新“国九条”,以强化监管、
防范风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资本市场未来5年、2035年及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进行了阶段性的
规划,系统性地从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行业机构发展、提升资本市场监管能力和有效
性、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生态等多个方面,勾画资本市场发展蓝图。在此基础上,中国证监会积极会同有关部
门陆续出台了“N”项配套政策,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了改革措施,形成了资本市场“1+N”政策框架。2024年
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
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对资本市场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支持长期资金入市、
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方向
指引。202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
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
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等政策措施。这些举措有效增强了市场活力,提升了投资者信心,为证券行业
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根据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24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行业150家证
券公司总资产为12.93万亿元,净资产为3.13万亿元,净资本为2.31万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9.30%、6.10
%、5.96%;150家证券公司2024年度实现4511.69亿元,同比增长11.15%;实现净利润1672.57亿元,同比增
长21.35%。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2024年,公司坚持精品券商、特色券商战略定位,以经营发展为中心,巩固业务优势,加快改革转型,
特色化、差异化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彰显。
(一)资产管理类业务
公司资产管理类业务包括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全资子公司首正德盛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及参股公司中邮创
业基金公募基金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类业务实现收入90921.40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7.61%,收入同比增
长62.67%。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加快推进多资产、多策略布局,主动管理规模持续增长,私募资产
管理月均规模(不含专项资产管理规模)行业排名稳步提升。
【市场环境】
资管新规实施后,资产管理行业全面开启净值化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主动管理能力成为立
身之本,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同时,产品净值化管理和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对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研究能力
、产品创设能力、客户开发维护能力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受资管新规、行业竞争以及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2024年证券行业私募资管计划规模总体小幅上升。
截至本报告期末,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为6.10万亿元,较上年末小幅增长2.97%;其
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增长11.67%,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下降5.22%。资产支持专项计划2.07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77%。
受A股市场表现影响,2024年公募基金市场全年发行份额同比增长5.71%,报告期末公募基金净值规模32
.83万亿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18.93%。
1.资产管理业务
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以“多元平台、长期稳健、综合优势”为目标,坚持向“多资产、多策略”
的业务模式转型,进一步推动产品体系均衡发展。在信用债策略产品结构大幅优化的同时,公司在利率债策
略、“大固收+”策略、权益策略及资管投顾业务方面均实现了突破;债券及权益资产投研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及时跟踪市场变化、迅速调整投资策略,有效把握市场机会,主动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继续深化及拓
宽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优秀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的代销合作,以及央国企、上市公
司、金融机构等直投类客户合作;高度重视合规风控工作,强化业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智化水平,提高
运营管理效率及合规风控管理能力。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收入和超额业绩报酬收入。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依
托有效的风险控制与投资策略体系,受益于固定收益市场的良好表现,超额业绩报酬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报
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76.94%。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处于存续期的资产管理产品只数为759只,产品净值规模为1438.81亿元,较上年末
增长10.39%。分产品类型来看,公司不含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在内的资产管理产品只数716只,产品净值规模1
170.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9%,主动管理规模占比达到100%。其中:集合产品只数671只,产品净值规模
1014.22亿元;单一资产管理产品只数为45只,产品净值规模为156.37亿元。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产品只数为4
3只,产品净值规模为268.22亿元。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20家)》(2
024年第三季度)数据,公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不含专项资产管理规模)排名行业第14位,较2023年
第四季度上升1位。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国证券报“2024年度五年期金牛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人”、证券时报“2024年度中
国证券业全能资管机构君鼎奖”、中国基金报“2024年度券商资管英华奖优秀资管示范机构”、东方财富网
“2024年度品牌价值资管金融机构”等多个行业重量级奖项。
2.私募投资基金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首正德盛开展私募投资基金业务。首正德盛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不断提升募
集资金能力和管理能力,报告期末管理的私募投资基金数量为14只,较上期末增加1只;私募投资基金管理
规模8.29亿元,较上期增长28.39%。
3.公募基金业务
中邮创业基金系公司参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持股比例为46.37%。中邮创业基金的产品类型主要
分为公募基金产品和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中邮创业基金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截至报告期末,中邮创业基
金存续产品只数87只,管理净值规模751.30亿元。其中:公募基金产品只数55只,管理净值规模619.03亿元
;专户理财产品只数32只,管理净值规模132.27亿元。
(二)投资类业务
公司投资类业务根据投资品种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新三板做市
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投资类业务收入为106589.72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4.09%
,收入同比增长18.37%。
【市场环境】
债市方面,报告期内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累计上涨7.61%,债券型基金指数累计上涨4.47%。
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组合使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加
强重点领域保障,积极防范化解风险;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通过降准、降息等多种
政策工具,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全年债券收益率总体下行。截至2024年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68%
,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91%。
股市方面,2024年A股市场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9月下旬是全年行情的转折点,市场在诸多政策利
好的刺激下扭转了此前的震荡下行态势,出现了一波脉冲式上涨,并在10月中旬之后逐步进入宽幅震荡阶段
。主要指数方面,上证综指全年累计上涨12.67%、深证成指累计上涨9.34%、沪深300累计上涨14.68%、创业
板指累计上涨13.23%、北证50指数累计下跌4.14%、三板成指累计下跌15.68%、三板做市指数累计下跌15.56
%。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1.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
公司以“严控风险、稳健经营”为理念,积极开展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和资本中介业务,不断巩固提
升特色优势,扩大行业影响力,连续4年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24年,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持续
提升“固收+”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向“FICC”的货币端和大宗商品端两个“C端”进阶,以科技赋能深挖数
据价值,做出许多积极有益的突破尝试。
自营投资业务方面,投资业绩表现出色,收益基本盘更加稳健,年度本金回报率超同期中债总财富指数
增幅,并在可转债、REITs等“固收+”投资领域实现了多点突破和全面发展。同时,公司在商品业务和衍生
品业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为今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本中介业务方面,债券做市
及询报价能力获得了市场和机构的广泛认可。2024年3月,公司成功获得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商(信
用债专项)资格;2024年12月,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21家具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
司之一,相关资格的取得将积极助力公司进一步拓展债券交易业务范围、丰富债券业务品种、强化债券定价
能力、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2.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
公司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以绝对收益为核心,长期坚持稳健的投资风格。报告期内公司权益类证券投资
业务通过对市场和上市公司的深度研究,较好地把握了权益资产配置时点和投资机会。投资决策方面,公司
审慎配置资金,强化各项风险管理,始终把风险意识摆在首位;投研机制方面,公司通过完善团队管理机制
、加强投研体系建设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投资团队的分析、研究水平;投资操作方面,公司以价值投资为导
向,同时综合运用仓位控制、分散投资、多策略配置以及对冲保护等策略,有效控制了投资回撤。
3.新三板做市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监管政策及市场情况,适时调整做市业务策略,不断提升综合交易能力,优选具有
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做市标的,完善项目全流程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专业化做市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新三板做市企业数量23家,行业排名第15名;其中,创新层企业20家,占比86.96%。
4.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全资子公司首正泽富使用自有资金,从事《证券公司证券自营投资品种清单》所列品种以外的股权
投资、新三板投资、私募基金投资等另类投资业务,以及公司保荐项目跟投业务。
报告期内,首正泽富坚守稳健配置及价值投资的理念,稳步扩大新三板投资规模,积极参与北交所战略
配售,谨慎发展股权投资业务,重点布局符合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和竞争力的企业。截至
报告期末,首正泽富各类存续投资项目79个,总投资金额59880.22万元。报告期内,首正泽富投资的戈碧迦
、无锡鼎邦、科拜尔、瑞华技术成功实现北交所上市。
(三)投资银行类业务
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主要包括:股票保荐及承销、债券发行承销、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报告期内
,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实现收入19556.8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09%,收入同比增长65.59%。
【市场环境】
2024年,A股IPO市场呈现出明显的调整态势。国务院和中国证监会出台一系列强监管政策,对投行业务
执业质量和标准提出更高要求;国内IPO企业数量及融资额同比均出现大幅下降。2024年A股市场融资企业家
数为297家,较上年同期减少超过60%;融资总规模为2904.7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超过70%。其中,IPO融
资家数为10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68.05%;融资规模为673.5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1.11%。
债券一级市场方面,债券发行总量同比增长12.41%,其中信用债发行规模较上年增长7.51%;公司债、
城投债发行规模均较上年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1.12%和19.32%;证监会主管ABS发行规模较上年实现小幅增
长,增幅为3.33%。(数据来源:Wind数据)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1.股权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
2024年,公司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监管要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着力打造科技型投行,寻求差异化发展
路径,全面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业务,深化北京根据地战略,以北交所业务为发力点,聚焦国家级“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客户,强化“投资+投研+投行”协同策略,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创新业务模式,推动业
务实现革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助力和邦生物完成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承销
金额46亿元,创2024年A股发行可转债市场单笔最大规模,股权类项目累计承销金额位列行业第13名。
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新三板推荐挂牌项目3单,并协助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完成股票融资发行,累计融
资1.88亿元,融资金额行业排名第10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完成124家推荐挂牌项目,持续督导挂牌
公司103家,持续督导企业中有28家挂牌公司为创新层企业,占督导公司总数的27.45%。公司依托新三板财
务顾问业务积累,筛选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作为重点项目跟踪推进,
项目储备日益丰富。同时,公司持续优化调整业务管理组织架构,持续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高投行业务质
量控制及合规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揽获万得资讯2024年度Wind最佳投行“A股股权承销快速进步奖”“A股再融资承销快速
进步奖”“债券承销快速进步奖”“最佳可转债承销商”和同花顺iFinD2024金融机构“智能创新服务投行
”等多项荣誉。
2.债券承销及资产证券化业务
2024年,公司继续加强拓展重点区域债券承销业务,积极开拓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担任主承销商完成的公司债券承销数量为105只,主承销金额为246.22亿元,较去年同
期增长31.02%,行业排名32名,较上年同期提升2名(Wind数据统计排名)。公司助力企业发行22只科技创
新公司债券,累计融资额近40亿元,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成功发
行公司首单北交所企业债券等创新品种,进一步打响业务品牌。
公司积极拓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报告期内作为计划管理人共发行36只ABS产品,发行规模194.58亿元,
同比增长23.20%,行业排名进入前15名;作为计划销售机构,共销售45只ABS产品,销售规模168.12亿元,
同比增长19.51%,进入行业前20名。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证券时报“2024中国证券业服务民营企业项目君鼎奖”等奖项。
(四)财富管理类业务
公司财富管理类业务主要包括:代理买卖证券业务、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代销金融产品、两融业务和期
货业务等。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财富管理业务组织架构优化调整,新设机构业务中心,系统化构建机构
客户服务平台,为公司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重塑财富管理中心,在两融业务和投顾服务方面
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公司财富管理转型战略;改革数字发展部,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切实以数智科技赋能业
务和促进增质增量。报告期内,公司财富管理类业务实现收入40596.23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6.7
9%,同比增长6.03%。
【市场环境】
2024年,A股市场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第四季度以来股市行情震荡上行,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上
升。全年沪深北三市股票基金单边交易量295.84万亿元,同比上涨22.90%;年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86万亿
元,同比增长12.94%。期货市场方面,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2024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同比下降9.
08%、成交金额同比增长8.93%。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1.财富管理业务
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包括代理买卖证券业务、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代销金融产品、两融业务等。
2024年,公司积极践行“金融为民、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强化金融科技应用
,加强内部机构协同,加快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公司加速构造以“固收”和“固收+”为核心优势的金融产品体
系,加快打造专业化投顾团队,搭建标准化、多元化的买方投顾服务体系,帮助客户实现多资产、多策略配
置,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目标。同时,公司加快“番茄财富APP”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迭代升级,为客
户提供更加智能、稳定、便捷综合金融服务。
2024年,公司新开户客户近10万户,期末客户总数超81万户;番茄财富APP月活用户数较上年末增长65.
33%;全年代理买卖股票基金交易额6635.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40%;融资融券余额(不含息)为28.9
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77%,两融期末维持担保比例为259.06%,维持担保比例适中,业务风险控制在较低
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财联社2024年度华尊奖“最佳成长财富管理奖”和证券时报“2024年度中国证券业
新锐财富经纪商君鼎奖”“2024年度中国证券业APP运营团队君鼎奖”等奖项。
2.期货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首创京都期货开展期货经纪业务和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首创京都期货经纪业务代理买卖成交金额为6108.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1%;日均客户
权益金额10.94亿元。首创京都期货努力提升重点期货品种的投资和策略研究能力,系统构建了生猪、鸡蛋
、能化等重点期货品种的投研体系,赋能期货经纪与资管业务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公司特色的“猪贝贝”系
列资管产品。
(五)研究业务与买方投研能力建设
公司依托研究发展部开展卖方研究业务,报告期内重点加强研究业务团队建设,不断完善卖方研究产品
和服务体系。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新设投资与产品研究中心,立足“买方研究”,从大投研、大投行、大财
富管理入手,通过不断加强投资研究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大类及全球资产配置能力,为一线业务发展提供
投研支持、策略建议、产品服务,推动买方研究成为贯穿公司投资、投行、资管、财富管理等各业务板块的
底层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系北京市国资委控股的证券公司,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股东首创集团、京投公司、京能集团均为
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大型国有企业,合计持股比例达82.38%。
公司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持续巩固特色化竞争优势。一是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多资产、多策略布局取得突破性进展,资产管理规模及收入均创历史新高,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不含专
项资产管理规模)排名上升至第14位,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二是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资产配置与综
合交易能力不断增强,加快向“FICC”全面进阶,风险控制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三是依托北京区位优势,
充分把握北交所建设扩容带来的差异化发展机遇,加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推进“股债融合”,强化投行专业能力建设,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取得创新突破,收入实现逆势增长。四
是公司及子公司进一步加强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战略布局,分支机构网点布局不断优化,夯实市场拓展及客
户服务基础。五是大力促进内部协同,赋能业务发展。公司着力优化体制机制及业务管理架构,深度开展总
部策略协同、总部与分支机构业务协同,强化全业务链协同互联,加强中后台对前台业务的支持服务,经营
与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六是公司人员结构不断优化,管理层和核心人员稳定,高素质的专业员工队伍为公司
业务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厚植“自信,规矩,良知,专业
”为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企业文化,既倡导与时俱进、拼搏进取、以创新打开发展局面和空间,又强调底线思
维、规矩意识、以稳健应对变化、务实前行,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中国资本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新“国九条”,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改
革发展思路,明确顶层设计,引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2024年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9月中共中
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改革作重要部署,提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支持长期资金入市等改革措施,努力
提振资本市场。随后,国家各相关部委从资金端、资产端、市场端等多领域出台配套制度,完善政策体系及
市场规范。
在经营环境变化和市场波动的双重影响下,证券行业各业务板块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机遇与挑战,从规模
扩张向价值驱动全面转型。资产管理业务有望企稳回升,进一步强化主动管理、专业化经营,加速公募化转
型,更精准服务居民资产配置需求。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加速构建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的买方投研体系,
向客需驱动的资本中介业务模式升级,成为投资业务业绩增长的关键。投资银行业务寻求多元化发展,债券
承销、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另类投行等成为券商投行业务多元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财富管理业务稳步转
型,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从卖方销售转向买方投顾,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数智化水平,拓宽产品与服务范
围,积极打造以投资者为本的财富管理新体系。
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证券行业供给侧改革进入加速期,行业将逐步形成头部券商合
并、做大做强做优,剑指“国际一流投行”,同时中小机构谋求“差异化发展”,结合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
,聚焦特色业务做精做细的新格局。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作为北京市国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始终以服务首都发展、国家战略为己任,坚持高质量发展经营理
念,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为手段,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重
点业务,形成了以资产管理业务和固定收益业务为特色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
未来,公司将紧紧抓住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证券行业迎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期,坚持推进“以资产管理类
业务为核心引领,以财富管理类业务和投资银行类业务为两翼支撑,以投资类业务为平衡驱动”的差异化发
展战略,扩大特色业务竞争优势,加快传统业务转型升级,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一家特色鲜明、受人尊敬的金融服务商。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
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对照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做
好全面收官,继续坚定精品券商、特色券商战略定位,坚持推进“以资产管理类业务为核心引领,以财富管
理类业务、投资银行类业务为两翼支撑,以投资类业务为平衡驱动”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快改革和转型突
破,激发内部协同效能,以全业务链思维靠前布局公司在“十五五”时期的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优势,为“
十五五”时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资产管理类业务将进一步巩固既有优势,继续调整优化业务模式和产品结构,加大力度推进多资产、多
策略转型。公司将充分调动分支机构力量,大力推进资管投顾业务发展,深耕渠道和客户资源;充分关注权
益市场机会,在“固收+”、权益类产品等方面实现更多突破,进一步丰富资管产品体系,推动业务结构更
加均衡、产品结构更加多元;探索券商资管相较其他类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促进业务平
稳有序增长,引领支持公司财富管理等其他业务发展。为推动资管业务发展,公司将继续有序推进资管子公
司设立申请工作。
投资类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将继续稳步做好向“固收+”和“FICC”进阶,做好大类资产的平衡,加
强“FICC”全品种研究,丰富固收类交易策略,持续精细化负债结构管理;继续大力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做
精优势领域,拓展业务边界,丰富业务品种,提高债券做市、定价、交易撮合等综合服务能力。
权益类证券投资将围绕“去方向”,保持对市场高度的灵敏性,深入推进买方能力建设,以绝对收益为
核心目标,提升大资金配置能力,做好高股息、衍生品等策略研究以及多元化、多品类布局,降低收益曲线
波动;继续完善投研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投研人才梯队。另类投资业务将以塑造专业投资能力
和价值发现能力为基础,持续发掘北交所、新三板投资机会;精细化投后管理,强化风险控制。
投资银行类业务将秉持“专业投行、专家服务”的理念,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公司将继续推
动“股债融合”业务发展策略,立足北京,深耕北京,强化在北京的根据地建设,重点发展大财务顾问业务
,力争在并购重组、另类投行、产业投行等业务上实现突破。其中,股权融资业务将坚持科技型、北交所、
北京地区的基本定位,重点把握并购重组业务机会,积极探索另类投行业务,拓展创新业务模式;加快“投
资+投研+投行+财富管理”等“投行+”业务协同体系与机制建设,将投行业务发展为高端客户和资源整合的
入口,充分发挥投行业务带动作用。债券融资业务将进一步扩大北京地区市场影响力,同时持续巩固京外区
域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拓展资产证券化等新兴业务领域,重点发掘差异化发展机会,开拓新的增长点,提升
业务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