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138 工业富联 更新日期:2025-08-2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各类电子设备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云计算(行业) 3193.77亿 52.43 159.53亿 35.99 4.99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行业) 2878.98亿 47.26 275.32亿 62.12 9.56
工业互联网(行业) 9.40亿 0.15 4.30亿 0.97 45.79
其他业务(行业) 9.21亿 0.15 4.06亿 0.92 44.13
─────────────────────────────────────────────────
3C电子产品(产品) 6082.15亿 99.85 439.15亿 99.08 7.22
其他业务(产品) 9.21亿 0.15 4.06亿 0.92 44.1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行业) 2789.76亿 58.57 273.35亿 71.23 9.80
云计算(行业) 1943.08亿 40.79 98.65亿 25.71 5.08
工业互联网(行业) 16.46亿 0.35 8.20亿 2.14 49.81
其他业务(行业) 14.10亿 0.30 3.56亿 0.93 25.22
─────────────────────────────────────────────────
3C电子产品(产品) 4749.30亿 99.70 380.20亿 99.07 8.01
其他业务(产品) 14.10亿 0.30 3.56亿 0.93 25.22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行业) 2961.78亿 57.86 274.05亿 74.59 9.25
云计算(行业) 2124.44亿 41.51 84.22亿 22.92 3.96
工业互联网(行业) 19.12亿 0.37 9.15亿 2.49 47.87
其他(补充)(行业) 13.16亿 0.26 4.30亿 --- 32.67
─────────────────────────────────────────────────
3C电子产品(产品) 5105.34亿 99.74 367.42亿 98.84 7.20
其他(补充)(产品) 13.16亿 0.26 4.30亿 1.16 32.67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行业) 2589.66亿 58.92 280.44亿 76.80 10.83
云计算(行业) 1776.94亿 40.43 73.56亿 20.15 4.14
工业互联网(行业) 16.85亿 0.38 7.39亿 2.02 43.87
其他(补充)(行业) 12.12亿 0.28 3.75亿 1.03 30.94
─────────────────────────────────────────────────
3C电子产品(产品) 4383.45亿 99.72 361.40亿 98.97 8.24
其他(补充)(产品) 12.12亿 0.28 3.75亿 1.03 30.9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970.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5.1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9708797.00│ 65.1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033.9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6.2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0339555.00│ 56.2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AI算力竞赛持续,全球AI基础设施持续扩容
2025年,全球多家大型云服务商对AI基础设施建设资本开支延续扩张趋势,AI算力投入持续火热。随着
云服务商持续推进AI算力布局,AI服务器市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据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5年AI服务器
需求持续成长,且单位平均售价(ASP)贡献较高,产值将达2,980亿美元,占整体服务器产值占比提升至7
成以上。
行业地位方面,公司在AI服务器领域已建立坚实的研发与智能制造优势,客户粘性持续增强,技术与产
能优势日益凸显。公司与多家全球领先客户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AI服务器、液冷机柜等关键技术,并
提供客制化解决方案,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高性能AI数据中心,为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强有力支撑。目前
,公司正协同客户推进下一代产品的设计研发,在产业链覆盖广度与交付能力方面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AI发展主线,不断拓宽与主权、云服务商、企业等各类别客户的合作基础,积极
把握AI+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机遇,持续强化产品创新能力,持续引领行业AI基础设施技术演进。
2、AI手机推动高端换机潮,终端需求结构性复苏
2025年上半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显现结构性复苏。受益于AI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新兴终端的创新带动
,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头部品牌围绕AI功能进行产品迭代,带动智能终端结构性升级。AI大模型在终端侧的
部署逐步实现边缘化和轻量化,进一步打开高端移动终端的增长空间,为行业带来新机遇。根据Counterpoi
ntResearch预测,2025年全球搭载GenAI的手机出货量将超过4亿台,占全年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约三分之一,
较2024年约五分之一的占比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地位方面,公司深耕精密机构件业务多年,在核心客户的产
品中已占有较高的份额。报告期内,受益于客户高阶及平价AI机种热销,公司相关产品出货表现优于市场整
体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3、AI算力拉动网络设备需求爆发,高速交换机需求提速
2025年上半年,全球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持续向更高带宽、更低延迟演进,以积极响应AI大模型训练与推
理对网络性能的急剧增长。尤其是在AI加速器集群部署方面,高速交换机已成为市场增长亮眼的细分领域。
根据IDC测算数据,生成式AI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将从2023年的约6.4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超过90亿美
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0%。
行业地位方面,公司深耕网络通信领域多年,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产业经验。依托智能制造与快速响
应能力,公司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相关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品结构持续向高端演进。当前,800G交换
机已实现大量出货。高阶产品占比不断提升,与客户合作研发的下一代产品也在进行当中,公司在数据中心
高速互联市场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
4、政策加码,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持续加速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提出,将着力提升“5G+工业
互联网”产业供给,降低综合成本,推广典型场景,深化行业应用,充分释放“5G+工业互联网”乘数效应
,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5G+工业互联网”广泛融入实
体经济重点行业领域,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5方面能力全面提升,建设1万
个5G工厂,打造不少于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明确了未来三年“5G+工业互联网”高质
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整体思路,为产业各方主体提供发展指引和行动参考,也为具备ICT基础与垂直制造
能力的企业提供了战略机遇。
行业地位方面,公司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提升自身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将积累的经验
深度融合并转化为覆盖全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内部流程优化、数字化平台建设以及
智能制造升级,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面向外部客户,公司持续迭代和优化定制化服务方案,
帮助产业链各环节实现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
应用,扩大行业赋能的深度与广度,探索并实践更多创新模式和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
引领者和推动者,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在智能革命浪潮下加速重构,以大模型与生成式AI为代表的技术突破
推动应用生态进入爆发阶段。核心驱动力方面,预计北美四大云服务商2025年合计资本开支同比实现高速增
长,其中AI云基础设施投入占比将显著提升,带动高端AI服务器需求激增。公司通过强化产业链协同韧性,
进一步深化与北美、亚太顶尖科技企业的战略协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07.60亿元,同比增长
35.5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1.13亿元,同比增长38.61%。
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彰显强劲增长动能,订单规模与价值量同步跃升。云计算业务方面,产品结构持
续优化,AI服务器在云计算业务中的占比稳步扩大。第二季度公司整体服务器营收增长超50%,云服务商服
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150%,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GB200系列产品实现量产爬坡,良率持续改善,出
货量逐季攀升。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方面,受惠客户某些特定机种的热销,精密机构件业务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17%
。展望下半年,智能型手机市场高阶化趋势将持续GenAl与折叠装置将为产业带来新增长动能。交换机业务
方面,上半年800G高速交换机营收较2024全年增长近三倍。公司通过深化合作与优化产品结构,巩固了在核
心客户群体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全球高性能计算及AI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力。同时,公司通过
持续扩大全球产能布局版图,深度整合产业链资源,有效强化了公司产能交付的优势。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前瞻的全球化布局及供应链能力
公司在智能制造及供应链管理方面已经实现了全球化布局,建立了高端智能制造基地,并不断拓展及优
化产能。通过全球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与供应链资源的柔性调配,高效且迅速地满足客户全球交付
需求。通过对半导体、工业软件、机器人等领域的投资布局,公司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
有效地服务全球顶尖客户,并为业务持续增长保驾护航。
2、强大的技术创新及研发资源投入
公司持续强化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创新实力,截至报告期末,拥有有效申请及授权专利7362件,较上年
同期增长6.5%,技术储备规模与创新质量呈现持续提升态势。公司积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新增
授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中,与可持续发展第9项目标,暨产业、创新和基础建设相关的专利占比为75.5%
,同比增长6.3%,彰显了公司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在新增授权专利中,清洁技术领域相
关专利占比为53.3%,其中能效管理类专利占清洁技术专利的88.7%,反映了公司在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方
面的深度融合。这些成果体现了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长期投入与研发积累的显著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
坚实的技术支撑。
3、领先的智能制造及数字化实力
公司基于自身海量工业大数据和众多应用场景,不断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高效制造,并构建了一体化产
品设计和智能制造能力。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对内打造8座、对外赋能6座世界级“灯塔工厂”,成为全球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公司通过工业AI赋能协作机器人,实现了由自动化向机器人化的转变。同时,公司
进一步夯实了数字化劳动力,实现工业AI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大幅提升运作效率。
4、卓越的管理团队及人才培养机制
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具备强大的综合实力,对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核心业务理解深刻,对大数据和机
器人等新创业务超前布局。公司拥有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经验丰富的生产管理人员和熟练的技术队伍,围
绕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工艺技术及垂直整合设计制造能力,并持续优化经营模式。公司致力于汇聚全球人才,
具备完善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人才是公司布局新事业、发展新方向,并实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
据及机器人等“2+2”发展策略重要构成。
5、优质的客户资源及生态关系
公司长期耕耘电子设计开发及制造领域,核心客户均为全球领先品牌,具备强大客户资源优势。公司的
全球布局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可为客户提供高水平个性化服务;公司在技术革新方面不断探索,在新品研发
方面与客户紧密配合,和客户不断深化合作关系。此外,优质且多样的客户基础与不断优化的产品结构,也
使公司具备海量工业应用场景和工业大数据处理能力,进一步夯实高效、卓越的智能制造实力。公司多年来
与客户共同成长,追求与实现更高的客户认可度。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