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208 东材科技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材料(产品) 7.17亿 33.79 1.31亿 42.28 18.33
电子材料(产品) 5.35亿 25.23 6416.92万 20.65 11.99
光学膜材料(产品) 5.10亿 24.02 7429.52万 23.91 14.58
电工绝缘材料(产品) 2.21亿 10.43 2615.18万 8.41 11.82
环保阻燃材料(产品) 7814.97万 3.68 1080.92万 3.48 13.83
其他收入(产品) 5145.49万 2.42 191.31万 0.62 3.72
材料销售收入(产品) 928.27万 0.44 203.86万 0.66 21.9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新材料(行业) 36.79亿 98.43 7.11亿 100.13 19.34
废料销售(行业) 2240.72万 0.60 -717.11 0.00 0.00
材料销售收入(行业) 1791.62万 0.48 -125.01万 -0.18 -6.98
其他收入(行业) 1393.76万 0.37 -226.67万 -0.32 -16.26
纺织品销售(行业) 414.73万 0.11 232.13万 0.33 55.97
房租收入(行业) 28.16万 0.01 --- --- ---
─────────────────────────────────────────────────
新能源材料(产品) 13.08亿 35.00 3.10亿 43.58 23.67
光学膜材料(产品) 9.62亿 25.73 1.42亿 20.04 14.80
电子材料(产品) 8.23亿 22.03 1.44亿 20.29 17.51
电工绝缘材料(产品) 3.60亿 9.64 6812.71万 9.59 18.91
环保阻燃材料(产品) 1.23亿 3.30 2014.04万 2.84 16.34
其他主营收入(产品) 1.02亿 2.74 2691.99万 3.79 26.29
废料销售(产品) 2240.72万 0.60 -717.11 0.00 0.00
材料销售收入(产品) 1791.62万 0.48 -125.01万 -0.18 -6.98
其他收入(产品) 1393.76万 0.37 -226.67万 -0.32 -16.26
纺织品销售(产品) 414.73万 0.11 232.13万 0.33 55.97
房租收入(产品) 28.16万 0.01 --- --- ---
─────────────────────────────────────────────────
境内(地区) 34.01亿 90.99 6.31亿 88.77 18.54
境外(地区) 2.78亿 7.44 8070.86万 11.36 29.02
其他业务(地区) 5868.99万 1.57 -91.47万 -0.13 -1.56
─────────────────────────────────────────────────
直销(销售模式) 32.17亿 86.09 6.61亿 93.10 20.56
经销(销售模式) 4.61亿 12.34 4992.27万 7.03 10.8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5868.99万 1.57 -91.47万 -0.13 -1.5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材料(产品) 6.59亿 36.01 --- --- ---
光学膜材料(产品) 4.69亿 25.62 --- --- ---
电子材料(产品) 4.00亿 21.88 --- --- ---
电工绝缘材料(产品) 2.06亿 11.29 --- --- ---
环保阻燃材料(产品) 5188.98万 2.84 --- --- ---
其他(补充)(产品) 4346.82万 2.38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新材料(行业) 35.81亿 98.38 7.39亿 98.17 20.62
其他(补充)(行业) 5896.07万 1.62 1377.48万 1.83 23.36
─────────────────────────────────────────────────
新能源材料(产品) 13.01亿 35.74 3.90亿 51.78 29.95
光学膜材料(产品) 9.26亿 25.45 1.05亿 14.00 11.37
电子材料(产品) 7.75亿 21.30 1.49亿 19.76 19.18
电工绝缘材料(产品) 4.45亿 12.22 7469.14万 9.93 16.79
环保阻燃材料(产品) 1.13亿 3.11 1106.60万 1.47 9.78
其他(补充)(产品) 5896.07万 1.62 1377.48万 1.83 23.36
其他(产品) 2059.40万 0.57 922.69万 1.23 44.80
─────────────────────────────────────────────────
境内(地区) 33.44亿 91.87 6.69亿 88.91 20.00
境外(地区) 2.37亿 6.51 6970.49万 9.26 29.41
其他(补充)(地区) 5896.07万 1.62 1377.48万 1.83 23.36
─────────────────────────────────────────────────
直销(销售模式) 31.67亿 87.00 6.76亿 89.82 21.34
经销(销售模式) 4.14亿 11.38 6279.54万 8.35 15.16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5896.07万 1.62 1377.48万 1.83 23.3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1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45405.84│ 12.1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1.4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0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14395.91│ 36.0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
本报告期,公司主要从事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新型绝缘材料为基础,重点发展光学膜材
料、电子材料、环保阻燃材料等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发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
、轨道交通、消费电子、光电显示、电工电器、通信网络等领域。
(二)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采用“集团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基地化运营”的管理模式,集团设立三大中心(技术中心、管理
中心、财务中心),着力于战略引领、资源配置、技术研发、薪酬设计、绩效考核、风险管控、资本运作的
统筹管理。公司全面推行“基地化”自主运营模式,以五大基地公司(四川绵阳、江苏海安、山东东营、河
南新乡、四川成都)为运营主体,授予各基地公司销售、技术、制造、采购、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自主经营
权,以净利润为导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1、采购模式
公司一贯秉承QCDS指标原则,积极拓展物料采购渠道,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公司的大宗物料采购策略
由集团战略管理部统筹规划,生产设备由集团工程部统一招标订购,生产性原材料、辅料备件、办公劳保用
品等均由各基地的供应链管理部自主采购。在日常采购业务中,公司严格按照供应商开发、供应商管理、采
购业务三权分离的模式,搭建起了高效、便捷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系统。
2、生产模式
从产业链的位置来看,公司处于大型石化企业与终端品牌制造商的中间环节,产品均为满足特定用途的
功能性原材料。因此,公司主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制造部门结合设备性能参数和客户预订单的
情况,根据销售需求量来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和排产计划,调配资源组织生产、办理检验后入库,以实现产
量和销量的平衡。
3、销售模式
(1)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以直销为主导,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80%以上。直销模式是通过公司
营销人员销售至终端客户群,可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经销模式
是通过各地分销商开发和服务中小型客户,不断扩大营销服务网络。
(2)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公司以内销为主导,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90%以上。内销业务由各基地公
司营销部门推广销售至国内品牌厂家,公司另设一家全资孙公司-东材成都国贸,主营进出口业务,统筹公
司在海外市场的商务洽谈和销售业务。本报告期,公司进一步深化全球业务战略布局,着力提升海外业务占
比,境外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提升至7.67%,创历年最高水平。
(3)强化大客户营销策略:公司根据客户对经营业绩的贡献能力,并结合其经营规模和发展潜力,对
下游客户进行信用分级管理,强化大客户营销策略。各基地公司均委派销售专员负责大客户的销售业务,深
入了解其发展需求,资源配置给予倾斜,尽可能为其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具有
战略合作意义的标杆客户,进而形成长期稳定的行业竞争优势。
(三)行业情况说明
公司依托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新型绝缘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积累了丰富
的研发制造经验和稳定的客户资源,为轨道交通、工业电机、家用电器等领域提供了安全环保的绝缘材料解
决方案。经过多年深耕,公司生产的电工绝缘材料技术指标优良、产品性能稳定,得到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
广泛认可,已成为国内品种最齐全的电工绝缘材料制造厂商。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问题日益突出,为打破传统资源环境的约束,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使命。
自“十四五”以来,在双碳目标的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实施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
的能源转型战略,新能源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且伴随着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和上游供应端的配
套升级,进而持续带动了上游化工原材料的市场化需求。为抢抓能源转型的发展机遇,公司以电工绝缘材料
的技术储备和制造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配套优势,跟随战略客户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快速切入
了高速高效的新能源发展赛道。目前,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特高压输电、新能源汽车
等相关领域,成为公司战略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
1、新能源行业
在发电端,公司生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板基膜、特种环氧树脂等产品,是高性能光伏组件、风电叶片
的核心原材料,其市场需求量与光伏、风电的新增装机容量紧密相关。自“十四五”以来,可再生能源作为
中国发电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的战略地位越来
越突出。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
增发电装机的88.00%,其中,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02亿千瓦,风电新增装机0.26亿千瓦。截至2024年6月底
,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3.8%。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逐步从“政策驱动”
进入“平价时代”,下游终端厂商的降本提效需求更加迫切,持续带动了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进一步加快技术
革新和产品迭代升级。
在输电端,公司生产的电工聚丙烯薄膜、大尺寸绝缘结构件及制品等产品,是特高压用薄膜电容器、柔
性直流/交流输电、电力变压器的关键原材料,其市场需求量与特高压建设的开工数量紧密相关。在我国,
电力能源呈逆向分布,能源中心的地理位置距离负荷重心较远,东西部电力资源分布不均,特高压电网作为
跨区域输电的重要载体,不仅能有力推动西北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外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提
升中东部地区接受外输电比例,有效解决发电端的传输消纳和用户端的空间错配等问题,为国民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回顾2024年上半年,国家电网进一步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
目建设,加大电网投资力度,1-6月电网建设投资达2,540亿元,同比增长23.7%。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印
发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年内开工陕北-安徽、蒙西-京
津冀、甘肃-浙江3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和阿坝-成都东、大同-怀来-天津北-天津南2条特高压交流工程,随着
相关设备招标采购工作的陆续启动,下游市场的整体需求稳定向好。
在用电端,公司生产的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复合材料等产品,是薄膜电容器、
新能源驱动电机的重要原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逆变器、车载充电器、驱动电机以及配套充电桩
等核心零部件。近年来,在产业扶持政策的拉动下,国内汽车制造商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
三电”核心技术日渐成熟,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根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的驱动下,我
国汽车产业保持恢复式增长,产销量分别完成了1,389.1万辆和1,40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
中,新能源汽车延续高速发展态势,产销量分别达到了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0%
。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5.2%,这预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正式迈入规模
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正加快完善充换电、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推动
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的深度融合,构建交通运输体系和城市智能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逆势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的新进入者和跨
界资本,加之传统厂商的大规模投资扩产,导致产业链的同质化竞争加剧、技术淘汰升级,特别是多晶硅、
光伏组件、基础环氧树脂等细分产品的价格明显下跌,盈利水平有所下滑。作为国内首批涉足晶硅太阳能电
池背板基膜、电工/电子聚丙烯薄膜的厂商之一,公司自主研发的无氟、高透光率、抗紫外、耐水解聚酯薄
膜技术,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技术,制造工艺成熟,产品性能稳定,与国内的主流光伏背板、薄膜电容器
制造厂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本报告期,面对产业链利润空间下滑、进出口贸易壁垒升级、双玻组件市
场占有率提升的不利影响,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升差异化品种和出口订单的销售占比,在产能持
续扩张的基础上仍保持了较高的设备开工率和合理的盈利水平,有效对冲了本轮产业周期所带来的部分经营
压力,表现出一定的经济韧性。
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深度挖掘
XBC光伏电池、海上直驱风电机组等新一代技术路线的配套需求,同时,加快特种环氧树脂、氢能源功能高
分子材料的下游客户认证进程,不断拓宽新能源材料的应用领域,提升传统优势领域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
领先地位。
2、光学膜行业
公司应用于光学膜行业的主要产品为光学级聚酯基膜,是光电产业链前端最重要的战略性材料之一,其
市场需求量与终端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出货量密切相关。光学级聚酯基膜需满足高透光率、
低粗糙度、高平整度、高表观质量等特殊性能,对光学性能稳定性、关键装备精密度的要求极高,且下游客
户群对供应商的认证标准高、周期长,是聚酯薄膜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领域。
本报告期,在品牌降价促销、经济企稳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品牌厂商的库存消纳已初显成效,消费潜
力得到逐步释放,终端电子产品市场总体恢复向好。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第
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63亿台,同比增长10.0%,全球PC出货量为5,720万台,同比增长3.2%;2
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8亿台,同比增长12.0%,全球PC出货量为6,280万台,同比增长3
.4%。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家居、穿戴设备、车载交互式屏幕等生成式AI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AI大模型与
电子终端结合的趋势已日渐明朗,电子消费品正迎来新一轮的换机需求和产品迭代。以AI智能手机为例,作
为用户规模最大、便携性强、开发者社区完善的移动终端,其承载着AI技术普惠、解决用户痛点的重要使命
,未来几年的市场预期十分乐观。根据Canalys预测:2024年,全球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占智能手机市场整
体出货量的5%,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54%,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3%。
从产业链格局来看,在国内市场需求强劲、人才梯队健全等优势的驱动下,海外产能纷纷向大陆转移,
加之国内厂商密集投放产能,我国触控模组、LCD/OLED显示面板、MLCC陶瓷电容器等光电产业的产能规模迅
速扩大,自主核心技术和全球产业话语权也快速提升。但作为其核心原材料,我国光学级聚酯基膜的产能结
构分化严重,常规品种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中高端系列基本为垄断性生产,长期依赖于日本(东丽
、三菱、东洋纺)、韩国(SKC、科隆)等海外品牌进口,进而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压缩产品的盈利空间
。目前,在全球金融局势严峻和“经济内循环”的叠加效应下,为打破海外基础原材料的技术垄断,光电企
业正积极寻找优质的国产配套供应商,以实现关键性原材料的本土化采购,为我国光学膜制造企业带来了弯
道超车的机会,渠道和品牌的积累由量变进入质变阶段。
近几年,公司先后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MLCC及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万吨新型显示技
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5000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等多条生产线,旨在完善光学
膜板块的产业化布局,提升公司在中高端领域的综合配套能力;并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依托技术创新成功布
局汽车装饰、通讯网络等新兴应用领域,偏光片用离型膜基膜、MLCC离型基膜、汽车用功能膜等差异化产品
持续上量。未来,随着新建产能的陆续释放,光学膜的产能规模将快速扩张,品种结构和产业链体系日趋完
善,公司将加快整合市场优势资源,加快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研发布局和市场开拓,构筑拳头产品的技术
壁垒,巩固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3、电子行业
公司应用于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领域的主要产品为电子级树脂材料,是制造印制电路板(PCB)的上
游核心材料。作为集成电路的硬件载体,印制电路板承载着连接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数字及模拟信号传输
等核心功能,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公司生产的电子级树脂材料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介电常数、
低介质损耗、低膨胀系数等特性,能够满足信号传输高频化、信息处理高速化的性能需求,是制作高性能覆
铜板的三大主材之一,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服务器、汽车电子、通讯网络等诸多领域。
近几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新兴数字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球数据总量呈爆
发式增长,应用场景日趋多元化。为满足图形渲染和海量数据并行运算的性能要求,新一代服务器(AI服务
器、X86服务器等)应运而生,市场需求规模迅速增长。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发布的《AI服务
器产业分析报告》:2024年,受益于台积电、海力士、美光科技等上游供应商的产能扩张,高阶AI服务器核
心部件的供应紧张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交货周期大幅缩减。基于此,TrendForce将2024年AI服务器的全年
出货量上修至167万台,同比增长41.5%,占整体服务器出货量的比重将达到12.2%;预计2024年全年产值将
达到1,870亿美元,同比增长69%,占整体服务器产值的比重高达65%,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增长势头。与此同
时,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内市场的基础通用服务器,尤
其是X86架构服务器的出货量和销售额均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
国X86架构通用服务器出货量达到343.9万台,市场规模为218.7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X86架构通用服务器
出货量将达到525.2万台,年复合增速为8.84%,销售额将提高至393.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13.6%。
从产业链格局来看,随着海外覆铜板及下游PCB产能纷纷向我国转移,国内厂商密集投放产能,我国基
础覆铜板行业的产能规模迅速扩大,占全球产能7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覆铜板生产基地。但是,我国
的产能结构分化严重,常规覆铜板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而高性能覆铜板(HDI板、IC载板等)
领域的技术壁垒较高,贸易逆差仍在持续攀升。为避免受到国际金融博弈和原材料价格的牵制,国内覆铜板
企业正加快中高端领域的产能投放,积极寻找国内电子级树脂供应商,联合开发高频、高速、高耐热性、高
导热性、高可靠性等高性能覆铜板的多元化解决方案,共同保障通讯网络建设的安全稳定。
为抓住我国覆铜板行业的转型机遇,公司在成都设立了以开发高性能树脂材料为核心任务的东材研究院
-艾蒙特成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资建设了“年产6万吨特种环氧树脂及中间体项目”、“年产5200
吨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用特种树脂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6万吨高性能树脂及甲醛项目”,自主研发出
碳氢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苯并噁嗪树脂、特种环氧树脂等电子级树脂材料,与多家全球知
名的覆铜板制造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特别是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等产品,质量性能稳定,竞
争优势明显,已通过国内外一线覆铜板厂商供应到英伟达、华为、苹果、英特尔等主流服务器体系,助力电
子材料板块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积极配合终端客户新一
代服务器的迭代升级,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占比;同时,积极拓展高性能树脂在电子材料、复合材料、
绝缘材料、防腐涂料、橡胶轮胎等诸多领域的市场化应用,完善电子材料的品种结构,实现新建产业化项目
的产能释放,为我国新一代服务器、汽车电子、卫星通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关键性原材料的本土化保障。
4、环保阻燃行业
公司应用于环保阻燃行业的主要产品为环保阻燃共聚型聚酯树脂,是环保阻燃聚酯纤维及纺织品的上游
基础原材料,具有耐水洗、加工性能优良、阻燃性能稳定、无卤环保等特殊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地毯窗帘、
汽车及轨道交通内装饰、消防军备、安全防护等功能性纺织领域。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火灾死亡6-7万人,
而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并非火源,而是周边材料在燃烧中释放的大量烟雾和毒气。作为全球产量
最高、用途最广的合成材料,聚酯纤维具有抗皱性、高强度、弹性恢复能力强等性能优势,但其极限氧指数
只有20%-22%,在燃烧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熔体滴落现象和浓重的烟雾,是火灾中引燃、蔓延和致人烫伤的直
接祸因。因此,如何减少纺织品燃烧危险性及燃烧时有毒气体的释放,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全
球纺织品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安全、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欧美国家在功能性纺织领
域的安全法规日益完善,海外市场对环保阻燃、抗菌阻燃聚酯纤维及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攻坚中
高端的阻燃纺织领域,公司自主研发出阳离子可染阻燃聚酯、耐热阻燃聚酯、阻燃抗熔滴聚酯等系列产品,
可满足欧盟RoHS指令/REACH法规的环保要求,终端产品的出口比重较大。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按照“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
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深化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预示着
在十四五期间,“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将构成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多元化的
市场需求将不断拓宽功能性聚酯纤维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医疗卫生、大众消费领域,对无卤阻燃、抗菌、吸
排和空气自净化等功能性聚酯的市场需求尤为突出。为提前布局健康纺织品领域,公司在四川成都设立成都
葛伦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推出“葛伦森”功能性民用品牌,自主研发的抗菌阻燃聚酯、抗菌吸排聚酯
、抗菌去甲醛聚酯等健康类多功能聚酯树脂,目前已在医疗卫生、日用家纺等民用领域实现小批量应用。未
来,公司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整合市场优势资源,努力将“葛伦森”品牌产品推广到更多功能性民用
纺织领域,积极推动安全健康纺织产业的绿色转型。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创新平台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第一批优势培育企业;拥有国
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电与输变电设备绝缘材料开
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平台建设方面在行业内首屈一指。公司与清华大学、四川
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
学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和科研平台共建工作。
公司子公司东方绝缘、江苏东材、山东胜通的技术研发中心,分别被认定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
“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子公司江苏东材获批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国
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山东胜通、河南华佳获批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山东艾蒙特获批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第五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目前,公司在成都天府新区建设的“成都研发基地”已投入运行,将有助于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和前沿创新技
术的研发,进而有效推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平台升级。
(二)技术创新能力优势
公司一贯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明确技术创新的核心定位,并建立了核心技术人员在企业、高校及
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培养机制,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和品牌竞争力。集团技术中心认真贯彻公司发展战略,紧
抓新产品研制、项目申报及市场推广等工作,加快推进三新(新客户开发、新产品推广、新领域拓展)项目
开发,为新建产能的消化提供保障。2024年上半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2项省级制造强省试点专项资金项
目通过验收;1项省级“揭榜挂帅”科技项目、1项省级成果转化项目获批立项。子公司江苏东材承担的“多
层陶瓷电容器(MLCC)离型膜基膜”项目荣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进步二等奖。
2024年上半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申请专利42项,获得授权专利8项。截止2024年6月30日,公司及下
属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537项、已获授权有效专利316项,其中包含发明专利193项,实用新型专利108项,外
观设计专利15项,为公司的产业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制造技术优势
公司拥有三十余套从法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数控分切设备,并结合公司
多年积累的制造经验对进口生产线进行消化、吸收和设备改造,积极探索智能化制造模式,优化生产工艺流
程,持续提升核心设备的交付能力,制造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24年上半年,公司加快推进产业化项目
建设,“年产25000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0000吨超薄MLCC用光学级聚酯基膜技术改造
项目”、“年产3000吨超薄型聚丙烯薄膜-一号线”等,完成设备调试并投入试生产;新建产业化项目的产
能利用率和产品稳定性持续改善,加速释放优质产能。同时,各基地公司积极开展以节能降耗、提质降本为
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一步推动产能升级,为产品交付和项目达产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四)质量及标准优势
公司坚持“忽视质量就是砸自己的饭碗”的质量理念,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001
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能源管
理体系认证、GB/T29490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认证、GRS全球回收标准认证,车用材料通过IATF16949质量
管理体系认证,检测中心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公司主要产品已通过美国UL认证、德国TUV认证,符合
欧盟RoHS、REACH环保要求,被四川省认定为第一批“四川省技术标准创制中心”、“四川省AAAA级标准化
良好行为企业”。公司从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均严格按
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各环节的质量管控,以确保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质量口碑和
品牌形象。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依旧疲软,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态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全球终端消费
品市场需求不佳,化工供应链的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传统应用领域产品的市场
需求和盈利能力短期承压。而与此同时,受益于国内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汽车装饰等新兴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内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和区域配套优势逐渐凸显,核心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明显加
速,公司研发制造的特高压用电工聚丙烯薄膜和绝缘结构件、新能源汽车用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和驱动电
机用绝缘材料、汽车用功能膜、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等产品,迎来了技术变革下的结构性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10.1%,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6.2个百分点,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力量。从细分行业来看,集
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催生新的消费场景,数字经济的产业牵引作用凸显。本报告期,公司紧密围
绕董事会年初制定的“提质创新促发展,项目达产增效益”总体工作方针,积极应对部分产品的市场需求减
弱、同质化竞争加剧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主动优化产品和订单结构,着力提升新一代服务器、新能源汽车、
汽车装饰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积极抢占增量市场;同时,抢抓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进度,推动提质降
本增效,严控各项期间费用支出,深化全球业务战略布局,提升海外业务占比,在产能持续扩张的基础上仍
保持了较高的设备开工率和合理的盈利水平,有效对冲了本轮产业周期所带来的部分经营压力,表现出一定
的经济韧性。2024年上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2亿元,同比上升16.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1.60亿元,同比下降27.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09亿元,同
比下降9.0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8元,同比下降25.00%。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