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279 英利汽车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车身结构零部件及防撞系统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金属件(产品) 16.50亿 69.75 1.48亿 58.78 8.99
非金属件(产品) 5.77亿 24.37 9233.45万 36.59 16.01
模具(产品) 1.22亿 5.13 841.67万 3.33 6.93
销售材料及其他(产品) 1764.90万 0.75 328.89万 1.30 18.6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行业) 52.85亿 99.37 6.05亿 96.67 11.44
其他业务(行业) 3346.95万 0.63 2082.10万 3.33 62.21
─────────────────────────────────────────────────
金属件(产品) 37.47亿 70.46 3.41亿 54.52 9.10
非金属件(产品) 12.35亿 23.22 1.98亿 31.61 16.01
模具(产品) 3.03亿 5.69 6595.88万 10.55 21.78
其他业务(产品) 3346.95万 0.63 2082.10万 3.33 62.21
─────────────────────────────────────────────────
国内(地区) 52.27亿 98.28 5.86亿 93.69 11.21
国外(地区) 5790.26万 1.09 1863.10万 2.98 32.18
其他业务(地区) 3346.95万 0.63 2082.10万 3.33 62.21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52.85亿 99.37 6.05亿 96.67 11.4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346.95万 0.63 2082.10万 3.33 62.21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行业) 50.80亿 99.72 5.11亿 98.53 10.05
其他(补充)(行业) 1412.38万 0.28 764.05万 1.47 54.10
─────────────────────────────────────────────────
金属件(产品) 38.40亿 75.37 3.15亿 60.74 8.20
非金属件(产品) 10.90亿 21.40 1.70亿 32.78 15.58
模具(产品) 1.50亿 2.95 2593.89万 5.00 17.26
其他(补充)(产品) 1412.38万 0.28 764.05万 1.47 54.10
─────────────────────────────────────────────────
国内(地区) 50.54亿 99.22 5.04亿 97.17 9.96
国外(地区) 2574.34万 0.51 704.25万 1.36 27.36
其他(补充)(地区) 1412.38万 0.28 764.05万 1.47 54.10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50.80亿 99.72 5.11亿 98.53 10.05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412.38万 0.28 764.05万 1.47 54.10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行业) 45.90亿 99.87 6.59亿 99.48 14.35
其他(补充)(行业) 580.93万 0.13 341.91万 0.52 58.86
─────────────────────────────────────────────────
金属件(产品) 31.32亿 68.16 3.68亿 55.58 11.75
非金属件(产品) 12.18亿 26.49 2.22亿 33.60 18.27
模具(产品) 2.40亿 5.22 6821.19万 10.30 28.45
其他(补充)(产品) 580.93万 0.13 341.91万 0.52 58.86
─────────────────────────────────────────────────
国内(地区) 45.59亿 99.21 6.50亿 98.16 14.26
国外(地区) 3037.38万 0.66 875.97万 1.32 28.84
其他(补充)(地区) 580.93万 0.13 341.91万 0.52 58.86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45.90亿 99.87 6.59亿 99.48 14.35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580.93万 0.13 341.91万 0.52 58.8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9.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3.6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02398.00│ 38.06│
│客户二 │ 100185.00│ 18.84│
│客户三 │ 60015.00│ 11.29│
│客户四 │ 17244.00│ 3.24│
│客户五 │ 11935.00│ 2.24│
│合计 │ 391777.00│ 73.6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9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3.8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1220.00│ 3.14│
│供应商二 │ 10055.00│ 2.81│
│供应商三 │ 9790.00│ 2.74│
│供应商四 │ 9416.00│ 2.63│
│供应商五 │ 9024.00│ 2.52│
│合计 │ 49505.00│ 13.8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及行业情况
1、公司所属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汽车制造业(C36)下
属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C3670)。
2、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
长4.9%和6.1%;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商用车产销分别
完成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和4.9%;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
比分别增长30.1%和32%。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增长态势。由于一季度同期基数相对偏低,增速超过两位数,二
季度后整体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
上半年,国内销量同比微增,终端库存高于正常水平;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对拉动市场整体贡献显
著,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根据中国汽
车工业协会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了3000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
额超60%,实现向上突破。
展望下半年,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实施,企业新产品密集上市,将有助于进
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消费潜力,为行业全年实现稳增长提供助力。不过也要看到,当前国内消费信心不足的问
题依然突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形势更加严峻,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行业运行总
体仍面临较大压力,消费信心和市场环境需要继续提振和改善,助力行业平稳运行。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专注于实现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主营业务为车身结构零部件及防撞系统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制
造及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含金属零部件和非金属零部件两大类。除汽车零部件外,公司也生产少量汽车零
部件相关的模具。
1、公司金属零部件主要包括仪表板骨架、防撞梁、门槛、EV电池下壳体、EV电池上壳体、副车架以及
其他车身冲压件等。
2、公司非金属零部件包括前端框架、车底护板、备胎仓、EV电池上壳体、电瓶托盘、轮罩等。
(三)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车用钢材、铝材和热塑、热固类材料等。
对于钢材铝材类金属原材料,公司实际生产中会综合销售订单、销售预测信息、采购周期、生产计划及
库存等因素进行采购。因账期、服务、交付等原因,公司通过第三方经销商采购大部分金属原材料。公司进
行月度、季度或半年度询比议价,确定供应商,采用货到付款的付款方式。
热塑、热固类材料,如PP、玻纤增强材料,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采取年度锁定价格
,每年初根据项目整体情况,商定新一年度价格;新项目通过捆绑老项目价格进行谈判确定采购价格。通过
逐月签订详细规格的采购合同或采购订单进行采购。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在取得产品订单并签署框架合同后将产品规格以及技术参数提交研
发部门按照下游整车制造商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工艺设计和模具开发,在通过整车制造商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
生产批准程序(PPAP)后由生产部视订单的具体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3、销售模式
公司目前采用区域性管理模式,实行大客户经理制。公司销售均为直销,不存在经销情况。公司业务部
主要负责客户新项目的议价、承接和量产产品的订单承接及销售服务。公司在与整车制造商的合作过程中通
常采用“一品一点”配套模式,即一款零件只由一个零部件厂商供应。
(四)行业地位
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掌握轻量化前沿技术,并成为专业的轻量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材料方面,经
历了从高强钢、超高强钢、铝合金板材及型材到多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单独及组合应用;同时,公司已与
国内外先进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模具厂商、材料厂商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持续进行深度交流,不断提升
自身的产品开发效率和质量,并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进行研究。在工艺方面,具备冲压、辊压
、液压成型、铝挤压成型、热成型、激光焊接到挤出、热压和注塑等多种生产工艺。此外,公司拥有自主设
计的研发体系,经历多年发展,已经为国内合资品牌及自主品牌的整车厂设计开发一百多个轻量化零部件。
公司重要客户主要为中高端车型的优质主机厂,与包括一汽大众、北京奔驰、华晨宝马、沃尔沃亚太等
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也在逐步推广以新能源车为主的新兴主机厂客户业务,客户结构不断丰富。公
司凭借对轻量化材料的深入理解和丰富的经验,依靠良好的制造能力和设计能力,已经成为行业内完整的车
身轻量化解决方案提供者。
(五)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交通、环保、能源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国家越来越重视
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政策指引下,汽车轻量化以及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方
向。
汽车轻量化后车辆加速性提高,车辆控制稳定性、噪音、振动方面也均有改善。因此,车身重量的降低
将对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减少废气排放都有显著效果。随着汽车从传统燃油型向新能源转
型,整车厂商对零部件供应商又提出了技术创新及优化工艺的新要求。零部件行业的长期发展向好势头不变
,仍有较大的发展机遇。公司将顺应市场趋势在轻量化方向上继续发力,利用公司的研发实力,将不同的轻
量化产品组合,打造出更轻量化的车身结构件和安全件。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客户资源优势
(1)公司多年给国内主流品牌供货,与一汽大众、北京奔驰、沃尔沃亚太、华晨宝马、上汽大众、上
汽通用、吉利汽车、一汽红旗等优秀客户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从以往的单纯零件的过程开发到前期参与零
件设计结构开发,整车零件布局,后期过程开发直至批量供货。同时,公司逐步推广以新能源车为主的新兴
主机厂客户业务,与国内知名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理想、小鹏、蔚来、极星以及北美知名新能源车企等展开
合作,客户结构不断丰富。
(2)整车厂通常具备严格的外部采购管理体系,对于产品的交付及质量要求非常高,进入其采购供应
链的厂商将面临较高标准的资格审核。同时整车厂每年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并开发潜在供应商,保障生
产供应的稳定性。优质客户的审核为公司带来以下优势:①客户高标准的采购准入体系促使公司的技术创新
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始终能够保持在行业前列;②一旦通过供应商体系考核,通常会保持稳定的合作,
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能够为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产品订单;③有助于公司开拓并获取新客户。
2、多样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完善的研发体系优势
(1)公司的研发中心涵盖产品结构设计、CAE仿真模拟分析、模具工装设计及制造、产品试制、过程开
发、质量控制、试验验证等一系列功能,可以为客户提供工程可行性分析、数据模型制作、轻量化的设计服
务,同时利用自身经验优势结合CAE仿真软件完成产品的刚度、强度、振动耐久、碰撞以及工艺成型等模拟
分析,在缩短开发周期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并利用拓扑优化降低了开发成本。研发中心实验室是一个集物
理、化学、环境可靠性、腐蚀、振动耐久、机械可靠性实验室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通过了CNAS实验室认
可,同时获得一汽大众、吉利、一汽红旗、广汽、比亚迪等多家汽车制造商的认可,为公司的研发创新提供
了有力的实验验证资源保障。
(2)公司在金属与非金属领域均有良好基础,对不同材料的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将不同材料的融合
使用,实现更加精准的零部件材料设计技术,从而实现在减轻重量的基础上保证零部件强度和降低生产成本
的目标,持续为客户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
3、雄厚的生产制造实力优势
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奠定了公司雄厚的制造实力。公司拥有数条大型进口冲压生产线及全自动热压生产
线,数十台进口油压机、注塑机、多工位移送冲压机,数十台德国、日本、瑞典等进口自动焊接、水切割、
涂胶机器人,德国TRUMPF激光焊接组,铝挤压生产线,完整的产品性能试验设备,并且公司拥有SAP、MES等
先进的管理软件,保证了公司可实现智能化的管控一体化生产,使公司拥有优秀的生产制造能力。
4、生产基地布局优势
公司实施生产基地战略布局,迄今为止已经在国内主要客户周边建有二十余个生产基地,已在华南、华
中、华北、华东以及东北地区建立全面的生产配套网络,缩短了与整车厂的配套距离,也缩短了对整车厂要
求的反应时间。上述生产基地的建成表明公司全国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将能实现更加贴近客户,提供更好
的服务,为提升市场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竞争基础。
5、产品质量优势
整车制造属于高度精细化产业,因此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其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
公司设立以来一直对产品品质高度重视,公司通过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包括新产品
质量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过程质量管理、售后质量管理,质量实验室在内的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并依
托该体系,使公司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时关键总成产品采用在线自动尺寸检测,有效监控过程波
动,提高产品合格率。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平稳,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增长,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
同时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依然严峻,汽车行业总体运行依然面临较大压力。面对机
遇与挑战,公司顺应市场及行业变化,以市场及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加强运营及成本
管控,经营业绩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626.9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
.56%;实现利润总额4180.62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00.4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
75%。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以市场及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随着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汽车产业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新能源汽车占比日渐增高,公司顺应市场变化,
以市场及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公司持续开展与客户高层商务互访,让客户更加了解公
司的产品及技术能力,争取更多优质项目定点。保持传统项目优势同时,更积极争取进入客户新产品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获取51个新项目订单,其中新能源项目车型占总体项目比例达49%,包括北美知名新能
源车企,一汽大众,大众安徽,奔腾,宝马,比亚迪,小鹏,蔚来等。
2、积极推进海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现有优势业务布局
为打造国际交往的平台与窗口,对接优秀专家、引进技术及对接德国以及其他海外的客户及供应商,更
好地为客户提供不受地域限制的服务,结合对行业趋势、经营形势等因素的审慎考量,报告期内,公司筹划
和推进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工作。德国研发中心的设立,将有助于公司维护客户关系掌握欧洲主机厂前沿
发展方向,便于公司与国际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对公司的
业务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3、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轻量化方案
作为汽车行业轻量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通过吸引高素质研发人员
,优化人才结构,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研发成果陆续转化为
实际生产力,带动产品的优化和升级,保持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增加试验设备,优化试验方法,严格按照CNAS实验室规章制度进行实验操作,目前已拥有试验设备73台/套
,可完成材料试验40余项,功能测试20余项,表面防护测试20余项,环境测试10余项,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提
供优质的检测服务。
4、建立卓越运营体系,持续推进精益化管理
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运营策略,建立卓越运营体系。通过全面预算的有效监控、运营管控基础管理的
完善、改善PDCA的闭环管理,技术型改善的立项推动等多维度及全方位的进行降本增效。在运营管理方面,
持续精准掌握市场销售数据进行产销预测,在人员、产能、效率、库存等方面进行事前预测;通过管理赋能
、全面预算管理、装备与能源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精益供应链管理、标准化作业、持续改进、投资与规划
方面总结精益方法,持续进行标准化、专业化、精益化流程及方法的完善,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在
采购方面,公司不断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根据不同原材料价格特性,灵活调整锁价方式,与供应商形成战略
合作伙伴关系,以及通过技术降本、年度降价,综合降低采购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
5、优化公司人才体系建设,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和创新
公司持续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用科学的方法完成公司的战略目标。报告期内,根据公司战略规
划及组织目标,公司引进工艺、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优秀人才,不断完善公司核心团队;通过校园
招聘为主,社会招聘为辅,为公司基层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团队活力与创新能力。公司通过给予关键岗
位人员及表现优秀人员进行恰当、及时的认可和激励,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稳定性,实现公司与员工长期共
同发展。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