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369 陕鼓动力 更新日期:2025-09-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提供从供给端能源(供水、暖、冷、电、燃气、工业气体、蒸汽)到排放端(污水、垃圾等)全生命周期
一体化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能量转换设备(产品) 22.42亿 46.04 5.58亿 55.45 24.87
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产品) 22.08亿 45.34 3.24亿 32.24 14.68
工业服务(产品) 4.10亿 8.42 1.20亿 11.89 29.16
其他(产品) 659.76万 0.14 346.33万 0.34 52.49
销售材料(产品) 208.88万 0.04 13.32万 0.01 6.38
租赁业务(产品) 73.06万 0.02 73.00万 0.07 99.92
─────────────────────────────────────────────────
国内(地区) 43.72亿 89.79 8.37亿 83.19 19.14
国外(地区) 4.97亿 10.21 1.69亿 16.81 34.01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冶金行业(行业) 40.97亿 39.86 8.86亿 38.29 21.62
石化行业(行业) 40.14亿 39.06 9.18亿 39.70 22.88
能源行业(行业) 12.74亿 12.40 2.72亿 11.74 21.31
电力行业(行业) 2.86亿 2.79 2897.92万 1.25 10.12
国防行业(行业) 2.72亿 2.64 1.07亿 4.63 39.39
其他行业(行业) 2.40亿 2.33 7400.26万 3.20 30.84
城建行业(行业) 5164.98万 0.50 688.66万 0.30 13.33
其他业务(行业) 2549.99万 0.25 1707.38万 0.74 66.96
制药行业(行业) 1703.33万 0.17 359.88万 0.16 21.13
─────────────────────────────────────────────────
能量转换设备(产品) 44.96亿 43.75 13.36亿 57.77 29.72
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产品) 39.62亿 38.55 6.22亿 26.90 15.71
工业服务(产品) 17.93亿 17.45 3.38亿 14.59 18.82
其他(产品) 2161.77万 0.21 1566.94万 0.68 72.48
销售材料(产品) 255.90万 0.02 8.47万 0.00 3.31
租赁业务(产品) 132.31万 0.01 131.97万 0.06 99.74
─────────────────────────────────────────────────
国内地区(地区) 91.88亿 89.41 19.97亿 86.31 21.73
国外地区(地区) 10.63亿 10.34 3.00亿 12.95 28.18
其他业务(地区) 2549.99万 0.25 1707.38万 0.74 66.96
─────────────────────────────────────────────────
直销(销售模式) 102.52亿 99.75 22.96亿 99.26 22.4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549.99万 0.25 1707.38万 0.74 66.9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能量转换设备制造(产品) 27.10亿 54.15 7.18亿 61.34 26.48
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产品) 18.67亿 37.31 3.31亿 28.30 17.73
工业服务(产品) 7.50亿 14.98 1.15亿 9.85 15.37
分部间抵销(产品) -3.23亿 -6.45 595.77万 0.51 -1.8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冶金行业(行业) 46.50亿 45.85 8.91亿 40.86 19.16
石化行业(行业) 30.67亿 30.23 6.95亿 31.86 22.65
能源行业(行业) 12.46亿 12.28 3.00亿 13.76 24.09
其他行业(行业) 6.13亿 6.04 1.89亿 8.66 30.79
国防行业(行业) 3.16亿 3.12 4821.57万 2.21 15.25
制药行业(行业) 1.51亿 1.49 3858.72万 1.77 25.48
城建行业(行业) 4211.66万 0.42 854.52万 0.39 20.29
电力行业(行业) 3259.09万 0.32 752.72万 0.35 23.10
其他业务(行业) 2523.18万 0.25 298.91万 0.14 11.85
─────────────────────────────────────────────────
能量转换设备(产品) 43.31亿 42.70 12.49亿 57.28 28.84
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产品) 34.64亿 34.15 5.03亿 23.09 14.53
工业服务(产品) 23.23亿 22.90 4.25亿 19.49 18.29
其他业务(产品) 2523.18万 0.25 298.91万 0.14 11.85
─────────────────────────────────────────────────
国内地区(地区) 91.34亿 90.05 18.96亿 86.96 20.76
国外地区(地区) 9.84亿 9.70 2.81亿 12.90 28.58
其他业务(地区) 2523.18万 0.25 298.91万 0.14 11.85
─────────────────────────────────────────────────
直销(销售模式) 101.18亿 99.75 21.77亿 99.86 21.5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523.18万 0.25 298.91万 0.14 11.8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3.0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3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A │ 57886.92│ 5.63│
│客户B │ 34173.45│ 3.33│
│合计 │ 230040.27│ 22.3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8.8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9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A │ 41143.31│ 5.00│
│合计 │ 188679.49│ 22.9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5年上半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节持续发力、存量与增量政策组合效应深化释放的推动下,经济运行
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家着力扩大内需,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大规模设备更新激发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上半年工业经济展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国家连续出台多项重要政策,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迈出坚实步伐。非化石能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能
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持续深化;政策体系有力引导并支撑分布式能源广泛接入与高比例渗透,推动工业等重点
领域深化能源梯级利用提升综合能效,促进多能互补系统在多场景应用实现协同优化,规模化部署新型储能
等调节性资源增强系统灵活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赋能,系统韧性与运
行效率显著提升。能源体系整体沿着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方向稳步演进。
(二)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和服务介绍
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储能、石油化工、煤化工、冶金、有色、电力、硝酸、发酵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及
一带一路、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基于满足客户需求,形成涵盖设备、工程、服务、运营、智能化、金融等
的“专业化+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轴流压缩机组、离心压缩机组、能量回收透平装置、
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及化工工艺流程组合机组、硝酸四合一机组、空分机组、天然气管线及LNG机组、汽
轮机等多项高效节能环保的能量转换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公司拥有专业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
能力,为流程工业以及园区、市政等领域提供工程项目总承包、机电设备安装、能量转换系统开发设计、节
能项目诊断评估和能效分析、能量转换系统及节能环保工程设计及工程造价等系统工程方案;面向用户提供
包括安装调试、检修维修、备件服务管家、专业维保、远程互联、智能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系统服务;开展气
体、发电等单元专业化能源基础设施运营服务,显著降低成本,创造效益价值;全力打造产品智能化、过程
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体系,为用户提供面向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全生命周期数智化解决方案。
公司锚定“双碳”目标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针对客户安全高效、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等转型发展需求,
持续创新“能源互联岛”技术和智慧绿色系统,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应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聚焦
全流程全区域的供能、用能及能量转换需求的系统叠加优化、多能互补及梯级利用,实现可再生能源、清洁
能源与传统能源高效耦合集成,形成多种应用场景的低碳节约智慧系统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及社会绿色低碳
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取“集中+授权”分段实施的采购模式,主要采购生产经营所需的外协作零部件以及电机、齿轮
箱、润滑油站、阀门等风机配套产品和与生产相关的各类辅助材料及服务。公司按照《采购管理办法》《招
投标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的管理要求,开展供应商资源储备、采购选商、合同签订及各项管理工
作。通过不断引入国内外优秀供应商资源和对采购全过程的管控,持续提高供应链竞争力,满足各类市场需
求。
2、生产模式
公司一直以来从事能量转换透平设备制造,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规格品种多、单件小批量、面对市场
高度定制化离散型制造的特点,因此公司严格采取“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的生产组织模式。公司按照销售
订货合同,编制年度产品履约计划,在满足约定条款后,下发产品投料计划,生产管理部门按照产品履约时
间的不同,充分平衡产能负荷,统筹生产任务安排,科学编排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进程,确保产品按期
交付。
近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推进核心制造能力建设的进程,通过产品价值流分析,形成了现有的透平设备
关键零部件完全自制+一般零部件社会化协作的组织模式。公司持续推进过程智能化建设工作,按计划完成
了部分制造环节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叶片和叶轮车间黑灯产线建设稳步推进,并于报告期内实现实现批量加
工能力,与此同时,公司通过持续的过程精益改善,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产品履约能力持续增强,逐步
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将成为公司分布式能源战略落地的坚实基础。
3、销售模式
公司目前销售市场覆盖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市场,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销售模式,业务范围覆盖能量转化
设备、工程EPC、全生命周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等领域,公司结合用户特点,提供个性化金融方案
、工厂运营方案,满足用户系统需求;在海外市场,公司联合国内大型设计院及工程公司等合作伙伴,协同
出海,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公司深挖大客户资源,加强
海外机构建设,强化当地系统销售能力。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秉承“源于制造,超越制造”创新发展理念,贯彻“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宗旨,持续深化服务型
制造转型,创新应用和推广发展新业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公司的长期转型实践经验
获得国家工信部、发改委、陕西省等广泛认可,并加大推广陕鼓“服务型制造”模式。
公司充分发挥能量转换装备和能源基因优势,持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构建全球化研发创新体系,加
大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力度,自主创新多种节能高效的能量转换设备,多项产品荣获中国制造业“单项产品
冠军”、世界制造业大会金奖和国际博览会金奖,相关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自主研发的AV140等级轴
流压缩机组提升工业压缩机领域高度,创新乙烯三机、空分机组、合成氨三机、大型硝酸机组、大型PTA配
套机组,助力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在储能领域,公司拥有关键的压缩机组核心技术;在氢能领域,创新研
制各类加氢、脱氢装置等流程工业工艺气体压缩机组核心装备,持续探索氢还原炼铁、化石能源制氢、绿氢
绿氨绿醇等先进技术和关键装备;在CCUS领域,已具备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节设计制造核心压缩机组的
能力,并实现多个项目突破。公司持续加强业务创新开拓,聚焦突破新技术、新方案,提供市场强劲驱动力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聚焦主责主业,实现市场新突破
2025年上半年,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拓展新市场,强化满足客户需求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助力用户高质量发展。在新市场领域,公司持续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在压缩空气储能、冶金全流
程、石油化工、煤制烯烃等领域实现突破;在海外市场领域,公司在RFCC石油脑处理装置、延迟焦化装置等
富气压缩机组及循环气压缩机组等多个市场领域实现首台套业绩突破,有效提升公司海外品牌知名度。
双碳领航拓新途,创新驱动赋新能
报告期内,公司以市场趋势确定研发趋势,最大化满足市场需求,在化工领域、新能源领域、冶金领域
建立健全技术体系,以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核心技术水平提升、重点产品优化升级开展技术研
发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各类研发项目66项,完成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3项。
公司坚持以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为指导,强化能量转换设备技术研发工作,服务流程工业、智慧城市、
一带一路等各领域用户,实现降本、减碳、增盈,赋能用户高质量发展。公司开发应用于储能领域的大流量
高效率轴流压缩机和离心压缩机,助力公司年内中标100MW、200MW、350MW中温及高温储能项目群,进一步
扩展了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市场业绩,实现了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各类工况、不同规模的全覆盖。完成某百万
吨级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项目配套压缩机组全部设计方案,标志着公司具备为电厂碳捕集市场提供覆盖全
压力范围核心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为某300万吨芳烃转化装置开发了炼化一体化氢增压机组,该机组具
备整机效率高、变工况适应性强、负荷调节范围大的技术优势,满足市场应用需求。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致力于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公司持续推进中温方案压缩机
标准化、压缩-膨胀同轴一体机组、新一代超高温高压比轴流技术等重点研发工作,提升储能效率与经济性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聚焦行业前沿需求,稳步推进核心装备迭代与系统集成创新,助力压缩空气储能向更
高效、更可靠的方向发展。在CCUS领域,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正在开发大型多轴压缩机和高压单轴压缩
机。持续研究适用海上各类场景的天然气压缩机关键技术,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服务型制造,持续加强核心能力提升。目前针对核心零部件叶片制造,以五轴
加工中心、专业磨抛设备、测量机为主体,配以装卸系统、机器人传输系统、运输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产
线管控系统等,建成叶片铣磨柔性产线,实现叶片关键工序无人值守连续运转,自动生产。该产线实现了叶
片加工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制造精度,强化高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成为企业服务
型制造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撑。
公司主导并参与标准研究和制定,利用标准抢市场、创品牌,以标准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截至2025年6
月底,公司累计获批发布标准128项。
公司重视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创新驱动提升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
累计拥有授权有效专利739件,其中发明专利132件,实用新型专利577件,外观设计30件。公司累计拥有计
算机软件著作权92件。
报告期内,公司“压缩空气储能用大型轴流离心耦合式压缩机组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经评价,整
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CCUS用离心压缩机组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经评价,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草酸酯法制乙二醇防爆抗腐蚀酯化循环气压缩机组技术研发与应用”、“生物发酵用节能集约型汽电
双驱供风及能量回收机组技术及应用”2项科技成果荣获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2025年石油石化
装备科技创新成果奖。
深化服务制造转型,构建能效服务新体系
全领域开拓服务业务,助力用户实现降碳降本。公司系统服务业务向机组、装置、全流程延伸,深入了
解用户深层次需求。报告期内设备以旧换新取得多项突破,助力用户绿色高质量发展。
以系统化解决方案助力用户设备系统升级改造。公司围绕SHRT机组核心技术,结合烧结大烟道、环冷机
余热及用户现场设施,提供用户系统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设备集约、土地集约、功能集约、运营集约。
与某用户签订200m2烧结提升改造余热综合利用项目,为用户提供工艺系统设计、设备成套供货、安装、调
试等全方位EPC服务。
加快技术创新,推动国产化替代,为用户提供智慧绿色系统解决方案。不断深化服务技术研发,推动技
术创新工作,为用户机组提供国产化备件及检修维保服务、提供能效改造等智慧绿色系统方案和服务。加快
机组自电控系统国产化升级改造,为多家用户机组提供控制系统、低压电气国产化改造,电机、变频器的检
修及改造等一体化服务,完成多台套机组控制系统更新换代,保障用户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稳定性。
公司推广冶金领域极致能效服务方案,将冶金成熟模式向石化、煤化工、硝酸、发酵制药等领域复制,
进行压缩机、汽轮机等设备的流道改造升级、汽改电、余热余能利用、整机技术升级替换等服务业务开拓。
加强进口机组国产化项目推进,打破进口产品备件的垄断,解决用户长期以来依赖进口,供货周期长、维护
成本高、技术自主性弱等问题,为用户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降低运营成本。全面延伸服务边界,与用户
签订长期服务协议(LTSA),为用户工艺上下游动设备提供服务业务。
战略布局持续深化,运营业绩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秦风气体营业收入创历史同期新高。公司聚焦液体市场需求,延伸产业链并丰富品类,重点
布局医用氧与食品氮领域。医用氧方面,通过建立严密的生产及质控体系,石家庄气体与鼎承气体顺利通过
省级药监局验收,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实现药品资质零突破,将为区域医疗提供高品质供气服务。食
品氮领域,渭南气体与章丘气体构建食品级的生产标准,继铜陵气体、扬州气体后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
秦风气体持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金融赋能产业的策略,着力以现场制气的电子大宗特气为切入点
,以特气领域的客户开发和技术储备为重点,填补秦风气体在特气领域空白并快速建立其核心能力,分阶段
、分重点地布局产品,发挥工业气体运营优势,提供“大宗+特气”的一站式服务。
践行智能制造,为客户创造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产品智能化、过程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推进公司智能制造战略布局,为用户提供
数字化、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产品智能化,为客户设备的智能化提供“智慧大脑”。
公司持续开展大型化压缩空气储能机组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助力公司实现10MW至350MW级压缩空气储能
机组项目市场的持续突破和实施;不断为机组、装置、工业流程等打造控制系统“数智大脑”,自主研发的
压缩机组全自动控制、IPCC、EAOC等数智化控制、节能技术等应用于多个机组及装置的工业流程场景,成为
该领域智能化发展趋势的新亮点;智慧气体系统解决方案在秦风气体各子公司深化落地,全面提升秦风气体
监控、管理、运营、维护、安全的智能化水平,助力秦风气体获得“智慧空分示范单位”授牌、“工业气体
创新单位奖”和中机协“创新大赛优秀奖”;完成首台套压缩空气储能操作仿真系统OTS系统实施,并开发
市场演示模型,为压缩机空气储能项目落地推广提供支撑。
过程智能化,持续推进绿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建设。
作为国家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单位,公司获得AA级认证证书并完成年度外审工作;自主研发
和实施项目与合同管理系统,提高项目执行和合同履约数字化水平。
服务智能化,新一代人工智能结合工业大数据驱动服务创新
持续升级服务智能化平台,已形成覆盖千余家用户、8000余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精准管控体系;
完成安装调试可视化标准作业指导SOP系统上线运行,升级“AR+”,结合装配工艺可视化技术,实现了安装
调试过程的标准化、定量化,打通专家团队与服务、维保现场超远距协同、联动;完成基于数字孪生的工程
量核算应用开发,实现具有快速精准工程量估测,提高测算准确度与工程可控度;“智慧气体解决方案助力
工业企业实现低碳发展”入选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为气
体工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巡检机器人在高危场景下的应用”、“基于AI图像识别的工
控网络高安全远程控制装置”分别获陕西省第十六届工业工程改善创意竞赛奖。
加强品牌宣传,斩获多项荣誉
以高端装备亮相众多展会,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参加“2025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展”、“第八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CIPC)暨技术装备与
成果展”、“第四届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科技大会暨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2025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
创新大会”、“第十五届硝酸硝酸盐技术交流会议”、“2025年全国硝酸硝铵行业工作会”、“‘一带一路
’科技创新成果展”、“第七届中国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展会,通过参加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的综
合类、行业类、市场推广类等各类展会,提供系统的、定制化的品牌支持方案,以品牌力量助力服务型制造
市场开拓。
斩获多项荣誉,彰显品牌硬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入选“2024中国上市公司信用500强”名单、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
理股东回报天马奖;陕鼓动力、秦风气体荣获“2025西部企业数字化建设成效卓越单位”;公司荣获2024年
度西安高新区“开放型经济优秀企业”、西安市临潼区“生态环境宣传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公司荣获欧洲
某大型石化企业供应商年度荣誉奖、荣获某世界500强钢铁企业2024年度“优秀供应商”荣誉称号;扬州秦
风气体生产二班组在全国“安康杯”竞赛中荣获“优胜班组”荣誉称号;陕鼓数智化、秦风气体荣获e-work
s“2024年度中国智能生产杰出应用奖”;陕鼓通风荣获某中国石化企业500强2024年度“5A级供应商”荣誉
称号。
公司承接的某5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作为节能降碳产业案例入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公司1200吨/日双加压法硝酸装置荣获陕西
省工信厅“2024年度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荣誉称号;公司“大型动力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陕
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5年度(第一批)先进级智能工厂拟认定名单”;公司“新一代特大型高效节能高
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TRT)技术”入选陕西省首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优秀案例;公司总包的某用户烧结
余热利用项目,荣获“河北省用户满意星级工程”奖;
报告期内,陕鼓数智化总经理李勇荣获e-works“2024年度中国制造业卓越CIO”;公司高级技师杨东涛
、柏宁宁荣获“陕西省三秦工匠”荣誉称号,柏宁宁同时入选“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卓越技术技能人才”
;公司总质量师杜国栋荣获西安市“质量管理活动卓越领导者”;公司张小龙、马铁锋、杨东涛、马凯、朱
睿军、武文荣获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吉昌、王永奇、王鑫入选西安市总工会发布的“2025
-2026年度西安市职业技能带头人名单”。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深入挖掘用户转型需求,特别是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与能效
提升的需求。一方面公司大力推广陕鼓系统解决方案,旨在为客户创造价值,助力用户脱困脱碳;另一方面
公司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建设,提升核心制造能力,布局前沿技术研发,创新金融赋能产业,持续强化系统解
决方案的核心能力。公司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稳步向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能源
强企的目标迈进。
1、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持续聚焦细分市场用户需求及需求的变化。为满足流程工业、智慧城市、一带一路等领域和用户专
业化、个性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公司积极到用户一线进行研发,持续强化分布式能
源系统解决方案的核心能力,不断迭代升级低碳节约智慧能源互联岛方案,加快在工业、城市和电力等领域
市场应用突破,抢抓占领储能市场制高点,为客户量身打造了节能降耗、绿色低碳、高质高效、智慧互联的
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助力用户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专业化核心能力
公司持续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夯实设备、工程、服务、运营、金融、智能化等产业核心能力建设。在
设备板块方面,围绕核心制造能力提升,公司积极布局黑灯产线,智慧叶轮车间等;围绕市场需求,在压缩
空气储能、CCUS、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公司实现高端装备的市场突破。
在工程板块方面,公司持续提升工艺流程装置单元工程的设计能力、优化供应商管理和加强工程精益化
管控,为客户提供优质工程。在服务板块方面,公司全领域开拓服务业务,重点开发冶金、石化、煤化工等
领域检维修、维保、极致能效、超低排放等项目;同时,以服务类项目作为切入点,在确保核心备件落单的
同时,主动向机组、装置、全流程延伸,积极开拓非工业领域运营、运维市场。在运营板块方面,围绕工业
气体领域强链补链延链开展工作,持续扩大公司在工业气体领域的布局。在数智化方面,持续强化智能制造
业务,对内自主研发,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提高内部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对外聚焦客户需求,持续打造
机组、装置、工业流程等控制系统的“数智大脑”。在资本金融方面,以金融赋能产业,一方面持续服务主
责主业、深耕服务型制造;另一方面,围绕公司产业链上下游,根据技术创新研发情况,实现产业链的强链
补链延链。
3、市场营销和策划能力
公司紧跟市场形势变化,紧密围绕用户需求,积极挖掘市场信息,持续优化市场布局;不断完善营销管
理体系,深化基于市场策划的精准营销模式,提升营销计划的精准性与系统性;通过大客户维护工作的深入
加强、系统全面的对接,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加速推广智慧绿色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巩固公司在分布式能
源领域市场开拓的主导地位。
4、海外市场开拓能力
公司持续细化海外机构职责,坚持市场化导向,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积极布局并拓展全球市场体系。紧
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深耕沿线区域细分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成功签约如某RFCC石油脑处理装置压缩
机组、突破了海外知名炼油公司富气和循环气压缩机市场、签订南亚首个高炉鼓风机及TRT工程总承包项目
等,持续扩大海外市场影响力。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