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512 中新集团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园区开发运营。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园区开发运营(行业) 16.56亿 78.74 8.08亿 86.41 48.80
绿色公用(行业) 3.61亿 17.15 8952.66万 9.57 24.82
其他(行业) 8662.34万 4.12 3760.73万 4.02 43.41
─────────────────────────────────────────────────
提供服务(产品) 14.89亿 70.79 6.38亿 68.18 42.82
租赁业务(产品) 4.12亿 19.57 2.52亿 26.93 61.17
销售商品(产品) 2.03亿 9.63 4576.42万 4.89 22.58
─────────────────────────────────────────────────
中国大陆(地区) 20.99亿 99.76 9.36亿 100.06 44.60
新加坡(地区) 509.94万 0.24 -56.94万 -0.06 -11.17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园区开发运营(行业) 18.55亿 69.08 11.85亿 87.59 63.90
绿色发展(行业) 6.89亿 25.66 1.13亿 8.37 16.44
其他(补充)(行业) 1.19亿 4.43 4768.42万 3.52 40.10
其他业务(行业) 2211.35万 0.82 696.16万 0.51 31.48
─────────────────────────────────────────────────
提供服务(产品) 14.48亿 53.94 7.50亿 55.39 51.76
租赁业务(产品) 8.31亿 30.93 5.07亿 37.49 61.10
销售商品(产品) 4.06亿 15.13 9627.20万 7.11 23.70
─────────────────────────────────────────────────
中国大陆(地区) 26.77亿 99.70 13.56亿 100.18 50.64
新加坡(地区) 802.84万 0.30 -247.15万 -0.18 -30.7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提供服务(产品) 9.46亿 62.59 6.56亿 70.05 69.34
租赁业务(产品) 3.97亿 26.23 2.41亿 25.73 60.77
销售商品(产品) 1.69亿 11.18 3956.18万 4.22 23.42
─────────────────────────────────────────────────
中国大陆(地区) 15.09亿 99.86 9.36亿 99.97 62.03
新加坡(地区) 210.18万 0.14 25.34万 0.03 12.06
─────────────────────────────────────────────────
园区开发运营(业务) 11.48亿 75.97 8.70亿 92.91 75.78
绿色公用(业务) 2.97亿 19.63 4023.17万 4.30 13.56
其他(业务) 6657.13万 4.40 2619.01万 2.80 39.3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园区开发运营(行业) 28.53亿 78.01 16.67亿 89.79 58.44
绿色发展(行业) 6.51亿 17.80 1.24亿 6.68 19.04
其他(补充)(行业) 1.14亿 3.11 4464.41万 2.40 39.30
其他业务(行业) 3946.24万 1.08 2098.56万 1.13 53.18
─────────────────────────────────────────────────
提供服务(产品) 33.66亿 92.06 21.13亿 80.95 62.75
租赁业务(产品) 7.53亿 20.59 4.39亿 16.82 58.29
销售商品(产品) 2.90亿 7.94 5817.41万 2.23 20.04
─────────────────────────────────────────────────
江苏省(地区) 33.39亿 91.31 17.49亿 93.50 52.37
安徽省(地区) 2.49亿 6.80 1.02亿 5.48 41.22
其他业务(地区) 3946.24万 1.08 2098.56万 1.12 53.18
浙江省(地区) 1780.05万 0.49 -198.88万 -0.11 -11.1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9.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3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客户 │ 69207.07│ 25.77│
│第二名客户 │ 7750.02│ 2.89│
│第三名客户 │ 7393.05│ 2.75│
│第四名客户 │ 6099.16│ 2.27│
│第五名客户 │ 4351.40│ 1.62│
│合计 │ 94800.70│ 35.3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9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9.6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供应商 │ 13426.48│ 16.73│
│第二名供应商 │ 11459.65│ 14.28│
│第三名供应商 │ 6444.93│ 8.03│
│第四名供应商 │ 4733.31│ 5.90│
│第五名供应商 │ 3808.61│ 4.75│
│合计 │ 39872.98│ 49.6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以园区开发运营(产城融合园区和区中园)为核心主业,以产业投资和绿色发展为两翼板块,坚持
“以产为核、以绿为核”的双核驱动战略,全面融入ESG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园区开发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一体两翼”高水平协同发展。
1、园区开发运营方面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也从大规
模增量扩张阶段迈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
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公司高水平产城融合园区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一致。
2025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七年,公司围绕国家战略,在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
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区域,扇形围绕上海布局了一系列产城融合园区,助力国家科
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深耕的长三角区域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
时,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及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类载体,围绕国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
系和发展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区中园业务发展与当前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具有
较大的挖掘潜力和发展空间。
2、产业投资方面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多
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产业投资
大有可为。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坚持围绕园区开发运营主业,以产为核,聚焦新质生产力开展
多层次产业投资布局,参投基金覆盖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等重点赛道
的各发展阶段,直投业务充分发挥园区开发主体和投招联动优势,投资并赋能苏州工业园区及走出去园区内
的科技创新企业,扶持企业成长,有效推动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
3、绿色发展方面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六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提升可再生
能源供给能力,就近开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全国光伏新
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2025年2月江苏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
政策举措》,提出大力培育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前瞻布局氢能、新型储能
、零碳负碳、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支持苏州、南京等城市积极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到2030年,节
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左右,打造一批零碳工厂和园区,将为绿色业务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长三角区域布局的各走出去园区以及区中园已拥有较为丰富的工商业企业客户资
源,未来依托公司品牌优势、行业龙头地位、与政府良好的协作关系以及绿色业务板块协同集聚能力,在长
三角区域获取可再生能源项目资源具有优势。
(二)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中新集团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1994年投资设立,承载了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历史
使命,受到中新两国领导的高度关心与支持,为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2024年
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实现“九连冠”。作为园区开发主体和中新
合作载体,公司始终坚守中新合作初心,以“筑中国梦想,建新型园区”为己任,全面融入ESG发展理念,
坚持产绿双核驱动,确立了以园区开发运营为主体,产业投资和绿色发展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格
局。通过板块联动、资源集聚,实现“产业发达、配套完善、绿色低碳、开放创新”的高水平产城融合,助
力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
1、园区开发运营
园区开发运营是公司核心主业,包括产城融合园区和区中园两个板块。两个板块互相提升、互促发展,
不断提升园区开发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1)产城融合园区
公司主动服务、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围绕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聚焦园区开发运营主业,不断借
鉴创新、复制推广中新合作的成功经验,先后布局了苏锡通科技产业园、中新苏滁高新区、中新嘉善现代产
业园、中新昆承湖园区、苏银产业园等产城融合园区,开发运营面积超25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苏滁高新
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列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新昆承湖园区写入《中新两
国政府推进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合作愿景》并列入商务部《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
若干措施》支持项目。各合作区域发展平稳,形成了较好的口碑,提升了公司的中新品牌影响力。
(2)区中园
公司区中园业务作为园区开发运营核心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中新智地为主要平
台,聚焦高品质工业类载体、特色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坚守核心城市、核心位置
、核心资产,优中选优抢抓稀缺资源,已在苏州、无锡、南通、常州、镇江、嘉善等区域实现落地区中园项
目。同时,轻重并举,稳步推进资本化运作,以中新园瑞平台助力区中园拓展布局,扩大轻资产管理规模,
培育资本运作能力;以中新园舍平台专注于高品质蓝白领公寓领域,提升区中园产品配套服务能力。
2、产业投资
公司产业投资业务既是园区开发运营主业的组成部分,更是深度挖掘主业价值的核心成长业务。公司自
2018年探索开展产业投资业务以来,不断完善产业投资顶层战略架构,持续优化基金投资的赛道分布比例,
关注直投项目长期价值增长能力,不断强化产业投资能力,以投带招、以招促投、投招联动,形成了母基金
、子基金、直投基金相结合的投资布局,赋能园区开发运营主业。
基金参投方面,公司投资领域侧重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医疗健康等,既
符合国家鼓励的产业发展方向,又与公司各产城融合园区及区中园主导产业高度契合的行业,投资阶段侧重
于早中期。科创直投方面,公司发起设立了中新园创、中新园展规模合计8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围绕各园
区主导产业,紧扣赋能科技创新企业产业化和国际化特色开展投资业务,进一步助推园区优质企业跨越式发
展。其中,中新园创投资区域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主,适度关注与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有合作的优质项目
,投资领域以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命科学为主,阶段以早中期为主,兼顾成熟期。中新园展投资区域以
公司各合作园区、区中园为主,投资领域以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消费为主,阶段以成长期为主
,兼顾早期、成熟期。
3、绿色发展
公司立足园区绿色发展方向,在持续为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城市水电气热公用事业优质服务的
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绿色发电、绿色减排、绿色服务等绿色业务,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致力于实现园区的低
碳、近零碳运营。
绿色业务方面,绿色发电以旗下控股子公司中新绿能为主要平台,以国内一流绿色能源运营商为发展定
位,开发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近期以分布式光伏为重点发展方向,着力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和管
理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等能源项目。绿色减排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处置、危废处置等项目的投资
、运营和管理。绿色服务着力布局近零碳园区创建、绿电交易、碳资产管理与交易、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
体化、电站运维、集中能源站、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为企业和园区提供一站式绿色解决方案。
公用事业方面,提供水务、热电联产和城市燃气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不断提升公用事业产
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公司高举中新合作大旗,坚守中新初心,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聚
焦园区开发运营主业,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公司整体运营健康有序。
(一)深耕苏州工业园区,全面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
公司持续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紧扣园区中心工作,全力服务园区创新发展,助力园区加快建设开放
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1、中新合作持续深化。作为中新合作载体,公司充分发挥中新合作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强新加坡国际
商务合作中心运营能力,持续提升中新“国际化走廊”承载力和影响力,促进中新两国科技、人才、投资的
双向流动,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已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度、标识度。截至2025年6月,新加坡国际商务合
作中心累计签约包括中资企业海外总部、新加坡科技创新孵化项目、国际化科技创新项目等超170家,为园
区引进高质量科技企业40多家。2025年7月,中新集团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第一期)顺利发行,由东吴证券与新加坡星展证券联合主承销,星展银行积极参与本次发行,以“本土金融
力量+新加坡国际化资本”的组合,构建起中新金融合作的桥梁;中新集团旗下中新绿发与新加坡气候影响
交易所、星展银行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国际碳资产开发和交易,服务中外企业、助力全球低碳转型。
2、招商亲商成效显著。公司作为苏州工业园区招商主力军之一,聚焦园区现代产业体系,以高质量项
目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2025年上半年新增内外资注册项目46个,注册资本约9.9亿元,其中外资约0.5亿美
元。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为园区招引项目约2600个,落地科技类项目约680个,引进注册外资超191亿
美元,引进注册内资超1606亿人民币。围绕园区“两产两进”,公司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博世中国新数据中心、丹佛斯应用研发中心、嘉盛先创苏相新厂、力特奥维斯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碧迪
医疗制药系统亚太综合技术中心、亿滋苏州全球研发中心等项目相继开工开业。
3、载体服务持续赋能。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标准厂房、定制厂房、研发办公、长租公寓等自有载体
合计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为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载体保障。截至2025年6月,园区内自有载体
入驻企业约370家,综合出租率约90%;自有载体内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77家、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62家、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8家。公司持续发挥产业链招商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示范项
目,生态大厦获评2025年度苏州市“综合评价优秀楼宇”。
4、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公司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继续为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提供
优质保障。公司建设管理的金鸡湖夜光跑道项目获得2025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DesignAwards)全球照明设
计类创新金奖;葑亭大道改造工程二期(渔泾河西-方泾路交叉口东)获评江苏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星
级工地;星明街对接通园路(苏惠路-金鸡湖大道)全线建成通车,改善了湖西片区南北向交通出行条件;
沽浦路(中新大道-金胜路)完工通车,完善胜浦区域路网建设;城市更新项目文星公园、合众公园建成开放
,为园区打造美丽宜居城市提供了高品质的公共空间配套;娄葑南部片区区域规划基本形成,市政基础设施
根据地块开发进展同步推进。斜塘项目金堰路以东区域道路全部建成通车,金堰路以西区域道路全面开工建
设,其中东西向主干线东宏路已全线贯通,景观绿化及其他设施同步配套,有效改善区域交通和环境品质;
协同完成人大附中苏州校区地块规划调整,支持园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6月,累计为园区建
设道路近500公里,景观绿化1020余万平方米,城市配套超150万平方米。
5、国际教育办学成果显著。苏州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2025届毕业生已收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州
大学伯克利分校、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多伦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大阪大学等91所世界
知名高校的139份大学录取通知,并获得163万美元的奖学金,持续为园区提供一流的国际教育服务。
(二)围绕国家战略,持续强化园区开发运营
公司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聚焦园区开发运营主业,在服务重大战略上担当尽责,积极融入国家长三角一
体化、东西部协作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借鉴创新、复制推广中新合作的成功经验,推进产城融合园区
和区中园高质量发展。
1、苏锡通科技产业园
2009年,根据南通市人民政府、中新集团、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签
订的商务总协议,由中新苏通作为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开发主体。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南通大桥北侧,总体开
发面积约50平方公里。在产业园良好的发展基础上,为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
施方案要求,南通市委、市政府推进苏通、锡通园区一体化运作,于2020年成立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总体
开发面积变为100平方公里,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园区已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
智能装备、以集成电路为主的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主的生命健康新兴产业的“
两主一新”产业格局,园区全域实现九通一平,城市功能配套齐全,成功入选“江苏开发区40年建设发展优
秀案例”。2025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半导体新材料、智能输送设备、储能系统集成等一批项目。截至2025年
6月,园区累计引进372个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约1298亿元。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苏通乐园新晋为南通文
商旅融合发展新地标,特色休闲文旅片区、国际综合服务片区和滨江生态休闲片区协同发展,五星广场等部
分区域已开放,蝶恋花海、狼山探索湾项目有序推进。
2、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2年4月,中新集团与滁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关于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商务总协议,由
中新苏滁作为开发区的开发主体。该项目是公司第一个跨省合作的产城融合园区开发运营项目,位于滁州市
东南,规划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为解决产业用地空间不足,保障区域长期发展,2023年向东跨过马滁扬高
速扩展5平方公里拓展区。经过十多年开发运营,连续第7年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进入30强,园区已成为
滁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典范。
园区坚持高端、外资、品牌招商战略,围绕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主
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已成为滁州乃至安徽省外资集聚区。2025年上半年,园区新签约超级电容、精密汽车
零部件、高端装备、先进陶瓷材料等一批项目。截至2025年6月,园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405个,总投资额约
1026亿元,其中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69个。持续优化亲商环境,通过搭建产业链互动生态圈,推
动众多科技项目落户,打造区域标杆企业服务品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区域商气人气不断集聚,邻里公园
开园迎客,体育公园即将对外开放,东望湖公园已完成基础施工。第三座邻里中心——双城路邻里中心建成
招商,苏州公园商业街主体结构封顶,文体中心已完成招标,科创中心、苏滁公舍二期建成运营。
3、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
2018年12月,中新集团和嘉善县人民政府签署商务合作协议并正式启动实施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
由中新嘉善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该项目是中新集团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布
局,也是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一个落地的跨
区域合作重大项目。项目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北部,与上海接壤,总规划面积约16.5平方公里。2023年
12月,《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产业园约9.4平方公里已纳入城镇开发边界。自开园
以来,园区围绕智能传感主导产业,深耕通讯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招大引强,园区智能传感集聚效
应初步显现。
2025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工业机器人零部件、智能电动工具、光电模组、汽车零部件等一批项目。截至
2025年6月,累计引进63个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约340亿元,CPO光通信、长三角国家枢纽嘉兴算力中心等一
批产业链龙头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依托企服中心平台,促进入园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持续
提升入驻企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园区城市显示度不断提升,“七横四纵”主干路网有序推进,嘉善县市域
铁路产业园段已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外联内通的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商务楼(含酒店)项目已全面封顶
,将打造成为园区和嘉善北门户的城市地标。苏州外国语嘉善学校已完成方案设计,并将启动开工建设。充
分利用智慧城市运营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城市运营管理效率和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绿色生态开发,魏俞
线获得嘉兴市优秀园林工程奖,努力打造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绿色低碳园区。
4、中新昆承湖园区
2022年9月,中新集团和常熟市政府、常熟高新区签署中新昆承湖园区商务总协议,以轻重资产结合的
创新模式深度参与中新昆承湖园区的开发建设。该项目位于常熟高新区西部,规划面积46.4平方公里,打造
集数字科技、新能源两大产业极核,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苏州北部低碳创新城。自2023年1月开工以来,
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准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24年11月,中新昆承湖园区写入《
中新两国政府推进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合作愿景》并列入商务部《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
试验的若干措施》支持项目。
2025年上半年,为常熟高新区新增航天激光通信科技、半导体设备及新材料等一批优质项目,助力区内
低空经济、半导体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补链强链。截至2025年6月,为常熟高新区累计引进30个项目,总投资
额约59亿元。园区开发建设有序推进,低碳科技岛道路、河道陆续完工,中新创智岛河道完工、一期道路加
速推进,阿那亚创新街区一期河道完工。产业载体及公共配套设施同步推进,中新创智产业园A区、昆承科
创港A区主体结构完成,低碳数字产业园、UWC+创新岛幕墙施工收尾;海吉亚医院一期主体结构封顶,昆承
湖丰茂里商业综合体顺利开业,常熟理工学院正式更名为苏州工学院。持续为合作区域提供规划建设咨询和
产业发展服务,全力将中新合作经验融合到中新昆承湖园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发展中。
5、苏银产业园
苏银产业园是江苏宁夏两省区、苏州银川两地市探索东西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重大举措
,园区规划总面积约53平方公里。合作成立的银川苏银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为苏银产业园提供规划提
升、招商引资、软件转移等服务。园区紧紧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和银川市“三新”产业、“两
都五基地”建设目标,聚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和装备制造等产业。
2025年上半年,园区新增一批资源循环利用、人工智能、精密机械等项目。截至2025年6月,园区累计
引进约134个项目,总投资额约551亿元。沙枣树众创空间获自治区众创空间A类评价,累计入驻团队36个、
企业66家,助力区域科技项目孵化及创新发展。
6、中新海虞花园城项目
2013年9月,中新集团与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市海虞镇人民政府签订商务总协议,合作开发中新海虞
花园城项目,由中新海虞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打造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发达、宜局宜业、和谐发展的
新型小城镇示范项目。项目位于海虞镇中心区域,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
中新海虞花园城在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注重地方文化保护,持续打造江南特色小城样本。区域配
套不断完善,人民路扩建启动,镇区主干道优化贯通,“3分钟到高速、5分钟到高铁、8分钟到市区”的美
好蓝图变为现实。爱情溪岸花园二期主体封顶,美伦雅苑室外配套施工。践行保护性开发理念,完成施家湾
老宅迁建,再现古宅风貌。苏州外国语学校常熟校区牵手新加坡高校,开启国际教育新路径,教育资源优势
进一步凸显。鱼尾狮公园对外开放,“十里绿环”形态逐步展现,“家在园林中”居住氛围日益浓厚。
7、中新鸷山桃花源项目
2014年10月,公司与张家港市凤凰镇人民政府签订商务总协议,合作开发中新鸷山桃花源项目,由中新
凤凰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该项目位于凤凰新城核心区以南,规划面积约1.58平方公里。
中新鸷山桃花源坚持保护性开发,施行“一山一策”,结合鸷山特有自然资源,尊重原有地块自然肌理
,恢复鸷山“山水林田湖”的自然生态,区域内配套不断完善,温泉酒店、月夕民宿室内装修中,南湖蓬莱
和北湖石庭步道贯通,鸷山公园已成为市民主要的休闲体验地之一,区域面貌焕然一新。
8、苏州宿迁工业园
2011年1月和10月,中新集团与宿迁市人民政府、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分别签订了项目合作开
发协议,项目位于宿迁市耿车镇、双庄镇通湖大道以东105公顷区域以及双庄镇通湖大道以东区域总面积77
公顷的区域,目前开发建设工作已基本结束。
(三)不断提升区中园开发运营综合实力
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落地区中园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
综合出租率约81%。其中,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内,累计落地区中园建筑面积约155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建
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综合出租率约92%,为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载体保障。
中新智地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聚焦苏州工业园区及大市范围,通过新项目获取、定建代建、存量收
购和自有项目更新等方式,多措并举抢抓优质资源。2025年4月,中新具身智能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打造集研发、制造、展示、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高端化具身智能产业集聚区,成为绿色化、数字化园区的
新标杆。项目获评“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中新智地当选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
事单位。截至2025年6月,中新智地累计落地区中园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陆续交付常州、镇江、南通、
嘉善、江阴、句容等区中园项目52.6万平方米。产业招商方面,持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
装备制造等领域,2025年上半年引进青蜂科技、永坤科技等企业5家。截至2025年6月,累计引进企业42家,
其中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瞪羚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超50%;已交付区中园项目综合出租率约78%
。
同时,中新智地持续强化资本运作能力,2025年6月,首单区中园类REITs成功发行,产品整体规模5.8
亿元,票面利率2%,创全国类REITs产品历史新低,区中园开发运营业务实现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顺利实
现了投管退的业务闭环。参股平台中新园瑞2025年4月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累计落地4个产业园项
目,在建在管面积约85万平方米,将“基金+运营”的模式贯彻于产业园项目全周期;中新园舍参投的苏州
富隆智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累计落地蓝白领公寓项目1个、立项2个,建筑面积合计约18.8万平方米。
公司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的中新智慧园一期和苏锡通科技产业园的中新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共约20
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投入运营后,已吸引了商米科技、台湾泰将半导体材料项目等高质量项目入驻,出租率
分别约85%和86%,为科技创新优质项目提供载体平台。
公司中新联科舒城电子产业园共约8.5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投入运营后,已吸引了英力电子、安徽舒适
、六安鸿安信等优质企业入驻,综合出租率约82%,为新能源汽车、储能、智慧家电、消费电子等产品的配
套表面处理项目提供载体平台。
(四)强化两翼,板块联动赋能园区开发运营主业
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碳战略,坚持以产为核、以绿为核,开展多层次产业投资布局,加快绿
色业务发展。
1、产业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