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609 金田股份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再生铜冶炼,铜材产品加工、深加工和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铜及铜加工(行业) 999.11亿 90.42 21.97亿 87.49 2.20
其他业务(行业) 93.94亿 8.50 1.72亿 6.84 1.83
磁性材料(行业) 11.94亿 1.08 1.42亿 5.67 11.93
─────────────────────────────────────────────────
铜线(排)(产品) 535.55亿 48.47 4.63亿 18.42 0.86
铜及铜合金产品(不含铜线排)(产品) 463.56亿 41.95 17.34亿 69.07 3.74
其他业务(产品) 93.94亿 8.50 1.72亿 6.84 1.83
稀土永磁产品(产品) 11.94亿 1.08 1.42亿 5.67 11.93
─────────────────────────────────────────────────
境内(地区) 915.10亿 82.81 17.67亿 70.35 1.93
境外(地区) 95.95亿 8.68 5.73亿 22.81 5.97
其他业务(地区) 93.94亿 8.50 1.72亿 6.84 1.83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铜及铜加工(行业) 908.44亿 89.78 15.27亿 76.95 1.68
其他(补充)(行业) 89.21亿 8.82 1.40亿 7.07 1.57
磁性材料(行业) 14.25亿 1.41 3.17亿 15.98 22.25
─────────────────────────────────────────────────
铜线(排)(产品) 493.53亿 48.77 3.61亿 18.20 0.73
铜及铜合金产品(不含铜线排)(产品) 414.90亿 41.00 11.66亿 58.75 2.81
其他(补充)(产品) 89.21亿 8.82 1.40亿 7.07 1.57
稀土永磁产品(产品) 14.25亿 1.41 3.17亿 15.98 22.25
─────────────────────────────────────────────────
境内(地区) 837.58亿 82.77 12.37亿 62.35 1.48
其他(补充)(地区) 89.21亿 8.82 1.40亿 7.07 1.57
境外(地区) 85.10亿 8.41 6.07亿 30.58 7.13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铜及铜加工(行业) 735.84亿 90.67 20.99亿 80.91 2.85
其他(补充)(行业) 65.27亿 8.04 2.48亿 9.55 3.80
磁性材料(行业) 10.47亿 1.29 2.48亿 9.54 23.63
─────────────────────────────────────────────────
铜及铜合金产品(不含铜线排)(产品) 399.46亿 49.22 17.67亿 68.08 4.42
铜线(排)(产品) 336.38亿 41.45 3.33亿 12.83 0.99
其他(补充)(产品) 65.27亿 8.04 2.48亿 9.55 3.80
稀土永磁产品(产品) 10.47亿 1.29 2.48亿 9.54 23.63
─────────────────────────────────────────────────
境内(地区) 693.46亿 85.44 21.06亿 81.16 3.04
其他(补充)(地区) 65.27亿 8.04 2.48亿 9.55 3.80
境外(地区) 52.86亿 6.51 2.41亿 9.29 4.56
─────────────────────────────────────────────────
截止日期:2020-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铜及铜加工(行业) 441.20亿 94.21 16.78亿 87.76 3.80
其他(补充)(行业) 21.57亿 4.61 1.15亿 6.00 5.32
磁性材料(行业) 5.53亿 1.18 1.19亿 6.23 21.58
─────────────────────────────────────────────────
铜及铜产品(产品) 441.20亿 94.21 16.78亿 87.76 3.80
其他(补充)(产品) 21.57亿 4.61 1.15亿 6.00 5.32
稀土永磁材料(产品) 5.53亿 1.18 1.19亿 6.23 21.58
─────────────────────────────────────────────────
境内(地区) 413.46亿 88.29 15.98亿 83.54 3.86
境外(地区) 33.26亿 7.10 2.00亿 10.46 6.01
其他(补充)(地区) 21.57亿 4.61 1.15亿 6.00 5.3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93.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2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931020.00│ 9.2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84.9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6.5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849867.03│ 26.5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经过38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集研、产、销于一体,国内产业链最完整、品类最多、规模最大的铜及铜
合金材料生产企业之一,能够满足客户铜产品一站式采购需求;同时,公司积极拓展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业务,致力于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铜产品和先进材料基地。公司以十四五战略规划为指引,坚持诚
信经营,坚持做实做强,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低碳环保,坚持“世界级的铜产品和先进材
料基地”的目标不动摇,为推进现代工业文明做贡献。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加工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铜产品和稀土永磁材料两大类。铜产品包括铜棒、铜板
带、铜管、铜线(排)、阴极铜、阀门、电磁线等产品,致力于为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电力
物联网、通讯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铜材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稀土永磁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电机、机器人、消费电子、医疗器械等
领域。
(二)经营模式
1、铜产品
铜加工产品主要以“原材料价格+加工费”的方式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定价,利润主要来自相对稳定的加
工费。原材料价格随市场波动,加工费由铜加工企业和客户根据产品规格、工艺复杂性等因素协商确定。
(1)采购模式
公司原材料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采购的管理、监督工作,各经营主体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供给保障由各经
营主体负责。
(2)生产模式
各经营主体自主开展日常生产活动,由公司技术、品质等职能部门对各经营主体的生产进行全局性指导
和监督。
(3)销售模式
公司铜加工产品主要以“原材料价格+加工费”的方式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定价。公司销售主要采取直销
的形式。电磁线、阀门产品存在经销模式。
2、磁性材料
(1)采购模式
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公司稀土金属和稀土合金主要通过向国内生产厂家直接购买。公司凭借在行业内
的良好信誉,与国内知名稀土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有效保障原材料的供应。
(2)生产模式
由于稀土永磁材料应用领域广泛,下游行业跨度很大,不同客户对永磁材料性能、质量、形状、是否充
磁等特性要求不同,行业一般采用定制化生产模式。
(3)销售模式
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的销售主要采取直销的形式,以成本加成的方式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定价。
(三)行业情况
1、铜加工行业
铜加工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
,我国铜加工产业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保持了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铜产业加工
能力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整个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生产方面,中国铜加工产业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保持了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据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初步统计,2023年,中国铜加工材综合产量为2085万吨,比上年增长3.0%;根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铜材产量1061万吨,同比增0.2%。
需求方面,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和发展环境的影响,短期建筑家装、水暖卫浴等部分行业铜加工产品需求
有所下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对于下游行业,国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
长期发展规划》、《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等产业政策,加之“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
带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上述产业政策和国家战略将有效保障并促进下游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从而直接、间
接地刺激了本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家电、交运、建筑及电力投资等行业对铜的消费支持将依然存在,根据
东兴证券研报预测,至2025年该四大行业用铜量或增长286.5万吨至1271.4万吨。此外,风电、光伏、新能
源汽车等新兴领域也是拉动铜新兴消费的主要力量。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逐步落地实施,清洁能源的绿色需求逐渐增加。铜在风电领域主要用于发
电机、变压器、齿轮箱和塔筒电缆等,在光伏领域中主要用于连接器、电缆和逆变器等。国际铜业协会数据
显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用铜0.68万吨/GW,陆上风电装机容量用铜0.28万吨/GW,光伏装机用铜量为0.4万
吨/GW。根据国金证券研报,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5GW,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达
到75GW,全球和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490GW和210GW。相关行业的发展将有利提振铜加工产品需求。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频繁受到政策吹风,行业前景稳定向好。根据工信部、发改委及科技部联合印发
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至2025年,中国的汽车生产规模计划到35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
销占比达到20%以上,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大力扶持,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发布数据,2024年上半
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
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根据国际铜业协会统计
,一辆纯电轿车至少需要83kg的铜产品,而传统燃油乘用车仅需要约20kg,新能源车的铜需求大大提高。中
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对铜的消费增量有进一步的提振作用。行业格局方面,铜加工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龙
头引领作用日益增强,淘汰了一批生产成本较高、生产经营不规范的小、散企业,有利于提高龙头企业的议
价能力和盈利水平。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铜及铜合金材料制造企业,专注铜加工38年,是国内规模最大且产业链最完整的铜及
铜合金材料制造企业之一。2021-2023年,公司铜及铜产品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2%,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
现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90.77万吨,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公司铜产品种类丰富,是国内少数能够满足
客户对棒、管、板带和线材等多类别铜材产品一站式采购需求的企业。
公司铜及铜合金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通讯电子、电力电气、轨道交通等领域,下游
主要客户有三星、LG、大金、松下、三菱、舍弗勒、比亚迪、吉利、宁德时代、阳光电源、菲尼克斯、美的
、海尔等知名企业。
2、磁性材料行业
稀土永磁材料作为高端磁性材料,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鼓励发展的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我国具
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为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我国已经成为
全球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随着世界各国家纷纷大力投资低碳节能环保制造产业,并大力推
动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消费,2021年我国发布了《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鼓励使用以稀土永
磁电机为代表的节能电机,扩大高效节能电机的绿色供给等;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预计2022年-2026年
全球风电新增557GW,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6%。2020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
划》,强调要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
产销量均实现持续增长。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正在迅速
增加,该领域有望接棒新能源汽车板块为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的远期需求注入新增长动力。根据华泰证券研报
显示,预计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在2025年将达到16.68万吨。2024年上半年,受全球经济环境、行业周期
、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稀土永磁材料部分下游市场需求减弱。但长期看,稀土永磁材料作为诸
多高端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材料,以新能源车、高效节能电机、风力发电、节能家电、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为
代表的产业发展,市场前景长期可观,国内钕铁硼磁材主要企业将持续受益。
公司早在2001年开始布局磁性材料业务,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同行中技术水平较高、产品系
列较全的企业之一。公司目前设有宁波、包头2处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包头基地项目投产后,公司稀土永磁
材料年产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稀土永磁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电机、机器人、消
费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文化优势
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优劣在文化。公司秉持“天天求变、永不满足、勇于竞争、追求卓越”的企业精
神,坚持“学习、团队、诚信、责任、开放”的核心价值观,以企业文化为引领,不断优化人才的“选、拔
、用、育、留”机制,搭建人才梯队和学习、成长、发展的平台;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实
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坚持诚信原则,创造客户价值,推进企业与员工、社会、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推进
现代工业文明做贡献。
公司持续推进干部领导力建设,在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公司干部领导力得到国际知名咨询公司
BCG高度评价,公司企业文化和干部领导力得分处于有关中国企业库的领先水平。
2、规模优势
公司专注于主业发展,经过长期积累,已确立了国内铜加工行业龙头地位。2024年上半年,公司铜及铜
产品总产量达到90.77万吨。作为铜加工龙头企业,公司铜产品规模效应明显;同时,随着市场占有率以及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公司将在未来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
3、产品结构优势
公司产品结构完整,品类齐全,产业链完整,产品协同优势明显。公司有选择地进入下游深加工领域完
成产业链延伸;此外,公司铜产品以及稀土永磁材料具有高度的协同优势,可以满足下游新能源汽车、风力
发电、光伏发电等领域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目前,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电磁线、高精密铜带、铜排、合金
棒线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控系统、电驱动系统及充电系统等领域,并已进入比亚迪、
大众、宝马、丰田、广汽、上汽、吉利、中车等汽车供应商体系。
4、科技研发优势
公司具备雄厚的技术储备与研发实力,是铜加工行业的主要产品标准制定者之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
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2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磁性
材料与器件省级企业研究院、民用阀门省级企业研究院,主持、参与国家、行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订61
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44项,其中日本、美国等国际专利3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报告期内,公
司及子公司科田磁业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公司自主研发的黄铜棒生产技术和设备,获得了
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宁波市科学技
术进步奖一等奖,被业内称为“金田法”。
5、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坚持工业设计思维,以推进现代工业文明为使命,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积极打造5G+智能制造标
杆工厂,被评为宁波市未来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通过构建以“MES、SCADA”为核心工业大数据平台,实
现全透明数字化生产;通过“AI+机器视觉”技术实现关键工序质量缺陷自动化识别与控制;通过“AGV+机
器人”技术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物流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排产模型、质量模型、成本模型
、设备模型等场景化数字化应用,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6、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以创造客户价值为使命,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企业信誉已成功进入美的、海信、
比亚迪、中车、正泰、公牛、松下、大金、LG、三星、A.O.史密斯等众多知名品牌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
并已达成深入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随着公司在新能源、新基建、新消费领域的深入拓展,未来与高端客户
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有助于客户结构的升级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7、低碳环保优势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长期恪守“生态重于生产”的环保理念,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
”的战略目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节能降碳和生态建设,已成为行业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被
授予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绿色示范工厂等荣誉。当前,国家关于环保和节能的相关政策渐趋严格,
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有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也有助于规模型、环保型企业的发展。
8、精益管理优势
公司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及精细化管理,在生产现场、品质管控、设备管理等环节导入精益生产管理,
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公司多次与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合作,制定业务、职能战略,并逐步实现数字化系统
落地。先后完成ERP、CRM、MES等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建立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铜加工行业智造新模式。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面临国内外经济复杂多变、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全力推进
新建产能项目建设,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不断深化高端行业、新兴领域的客户合作和产品应用,扎实有效
地推进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7.57亿元,同比增加7.96%;公司实现铜及
铜合金材料总产量90.77万吨,对外销量85.75万吨。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国际市场拓展,提升海外品牌影响力
公司以全球化视野和思维引领发展,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公司积极参加慕
尼黑上海电子展、德国柏林线圈展等重大国际展览,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展示产品及技术优势,加强品牌海
外传播,持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铜材产品海外销量8.66万吨,同比增长22.84%。同时,为
进一步满足国际客户对公司铜管、电磁扁线等产品的需求,公司新建泰国生产基地,并拓展越南基地产线规
模。上述国际业务的稳步增长,有利于提升公司产品国际竞争力,并加快全球范围内的产品客户双升级。
(二)坚持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赋能终端应用
公司围绕重点细分行业与标杆客户,加快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通讯电子、AI人工智能、轨道交通、
精密机械制造等领域新材料开发和应用,打造行业领先的铜材解决方案。针对高表面质量、高强度、高导电
性和抗高温性等终端应用技术需求,公司持续提升产品综合性能,已研发出多种高性能铜合金产品,如高导
抗电弧产品、高导高韧产品、高耐磨高耐蚀产品和高纯无氧产品等。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电磁线、高精密铜
带、铜排、合金棒线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模块,已与比亚迪、吉利、宁德时代等标杆
客户建立稳定的供应合作关系。2024年上半年,公司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的铜产品销量8.
73万吨,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铜产品销量同比增加12%。公司持续加强在新兴高端市场领域的应用份额及技
术储备优势,助力提升公司长期综合盈利能力。
(三)推进海内外产能建设,扩大产品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年产4万吨新能源汽车用电磁扁线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部分已实现投产,目前公司
新能源电磁扁线已形成4万吨的产能规模,进一步满足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应用。此外,公司在越南基
地筹建电磁扁线产能项目,以更好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公司积极与世界一流主机厂商及电机供应商开展电磁
扁线项目的深度合作,目前共有202项新能源电磁扁线开发项目,已定点131项,共有49个高压平台项目获得
定点,且已实现多个800V高压平台电磁扁线项目的批量供货,高压产品产销量及占比持续增加。同时,凭借
高压领域的高端技术解决方案,公司PEEK线产品目前已具备产品竞争优势及进口替代能力,已取得部分高端
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定点。
公司稀土磁材包头基地一期项目已建成,将充分发挥原料供应、生产成本、技术工艺等优势,并与宁波
基地形成有效协同,以更好地提升规模效应和市场份额。
(四)深入开展碳管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公司将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融入企业战略,不断创新铜基高新材料绿色发展新路径。公司深耕再生铜
领域30余年,具备全产业链再生铜循环利用的技术经验。公司研发的低碳再生铜材已通过GRS、SCS再生认证
,并与多家世界知名客户合作,为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客户提供优质、完整的一站式绿色低碳铜材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体系化碳管理工作,加强知识赋能、人员培养和绿色产品开发设计,并持续开展生产
节能减碳。公司培养了多名碳核算员,并牵头起草了《再生铜及铜合金棒线材》国家标准。上述项目的推进
,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绿色发展契机,为公司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推动数智转型,锻造新质生产力
公司以开放和创新的态度,实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依靠数智技术赋能制造运营,积极推动与国
内外科研院所、优秀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合力突破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发挥智能工厂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的示范作用,锻造新质生产力“硬核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携手知名企业先后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和“AI规划项目”,以数字化转型框架
为基础,聚焦“数字化战略复盘、仓储物流数字转型设计、全面规划AI应用全景图”等五大目标,通过搭建
流程架构,打通业务域全流程,加速实现“融合数智技术,打造智慧金田”的愿景目标。公司大数据平台项
目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项目”。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