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国中冶(601618)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01618 中国中冶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房地产开发。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程承包(行业) 4979.60亿 90.21 465.46亿 87.03 9.35 特色业务(行业) 351.33亿 6.36 62.13亿 11.62 17.69 综合地产(行业) 186.05亿 3.37 6.02亿 1.13 3.24 其他(行业) 3.27亿 0.06 1.19亿 0.22 36.36 ───────────────────────────────────────────────── 中国(地区) 5238.89亿 94.90 492.83亿 92.15 9.41 其他国家/地区(地区) 281.36亿 5.10 41.98亿 7.85 14.9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程承包(行业) 2773.63亿 92.81 235.88亿 87.23 8.50 特色业务(行业) 160.31亿 5.36 23.81亿 8.80 14.85 综合地产(行业) 50.30亿 1.68 3.40亿 1.26 6.76 资源开发(行业) 32.92亿 1.10 8.33亿 3.08 25.29 平衡项目(行业) -28.75亿 -0.96 -1.00亿 -0.37 3.48 ───────────────────────────────────────────────── 来源于中国的对外交易收入(地区) 2855.36亿 95.55 --- --- --- 来源于其他国家/(地区)的对外交易收 133.06亿 4.45 --- --- --- 入(地区)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程承包(行业) 5854.82亿 92.37 531.98亿 86.26 9.09 特色业务(行业) 319.80亿 5.05 50.57亿 8.20 15.81 综合地产(行业) 165.19亿 2.61 13.03亿 2.11 7.89 资源开发(行业) 68.16亿 1.08 21.12亿 3.42 30.99 其他(行业) 9.05亿 0.14 --- --- --- 分部间抵销(行业) -78.33亿 -1.24 --- --- --- ───────────────────────────────────────────────── 中国(地区) 6075.18亿 95.84 561.28亿 91.39 9.24 其他国家/地区(地区) 263.52亿 4.16 52.86亿 8.61 20.0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程承包(行业) 3177.51亿 95.00 279.61亿 90.17 8.80 房地产开发(行业) 77.85亿 2.33 6.49亿 2.09 8.34 装备制造(行业) 68.95亿 2.06 9.21亿 2.97 13.36 资源开发(行业) 42.82亿 1.28 14.78亿 4.77 34.51 ───────────────────────────────────────────────── 来源于中国的对外交易收入(地区) 3218.97亿 96.24 --- --- --- 来源于其他国家/(地区)的对外交易收 125.61亿 3.76 --- --- --- 入(地区)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67.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单位1 │ 531184.80│ 0.96│ │单位2 │ 325719.50│ 0.59│ │单位3 │ 301422.90│ 0.55│ │单位4 │ 267376.00│ 0.48│ │单位5 │ 252685.90│ 0.46│ │合计 │ 1678389.10│ 3.0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2.9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单位1 │ 280224.10│ 0.56│ │单位2 │ 111015.00│ 0.22│ │单位3 │ 93261.80│ 0.19│ │单位4 │ 78280.50│ 0.16│ │单位5 │ 66934.30│ 0.13│ │合计 │ 629715.70│ 1.2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 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上级各项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 展,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奋力开拓市场抢抓先机,狠抓精细管理提升效益,突出科技创新 引领赋能,全力化解风险守牢底线,主动谋划企业再转型再升级,为公司“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 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扎实巩固 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主动顺应市场形势变化,强化基础管理能力提升,持续推动公司经营业绩稳 中向好、稳中提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12,487.06亿元,其中海外新签合同额931.34亿元,同 比增长46.94%,海外业务规模实现两年翻一番;实现营业收入5,520.25亿元,利润总额92.55亿元,经营活 动现金流78.48亿元,同比增长33.20%,保持了企业基本盘稳定,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充沛能量。 (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再转型再升级步伐稳步迈进 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不断优化调整“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业务体系。 通过推动实施“五五”战略,巩固提升钢铁冶金业务比重,成功签约山西晋钢智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绿色低 碳氢冶金项目、四川氢基竖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中试示范等项目,引领国家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冶金 建设国家队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公司紧跟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谋篇布局,在经济热点地区的市场份额平稳 上升,其中雄安新区新签合同额进入央企前列。公司通过大力实施“五个联动”机制,积极发挥全产业链优 势,推动子企业互联互通形成营销合力,联动中标项目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成功构建了差异化的市场竞争 优势,在此带动下,公司成功中标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先进机电装备和物流产业园、新加坡圣淘沙名胜世界滨 海综合度假区酒店等一批超百亿元项目。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冶金建设技术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向相关领域 延伸,大力拓展特色业务,实现铜、镍、钴等金属资源量持续扩储,并成功开发超高纯硅基电子材料制备技 术及装备等。 (三)项目管理水平稳步提升,高质量履约扎实推进 公司深入落实《工程项目管理手册》要求,全年开展全级次项目检查14,424项次,《工程项目管理手册 》宣贯培训1,255场次,联动开展首次“大履约”体系检查;年内发布首版《商务管理制度》和《工程项目 预结算管理办法》,完成首版《项目成本管控重点工作指南》编制,为推广实施“大商务”管理打下坚实基 础。推动项目进度管理能力持续提升,通过进度预警、处置闭环管理,推动进度一级预警项目数量占比降低 12%,同时通过大力实施“降本增效、综合施策降杠杆化风险三年专项行动”,持续改善经济运营质量。报 告期内,公司承建的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自主设计供货的全球最宽厚板轧机— —河南安钢周口钢铁基地宽厚板项目成功热试,新疆有色金属冶炼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四川达钢搬迁升级改 造项目全线投产,雄安国贸中心项目完成航站楼钢结构封顶,故宫博物院北院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江龙 高速项目磨刀溪特大桥成功合龙,为保障国计民生、引领行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科技创新支撑逐步增强,改革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数字化管理赋 能。聚焦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完善体制机制,获批组建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所属中冶建研院钢铁工业 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优化重组;所属中冶南方牵头成功获批国务院国资委“冶金工业污染治理 原创技术策源地”;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高电压大功率熔盐储能感应加热装置成 功投运,自主开发的世界首条炭热还原烟气制硫磺中试线热试成功;示范企业培育再创佳绩,国家级制造业 单项冠军增至6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0个;资质矩阵建设续创佳绩,特级资质增至49项;企业 整体信用持续提升,AAA级子公司增至7家,AA+级子公司达到15家。 (五)合规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风险防控成效持续巩固 公司扎实推进法治合规体系建设,建立实施子企业“一对一”评价体系,强化合规“三道防线”主体责 任,顺利通过合规管理体系认证,制订20个业务条线的《合规管理手册》和3个重点领域的《合规指引》, 引导骨干子企业全面建立合规管理“三张清单”,案件处置和督办成效显著提高,减损挽损及回款额同步提 升。公司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突出抓好重大风险防控,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安全保障,持续推进房地产和 PPP、投融建项目风险化解,落实中央关于房地产“止跌回稳”各项部署要求,深入推动存货压降工作,创 新土地收储、盘活闲置资产,“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统筹谋划、狠抓落实,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公司 深入践行“两个至上”理念,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点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初步实现 了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全面开展“防高坠”专项治理行动,系统规范高处作业,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总体 平稳。 (六)积极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全面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公司积极响应上交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以实际行动切实履行 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提升自身投资价值的主体责任。锚定“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企业再转型再 升级,持续优化“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业务结构,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 发展新优势;坚持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积极与股东分享发展成果,报告期内完成2023年度现金分红14 .92亿元,占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7.21%,本次经董事会审议的2024年度利润分 配方案拟继续保持稳定的现金分红比例,拟实施现金分红11.61亿元;高度重视并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报告期内公司连续第八年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年度信息披露工作A级评价;积极与 股东及投资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报告期内召开三次业绩说明会,举办“半导体新型材料”主题反向 路演,有效增进投资者对公司业务的理解与认知,加强公司与投资者的互动与互信。2025年,公司将继续聚 焦主营业务,提升全方位价值创造力,以稳健、高质量发展积极回报投资者。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工程承包 1.冶金建设 2024年全国钢铁生产总体保持稳定,有效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钢铁材料的更高需求和 推动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与此同时,钢铁行业进入“存量优化”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行业运行持续呈现 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暂停 钢铁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的发布,钢铁行业供需关系面临新挑战,绿色低碳、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兼并 重组等对产能置换政策提出了新要求,对遏制违规产能增加以及阶段性供需再平衡具有积极作用,长期来看 ,将有助于推动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兼并重组以及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有助于提升钢铁行业整体效 益和国际竞争力,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 国家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迎来诸多发展机遇。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开发性 、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项借款以及商业银行贷款在城中村改造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改造支持范围扩大 到了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内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也将重点支持城市 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两重”项目建设和“两新”政策实施,并支持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加快推进土地 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对于拓展基础设施施工、公用事业运营等业务形成重大利好。住房城乡建设 部印发《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对技术落后、不满足有关标准 规范、节能环保不达标的设备,按计划完成更新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关于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的发布,在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动智慧城 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重点部署,也将对拉动未来基建投资起到积极作用。面对巨 大的投资市场需求,公司两大主体业务大有可为。 2024年海外工程承包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现稳步提升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基 础设施的需求持续增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等国际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为海外工程承包行业创造了良 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随着国际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绿色建筑和环保工程成为新 的增长点,全球供应链更趋于区域化和本土化,建筑工程企业要更多考虑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 (二)特色业务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 、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系统性布局技术攻关与产业化落地。公司的特色业务与战新产业重合度高 ,将迎来增长窗口期。 1.矿产资源和新型材料 2024年,全球矿业形势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地缘政治等重大风险事件相互 叠加,“逆全球化”趋势及资源民族主义思潮抬头,战略性关键矿产供应安全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有 色金属价格随之宽幅震荡,不同金属品种价格走势分化明显。伦敦金属交易所镍、铜、锌、铅2024年均价分 别为17,052美元/吨、9,266美元/吨、2,811美元/吨和2,103美元/吨,较2023年分别下跌20.6%、上涨9.2%、 上涨6.1%、下跌1.6%。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汽车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于高性能存储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 芯片原材料市场蓬勃发展、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由于在先进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方面受到多重限制,芯 片设计制造的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公司相关硅基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持续升级创造了发展机遇。 2.工程服务 得益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市场对综合性、跨 阶段、一体化的工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服务领域从传统基建延伸到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新兴场域,推动 了建筑工程服务行业的发展。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工程服务行业效率和质量 得到进一步提升,成本和风险显著降低,例如通过引入BIM技术,实现建筑信息模型的全过程集成应用,提 高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并实现了跨界融合和创新发 展。在“双碳”目标、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整个行业预计将迎来更多的发展 机遇。 3.高端装备 近年来,我国冶金智能制造装备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制造工艺、技术的进步,国内头部企业已逐 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行业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整体市场份额正不断提升,基本实现进口替代,部分产品已 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钢结构方面,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 目标》,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占粗钢产 量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左右,基本实现钢结构建造智能化,为实现这一目 标,钢结构行业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钢结构产业协调发展,同时加强标准化设计、推动绿色产品研 发,积极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钢结构全产业链。 4.能源环保 能源环保行业发展逐渐从快速扩张的工程投资建设模式,逐步向稳健经营的运营模式转变。在我国经济 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能源环保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同时,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产业 低碳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点的新产业体系逐步建立,清洁能源建设市场需求旺盛, 风电、光伏发电及储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此外,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实施,带动农村生产 生活及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2029年期间我国 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至2029年末营业收入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元,生态环保行业 将主要面向水利水务、生态城镇建设、流域综合治理、土壤修复、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及固废处置等领域展 开。 (三)综合地产 从2024年房地产市场全年表现来看,整体仍呈现调整态势,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成交规模仍处于低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 .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9%;新建商品房销售额9.7万亿元,同比下降17.1%。从政策来看,2024年12月中 央经济会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 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 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有效落实,房地产市场有 望继续改善。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作为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积极顺应市场形势变化,充分结合自身优势,稳步构建了以冶金建设为 “核心”,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为“主体”,矿产资源和新型材料、工程服务、高端装备、能源环保等业务 为“特色”的“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多元业务体系。报告期内,公司锚定“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按 照“核心做强、主体做优、特色做大”的基本路径,系统谋划和有序推进企业再转型再升级,加快推动公司 高质量发展。 (一)工程承包 报告期内,面对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公司奋力开拓市场,实现新签工程合同额11,474.7 0亿元,其中,新签冶金工程合同额1,685.73亿元,占比14.69%;新签房建、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等非冶 金工程合同额9,788.97亿元,占比85.31%。 1.冶金建设业务 冶金建设业务是公司的传统核心主业,主要包括钢铁及有色行业新建、扩建及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 改造工程,钢厂及有色行业运营服务等。作为新中国冶金工业的奠基者、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 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公司依托冶金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施工全产业链整合优势,在冶金建设领域占据 绝对优势地位,是冶金建设领域领军企业。近年来,公司紧紧追随钢铁行业减量发展、由大做强的发展进程 ,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创新驱动优势、资源配置整合优势,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冶金新工艺新技术,以冶 金新质生产力相关技术为核心,带动冶金工程与运营服务业务发展,形成了全新的产业竞争力。报告期内, 公司下属中冶赛迪与日照钢铁携手打造的日照钢铁全流程智能工厂成功上线,成为行业规模最大、产线最多 、全流程集成度最高的钢铁智慧中心;下属中冶京诚自主研发的“AI+长材”机器视觉应用系统,在福建三 钢80万吨中大规格优质棒材产线全面投用,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实现重大突破,有效助力中国钢 铁行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2.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业务 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为公司两大“主体”业务,是公司重要的营业收入来源,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超 高层建筑、大型场馆、结构及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规模较大的城市片区建设与更新工程,以及高等级公路 、轨道交通等有比较优势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电力工程、石油化工工程、水利工程和通信工程等业 务,致力于围绕高端业务打造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智慧运营于一体的具有公司特色的“设计+总承包管 理+增值服务”的全过程服务生态链。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开发优质项目、拓展优质市场、打造优质品牌。 在房建领域,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力拓展“三大工程”业务,聚焦热点区域,加大“高大全” 项目承揽;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抢抓地下管网管廊、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机遇,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建 设,提高市政业务占比。同时,通过积极发挥市场营销“五个联动”作用,进一步发挥自身咨询、规划、勘 察、设计、投资、施工、运营等全产业链优势,承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 (二)特色业务 公司依托冶金建设主业技术优势不断延伸拓展业务领域,在矿产资源和新型材料、工程服务、高端装备 、能源环保等业务领域形成特色优势,着力打造新的产业支柱和利润增长点,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附 加值,实现差异化发展。 1.矿产资源和新型材料业务 矿产资源和新型材料业务是公司的重要特色业务,主要包括矿山开发和新型材料的生产加工研发等。公 司矿产资源业务主要集中在镍、钴、铜、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采矿、选矿、冶炼等领域,所产氢 氧化镍钴、粗铜、锌精矿、铅精矿等产品绝大部分稳定运回国内销售给下游精炼加工的客户;公司新型材料 产品主要包括硅基材料、钪矾、耐火材料、半导体材料、焊材、新型建材等。其中,新型硅基材料为公司重 点培育和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业务之一,下属中硅高科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进行“卡脖子”技术攻关,目前已开 发20余种高端硅基材料新产品,成功应用于集成电路和光通信企业,不仅实现进口替代,而且远销海外国家 及地区,成为国内外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电子信息材料生产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及待建的重点矿产资源和新型材料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1)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项目:报告期末,受益于探矿权范围内的勘探找矿成果,项目估算保 有镍资源量进一步增至184.2万吨、钴资源量增至20.9万吨。报告期内,受年度计划范围内技改维修和三季 度设备大修的影响,达产率和产量同比下降,累计生产氢氧化镍钴含镍28,669吨、含钴2,625吨,销售氢氧 化镍钴含镍30,523吨、含钴2,793吨,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归属中方利润总额4.6亿元。 (2)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项目:报告期末,项目估算保有铜资源量180.9万吨。报告期内,项目采矿 和选矿保持稳产超产,平均达产率124.6%,冶炼生产粗铜23,865吨,平均达产率119.3%,销售粗铜22,760吨 ,粗铜年度产销量创项目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归属中方利润总额2.03亿元。 (3)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项目:报告期末,项目估算保有铅资源量32.11万吨、锌资源量 64.29万吨,矿区北部补充勘探工作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符合预期,预计2025年能够实现铅锌资源量的翻 倍增长。报告期内,项目完成采出矿量51.3万吨,平均达产率102.6%,累计生产铅精矿含铅8,359吨、锌精 矿含锌40,941吨,销售铅精矿含铅8,404吨、锌精矿含锌42,641吨,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归属中方利润总 额2.5亿元。 (4)巴基斯坦锡亚迪克铜矿项目:报告期内,该项目团队持续推进开发前期各项工作,目前巴基斯坦 内相关审批程序已全部申请并基本获批,预期增储上产前景好,本公司将继续开展锡亚迪克铜矿项目科学研 究、开发筹划及找矿工作。 (5)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报告期内,该项目开展西矿区Ⅱ期补充勘探,将西矿区资源提高到勘探 级别,增加了128万吨铜资源量,使得该项目整体资源量增长到1,236万吨。本公司正在与阿富汗临时政府保 持密切沟通联系,计划加快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进矿道路建设等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改善项目投资效果,确保尽早与阿富汗临时政府共同推动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6)中硅高科新型硅基材料项目:公司下属中硅高科主要生产、研发、销售高纯多晶硅、高纯四氯化 硅及电子气体等硅基材料,并提供技术服务。作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优秀创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硅高 科目前已建成一个硅基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两个 省级研发平台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 专项、工业强基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重点项目26项,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获 得授权专利265项,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73项,率先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 垄断,带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了我国多晶硅产业从无到有并统领全球市场。报告期内,中硅高科累计销 售区熔用/直拉用电子级多晶硅281.93吨,光通信四氯化硅9,031.75吨,硅基电子特气877.32吨,碳化硅59. 77吨,实现营业收入23,075.43万元。 2.工程服务业务 公司工程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勘察、质检技术、信息技术、全过程咨询等。公 司工程服务业务以“优模式、拓领域、育能力”为发展重点,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 化”为发展方向,致力于由传统的单个项目技术服务向为园区/厂区建筑、构筑物安全智能“管家式”服务 方面转型升级。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公司已在工程勘察、测绘、全过程工程咨询(含工程监理、造价咨 询)、工程服务(城市更新、城乡规划、高端咨询、全生命周期服务)、综合管廊管网及地下空间设计、智 慧管廊运营、场馆运营、电力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智慧政府、云服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智能制造、数字信息化产品、工业互联网平台)、检验监测及评价、认证、智慧钢厂、索道工程设计等诸多 领域形成了行业领先优势,成功打造了“中冶赛迪”“中冶京诚”“中冶南方”“中国恩菲”“中冶长天” “中冶检测”等一批市场知名品牌。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核心优势领域,沿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 向,将特色技术优势向产业链高端不断延伸,持续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3.高端装备业务 高端装备业务为公司冶金建设国家队的“硬支撑”,业务范围包括冶金专营设备及非冶金设备(含通用 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工业钢结构、民用建筑和基础设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装配式构件制造(主要包 括冶金装备核心制造和总装集成,超高层、市政、桥梁、海洋等高端钢结构,复杂工业钢结构,住宅产业化 ,装配式住宅等的构件制造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钢结构、金属加工机械、物料搬运设备、冶金装备、建筑 装备等。公司核心装备业务以冶金装备为主,拥有中冶赛迪装备基地、中冶陕压装备基地、中冶长天重工基 地、中冶南方装备基地等多个核心制造基地,其产品涵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铸造轧钢等冶金主要工艺关 键设备。公司旗下“中冶重机”为冶金市场提供专业冶金大物流装备,目前已形成以抱罐车、环保型焊接渣 罐、加料机等特种设备为代表的冶金大物流装备集群,其中抱罐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公司旗下“中冶 铸模”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自主研发的钢锭模及铸件、热挤压模具、等温锻造模具、锻压机工模具广泛应 用于国内冶金装备、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开采、核电工业及武器装备领域,其中,等温锻造模具获评 “中国冶金行业最具竞争力产品”。公司在冶金工业炉研发制造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为冶金 工业炉成套设备全国产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公司高炉炭砖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生产全程采用信息化管理 ,产品质量均匀稳定,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进口同类产品水平。公司在钢结构综合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 先地位,具备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检测、监理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整合优势,钢结构产品远销30多个 国家和地区,成功打造“中冶钢构”子品牌,在海内外享有知名度。 4.能源环保业务 公司依托“中国中冶”品牌优势和专业技术研究院的领先专业技术优势,紧盯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利时机 ,在能源环保领域持续发力,构建了包括规划咨询、研发设计、投资开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 、投融资服务等在内的环保全产业链,业务范围涵盖污水处理、河道整治、垃圾焚烧、清洁能源、土壤治理 、矿山修复、生态城市、美丽乡村、海水淡化等建设工程业务(业务范围包括风光电储能、生态环保修复、 大气污染防治、工业节能、废弃处置、工业废水废液资源化、水环境治理等)。公司水务环保业务平台“中 冶生态环保”,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现有水厂57家,总设计规模逾350万 吨/天,分布于北京、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河南、河北、福建、甘肃等9个省市,水务处理规模位居建 筑央企前列。公司拥有工业环境保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 钢铁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研究平台,在钢铁工业节水、污水处理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烟 气除尘与净化、煤气回收与利用,钢渣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节能与低品质热源利用等涉及钢铁工业全流程的 相关环境保护领域掌握了多种核心技术与装备,相关技术成果与商业模式成功应用于宝钢湛江钢铁、越南台 塑钢厂等百余工程项目,为推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和升级树立了典范。近年来,公司基于传统主业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