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789 宁波建工 更新日期:2025-05-1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房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市政道路桥梁、园林绿化,建筑装修装饰、建筑幕墙的设计、施
工及预拌商品混凝土、水泥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等的生产、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房屋建筑(行业) 108.71亿 51.62 7.20亿 35.79 6.63
市政与公用设施(行业) 54.17亿 25.72 4.07亿 20.21 7.51
安装(行业) 17.99亿 8.54 1.46亿 7.28 8.14
销售建筑材料(行业) 17.37亿 8.25 3.33亿 16.56 19.19
建筑装饰工程(行业) 4.63亿 2.20 2394.33万 1.19 5.17
其它(行业) 3.49亿 1.66 3.16亿 15.71 90.71
设计(行业) 2.16亿 1.03 5540.84万 2.75 25.60
桩基(行业) 2.07亿 0.98 1049.48万 0.52 5.07
─────────────────────────────────────────────────
提供施工劳务(产品) 187.76亿 89.16 13.19亿 65.51 7.02
建材物资销售(产品) 17.37亿 8.25 3.33亿 16.56 19.19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3.30亿 1.57 3.06亿 15.18 92.67
勘察设计(产品) 2.16亿 1.03 5540.84万 2.75 25.60
─────────────────────────────────────────────────
宁波大市内(地区) 159.21亿 75.60 14.23亿 70.68 8.94
浙江省外(地区) 28.58亿 13.57 1.97亿 9.80 6.90
宁波大市外省内(地区) 19.51亿 9.26 8736.14万 4.34 4.48
其他业务(地区) 3.30亿 1.57 3.06亿 15.18 92.6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提供施工劳务(行业) 88.90亿 88.68 5.95亿 67.26 6.69
建材物资销售(行业) 9.36亿 9.33 1.64亿 18.51 17.50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1.20亿 1.20 1.03亿 11.64 85.72
勘察设计(行业) 7948.18万 0.79 2296.41万 2.60 28.8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房屋建筑(行业) 111.78亿 49.30 5.56亿 27.79 4.97
市政与公用设施(行业) 61.18亿 26.98 5.68亿 28.40 9.29
安装(行业) 21.15亿 9.33 1.86亿 9.29 8.79
销售建筑材料(行业) 20.26亿 8.93 3.89亿 19.43 19.18
建筑装饰工程(行业) 5.60亿 2.47 2791.46万 1.40 4.99
其它(行业) 2.73亿 1.21 2.08亿 10.38 75.94
设计(行业) 2.48亿 1.09 5543.83万 2.77 22.34
桩基(行业) 1.56亿 0.69 1077.51万 0.54 6.92
─────────────────────────────────────────────────
宁波大市内(地区) 161.68亿 71.31 14.09亿 70.43 8.71
浙江省外(地区) 38.55亿 17.00 2.77亿 13.83 7.18
宁波大市外省内(地区) 23.87亿 10.53 1.12亿 5.60 4.69
其他业务(地区) 2.63亿 1.16 2.03亿 10.14 77.1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提供施工劳务(行业) 96.24亿 92.36 --- --- ---
建材物资销售(行业) 5.55亿 5.33 --- --- ---
勘察设计(行业) 1.22亿 1.17 --- --- ---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1.19亿 1.14 9366.02万 10.93 78.8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7.6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1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75972.36│ 13.1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4.2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2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441994.39│ 23.2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
面对行业下行压力和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攻坚克难,全力抓经营、稳安全、强管控、有效应对各项风险挑
战,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企业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
(一)稳健经营,经受市场考验公司全年业务承接233.91亿元,同比下降13.3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
0.60亿元,同比下降7.11%;实现净利润3.22亿元,同比下降6.93%;其中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08亿元,同
比下降6.3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1亿元,同比下降4.99%;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2.77亿元,同比下降4.27%。
(二)紧抓主业,各板块稳步拓展
1、主营业务持续平稳,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报告期公司继续紧盯主营业务承接的带动作用,在严峻的竞争下保持了业务规模相对稳定。房建业务承
接136.52亿元,业务占比58.37%;市政园林业务承接59.85亿元,业务占比25.59%;建材制造及装配式建筑
业务承接15.16亿元,业务占比6.48%,装饰幕墙业务承接7.87亿元,业务占比3.36%;安装及钢结构业务9.4
3亿元,业务占比4.03%,勘察设计及其他板块承接业务5.08亿元,占比2.17%。从业务区域看,宁波大市区
承接145.02亿元,占比62.00%;宁波大市外浙江省内承接26.68亿元,占比11.41%;浙江省外承接62.20亿元
,占比26.59%。“走出去”战略取得一定成效。
2、建筑工业化板块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拓宽业务渠道
建筑工业化板块(含幕墙及钢结构)业务板块积极拓展装配式建筑及绿色智造。建乐装饰不断推进企业
装配化装修和建装一体化发展,建乐幕墙完成新基地建设。普利凯积极拓宽陶粒墙板业务规模。新力建材深
入探索清洁化生产领域,引入宁波首例应用废浆管理系统。
3、勘察设计板块助力技术提升
勘察设计板块继续以创新为驱动,宁冶勘承揽并高质量地完成了象山湾疏港高速公路工程勘察可研项目
,首次进军高速公路市场,为今后拓展该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同时,宁冶勘年度内积极拓展具有较高行
业壁垒的海洋测绘市场,承揽了省内外多个海图测绘项目。明森设计院承接业务保持增长,市政设计院探索
并落地全过程咨询合作模式。
(三)“走出去”战略布局初显成效,区域拓展取得突破
1、多点布局成效初显
报告期公司发挥综合优势,在镇海区设立浙江永镇,并在年度内取得建筑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市政集
团在年度内收购一家重庆地区具备市政壹级、建筑壹级、公路壹级等多个高等级资质的施工总包企业,力争
强化公司在西南地区的业务增长能力。建乐公司收购拥有房建壹级总承包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企业部分股权,
重点开拓余姚市场。
2、新增混凝土生产基地
在建材生产领域,报告期广天构件在奉化区新设一家混凝土搅拌站,经过近年拓展,广天构件目前已拥
有7家搅拌站点,客户响应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得到提升。另外,为扩充高附加值产品,广天构件合资设立一
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发生产公司,探索超高混凝土在建筑产品中的应用。
3、新设属地化拓展公司发展成效稳步显现
公司近年新设的下属各区域子公司业务承接初有成果,报告期内通过独立投标或联合投标等方式先后中
标奉化区生命健康产业基地(三期)工程、北仑临港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建设项目保障性租赁住房西地块项
目施工二标工程、宗泽北路(义乌站)延伸工程等项目。
(四)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竞争软实力
1、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及科技创新,报告期建工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升级为国家级,市政集团博士后工作
站获评宁波市博士创新站,建乐公司新获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2024年公司新获授权专利150项,其中发
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119项。新获软件著作权5项,新获省级工法23项,参编行业标准2项
。截止目前,拥有发明专利185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608项。
2、数智化助力产业升级
报告期股份公司全面实施了信息平台优化整合,各级子公司积极布局数字化工作,通过标准化、精细化
管理,实现数字工地应用,通过多项数据库融合分析,实现多维度数据分析可视化。
公司积极推动数智化助力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市政集团入选
第一批浙江省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建乐公司入选第一批浙江省装配化装修试点企业;广天构件认定为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五)夯实管理基础,打造良好品牌
报告期公司位列宁波市综合企业百强第30位、建工集团、市政集团、建工建乐均获浙江省建筑业先进企
业。建工集团、市政集团获中施企协诚信典型企业、3A信用等级企业。市政集团获浙江省文明单位、宁波竞
争力百强第37位。建乐公司获第一批浙江省装配化装修试点企业、浙江省建筑幕墙十大知名品牌企业。广天
构件获浙江省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宁波市制造业百强企业。宁冶勘获浙江省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示范单位、
浙江省招投标企业AAA级企业、宁波市服务业企业百强企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共同富裕
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5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60%以上
,2024年为6.67%,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
增长1.3%,中部地区投资增长5.0%,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4%,东北地区投资增长4.2%。
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其中住宅投资76040亿元,下降10.5%;办
公楼投资4160亿元,下降9.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6944亿元,下降13.9%。202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327
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1.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02%。全年全国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
赁住房和公租房等开工建设和筹集180万套(间);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开工建设和筹集189万套,城市危旧房
改造开工7.9万套;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惠及居民966万户;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农村
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开工23.9万户。
2024年我国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9949亿元,同比增长3.8%,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
企业利润7513亿元,比上年下降9.8%。2024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337500.52亿元,同比下降5.29%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83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0.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37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2.63
%。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公司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业为房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市政道路桥梁、园林绿化,建筑装修装饰、建筑幕
墙的设计、施工及预拌商品混凝土、水泥预制构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等的生产、销售。
2、主营业务经营模式
多年来公司建筑主业形成了以“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为主的目标市场经营策略及总承包业务和专
业分包业务相互配合的横向营销体系。公司通过成功实施一大批富有影响力的“高、大、精、尖”项目,进
行品牌经营,提升品牌优势,强化精品理念,深耕并巩固宁波本地及周边市场,拓展外地市场,逐步实现大
区域发展。
生产经营方面,通常情况下在公司工程项目中标签约之后,在公司各级职能管理部门管控、指导和支持
下,由各子、分公司成立工程项目部负责具体项目履约过程中各项事务(合约、成本、进度、技术、质量、
安全等)的策划、实施、管理与综合协调,完成各项工程任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聚焦于大建工相关业务,经过70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目前已形成了以建筑施工、市
政园林、装饰幕墙为核心,涵盖建筑科研、勘察测绘、工程设计、施工、安装、钢结构、商品混凝土、装配
式建筑等完整而紧凑的产业链,各细分产业协同发展,整体效益日益增强。经过产业优化和架构调整,公司
形成了由上市公司母公司平台引领,建工集团、市政集团、建工建乐、浙江永镇四个总承包业务板块齐头并
进,广天构件、宁勘院等专业公司协同互补的产业拓展态势,受益于宁波建工母公司良好的战略管理、投资
资产管理及资本经营能力,公司各业务板块经营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上市公司总体经营风险有效降低,经营
拓展能力大幅增强。
宁波建工专注主营业务、深耕区域市场,参与了本地区建筑业发展中所有阶段的重大建设任务,在长期
生产实践和市场竞争中培养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区域市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高,业务基础良好。公司深耕区域市场几十年,承建了宁波万豪大酒
店、宁波科技广场、丽水财税局办公大楼、宁波商会国贸中心、宁波奥体中心游泳馆、机场快速路南延及东
部新城及南部商务区大量的地标性建筑。公司获得国家建筑业最高奖项“鲁班奖”4项,获评“全国五一劳
动奖状”、“全国先进施工企业”、“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等殊荣多次,是本地区竞争力最强的施工企业
。报告期公司位列宁波市综合企业百强第30位、建工集团、市政集团、建工建乐均获浙江省建筑业先进企业
。建工集团、市政集团获中施企协诚信典型企业、3A信用等级企业。市政集团获浙江省文明单位、宁波竞争
力百强第37位。建乐公司获第一批浙江省装配化装修试点企业、浙江省建筑幕墙十大知名品牌企业。广天构
件获浙江省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宁波市制造业百强企业。宁冶勘获浙江省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示范单位、浙
江省招投标企业AAA级企业、宁波市服务业企业百强企业。浙江永镇被评为宁波市信用评价A级。
2、拥有一支勇于开拓、善于学习、素质优良、管理有力的企业团队。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及绝大多数业务、技术骨干都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在公司生产经营、技术研发、资本运营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公司人才竞争力不断增强,学历结构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28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
历158人),职称结构中级及以上职称1660人(其中高级、正高级688人)。
3、产业链完整而紧凑,产业布局优化合理。公司目前已形成涵盖勘察测绘、工程设计、建筑施工、市
政工程、园林绿化、轨道交通、安装工程、装饰幕墙、建筑材料、装配式建筑等完整的建筑业产业链,具备
提供全方位优质建筑服务的能力。
4、技术优势明显。公司下辖十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三个浙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家博士后工作站。
拥有一大批包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师等高
级技术人员,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多年来获得了大量技术研发成果,部分已应用于生产实际
。2024年新获授权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119项,获评省级工法23项。
5、运营管控高效。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宁波建工充分利用本地国企混改的政策支持,整合各方
资源,逐步打造形成了运营管控高效的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上,公司充分利用发行可转债、超短期融资券、
中期票据等多种融资形式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费用。同时,发挥规模优势不断优化建筑主材集中采购体
系,降低经营成本。考核激励上,公司制定实施了以发展质量和经营结果为导向、灵活多样的市场化考核体
系,充分激发了各级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整体业务开拓及产业布局能力不断增强。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320.35亿元,同比增长12.34%;所有者权益54.39亿元,同比增长3.31%。全年
实现营业收入210.60亿元,同比下降7.11%;实现净利润3.22亿元,同比下降6.93%;其中归属于母公司净利
润3.08亿元,同比下降6.3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1亿元,同比下降4.99%;其中归属于母公
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7亿元,同比下降4.27%。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建筑行业格局
2024年全国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6501.11亿元,同比增长3.85%;完成竣工
产值135238.80亿元,同比降低1.65%;签订合同总额727219.17亿元,同比下降0.22%,其中新签合同额3375
00.52亿元,同比下降5.2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83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0.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3
7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2.63%;实现利润7513亿元,比上年下降9.8%。
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168011个,同比增长5.57%,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河
南、四川六省建筑业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10924个,比上年增加864个,占建筑
业企业总数的6.50%;建筑业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人数为5962.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33.21万人,
降幅高达12.26%;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达到547630元/人,比上年大幅提高15.15%。
2024年,江苏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4771.49亿元,以绝对优势继续领跑全国。广东、浙江、湖北3省的建
筑业总产值也都超过了2万亿元,分列第二、三、四位。
2024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18147.7亿元,同比增长5.4%。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830.4亿元,比上年下
降5.9%。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5.6%。商品房销售面积796.3万平方米,下降11.7%。其中,住宅
销售面积637.0万平方米,下降12.8%。
截止去年底,宁波全市共有资质建筑业企业1673家。其中,特级17家,一级303家,二级533家,三级及
以下820家。宁波建工属于区域龙头建筑企业,业务范围深耕宁波辐射长三角,具有稳固的市场基础。
2、建筑业行业趋势及发展机遇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向纵深演进,建筑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导向,绿色化、智能化、存量优化
成为不可逆趋势。围绕集约高效、低碳环保、品质提升进行的城乡统筹发展、老旧小区改造、建筑工业化、
智能建筑、新能源、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建业务将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的形势下,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
币政策,建筑企业需紧跟市场需求、把握政策红利,借助数字化、智能化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运营绩效、促
进技术研发,打造竞争优势。
(1)政策发力稳增长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
2025年政府报告指出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统筹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将成为未来重
要工作。为实现经济增长,2025年地方政府计划安排4.4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
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以降息降准、专项债、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持续发
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城市更新方面,全国290多个地级市已经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先体检、后更
新”已经成为城市更新工作的共识。根据建设部规划,2025年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
安置,在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全国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线15万
公里以上,守护好城市的“里子”和“良心”。
(2)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修复、科技研发及高端制造基地建设,长三角建设“轨道上的城
市群”、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及智能工厂建设,粤港澳深化深港合作、跨境金融中心及海洋经济建设等为建筑
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重大集疏
运工程,提速推进义甬舟、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国试点,谋划推进
宁波枢纽建设。宁波近年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稳步实施与舟山、台州、绍兴的一体化合作,宁波
都市圈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辐射能力凸显。
(3)绿色、低碳、智能化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新机遇
城市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好房子”,不仅给新技术、
新产品、新材料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还能释放出扩内需、促消费的巨大潜能。在“双碳”目标下,绿色建
筑标准,企业ESG需求及消费者环保偏好倒逼行业转型,城市更新中老旧建筑节能改造、智慧社区建设,带
动低碳建材、装配式技术、建筑智能化等细分产业发展。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的发展,AI辅助设
计及建筑方案优化、建筑机器人、智能楼宇的应用将加速建筑行业低碳、智能化的演进。行业的变化既是挑
战,又为优势建筑企业突破传统模式、抢占核心赛道获得领先优势带来了机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深化改革为驱动,坚持产业结构优化、推
进管理模式升级、强化内控建设,坚定实施以房建和市政施工总承包为主体带动装饰、安装、钢结构等专业
承包,以专业设计和建筑产业化部品/构件制造及投资并购等外延扩展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坚
持推动总承包业务与专业承包业务两条腿走路,坚持实业经营与资本运作双轨发展。密切关注新基建、智能
建造等国家鼓励、政策支持、发展前景广阔的业务市场,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
综合集成高、专业竞争力强、布局合理的区域建筑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五大竞争能力: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竞争力。即要通过承建高大难新项目,进行工程技术重点、难点的攻关,
强化科技创新奖励,加强技术交流总结,提升科研水平,多出科技成果,借助科技进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通过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人才竞争力。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既要做好各类人才引进,又要抓
好人员的培训任用,并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纽带作用,强化利益共同体,增强骨干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加强劳务用工管理,培育一批长期合作、业务能力好的务工队伍,同时积极组建和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
素质高的自有劳工队伍。
通过管理创新和信息技术运用,强化管理竞争力。规范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完善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子
公司目标考核管理,提升企业各层级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经营等的管控水平,尤其要借助企业信息化建设
,实施管理流程优化,谋求工程建设现场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信息传达的即时性、准确性,从
而提升企业管理规范性、有效性。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产业投资布局,培育全产业竞争力。继续做强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总承包
业务,做大总承包业务规模,创精品工程,出品牌队伍,加大力度拓展外地市场,推进外地市场区域化、本
地化管理。充分发挥总承包业务的带动作用做精做大勘察设计、装修幕墙、安装、钢结构等专业化业务。重
点培育、支持建筑工业化板块业务发展,充分发挥建筑业全产业链资源互补协同效应。
通过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本推动竞争力。充分发挥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和资金优势,承接EPC+
F项目,拓展特许经营业务份额,提升建筑产业发展形态,形成差异化竞争能力。条件成熟情况下,实施产
业并购重组,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三)经营计划
1、加快区域市场布局,扩大市场影响
(1)强化区域经营,推进业务拓展
坚定“走出去”发展战略,大力支持新设区域子公司扎根当地、做大做强。在宁波大市范围内厚植根基
、精耕细作,提升市场占有率。在浙江省内市场加大拓展力度,强化省内同城化联动机制,把宁波的头部优
势拓展为省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对于省外重点市场区域范围,做好重点聚焦、有的放矢,以点带面持续提升
省外业务占比。
(2)发挥多元驱动,提升竞争能力
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在投融资项目及EPC项目模式中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积极参与重点区域内的投资开
发、城市更新项目。积极探索“投资+施工+运营”一体化发展模式,聚焦投融资项目的合作与拓展,为未来
稳定经营发展奠定基础。
(3)深耕专业领域,抢占细分市场高地
在专业布局方面,统筹兼顾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平衡,在传统领域提升核心能力,在新兴领域发挥好
先导作用,有效促进产业联动,聚焦数字赋能、低碳科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增长点。
2、强化主业优势,提升发展质量
(1)建工集团要深化区域经营,提升管理运营效率
建工集团应通过深化区域化经营策略,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和成本管控,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专业工程一体化水平,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确保企业高效运营。
(2)市政集团要持续拓展多元业务模式
市政集团应积极巩固拓展区域市场,通过多元经营模式和板块协同,强势打造“市政+房建”双支柱业
务,积极拓展“交通+水利”双辅助板块,培育“净水产品+环境”双促进板块,不断提升投资、建造、运营
一体化的综合能力。
(3)建乐公司要全力提升核心竞争优势
建乐公司要做大做强总承包业务规模、做细做精幕墙、装修专业板块。进一步提高投融资驱动水平,科
学筹划重点拓展的市场方向,主动走向市外省外市场,力争业务规模稳中有进。
(4)广天构件要不断提升市场地位
广天构件巩固已有业务渠道,积极开拓新渠道,依托建工体系协同优势及站点布局优势,加强与上下游
企业紧密合作关系,整合资源以扩大市场份额。持续优化提升成本管控水平,打造行业低成本竞争优势。
(5)宁冶勘要持续推进创新发展
宁冶勘要以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为导向,致力于创新业务的拓展与延伸,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积极通
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等多种手段,不断拓宽市场渠道,同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6)浙江永镇要加快业务拓展
浙江永镇要深耕属地市场,致力于通过品牌建设树立良好口碑,聚焦主责主业,做大主营业务。要提升
管理效能、优化管理体系,打造一支精明强干、高效协作的队伍。
3、加快新兴领域探索,促进转型升级
(1)顺应市场,跟踪行业发展趋势
紧密围绕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战略布局,有效加强前期谋划、资源整合,持续强化设计管理、采购管
理、工程管理等核心能力,全面提升EPC全过程管理能力,推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领域的全面进步。
(2)前瞻布局,聚焦新兴领域
聚焦市场新需求,探索数智化、绿色化与建筑产业链的契合点,关注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智慧基础设
施产业发展方向,寻求相关机遇,培育产业新动能。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即将全面到来的新时代,树立前
瞻思维,寻求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且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3)创新思路,促进技术转换
抓住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将科技革新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坚持合作、整合、开放的创新思路,加
速推进创新技术的应用和转换,有效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成效。
4、完善管控体系,助推管理及业务协同
建立健全各版块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各子公司之间各产业板块之间互联互通、资源整合,提升公司整体
竞争力;紧盯市场与政策变化,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安全
生产责任制,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完善项目成本的全过程管理体系,落实监督考核机制,加
强前期预算、过程优化、项目决算等关键环节的管控。
5、加快培育人才队伍,提升发展动力
加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专业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