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800 中国交建 更新日期:2025-04-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基建设计、基建建设、疏浚及装备制造。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建建设业务(行业) 6814.35亿 88.28 755.92亿 79.70 11.09
疏浚业务(行业) 593.96亿 7.69 75.95亿 8.01 12.79
基建设计业务(行业) 362.63亿 4.70 72.70亿 7.67 20.05
其他业务(行业) 277.45亿 3.59 32.38亿 3.41 11.67
资产出租(行业) 12.72亿 0.16 3.59亿 0.38 28.19
材料销售(行业) 8.67亿 0.11 4.02亿 0.42 46.44
咨询服务(行业) 6.96亿 0.09 4.55亿 0.48 65.37
副产品销售(行业) 4.40亿 0.06 1225.29万 0.01 2.78
抵销(行业) -361.69亿 -4.69 -8115.80万 -0.09 0.22
─────────────────────────────────────────────────
工程建设(产品) 6689.45亿 86.66 739.70亿 77.99 11.06
其他(产品) 427.59亿 5.54 110.53亿 11.65 25.85
疏浚吹填(产品) 408.58亿 5.29 49.73亿 5.24 12.17
设计及咨询服务(产品) 193.82亿 2.51 48.47亿 5.11 25.01
─────────────────────────────────────────────────
中国(除中国港澳地区)(地区) 6366.83亿 82.48 812.57亿 85.68 12.76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1352.61亿 17.52 135.85亿 14.32 10.0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建建设业务(行业) 3180.89亿 88.99 338.27亿 81.20 10.63
疏浚业务(行业) 268.86亿 7.52 30.57亿 7.34 11.37
基建设计业务(行业) 173.39亿 4.85 32.41亿 7.78 18.69
其他业务(行业) 119.67亿 3.35 12.23亿 2.94 10.22
材料销售(行业) 4.64亿 0.13 1.54亿 0.37 33.26
资产出租(行业) 3.98亿 0.11 8026.80万 0.19 20.15
咨询服务(行业) 2.34亿 0.07 1.02亿 0.25 43.84
副产品销售(行业) 1.54亿 0.04 442.00万 0.01 2.88
抵销(行业) -180.83亿 -5.06 -3078.29万 -0.07 0.17
─────────────────────────────────────────────────
中国(除中国港澳台地区)(地区) 2878.21亿 80.52 355.43亿 85.32 12.35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696.27亿 19.48 61.16亿 14.68 8.7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建建设业务(行业) 6658.66亿 87.77 770.68亿 80.68 11.57
疏浚业务(行业) 534.44亿 7.04 70.05亿 7.33 13.11
基建设计业务(行业) 472.61亿 6.23 87.83亿 9.19 18.58
其他(行业) 206.80亿 2.73 17.09亿 1.79 8.27
材料销售(行业) 12.05亿 0.16 2.41亿 0.25 20.00
资产出租(行业) 9.62亿 0.13 9420.23万 0.10 9.79
副产品销售(行业) 7.96亿 0.10 2483.82万 0.03 3.12
咨询服务(行业) 6.59亿 0.09 4.30亿 0.45 65.29
抵销(行业) -321.95亿 -4.24 1.71亿 0.18 -0.53
─────────────────────────────────────────────────
中国(除中国港澳地区)(地区) 6424.64亿 84.68 826.50亿 86.52 12.86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1162.12亿 15.32 128.77亿 13.48 11.0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建建设业务(行业) 3270.44亿 89.41 327.14亿 83.10 10.00
疏浚业务(行业) 260.34亿 7.12 25.88亿 6.57 9.94
基建设计业务(行业) 185.07亿 5.06 30.68亿 7.79 16.58
其他业务(行业) 98.40亿 2.69 5.39亿 1.37 5.48
其他(补充)(行业) 21.48亿 0.59 4.59亿 1.17 21.37
抵销(行业) -177.85亿 -4.86 -323.80万 -0.01 0.02
─────────────────────────────────────────────────
中国(除中国港澳台地区)(地区) 3094.32亿 84.59 340.36亿 86.46 11.00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563.57亿 15.41 53.30亿 13.54 9.4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68.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687800.00│ 4.7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56.2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562382.00│ 3.4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为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围绕“大交通”“大城市”,核心业务领域分别为基建建设、基建设
计和疏浚业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国内及全球港口、航道、道路与桥梁、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
施、吹填造地、流域治理、水利、建筑及环保等相关项目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公司凭借数十
年来在多个领域的各类项目中积累的丰富营运经验、专业知识及技能,为客户提供涵盖基建项目各阶段的综
合解决方案。
(二)经营模式
公司业务在运营过程中,主要包括搜集项目信息、资格预审、投标、执行项目,以及在完工后向客户交
付项目。本公司制订了一套全面的项目管理系统,涵盖整个合同程序,包括编制标书、投标报价、工程组织
策划、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合同履行、项目监控、合同变更及项目完工与交接。其中,公司的基建建设、
基建设计、疏浚业务均属于建筑行业,主要项目运作过程与上述描述基本一致。
公司在编制项目报价时,会对拟投标项目进行详细研究,包括在实地视察后进行投标的技术条件、商业
条件及规定等,公司也会邀请供货商及分包商就有关投标的各项项目或活动报价,通过分析搜集上述信息,
计算出工程量列表内的项目成本,然后按照一定百分比加上拟获得的项目毛利,得出提供给客户的投标报价
。
公司在项目中标、签订合同后,在项目开始前通常按照合同总金额的10%-30%收取预付款,然后按照月
或定期根据进度结算款项。客户付款一般须于1-3个月之内支付结算款项。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恢复仍然
不稳固、不均衡,客户支付进度有不同程度滞后,项目周期及账期相应有所拉长。
在上述业务开展的同时,公司于2007年开始发展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以获得包括合理设计、施工利
润之外的投资利润。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根据市场环境、政策形势、行业需求的变化,始终严把投资环节关
键关口,不断推动“价值投资”理念走深走实。具体情况请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章节。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
(一)做强做专主责主业,锻造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本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与桥梁的设计与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中国最大的国际工程
承包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运营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程船船队。本公司拥有34家主要全资、控
股子公司,业务足迹遍及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港澳特区和世界139个国家和地区。
持续做大现汇工程,提高经营创现能力。高端商务活动高频效显,坚持做强做实三级公司市场主体,打
造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三级工程公司,强化重点企业专业化发展。报告期,公司港航疏浚业务继续领跑行
业,沿海市场占有率超六成。公路业务逆势发力,守住“公路王”地位。房建业务现汇同比增长36%,成为
第一大专业板块。
重大项目持续落地,践行国家战略。公司通过高端对接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太湖等系列湖库清淤项目连
续中标,“湖库生态清淤”品牌逐步彰显;小洋山北、唐山煤炭储运基地、京杭运河湖西航道等沿海港口和
内河高等级航道大标连中;芜湖泰山路长江大桥、象山石浦港海底隧道、长乐机场城际铁路隧道等长大桥隧
项目持续领先;青浦老城厢改造、滨海城郊大仓、运城人民医院等三大工程及大单体公建项目捷报频传;向
阳水库水源工程、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引嫩入白扩建一期等国家水网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持续做强投资项目,强化盈利能力。紧扣“控总量、优增量、提质量”要求,一是强化投资预算刚性约
束。全年项目投资境内新签合同额1290亿元,同比减少34%,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高质量遴选重点项目
。二是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中短线、轻资产项目比重增加,长周期项目占比下降,重点区域项目投资占比持
续提升。推动海上浮式风电、冷链、港口运营、智算中心等专项研究,通过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智利鲁凯威
水电站项目、博茨瓦纳集中式光伏项目、丹东海洋牧场一期项目,投资引领进入水利、清洁能源领域。三是
投资质效不断改善。项目投资现金流得到控制,年内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四是坚持“价值投资”。进一步强
化投资与工程分离,提升单纯投资业务盈利能力。五是积极推进PPP业务化债。持续关注并研究地方化解隐
性债务的落地举措,一地一策、一项目一策,加快推动债务化解、存量盘活工作。
全面落实高质量项目管理体系,”三链”融合管理持续深化。项目管理系统全面铺开。一是以ESG管理
为引领,将ESG理念贯穿到高质量项目管理实践中,加强项目管理与央企品牌、社会责任、合作相关方、员
工、生态环境等多维度的“利益协同”,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二是夯实“法人管项目”主体
责任,发挥好资源配置体系支撑作用,重点抓好依法履约、策划管理、项目班子配备、运营监控、绩效考核
等工作。三是推动项企协同“数字化”,实现与生产经营数据、财务云等18个统建系统的无缝集成。搭建智
慧工地平台,实现项目监管、资源调度、应急安全管理“在线化”。四是实现管理资源统筹配置,一级集采
合作方交易集中度达82.91%,综合采购成本降低约2.3%,有效支撑降本增效。
(二)“公司国际化2.0”全面落地,持续升维海外业务
公司锚定一个总体目标。确保中国和亚洲国际承包商第一的绝对领先优势,至2025年公司海外综合贡献
度继续提升,净资产收益水平高于公司平均水平。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系
列标志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见证秘鲁钱凯港开港,李强总理出席马东铁鹅唛车站动工仪式,中央纪委李希
书记考察蒙内铁路,给予公司海外项目高度认可,肯定公司在中外合作起到的积极作用。协调肯尼亚、阿尔
及利亚等9个国家标委会,助力我国成功获得“港口码头标准技术委员会”牵头国资格。高端引领市场开拓
。策划公司领导拜会外方国家领导人28次,开展双边部长级以上会见100余场。积极服务国家经济外交大局
,全面参与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中哈第七次企业家委员会、全球工商
法治大会等18场重大外事活动。其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达成各类合作成果47项,涉及合同总额
124亿美元。持续升级”公司国际化”战略。推进实施《“公司国际化”深化改革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优化调整“1+4+N”海外经营主体结构和“1+4+O+P”海外四级管理结构,推进国别组织“O”建设,提
升境外组织管理集约化水平,海外市场主体形成“四轮驱动”格局,推优扶强海外“头部”三级公司,推动
组建62个国别组织全面投入运行。深入研判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加大公司全球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加
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公路、桥梁、铁路、港口等优势领域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为提升公
司海外竞争力提供坚实基础。积极应对海外风险。强化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对非市场性风险与市场性风险通
盘考虑、一体管理。严防政治风险、严控安全风险、严控廉洁风险、严控经营风险。
报告期,公司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3597.26亿元,同比增长12.50%。按照项目类型划分,道路与桥梁、
港口建设、铁路建设、房屋建筑、城市轨交、市政工程、疏浚、水利、城市综合开发、基建设计及其他分别
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22%、15%、14%、13%、9%、8%、3%、2%、2%、1%、11%。按照项目地域划分,非洲
、亚洲(除港澳台)、大洋洲、欧洲、拉丁美洲、港澳台及其他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9%、27%、13
%、6%、6%、9%。
报告期,公司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384.6亿美元,占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的75%。
其中,中东地区实现新签合同额53亿美元。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累计新签合同额2732.18亿
美元。在“大交通”方面,中标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南二环路、澳大利亚墨尔本雅拉有轨电车等大型项目。在
“大城市”方面,中标香港T4号主干路及相关工程、新加坡媒体圈公寓住宅等系列项目。在“江河湖海”方
面,签署塞内加尔恩达亚新港、沙特未来城奥克赛根港、阿尔及利亚安纳巴港扩建矿业码头等大型项目。在
战新业务方面,博茨瓦纳、尼加拉瓜光伏等“小而美”民生工程实现新突破,签署香港地铁项目。
(三)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
报告期,公司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住国家推进“两新”、实施“两重
”的有利契机,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领域拓展延伸,在“智
慧+”领域展现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持续优化中交城市产业大数据平台在全公司内推广应用,用好
用足产业资源,为政策解读、城市研判、产业导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传统产业数
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考核中位居央企首位。
报告期,智慧公路实施高速公路视频监测优化、数字化机电运维平台建设等项目。智慧公路试点项目的
实施,提升了高速公路监测与应急处置能力,优化了机电设备运维管理,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公路
管理效率。智慧港口实施青岛港董家口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天津港南疆港区国能(天津)港务二期工
程等项目,基于AI技术实现有限元建模自动化、BIM构件自动配筋与出图,显著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提升
港口装卸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推动港口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智慧城市
+能源实施辽宁、湖北等地智慧燃气监管与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基于BIM、GIS、AI等技术,构建城
市基础设施的三维模型与可视化监管平台,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开发智慧燃气监管系统,实现燃气
运行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与风险预警。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优化了城市资源
配置,增强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智慧城市+水务新
签抚仙湖流域地表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广东肇庆区域智慧水务等项目,基于AI大模型构建水质预测与污染
源溯源系统,提升水环境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水质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
分析,优化水环境治理策略。智慧水务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水环境监管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优化了资
源配置,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四)培育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报告期,公司在新兴业务领域实现新签合同额7053亿元,同比增长46%。本公司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的政策机遇期,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指引目录,明确战新产业发展8个重点领域和25个细分赛道
,选定现阶段重点发力的海上风电、北斗技术应用等细分赛道,形成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标准
制定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和具体举措。公司“三新”业务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
新能源、节能环保、相关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新业态、新模式业务。
绿色能源板块围绕“大交通、大城市”应用场景,全力打造“交能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筑科技板块深
入推进砂石骨料、固废处理、装配式建筑等多领域业务,构建多元业务协同发展模式。冷链物流板块策划与
冷链运营头部企业合作。数字智慧板块以传统主业产业链“强链”为目标,优先布局城市智慧停车运营、车
路协同、智慧港航物流三个细分领域。助力公司“三新”业务融合发展,发起设立专精特新科创基金、交通
强国基金、pre-REITs基金,通过基金外延式的投资推动公司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公司产业转型
升级。
报告期,公司打造世界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太湖之星”投入使
用,开辟江河湖库清淤新赛道,扩大“江河湖海”主业优势。自主研制全球最大国内首艘LNG双燃料动力系
统耙吸船“新海鲟”等一批高端装备,在深地深海领域开展前瞻性布局,“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
和装备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农林牧渔和陆上新能源合同额大幅增长,节能环保、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成为“战新”产业主力。获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深远海工程技
术与装备研发中心建设运行,打造中交特色新质生产力。
(五)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向“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与“卡脖子”领域,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牵引,不断完善科技
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核心科技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
改革,加强科技激励力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公
司向“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公司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
室”和“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认定。长大桥工程研究中心和疏浚技术
装备研究中心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唯一一家拥有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筑央企,引领基础设施
建设不断迈向新高度,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大步前行。组建战略与创新研究总院,承担15项未来产业重点技
术任务。此外,公司依托创新平台以及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创建人才、团队、平台“三位一体”
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系统地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张喜刚院士荣获茅以升科
学技术奖桥梁大奖,获评“中国公路学会百优工程师”等荣誉称号,林鸣院士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成
就奖。
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鲁班奖13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0(含金
奖46项),詹天佑奖126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9项;公司作为主参编累计参与颁布国家标
准196项、行业标准572项;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7175项。按照中国交建及其附属公司获奖情况进行统计。
报告期,公司研发开支为263.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42%,多项“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取得
实效。牵头建设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和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5000t打桩船液压油缸
、疏浚控制软件基础平台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实现关键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牵
引,持续开展港口、桥梁、隧道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钢壳混凝土沉管预制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
”“沉管浮运安装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深水深槽硬岩精准破岩开挖施工关键技术”“混凝土索塔工业化
建造关键技术及装备”“20公里级公路山岭隧道设计建造运维成套关键技术及装备”“强涌浪极密地层及地
震频发条件下港口建设关键技术和装备”“三塔斜拉桥静动力综合减振耗能体系”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
,有力地支撑了深中通道、秘鲁钱凯港、天山胜利隧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当地
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公司系统谋划”十五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重大技术产品、重大科技工程、重大创新平台等标
志性成果。加大在深地深海、波浪能利用、漂浮式风电、BIM产业链、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领域研发投入
,全力突破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创性、前沿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加战新产业研
发投入占比,有效提升研发投入产出效能。国家级创新平台主动担当国家战略任务和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以
及青藏高速、三峡新通道等战略性工程技术创新。围绕数字底座、AI赋能、BIM中心,加大共性技术研发,
支撑和赋能设计院、工程局、重大项目。加快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聚焦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和长大桥隧
、道路工程、疏浚、自动化码头等策源地,实施技术研发、人才培育、平台建设、研发投入、协同创新、成
果转化等六大能力提升行动;布局海洋岛礁、海上风电、水处理、未来交通等战新产业领域策源地,协同外
部资源培育深地深海、海洋能等引领未来发展的原创能力。
(六)业务资质不断取得突破,加快积累水利业务资质。
公司主营业务拥有多项特级、甲级、综合甲级资质。
公司共拥有63项特级资质,其中包括:18项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39项公路工程施工总
承包特级资质,4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2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司现有各类主
要工程承包资质1800余项、工程咨询勘察设计资质近300项。
报告期,公司共取得各类甲级及以上资质9项。其中,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项,公路工程施
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三级公司获取5项,三级公司市场主体竞争力显著增强。公司成功落地水利水电施工
总承包一级资质1项,已形成12项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1项工程设计水利行业甲级资质、8家综合
甲级资质的新格局,实现水利行业,从前端规划设计到后端建设运营全链条、全周期的服务能力。
(七)持续强化市值管理举措,不断提升自身投资价值
报告期,公司坚持做优资本,科学拓展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打通资本、资源、产业的循环路
径,健全产融结合、以融促产的服务体系。综合运用现金分红、并购重组等多种手段,整合公司内外优质产
业,加强产融联动,积极并购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优质资产,以资本运作驱动上市公司估值提升,从而提
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完善市值管理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根据《国资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
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公司规范市值管理行为
,推动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回报,维护投资者权益。制定《中国交建市值管理办法》《中国交建
估值提升计划及市值管理方案》,于2025年3月27日经第五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是扎实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公司编制并发布《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在
持续聚焦主责主业,显著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持续提
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多措并举做实资产,全面推进提质增效;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积
极探讨通过多次现金分红、控股股东增持等措施提升市值管理能力等方面产生实效。加紧研究现金分红与股
价的内在联系,评估现金分红比例、股息率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影响。
三是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增加分红可预期性。发布《关于收到控股股东提议实施中期分红暨落实2024年
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在符合利润分配的条件下制定并实施2024年度中期分红预案。公
司根据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的最新工作精神,综合考虑公司所在行业特性、竞争格局、经营模式、所处发
展阶段、盈利水平、资金需求及考核等因素,克服宏观环境与行业压力,考虑通过中期分红提振市场对公司
股价信心及投资者获得感,并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具体议案,于11月29日经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
过,并派发实施。
四是有效落实”做实资产”,腾挪主业发展空间。公司制定《2024年资产资金优化提升专项工作方案》
,持续推进优化资产结构、债务结构,加大非经营性资产、生产经营性资产中的沉没资产和低效无效资产,
“两非”清理与“两金”压减,抢抓地方化债窗口期,加大沟通协调和催收力度,改善现金流。全面梳理资
本结构,推进重组并购,加大资本运作和市值管理。开展金融板块业务风险专项整治,通过强化存量类金融
资产管控,推动基金、债转股业务的整改压降。
五是金融创新盘活存量资产,初步完成多层次REITs体系搭建。报告期,成功挂牌安江高速不动产ABS,
发行规模49.56亿元,是目前市场发行规模最大、首单高速公路类持有型不动产ABS,是继嘉通高速--央企首
单高速公路公募REITs、清远大桥--市场首单持有型不动产ABS后通过金融创新盘活存量资产的最新成果。成
功挂牌九永高速不动产ABS,发行规模22亿元,是市场首单以簿记方式发行、市场首单附有明确扩募机制的
持有型不动产ABS。成功挂牌武深高速嘉鱼北类REITs,发行规模41.88亿元。公司先后发起设立公募REITs、
类REITs、Pre-REITs基金等多种产品,已初步完成多层次REITs体系搭建,在资产盘活领域储备丰富经验,
未来将持续通过金融创新打通存量资产盘活通道,为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例。
六是积极拓展多元化基金业务,推动战新产业升级。公司积极拓展多元化基金业务,与银行、险资等机
构合作设立基金,加快推进基金业务布局,存量基金业务主要投向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公司正在推进各类战
略型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基金筹建,助力基建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因素较多,但我国2024年国
内生产总值增长5.0%,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及时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社会信
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公司深入实施“三重两大两优”经营策略,服务国家战略,狠抓现汇市场,“
大交通”筑牢领先地位,“大城市”能力显著增强,“江河湖海”持续巩固提升,海外市场营销成绩突出,
战新及新兴业务布局全面推进。
报告期,公司新签合同额为18811.85亿元,同比增长7.30%。新签合同额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境外工程、
城市建设、水利项目、能源工程等建设需求增加。业务结构不断改善,现汇规模稳步扩张,投资结构持续向
好。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4867.73亿元。
公司各业务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3597.26亿元(约折合51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0%,
约占本公司新签合同额19%。其中,新签合同额在3亿美元以上项目总合同额257.67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新签
合同额的50%。经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共在13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公司加快构建新兴业务格局,加大新兴业务市场开拓,积极打造中交特色新质生产力,各业务来自于新
兴业务领域的新签合同额为7053.47亿元,同比增长46.43%。
公司加快工程项目新业务领域转型升级,其中:来自水利项目的新签合同额为764.09亿元,同比增长10
9.75%;能源工程类项目的新签合同额为813.84亿元,同比增长146.41%;农林牧渔工程类项目的新签合同额
为85.05亿元,同比增长248.26%。
各业务按照公司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1293.83亿元(境内为1290.47亿元,境外为3.
36亿元),预计在设计与施工环节公司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额为1100.84亿元。
(一)业务回顾与市场策略
1.国内市场
报告期,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
产总值同比增长5.0%。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其中,水利
管理业投资增长41.7%,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3.5%。
报告期,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风险隐患较多
。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础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20
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发挥财政赤字额外空间
,置换地方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对“两重”“两新”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加速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和工程项
目全面落地,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报告期,公司发挥“大城市”“大交通”“江河湖海”产业联动优势,加大内外部资源整合力度,为市
场提供一揽子、高品质“中交方案”。一是扛起“大国重器”使命担当,坚定践行交通强国战略,有序推进
交通强国建设标志性工程平陆运河,提供一体化设计建设方案。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创下多项
世界之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二是聚焦“三大工程”,全面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市政管网
建设、老城区改造、人居环境及生态提升等一批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在乡村振兴、城
市更新等民生福祉领域积极作为。三是聚焦“3060”双碳目标,依托数字化、智慧化管理赋能,持续打造中
国海上风电第一品牌,报告期实现新签合同额204.69亿元,获山东、海南、上海、浙江等多地新签项目。承
平高速成功入选首批交通部零碳试点项目。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先进技术研究,深度赋能传统产业高端
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2.海外市场
报告期,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脱钩断链”愈演愈烈,全球南方加快崛起,俄乌冲
突仍在持续,巴以局势依然充满变数,“洛比托走廊”计划出台等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大国博弈,百年变局
加速演进,持续影响区域市场。基于科技变革、产业变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催生诸多新业态、新模式,
基建行业发展面临新一轮整合,各国政府对于通过基础设施拉动经济的意愿进一步增强,跨区域间交通互联
互通需求增加,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聚。“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中非“十大伙伴行动
”以及若干多双边合作机制项下的系列部署安排,都为海外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