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国交建(601800)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01800 中国交建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基建设计、基建建设、疏浚及装备制造。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建建设业务(行业) 2982.41亿 88.48 290.50亿 80.98 9.74 疏浚业务(行业) 233.20亿 6.92 25.65亿 7.15 11.00 基建设计业务(行业) 137.37亿 4.08 23.40亿 6.52 17.03 其他业务(行业) 122.36亿 3.63 14.83亿 4.13 12.12 其他(行业) 8.09亿 0.24 5368.84万 0.15 6.63 资产出租(行业) 5.20亿 0.15 1101.60万 0.03 2.12 材料销售(行业) 4.35亿 0.13 7251.78万 0.20 16.68 咨询服务(行业) 2.75亿 0.08 8146.82万 0.23 29.67 副产品销售(行业) 2.33亿 0.07 6942.67万 0.19 29.81 抵销(行业) -127.52亿 -3.78 1.49亿 0.42 -1.17 ───────────────────────────────────────────────── 中国(除中国港澳地区)(地区) 2689.14亿 79.78 299.04亿 83.36 11.12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681.41亿 20.22 59.71亿 16.64 8.76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建建设业务(行业) 6814.35亿 88.28 755.92亿 79.70 11.09 疏浚业务(行业) 593.96亿 7.69 75.95亿 8.01 12.79 基建设计业务(行业) 362.63亿 4.70 72.70亿 7.67 20.05 其他业务(行业) 277.45亿 3.59 32.38亿 3.41 11.67 资产出租(行业) 12.72亿 0.16 3.59亿 0.38 28.19 材料销售(行业) 8.67亿 0.11 4.02亿 0.42 46.44 咨询服务(行业) 6.96亿 0.09 4.55亿 0.48 65.37 副产品销售(行业) 4.40亿 0.06 1225.29万 0.01 2.78 抵销(行业) -361.69亿 -4.69 -8115.80万 -0.09 0.22 ───────────────────────────────────────────────── 工程建设(产品) 6689.45亿 86.66 739.70亿 77.99 11.06 其他(产品) 427.59亿 5.54 110.53亿 11.65 25.85 疏浚吹填(产品) 408.58亿 5.29 49.73亿 5.24 12.17 设计及咨询服务(产品) 193.82亿 2.51 48.47亿 5.11 25.01 ───────────────────────────────────────────────── 中国(除中国港澳地区)(地区) 6366.83亿 82.48 812.57亿 85.68 12.76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1352.61亿 17.52 135.85亿 14.32 10.0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建建设业务(行业) 3180.89亿 88.99 338.27亿 81.20 10.63 疏浚业务(行业) 268.86亿 7.52 30.57亿 7.34 11.37 基建设计业务(行业) 173.39亿 4.85 32.41亿 7.78 18.69 其他业务(行业) 119.67亿 3.35 12.23亿 2.94 10.22 材料销售(行业) 4.64亿 0.13 1.54亿 0.37 33.26 资产出租(行业) 3.98亿 0.11 8026.80万 0.19 20.15 咨询服务(行业) 2.34亿 0.07 1.02亿 0.25 43.84 副产品销售(行业) 1.54亿 0.04 442.00万 0.01 2.88 抵销(行业) -180.83亿 -5.06 -3078.29万 -0.07 0.17 ───────────────────────────────────────────────── 中国(除中国港澳台地区)(地区) 2878.21亿 80.52 355.43亿 85.32 12.35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696.27亿 19.48 61.16亿 14.68 8.7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建建设业务(行业) 6658.66亿 87.77 770.68亿 80.68 11.57 疏浚业务(行业) 534.44亿 7.04 70.05亿 7.33 13.11 基建设计业务(行业) 472.61亿 6.23 87.83亿 9.19 18.58 其他(行业) 206.80亿 2.73 17.09亿 1.79 8.27 材料销售(行业) 12.05亿 0.16 2.41亿 0.25 20.00 资产出租(行业) 9.62亿 0.13 9420.23万 0.10 9.79 副产品销售(行业) 7.96亿 0.10 2483.82万 0.03 3.12 咨询服务(行业) 6.59亿 0.09 4.30亿 0.45 65.29 抵销(行业) -321.95亿 -4.24 1.71亿 0.18 -0.53 ───────────────────────────────────────────────── 中国(除中国港澳地区)(地区) 6424.64亿 84.68 826.50亿 86.52 12.86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1162.12亿 15.32 128.77亿 13.48 11.0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5-06-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153.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530700.00│ 4.5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5-06-3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7.3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2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273600.00│ 4.2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聚焦“五全四大五型”领域提供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核心业务涵盖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等,业务覆盖国内及全球港口、航道、道路与桥梁、铁路、城 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吹填造地、流域治理、水利、建筑及环保等相关项目的投资、设计、建设、运 营与管理。公司凭借数十年在多领域项目中积淀的丰富营运经验、专业知识及技能,以及全产业链的综合化 与集成化优势,为客户提供贯穿基建项目全周期的综合解决方案。 (二)经营模式 公司业务在运营过程中,主要包括搜集项目信息、资格预审、投标、执行项目,以及在完工后向客户交 付项目。本公司制订了一套全面的项目管理系统,涵盖整个合同程序,包括编制标书、投标报价、工程组织 策划、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合同履行、项目监控、合同变更及项目完工与交接。其中,公司的基建建设、 基建设计、疏浚业务均属于建筑行业,主要项目运作过程与上述描述基本一致。 公司在编制项目报价时,会对拟投标项目进行详细研究,包括在实地视察后进行投标的技术条件、商业 条件及规定等,公司也会邀请供货商及分包商就有关投标的各项项目或活动报价,通过分析搜集上述信息, 计算出工程量列表内的项目成本,然后按照一定百分比加上拟获得的项目毛利,得出提供给客户的投标报价 。 公司在项目中标、签订合同后,在项目开始前通常按照合同总金额的10%–30%收取预付款,然后按照月 或定期根据进度结算款项。客户付款一般须于1–3个月之内支付结算款项。近年来,由於国内经济恢复仍然 不稳固、不均衡,客户支付进度有不同程度滞后,项目周期及账期相应有所拉长。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与桥梁的设计与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 承包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运营商、全球知名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程船船 队。本公司拥有34家主要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足跡遍及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港澳特区和世界139 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在完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经历多轮周期波动,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历史,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积累沉淀了宝贵的“十大核心优势”:一是强大的综合交通与基础设施国家智库、顶层设计、高端规划、 综合咨询能力集于一体的高端引领与综合智力优势。二是能够提供交通与基础设施“五全四大五型”领域一 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与全产业链综合化、集成化优势。三是在“五全四大五型”领域的系统技术、标准编制、 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优势。四是形成了服务国家与行业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战略部署的集团军、 大兵团作战的硬核优势。五是植根于交通+、数智+、绿色+、融合+的融合发展优势。六是作为排名亚洲企业 第一的国际承包商,具有强大的国际化竞争与布局优势。七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管理数字化、数据 价值化“四化”协同集成的AI与数智优势。八是服务“五全四大五型”大装备研发制造支撑与综合服务优势 。九是具有种类齐全、多层次、顶尖的高端人才、复合人才、专业人才庞大人才队伍优势。十是具有根植于 企业血脉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持续改革图强的优秀改革基因,具有内涵丰富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 斗、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精神谱系与全球知名的“一主多元”品牌文化体系优势。 “全交通、全城市、全水域、全绿色、全数字”是公司的主要产业领域,为“大海外、大装备、大产业 、大融合”提供应用场景。“全”字突出产业链全、资源要素全、生命周期全的综合优势。“全交通、全城 市、全水域”是公司多年坚守的主责主业,“全绿色、全数字”既是现有的主业领域,也是未来转型拓展的 方向。“全绿色”是时代底色,是转型的主要方向。“全数字”要为产业全面赋能。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围绕“稳增长”,打好拓增量“攻坚战”,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抢抓国家综合交 通体系建设、水网建设、城市更新等方面的政策红利,紧盯重要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从源头、高端 与一体化上策划与创造新项目及新模式,持续提升行业领导力与影响力。 (一)筑牢“全交通”基本盘,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聚焦一体化、综合化、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拓展优势,深入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公路与桥 梁业务深化沿边抵边、互联互通及全国高速公路改扩建专题研究。铁路及轨交业务借助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 ,优化轨交市场经营布局。机场业务补链延链,深挖低空“机场+”场景,稳步转型为机场基建综合服务商 与技术集成商。 报告期,公路与桥梁业务聚焦国家重点工程,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超深竖井贯通落 底,为乌尉高速年底通车奠定基础;斩获G6002贵阳环城高速公路扩容工程等项目。铁路业务深耕铁路货运 通道,中标新建宜昌至涪陵高速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等项目。机场业务持续巩固“中交机场”品牌,中 标大连新机场中线主通道跨海段工程、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工程深层地基处理工程等项目。 (二)做强“全城市”增长极,稳住经营大盘。 公司聚焦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全覆盖,全方位进军城市、融入城市、服务城市。深刻领悟中央城市 工作会议精神,房建业务提质扩量,强化全周期成本管控;发力高端市场,重点拓展头部开发商客户、医疗 教育文化等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领域,持续做优效益、做精管理、做大增量。市政业务深耕突围,聚焦城市 路网优化、老旧管网改造、地下空间、新基建、固废利用等领域,用好中央专项资金,盯紧“两重”支持项 目,输出安全、韧性、智慧产品。城综业务融合创新,加大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力度,深化“策划、开发、运 营”一体化模式,聚焦22个超大特大城市,发力城中村改造、产业焕新、文脉赓续、品质提升等领域的重点 项目。 报告期,房建业务平稳发展,落地郑州市金水区城市更新综合开发项目、郑州市中牟县绿博组团总部基 地城市更新项目等项目。市政业务稳中有进,落地杭州文二西路连接隧道工程等项目。城综业务多元发展, 落地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现代美丽乡村生态农业产融示范项目工程总承包、杭州钱塘区中企国际港等项目。 (三)提升“全水域”竞争力,呈现业务稳定增长。 公司聚焦“大水”综合开发、“中水”系统治理、“微水”精准处理,强化系统发力。港航、疏浚业务 聚焦枢纽海港提档升级以及重点战略物资储运设施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市场份额;以内河建设作为主攻方向 ,在水运通道和多式联运领域加大资源投入,强化规划设计前端研究,开展设计与施工协同联动一体化经营 ,扩展内河水运市场经营布局。水利业务抢抓国家水网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深度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水利项 目,聚焦水库枢纽、水电站、引调水、灌区建设、防洪排涝、水库湖泊清淤及抽水蓄能等领域,实现水利业 务高质量发展。海洋业务抢抓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海上风电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建造经验协同提升 ,提升海上风电综合竞争力。不断延伸拓展海上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海缆敷设、漂浮式风电、海上光伏市场 ,积极探索风渔融合、风数协同、风光同场设施等“海洋+”融合场景。 报告期,港航、疏浚业务高位增长,沿海内河双向发力,落地黄骅港煤炭港区五期、南通港通海港区通 海作业区三期、黄骅港综合港区10万吨级通用泊位。设计咨询引领优势突出,中标湘桂运河预可行性研究、 宁波舟山港佛渡作业区一期勘察设计等优质项目。大力发展水利业务,积极参与国家水网建设,勘察设计领 域中标川渝东北一体化(重庆片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工程建设领域中标新疆某供水工程、柴达木水 资源配置工程等国家150项及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集中落地标志着公司在重大水利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水利业务开拓已经初步从机会经营向系统经营转变。大力发展海洋能源业务,海上风电逐步适应平价时代 市场环境,中标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DE区40万千瓦项目。海上光伏稳步推进,落地秦皇岛昌黎海上光伏试 点项目发电场区PC总承包工程等。 (四)打造“全绿色”支撑力,加快向绿转型升级。 公司聚焦绿色交通、绿色城市、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绿色建筑等,补强产业链短板,纵深推进中央企 业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生态环保业务全面塑造大水综合开发、中水系统治理、微水 精准处理的独特优势,深化“环保综合体”发展理念,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 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矿山建设与生态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市场,推动环保业务 纵深拓展。农林牧渔业务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抢抓全域土地整治、农田提标改造机遇,推动一批典型 项目尽快落地。陆上新能源业务充分发挥属地投资贡献和经营网络优势,联合电力企业获取新能源指标,推 动与新能源建设领域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助力新能源业务跨越式发展。 报告期,生态治理特色优势不断彰显,发挥水环境治理全产业链能力,中标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水生态环 境治理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开发EOD项目。持续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市场拓展,中标湖北蕲春县五岳山、 方城县东沟支流桃园沟段等绿色矿山项目。“湖泊生态清淤”品牌不断擦亮,落地宜兴市新一轮太湖生态清 淤西沿岸区工程。陆上新能源持续发力,中标东方电气木垒100万千瓦科技创新实验风场项目标段三、大同 市云冈区150MW/15MWh独立储能调频项目。农林牧渔业务不断做大,落地大冶市西北片区国家储备林建设EPC 项目、丹东东港现代化海洋牧场(一期)项目。 (五)激活“全数字”动力源,以科技为产业全面赋能。 公司聚焦数字产业化,围绕智慧交通和智慧建筑等领域,打造优质数据集,率先在行业内外实现数据集 的共享流通和调用。聚焦产业数字化,发布高价值成果推广目录,打造具有中交特色、行业引领性的标杆场 景,提升场景应用能力。聚焦管理数字化,加快中交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舟、蓝翼、蓝途、蓝盾等数字底座研 发及推广,以数据穿透强化管理穿透。聚焦数据价值化,推动智算大模型、数字孪生、自动化技术深度应用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北斗、BIM等数字化产品的融合创新,打造“数字中交”。 报告期,公司“全数字”领域重点聚焦智慧公路(包括智慧桥梁和智慧隧道)、智慧水运、智慧港口和 智慧民航四大方向,有效帮助业主提升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推动了行业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智慧公路涵 盖桥梁、隧道、梁场等多个子领域,主要集中在桥梁健康监测、隧道智能管控和公路数字化升级。中标港珠 澳大桥首次系统性智慧化改造工程、红花岭隧道、机场特大桥及沿江航道数字化防护项目等项目。智慧水运 涵盖航道、港口等多个领域,聚焦航道养护、数字孪生、云数据分析和清洁化装卸工艺和航运服务智能化。 中标平陆运河智慧养护系统及应用项目、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工程等项目。智 慧城市打造公司首个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大理州全州一个停车场”项目,优化停车设施供给结构,数 智赋能城市静态交通管理。智慧水务率先以县级“大水网”理念建设“一张图”,形成县域级三维智慧水务 指挥大屏,同时结合工程同步开展当地水厂三维建设工作,实现水厂的数字孪生;打造三峡库区城镇供水数 字化安全体系与智慧管控平台。 (六)围绕“优海外”要增量,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坚持走出去、走进去、融进去、充分一体化“四步走”路线,以国际化业务增量实现国内国外双轮 驱动。一是健全优先发展机制。做好组织保障、资本赋能、考核激励、薪酬分配、员工发展、人才引进“六 个优先”,建立健全“大海外”工作体系,确保优先发展战略落地生根。二是加快优质发展步伐。聚焦“三 大布局优化”,深化国家战略与政府高访牵引、海外投资牵引、设计咨询及技术牵引“三个牵引”,围绕七 大关键要素,提高优质资产和新兴业务比重。深入研究“五全四大五型”的细分领域及重点国别,“一国一 策”“一业一策”明确发展策略和实施路径,坚持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为重点,紧盯重点区域和周边国 家强化市场开拓。三是提升协同发展效能。坚持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研究建立“一平台一院一局的区域利 益共同体”等机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走出去”与“引进来”,推动国内国际资源要素“双循环”,确保 国际工程承包商亚洲第一的绝对优势与建设“一带一路”的标杆企业。四是优化国别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国 别安全管理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信息库建设,继续拓展海外集采成果及应用,做好国别组织信息平台的 上线运行,加速推进国别组织合规风控管理中心组建运行。 报告期,公司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2003.79亿元,同比增长2.20%。按照项目类型划分,道路与桥梁、房 屋建筑、铁路建设、港口建设、市政工程、城市轨交及其他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0%、26%、15%、7 %、4%、18%。按照项目地域划分,非洲、亚洲(除港澳台)、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港澳台及其他分别 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1%、28%、17%、7%、5%、2%。 报告期,公司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86.7亿美元,占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的31%。 其中,中东地区实现新签合同额36.9亿美元。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累计新签合同额2818.88 亿美元。马东铁路项目隧道全线贯通,柬埔寨扶南德佐水利项目签约落地。 (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加快创新与转型升维 公司围绕“五全四大五型”发展以新业态、新基建、新材料、新模式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从 产品到产业再到产业链的升级升维。一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布局,主动承担“ 1025专项”等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加速提档关键核心技术供给。纵深推进中央企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原创技 术策源地和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推动“扩围、增能 、创效”。二是高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研究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实验室、数字交通实验室等大平台、大 应用场景,扩大深化国际创新合作,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品牌项目。加强科研平台管理模式创新。积极对接 国家部委,加强交通基建领域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全面提速科技成果转化,着眼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成 体系推动自主攻关技术和产品应用迭代。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引领更多设计、施工新技术新产品国际标准制 定,切实用好中交科创基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向新图强”。 深入实施新质生产力专项行动,聚焦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发挥设 计咨询前端牵引作用,在智能建造、工业化建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打造重点示范项目,推动绿色 低碳技术创新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向新求进”。依托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加快研发新 技术,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培育”全链条创新生态。重点突破海水综合利用、北斗应用等战略 性新兴产业,加快深地空间、深海采矿、内河网系统开发等未来产业能力建设。“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要在 2年内达到30%以上。加快数字化转型“数智赋能”。重点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管理数字化、数据 价值化“四化”建设,打造“数字中交”。 报告期,公司在新兴业务领域实现新签合同额3203亿元,同比下降1.64%。公司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的政策机遇期,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指引目录,明确战新产业发展8个重点领域和20个细分赛道 ,选定现阶段重点发力的海上风电、北斗技术应用、铺管等细分赛道,形成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 、标准制定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和具体举措。 (八)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与“卡脖子”领域,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牵引,不断完善科技 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核心科技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 改革,加强科技激励力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驱动、保障作用,加快实 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公司拥有4家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15家子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科技人员3万余人。公 司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鲁班奖13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0项(含金奖46 项),詹天佑奖100余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9项;公司作为主参编累计参与颁布国家标准 196项、行业标准572项;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7175项1。 报告期,公司研发开支为88.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64%。其中,研发人员及材料费、委外研发 费、资产折旧与摊销、其他费用分别占比86%、3%、2%、9%,加大了在智慧公路、智慧港航、先进工程船舶 、工业软件、水利水电、地下空间开发等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领域研发投入。 一是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提升。牵头的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疏浚技术装备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青海花石峡冻土公路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 究站,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高质量运行,参与共建的“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国家级创新平 台数量居建筑央企前列。推动ISO全球首个港口码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中国。国际组织任职连续取得突 破,张喜刚院士、李义明分别获任国际道路联合会(IRF)副主席和ISO港口码头分委会主席。张喜刚院士荣获 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获评“中国公路学会百优工程师”等荣誉称号,林鸣院士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 学技术成就奖。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高质量完成“1025专项”二期攻关任务,任务获国资委“A+” 评级。国内首个新型管片智能拼装技术完成厂内测试,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高寒高海拔超大直径全断面硬岩 竖向掘进机“首创号”完成了天山胜利隧道竖井707m掘进任务,创下竖向掘进机施工竖井深度、直径、海拔 三项世界纪录。自主研发世界最大全电驱可拆装环保绞吸挖泥船江河湖库生态清淤装备“浚澜”船首次投用 ,“太湖之光”系列装备具备投产條件。专利工作荣获2024年度中央企业排名A档。三是绿色数智转型有亮 点。上线行业首个企业级数字双碳平台,碳排放核算方法获国际专利;公司承建的埃塞俄比亚“亚环路”项 目入选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发布央企首个土木交通行业大模型“蓝翼”,交通蓝途BI M平台市场推广初见成效。荣获“中国企业财务数智化转型示范单位”和“中国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示范单位 ”。 (九)业务资质不断取得突破,加快积累水利业务资质。 公司主营业务拥有多项特级、甲级、综合甲级资质。 公司共拥有65项特级资质,其中包括:19项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39项公路工程施工总 承包特级资质,4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3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司现有各类主 要工程承包资质1800余项、工程諮询勘察设计资质近300项。 报告期,公司共取得各类甲级及以上资质9项。其中,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项,市政公用工 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三级公司获取5项,三级公司市场主体竞争力显著增强。公司成功落地水利水电 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1项,总计已形成15项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1项工程设计水利行业甲级资质、 总计8家综合甲级资质的新格局,实现水利行业,从前端规划设计到后端建设运营全链條、全周期的服务能 力。 (十)持续强化估值提升,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报告期,公司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配置效能,培育发展企业新动能。一是以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引擎,构建产业价值与资本价值协同提升新格局。深化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提高上市 公司质量、强化市值管理等要求,完善“1+7+N”市值管理体系,制定《估值提升计划及市值管理方案》, 持续提升分红比例、预分红纳入常态化举措,夯实价值创造根基,畅通价值传递渠道,推动公司成为服务国 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创造股东价值的标杆。二是以金融创新为工具,盘活存量资产释放价值潜能。深化 存量资产盘活,持续打通资产市场化处置路径,构建完整覆盖“投资建设–运营孵化–成熟退出”的闭合资 本运作模式,实现资产价值重估与资金回笼,提高资产周转效率。三是以产业金融为纽带,打造产融结合服 务主业发展新生态。牢牢把握产业金融的根本定位,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创投基金、产业租赁、供 应链金融及统保价值,赋能公司科技创新、主业升级和战新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产业引领金融、金融赋能 产业”的良性生态。 三、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但我国上半年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5.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美丽中国、区域协调 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为稳定基建需求带来利好;新质生产力培育加速, 为战新产业、未来产业扩容带来巨大空间。 2025年公司新签合同额目标计划为同比增速不低于7.1%,收入目标计划为同比增速不低于5%。 报告期,公司新签合同额为9910.54亿元,同比增长3.14%。新签合同额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港口建设、城 市建设、境外工程、能源工程等建设需求增加。业务结构不断改善,现汇规模稳步扩张,投资结构持续向好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4289.88亿元。 各业务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2003.79亿元(约折合28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20%,约占公 司新签合同额的20%。其中,新签合同额在3亿美元以上项目总合同额155.75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新签合同额 的55%。经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共在13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各业务来自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业务领域的新签合同额为 3202.55亿元,同比下降1.64%。 各业务来自于能源工程项目的新签合同额为583.79亿元,同比增长92.00%;水利项目的新签合同额为35 2.28亿元,同比下降4.93%;农林牧渔工程类项目的新签合同额为35.66亿元,同比下降32.92%。 各业务按照公司股比确认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合同额境内为454.09亿元,境外为12.10亿元,预计在设 计与施工环节本公司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额为356.30亿元。其中,公司签约广州市黄埔区多片区城中村改造项 目、杭州市钱塘区中企国际港城中村改造提升项目等,以及大连市现代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丹东东港现代化 海洋牧场项目等海洋经济代表项目。 (一)业务回顾与市场策略 1.国内市场 报告期,在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按 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其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1.8%, 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4%,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2%。 2.海外市场 报告期,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政策波动趋严等多重风险挑战。基於科技变革、产业 变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催生诸多新业态、新模式,基建行业发展面临新一轮整合,各国政府对于通过基 础设施拉动经济的意願进一步增强,跨区域间交通互联互通需求增加,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进一步向头部企 业集聚。“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中非“十大伙伴行动”以及若干多双边合作机制项下的系列部署安排,都 为海外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2024年ENR发布数据,全球250强国际承包商的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5 .1%,未来国际市场空间广阔。 3.分业务情况 (1)基建建设业务 基建建设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在国内及全球兴建港口、道路与桥梁、铁路、水利、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 础设施、房屋建筑及环保等相关项目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按照项目类型划分,具体包括港口 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城市建设、海外工程等。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