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868 中国能建 更新日期:2024-11-2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勘测设计及咨询、工程建设、工业制造、清洁能源及环保水务、投资及其他业务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程建设业务(行业) 1649.83亿 84.93 121.08亿 51.11 7.34
工业制造业务(行业) 146.43亿 7.54 25.23亿 10.65 17.23
投资运营业务(行业) 131.40亿 6.76 57.08亿 24.10 43.44
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行业) 78.12亿 4.02 28.56亿 12.06 36.56
其他业务(行业) 46.26亿 2.38 6.66亿 2.81 14.40
分部间抵消(行业) -109.43亿 -5.63 -1.72亿 -0.72 1.57
─────────────────────────────────────────────────
境内(地区) 1661.42亿 85.52 208.28亿 87.92 12.54
境外(地区) 281.20亿 14.48 28.61亿 12.08 10.1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程建设业务(行业) 3434.64亿 84.59 269.48亿 52.53 7.85
工业制造业务(行业) 337.32亿 8.31 57.10亿 11.13 16.93
投资运营业务(行业) 294.32亿 7.25 103.78亿 20.23 35.26
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行业) 191.87亿 4.73 75.61亿 14.74 39.41
其他业务(行业) 96.16亿 2.37 13.55亿 2.64 14.09
分部间抵消(行业) -293.99亿 -7.24 -6.48亿 -1.26 2.20
─────────────────────────────────────────────────
境内(地区) 3499.08亿 86.18 447.61亿 87.24 12.79
境外(地区) 561.24亿 13.82 65.44亿 12.76 11.6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境内(地区) 1666.32亿 86.73 186.28亿 88.69 11.18
境外(地区) 254.88亿 13.27 23.75亿 11.31 9.32
─────────────────────────────────────────────────
工程建设业务(业务) 1603.29亿 83.45 110.03亿 52.39 6.86
工业制造(业务) 154.68亿 8.05 29.16亿 13.88 18.85
投资运营业务(业务) 147.95亿 7.70 42.99亿 20.47 29.06
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业务) 63.70亿 3.32 23.12亿 11.01 36.29
其他业务(业务) 39.28亿 2.04 5.94亿 2.83 15.12
分部间抵销(业务) -87.70亿 -4.57 -1.20亿 -0.57 1.37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程建设业务(行业) 3020.56亿 82.44 231.13亿 50.79 7.65
投资运营业务(行业) 335.95亿 9.17 85.10亿 18.70 25.33
工业制造(行业) 275.12亿 7.51 48.69亿 10.70 17.70
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行业) 174.62亿 4.77 72.48亿 15.93 41.51
其他业务(行业) 82.50亿 2.25 21.82亿 4.80 26.45
分部间抵消(行业) -224.82亿 -6.14 -4.21亿 -0.92 1.87
─────────────────────────────────────────────────
境内(地区) 3196.14亿 87.23 406.52亿 89.34 12.72
境外(地区) 467.79亿 12.77 48.50亿 10.66 10.3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89.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1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894400.00│ 7.1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82.1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1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821800.00│ 5.1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是一家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等行业提供系统性、一体化、全周期、一揽子发展方案
和服务的综合性特大型集团公司,具有集勘测设计及咨询、工程建设、工业制造和投资运营为一体的完整产
业链服务能力。公司以新能源(含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新基建、新产业(新质生产力)、新材料“四新
”为主业,业务主要分布在全电力、全城市、全交通、全水、全生态环保、全数字“六全领域”重点要素和
细分领域,业务涵盖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传统能源、水利、生态环保、综合交通、市政、房建、房地产
(新型城镇化)、建材(水泥、砂石骨料等)、民爆、装备制造、资本(金融)等“十二大业务产品”。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中国GDP同比增长5%。
1.能源电力行业
(1)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
2024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3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
量的88%。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1.02亿千瓦,风电新增装机2584万千瓦,水电新增装机499万千瓦,生
物质发电新增装机116万千瓦。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53亿千瓦,同比增
长25%,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3.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7.14亿千瓦,风电装机4.67亿千瓦,水电
装机4.2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530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容量(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装机
容量(11.7亿千瓦)。
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上半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
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占全
国装机容量超过50%,其中,西北地区27.3%,华北地区27.2%,华中地区15.3%,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
4.6%,东北地区0.4%。从技术路线看,多个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投产,构网
型储能探索运用,推动技术多元化发展。截至2024年上半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0%,压缩空
气储能占比1.1%,铅炭(酸)电池储能占比0.8%,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技术路线占比0.7%。从应用
场景看,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容量占比42.8%,其他应用场景装机容量
占比11.9%。
在太阳能发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2024年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将再次突破
3亿千瓦。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2.5亿千瓦,同比增长12%左右。火电14.6亿千瓦,其中煤
电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降至3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18.6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
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网风电5.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7.8亿千瓦左右。
根据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国内新型储能将
实现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的市场空间广阔。目前超过十个省份正在开展新型储能试点
示范,带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快速发展。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至2025年,国内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人民币1万亿元,2030年氢气年均需求约为3
500万吨,国内将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氢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传统能源
2024年上半年,国内传统能源发展总体平稳,截至2024年6月底,火电装机容量14.1亿千瓦,其中煤电1
1.7亿千瓦,同比增长2.5%,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8.1%,同比降低4.3个百分点;核电累计装机容量
约5808万千瓦,同比增长2.3%。上半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时数1666小时,比
上年同期减少71小时。上半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人民币3441亿元,同比增长2.5%。电网
工程完成投资人民币2540亿元,同比增长23.7%。
2024年上半年,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39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其中一、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3.
7%、16.4%。二季度来水明显好转,西南地区水电发电量大幅增加,西南外送电量增速从一季度的同比下降1
6.1%上升至二季度同比增长72.8%。上半年,全国完成跨省输送电量88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其中一
、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4.8%、7.2%;内蒙古、山西、云南、四川、新疆上半年输出电量规模超过500亿千瓦
时。
下半年,国家将继续健全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大电网企业建设改造资金支持力度,提高配电网智
能化水平,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安全高效开发、煤电联营发展等,煤电
等传统能源仍有较大发展机遇。
2.水利和生态环保
(1)水利
2024年上半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人民币5690亿元,同比增长9.9%,为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实施水
利项目3.8万个,同比增长23%。水利建设吸纳就业153.6万人,同比增长11%。2023年国家增发人民币1万亿
元国债资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其中安排水利领域资金超过国债资金总规模的一半
,截至2024年6月底,增发国债安排水利项目7800多项,均已开工实施。
“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完成水利投资额人民币5.2万亿元,同比增长57%。根据《国家水网建设规划
纲要》的要求,未来十年将见证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从计划完成度来看,下半年,我国水利投
资增速或将加快,全年水利投资规模仍将超人民币万亿,增长幅度预计在8%-10%左右。
(2)生态环保
生态环境部印发《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于2024年7月1日起
施行,通过统一和规范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评内容和核算方法,能够在同一尺度上评价企业减
污降碳治理效果,推动先进低碳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的示范应用与推广实施。2024年6月4日,生态环境部等
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从建立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
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明确碳足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重点任务更细化、措施手段更聚焦,是今
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根据《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4年,中央财政
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人民币340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人民币267亿元。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人
民币44亿元。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安排人民币40亿元,中央财政持续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3.交通运输业
2024年上半年,公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人民币1.24万亿元,同比降低10.4%,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人民币1025.2亿元,同比增长9.5%,铁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
下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进
铁路货运网络工程、国家公路联通提质工程、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交通投资预计
将持续增长。
4.建筑业
2024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人民币5.25万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住宅投资人民币3.99
万亿元,同比下降10.4%。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2.5%
,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3.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3.6%。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1.8%。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1.7%。为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进一步优化调整限购、限贷等政策
,大力度降息降首付比例,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
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随着一系列措施持续发挥作用,市场预期正逐步改善,推动房地产加速去库存。
下半年,随着一系列措施持续发挥作用,市场预期将逐步改善,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同比降幅有望逐
步收窄。
5.制造业
随着国家重大工程及多地重点项目加快施工,建材市场需求有所恢复,但房地产投资、房屋开工竣工面
积延续下降趋势,建材市场总体需求仍然偏弱。2024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8.5亿吨,同比下降10%。民
爆行业市场需求疲软,行业总体呈现缩量下行态势。上半年,民爆生产企业累计完成生产、销售总值分别为
人民币192.55亿元和187.8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49%和6.7%。民爆销售企业累计完成购进、销售总值分别
为人民币76.16亿元和91.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和10.22%。
2024年下半年,随着国家重大工程及多地重点项目加快施工,建材市场需求有所恢复,但房地产投资、
房屋开工竣工面积延续下降趋势,建材市场总体需求仍然偏弱,装备制造业有望延续增长势头。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
公司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主要承接国内外能源及基础设施领域规划研究、咨询、评估、工程勘察、设计
、监理、项目管理、行业标准规范编制等业务。公司充分发挥规划设计龙头、灵魂、牵引、放大、布局“五
大作用”,顺应能源行业跨界融合发展新趋势,突出“能源+”,推动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网、生
态网、产业网、文化网“七网”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基础设施领域融合发展技术、模式和产品创新,不断拓
展业务场景,打造新基建,锻造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国家、地方提供能源电
力规划咨询服务和一体化、一揽子解决方案。2024年上半年,公司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为人民币
114.5亿元,同比下降4.1%。
2.工程建设业务
公司工程建设业务主要包括境内外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传统能源、城市建设、综合交通和其他工程
建设业务。工程建设作为公司核心业务,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在电力和大型基础设施领域具有较强的投建运
一体化核心竞争力。公司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工程总承包商,具有一流的项目管理能力、工程技术创新能
力、资源整合能力及日益增强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全价值链集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
工程建设一体化服务。2024年上半年,公司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为人民币6564.3亿元,同比增长6.8%。
3.工业制造业务
公司工业制造业务主要包括建材、民用爆破及装备制造等业务。公司坚持绿色生产经营理念,大力推进
工业节能减排,致力于建设一流的建材、工业产品及装备提供商。其中:
建材业务全面实施“环保、相关、高端”战略,具有研发制造、新型建材、环境工程、砂石骨料、商砼
服务、物流配送、技术咨询等完整产业链条,所属水泥公司是国家重点支持的60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之
一,全国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2024年上半年,公司统筹抓好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和绿色
低碳转型,推动水泥生产技术、管理、产能向海外输出,加快拓展水泥国际市场,水泥产量1136.2万吨,同
比增长5.9%;熟料产量890.3万吨,同比增长2.7%;商品混凝土产量104.9万方,同比增长18.1%。
民用爆破业务具有集民爆物品研发、生产、销售,爆破服务,矿山开采施工总承包完整产业链于一体的
强大实力,在大型水利水电、核电、火电等国家重点能源工程,港口码头、机场等国家重点基础建设工程和
大型矿山开采等工程项目持续推广民爆一体化服务模式,在工艺技术、装备技术、爆破技术、施工管理、经
营模式等方面为用户提供系统化、个性化服务具有领先优势,拥有引领行业的现场混装炸药一体化应用技术
。公司设立民爆研究院,建有国内首条工业炸药科研试验平台,围绕混装炸药、电子雷管、智能爆破、绿色
矿山构筑核心技术集群。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民爆产业清洁低碳化发展,发展
规模保持行业领先,行业地位持续巩固。
公司装备制造业务聚焦“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化与国际知名同行企业对接,紧跟战略新兴产业,依
托全产业链技术背景,以高端专业产品制造与专有技术研发为方向,培育高端专业产品设计研发、系统集成
和加工制造能力,抢占和布局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产业新领域,实现转型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拥有一批
具有一定技术及市场优势的电站辅机、输变电设备和储能装备。
4.投资运营业务
公司投资运营业务主要包括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传统能源、水利水务、生态环保、综合交通、市政
、房地产(新型城镇化)、资本与金融服务等业务,致力于打造一流的能源一体化方案解决商、一流的基础
设施投资商、一流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其中:
公司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传统能源业务围绕“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清洁能源领域,在
国内多地以及国际市场开发建设了一大批清洁能源项目,清洁能源业务规模以及影响力、竞争力持续提升。
截至2024年6月底,新能源累计并网装机容量1163.7万千瓦,其中:风电286.9万千瓦,太阳能788.7万千瓦
,生物质发电22.4万千瓦,新型储能65.9万千瓦。
公司充分发挥电力建设全产业链优势,截至2024年6月底,传统能源业务控股装机容量208.7万千瓦,其
中:火电130.4万千瓦,水电78.3万千瓦。
公司水利水务和生态环保业务聚焦供水、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等业务领域,掌握了污水深度处理、水
环境修复、智慧水务等一批关键技术,具备提供生态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能力,负责运营国
内十多个省、市、自治区70余座水厂,水处理设计规模达450万吨/日,水处理量160万吨/日。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交通业务坚定践行价值投资、全生命周期投资、理性投资、高质量投资“四大投资
”理念,全面创造以投资拉动承包获取工程收益、以运营增收增效保障投资收益、以资本运作促进投资滚动
开发和资产保值增值“三大价值”,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公司。截至2024年6
月底,公司高速公路运营里程约1320.7公里。
公司房地产业务坚持高品质定位和差异化发展,锁定绿色、健康、科技住宅细分市场,突出绿色+、数
智+、融合+理念,重点推进一体化融合、公开市场、代建三大类项目。积极践行城市综合一体化发展工作思
路,加大协同力度,上半年成功实现集团一体化协同项目落地,分别为长沙天心区赤岭城市更新项目丁家垅
地块及西安西北科创中心项目,坚定“以销定产、量入为出”的投资策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资本与金融服务业务包括财务公司及其他非货币银行服务等业务,为公司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服务
主业、丰富融资手段、加强资本运作、节约融资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撑。
5.其他业务
本公司其他业务包括软件与信息化服务、物流贸易、租赁和商务服务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软件与信
息化服务是支撑公司科技发展和全面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载体,为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物流
贸易业务经营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公司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务,聚焦主业,持续推进业务模式转型,保持了平
稳发展。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是强大的能源转型成套技术引领与持续创新优势,掌握了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发电、百万千瓦大型水电
机组、三代四代核电常规岛、高压交直流输电、多端柔性直流输电,以及绿色发电、氢制储运、高空风能、
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300MW压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关键核心成套技术与标准规范,同时依托三大国家级
研发平台和九大专业研究院,加强重大原创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成果转化与工程实践应用,
为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能建智慧力量。
二是强大的国家智库与一体化综合规划咨询设计优势,拥有以电规总院为依托、中电工程为支撑的高端
规划咨询设计能力,深度参与国家“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能源、电力等重大规划及“一带一路”
能源合作专项规划研究,为20余个省份编制能源高质量发展方案,建设运营新型储能和海上风电等大数据平
台,在国家与行业的顶层、战略、规划、智库、政策端的转化、深化、融合与细化方面承担国家使命、发挥
独特作用。
三是强大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综合化、系统化集成优势,在能源电力领域拥有规划、咨询、设计、投资
、建设、运营完整产业链,具备纵向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能力、聚合能力和控制能力,探索形成了风光
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投建营一体化、海上综合能源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城市综合开发一
体化、东数西算一体化“七个一体化”业务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系统化、个性化、全周期、一揽子服务方
案。
四是强大的综合能源与能源融合发展优势,承担新时代我国70%以上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90%的特高压
工程勘察设计任务、60%以上核电机组常规岛、50%以上大型水电工程、20%以上新能源工程设计建设任务;
围绕“能源+”,创造性提出能源融合发展一揽子解决方案,创新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网、生态网
、产业网、文化网“七网融合”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推进产业间跨界融合、产业链内一体化融合
、要素间交互融合、区域间联动融合“四大融合”的绿色转型方案,率先在交能融合、数能融合、建能融合
、产能融合四大领域落地了一系列标杆典范工程。
五是强大的打造新质生产力先发优势,聚焦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四大主责主业”,以创
新驱动、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四大转型”为核心路径,超前布局与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发展壮
大新型能源大基地、电力大通道、综合储能、一体化氢能、绿氢绿氨基绿甲醇绿色航油、高空风能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方面,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工作,布局早、发展快、后劲大,为打造具有能建
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强大的资源整合与牵引导入优势,牵头成立“三新”联盟、新型储能联盟、供应链联盟、新能源国
际投资联盟“四大联盟”,承担“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秘书处办公室、国际能源署中国联络办公室等8个国
际合作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与国内外众多顶尖科研院所、优秀企业开展系统化机制化的务实合作,实现资源
共享、合作共赢,形成强强联合、优优互补的产业“生态圈”与“共赢链”,共同打造了一批引领行业高质
量发展示范项目。
七是强大的国内外人才队伍优势,拥有一大批国内外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储能、氢能、新材料
等领域顶级专家、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业技术团队,一大批铸就大国重器的能工巧匠与技能人才,一大批特
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与管理人才。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
26”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国务院国资委“323”部署要求,大力践行《若干意见》、“1466”和“
四新”能建战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面推进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数字智慧转
型、共享融合转型“四大转型”,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中国能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
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7386.01亿元、1942.62亿元和27.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5%、1.11%和4.
67%,企业发展整体呈现出动能更强、韧性更足、质效更优的全新局面。以公司为核心的中国能建集团,在
《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位列239位,较上年跃升17位。
(一)新签合同持续增长,发展根基更加牢固
上半年,公司开展高端拜访活动41次,深度参与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亚欧博览会等高端论坛,策划举
办“三新”联盟上海行、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等系列活动,搭建政企桥梁,为地方政府定制一体
化解决方案,公司行业影响力与品牌美誉度持续提升。实现境内新签合同额人民币5632.20亿元,同比增长1
5.81%。签署了湖北鄂州电厂四期(2×1000兆瓦)扩建工程、天津西青区风力发电EPC总承包、中能建共和1
00万千瓦源网荷储EPC总承包、引江补汉工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际陆港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等一
批重点项目。实现海外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753.81亿元,同比增长9.90%;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签
合同额同比增长44.25%。签署了印尼特里帕梯级水电站、墨西哥普埃布拉州306兆瓦光伏项目、韩国Nakwol3
65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
(二)“四大转型”成效凸显,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系统谋划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路径和策略,在国务院国资委战略新兴产业
专项考核中,位列建筑央企第一位。上半年,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89%,新质生产力蓬
勃发展。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公司新型储能原创技术策源地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第二批原创技术策源地;
投建的世界首套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示范工程一次并网成功,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
换效率等多项世界纪录,并成功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和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牵头的“300
兆瓦压缩空气蓄能系统压缩机和膨胀机”入选国家能源局2023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率先提出世
界首台(套)66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所属企业中能建绿色建材公司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
批启航企业;成功研制亚洲最大、国际领先的二氧化碳直接空气碳捕集装置;自研的电芯产品福建厦门30GW
h电化学储能电池一期5GWh生产线建设顺利推进;公司提出的岩土储能技术和含水层储能技术成果经鉴定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76%。绿色低碳转型增势明显。上半年,新能源与综合
智慧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90.89亿元,同比增长8.04%,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30.42%;投资人民币1
45亿元,同比增长34.3%;获取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808.6万千瓦,累计获取开发指标5831万千瓦;投资建设
安徽绩溪高空风能发电新技术示范项目成功发电,甘肃酒泉300兆瓦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有
序推进,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全面施工,签约落地河
北张家口全球首个竖井式重力储能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大同煤矸石高价值利用一体化新技术示范项目,全力
打造“工业固废—建筑新材料—新型部品部件—绿色建筑产品”示范样板。数字智慧转型不断加速。“东数
西算”标志性项目有力推进,甘肃庆阳项目A1数据中心完成封顶。新上线集团级信息系统15个,财务、项目
、供应链一体化平台模块陆续上线,加快实现公司及所属企业统建系统数据共享。组织编制公司数字化案例
和产品图谱,汇聚各类优秀案例产品60余项,荣获省部级数字化奖项22项,数字业务签约同比增长8.5%,签
订包括山东济南5G新基建通信工程、广东省投资和信用中心省碳排放监测智慧云平台开发(一期)项目及电
网三维模型中心能力提升实施项目等一批代表项目。共享融合转型加速领跑。成功落地浙江嘉兴运河湾新城
、河南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山东临沂滨河生态智慧城等一批融合示范项目。投资建设的全国首个高速公
路全路域光储充一体化交能融合示范项目山东枣菏高速公路工程,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
型案例。江苏无锡洗砚湖生态科技城、山东青岛李沧片区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积极打造“沈大氢
能高速走廊”,推动氢燃料电池车与电动重卡规模化应用,持续探索与打造行业融合发展新标杆。上半年,
公司“七网”融合类业务完成投资人民币73亿元,占比16%。
(三)系统改革走深走实,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制定2024年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要点和考核方案,系统穿透落实改革深
化提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各项任务,上半年总体完成率分别达到57%、80.4%,超过预期目标。开展公
司整体对标、业务板块对标和职能维度对标研究,构建公司对标世界一流指标体系,挖掘世界一流企业的典
型经验和先进做法,促进价值创造能力整体提升。抓实重点改革任务,深入开展新设企业运行评估,系统提
出推动加快发展、创新发展、优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四个发展”的系列强化举措;高质量落实“双百”“
科改”试点,考核排名跃升23位,跻身央企第一方阵。持续优化激励机制,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全面报酬激励
保障和科技项目成果奖励分享机制,获国务院国资委高度评价;深化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将总部内设机构
负责人及以上人员,各级次企业高管、部门负责人全部纳入实施范围,以上率下引领激发更大成效。着力强
化市场化用工改革,持续完善员工“能出”机制,不在岗员工占比较年初下降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同比增长10.49%。
(四)科学管理扎实推进,运营质效全面提升
项目管理能力持续加强。扎实开展项目管理价值创造提升专项行动,高质量推进达标认证、项目复盘、
项目治亏、变更索赔工作。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推动供应链管理数智化水平走在行业前列
,获得商务部“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典型案例”。产融结合不断深化。抢抓市场窗口,2024年上
半年发行债券人民币135亿元,成本屡创资本市场同类企业新低,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优秀发行
人”和“乡村振兴债券优秀发行人”双项奖励。建设并上线融资管理平台、财务智慧分析(监控)系统、CI
PS系统,全面建成具有中国能建特色的司库体系。供应链金融平台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上半年平台累计注册
企业146家,获取银行供应链金融授信额度人民币15.5亿。风险防控底座不断夯实。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大风
控体系建设,压实第一道防线的风险防控责任。深入开展“三个不得”“十个严禁”检查与合规有效性评价
工作,系统排查重大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