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1898 中煤能源 更新日期:2025-04-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煤炭生产和贸易、煤化工、煤矿装备制造及相关服务、坑口发电等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煤炭业务(行业) 1607.12亿 84.85 396.28亿 84.10 24.66
煤化工业务(行业) 205.18亿 10.83 31.12亿 6.60 15.17
煤矿装备业务(行业) 111.50亿 5.89 19.46亿 4.13 17.45
其他业务(行业) 73.45亿 3.88 11.07亿 2.35 15.07
金融业务(行业) 25.07亿 1.32 15.64亿 3.32 62.39
分部间抵销(行业) -128.33亿 -6.78 -2.37亿 -0.50 1.85
─────────────────────────────────────────────────
买断贸易煤(产品) 827.04亿 43.67 7.93亿 1.89 0.96
自产商品煤:动力煤(产品) 630.47亿 33.29 281.41亿 67.22 44.63
自产商品煤:炼焦煤(产品) 142.56亿 7.53 103.88亿 24.81 72.87
聚烯烃(产品) 106.05亿 5.60 11.43亿 2.73 10.78
其他(补充)(产品) 95.37亿 5.04 52.55亿 --- 55.10
尿素(产品) 41.68亿 2.20 7.95亿 1.90 19.07
甲醇(产品) 30.15亿 1.59 -3700.00万 -0.09 -1.23
硝铵(产品) 11.76亿 0.62 4.23亿 1.01 35.97
其他业务(产品) 8.91亿 0.47 2.19亿 0.52 24.60
─────────────────────────────────────────────────
国内市场(地区) 1885.27亿 99.54 469.72亿 99.69 24.92
国际市场-海外市场(地区) 8.72亿 0.46 1.48亿 0.31 16.9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煤炭业务(产品) 774.57亿 83.30 197.02亿 81.43 25.44
煤化工业务(产品) 108.04亿 11.62 21.93亿 9.06 20.30
煤矿装备业务(产品) 54.62亿 5.87 7.98亿 3.30 14.61
其他业务(产品) 35.15亿 3.78 6.03亿 2.49 17.16
金融业务(产品) 12.71亿 1.37 7.58亿 3.13 59.68
租赁收入(产品) 1.50亿 0.16 6668.70万 0.28 44.37
销售材料(产品) 9358.60万 0.10 4111.80万 0.17 43.94
劳务收入(产品) 4007.70万 0.04 -2330.20万 -0.10 -58.14
行业板块间抵销数(产品) -58.09亿 -6.25 5542.00万 0.23 -0.9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煤炭业务(行业) 1626.81亿 84.30 405.37亿 83.80 24.92
煤化工业务(行业) 213.94亿 11.09 32.95亿 6.81 15.40
煤矿装备业务(行业) 121.83亿 6.31 21.75亿 4.50 17.85
其他业务(行业) 82.34亿 4.27 11.76亿 2.43 14.28
金融业务(行业) 24.42亿 1.27 13.98亿 2.89 57.25
分部间抵消(行业) -139.65亿 -7.24 -2.07亿 -0.43 1.48
─────────────────────────────────────────────────
买断贸易煤(产品) 814.88亿 42.23 8.23亿 1.91 1.01
自产商品煤:动力煤(产品) 654.59亿 33.92 276.54亿 64.33 42.25
自产商品煤:炼焦煤(产品) 151.60亿 7.86 118.52亿 27.57 78.18
聚烯烃(产品) 102.17亿 5.29 7.87亿 1.83 7.70
其他(补充)(产品) 99.90亿 5.18 53.83亿 --- 53.89
尿素(产品) 51.89亿 2.69 17.22亿 4.01 33.19
甲醇(产品) 33.54亿 1.74 -2.73亿 -0.64 -8.14
硝铵(产品) 13.74亿 0.71 5.07亿 1.18 36.90
其他业务(产品) 7.38亿 0.38 -8159.40万 -0.19 -11.06
─────────────────────────────────────────────────
国内市场(地区) 1908.34亿 98.89 480.72亿 99.38 25.19
国际市场-海外市场(地区) 21.35亿 1.11 3.02亿 0.62 14.1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煤炭业务(业务) 886.91亿 81.10 176.87亿 66.14 19.94
煤化工业务(业务) 106.65亿 9.75 13.13亿 4.91 12.31
煤矿装备业务(业务) 55.13亿 5.04 4.29亿 1.60 7.78
其他业务(业务) 35.60亿 3.26 2.10亿 0.79 5.90
金融业务(业务) 9.28亿 0.85 3.96亿 1.48 42.67
分部间抵销(业务) --- ---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57.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6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A │ 667000.00│ 3.50│
│B │ 661600.00│ 3.50│
│C │ 581400.00│ 3.10│
│D │ 335000.00│ 1.80│
│E │ 326800.00│ 1.70│
│合计 │ 2571800.00│ 13.6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16.7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2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A │ 567900.00│ 4.00│
│B │ 521600.00│ 3.70│
│C │ 458700.00│ 3.20│
│D │ 345200.00│ 2.40│
│E │ 274400.00│ 1.90│
│合计 │ 2167800.00│ 15.2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紧紧围绕年度重点工作和生产经营目标,加强经营管理,强化提质增
效,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生产运营保持平稳有序,在煤炭、煤化工等主
要产品市场价格下行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15.8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193.23亿元。
公司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金融等主要业务板块均运行良好。煤炭企业持续优化生产接续,加快释
放先进产能,全年完成自产商品煤产量1375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在自产商品煤平均销售价格下跌40元/吨
减少收入55.54亿元的情况下,持续加强成本精益化管理,优化专项基金使用,自产商品煤单位销售成本281
.73元/吨、同比减少25.28元/吨,煤炭业务实现毛利396.28亿元,经营平稳良好。煤化工企业统筹安全生产
、装置大修、项目建设等工作,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在尿素和硝铵销售价格同比下跌、聚烯烃价格同
比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受益于有效的成本管控以及原料煤、燃料煤采购价格下降,主要产品单位销售成本同
比下降,实现毛利31.12亿元,体现了良好的管理水平和煤化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效应。煤矿装备业务创新商
业模式,积极推进成套化产品销售和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培育巩固中高端市场和智能化升级市场,实现利
润总额6.23亿元。财务公司围绕司库系统优化升级持续提升资金集约化、精益化管理水平,资金集中度和运
营效率保持行业领先,资产规模超千亿元,在金融市场利率普遍下行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总额13.96亿元,同
比保持增长,服务保障和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业务分部主要有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金融以及包括发电、铝加工、设备及配件进口、招投标
服务和铁路运输等在内的其他业务分部,涉及的主要行业有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制造等。
2024年,全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加强,中长期合同框架内容更趋完
善,煤炭整体供应稳中有增,需求基本持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2024年全国原煤产量和进口量均创历史新
高,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47.8亿吨,同比增长1.2%,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省(区)原煤产
量合计占比81.7%,蒙陕地区新增产量合计超过1.6亿吨,有效的弥补了山西减产带来的供给缺口;全年煤炭
进口量5.4亿吨,同比增长14.4%。全年煤炭价格重心有所下移,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从煤化工行业来看,2024年全国尿素产量6593万吨,同比增长8.0%。国内尿素需求增长速度慢于供给增
长速度,加之出口大幅度下降,国内尿素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大幅回落,尿素生产企业盈利水平较2023年下
降。2024年国内聚乙烯产量2775万吨,同比增长1.6%;聚丙烯产量3475万吨,同比增长7.4%,聚乙烯和聚丙
烯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相对稳定。由于原油、煤炭及丙烷等原料价格下降,聚烯烃行业盈利水平较2023
年有所改善。
从煤矿装备制造行业来看,近年来产业格局不断优化,整体规模持续壮大,煤机企业间更加注重分工协
作,专业化、板块化管理突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推动行业发展。随着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落地实
施,以及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推进,高端、智能采掘设备需求增加。煤机企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加大研
发投入和科技创新,致力于提供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装备解决方案,为煤炭智能绿色开采提供装备支撑
。同时,煤机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内煤机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煤炭业务
1.煤炭生产
2024年,公司认真贯彻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为指导,多措并举增加
优质煤炭供给,加快推进系统简化、布局优化、装备智能化、开采绿色化矿井建设,不断加强技术与机电管
理,持续优化煤炭产品结构,全力以赴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煤炭产量创最高生产纪录。全年完成商品煤
产量13757万吨,比上年13422万吨增加335万吨,增长2.5%。2024年原煤工效34.6吨/工,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煤矿智能化建设卓有成效,截止2024年底累计已有14处煤矿通过智能化煤矿验收,共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
面74个,其中4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在全国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被评为特等级。
2.煤炭销售
2024年,面对全年煤炭市场需求偏弱,煤价持续下降等不利因素,公司坚决落实国家保供要求,积极应
对困难挑战,紧密围绕全年任务目标,强化高质量营销管理,优化营销策略,持续提升销售精细化水平。统
筹内外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力保障长协兑现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导向,创新贸易模式,优化定价策
略,加强品牌建设,多措并举增销创收,全年完成煤炭销售量28483万吨,销售规模同比保持稳定,其中自
产商品煤销售量同比增加372万吨,增长2.8%。煤炭销售情况表
(二)煤化工业务
2024年,公司积极应对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影响,高效统筹安全生产和装置大修,稳步推进项目建设,不
断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其中鄂能化公司图克分公司顺利完成装置大修,一次开车成
功,保持高产运行;乌审召分公司双聚装置连续运行超900天,创造行业长周期运行纪录;陕西公司甲醇合
成装置连续运行超29个月,创开车以来最长周期运行记录。2024年全年完成主要煤化工产品产量569.0万吨
,同比减少34.6万吨,主要是受部分装置按计划大修影响。
公司持续完善营销网络,依托集中销售规模优势,强化产运销协同和区域协同,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完
善销售管控体系,全年主要煤化工产品销量584.2万吨,煤化工产品附加值、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有效
提升。积极争取铁路量价政策优惠,拓展港口和异地库覆盖范围,科学配置仓储物流资源,提升产品交付能
力,实现物流费用节约创效0.35亿元。聚焦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增值创效,持续加大终端市场开发力度,销
售差异化产品14.9万吨,创效0.15亿元。创新服务模式,聚烯烃直销量同比增长近一倍。持续优化销售策略
,有效保障副产品产销平衡。
(三)煤矿装备业务
2024年,公司装备企业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科学组织产销,积极开拓市场,强化精益管理,
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攻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创新商业模式,煤矿设备全生命周期专业化服
务业务成功落地,联储共备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支撑和服务能源保供能力不断提升。全年累计完成煤矿装
备产值103.5亿元,剔除合并范围变化影响后同口径同比增长6.6%;累计签订合同额同比增长2.0%。紧抓“
一带一路”市场机遇,聚焦煤机成套、煤机配件营销及相关服务提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2024年新签国际
化订单同比增长。
(四)金融业务
2024年,公司紧紧围绕战略发展总体思路,树牢“精益管理、精准服务”理念,充分发挥金融牌照优势
,在丰富金融产品设计、深挖价值创造潜力等方面综合发力,努力克服利率下行等外部压力,不断加强存款
业务管理,及时优化调整同业存款配置策略,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信贷资金资源配置,服务公司产
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积极承担中
国中煤司库建设运营管理使命,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
。2024年末,吸收存款规模达906.2亿元,同比降低6.6%;存放同业规模达696.4亿元,同比降低9.5%;自营
贷款规模达295.5亿元,同比增长38.3%。
(五)各板块间业务协同情况
2024年,公司围绕发挥煤电化产业链优势,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管理,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各
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024年,公司生产煤炭内部自用1225万吨。煤矿装备业
务实现内部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20.93亿元,占该业务分部总销售收入的18.8%。金融业务新发放内部贷款66
.3亿元、年末内部贷款规模190.4亿元,提供品种丰富、服务优质的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共节约财务
费用5.0亿元。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公司以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和电力为核心业务,以山西、内蒙、陕西、江苏、新疆等区域为依托
,以“存量提效、增量转型”为发展思路,致力于建设“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创新示范、治理现代”的世
界一流能源企业。
本公司煤炭主业规模居于全国前列,生产开发布局向国家规划的能源基地和中西部资源富集省区集中,
优质产能占比、煤炭资源储备、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技术行业领先,煤矿规模化、低成本竞争优势突出。
公司主体开发的山西平朔矿区、内蒙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是国内重要的动力煤生产基地,王家岭煤矿所在
的山西乡宁矿区是国内低硫、特低磷优质炼焦煤基地,里必煤矿所在的山西晋城矿区是国内优质无烟煤基地
。公司煤炭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里必煤矿等项目稳步推进。专业精细的管控模式、精干高效的生产方式
、集群发展的规模效益、优质丰富的煤炭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构成了公司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本公司聚焦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着力打造“煤-电-化-新”等循环经济新业态。煤化工业务方面,
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尿素等现代煤化工产业,装置长期保持“安稳长满优”运行,主要生产运营指标保
持行业领先。煤电业务方面,公司有序发展环保型坑口电厂和劣质煤综合利用电厂,推进煤电一体化,积极
打造低成本、高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的特色优势。
本公司依托矿区自身优势,推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与新能源深度融合。本公司露天煤矿、井工煤矿数
量众多,矿井类型齐全,分布地域广泛,拥有丰富的采煤沉陷区、工业场地、排土场、地下巷道、矿坑等地
上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以及煤电产业和煤化工产业支撑能源消纳的条件,具备发展多能互补能源基地
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的优势。
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贸易服务商之一,在中国主要煤炭消费地区、转运港口以及主要煤炭进口地区
均设有分支机构,在煤炭北方四港拥有行业领先的下水煤资源占比,依靠自身煤炭营销网络、物流配送体系
以及完善的港口服务和一流的专业队伍,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和分销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本公司是具有煤炭业务全产业链优势的大型能源企业,能够从事煤机制造、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物流
贸易,并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新形势下,在拓展煤矿智能化改造市场、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能效提升与综合
能源服务等方面,拥有良好的业务基础。
本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研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产
学研合作,保障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大数据、数字化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智能化煤矿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取
得新成效,一批国家级科技项目实施取得阶段成果;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两化
融合赋能业务提升稳步推进。
本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健全管理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公司持续深入推进总部机
构改革,努力打造“战略导向清晰、运营管控卓越、价值创造一流”的精干高效总部。公司企业管理制度健
全,内部管控及风险控制体系日臻完善,大力实施煤炭和煤化工产品集中销售管控,财务、投资、物资采购
集中管理,深化目标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降本增效和运营效率优势明显。
近年来,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煤炭主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公司加快推动煤炭产业向煤化
、煤电方向延伸,提升整体产业链价值增值能力,打造致密产业链,推动发展模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
型转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公司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和降本增效工作,财务结构保持稳健,抗风险能力得
以增强,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俄乌冲突等国际地缘政治事件与极端天气等因素放大了新旧能源交替下能源供给能力不足的缺
陷,能源产品时段性的供需错配频繁出现。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在一段时间内,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不会
动摇,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还将发挥基础和兜底作用,煤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仍将保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8%。2024年,全国原
煤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煤炭企业集团达到16家,原煤产量合计约为27.3亿吨,较2023年减少约0.4亿吨,下
降1.0%左右。全国原煤产量超亿吨的煤炭企业集团7家,比上年减少1家。总体看,随着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先进产能加快释放,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速,行业大型能源集团话语权持续提升,能源安全保
障能力显著增强。
从煤化工行业来看,我国尿素行业属于完全竞争行业,2024年尿素头部企业前五名产能集中度为17.2%
,较2023年下降1.1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国内尿素行业产能集中度相对稳定。聚烯烃行业集中度在经过连
续下降后趋于稳定,2024年聚乙烯头部企业前五名产能集中度为19.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聚丙烯头部
企业前五名产能集中度为21.4%,同比上涨1.1个百分点。聚烯烃行业2025年仍处于产能密集投放期,行业供
给能力增长较快,市场竞争日趋复杂激烈。
从煤矿装备制造行业来看,头部企业凭借其规模、技术、品牌等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尤其是在高
端煤矿装备和煤矿智能化设备等新兴细分市场,技术门槛较高,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竞争态势。中国煤炭机械
行业5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市场整体规模超过50%,高端煤矿装备和煤矿智能化设备等细分市场占有率约为80%
。同时,部分煤机企业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进入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等上游领域,以保障原材料的稳
定供应和质量控制,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链的控制力。部分煤机企业向煤炭开采、加工和运输等下游应
用领域延伸,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设备租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务,与煤炭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
关系,提高客户粘性和市场竞争力。此外,煤机装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
快,国际化进程持续提速。
2.行业发展趋势
展望2025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支持下,以“两重”“双新”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扩内需、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态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从煤炭行业来看,在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及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保障能源安全仍是持续稳
定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将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预计2025年煤炭行业将以“双碳”目标为指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保障国内宏观经济大循环为施
策方向,在绿色智能开发、安全环保生产、市场稳定有序、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确保
国内能源供应安全稳定。
从煤化工行业来看,2025年国内预计新增尿素产能336万吨,全年产能增速4.3%。预计2025年农业尿素
需求保持增长,工业尿素需求基本稳定,出口尿素需求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尿素供需形势有望较2024年小
幅改善,尿素行业盈利水平变化不大。2025年国内预计新增聚乙烯产能725.5万吨、聚丙烯产能650万吨,聚
烯烃市场供给持续增加。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预计2025年国内聚烯烃需求稳中有增,但是仍不及供
给增长速度。在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下,预计2025年国内聚烯烃行业总体盈利水平难有明显改善。
从煤矿装备制造行业来看,国家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政策,煤矿对智能化装备的需求持续增强。煤机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
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高端设备供给能力。在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的联合推动下,专业服务和后
市场服务是煤机企业布局的重点,全力打造成套综采装备供应商、全生命周期服务商是煤机企业决胜市场竞
争的主攻方向。同时,煤机企业利用我国在煤矿智能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标准体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
我国的煤矿装备制造技术和产品推向全球,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发展战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贯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牢牢把握做
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和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功能,坚持发展战略不
动摇,全面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的发展思路,打造煤炭、煤电、煤化工和新能源致密产业链,做精
做强能源综合服务产业,到2035年,将公司建设成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创新示范、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
能源企业。
大力提升煤炭保障能力和行业引领能力。统筹优化生产开发布局,积极发展先进产能,持续提升煤炭供
给质量,全面加强市场营销质量,提高精准营销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具有中煤特色大营销管理体系,稳步强
化能源安全保供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带头促进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两个联营”提升抗风险能力。立足煤炭资源和产业优势,贯彻“两个联营”发展模式,积极
推进煤炭大基地煤电联营布局,稳健发展煤电产业,有效提升煤炭与煤电产业一体化协同水平。以绿色低碳
转型为导向、自有资源为载体、外延拓展为补充,集中发展适应煤电与新能源联营的大型新能源基地和源网
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探索多能互补发展模式,着力调整电力装机结构。
高端化、低碳化、园区化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统筹“双碳”战略要求、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求和公司
产业实际,科学合理规划煤化工产业发展规模,按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园区化发展模式,挖潜升级
存量项目,稳步布局增量项目,充分发挥煤炭“原料”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煤基多联产水平和产品附
加值,打造示范引领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做精做强能源综合服务产业。坚持以装备制造产业为链条核心,以综合能源服务为重点示范,以其他煤
基服务业务为积极补充,全面推进企业深化改革、专业能力提升、业务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创新、内外市场
拓展,着力在促进煤基产业高质量发展、能源智能化高端化装备创新、煤矿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综合能
源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形成工程示范,实现能源综合服务现代化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存量提效、
增量转型”,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努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年计划自产商品煤产销
量13300万吨以上,聚烯烃产品产销量134万吨以上,尿素产销量205万吨以上,持续深入开展提质增效专项
行动,加强精细化管理,成本继续有效控制,在市场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努力保持收入、利润总体稳
定。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产销高效协同,提升能源保供能力。把产销高效协同作为稳增长的龙头,科学合理组织产销,
煤炭企业加大掘进剥离力度提升生产效率,煤化工企业保持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全力增产增销增供,落实
国家能源和化肥保供要求。
二是加强重大风险隐患管控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支撑。坚定“零死亡”目标不动摇,从零开始
、向零奋斗,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推进“守规矩”安全
文化建设,强化本质安全。
三是加强重点项目推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配置要素,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两个联营”项目落地见效,扎实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深入挖掘致密产业链价值,着力推进战新产业布局,
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四是加强精细精益管理,全面挖掘创效潜力。聚焦价值创造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瞄准世界一流和行业
先进企业,深入推进精益管理,提升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控能力。推进生产运营智能管控平台项目建设,有效
提升公司管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是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健全“小内脑+大外
脑”科技创新运转体系,在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高端煤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等技术领域,深
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产业创新。
六是加强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增强核心
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切实发挥牵引带动作用,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
持续深化改革,推动改革走深走实,持续释放活力动能。
七是加强重大风险管控,助力企业行稳致远。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识别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持
续严防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市场变化、工程项目管理、流动性和投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
底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八是加强市值管理,着力提升公司投资价值。持续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和治理能力,不断强化各级管理人
员合规意识,提高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健全市值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常态化、多层次的投资
者沟通交流工作,维护公司资本市场良好形象。
当前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安全生产及环保监管压力持续加大,煤炭、煤化工生产和市场的不
确定、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上述经营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可能根据公司实际做出适当调整。本报告披
露的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知悉并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外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
多,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随着宏观政策加快落实
,预计国内经济将呈恢复增长趋势,但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多,可能对本集团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公司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定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
管理、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防控风险,加快推进“两个联营”发展,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
核心竞争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2.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