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013 亚普股份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汽车(主要是乘用车)燃油燃料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油箱(产品) 36.79亿 95.49 5.73亿 93.39 15.59
材料及工装等(产品) 9352.78万 2.43 2520.54万 4.11 26.95
油管及尿素箱等(产品) 8015.85万 2.08 1536.10万 2.50 19.16
─────────────────────────────────────────────────
境内(地区) 22.81亿 59.22 3.83亿 62.43 16.80
境外(地区) 15.71亿 40.78 2.31亿 37.57 14.68
─────────────────────────────────────────────────
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务) 37.59亿 97.57 5.89亿 95.89 15.66
其他业务(业务) 9352.78万 2.43 2520.54万 4.11 26.9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83.14亿 96.86 12.72亿 94.95 15.30
其他业务(行业) 2.69亿 3.14 6766.03万 5.05 25.13
─────────────────────────────────────────────────
燃油箱(产品) 82.04亿 95.59 12.59亿 93.96 15.34
其他(产品) 3.79亿 4.41 8091.19万 6.04 21.35
─────────────────────────────────────────────────
国內(地区) 50.76亿 59.14 8.18亿 61.05 16.11
国外(地区) 32.38亿 37.72 4.54亿 33.90 14.02
其他业务(地区) 2.69亿 3.14 6766.03万 5.05 25.13
─────────────────────────────────────────────────
以销定产(销售模式) 83.14亿 96.86 12.72亿 94.95 15.3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69亿 3.14 6766.03万 5.05 25.13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油箱(产品) 37.51亿 94.96 --- --- ---
材料及工装(产品) 1.12亿 2.83 3855.75万 6.56 34.48
油管及尿素箱等(产品) 8715.97万 2.21 --- --- ---
─────────────────────────────────────────────────
境内(地区) 22.81亿 57.74 --- --- ---
境外(地区) 16.69亿 42.26 --- --- ---
─────────────────────────────────────────────────
塑料油箱业务(业务) 39.50亿 100.00 5.88亿 100.00 14.88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81.81亿 96.89 12.32亿 93.46 15.06
其他(补充)(行业) 2.63亿 3.11 8615.45万 6.54 32.79
─────────────────────────────────────────────────
燃油箱(产品) 79.15亿 93.74 11.69亿 88.71 14.77
其他(产品) 2.65亿 3.14 6262.58万 4.75 23.59
其他(补充)(产品) 2.63亿 3.11 8615.45万 6.54 32.79
─────────────────────────────────────────────────
国內(地区) 50.04亿 59.27 8.32亿 67.51 16.62
国外(地区) 31.76亿 37.62 4.00亿 32.49 12.60
其他(补充)(地区) 2.63亿 3.11 8615.45万 --- 32.79
─────────────────────────────────────────────────
以销定产(销售模式) 81.81亿 96.89 12.32亿 93.46 15.06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63亿 3.11 8615.45万 6.54 32.79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4.6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2.0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446795.89│ 52.0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6.2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9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62218.80│ 23.9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储能系统产品、热管理系统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储能系统产品包括燃油系统
(含混动汽车高压燃油系统)、电池包壳体、储能电池包箱体、燃料电池储氢系统等,产品主要作用是为汽
车和其他储能领域提供各种能量介质(如油、气、电等)的存储载体;热管理系统产品包括极寒加温系统、
风道和热管理集成模块等,其中极寒加温系统是为纯电动汽车电池在极寒地区提供辅助加热功能,风道产品
是用于空调风量的输送,热管理集成模块主要对电池包、乘员舱、电驱等进行温度管理,使之处于最佳工作
温度区间。
(二)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专注于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拥有覆盖全产业链的研发、采购、制造和销售体系,实施全球化经
营。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1.销售模式
公司客户为全球知名汽车厂,公司产品直销给客户。公司经过严苛的评审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
并成长为其战略合作供应商。公司的产品均为非标准化产品,公司根据客户的产品需求设计开发。针对国际
客户,公司需要参与全球同步研发。在通过客户的定点并取得销售订单后,公司依据订单组织采购和生产,
并完成产品的交付。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物料主要包括高密度聚乙稀等原材料和燃油泵等配套件。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
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与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合同,按实际供应需求下采购订单。公司与具
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原材料和配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针对不同客户的产品需求,采用多品种、小批量或单品种、大批量
的生产方式,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组织生产,并保证及时供货。
4.研发模式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依托海内外工程中心的协同布局,实现与全球整车厂的同
步设计开发。公司坚持正向研发的发展战略,研究型项目和应用型产品研发项目两个流程相互衔接,覆盖了
新技术、新产品从无到有的整个研发过程。公司具备吹塑、模压成型、注塑、缠绕四大工艺,可以为客户提
供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三)公司产品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较早聚焦于储能系统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在汽车燃油系统领域,公司位居国内市场第一
,全球市场第三。
(四)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1.外部驱动因素
(1)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2024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因素带来新挑
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也形成新支撑。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
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产业政策持续推动汽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2024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虽充满挑战,但汽车市场在政策作用下,依然展现出强劲态势。中央和
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对汽车消费的扶持力度,通过一系列减税降费、购车补贴、金融支持等综合性政策,有效
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门槛,激发了市场消费潜力。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传
统燃油车市场的回暖,为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内部驱动因素
(1)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凸显。报告期内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4.73%,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加10.59%
,研发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知识领域更加全面。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报告期内新获得授权专利31件(
其中发明专利15)件。参与编写的T/CI279—2024《70MPaIV型储氢瓶压力容器用高性能碳纤维》和T/DCB012
-2024《储能电池集成式液冷设备技术规范》两个团体标准先后发布,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精细化管理
本着“寻突破、强能力、控成本”的思路,公司在集团范围内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智能制造和数字
化为抓手,持续开展精益生产和降本增效,持续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
(3)新市场开拓和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
公司一方面抓好新产品在国内外生产基地的调试工作,确保新产品按计划投产;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
市场,争取新项目。以混动汽车高压燃油系统为代表的新技术产品已进入市场成熟增长阶段,不断获得新项
目定点,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在纯电动汽车业务领域,公司开发的轻量化动力电池包壳体产品日渐获得市场
认可,部分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燃料电池储氢系统不断投放市场,未来前景广阔;公司热管理系统产品市
场拓展取得丰硕成果,获得若干新项目定点。
(五)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汽车整车发展情况
根据LMCAutomotive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约为4259万辆,同比增长5%。中国市场汽
车仍位列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美国位列第二,2024年上半年销量约806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印度位列
第三,2024年上半年销量265万辆,销量同比增长6%;金砖国家中巴西2024年上半年销量114万辆,同比增长
14%,俄罗斯销量约51万辆,同比大增42%。
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9%和6.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从中国汽车市
场整体表现看,汽车销量同比微增,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放缓。
根据LMCAutomotive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112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
长约2%,增长幅度放缓。
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
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增长强劲。其中,纯电
动车型2024年上半年产销分别完成299万辆和30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4%和11.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
024年上半年产销分别完成193.7万辆和19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3.9%和85.2%,增长幅度较大。
2.公司产品细分领域发展情况
(1)燃油系统领域
目前我国燃油系统市场较为成熟,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对燃油系统的市场容量起到主要作用。同时,新
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的崛起、国内自主品牌销量占比的逐步提升以及我国汽车出海的产业化发展为公司燃油系
统业务带来了结构性的增长机会,同时公司海外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的燃油系统业务市场份额持续稳步增长
,公司燃油系统业务总体潜力依然较大。
除公司外,燃油系统全球市场上的其他企业主要是彼欧、考泰斯、邦迪。公司在中国乘用车燃油系统市
场排名第一,在全球汽车市场排名第三。
(2)电池包壳体领域
电池包壳体的技术路线众多,且暂未形成非常明显的替代关系,各种技术路线基本存在相匹配的运用场
景。目前,该市场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形成具备明显优势的龙头企业。
(3)燃料电池储氢系统领域
受益于国家“双碳”减排目标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政策的落地实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取得
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来看,燃料电池行业现阶段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市场规模较小。目前,海外储氢系
统主要企业彼欧、佛瑞亚、海克斯康均已在国内布局IV型瓶及储氢系统。除公司外,目前国内储氢系统企业
分为三类:一类是同时具备气瓶和系统能力的企业;一类是具备气瓶能力但不具备系统能力的企业;另一类
是只具备系统能力的企业。
(4)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
全球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热管理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大幅增长。近
年来,无论混动、纯电动、氢能源汽车均对热管理系统产品提出了更高、更多、更新的需求,单车热管理系
统价值量也出现较大增幅,热管理系统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企业主要有电装、翰昂、马勒、法雷奥、三花、拓普等,同时也有部分从
事白色家电的知名企业进军汽车热管理系统。不同冷媒的应用对于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3.公司应对举措
(1)混合动力高压燃油系统
公司的混动汽车高压燃油系统在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车上已得到商业化应用和推广,得益于混
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报告期内获得的混动燃油系统项目大大超过传统燃油系统项目,创历史新高。与此
同时,通过对产品设计方案的优化、关键零部件的自研和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实现了混动高压燃油系统的
降本增效,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2)热管理系统
公司进一步细化热管理系统产品规划,引进关键人才,不断完善团队建设。报告期内,公司积极与多家
主流汽车厂商展开深度交流,并获得若干集成模块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定点,产品开发工作有序推进。通过热
管理核心零部件的自研,建立了结构、硬件、软件的设计能力、实验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同时,公司前瞻
性布局新冷媒系统的研究。根据公司新能源方面的发展战略,为加大对储能市场的开拓,公司参股的储能热
管理合资公司江西恩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拓展相关业务中。
(3)电池包壳体
公司自主研发的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包上盖、电池包底护板及多材料融合电池包下托盘产品具有轻质高强
的优势,可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有利于提高电动车续航里程。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获得电池
包上盖若干新项目定点并批量供货。
此外,公司同步进行热塑性模压上盖预研,已完成样件试制。电池包底护板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即将完
成产品试制和验证工作,产品综合优势明显。多材料融合下托盘项目有序开展,在轻量化和保温功能上有显
著优势,公司正在与行业内专业机构及主流客户紧密对接中。
(4)燃料电池储氢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车载氢系统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质量管控能力。目前,车载储氢系统已成
熟应用于相关物流车、城市巴士、公交车、渣土车、重卡、自卸车等,交付于十余家国内主流商用车客户。
公司还获得了全球某主流汽车公司的下一代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先进氢系统预研项目,已顺利完成了首阶段的
方案设计冻结。
公司自研的IV型储氢瓶,已通过了内外部验证,关键指标行业领先,目前在准备IV型瓶的生产资质获取
。公司自研的氢阀(35MPa瓶口阀、减压阀、加氢口)已完成了第三方认证,相关产品均已搭载于公司储氢
系统进行了市场应用,各项指标稳定,成功替代了进口,降低了储氢系统的整体成本。70MPa瓶口阀已按照
新国标完成第三方认证并取证,打破了国外垄断。
(5)并购新业务方面,公司持续积极寻求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且与公司技术、客户、业务等协同
性好的优质标的企业,努力推动公司的业务转型发展。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品牌优势
公司作为一家国际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所拥有的“亚普/YAPP”品牌在全球汽车燃料系统市场上享有
较高的美誉度。近年来,公司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点小巨人企业”“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优
秀企业”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荣誉,获批“国家新一代技术和制造业融合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项目”
等项目。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复核认定。子公司亚普开封获批“河南省氢能精密
阀门工程研究中心”,荣获“2024年河南省质量标杆”。子公司大江亚普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重大产业技
术创新产品培育名单》,相关产品入选《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
(二)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在新能源领域突
破了多个新客户。公司客户群体优、足迹分布全球、产品结构多样,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保障了公司市
场份额及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
(三)全球化布局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全球建立了25个生产基地(其中海外9个),7个工程技术中心(其中海外4个)
,上述布局均靠近公司主要客户所在地,对于客户提出的要求能够快速响应。
(四)技术优势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聚焦主业持续提升产品技术“含金量”,
解决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并且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已
具备出色的系统集成和核心零部件自研能力,形成了设计灵活、成本领先、品控优良、制造稳定、快速响应
的差异性竞争优势。得益于重视研发与创新的企业文化、跨专业综合型的研发团队、先进的研发与测试装备
、完善的研发体系,公司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目前已成功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混合动力汽车高压燃油系
统、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动力电池包壳体、车载氢系统等多种产品。
(五)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VDA6.1、IATF16949等多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全面
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公司采用精细化、数字化和创新发展的质量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质量管理,并积极推进
全球化质量管理标准建设。在产品质量方面,产品合格率、百万产品缺陷数(PPM)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同行
业全球领先水平,同时全球顾客满意度及质量评价得分也位居行业前列。2024年上半年,公司先后荣获通用
汽车“供应商质量卓越奖”、广汽丰田“品质协力奖”、长安福特“优秀供应商奖”等全球顾客的嘉奖,顺
利通过奇瑞捷豹路虎JLRQ认证、上汽大众A级质量能力评审,充分展现了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卓越实力。
(六)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优势
公司规范、透明、国际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如ERP、PLM、APS、WMS、CRM、SRM、TMS、OA、云文档等
),成为企业解决管理突出问题及带动各项业务创新升级的突破口,助推工厂精细化管理、可视化管控、智
能制造和智能仓储物流的管理,不断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全
面覆盖,实现对全链条生产计划的监测与调整能力;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制造资源和供应链协同,实现厂内
物流自动化与厂外物流可视化,实现全业务流程透明化。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24年业务计划展开工作,取得了以下工作成绩:
1.市场开拓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众多新项目定点,其中新能源混动高压油箱项目共计二十多个,新项目生命周期内
预计将为公司带来约700万只新产品销量。
报告期内,在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司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了多个客户热管理集成模块项目定点;在电池
包系统领域,获得了电池包上壳体项目和电池包壳体总成项目定点;在储氢系统领域,公司首次获得某海外
客户的储氢系统项目定点,同时获得国内多家客户的储氢系统及氢阀类项目定点。
2.企业品牌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先后获得一汽-大众“协同创新奖”、长城汽车“全球领航奖”、长安汽车“研发贡献
奖”、江铃汽车“优秀供应商”、长安马自达“综合优秀奖”、一汽红旗“价值优享-旗挚奖”、上汽通用
“最佳供应商”、中国重汽“合作贡献奖”、广汽丰田“品质协力奖”、巴西大众“最佳技术创新奖”及“
外部合作伙伴奖”、通用汽车“年度供应商质量卓越奖”等多项客户嘉奖。
报告期内,公司还通过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复核认定。亚普开封获批“河南省氢能精密阀门工程
研究中心”,荣获“2024年河南省质量标杆”。大江亚普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培育
名单》,相关产品入选《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
3.智能制造方面
公司以“质量可追溯、设备可感知、过程可管控、数据可分析、经验可学习”为理念的新精益目标已完
成技术架构的搭建,正在稳步推进“生产自动化、过程管控数字化、检测智能化、供应链管控网联化”为特
征的智能制造体系的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在全球各生产基地已完成智能制造项目18个项目。全年计划完成38个自动化项目,目前
各个项目均处在正常推进过程中,预计2024年底所有项目顺利投入运营。
4.“双碳”工作方面
公司自2021年成立“双碳”工作小组以来,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树立以绿色
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实现公司高效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共进。
公司持续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制定年度重点产品设备节能降碳更新改造计划,启动低能
效电机替换,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已建成分布式光伏项
目8.6MW,预计每年产生860万度绿色电力,每年减少约5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公司实施“空压机变频联控改造”“节能型纳米远红外加热技术应用”“空压机余热回收再利用”“回
料造粒再利用”等多项节能减排措施,并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建立推行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使能源管理
朝着精细化、智慧化的模式转变,打造绿色低碳的工厂。
5.国际化经营方面
报告期内,海外子公司经营业绩进一步提升,海外新业务项目也取得了新突破。
基于海外子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加大了海外业务的投入强度,如:将部分国内富余产能转移到
印度、墨西哥等海外子公司;加快海外子公司的智能制造步伐,美国、巴西、捷克等子公司已分别实施了多
条自动化生产线;强化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意识的人才
,促进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6.安全生产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四不两直”、中夜班夜查、“反三违”抽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检查,不断关注
员工的安全意识;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会议,部署落实各项安全工作;组织开展各项岗位知识培训及应急
演练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应急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报告期内,未发生环境事件与投诉,未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各项考核指标均达标,公司安全生产形势
总体平稳。
7.合规管理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依法治企,完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首席合规官,进一步健全完善合规管理职
责,落实责任,统筹各方力量推动合规管理工作提升。通过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涉外合规培训等形式,
强化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合规意识,强化合规理念,营造出浓厚的合规文化氛围。持续强化合规经营,注
重合规风险管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公司治理特别贡献奖”。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