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050 科林电气 更新日期:2025-03-29◇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
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气设备行业(行业) 40.64亿 99.16 8.61亿 97.08 21.19
其他业务(行业) 3432.57万 0.84 2592.47万 2.92 75.53
─────────────────────────────────────────────────
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产品) 21.22亿 51.78 3.63亿 40.94 17.11
智能电网变电设备(产品) 7.63亿 18.62 1.63亿 18.38 21.36
智能电网配电设备(产品) 4.28亿 10.45 1.35亿 15.22 31.53
智能电网用电设备(产品) 3.75亿 9.16 1.17亿 13.16 31.11
其他(产品) 2.56亿 6.24 9325.82万 10.51 36.47
新能源(产品) 1.54亿 3.75 1586.21万 1.79 10.31
─────────────────────────────────────────────────
河北省(地区) 10.46亿 25.51 3.24亿 36.50 30.97
华东地区(地区) 8.29亿 20.22 1.79亿 20.13 21.55
除河北省以外的华北地区(地区) 5.64亿 13.76 8625.61万 9.72 15.29
华南地区(地区) 4.38亿 10.68 6899.73万 7.78 15.76
华中地区(地区) 3.78亿 9.21 9102.91万 10.26 24.11
西北地区(地区) 3.36亿 8.20 4279.46万 4.82 12.73
东北地区(地区) 2.51亿 6.13 3869.81万 4.36 15.41
西南地区(地区) 1.87亿 4.55 2797.65万 3.15 15.00
境外(地区) 3668.47万 0.90 309.34万 0.35 8.43
其他业务(地区) 3432.57万 0.84 2592.47万 2.92 75.53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40.64亿 99.16 8.61亿 97.08 21.1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432.57万 0.84 2592.47万 2.92 75.5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气设备制造行业(行业) 38.84亿 99.46 9.15亿 98.60 23.57
其他业务(行业) 2100.33万 0.54 1302.57万 1.40 62.02
─────────────────────────────────────────────────
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产品) 16.13亿 41.31 3.34亿 36.03 20.74
智能电网变电设备(产品) 6.30亿 16.15 1.29亿 13.87 20.42
新能源(产品) 5.33亿 13.66 8519.13万 9.18 15.98
智能电网用电设备(产品) 3.89亿 9.97 1.49亿 16.09 38.39
其他(产品) 3.73亿 9.55 1.09亿 11.78 29.31
智能电网配电设备(产品) 3.66亿 9.36 1.21亿 13.05 33.13
─────────────────────────────────────────────────
河北省(地区) 9.53亿 24.41 3.65亿 39.33 38.31
华东地区(地区) 6.92亿 17.72 1.61亿 17.37 23.30
除河北省以外的华北地区(地区) 6.14亿 15.72 1.06亿 11.40 17.24
华南地区(地区) 5.29亿 13.55 7277.05万 7.84 13.75
华中地区(地区) 4.13亿 10.57 8248.82万 8.89 19.99
西北地区(地区) 2.77亿 7.10 5604.31万 6.04 20.21
西南地区(地区) 1.85亿 4.73 2518.00万 2.71 13.63
东北地区(地区) 1.67亿 4.29 3872.00万 4.17 23.13
境外(地区) 5335.04万 1.37 794.09万 0.86 14.88
其他业务(地区) 2100.33万 0.54 1302.57万 1.40 62.02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38.84亿 99.46 9.15亿 98.60 23.57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100.33万 0.54 1302.57万 1.40 62.02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气设备制造行业(行业) 26.04亿 99.30 6.00亿 99.00 23.04
其他(补充)(行业) 1845.66万 0.70 607.88万 1.00 32.94
─────────────────────────────────────────────────
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产品) 12.33亿 47.02 2.13亿 35.20 17.30
智能电网变电设备(产品) 4.73亿 18.02 1.27亿 21.03 26.97
智能电网用电设备(产品) 3.75亿 14.29 1.46亿 24.02 38.84
智能电网配电设备(产品) 2.18亿 8.33 6310.22万 10.41 28.89
其他(产品) 1.61亿 6.15 3285.81万 5.42 20.37
新能源(产品) 1.44亿 5.48 1764.24万 2.91 12.28
其他(补充)(产品) 1845.66万 0.70 607.88万 1.00 32.94
─────────────────────────────────────────────────
河北省(地区) 7.22亿 27.55 2.31亿 38.56 32.03
华东地区(地区) 4.33亿 16.51 1.00亿 16.74 23.19
除河北省以外的华北地区(地区) 3.78亿 14.40 5374.17万 8.96 14.23
华中地区(地区) 3.69亿 14.08 1.04亿 17.33 28.16
西南地区(地区) 2.47亿 9.42 3565.41万 5.94 14.44
西北地区(地区) 2.02亿 7.70 3012.78万 5.02 14.91
华南地区(地区) 1.28亿 4.87 1610.41万 2.68 12.60
东北地区(地区) 1.20亿 4.59 2803.46万 4.67 23.30
其他(补充)(地区) 1845.66万 0.70 607.88万 --- 32.94
境外(地区) 478.78万 0.18 52.97万 0.09 11.06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26.04亿 99.30 6.00亿 99.00 23.04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845.66万 0.70 607.88万 1.00 32.94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气设备制造行业(行业) 20.23亿 99.21 4.37亿 98.77 21.61
其他(补充)(行业) 1604.69万 0.79 542.51万 1.23 33.81
─────────────────────────────────────────────────
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产品) 10.87亿 53.30 2.12亿 48.48 19.50
智能电网用电设备(产品) 2.52亿 12.35 7329.24万 16.76 29.11
智能电网变电设备(产品) 2.39亿 11.73 5933.20万 13.57 24.81
智能电网配电设备(产品) 1.99亿 9.74 5350.72万 12.24 26.95
其他(产品) 1.66亿 8.14 2968.85万 6.79 17.88
新能源(产品) 8064.53万 3.95 944.98万 2.16 11.72
其他(补充)(产品) 1604.69万 0.79 542.51万 --- 33.81
─────────────────────────────────────────────────
河北省(地区) 6.53亿 32.04 1.59亿 36.40 24.36
河北省以外的华北地区(地区) 3.86亿 18.92 7415.63万 16.96 19.22
华中地区(地区) 3.02亿 14.80 6872.53万 15.72 22.77
华东地区(地区) 2.62亿 12.83 6319.74万 14.45 24.16
西北地区(地区) 1.72亿 8.43 3228.67万 7.38 18.78
西南地区(地区) 9025.05万 4.43 1093.01万 2.50 12.11
东北地区(地区) 7591.75万 3.72 1694.11万 3.87 22.32
华南地区(地区) 6052.71万 2.97 1137.32万 2.60 18.79
境外(地区) 2188.43万 1.07 49.71万 0.11 2.27
其他(补充)(地区) 1604.69万 0.79 542.51万 --- 33.81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20.23亿 99.21 4.37亿 98.77 21.61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604.69万 0.79 542.51万 1.23 33.8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6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0686.43│ 2.61│
│第二名 │ 10215.01│ 2.49│
│第三名 │ 8197.11│ 2.00│
│第四名 │ 8183.07│ 2.00│
│第五名 │ 6370.15│ 1.55│
│合计 │ 43651.76│ 10.6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2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1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1808.81│ 3.92│
│第二名 │ 10526.01│ 3.49│
│第三名 │ 8087.04│ 2.68│
│第四名 │ 8037.22│ 2.67│
│第五名 │ 4032.61│ 1.34│
│合计 │ 42491.68│ 14.1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公司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公司成功引入了具有雄厚实力的产业股东和地方国资股东,优
化了股东结构,完成了董事会换届工作,形成了上下团结一致、积极干事创业谋发展的良好局面。面对全球
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风险和挑战,公司经营管理层和全体干部职工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深耕国内市场、精选
重点区域推进新兴行业市场和海外市场布局,持续保持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严抓生产制造精益管理,对标
一流企业强化内控合规建设,制定了长期战略规划,为未来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9亿元,同比增长4.98%;实现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下降40.54%
,全年新签订单金额实现51.40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回款42.09亿元,同比增长16.6%;完成发货45.62亿
元,同比增长13.06%。
一、深入拓展国内外市场,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网业务方面,深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
得到了两网客户的高度评价,多次中标两网集采项目,在国家电网2024年营销项目第三次计量设备招标中,
成功跻身行业前20名,刷新该领域历史最好成绩;在南方电网2024年第二批配网集中招标项目中中标3.69亿
元,首次进入前三;大型项目方面,公司先后参与国电投、中石油、中电建、中能建等集团大型项目建设,
并多次中标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中联集团等数据中心项目,得到了各界客户的高度肯定;国际市场方面,
紧抓国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窗口期,积极参与了马尔代夫配电网改造等多个项目,并在四季度与海信集团国
际营销中心建立直接对接,精选重点区域开始布局海外营销体系。科林电气的国内/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
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二、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技术创新实力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核心产品竞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公司技术创新工作
再上新高度,全年申请发明专利40件、获得软件著作权27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获得河
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报告期内,在中国储能技术创新应用峰会暨2024“北极星杯”储能影响力企业评选活动中,科林电气自
主研发的科林电气工商业光储微电网绿色用能解决方案荣获“工商业储能创新解决方案”殊荣,得到了行业
的广泛关注;公司凭借强大科研实力荣获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的“中国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称号;公
司再度荣膺“中国电气工业百强”称号,并成功斩获“中国电气工业特别贡献奖”、“2024中国电气工业数
智化创新解决方案TOP10”两项殊荣。
三、落实产能提升,推进精益管理,强化生产制造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各生产线进行技改提升,整体产能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整合各事业部共享工序,提
高设备利用率,效能提升27%;供应链运营中心完成了铜排集中配套加工车间项目,将各事业部铜排生产线
进行集中化管理,大幅缩减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备利用率;线束加工中心增加一次线自动化智能线束设备
,满足了各部门电气一次用线80%需求,并实现了一次线自动化压接,生产效率提高近三倍;仪表部门完成
了电能表生产线初装自动化水平提升项目,日人均产能从190.5只增加到333.3只,提效75%;电子中心完成
了标准化DIP焊接流水线项目,产线人数缩减7人,单板质量提升到98.5%。2024年公司高效推进精益管理,
全年完成改善提案数量3646项,同比增加30%,全年共完成课题56项,通过设备改造和精益提升,公司整体
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四、强化内控合规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在重大事项决策方面,报告期内出台了《经营班子办公(扩大)会管理办法》、《生产经营重大事项议
事规则》等一系列管理办法,规范了办公会审议流程,建立了工作事项督查督办管理体系,确保了决策科学
、执行到位,大幅提升了公司内部管控的整体效率,降低了风险。推进文化融合工作,组织多次与海信集团
的互访交流,大大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全面提高财务核算水平,严格执行可靠、谨慎、及时等会计核算原则
,全面强化内控合规建设,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五、开展党建特色活动,引领人才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党委换届,持续加强党建工作,健全党组织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体制机制。公司
现有党员228名,占比近7%,充分发挥党员在重要领域、重大项目、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先锋引领
作用;高军利等多名职工先后荣获了“河北省劳动模范”、“石家庄市劳动模范”、“市、区拔尖人才”、
“市级工匠”等殊荣,以特色党建引领人才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司党建工作荣获“2024年度全国企业党
建创新优秀案例”、案例《软实力锻造新动能:科林电气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之路》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
心案例库,职工书屋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国家级职工书屋”。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我国电力行业在“双碳”目标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背景下,实现了结构性变革,持
续向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随着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及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智能
电网、新能源并网、储能技术、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一)电力行业总体情况
从全年电力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供给结构持续优化,为实现“双碳
”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国民经济运行总
体稳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拉动近年来全行业用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从产业用电结构来看,2024年第一产业用电量13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第二产业用电量6.3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增速为10.3%;第
三产业用电量1.8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在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带动下,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高速增
长,增速为50.9%。
在电力生产供应方面,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新能源发电装
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水
电、核电、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4.4亿千瓦、6083万千瓦、5.2亿千瓦、8.9亿千瓦。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4.1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
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
(二)智能电网行业情况
国家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建设,一系列政策加速落地,仍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2024年2月发布的《
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兼容并蓄,全面推进配电网数
字化转型,构建开放共享系统,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能源
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发挥智能电网延伸拓展能源网络潜能,提升资源精准高效配置水平,
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智能电网行业不断突破。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能电网提供了强
大的技术支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精准的数据采集、高效的能源管理以及
优化的电力调度,大幅提升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也为用户带来了更便捷、个性化的电力服务。人工
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助力电网企业实现对电网设备的智能监测和预警,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通过对
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实现更精准的负荷预测和能源调度,进一步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需求层面,能源的服务属性持续提升,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攀升和能源结构
的转型升级,用户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极大地推动了智能电网的
发展。在发电环节,智能电网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接入和调度,借助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和储能技术
,优化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运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在输电和配电环节,引入先进的
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等,实现对电网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
性,降低运维成本;在用电环节,通过智能电表、需求侧响应等手段,精准掌握和有效管理用户用电行为,
实现电力的供需平衡,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智能电网产业链也在逐步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创新,使智能电网各个环节之
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更加完整、高效的智能电网生态系统。从发电、输电、配电到用电,再到数据分
析和决策支持,各环节不断优化升级,为智能电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能源行业情况
政策扶持持续深化。在全球双碳目标的战略指引下,各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正稳步增强。政
策导向逐渐聚焦于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健全储能体系建设以及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协同发展。各国将
围绕新能源技术研发、行业标准制定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度交流,携手应对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类
挑战。
太阳能发电及新型储能技术持续进阶,钙钛矿电池技术若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将大幅削减光伏发
电成本,显著提升太阳能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固态电池、氢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不断取得创新性进展
。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78.3GW/184.2GWh,功率/能量规模同
比增长126.5%/147.5%,成为电力系统中继火电之后的第二大灵活性调节资源。国网华北分部、国网华东分
部、国网华中分部、国网西北分部均开展了新型储能大规模集中调用,最大充放电能力均可达总额定功率的
80%以上。AI技术将深度融入新能源发电预测、设备智能运维以及能源调度优化等多个关键环节,精准预测
新能源发电功率,实现能源的高效调配,大幅降低弃风弃光现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随着新能源发电成本的持续降低,在全球能源结构的变革中,新能源的占比正迅速
攀升。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翻倍增长,成为能源供应体系中的核心
力量。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共享出行、智能物流等领域将成为新
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增长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新兴市场迅速崛起,亚洲、非洲、南
美洲等地区的新兴市场国家,凭借其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和庞大的市场需求,正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热土
。国内企业积极捕捉产业“出海”机遇,加快在这些地区的市场布局,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推动新能源
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四)电力工程服务行业情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促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迎来黄金发展期。在此趋势下,电力工程
服务行业作为能源供应体系的关键支撑,市场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仍将延续这一
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电力工程服务行业全方位、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将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作为行业重点发展方向,鼓励更多企业投身于清洁能源发电领域,从源头上推
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对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以及农村
电网改造等领域成为投资重点。这些政策导向不仅为电力工程服务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更为整个行
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电力工程服务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了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如电缆、变压器、高压开关柜等关键设备和材料
的供应商;中游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企业,承担着电力设备的研发制造以及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任务;下游
则是各类用电企业和广大居民用户。上下游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各环节之间紧密协作、相互依存。上游原材
料的稳定供应和技术创新,为中游企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中游企业凭借高效的建设能力和
优质的服务水平,满足了下游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同时,下游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也反向推动着中
上游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力度,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总体而言,电力工程服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策大力支持、技术
不断创新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行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科林电气致力于成为科技领先、品质保证、经济高效、体验最优的世界一流综合能源服务商,业务涉及
传统的智能电网业务、新能源业务和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智慧电
力整体解决方案。
(一)智能电网业务
主要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力客户提供变电、配电、用电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数据中
心、新能源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低压柜等相关电气设备产品。公司是行业内少有的拥有完整产品线的企业之
一,主要产品包括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终端、配电主站软件、智能电能表、高低压预付费、高低压真空断
路器、环网柜、成套设备等。
(二)新能源业务
公司主要在新能源领域提供储能设备和控制系统,开展微电网系统建设、智能运维、多位一体能源供应
等新业态,相关产品和服务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储能设备及储能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充电桩及充电站的建
设与运维等多个新能源领域。
(三)电力工程服务业务
公司在电力工程和分布式光伏等业务从事EPC总承包,拥有设计、施工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完整
资质。依托于公司产品线较为齐全、团队执行力强、上市平台等优势,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交钥匙工
程。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强有力的股东赋能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引入海信网能、石家庄国投等具有雄厚实力的股东,形成了产业资本+地方国有资
本+经营管理团队和谐发展的高效治理结构,在海外营销体系建设、供应链资源和精细化管理、内控及管理
效能提升、技术融合与支持、地方政府支持、地方市场深耕并打造典型样板等方面实现赋能,为公司跨越式
发展和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产品线齐全,行业经验丰富
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
一,在智能电网变电、配电、用电等领域拥有较为齐全的产品线,自主研发、技术成熟、客户众多、售后服
务能力强,能够覆盖绝大部分电力场景。公司多项产品取得国家或行业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和技术鉴定,把
握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具备提供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一体化的智能电网系统解决方
案能力。公司长期服务智能电网所形成的行业经验、客户资源和能力优势,将为公司扩大大型央企客户电力
微网和新能源市场规模提供有力支撑。
(三)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一贯注重产品技术和研发人才的持续积累与投入。公司在智能电网配电、
变电、用电等环节形成了覆盖全流程的产品能力,在新能源光伏、储能、微电网系统和充电桩等领域形成了
核心产品,公司已形成了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公司近年来融获省
、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余项,多位研发工程师获批国家及省市级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各级“
工匠”等。公司拥有一大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参与了多项国家级、行业级标准制定工作。
(四)管理能力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对标海信集团高效稳健的管理体系,加快思想和文化融合,逐步推进管理变革和企
业数字化建设,构建一流的经营财务管理体系,快速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9亿元,同比增长4.98%;实现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下降40.54%
。全年新签订单金额51.40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回款42.09亿元,同比增长16.6%;完成发货45.62亿元,
同比增长13.06%。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能源结构加速转型
未来可再生能源有望主导电力增量,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提升成为趋势,传统
火电的角色将逐渐从基荷电源向调节电源转变,部分煤电机组将被逐步淘汰或转为备用状态。根据《2024-2
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4.5亿千瓦,2025年底
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将降至三分之一。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38亿千瓦,同比增长14%左右。2
025年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合计装机将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
随着新能源电力结构占比提升,储能与灵活性资源成为电网“稳定器”,抽水蓄能规模化扩容、电化学
储能成本持续下降、氢储能与电力多元耦合有望成为储能行业的发展趋势。
(2)新型电力系统持续升级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为保障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关键,未来将深度融合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与灵活性
资源,以应对解决能源安全、环境约束与经济性之间的矛盾,推动能源体系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智能电网作
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将通过高速双向通信网络和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