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087 甘李药业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原料药及注射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30.45亿 100.00 22.79亿 100.00 74.83
─────────────────────────────────────────────────
生物制品(原料药及制剂产品)(产品) 26.94亿 88.45 20.62亿 90.47 76.54
医疗器械及其他(产品) 2.14亿 7.01 8839.90万 3.88 41.39
特许权服务收入(产品) 1.35亿 4.44 1.29亿 5.65 95.08
化药(产品) 288.82万 0.09 7.88万 0.00 2.73
─────────────────────────────────────────────────
国内-销售收入(地区) 25.18亿 82.67 19.83亿 87.04 78.78
国际-销售收入(地区) 3.92亿 12.89 1.67亿 7.32 42.49
国际-特许权服务收入(地区) 1.35亿 4.44 1.29亿 5.65 95.08
─────────────────────────────────────────────────
国内经销(销售模式) 25.11亿 82.46 19.77亿 86.77 78.74
出口销售(销售模式) 3.87亿 12.72 1.62亿 7.10 41.76
特许权服务收入及其他(销售模式) 1.47亿 4.82 1.40亿 6.13 95.21
─────────────────────────────────────────────────
截止日期:2024-09-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国内-销售收入(地区) 18.68亿 83.21 --- --- ---
国际-销售收入(地区) 2.42亿 10.78 --- --- ---
国际-特许经营权服务收入(地区) 1.35亿 6.01 --- --- ---
其他(补充)(地区) 6087.12 0.00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物制品(原料药及制剂产品)(产品) 12.24亿 93.05 9.29亿 96.19 75.93
医疗器械及其他(产品) 8996.48万 6.84 3540.02万 3.67 39.35
特许经营权服务收入(产品) 139.56万 0.11 --- --- ---
─────────────────────────────────────────────────
国内-销售收入(地区) 11.88亿 90.37 9.09亿 94.13 76.50
国际-销售收入(地区) 1.25亿 9.52 5533.89万 5.73 44.21
国际-特许经营权服务收入(地区) 139.56万 0.11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26.08亿 100.00 19.11亿 100.00 73.26
─────────────────────────────────────────────────
生物制品(原料药及制剂产品)(产品) 23.60亿 90.50 17.43亿 91.21 73.83
医疗器械及其他(产品) 1.48亿 5.69 6865.75万 3.59 46.25
特许经营权收入(产品) 9937.38万 3.81 --- --- ---
─────────────────────────────────────────────────
国内-销售收入(地区) 21.82亿 83.67 16.83亿 88.11 77.15
国际-销售收入(地区) 3.27亿 12.52 1.28亿 6.69 39.12
国际-特许经营权收入(地区) 9937.38万 3.81 --- --- ---
─────────────────────────────────────────────────
国内经销(销售模式) 21.76亿 83.43 16.82亿 88.04 77.30
出口销售(销售模式) 3.27亿 12.52 1.28亿 6.69 39.12
特许经营权收入及其他(销售模式) 1.06亿 4.05 1.01亿 5.28 95.5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6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5611.55│ 11.6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5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8.4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5624.33│ 38.4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概览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把握行业变革机遇、实现战略升级的关键节
点。国家积极调控,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国内医药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将国家政策红利与企业战
略目标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国内胰岛素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持续开拓国际市场,聚焦核心项目
研发进展,优化产品布局,不断提升竞争力,成功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
4534.78万元,同比增长16.77%,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466.38万元,同比增长80.75%。
剔除年度折旧及摊销费用25922.29万元后,公司2024年实现EBITDA79769.40万元,同比增加74.92%。
(1)国内市场:集采深化引领量价协同
作为国产胰岛素领军企业,公司积极参与国家胰岛素专项集采并取得战略性成果,不仅顺利完成首轮集
采任务,也圆满开展了胰岛素接续集采工作。公司在首轮集采中实现销量持续增长,接续集采申报的六款胰
岛素产品全数中选,且所有参加组别均有A类中选产品,获得更高协议量的同时价格也适当回调。随着接续
集采政策的逐步执行,公司紧抓本次集采机遇,快速扩张团队,加速基层市场覆盖,量价齐升的协同效应已
初步显现。在首轮集采奠定的市场份额基础上,公司产品价格的回调对公司整体收入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本
报告期,公司国内销售收入达251760.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38%。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覆盖医疗
机构4.1万家(不同产品覆盖相同医院计为一家),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国内胰岛素市场的领先地位。
(2)国际市场:持续拓展海外销售市场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胰岛素药物需求不断上升,尤其是在新兴市场,三代胰岛素正逐
步取代二代胰岛素,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公司凭借在三代胰岛素类似物领域健全的产业链布局、严格的
质量管理体系、灵活的全球供应能力以及快速响应的国际化战略,已逐步成为保障全球胰岛素供应链稳定的
重要力量。在新兴市场,公司持续巩固与当地头部制药企业稳定合作关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新客户,并通
过向老客户推销新产品以促进老客户增量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加速国际团队建设,根
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市场需求,实施精准的市场投资、本土分销策略,全力开拓国际化多元市场。在欧美市
场,公司与山德士的合作仍在持续稳步的推进。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收到FDA的初步反馈,公司尚有相
关事项需要完善,公司将根据FDA意见尽快完成整改。此外,公司通过了EMA上市批准前GMP检查,这也是国
产胰岛素类似物注射液首次通过EMA的GMP检查,标志着公司的生产设施符合欧盟GMP法规的要求,已具备甘
精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及预填充注射笔的欧盟商业化生产条件。报告期内
,公司出口额持续攀升,国际收入达52774.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89%。
(3)研发创新:管线突破构建增长引擎
研发创新始终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多个在研产品取得了重要进展。博
凡格鲁肽(GZR18)注射液,顺利完成了中国II期临床研究,并在研究中达到主要终点。研究结果表明,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治疗24周后,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重方面相较于司美格鲁
肽(诺和泰)更为优效。此外,适应症为成年肥胖/超重的中国IIb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每两周一次(Q2W
)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肥胖/超重受试者中减重效果显著,治疗30周最高剂量组平均可减重17.29%,且药物
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截至报告披露日,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已完成了适应症为肥胖/超重和2型糖尿病的中国
III期临床研究的首例受试者给药。同时,其适应症为肥胖/超重患者的体重管理,包括伴有和不伴有2型糖
尿病的II期临床试验申请(IND)获美国FDA批准,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公司另一款核心产品GZR4注射液
在中国2型糖尿病II期临床中达到主要终点,研究结果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治疗16周后,在基础胰岛素控
制不佳的患者中胰岛素周制剂GZR4注射液在降低HbA1c方面相较于德谷胰岛素(诺和达)更为优效。截至报
告披露日,GZR4注射液在中国开展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3项III期临床研究——SUPER-1(胰岛素初治)、SU
PER-2(基础胰岛素经治)及SUPER-3(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公司
以传统产品托底现金流反哺创新,同步加速推进博凡格鲁肽注射液、GZR4注射液等重磅在研项目全球商业化
进程,形成“传统产品托底、创新产品跃升”的成长曲线,为未来的业务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质量第一永远创新”的企业宗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
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和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聚力创新,强化研发实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一个全面支持创新的体制
机制。这一战略部署不仅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这一大
背景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企业需要坚持创新引领,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从
而提升自身的可持续盈利能力。这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甘李药业正是这一理
念的坚定践行者。公司始终将研发和创新作为立身之本,不断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公
司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以内生性发展为主要驱动力,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积极投入到
其他领域的药物研发,在自身免疫类药物研发领域布局了研发管线。截至报告披露日,处于临床阶段的研发
项目包括博凡格鲁肽(GZR18)注射液、GZR18口服片剂、GZR4注射液、GZR101注射液、GLR1023注射液。同
时,利格列汀片、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受理。截至报告披露日,恩格列净片
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产品注册批件。
(1)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博凡格鲁肽(GZR18)注射液(肥胖/超重体重管理中
国III期临床阶段、美国II期临床阶段;2型糖尿病中国III期临床阶段、美国II期临床阶段)
本公司在研1类新药博凡格鲁肽注射液是一种长效GLP-1RA,与人体内源性GLP-1同源性高达94%,该药品
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超重体重管理。
在肥胖/超重体重管理领域,博凡格鲁肽注射液的国内外研究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临床结果表现良好。2
024年6月,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完成一项适应症为肥胖/超重体重管理的中国IIb期临床试验。并于2024年11月
,在一年一度的美国肥胖症周会议(ObesityWeek2024)上报告其试验结果。该研究为一项随机、双盲、安
慰剂对照、剂量探索研究,旨在评估每两周一次(Q2W)和每周一次(QW)博凡格鲁肽注射液给药方案的疗
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每两周一次(Q2W)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肥胖/超重受试者中减重效果显著,治
疗30周最高剂量组平均可减重17.3%,且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博凡格鲁肽注射液成功将给药剂量提升
至48mg,进一步增强了药物的减重效果;相较于Ib/IIa期研究中的30mg剂量,本次IIb期研究中每两周一次
的48mg剂量使受试者实现了更显著的体重降幅(-12.8%vs-17.3%),展现出增加GLP-1RA给药剂量在体重管
理中的显著潜力;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每两周或每周一次治疗30周后,肥胖/超重受试者平均体重降幅已达
到约18%,并且减重效果尚未到达减重平台期。
与同类竞品药物非“头对头”对比,每两周一次博凡格鲁肽注射液的II期临床数据(经安慰剂调整后30
周体重减轻16.3%)超过了周制剂GLP-1R/GIPR双激动剂替尔泊肽(Tirzepatide)在中国肥胖人群III期研究
SURMOUNT-CN中的表现(经安慰剂调整后52周体重减轻15.1%),以及周制剂GLP-1R/GCGR双激动剂玛仕度肽
(Mazdutide)在中国肥胖人群III期研究GLORY-1的减重效果(经安慰剂调整后48周体重减轻14.4%);此外
,每两周一次48mg剂量的博凡格鲁肽注射液与每周一次24mg剂量在治疗30周时的减重效果上无显著差异。这
些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体重管理中的优异表现,特别是每两周一次的给药方案有望在
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治疗方案,减轻频繁注射负担的同时,还具有与单周制剂相似的疗效。2024年12月,公
司申请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开展适应症为肥胖/超重的III期临床研究获得中国CDE批准,并顺利完成首
例受试者给药。同时,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与替尔泊肽头对头美国II期临床试验申请(IND)获美
国FDA批准。2025年3月,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美国肥胖/超重受试者中的I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一款GLP-1RA双周制剂上市,博凡格鲁肽注射液有望成为全球首款上市的GLP-1RA
双周制剂。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领域,博凡格鲁肽注射液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显著进展,并展现了积极的临床结果。2
024年7月,公司完成博凡格鲁肽注射液一项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的中国IIb期临床试验。该研究为博凡格鲁肽
注射液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司美格鲁肽,诺和泰)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
明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治疗24周后,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降低HbA1c和体重方面相较于司美
格鲁肽(诺和泰)注射液更为优效。同年12月,公司申请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开展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
的III期临床研究获得中国CDE批准,并于2025年2月,完成中国2型糖尿病III期临床研究OPTIMUM-1(单纯饮
食运动控制不佳)及OPTIMUM-2(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首例受试者给药。
目前,国内有大量药企布局GLP-1RA赛道,但真正想要在未来竞争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除了目前的
研发速度外,重点还是要看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公司的生产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公司在这些方面展现出显
著的优势:首先,根据现有II期临床数据,博凡格鲁肽注射液显示出超越同类药物药效的潜力,特别是每两
周一次的给药方案有望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注射频率,减轻注射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次,公司具
有充足的产能规模,产品供应保障能力较强。公司拥有充足的土地和厂房储备,建立了起行业领先的规模化
生产能力,并持续扩大产能,为满足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最后,公司在糖尿
病治疗领域深耕多年,拥有领先且丰富的商业化经验和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公司拥有一支超过2000余人的专
业学术推广团队,销售渠道成熟,品牌影响力突出。这些优势将有利于公司在产品上市后迅速实现商业化目
标,抢占市场先机。
全球来看,GLP-1RA市场正迅速扩张,预计到2030年,降糖和减重领域的市场规模合计约2100亿美元(
数据来源:IQVIA数据库)。在中国,GLP-1RA仍占据较小的市场份额,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公司在GLP-
1RA领域的布局较为前瞻,并积极寻求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研药物博凡格鲁肽注射液(用于降糖和减
重)采用中美双临床推进的研发策略,临床数据表现突出,有望成为全球首款GLP-1RA双周制剂。通过双适
应症研发、双周给药及双国同步推进的战略,公司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在未来进一步拓展
国内外市场的销售空间。
(2)创新型口服GLP-1RA:GZR18口服片剂(中国: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
公司在研的口服GLP-1RA制剂(GZR18口服片剂)采用先进的口服化给药技术,促进药物在胃内的吸收,
通过抵抗胃蛋白酶降解,从而延长药物半衰期,提高药物分子的生物利用度,并实现GZR18分子的口服化。
此前,作为一款GLP-1RA,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已在中国和美国陆续开展了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超重体
重管理的多项临床研究,其优秀的安全性和出色的有效性已在这些研究中得到了初步验证。尽管目前市场上
的GLP-1RA多以注射形式存在,口服GLP-1RA因其使用便利、患者体验更佳的特点,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新
研发方向。公司在研的GZR18口服片剂丰富了公司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管线,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用药
便捷性和依从性,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治疗方案的选择。
2024年4月,公司在中国开展的GZR18口服片剂一项I期临床研究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给药,该研究的适应
症为2型糖尿病。GZR18口服片剂预期能有效地解决口服多肽类GLP-1RA生物利用度较低、效果欠佳的问题,
提高患者依从性,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治疗方案。此外,2024年11月,公司宣布GZR18口服片剂在中国健康
受试者中的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治疗2周后,GZR18口服片剂高剂量组在健康
受试者中可实现平均4.16%的体重降幅,且停药后体重仍能持续下降;药代动力学结果支持GZR18口服片剂一
天一次经口服给药;GZR18口服片剂安全性、耐受性与GLP-1RA的已知安全性特征一致,且试验期间未出现非
预期的安全性信号。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一款口服GLP-1RA上市。本公司GZR18口服片剂的研发进展,不仅
体现了公司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持续创新力,也标志着公司在新型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
步,同时为公司在深化口服制剂研发的方向提供了宝贵经验。
(3)第四代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周制剂GZR4注射液(中国: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和关键用药,而基
础胰岛素又是胰岛素治疗的基石。目前基础胰岛素产品主要以日制剂为主,占胰岛素市场的比例较高。GZR4
注射液是公司在研的1类创新型治疗用生物制品,属于第四代胰岛素,预期在人体每周皮下注射给药一次,
实现平稳控制基础血糖。GZR4注射液有望大幅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注射频率。与日制剂相比,胰岛素周制剂预
计每年可减少胰岛素注射300余次,注射频次降低超80%,助力患者克服治疗惰性,减轻治疗负担,从而提高
患者群体的整体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2024年10月,GZR4注射液在中国2型糖尿病II期临床中达到主要终点,研究结果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治疗16周后,在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胰岛素周制剂GZR4注射液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面
相较于德谷胰岛素(诺和达)更为优效。2024年12月,GZR4注射液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国III期临床研究
获得CDE批准,这标志着GZR4注射液成为首个进入III期研发阶段的国产胰岛素周制剂产品。2025年2月,GZR
4注射液在中国开展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3项III期临床研究——SUPER-1(胰岛素初治)、SUPER-2(基础胰
岛素经治)及SUPER-3(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目前,全球范围内
仅有一款胰岛素周制剂产品获批上市,公司的GZR4注射液有望为患者增加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4)第四代胰岛素:预混双胰岛素复方制剂GZR101注射液(中国:II临床试验已完成)
GZR101注射液是本公司自主研发的预混双胰岛素复方制剂,是公司在研的另一款第四代胰岛素。其由本
公司在研的长效基础胰岛素GZR33与速效门冬胰岛素混合制成,拟用于治疗糖尿病。预期GZR101注射液在每
日一次给药的情况下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双相模式,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平稳降糖,提高血糖
控制达标率,同时简化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和降低治疗负担,优化糖尿病长期管理,有利于降低或延缓并
发症的发生。
2023年12月,GZR101注射液完成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进行头对头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受试者给药
。2024年6月,公司在第84届ADA科学会议上展示自主研发的GZR101的临床前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GZR1
01中基础胰岛素组分(GZR33)的降糖作用持续时间可达72小时,经多次注射达到稳态后24小时无明显峰值
。GZR33与门冬胰岛素(锐秀霖)制成双胰岛素制剂后,可实现全天空腹与餐后血糖的平稳控制,所以GZR10
1有望为全球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降低低血糖风险做出重要贡献。2024年10月,GZR101注射液在中国2型糖
尿病II期临床中达到主要终点。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治疗16周后,与德谷门冬胰岛素(诺和佳)相比,GZR10
1注射液降低HbA1c和餐后血糖更为优效。
中国胰岛素市场主要以预混市场为主,且二代胰岛素占比较欧美发达国家依然较高。随着中国集采政策
的深入推行,三代预混胰岛素产品价格降低,患者可及性提升,三代胰岛素替代二代胰岛素的趋势加快。公
司借助集采的优势,实现了市场的快速准入,加速了基层覆盖,预混胰岛素产品速秀霖25、锐秀霖30得到快
速放量。在此基础上,公司继续布局预混双胰岛素复方制剂产品GZR101注射液,也将不断提升患者依从性,
丰富患者的用药选择。
(5)单抗生物类似药:GLR1023注射液(中国:I期临床试验阶段)
公司依托胰岛素领域积累的规模化生产工艺和GMP管理经验,战略性布局单抗药物研发。GLR1023注射液
作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司库奇尤单抗(Secukinumab)生物类似药,是一种全人源重组单克隆IgG1κ抗体,用
于治疗符合系统治疗或光疗指征的成年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作为公司首个进入临床的单抗生物类似药
,GLR1023注射液于2024年10月完成中国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给药。目前,公司正在加速推进GLR1023的I
期临床试验,争取早日为广大银屑病患者提供普惠、充足、安全、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让更多患者受益。
截至本报告期末,国内仅有原研厂家诺华生产的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2024年度,司库奇尤单
抗注射液全球销售额为61.41亿美元(数据来源诺华2024年财报)。目前,在国内尚未有任何一款司库奇尤
单抗注射液的仿制药获批上市。GLR1023注射液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如果获批上市,将
丰富公司产品管线,有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6)化药:DPP-4i——磷酸西格列汀片、SGLT-2i——恩格列净片、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
—贝派度酸片(磷酸西格列汀片和恩格列净片已获批上市、贝派度酸片处于中国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在药物研发方面,公司不仅致力于新型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如GZR18口服片剂)的开发,还在化学药
物领域布局了一系列口服药。具体包括:
a.磷酸西格列汀片是全球首个获批的口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通过增加肠促胰素水平,增
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缓胃排空,降低血糖水平,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型糖
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磷酸西格列汀片(甘唐维)是本公司自主研发的首个口服降糖药。2022年6月,公司
自主研发的磷酸西格列汀片在国内获批上市,该药物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该产品的获批拓展了公司降糖产
品线,有利于提升公司在糖尿病用药领域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巩固公司在国内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市场领先地
位。本报告期,公司首款口服降糖药甘唐维正式发货,进入了市场销售阶段。
b.恩格列净片作为公司研发的口服小分子降糖药,是一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i)。通过
抑制SGLT-2,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并增加尿液中葡萄糖的排泄,从而发挥降血糖的作
用。2025年2月,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恩格列净片产品注册批件。恩格列净片是公司首个上
市成功的SGLT-2i,拓展了公司降糖产品线,有利于提升公司在糖尿病用药领域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巩固公
司在国内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
c.贝派度酸片作为公司研发的一款口服小分子降脂3类新药,是一种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
可通过抑制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胆固醇合成途径中,柠檬酸裂解酶
位于他汀类药物抑制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更上游,这一独特的作用途径为贝派度酸带来了更
广阔的调节空间,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展现出更为显著的疗效。2024年11月公司贝派度酸片获批IND,开展临
床III期试验。贝派度酸片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Cortellis数据显示,贝派度酸2023
年全球销售额为2.03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到5.32亿美元。公司是国内首个将该品种推进到验证性临床的厂
家,如若获批上市,将为广大患者带来一种服用便利、安全可靠且疗效等同的降脂治疗新方案,并拓展公司
产品线,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心血管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2.推陈出新,开拓市场新篇章
2024年4月28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布了全国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接续)的中选结
果。本次胰岛素接续集采的采购周期从首次集采的两年延长至三年半(2024年5月至2027年12月),这一调
整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同时为企业提供更长的规划期,从而促进市场的平稳运行。公司积极参加本次集采
,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1)集采协议量增长显著
本次集采中,公司获得首年协议量共计4686万支,较上次集采协议量增长32.6%,其中三代胰岛素产品
协议量4355万支,较上次集采协议量增长1156万支,占三代胰岛素产品总量的30%。本次集采三代胰岛素产
品采购组中新进入5家企业、7个产品,但公司凭借成熟的销售体系、深度渠道布局及品牌优势,三代胰岛素
产品协议量仍在增长,已超过诺和诺德,位居榜首。
公司借助胰岛素集采政策的东风,在集采政策落地的两年时间内,公司三代胰岛素市场份额大幅增加。
在2021年,首次胰岛素集采开始时,公司产品的市场覆盖主要以各城市的中心医院为主。在首次集采采购需
求量的申报结果(胰岛素集采政策要求各医疗机构根据胰岛素产品的历史用量进行申报采购需求量)中,公
司三代胰岛素产品的组内占比仅为13%。公司通过取得的集采战略性成果,积极转变市场策略,在原有市场
基础上,加速基层市场覆盖,公司最终在2024年胰岛素接续集采中获得了更高的协议量,在行业内占比第一
,达到30%,较集采开始时的采购需求量占比增长了17个点。公司将继续珍惜本次集采三年半的执行时间,
踏实推进市场策略,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2)持续保持产品A类中选优势
本次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政策中,明确规定了A类中选的价格线,并且依然延续了A类中选企业可以获得
B、C类中选企业的产品待分配分量。政策鼓励更多企业愿意选择A类中选。在本次集采中,公司依然是6款产
品全部中选,其中4款产品持续保持A类中选。
从三代胰岛素产品来看,本次A类中选企业家数较上次集采明显增多,新进入的5家企业进一步扩大国产
阵营,国产企业在A类中选名单中占据主导地位,A类产品协议量占三代胰岛素产品总协议量的64%,较首次
集采占比增长4%,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A类企业的竞争,但是公司作为国内三代胰岛素龙头企业,凭借多
年市场销售经验、渠道深耕等品牌优势,在本次集采中,获得的协议量占比依然保持增长,从上次集采41%
增长至本次集采的44%。
(3)中选价格实现合理回调
首轮集采前,公司作为国内胰岛素的龙头企业,与外资企业在中国胰岛素市场的份额依然差距较大。胰
岛素集采采用“招采合一,量价挂钩”,解决了企业产品在医疗机构准入的问题,有利于A类中选企业快速
扩大市场覆盖。公司在首轮集采中,采用以价换量的战术,多款产品赢得了A类中选,尤其是作为公司主打
产品的长秀霖产品,在三代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组中选A1,并且公司在首轮集采中也获得了近万家新准入医疗
机构,以及获得了较高的协议量,达成了公司首轮集采的战略目标。首轮集采后,公司严格保障产品质量和
集采供应,并且以A类产品的价格优势为基础,扩增销售人员,积极推广“强基层”战略,为更多的医疗机
构和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全面的学术服务,也让更多的基层患者知道和了解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产品,加速
推进中国市场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替换第二代人胰岛素的进程。
本次集采规则明确了中选价格线,允许部分产品价格上浮,各采购组内中选价格的区间均有缩窄,有利
于提升市场的有序公平竞争,避免了价格战对企业利润的过度挤压,从而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借助本次集采的政策支持,公司紧抓机遇,在保持A类中选的同时,产品价格实现合理回调。公司主打
产品——长秀霖,在2024年度的销售收入占公司国内制剂总收入的64%。在本次集采中,长秀霖的价格回调3
4%,同时,集采协议量较上次集采也有所增加。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长秀霖将继续成为推动公司利润增长
的关键动力。此外,公司也将积极继续开展学术推广活动,提升患者服务质量,也将深入开展胰岛素产品相
关研究,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治疗方案的选择。
(4)医疗机构覆盖持续增加
随着集采政策的落地实施,公司不断优化市场策略,多款产品同步加速覆盖,公司医疗机构的覆盖数量
持续增加。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覆盖医疗机构4.1万家(不同产品覆盖相同医院计为一家)。这一战略
成果,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国内胰岛素市场的领先地位,也为胰岛素及其他内分泌领域产品上市后快速提升
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将始终跟随国家政策脚步,紧紧抓住在本次集采中迎来的发展新机遇,继续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
通过加强学术推广活动,不断的下沉市场覆盖;通过品牌效应的提升,增加患者粘性,助力公司销量持续增
长,进一步夯实公司国内胰岛素领军企业的地位。为保障集采供应,公司在精益生产、供应链保障、以及产
能提升等方面多措并举,持续做好集采后的供应安全保障工作。
3.布局全球,拓展国际市场
公司始终以“布局全球市场,成为世界顶尖的医药企业”为愿景,持续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在国际化
进程中,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合作。过去十年,公司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计划,目前已在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和商务活动。特别
是在印尼、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重点市场积累了丰富的胰岛素灌装本土化经验。此外,公司加速推进产
品在欧美国家认证,不断扩大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与影响力,为全球糖尿病疾病管理贡献甘李的力量。
公司在深化海外市场现有产品推广和市场开拓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海外商业模式。报告期内
,在拉美地区,公司先后以MAH的身份进入玻利维亚、墨西哥市场,标志着公司自主销售能力进一步提升,
也意味着公司在海外本土化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在亚太地区,公司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产品在孟加拉的成
功上市,标志着公司门冬胰岛素30海外本土化项目的成功落地;在中东北非地区,公司完成了多国家签约和
产品注册准入的工作,实现了新兴市场重点区域的全面覆盖。
公司海外收入持续攀升,出海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成功赢得
了更多国际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