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124 江南新材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铜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铜球系列(产品) 37.75亿 78.30 8974.68万 46.76 2.38
氧化铜粉系列(产品) 8.32亿 17.26 9238.60万 48.14 11.10
其他(产品) 1.29亿 2.68 3.32万 0.02 0.03
高精密铜基散热片(产品) 8411.23万 1.74 972.61万 5.07 11.56
铜材贸易(产品) 54.62万 0.01 3.19万 0.02 5.83
─────────────────────────────────────────────────
境内(地区) 45.56亿 94.51 1.81亿 94.09 3.96
境外(地区) 2.64亿 5.47 1081.45万 5.63 4.10
其他业务(地区) 90.25万 0.02 52.58万 0.27 58.26
─────────────────────────────────────────────────
生产商(销售模式) 44.01亿 91.28 1.81亿 94.47 4.12
贸易商(销售模式) 4.20亿 8.70 1008.56万 5.26 2.4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90.25万 0.02 52.58万 0.27 58.26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铜基新材料(行业) 86.96亿 99.97 3.26亿 99.23 3.74
其他业务(行业) 302.30万 0.03 254.25万 0.77 84.11
─────────────────────────────────────────────────
铜球系列(产品) 71.63亿 82.34 1.65亿 50.38 2.31
氧化铜粉系列(产品) 13.13亿 15.10 1.56亿 47.67 11.91
其他(产品) 1.84亿 2.11 -103.08万 -0.31 -0.56
高精密铜基散热片(产品) 3022.48万 0.35 727.72万 2.22 24.08
铜材贸易(产品) 880.78万 0.10 18.03万 0.05 2.05
─────────────────────────────────────────────────
境内(地区) 83.56亿 96.06 3.13亿 95.46 3.75
境外(地区) 3.40亿 3.91 1235.28万 3.76 3.63
其他业务(地区) 302.30万 0.03 254.25万 0.77 84.11
─────────────────────────────────────────────────
生产商(销售模式) 78.17亿 89.87 3.06亿 93.21 3.91
贸易商(销售模式) 8.78亿 10.10 1972.90万 6.01 2.25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02.30万 0.03 254.25万 0.77 84.1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铜基新材料(行业) 41.06亿 99.98 1.85亿 99.62 4.50
其他业务(行业) 93.55万 0.02 70.20万 0.38 75.04
─────────────────────────────────────────────────
铜球系列(产品) 34.73亿 84.56 1.17亿 63.17 3.37
氧化铜粉系列(产品) 5.51亿 13.43 6679.07万 36.05 12.11
其他(产品) 6226.03万 1.52 -142.33万 -0.77 -2.29
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产品) 1208.23万 0.29 271.08万 1.46 22.44
铜材贸易(产品) 821.08万 0.20 15.27万 0.08 1.86
─────────────────────────────────────────────────
境内:广东省(地区) 15.91亿 38.74 --- --- ---
境内:江西省(地区) 7.75亿 18.87 --- --- ---
境内:江苏省(地区) 7.33亿 17.86 --- --- ---
境内:其他(地区) 5.47亿 13.33 --- --- ---
境内:湖北省(地区) 1.90亿 4.63 --- --- ---
境内:浙江省(地区) 1.14亿 2.79 --- --- ---
境外:泰国(地区) 7290.33万 1.78 --- --- ---
境外:韩国(地区) 2049.29万 0.50 --- --- ---
境外:德国(地区) 1943.29万 0.47 --- --- ---
境外:中国台湾(地区) 1942.85万 0.47 --- --- ---
境外:其他(地区) 1728.52万 0.42 --- --- ---
境外:马来西亚(地区) 546.11万 0.13 --- --- ---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93.55万 0.02 70.20万 0.38 75.04
其他(补充)(地区) 77.41 0.00 --- --- ---
─────────────────────────────────────────────────
生产商(销售模式) 36.82亿 89.67 --- --- ---
贸易商(销售模式) 4.23亿 10.31 --- --- ---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模式) 93.55万 0.02 70.20万 0.38 75.0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铜基新材料(行业) 68.16亿 99.98 2.31亿 99.47 3.39
其他业务(行业) 162.77万 0.02 123.76万 0.53 76.03
─────────────────────────────────────────────────
铜球系列(产品) 59.35亿 87.05 1.27亿 54.82 2.14
氧化铜粉系列(产品) 7.95亿 11.66 9416.25万 40.56 11.84
其他(产品) 5350.08万 0.78 253.12万 1.09 4.73
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产品) 2745.02万 0.40 775.12万 3.34 28.24
铜材贸易(产品) 649.36万 0.10 43.42万 0.19 6.69
─────────────────────────────────────────────────
境内:广东省(地区) 27.18亿 39.87 --- --- ---
境内:江西省(地区) 12.40亿 18.19 --- --- ---
境内:江苏省(地区) 12.22亿 17.92 --- --- ---
境内:其他(地区) 8.49亿 12.45 --- --- ---
境内:湖北省(地区) 2.85亿 4.19 --- --- ---
境内:浙江省(地区) 1.88亿 2.75 --- --- ---
境外:泰国(地区) 1.77亿 2.59 --- --- ---
境外:其他(地区) 3494.76万 0.51 --- --- ---
境外:德国(地区) 2876.87万 0.42 --- --- ---
境外:中国台湾(地区) 2774.62万 0.41 --- --- ---
境外:韩国(地区) 2606.26万 0.38 --- --- ---
境外:马来西亚(地区) 1983.92万 0.29 --- --- ---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162.77万 0.02 123.76万 0.53 76.03
─────────────────────────────────────────────────
生产商(销售模式) 60.21亿 88.32 --- --- ---
贸易商(销售模式) 7.95亿 11.66 --- --- ---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模式) 162.77万 0.02 123.76万 0.53 76.0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8.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2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84381.59│ 21.2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4.1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2.8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A │ 52534.63│ 6.30│
│供应商B │ 36626.54│ 4.39│
│合计 │ 440998.76│ 52.8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铜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拥有成熟的金属压延成型、精密加工、化学制造
等铜基新材料主要制造工艺,核心产品包括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三大产品类别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在PCB制造、光伏电池板镀铜制程、复合铜箔制造、有机硅单体合成催化剂、PCB埋嵌散
热工艺、功率半导体散热、服务器液冷散热等多个领域。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业”(代码为C39)中的“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代码为C3985)。
1、铜基新材料行业概况
铜是重要金属资源,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用途,也是高技术发展的基本支撑材料。铜基材
料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精炼
铜、铜材生产国和消费国。
铜基材料的上游主要为矿山采选和冶炼以及铜贸易等行业,铜材是大宗商品,市场供应十分充足。
铜基材料加工生产是铜产业链当中的重要一环,将铜及铜合金制作出的各种形状的铜材,如铜板、铜带
、铜线、铜排、铜管、铜棒、铜球、铜箔等,铜线、铜棒、铜板、铜带、铜管等铜基材料下游应用领域主要
包括电力行业、家电行业、交通运输、建筑行业、机械电子等传统领域。
随着电子电路、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飞速发展,聚焦于PCB制造、光伏电池板、锂
电池制造等新兴领域的铜基新材料,例如铜球、氧化铜粉、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电解铜箔等发展十分迅速,
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铜基新材料产品主要包括铜球、氧化铜粉、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等三大产品系列,主要面向电子信息
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以PCB行业客户为主,核心产品产业链终端涵盖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人工智能、
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医疗、航空航天、新能源、有机硅等众多领域。
2、铜球行业发展概况
铜球是一种电镀材料,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PCB制造、光伏电池板制造、五金电镀等,铜球实现的主
要功能是在铜电镀过程中作为阳极材料向镀液中补充铜离子。
电子信息行业逐渐向精密化、集成化发展,要求铜球的晶粒尺寸细小均匀,同时磷含量分布均匀,以保
证阳极膜均匀,从而实现在相同电流和酸性环境条件下,Cu2+的电离以及结合均匀,形成均一的镀膜。下游
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了铜球行业生产工艺不断改进,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产品向微晶化、低磷化的方
向发展。
目前,PCB制造是铜球的最主要应用领域,也是对铜球产品技术要求最高的领域,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
发展,中国和全球PCB产业也在持续成长。根据Prismark报告,2024年全球PCB市场产值为736亿美元,同比
增长5.8%。2025年,全球PCB市场预计产值将接近790亿美元,同比增长6.8%,出货量增长7.0%。至2029年,
全球PCB产值有望达到946.61亿美元,2024-2029年复合增速约5.2%,同期出货量将以6.8%的年均增速达到6.
06亿平方米,其中18层板及以上、HDI等产品复合增速较高,分别为15.7%和6.4%。
铜球行业较为重视规模化生产管控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生产工艺、设备、客户和资金壁垒,行业集
中度相对较高。根据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发布的第二十三届(2023)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榜单,公
司在铜球厂商中排名第一。随着电子电路行业的高速发展,PCB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
调整,下游终端应用的不断加深,铜球行业整体规模亦会不断增长,具有技术优势、客户资源及资金实力的
铜球生产厂商,依托其在技术、品牌、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铜球行业市
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3、氧化铜粉发展概况
氧化铜粉是我国生产消耗量最大的有色金属粉末之一,主要作为催化剂及氧化剂应用于工业生产当中,
但是随着近年来产品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其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了包括PCB制造、锂电池、有机硅
单体合成催化剂等新兴领域。
应用于电镀行业的氧化铜粉又称为电子级氧化铜粉,在PCB制造的电镀工艺中被广泛应用,具有纯度高
杂质低、粒径分布均匀、粉体流动性好、溶解速度快等优点。随着PCB产业向高集成化、高性能化为特点的
高阶PCB方向发展,线路精细化加工、通孔盲孔一体化制作等工艺对电镀均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氧
化铜粉作为铜源工艺的电镀制程,具有可实现全自动化连续生产,稳定高效且环保安全,单位排放量低等优
势,同时也促使电子级氧化铜粉升级换代速度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PCB行业使用氧化铜粉的产品主要为对线宽线距、镀层均匀性要求比较高的高阶PCB产品,包括HDI
板、IC载板、FPC等高集成、高精密电镀铜领域。受益于人工智能、AI算力基础设施、汽车电子、高速光模
块、卫星通信等领域的需求扩大推动,HDI板、IC载板和FPC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提升,根据Prismark报告,202
4年HDI板、IC载板、FPC全球产值合计为376.24亿美元,同比增长6.81%,预计2029年HDI板、IC载板、FPC全
球产值为506.3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12%。随着HDI板、IC载板和FPC市场规模的持续提升,氧化铜
粉市场规模也将保持增长。
此外,在光伏领域,光伏银浆成本高企,光伏行业正在积极推动光伏电池金属化成本的下降,随着光伏
电池板铜电镀、铜替银等技术逐步成熟,光伏电池板镀铜为重要的工艺发展方向。在锂电池领域,为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电池储能密度、提升电池安全性等,近年来行业内主要电池厂商、设备厂商和材料厂商不断积
极推进复合铜箔的应用。综上,氧化铜粉作为光伏电池板镀铜、复合铜箔制造镀铜主要铜源之一,若光伏电
池板镀铜、复合铜箔制造等技术成熟且大规模推广应用,对氧化铜粉产品需求将大幅提升。
4、高精密铜基散热片发展概况
高精密铜基散热产品应用领域广阔,通信、汽车电子、军工、工控、服务器液冷散热等领域均有应用。
随着现代通讯、新能源汽车、军工、工控等领域大功率PCB功能设计日益普遍,算力服务器需求提升推动服
务器液冷散热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长,带动高精密铜基散热材料需求不断增长。
高精密铜基散热片行业属于新兴起的行业,其产品尺寸精度、导热性、导电性等核心性能指标直接关系
到产品的性能及使用效果,由于定制化的特点,对生产制造企业的定制化设计能力、精密加工制造能力、高
效供货能力要求较高。我国高精密铜基散热片主要生产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通过自主研发
取得了技术突破,从产品品种角度,我国已具备根据不同终端应用定制化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批量生产技术
和能力;从工艺和装备角度,我国已经和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铜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包括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
热片系列三大产品类别,。公司自主研发的铜球系列产品已应用于各种类型与工艺的PCB以及光伏电池板的
镀铜制程等领域;氧化铜粉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高阶PCB(包括IC载板、HDI、柔性电路板等)镀铜制程、复
合铜箔制造、有机硅单体合成催化剂等领域;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产品已应用于PCB埋嵌散热工艺、功率
半导体散热、服务器液冷散热等领域。
公司多年深耕于铜基新材料领域,紧密围绕行业内最新技术趋势,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多年获得了中国
电子电路行业百强企业、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优秀企业等行业荣誉,根据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
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榜单,公司在铜基类专用材料主要企业排名再次蝉联第一。此外,公司还获得了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江西
省瞪羚企业、江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江西民营企业100强、鹰潭市鹏鲲企业、鹰潭市市长质量奖、鹰
潭市委三化六好党支部等企业荣誉奖项。
公司紧密结合境内外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培育公司自主品牌,目前公司下游客户覆盖
了大多数境内外一线PCB制造企业,包括鹏鼎控股、东山精密、胜宏科技、健鼎科技、深南电路、瀚宇博德
、景旺电子、志超科技、奥士康、崇达技术、定颖电子、博敏电子等。除PCB类客户外,公司在光伏、复合
铜箔、有机硅催化剂、服务器液冷散热等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开拓新客户,持续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2、主要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以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三大产品系列。
3、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部负责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等事宜,采取“以销定采”与适当库存储备结合的采购模式,根据每
日实际收到的销售订单情况结合库存及生产情况,确认采购计划。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铜材,主要能源消耗为电力,铜材属于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透明,货源充足,
采购价格参照上海有色金属网、长江有色金属网、LME伦敦金属交易所等金属交易平台的现货价格或沪铜期
货实时价格确定。
公司与一些规模较大的优质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公司建立了严
格的供应商考核与评价管理标准,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须满足公司对产品质量、供货周期、售后服务等多方
面的要求。采购部于每年年底根据供应商年度表现,拟定下一年度供应商的年度审核计划,并联合生产、品
质、体系内控等部门,对“合格供应商名录”中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交货情况、供货期、服务合作、管理情
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及审核,经评审合格的供应商转入下一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售订单为导向的生产模式,以铜材为主要生产原材料,以电力为主要能源供应,通过自主
研发的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铜基新材料产品,主要生产设备保持高效运转,生产自动化及专业化水平逐步
提升,形成了精益稳定的生产模式。
公司在“以销定产”的大原则下,结合市场变化、订单情况、产品型号需求、客户排期需求、存货库存
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生产计划;在未来订单有合理预期的情况下,公司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预
生产,以缩短交货周期。在生产执行过程中,由生产部门对各个工艺环节进行管理,由品质部门对进料、过
程、出货等环节进行质量监测。
(3)销售模式
公司客户可以分为生产商客户及贸易商客户两大类,公司对两类客户的销售模式基本相同,均采用直销
方式进行管理。公司铜基新材料产品的客户主要为PCB生产商。对于长期稳定合作的主要客户,公司一般与
其签署框架采购合同或战略合作协议。在合同年度内,客户根据自身生产需求向公司下达订单,约定产品类
型、购买数量、采购金额、交货时间等具体内容。公司根据订单及自身库存和生产情况,安排采购和生产的
相关事宜。
公司通过大型电子行业展会、客户拜访及推荐、互联网平台等方式与潜在新客户进行广泛接触,并通过
技术需求沟通交流、产品研发、样品试用等多种方式维护现有客户关系,不断积累优质客户群。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主要从事铜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产业链终端涵盖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汽
车电子、工业控制和医疗、航空航天、新能源、有机硅等众多领域。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
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博观约取,善行善远”的核心价值观,本着“诚信、责任、初心、创新、团结”的服
务精神,聚焦主业,持续深耕于铜基新材料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的产品及服务技术,将公司打
造成为“全世界领先的一站式铜基新材料制造商”和“行业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
根据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CPCA)2025年5月发布的“2024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营收榜单”,
公司再次荣获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铜基类专用材料主要企业第一名”。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还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2025CIAS动力·能源与半导体创新
发展大会2025年度半导体制造与封测领域优质供应商”、“2025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峰会(GAPS)车规级
半导体基板杰出供应商”等荣誉称号,在客户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包括方正科技最佳支持合作伙伴、
依顿电子优秀供应商、景旺电子优秀供应商奖、博敏电子金牌合作伙伴奖、技研新阳优秀供应商等品牌商客
户颁发的奖项。上述荣誉称号体现了市场各界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有效提升了公司整体品牌效应。
2025年上半年,全球PCB行业在AI算力需求爆发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呈现显著的结
构性增长。根据Prismark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PCB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8%,其中高阶HDI板(高密
度互连板)和18层以上高多层板需求增速分别达14.2%和18.5%。
2025年,全球PCB市场预计产值将接近790亿美元,同比增长6.8%,出货量增长7.0%。
公司持续提高产品品质,积极开拓市场,持续为下游客户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受益于PC
B市场需求增加,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21亿元,同比增长17.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
润1.06亿元,同比增长7.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285.11万元,同比增长1.
7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1.50亿元,同比增长24.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37亿元,
同比增长28.25%。
公司不断开拓铜基新材料产品的新市场与应用场景,集中资源巩固铜球产品的市场地位,大力发展电子
级氧化铜粉等新兴产品,各主要产品业务持续增长。三大产品线中,铜球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7.75亿元
,同比增长8.70%;得益于高阶PCB(包括IC载板、HDI、柔性电路板等)的需求增长,氧化铜粉系列产品实
现营业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50.95%;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411.23万元,同比增长5
96.16%。
2025年3月20日,公司成功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未来,公司将借助资本市场,持续提高公司研发与
技术实力、汇聚优秀人才、拓宽营销渠道、提升经营规模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总体竞争实力,努力
实现将公司打造成为“全世界领先的一站式铜基新材料制造商”的战略目标,并在此过程中以价值最大化回
报社会、股东及广大投资者。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十余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技术研发及生产工艺优势、客户优势、规模优势、品牌与售后服务
优势、产品优势及区位优势等突出的竞争优势,在境内外形成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1、技术研发及生产工艺优势
公司所处的铜基新材料行业对于技术、工艺的要求较高,而实践过程中的技术诀窍更需要时间及经验的
积累。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铜基新材料领域,在压延成型、精密加工、化学制造等领域均拥有成熟的产品
和多年的技术累积和经验积累。公司拥有众多资深的技术及研发人员,人员结构稳定,实践经验丰富,自主
研发了多款核心生产加工设备,并对生产工艺进行持续改进。
公司十分重视应用端的技术研发信息,在研发课题选择、研发方案确定、工艺路线设计等各阶段都与客
户保持及时沟通,特别是新产品的研发,公司通常情况下会在客户端进行验证和测试,并跟踪反馈信息,从
而对产品工艺及性能进行持续改良和提升。除传统产品的改良和提升外,公司在研项目涵盖了大量新领域、
新产品的项目开发,包括氧化铜粉催化剂、复合铜箔等领域,项目储备丰富。健全的技术研发体系及生产工
艺实力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竞争优势。
2、客户优势
公司在铜基新材料领域深耕多年,凭借市场战略、技术研发、产品制造等多方面的能力,已与境内外知
名PCB厂商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公司生产的铜基新材料产品直接关系到下游客户的高效稳定生产,故下游PCB客户在选择产品
供应商时极为谨慎,需要对产品质量、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技术指标、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考核
,一旦建立合作关系后,一般不存在无故更换现有供应商的情况。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时间较长,长期以
来双方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
另一方面,公司在亟需解决的工艺技术、产品品类等难题上,通过与客户的充分交流,进行了大量的有
益探索,把握行业最新产品方向及技术趋势。同时,建立在稳定的合作基础之上,公司产品可以在客户端进
行充分验证,获得更有效的反馈和建议,进而改进公司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使公司产品更快获得市场
认可。
3、规模优势
根据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榜单,公司在2024年中国电子电路
行业主要企业榜单的铜基类专用材料榜单排名第一。公司拥有大规模的铜球、氧化铜粉和高精密铜基散热片
的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客户的大批量、中长线订单的需求。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在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
生产效率、销售网络布局、物流运输、技术研发等多方面发挥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和生产成
本,获得规模化发展的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扩大销售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此外,公司亦凭借规模优势
,在和客户、供应商长期合作中形成了无形的信用积累,进一步促进合作双方维持长期、稳定、规模化的合
作。
4、品牌与服务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铜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持续为下游客户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产品
及服务,获得了行业及客户的广泛认可。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服务团队。一方面,公司能够快速响应下游客户的需求,及时到达客户现场跟
进产品在生产线上的使用情况,保障客户的稳定生产,为客户提供更加经济便捷的技术支持方案;另一方面
,公司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积累,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见力,为客户在产品方案和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
,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服务方案。凭借优质的综合服务能力,公司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客户美
誉度不断增强。
5、产品优势
从产品类型来看,公司产品涵盖了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等一系列产品,种
类丰富,可以满足下游客户不同生产工序对铜基新材料的需求。例如,公司生产的铜球,产品直径规格分布
于11mm-55mm,产品型号多样,尺寸覆盖范围广;公司根据不同终端应用,定制化生产不同类型的高精密铜
基散热片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从产品性能看,公司微晶磷铜球含铜量超过99.93%,晶粒小于50μm。其中微晶磷铜球采用全自动冷镦
和微晶化生产工艺,相比传统的斜轧工艺,可自主调节产品尺寸,同时降低由于模具耗损导致的尺寸不良,
整体良品率更高,客户端可节省铜耗并降低电镀保养成本;公司电子级氧化铜粉产品的氧化铜含量超过99.3
%,高于行业标准范围,同时酸溶解速度约为10秒,可迅速补充电镀液中的铜离子,保证电镀液纯度。
从产品质量看,公司在研发、采购、生产等各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从原材料质量把控开始,对生产
的每一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技术把控,使得各批次产品在出厂时均严格满足检验合格标准。公司或子公司已获
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江
西省瞪羚企业、江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江西民营企业100强、鹰潭市鹏鲲企业、鹰潭市市长质量奖、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同时,公司积极参与行业各类指标的考核,通过了AEO海关高
级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等多项企业生产管理的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