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358 华达科技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乘用车车身冲压件、管类件及相关模具的开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 51.09亿 95.17 6.70亿 82.28 13.12
其他业务(行业) 2.60亿 4.83 1.44亿 17.72 55.62
─────────────────────────────────────────────────
燃油车零部件(产品) 33.35亿 62.11 3.79亿 46.49 11.36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 17.75亿 33.05 2.91亿 35.79 16.43
其他业务(产品) 2.60亿 4.83 1.44亿 17.72 55.62
─────────────────────────────────────────────────
国内(地区) 50.39亿 93.86 6.57亿 80.66 13.04
其他业务(地区) 2.60亿 4.83 1.44亿 17.72 55.62
国外(地区) 7024.49万 1.31 1313.86万 1.61 18.70
─────────────────────────────────────────────────
直销(销售模式) 51.09亿 95.17 6.70亿 82.28 13.1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60亿 4.83 1.44亿 17.72 55.62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车身零部件(产品) 38.51亿 74.58 4.75亿 62.39 12.34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 10.16亿 19.69 8706.12万 11.43 8.57
其他(补充)(产品) 2.60亿 5.03 1.90亿 24.91 73.08
模具销售(产品) 3600.48万 0.70 969.55万 1.27 26.93
─────────────────────────────────────────────────
国内(地区) 48.45亿 93.85 5.62亿 73.71 11.59
其他(补充)(地区) 2.60亿 5.03 1.90亿 24.91 73.08
国外(地区) 5786.70万 1.12 1051.99万 1.38 18.18
─────────────────────────────────────────────────
直销(销售模式) 49.03亿 94.97 5.72亿 75.09 11.67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60亿 5.03 1.90亿 24.91 73.08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车身零部件(产品) 36.42亿 77.21 5.19亿 63.84 14.25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 6.50亿 13.77 7948.03万 9.78 12.24
模具销售(产品) 2.29亿 4.86 7594.22万 9.34 33.15
其他(补充)(产品) 1.96亿 4.16 1.39亿 17.04 70.55
─────────────────────────────────────────────────
国内(地区) 44.86亿 95.11 6.67亿 82.05 14.87
其他(补充)(地区) 1.96亿 4.16 1.39亿 17.04 70.55
国外(地区) 3415.21万 0.72 732.29万 0.90 21.44
─────────────────────────────────────────────────
直销(销售模式) 45.20亿 95.84 6.75亿 82.96 14.92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96亿 4.16 1.39亿 17.04 70.55
─────────────────────────────────────────────────
截止日期:2020-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行业) 39.76亿 96.17 5.74亿 82.94 14.45
其他(补充)(行业) 1.58亿 3.83 1.18亿 17.06 74.67
─────────────────────────────────────────────────
车身零部件(产品) 38.23亿 92.49 5.34亿 77.08 13.96
其他(补充)(产品) 1.58亿 3.83 1.18亿 17.06 74.67
模具销售(产品) 1.52亿 3.68 4060.94万 5.86 26.66
─────────────────────────────────────────────────
国内(地区) 39.31亿 95.08 5.66亿 81.78 14.41
其他(补充)(地区) 1.58亿 3.83 1.18亿 17.06 74.67
国外(地区) 4502.44万 1.09 805.05万 1.16 17.8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0.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8.2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05573.70│ 38.2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2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8.2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02332.66│ 28.2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国内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平稳,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增长,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
其中,乘用车延续增长态势,商用车同比小幅增长;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0%
以上;整车出口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为拉动行业增长发挥积极作用;中国自主品牌持续向上,市场份额超60
%。但是,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依然严峻,国内有效需求和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产品价格
持续低位运行,供需矛盾加剧行业“内卷”,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滑,汽车行业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压力。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乘用车车身零部件、相关模具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托盘、电机轴、电机壳、储能箱箱体等
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汽车零部件领域具有较强生产制造能力、同步开发能力和整体配套方案设
计能力的专业厂家。公司车身零部件产品和电池箱托盘等产品直接或间接为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大众
、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上汽通用、特斯拉、上汽大众、东风日产、小米、宁德时代、上汽时代、中航锂
电、蜂巢、亿纬锂能、弗迪、威睿、小鹏、蔚来、理想、埃安、比亚迪、吉利等客户提供配套。
2.经营模式
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公司主要采用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接单生产”配套经营模式,即在通过客户
认证的前提下,由公司营销开发部获取客户的招标信息,并组织技术开发部、质量部、财务部等部门共同协
作完成标书,在产品成功中标后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再按订单进行批量采购、生产、供货。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客户基础和销售服务优势
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进入壁垒,供应商经过整车厂评审认证后,在不断的合作中,才能取得整车厂信任
和依赖。因此优质和丰富的客户群体,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公司与国内主要整车厂建立了稳定的
合作关系,为国内知名汽车整车厂商的零部件一级供应商。
(二)核心技术及制造装备优势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研发,公司在自动化冲压模具的设计、螺母板成形模具与工艺优化、冲压过程CA
D仿真技术及优化、高强度冲压件应用开发及冷冲压模具成型工艺、多工位级进模具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
成果,积累了一批在乘用车冲压及焊接总成件行业的核心工艺技术。
(三)同步设计开发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开发经验丰富的研发设计团队,在发动机整车隔热件、乘用车支架、乘用车纵横梁、乘用
车立柱等多个系列产品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从概念设计、三维建模、数字化样件匹配及快速成
型,到工装、模具、检具设计及制造等诸多流程,公司可实现与客户的同步设计开发,合作客户包括上汽大
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本田等国内外汽车行业巨头。
(四)模具开发优势
公司现为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经过多年不断地积累和研究,公司吸收和掌握了乘用车冲
压零部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并且在传统冲压件零部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开发,拥有了高
精度、高强度的自动化冲压模具设计、级进模设计、高强钢与超高强钢的热冲压模具与工艺研究、螺母板成
形模具与工艺优化等一大批自主研发的模具核心技术。
(五)产品标准化优势
公司配套产品的标准化涵盖产品构造标准化、材料标准化和辅助工具标准化三个层面,其通过执行标准
化管理,实现了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维护过程的可重复性、高效率性和低成本性。
(六)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有效控制生产流程中的“跑
、冒、滴、漏”现象,进一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将成本控制纳入研发目标,在产品设计
和结构布置、原材料采购、制造工艺、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生
产成本和质量成本。
(七)质量控制优势
和先进的产品试验检测能力公司拥有多年的汽车零部件专业开发和生产经验,成熟可靠的成品检验手段
和检测方法。能够按照德系、美系、日系、韩系、自主品牌等不同整车厂的标准,对产品试验检测,并能承
担冲压及焊接零部件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全过程的精密测量和产品性能试验。
(八)生产管理优势
公司通过U9ERP、MES系统的上线运行达到精准管控目的。从供应商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现场管理、
库存管理到产品交付、客户使用信息反馈等全方位进行全过程的精确控制。公司长期推行生产现场6S管理,
积极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功能,降低单位人工成本,提高生产人员的工作效率,对现有生产设备实
施自动化改造和升级,较好地控制了生产成本。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客户结构,积极开拓新的客户资源,增强技术创新,加快新产品研发,加强运
营管控,降低运行成本,报告期公司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1亿元,同比下降0.79%
,实现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0.55%,实现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新能源汽车零
部件业务实现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17.61%,占公司整个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2.65%,同比增加5.5个
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客户结构优化,加强新能源汽车客户资源开发
在燃油车冲压焊接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充分发挥所具有的竞争优势,积极开拓新的客户资源,抢抓老
客户新车型项目定点。与整车厂客户继续保持稳固的产品配套关系,争取拿下多个新车型项目定点,在燃油
车市场份额受到新能源汽车冲击下降的情况下,确保了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不减。以此同时,公司还紧
紧跟随燃油车整车厂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步伐,同步为客户配套开发新能源汽车车身零部件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抢抓市场发展机遇,加大新能源产业投资布局,扩大产能建设,增
强优质客户开发力度,积极争取优质项目定点。目前与宁德时代、上汽时代、蜂巢、亿纬锂能等国内主要新
能源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公司生产的车身件、电池箱托盘、电机轴、电机壳等各种产
品直接或间接为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大众、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上汽通用、特斯拉、上汽大众、
东风日产、小米、宁德时代、上汽时代、中航锂电、蜂巢、亿纬锂能、弗迪、威睿、小鹏、蔚来、理想、埃
安、比亚迪、吉利等客户提供配套。
(二)加强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大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及行业地位
公司根据汽车轻量化发展方向,按照客户需求,不断研究新工艺、新材料在产品中的应用,持续为客户
提供高质量的新产品。公司现已完成高强铝合金、新型镁合金等新材料的系统研发,进入了汽车关键零部件
创新攻关领域,并向储能电池集成技术、动力电池集成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开发等系统集成领域拓展。在
产业链上游,已完成了铝型材挤压产业化项目和铝合金低压、高压一体化铸造项目的产能建设并实现批量化
生产。
随着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凭借公司在产品协同研发、精
细制造和产能规模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与下游各大整车厂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与客户同步开发新产品,为
客户提供最佳设计方案。
(三)增强运营管理,多举措降本增效
一是不断健全内部管控制度,规范管控流程,增强制度执行力;二是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保障和效
益保障,深化预算管理,严格成本费用管控;三是强化内部监督,加强对控股子公司资产负债率、经营现金
流、经营效益等方面的预警管理;四是增强质量管控,产品质量定期审核;五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六是执行“一岗多责,一专多能,联绩计酬,多劳多得”的薪酬考核机制,大力提
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七是优化关键部门、关键岗位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费用开支;八是加强应收
款项管理,落实专人催收,降低资金占用,确保资金安全;九是盘活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十是根据主要
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和不同原材料价格特性,灵活调整锁价方式,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形成战略
合作关系,综合降低物料采购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